Workflow
绿色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绿色金融产品 扩容助推ESG投融资进一步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8-19 07:43
沪市ESG实践二十年成果 - 上交所发布报告系统介绍沪市20年ESG实践进展 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提升资本市场全球竞争力的作用 [1] - ESG金融产品类型丰富化与规模扩大推动投融资发展 资本向绿色领域配置倒逼产业结构优化 [1] - 标准化ESG实践增强国际资本吸引力 本土经验输出推动全球ESG框架包容性提升 [1] 政策推动与标准建设 - 证监会2024年2月发布实施意见 要求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并丰富产品 明确资源向绿色领域集聚路径 [2] - 2024年7月三部门联合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 统一标准提升市场透明度 推动与国际标准接轨 [2] - 上交所2024年1月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强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 [3] 市场产品扩容与数据表现 - 绿色债券发行量及规模同比增5.03%和22.24% 覆盖新能源发电、工业节能等关键领域 [3] - 绿色基金新增产品数量同比增115% 资金投向光伏研发、储能技术、碳捕捉等前沿赛道 [3] - 绿色保险创新产品涌现 如"湿地生态绿色环境救助保险"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风险 [3] 投资交易动态 - 2024年980只绿色债券获投资者买入 成交额6772亿元 数量及规模同比增53.61%和11.51% [6] - 绿色债券成交额仅占债券市场0.25% 显示ESG投资规模占比仍低 存在供需错配问题 [6] 发展瓶颈与解决路径 - 供给端问题:ESG数据质量差、产品同质化严重 新能源板块"扎堆"导致"漂绿"现象频发 [6] - 需求端问题:投资者认知局限 未充分理解ESG对风险控制及长期收益的价值 [6] - 解决方案:强制化信息披露、开发差异化产品 加强投资者教育普及ESG双重价值 [7] 未来趋势展望 - ESG产品将向权益类、混合类拓展 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 [7] - 更多上市公司将ESG纳入战略 通过绿色债券等融资方式带动产业链转型 [7] - 个人投资者参与比例有望提升 政策与市场实践深化将扩大ESG发展空间 [7]
边界扩围 标准统一 绿色金融释放增长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6
绿色金融目录更新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新增绿色贸易、绿色消费门类,扩充绿色金融业务边界[1] - 目录涵盖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等9大门类,首次系统性统一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支持的经济活动边界[2] - 新版目录解决国内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痛点,增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要素并对低碳经济活动额外标注[2] 标准统一与市场影响 - 原银保监会绿色融资统计制度与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存在差异,新版目录历史性统一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标准[3] - 标准统一将增强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等产品衔接,提升绿色金融市场流动性并降低识别成本[3] - 金融机构可运用目录建立绿色资产分类体系,企业可明确项目绿色属性及碳减排贡献[6] 业务范围扩展 - 新增绿色贸易门类包括高效节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等贸易,绿色消费涉及新能源汽车、节能型设备等终端产品[4] - 绿色金融支持范围从生产环节扩展至贸易和消费环节,形成新增长点[4] - 绿色消费贷款纳入统计框架,推动"消费反哺生产"良性循环[4][7] 行业转型与工具创新 - 目录为钢铁、石化等高碳行业提供转型路径,支持其通过清洁生产改造等获得绿色金融助力[5] - 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达4.3万亿元,其中绿色金融债1.8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且上半年增长14.4%[6] - 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突出,募集资金用途明确且市场利率较低,推动规模快速增长[7]
解码建设银行“双碳”实践的创新路径
犀牛财经· 2025-07-18 15:51
绿色金融债券市场动态 - 2024年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突破1700亿元,显著高于2024年全年2225亿元的发行规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2] - 近期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票面利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2] - 建设银行计划发行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规模达300亿元,其中250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50亿元为3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产业项目 [2] 国家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二十届三中全会倡导发展绿色金融等多种金融业态 [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入发展 [3] - 《实施方案》鼓励银行开发特色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银行开展能效信贷、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鼓励保险公司优化巨灾保险、开展碳汇价格保险 [3] 建设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 建设银行发放绿色贷款余额达4.70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8149.73亿元 [5] - 2024年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112期,发行规模1863.90亿元,其中承销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7期,发行规模137.67亿元 [5] - 债券投资组合中投向绿色领域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 [5] 建设银行ESG评级与治理 - 2024年建设银行明晟(MSCI)ESG评级跃升至AAA级,为全球市值前十大银行中唯一获得此最高评级的银行,也是中国内地银行首次取得最高评级 [6] - 建设银行将ESG要素全面融入战略规划、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了层次清晰的ESG治理体系 [6] - 公司持续提升ESG透明度,紧跟国际可持续披露标准,确保信息披露符合ISSB、港交所和上交所的最新要求 [7] 建设银行支持低碳经济案例 - 建设银行内蒙古鄂尔多斯分行为隆基光伏年产30GW单晶电池项目投放银团贷款2.98亿元,支持设备采购和厂房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000万吨 [8] - 建设银行重庆涪陵分行为通汇公司"涪陵LNG工厂二期项目"授信固定资产贷款超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液化天然气超2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 [9][10] - 建设银行通过精准支持绿色项目,实现从"资金提供者"到"绿色转型引擎"的转变,带动减碳千万吨级的切实飞跃 [10]
中叶私募:绿色金融政策,企业融资的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6-06 15:10
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拓宽融资渠道 - 金融机构开发专门绿色信贷产品 针对环保 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企业 提供更便捷贷款流程和更宽松贷款条件 [1] - 绿色债券凭借市场吸引力以较低利率发行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优化债务结构 [1] - 绿色基金汇聚投资者资金专门投向绿色产业 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1] - 绿色保险为绿色项目提供风险保障 增强企业融资信用基础 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参与 [1] 降低融资成本 - 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实施降低贷款利率 减免手续费等措施 直接减少企业利息支出和融资费用 [3] - 政府财政贴息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融资压力 [3] - 绿色企业形象吸引投资者以优惠条件提供资金支持 形成融资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3] 引导企业绿色转型 - 企业为获得绿色金融支持 主动加大节能减排 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 [4] - 高污染 高能耗企业探索清洁生产技术 减少污染物排放 实现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型 [4] - 社会资金从高污染 高能耗产业向绿色产业流动 推动新能源 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4] - 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环境污染 [4]
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中金在线· 2025-05-13 15:12
绿色金融业务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兴业银行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175亿元 [1] - 集团口径绿色金融融资规模达到23181亿元较年初增长4.98% [2] 环境效益成果 - 所支持项目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968万吨年节水量1816万吨 [1] - 投向水和固废治理等减污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1200亿元 [1] - 清洁能源与储能、绿色公共出行等降碳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3400亿元 [1] 区域布局重点 - 长江流域沿线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5100亿元 [1] - 黄河流域沿线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 [1] 产品创新方向 - 2024年以来落地碳资产质押类、碳减排挂钩等碳金融领域贷款产品超200亿元 [1] - 依托企业碳账户体系提供碳咨询、碳核算等非金融服务 [1] - 积极拓展绿色债券、绿色资管、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一揽子产品 [2] 战略定位 - 公司是国内绿色金融、ESG领域的领先者 [1] - 深化降碳减污领域布局助力新兴赛道成长壮大、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