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App
搜索文档
银行App“瘦身”,意在重构服务生态
中国经济网· 2025-10-31 11:03
银行App整合趋势的核心动因 - 行业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的App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1] - 银行App存在功能性缺陷,如操作不便捷、业务办理需在多个应用间切换,导致客户体验下降[2] - 行业面临用户黏性下滑问题,手机银行App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2023年的4.93分钟跌至2025年的2.7分钟[2] 银行App整合的战略目标 - 通过裁撤冗余App并将功能集成于一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以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2] - 关停使用频率低的App可削减重复的技术开发与运营成本,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核心功能迭代升级中[3] - 整合功能便于实时监控异常交易,降低运营风险,强化银行风险预警及管控能力[3] 银行App整合的长期影响 - 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强调精细化,聚焦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提升[3] -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渗透,App将实现从产品导向到用户导向的转变,推动行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3] - 功能整合将促进更精准的功能定制与更智能的服务推送,使App成为银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阵地[3]
银行App“瘦”下来 服务才能“强”起来
金融时报· 2025-10-23 09:25
手机桌面"躺着"好几家银行的App,查询信用卡账单的时候却不知道要打开哪个;想买理财产品又 在直销银行App和手机银行App间反复切换,关键功能藏在层层菜单里像"捉迷藏"——这是不少用户使 用银行App时的真实窘境。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推进银行App"瘦身",陆续关停独立运营的信用卡App、直销银行App等,这 一行业动向迅速引发市场热议。面对银行App的"瘦身"行动,有人担心功能整合会压缩服务空间,也有 人为少装几个App拍手叫好。 实际上,这场银行App的"瘦身潮"绝非简单的功能裁撤,而是银行直面用户痛点、重构服务生态的 战略抉择,更是金融数字化转型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必然跨越。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理财、支付、信用卡、直销银行等各类银行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覆盖了不 同的业务场景,但这种粗放式扩张也逐渐暴露出用户体验不佳、银行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App"瘦身"并非简单的功能删减,更需把握"减"与"增"的动态平衡——减掉的 是用户用不上的冗余功能、跨App切换的烦琐流程,增加的是核心服务的深度、个性化体验的温度以及 特色场景的广度。 从"一拥而上"到"逐渐退潮",银行App的关 ...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0月14日
新华财经· 2025-10-14 08:25
A股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10月13日A股市场低开高走,科创50指数上涨超过1%,市场成交额为2.37万亿元,连续38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 [1] - 当日超1600只股票上涨,逾70只股票涨停,稀土、半导体、锂电等板块表现突出 [1] - 上周A股市场融资余额增加超470亿元,但10月13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近400亿元 [1] 银行业务整合与资产处置 - 多家银行正将旗下直销银行、信用卡、企业银行等独立App的功能整合至手机银行App,以提升用户体验并降低运营成本 [2] - 进入四季度,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量明显增多,渤海银行、广州农商行等开启“百亿元级减负”行动 [11]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 - 险资对四季度权益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投资策略将双线布局,一是关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标的,二是挖掘周期性行业的估值修复机会 [3] 可转债市场动态 - 可转债市场“僧多粥少”格局有望缓解,9月以来共有22家公司的可转债发行预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4] - 规模高达80亿元的特变电工可转债预案快速获得受理,科创板相关上市公司在待发预案中备受关注 [4] 大宗商品与贵金属行情 - 10月13日伦敦现货白银价格快速拉升,盘中最高触及51.714美元/盎司,续创历史新高,日内最大涨幅超3% [5] - 金价持续上涨,受地缘政治风险和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A股黄金板块下半年以来平均上涨51.57% [9] 上市公司业绩与板块表现 - 截至10月13日,已有超70家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65家业绩预增,楚江新材、英联股份、北方稀土等29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翻倍增长 [6] - 10月13日国产软件板块活跃,工业软件和信创方向领涨,国产软件在众多领域的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 [10] 港股IPO与外资动向 - 今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同比增逾2倍,国际投行如高盛、摩根大通等重启或加快亚太区人才招聘计划 [7][8] - 外资机构看多并做多中国资产,9月以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254家外资机构合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648次,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创近一年单月最高 [12] “A+H”股市场发展 - 年内已有11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数量上仅次于2015年和1997年 [13] - 仅10月份以来,已有三一重工、剑桥科技等4家A股公司的H股上市聆讯通过,即将加入“A+H”阵营 [13]
64款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涉及三家银行
中国经营报· 2025-06-24 21:55
银行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 - 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检测发现64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其中涉及三家银行机构 [1] - 银行App主要问题包括信息提示告知不到位 索取权限不合规 [1] - 河北省通信管理局通报83款App侵害用户权益 包含6款银行App(1家城商行 5家村镇银行) [2] 具体违规内容 - 未告知接收方信息及处理目的方式 未取得单独同意 [2] - 未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 [2] - 隐私政策未列明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 [2] -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 [2] 银行数据应用现状 - 银行将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重要资源 用于精准营销 交叉业务 客户黏性提升 [2] - 银行通过政府平台 第三方数据公司提升数据赋能 加强风控营销能力 [2] - 因合规意识或科技能力不足 存在违反监管要求情况 [2] 监管要求与行业应对 - 监管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 要求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3] - 采用机构自查与监管部门现场检查相结合方式开展专项治理 [3] - 金融机构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清晰告知用户 获取明确授权 提供撤回选项 [3] - 通过数据脱敏 加密传输 分级存储 访问权限控制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滥用 [3] - 需建立内部管理责任 监督机制 畅通反馈渠道和响应机制 [3]
工信部加强新型诈骗手法技术反制,推动形成全民反诈防骗浓厚氛围
环球网· 2025-06-14 08:44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推进会 强调从严整治虚拟运营商电话卡 中间号 短信端口等涉诈问题 坚决堵塞管理漏洞 [1] - 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反诈技术创新 加强新型诈骗手法技术反制 深化数据共享和能力联动 [1] - 工信部反诈专班微信公众号曾公布一批仿冒银行类诈骗App 利用App进行诈骗案件约占整体案发量六成 [1] 诈骗手段分析 - 仿冒银行App成为主要犯罪手段之一 通过获取借款人信任实施诈骗 包括提前收取费用 提交认证金等花样 [1] - 仿冒金融平台不仅导致消费者财产和个人信息受损 还对被仿冒平台造成负面影响 危害正常金融秩序 [1] 技术防控措施 - 工信部强调利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涉诈监测预警精准性和时效性 [2] - 推动形成全民反诈防骗氛围 打好群防群治持久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