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态系统
搜索文档
对话瑞士百达亚洲CEO赵俊杰:海外投资人,正在“加配”中国
新浪科技· 2025-10-23 16:17
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变化 - 法国、德国及南美地区投资者因政策导向和AI生态系统积极发展而加强对中国市场信心并开始加配中国资产[2][3] - 欧洲机构投资者因投资视野长期,即使在市场波动时也未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且今年中国股市持续反弹进一步提升了海外投资者信心[3] - 从未离场的投资者持续关注中国市场,认为当前中国股市估值相对便宜,正寻找合适时机加配[3] 瑞士百达集团及资产管理业务概况 - 瑞士百达集团为成立于1805年的欧洲独立投资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管理或托管资产规模达8930亿美元,是瑞士第二大国际金融机构[2] -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深耕主题股票投资三十年,截至2025年8月底主题投资资产管理规模达72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主动管理型主题股票资产管理机构[5] - 公司投资决策基于对环境、科技和社会等领域20年、30年甚至50年的长期大趋势判断[2] 主题投资策略与方法论 - 主题投资关注可能变革世界的长期动力而非短期市场波动,例如2000年推出水资源策略而非追逐当时热门科技股[5] - 投资策略基于大趋势带来的长期增长机遇,如水资源安全等趋势不会随政治格局变化而改变[5] - 公司主题股票策略在5年、10年或更长时间维度相较MSCI世界指数有不俗表现,历史业绩证明方法论可行[6] 中国在环境与科技领域的投资潜力 - 中国环境政策导向如绿色制造与公司投资理念高度契合,在新能源、电动车等领域已远远领先世界[7]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今年已超过50%,显著高于欧洲的约25%和美国5%~10%,在光伏和储能装机量市场份额也超过50%[7] - 中国在新能源车和储能系统核心零部件及材料上贡献全球超过70%产能,建立了难以企及的领先地位[7] 消费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 - 消费驱动领域如茶饮、盲盒等国内品牌出海企业利润率较高,平均毛利水平比国内高15%~20%,利润率绝对值达国内3-10倍[8] - 以产品导向的中国公司有望在全球市场持续获取份额,未来将出现一批全球化公司[8] - 医疗健康领域随人口结构变化和对高端生活品质追求,在营养科学、手术机器人等医疗器械领域有巨大市场潜力[8] 长期投资理念与案例 - 长期投资需建立自身投资哲学和流程,依靠深厚研究和经验,具备专业性和纪律性才可能实现[6] - 公司帮助大型机构客户定制ESG主题投资方案,如全球最大环境机遇主题投资策略和清洁能源主题策略,通过长期投资创造价值[6] - 一家亚洲主要机构投资者连续持有公司水资源策略10年,实现成倍收益,回报较频繁调仓组合更为稳健[6]
机器驾驶存在安全挑战!苗圩发声
Wind万得· 2025-10-17 06:40
行业核心观点 - 机器驾驶在反应速度和规则执行上具备优势,但面临安全挑战 [2] - 汽车产业链真正的创新机会在于AI生态系统突破,潜在新增市值空间高达2-3万亿美元 [3] - L3级别智能驾驶预计将成为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的主要升级方向 [3] 智能驾驶安全挑战 - 应对“长尾场景”能力不足,机器决策系统对训练数据未涵盖的罕见场景可能失效 [2] - 感知与认知存在固有局限,依赖传感器和算法的环境感知易受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可能降低决策准确性 [2] - “黑箱效应”带来不可控风险,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系统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行为逻辑难追溯和责任认定困难 [2] 主要车企智能驾驶级别现状 - 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仰望U8厂商宣传智能辅助驾驶级别为L4 [4] - 吉利汽车极氪9X、长安汽车深蓝S09、零跑汽车零跑C11、广汽昊铂吴铂HL、蔚来ET7厂商宣传级别为L3 [4] - 理想汽车理想L9、小鹏汽车小鹏X9、长城汽车魏牌蓝山、小米汽车小米SU7、东风岚图岚图知音厂商宣传级别为L2 [4] AI驱动未来机遇 - 决定未来的“3A”机遇包括自动驾驶、AI具身智能和AI数据中心 [3]
汽车产业链的未来在“3A”: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和AI数据中心
硬AI· 2025-10-16 22:22
核心观点 - 单纯关注汽车销量数据的时代即将过去,未来汽车产业链的投资价值将锚定在拥有"第二增长曲线"的企业 [4] - 汽车产业链真正的创新机会在于AI生态系统的突破,即"3A"机遇(自动驾驶、AI具身智能、AI数据中心) [5] - 若传统车辆销售公司能在"3A"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将有望撬动一个高达2-3万亿美元的新增市值空间 [2][5] 市场销量预测 - 将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测上调6%至2990万辆,同比增长9% [7]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上调2%至1520万辆,同比增长24%,渗透率预计达51% [7] - 预计2026年汽车销量将同比下降5%,但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将同比增长8%至1650万辆 [9] - 2025年第四季度销量预计环比增长19% [7] 3A机遇详解 自动驾驶 - 生成式AI在模拟训练、技术成本下降及法规支持,正加速L2+级智能驾驶和Robotaxi的普及 [12] - 主流应用将于2026年在发达市场开始 [12] AI具身智能机器人 - 汽车供应链在发展人形机器人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与自动驾驶车辆在算力、算法和物料清单成本上存在巨大重叠 [12] - 部分中国车企目标从2026年开始商业化和量产人形机器人 [12] AI数据中心生态系统 - 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的庞大算力需求将带动对AI数据中心的需求 [15] - 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尤其在冷却系统和高速连接器等领域有技术积累的公司,正稳步进入AIDC生态系统 [15] 估值体系重塑 - 预计到2030年智能电动车将为汽车公司增加2-3万亿美元市值,相当于2030年全球智能驾驶总体市场规模的10倍 [17] - 股票估值将越来越多地以"分部估值法"来重新评估公司价值,并将吸引科技、媒体和电信等领域的投资者 [18] - 拥有先发优势的初创公司和科技企业,将有望获得远高于传统车企的估值倍数 [18] - 用于中国汽车行业估值的无风险利率从4%下调至3% [18] 投资偏好与标的 - 首选跨界AI公司,强烈看好在非汽车领域取得具体有效突破的公司,点名小鹏汽车和禾赛科技 [21] - 看好领先的造车新势力,如小鹏、理想、蔚来,认为其更快的车型迭代、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和潜在的"3A"机遇将支持长期增长 [21] - 关注延迟复苏的国企,如上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因其在2026年提供了更好的安全边际 [22]
德系主场慕尼黑刮起“中国风”
环球网· 2025-09-16 11:19
2025年慕尼黑车展概况 - 车展于9月8日开幕,9月14日面向公众开放,主题为“'动'悉一切(It's all about mobility)”,聚焦移动出行、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 [2] - 参展商包括德国本土企业大众、宝马、奔驰,以及欧宝、现代、Lucid等外国车企,博世、舍弗勒、法雷奥、谷歌等零部件及科技巨头也展示了最新技术 [2] - 中国参展商数量大幅增长至116家,是仅次于德国的最大参展群体,相比2023年的70家数量再度攀升,涵盖整车、电池、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领域 [2] 德国及国际车企动态 - 宝马集团发布新世代首款车型iX3,配备全景iDrive、驾控超级大脑、大圆柱电池、800V高压平台,计划于2026年3月在欧洲率先大规模销售 [3] - 梅赛德斯-奔驰全球首发纯电GLC,搭载AI赋能的第4代MBUX系统,采用800V架构,WLTP续航最高达713公里 [3] - 奥迪推出纯电动敞篷跑车概念车Concept C,量产版计划于2027年发布;保时捷首发混动版911 Turbo S,0-60英里/小时加速仅需2.4秒 [3][4] - 大众品牌发布基于MEB Entry平台的ID.Polo,计划2026年5月首发,秋季上市;高性能版本ID.Polo GTI将于2026年底发售 [4] - 现代汽车推出IONIQ 3概念车,量产版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上市;Lucid再次展示纯电SUV Gravity,已在欧洲开启预订,预计2026年初交付 [5] 欧洲车企对排放法规的立场 - Stellantis集团欧洲区总裁警告,欧洲2030年和2035年排放目标无法实现,除非接受市场萎缩30%或车企财务崩溃,并称集团“2030年前实现100%电动化已不再可能” [5]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抨击欧盟“禁燃令”,称可能导致欧洲汽车市场崩溃;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认为2035年淘汰燃油车是“重大错误” [6] 中国车企参展及欧洲市场策略 - 零跑全球首发战略新品Lafa5,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市,2026年推向全球;B10车型在海外上市并开启欧洲交付,售价约3万欧元 [7] - 小鹏汽车展出5款车型,全新P7完成欧洲首秀,并宣布欧洲首个研发中心启用,正构建以AI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为核心的AI生态系统 [7] - 比亚迪带来多款新车及“兆瓦闪充”技术,该技术将率先搭载于腾势品牌,计划2026年二季度在欧洲投入200-300座充电桩 [8]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将于2025年内投产,土耳其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未来6个月将在欧洲推出3-4款插混新车,计划2025年底前在欧洲开设超1000家门店,2026年底前超2000家 [8] - 奇瑞携欧萌达和Jaecoo品牌亮相,Jaecoo 7将率先登陆德国;长安汽车深蓝品牌S05宣布在欧洲上市;广汽Aion V登陆欧洲市场,9月起交付,计划2028年实现欧洲市场全面覆盖 [8][9][10] - 中国车企采用“多品牌、全品类”策略加速渗透欧洲市场,既延续电动优势,也通过燃油、混动车型覆盖更广泛需求 [10] 中国汽车供应链生态出海 - 中国零部件参展团覆盖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电子等领域,产业正从“单车出海”迈向“生态出海” [11] - 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均在欧洲建厂,宁德时代匈牙利新工厂预计2026年初投产 [11] - Momenta称已与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深度合作,其技术搭载于智己L6、LS6海外版及宝马车;计划与优步于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Robotaxi商业化运营 [12] - 地平线宣布慕尼黑欧洲总部成立,展出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等;禾赛科技带来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等产品;元戎启行展示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te IO 2.0 [12][13] - 轻舟智航与高通合作定制智能驾驶系统,将在德国设欧洲总部;卓驭科技也宣布在德国设分公司,对接欧洲主机厂及出海中国车企 [13] 中欧汽车产业竞合关系 - 2025年7月中国品牌汽车占据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的比例提升至9.9% [14] - 宝马集团董事高乐表示,在iX3上市前正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竞争及定价趋势;iX3中国版将于2025年内亮相,2026年量产,采用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大模型技术,并携手Momenta研发辅助驾驶方案 [15] - 宝马计划到2027年在全球推出40余款新车,其中2026至2027年间在中国市场推出20余款 [15] - 梅赛德斯-奔驰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2026年在中国上市,推出6座车型;公司正与中国开发团队合作以降低成本,并认可中国在数字化和智能座舱领域的活力 [16] - 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在车展展台互访,展示各自新车;双方于2025年8月宣布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深化联合开发的CEA架构 [17] - 中欧汽车产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模式,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新范式 [17]
德系主场慕尼黑刮起中国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5 16:48
2025年慕尼黑车展核心观点 - 车展聚焦移动出行、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三大方向 展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最新成果 [2] - 中国参展商数量达116家 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参展群体 较2023年70家大幅增长 覆盖整车、电池、自动驾驶等领域 [2] - 欧洲车企在推进电动化同时强烈质疑欧盟2035年禁燃令 认为现行排放目标可能导致市场萎缩30%或车企财务崩溃 [4][5] - 中国车企通过多品牌全品类策略加速渗透欧洲市场 同步推进本土化生产、渠道建设和生态技术输出 [6][7][8][9][10] - 中欧汽车产业竞合关系深化 在技术合作、市场开拓和供应链协同方面形成"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新范式 [13][14][15][16] 德国车企电动化进展 - 宝马发布新世代iX3 配备全景iDrive、驾控超级大脑、大圆柱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 2026年3月欧洲率先销售 [3] - 奔驰全球首发纯电GLC 搭载AI赋能第4代MBUX系统 采用800V架构 WLTP续航最高713公里 2026年推中国长轴距版 [3][14] - 奥迪推出纯电敞篷跑车Concept C 以彻底极简主义为设计理念 量产版计划2027年发布 [3] - 保时捷新款911 Turbo S配混动系统 0-96公里/小时加速2.4秒 大众ID.Polo基于MEB Entry平台打造 2026年秋季上市 [4] - 欧宝展出GSE Vision Gran Turismo概念车和Mokka GSE插混车 Stellantis集团呼吁欧盟政策支持1.5万欧元以下平价车型 [4] 中国车企欧洲扩张策略 - 零跑全球首发Lafa5 2026年推向全球 B10车型海外上市并开启欧洲交付 售价约3万欧元 [7] - 小鹏汽车展出5款车型 宣布欧洲首个研发中心启用 构建AI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AI生态系统 [7] - 比亚迪展示兆瓦闪充技术 2026年二季度在欧洲部署200-300座充电桩 匈牙利工厂年内投产 土耳其工厂2026年投产 [8] - 比亚迪计划年底前在欧洲开设超1000家门店 2026年底前达2000家 未来6个月推3-4款插混新车 仰望品牌2027年入欧 [8] - 奇瑞携欧萌达和Jaecoo品牌亮相 Jaecoo 7率先登陆德国 长安深蓝S05欧洲上市 阿维塔计划2027年全球投放不少于5款产品 [8][9] - 广汽Aion V登陆欧洲市场 9月起交付 计划2028年实现欧洲市场全面覆盖 一汽红旗计划2026年前覆盖主要西欧国家 [9] 中国供应链生态出海 - 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预计2026年初投产 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在欧洲建厂就近供应 [10] - Momenta与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合作 智己L6/LS6海外版搭载其辅助驾驶系统 计划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Robotaxi运营 [11] - 地平线成立慕尼黑欧洲总部 展出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和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11] - 禾赛科技带来车规级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和纯固态补盲雷达FTX 元戎启行展示DeepRoute IO 2.0辅助驾驶平台 [12] - 黑芝麻展示武当C1200家族跨域融合芯片和华山A2000家族芯片 轻舟智航与高通合作定制辅助驾驶系统并在德设欧洲总部 [12] - 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宣布在德国设分公司 重点对接欧洲主机厂和出海中国车企 [12] 中欧产业竞合动态 - 中国品牌占欧洲纯电动车销量比例提升至9.9%(2024年7月Dataforce数据) [13] - 宝马iX3中国版年内亮相 2026年量产 采用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大语言模型技术 携手Momenta研发中国道路辅助驾驶方案 [14] - 宝马计划2026-2027年在中国推出20余款新车 2027年前全球推40余款新车 [14] - 奔驰承认中国市场存在高度竞争 未来3年是其在华最关键阶段 正与中国开发团队合作降低成本 [14] - 小鹏与大众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 联合开发新一代CEA架构并集成至大众中国市场多类车型平台 [15] -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认为汽车行业未来在中国 中欧互利共赢将重塑全球汽车格局 [16]
曝微软Office 365计划引入Anthropic AI技术,打破OpenAI独家依赖
环球网资讯· 2025-09-10 16:18
微软AI战略调整 - 微软计划在未来6至12个月内将Anthropic的Claude系列大模型深度整合至Office 365核心应用(Word、Excel、Outlook、PowerPoint)的智能功能中 [3] - 新整合将覆盖文档自动生成、数据分析预测、邮件智能回复及演示文稿设计优化等场景 [3] - 此举标志着微软自2019年以来对OpenAI的独家技术依赖正式松动 [1] 技术合作生态构建 -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2024年初内部会议中强调未来三年将构建"最开放的AI生态系统" [3] - 除Anthropic外,公司还投资法国AI初创公司Mistral AI并允许其模型在Azure云平台运行 [3] - Office 365将形成Anthropic AI技术与OpenAI技术并行的"双引擎"驱动模式 [1] 行业竞争动态 - OpenAI于本月初上线OpenAI Jobs招聘平台,功能与微软旗下领英高度重叠 [3] - 该平台允许企业直接发布职位并利用AI匹配候选人,目前仅限部分企业测试 [3] - OpenAI的举措已引发领英母公司微软的高度警惕 [3]
对话世界经济论坛活动内容总监:2025夏季达沃斯200多场对话力推“复杂时代”全球合作新机制
新浪财经· 2025-06-27 17:25
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 - 本届年会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 围绕五大方向展开探讨 包括解读全球经济 中国展望 剧变中的产业 投资人类与地球 新能源与材料 [1][4] - 会议汇聚约1700位商界与政界领袖 重点关注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 [4][5] - 论坛强调企业家精神对重振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并指出未来全球增长的60%将来自亚洲 其中30%由中国贡献 [5] 全球经济与新兴市场挑战 - 世界银行预计本世纪平均增长率将跌至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低点 过去50年的迅猛增长态势已发生变化 [5] - 新兴市场面临低增长 高债务困境 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和利率上升风险 新加坡 越南等多国领导人分享应对策略 [6] - 亚洲经济体需适应技术变革 加强技能再培训以应对人口红利消退 重点关注东盟数字经济框架与APEC地区联动 [8] 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引发国际关注 夏季达沃斯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最受欢迎的会议之一 [6] - "杭州六小龙"中四家企业参会 展示中国创新生态系统与国际创新网络的紧密联系 [7] - AI生态系统和制造业能源转型成为核心议题 中国AI发展速度与效率受瞩目 太阳能电池板成本7-8年间下降90% [10] 国际合作与ESG发展 - 论坛组织200多场对话 聚焦AI 能源转型等跨国界共同挑战 强调建立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8][10]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14项服务 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 推动建立中国ESG评价标准体系 [1][11] - 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 联合企业伙伴促进责任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11]
HDC2025发布鸿蒙智能体框架,助力鸿蒙应用生而智能
搜狐财经· 2025-06-21 08:59
鸿蒙智能体框架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及小艺智能体开放平台,标志着鸿蒙智能进入"Agent时代" [1] - 鸿蒙智能体框架定义操作系统、应用/元服务与智能体的交互协同范式,构建具备自主决策和群体协作能力的AI生态系统 [2] - 小艺系统Agent与系统AI能力深度协同,推动应用与Agent共生发展,实现开发、上架、运行到流量分发的全流程闭环 [2] 技术架构与能力 - 鸿蒙系统级智能体小艺结合操作系统底层能力,提供体系化、可扩展的智能能力 [4] - 联合行业开发者打造垂直领域专业Agent,深度融入具体场景,实现"源于应用,反哺应用"的良性循环 [4] - 智能体通过小艺对话、导航条、Chips推荐等系统级入口构建覆盖全场景的智能服务网络 [4] 开发者生态与平台支持 - 小艺智能体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开发入口,支持垂直领域或跨场景智能体矩阵构建 [6] - 平台内置意图理解框架,融合AI大模型技术,依托HarmonyOS分布式架构实现多模态流量入口精准分发 [6] - 首批50+先锋鸿蒙智能体已启动开发,包括深圳航空、喜马拉雅、京东等头部厂商 [8] 应用场景与案例 - 华为天气应用集成天气助手智能体,提供气象预报、穿衣搭配及出行建议 [10] - 喜马拉雅小雅助手智能体通过AI驱动个性化播客推荐 [10] - 小艺智能体市场集成多家头部AI厂商专业智能体,覆盖效率工具、行业顾问、娱乐互动等多场景 [10]
利好突袭!外资,重大转变!
天天基金网· 2025-05-15 11:27
外资机构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 野村证券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战术超配",计划将部分资金从印度转至中国 [3] - 花旗将恒生指数年底目标价上调2%至25000点,并预测2026年上半年达26000点 [4] - 瑞银将中国科技评级上调为"具有吸引力",看好AI生态系统及相关行业 [1][3] - 贝莱德、安联、路博迈等资管巨头认为多重利好因素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 [1][5][6] 外资看好中国的原因 - AI应用前景广阔,人民币汇率稳定且可能升值(预测年底汇率7.02,明年7.01) [3] - 中国市场估值低于美国,且与美国市场相关性较小 [3] - 中美关税预期缓和、国内刺激政策持续发力,A股具备防御性和政策支撑 [3] - 出口韧性超预期,金融货币政策支持经济 [5] 外资机构的具体配置建议 - 花旗上调消费板块评级至"增持",看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 [4] - 马来西亚银行认为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存在机会 [4] - 安联基金超配股票,重点配置TMT、机械、汽车、化工等行业 [5] - 高盛维持"增持"评级,上调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至4400点 [4] 外资资金流向 - 美国对冲基金增加对中国股票的看涨押注,买入美股和A股 [8][9]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资产规模从11.4亿美元增至12.93亿美元,增长13.43% [10] - 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入129亿元,灵活型外资净流入59亿元 [10] - 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外资流入A股和债市,尤其是优质蓝筹股和高信用等级债券 [10]
利好突袭!外资,重大转变!
券商中国· 2025-05-15 07:22
外资机构对中国股票前景的乐观转变 - 野村证券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战术超配",计划将部分资金从印度转至中国 [1][4] - 花旗将恒生指数年底目标价上调2%至25000点,并预计2026年上半年达26000点 [1][5] - 贝莱德、安联、路博迈等资管巨头认为多重利好因素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 [1][6] 外资机构看好的行业和板块 - 瑞银将中国科技评级上调为"具有吸引力",看好AI生态系统及相关行业 [2][4] - 花旗上调消费板块评级至"增持",看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前景 [5] - 安联基金重点配置科技资产(TMT、机械、汽车、化工)及新消费、国防军工行业 [7] 外资增持中国资产的具体行动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美国对冲基金增加对中国股票的看涨押注 [9] - M&G Investments增加对中国敞口,因估值低且全球投资者头寸偏低 [10] - 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资产规模增长13.43%至12.93亿美元(4月底为11.4亿美元) [10] 资金流入数据与市场动态 - 北向资金估算净流入129亿元(5月6日至9日),灵活型外资净流入59亿元 [10] - 人民币升值预期(年底汇率预测7.02)可能吸引外资流入A股和债市 [10] - 高盛上调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至4400点,维持"增持"评级 [5] 外资看好中国资产的核心逻辑 - 中美贸易紧张缓和、国内刺激政策发力增强A股防御性和政策支撑 [4] - 中国市场估值低于美国,且与美国市场相关性较小 [4] - 出口韧性超预期(4月数据)及金融货币政策支持提振投资者信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