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问界 M8
icon
搜索文档
赴港 IPO 首日,赛力斯为何开盘破发?
搜狐财经· 2025-11-05 17:12
带着冲向国际市场的目标,赛力斯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 11 月 5 日,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前期准备之后,赛力斯以 131.5 港元的发行价,在港交所正式上市,证券代码为 9927。由此,赛力斯正式成为一家同时在 A 股和 H 股上市的企业。 而从整个行业面来看,它也是继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吉利、比亚迪、奇瑞等车企之后又一家成功登陆港股的中国汽车企业。 不过,对于赛力斯上市,资本市场的反馈并不是特别积极。 港交所数据显示,赛力斯的首日开盘价为 128.9 港元,较发行价跌 2%——截至本文发稿前,赛力斯的股价最高跌幅超过 5%。而在赛力斯早已经登陆的 A 股市场,赛力斯在 11 月 5 日的股价也出现了超过 5% 的跌幅。 值得一提的是,赶在登陆港交所的前夕,赛力斯交出了一份略显波动的成绩单。 具体来说,纵览这份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的第三季度财报,不管是单季度视角,还是从 2025 年的整体视角来看,赛力斯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并没有 呈现出趋势上的一致性,反而有些相悖。 比如,在第三季度,赛力斯的营收同比增长了 15.75%,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 1.74%。 同时,在 2025 年的前三个季度, ...
赛力斯(601127):2025Q3业绩稳健,布局具身智能
招商证券· 2025-11-03 13:3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赛力斯给予“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并予以维持 [4][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稳健,是国内头部高端车企,看好后续新品放量带来新增长动能,并积极布局具身智能 [7] - 鉴于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盈利53.12亿元,三季度盈利23.71亿元,销售费用维持高位,单车盈利略低于预期,因此下修了2025年盈利预测,但继续强烈推荐 [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 [1]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总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481.33亿元、23.71亿元、22.93亿元,分别同比+15.75%、-1.74%、-1.39%,分别环比+11.28%、+8.13%、+10.21% [7] - 2025年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29.95%,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5.32%,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7] - 公司预计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2.86亿元、128.34亿元、169.97亿元 [7] 业务运营与市场地位 - 公司锚定智能电动汽车主航道,问界M9和问界M8分别成为50万元级和4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 [1] - 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销量的显著增长,带动了公司利润大幅提升 [1] 战略合作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下属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7] - 双方将围绕“面向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项目协同攻关,构建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闭环机制 [7] - 合作旨在聚焦汽车产业生态数智化升级需求,打造“技术+场景”融合新模式,火山引擎提供智能算法与算力支撑,赛力斯发挥产业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落地 [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E、2026E、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98.56亿元、2293.05亿元、3095.62亿元,同比增长17%、35%、35% [3][10] - 预测公司2025E、2026E、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86亿元、128.34亿元、169.97亿元,同比增长39%、55%、32% [3][10] - 预测公司2025E、2026E、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5.07元、7.86元、10.41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0.6倍、19.8倍、14.9倍 [3][10] - 预测公司毛利率将稳定在29.0%,净利率将从2025E的4.9%提升至2026E的5.6% [10]
赛力斯(601127):系列点评三:2025Q3业绩稳健向上,发力具身智能
民生证券· 2025-11-02 16:23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稳健向上,营业收入和利润环比增长显著 [1] - 高端新车型集中交付推动单车平均售价突破至33.9万元,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2] - 问界品牌销量增势强劲,高端车型M9和M8合计占比达77.0%,品牌高端化韧性凸显 [3] - 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合作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具身智能,有望打开远期增长空间 [3] - M8/M9车型形成共振,超级工厂产能支撑交付放量,港股IPO落地将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 [4]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105.3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三季度收入481.3亿元,同比增长15.8%,环比增长11.3%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微降1.7%,但环比增长8.1%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47.7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微降1.4%,环比增长10.2% [1][2]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14.6%,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4.4%/-0.3% [2] 运营与交付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交付车辆34.1万辆,同比下降7.8%,但第三季度交付14.2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9.1% [3] - 2025年第三季度问界品牌交付12.4万辆,同比增长12.2%,环比增长14.6% [3] - 问界M9交付3.1万辆,占比24.6%;问界M8交付6.5万辆,占比52.4%;问界M7交付1.6万辆,占比13.0%;问界M5交付1.2万辆,占比10.0% [3] 未来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06.7亿元、2,025.0亿元、2,463.0亿元 [4][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3亿元、112.0亿元、138.2亿元 [4][5] - 对应2025年10月31日收盘价155.19元/股,市盈率分别为30倍、23倍、18倍 [4][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16元、6.86元、8.46元 [5]
赛力斯(601127):问界高端化价值彰显,牵手巨头行稳致远
平安证券· 2025-10-31 17:3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赛力斯维持“推荐”评级 [1] 核心观点 - 问界品牌高端化方法论已经形成,良好的毛利率为公司的稳健经营提供了基础 [8] - 入股引望以及与火山引擎合作的发展潜力较大 [8] - 公司计划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后将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为后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动能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3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31.6% [4] - 2025年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7% [4] - 得益于问界在高端SUV领域的销量规模,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29.9%,同环比分别提升4.4和0.4个百分点 [7] - 公司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维持在高位,达到14.6%,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新车上市及销服体系投入 [7] 业务运营与市场地位 - 问界领跑高端SUV市场,累计交付量占鸿蒙智行的80%左右,截至2025年10月28日,鸿蒙智行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台 [7] - 2025年三季度公司两款高端问界M8、M9两款高端SUV的销量分别超过6万和3万台,问界M8、M9也分别成为40万元级和50万元级市场的销量冠军 [7] - 问界在2024年开始建立专属的销售渠道,包括永达、中升在内的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加盟问界 [7] 战略合作与未来发展 - 2025年9月底,公司入股引望公司10%股权的交易对价已全部支付完毕,公司作为引望公司的重要股东之一,有望进一步享受其后续的发展红利 [7] - 公司子公司赛力斯凤凰与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落地 [7] 盈利预测 - 报告调整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89亿元、123亿元、152亿元 [8]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50.56亿元、2265.99亿元、2540.6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6%、29.4%、12.1% [6]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9.5%、28.2%、27.9%,净利率分别为5.1%、5.4%、6.0% [6]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42元、7.53元、9.33元 [6]
汽车汽配:9月乘用车销量创新高,地区补贴差异化显现
华兴证券· 2025-10-17 14:0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 核心观点 - 9月乘用车销量创新高,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至57.8% [2][3] - 反内卷浪潮推动市场趋于稳定,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导致区域销量增速分化 [5] - 预计2025年全年国内乘用车和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将分别达到2500万辆和1400万辆,渗透率为56% [5] 乘用车与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9月乘用车零售销量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0% [3] - 9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80.3万辆,同比增长12.4%,环比增长13.0% [3] - 9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129.6万辆,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16.2%,零售渗透率达57.8%,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9个月累计乘用车零售销量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累计新能源车零售销量886.6万辆,同比增长24.4% [3] - 9月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中,纯电、插混和增程车型销量分别为94.7万辆、42.4万辆和12.9万辆,占比分别为63%、28%和9% [3] - 9月乘用车出口52.8万辆,同比增长20.7%,环比增长5.7%;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1.1万辆,同比增长96.5%,环比增长3.9% [3] - 9月乘用车行业总体库存增长7万辆,而去年同期为下降12万辆;1-9月行业总体库存下降23万辆,去年同期下降91万辆 [3] 动力电池市场数据 - 9月国内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销量146.5GWh,同比增长42.2%,环比增长9.0% [4] - 9月动力电池销量110.5GWh,同比增长75.5%,环比增长11.8%;储能和其他电池销量36.0GWh,同比增长36.1%,环比增长1.0% [4] - 1-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1067.2GWh,同比增长55.8% [4] - 9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出口26.7GWh,同比增长28.3%,环比增长18.2%;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7.6GWh,同比增长50.9%,环比增长17.1%;储能电池出口9.1GWh,同比下降0.5%,环比增长20.3% [4] - 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76.0GWh,同比增长39.5%,环比增长21.6% [4] - 9月三元电池装车量13.8GWh,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26.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2.2GWh,同比增长50.4%,环比增长20.5% [4] - 9月新能源汽车平均带电量55.0KWh,环比增长2.0%;纯电车型和插电混动车型带电量分别为56.2KWh(环比下降0.4%)和29.4KWh(环比增长6.1%) [4] 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 - 反内卷浪潮下,9月有23款车型降价,少于去年同期的36款,市场促销活动趋于平缓 [5] - 9月新能源车促销力度维持在10.2%的中高位水平,较同期增加2.6个百分点,较上月微增0.7个百分点 [5][6] - 各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差异化导致区域销量增速分化,部分区域8月销量同比增长11%以上,而京津等区域下滑超10%,但9月分化情况有所改善 [5] 重点车型与电池企业排名 - 2025年9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排行前三位为:五菱宏光Mini EV(51,743辆)、Model Y(51,173辆)、星愿(48,080辆) [15] - 2025年9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前两位为:宁德时代(32.51GWh,占比42.81%)、比亚迪(16GWh,占比21.07%) [23]
长江消费周周谈
2025-10-13 22:56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生猪养殖行业** - 生猪价格对CPI影响显著,2025年6月生猪价格下降8.5%导致CPI下降0.12个百分点[3] - 未来1-3年行业供给受限将成为常态,规模养殖企业扩张可能放缓或停滞[5] - 推荐成本优势明显的企业:牧原、德康、温氏、神农及巨星农牧[2][5] **美容护理行业** - 第三季度为传统淡季,看好高端强壁垒品牌毛戈平和大众强运营能力品牌上美股份[6] - 黄金珠宝行业二季度黄金饰品消费量下降20%以上,推荐同店表现优异的长虹期和低估值高股息的菜百股份,关注老凤祥[6] **实体零售行业** - 推荐小商品城,关注其人民币业务、易支付纳入1,039贸易结算体系及进口贸易业务进展[7] - 超市和百货有望迎来经营双拐点,关注步步高小非解禁后流动性释放机会[7] **教育培训行业** - K12教培龙头新东方25财年Q4总收入同比增9.4%,好未来26财年Q1收入增38.3%[8] - 推荐关注斗神、粉笔、学大和昂立等标的[8] **餐饮茶饮行业** - 外卖大战拉动单量增加,古茗外卖GMV占比从45%提升至60%[8] - 推荐蜜雪和古茗,关注采买菜园、绿茶及百胜(肯德基、必胜客)[8][9] **汽车行业(华为智选车 & 长安汽车)** - 华为智选车7月交付约4万台,M7大改款9月上市,M8纯电版8月落地[10][11] - 长安汽车享界S9单月交付4,000台,未来将推出S9T、纯电版及MPV/硬派越野SUV[12] **纺织制造行业** - 下半年预计出现业绩和股价拐点,关注耐克产业链公司(拓博、华立、神州、京院)[13][16] - 东盟关税下调(越南20%、印尼19%),订单接单节奏修复[14] **新型烟草行业** - 推荐西蒙国际、中烟香港和银趣科技,HNB市场快速增长[17] **个护行业** - 推荐百亚股份、登康口腔和豪悦护理,冷酸灵牙膏8月推新品[18][19] **全球竞争力公司** - 匠心家居、英科医疗和嘉益在加征关税下仍具竞争力[20] **预制菜连锁行业** - 零食很忙目标开店2万家,万城目标1.7-1.8万家,关注利润率提升[21][22] - 锅圈上半年净开250家店,全年利润目标4.5亿元[23] **消费电子(安克)** - 安克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25%-30%,估值25倍偏低[24] - 短期可能受关税影响,但长期增长动力强劲[25] **创新药产业链**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IPO募资近200亿人民币,BD首付款金额超投融资两倍[26][27] - 关注工业端收入占比高、大分子肿瘤/免疫类疾病标的[27]
预计鸿蒙智行车型销量市场份额将有望继续提升,产业链公司将持续受益
东方证券· 2025-10-08 22:55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投资评级为“中性”(维持)[5] 核心观点 - 预计鸿蒙智行车型销量及市场份额将有望继续提升,产业链公司将持续受益[2] - 随着多款新车陆续上市、智能辅助驾驶国标落地在即,预计鸿蒙智行车型销量及市占份额将有望进一步提升[3] 市场表现与销量数据 - 鸿蒙智行国庆期间(10月1-7日)全系车型累计大定达4.13万台,同比增长44%(去年同期为2.86万台)[8] - 9月鸿蒙智行交付量达5.29万台,新车大定达11万台创历史新高[8] - 全新问界M7上市7天累计大定达6万台,尚界H5上市1小时大定破1万台,享界S9T上市13天大定破1.5万台[8] - 尊界S800上市4个月累计大定超1.5万辆,周交付量大幅领先于保时捷Panamera、迈巴赫S级、奔驰S级等其他超豪华车型[8] - 问界M9已连续18个月稳居50万以上市场销量冠军;问界M8上市5个月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成为40万新能源市场销冠[8] 未来展望与产品规划 - 2026年鸿蒙智行“五界”均将推出新车型,包括尚界新SUV及轿车、尊界新SUV、享界新越野车型等[8] - 鸿蒙智行车型已在高端及豪华市场取得消费者认可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续产品矩阵完善及尚界H5等车型有望逐步打开20万以下市场,预计将实现国内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全车型布局[8]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工信部于9月17日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拟于2027年1月1日实施,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为等[8] - 此次强制性国标将为L2级辅助驾驶设立更为严厉的准入门槛,华为智驾能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预计搭载华为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将大概率满足国标要求,其合作车企销量市场份额将继续提升[8] 投资建议与标的 - 建议关注鸿蒙智行整车及产业链相关公司[3] - 鸿蒙智行整车相关标的:上汽集团(600104,买入)、江淮汽车(600418,未评级)、赛力斯(601127,未评级)[3] - 零部件相关标的:银轮股份(002126,买入)、新泉股份(603179,买入)、博俊科技(300926,买入)、精锻科技(300258,买入)、沪光股份(605333,未评级)、华域汽车(600741,买入)、拓普集团(601689,买入)、星宇股份(601799,买入)、华阳集团(002906,买入)等[3]
华为“王炸”新车,正式上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00:02
产品发布 - 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正式上市 由华为与北汽联手打造[2] - 新车共推出4个版本 增程版MAX和Ultra售价分别为30.98万元和34.98万元 纯电版MAX和Ultra售价分别为32.98万元和36.98万元[4] - 享界S9T搭载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 4系统 配备华为途灵平台3.0 标配空气悬架和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 支持智能投影巨幕系统2.0[7] 市场表现 - 享界S9T累计小订突破40000台[8]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3万辆 连续14个月位居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榜首[10] - 问界M9累计交付突破23.8万台 问界M8上市五个月交付突破9万台 智界R7/S7大定突破2.5万台[10] 战略合作 - 北汽宣布ALL in享界品牌 三年投入200亿元与华为打造战略共同体[12] - 双方合作升级为"车企+华为科技全生态"模式 建立五大专属体系包括专属团队 研发资源 制造与供应链体系 双质检体系和渠道网络[12] - 享界工厂生产效率达每2分钟下线一台新车[13] 行业趋势 - 旅行车市场连续四年增长 但市场份额在乘用车总销量中占比不足1%[15][16] - 极氪001 蔚来ET5T等新能源企业已布局旅行车市场 比亚迪于7月推出海豹06 DM-i旅行版 售价10.98-12.98万元[15][17] - 新能源旅行车市场增长受年轻用户青睐 价格红利释放和技术创新驱动[17]
“2025年7月湖南各市州新车上险数”发布,长沙稳居第一
长沙晚报· 2025-09-16 14:53
长沙汽车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湖南省乘用车上险总数83,228辆 其中长沙市以34,381辆位居第一 占全省总量41% [1][5][6] - 长沙市销量超过第二至第四名城市总和(衡阳5,423辆+株洲5,210辆+岳阳5,019辆)的一倍以上 [4][5] - 长沙常住人口约1,200万 占全省18% 但汽车销量占比达41% 体现显著消费集中度 [6]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湖南省7月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40,877辆 占比49.11%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 [5] - 长沙市新能源车上险数18,579辆 占比53.86% 追平全国平均水平且明显高于全省水平 [4][5] - 湖南车展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31% 2024年53% 2025年64% [5] 区域市场结构特征 - 中高端车型在长沙销售表现显著强于其他市州 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问界M8等20-30万元区间车型进入销量前五 [7][13] - 全省销量前五车型以10万元以下为主(东风日产轩逸1,663辆、比亚迪海豹06 1,646辆等)[9][13] - 长沙成为中高端新能源车核心销售渠道:全省82%特斯拉Model Y、98%小米SU7、60%问界M8在长沙销售 [15] 品牌竞争格局 - 比亚迪在湖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全省销量前十车型中占7席 海豹06以1,646辆位居第一 [9][10] - 特斯拉Model Y在长沙以1,103辆位居单车型销量榜首 小米SU7以772辆位列第二 [8][13] - 造车新势力表现突出 问界M8在长沙销售656辆 理想L6销售486辆 [8][13] 市场基础设施与消费生态 - 长沙形成四大汽车集散地:中南汽车世界、麓谷汽车城、河西汽车城、6S汽车街区 覆盖90%在售品牌 [6] - 湖南车展形成强大品牌效应 每年4月底至5月初吸引全省意向购车者 产生显著"车市虹吸效应" [6] - 造车新势力广泛入驻长沙核心商业综合体 依托人流优势扩大销售触点 [6]
赛力斯(601127):Q2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华创证券· 2025-09-05 22:1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赛力斯"强推"评级 目标价195.81元 对应34%上行空间[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4亿元同比-4.1% 归母净利29.4亿元同比+81% 扣非归母净利24.7亿元同比+72%[2] - 第二季度营收433亿元同比+12%环比+130% 归母净利21.9亿元同比+56%环比+190% 接近预告中枢22亿元[8] - 第二季度毛利率29.5%同比+2.0个百分点环比+1.9个百分点 问界单车净利4.6万元同比+2.1万元环比+3.7万元[8] 销量与产品表现 - 第二季度总销量13.0万辆同比+7.0%环比+90% 其中问界销量10.7万辆同比+7.8%环比+140%[8] - 问界M8于2025年4月上市 6-7月销量分别达2.2万/2.3万辆 与M9分居30-40万/40万以上SUV销冠[8] - 问界M8纯电版8月25日上市 定价与增程版一致 24小时大定突破1万台[8] - 新款问界M7于9月5日开启预订 1小时小订超10万台 预计稳态月销重回1万辆以上[8] 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2025-2027年营收预测至1822亿/2407亿/2647亿元 同比+25%/+32%/+10%[8]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预测至92亿/128亿/153亿元 同比+56%/+38%/+19%[8] - 预计2025-2027年销量56万/79万/91万辆 同比+12.6%/+42%/+15%[8]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对应2025-2027年分别为26/19/16倍 市净率8.6/6.3/4.8倍[4] - 目标价基于2026年25倍PE估值[8] - 总市值2392.88亿元 每股净资产16.38元[5] 成长性与盈利能力 - 预计营业收入从2024年1452亿元增长至2027年264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2%[4] - 毛利率从2024年26.2%提升至2027年30.7% 净利率从3.3%提升至6.1%[9] - 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30%以上水平 2025-2027年预测为33.1%/33.7%/30.9%[9] 战略发展 - 港股IPO加速国际化进程 海外市场拓展未来可期[8] - 问界品牌已确立高端SUV头部品牌地位 新车型发布推动销量与盈利能力提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