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G芯片
搜索文档
仕佳光子(688313):2025年三季报点评:季度间稳健增长,看好公司布局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7 19:24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首次覆盖仕佳光子,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 - 基于行业平均估值和公司地位,给予公司42.24倍市盈率,目标价为75.2元 [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为5.68亿元,同比增长102.50%,环比增长2.05% [5]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83亿元,环比下滑约32.71% [5]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5.60亿元,同比增长113.96%;实现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增长727.74% [5]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8亿元、8.14亿元、10.47亿元,对应每股收益为0.91元、1.78元、2.28元 [5]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2.99亿元、32.83亿元、40.9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4.0%、42.8%、24.7% [4]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9.73%,环比下降约6.3个百分点 [5] 业务运营分析 - 季度间环比波动主要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影响,MPO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而更高毛利的AWG、DFB等产品占比略有下降 [5] - 公司积极布局AWG、MPO、DFB等光芯片或光器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光模块领域 [5] - 公司采用IDM全流程业务体系,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加工、封装测试 [10] 行业前景与公司机遇 - 报告看好2025-2026年光模块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公司作为核心物料的主要供应商有望受益 [5] - 公司产品应用于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据中心、光计算、激光雷达、卫星通信等多个前沿领域 [10] 估值比较 - 根据可比公司估值,仕佳光子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74.47倍,低于行业平均的105.77倍 [8] - 可比公司包括腾景科技和太辰光,其2025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56.85倍和54.70倍 [8]
1年翻10倍,又一位河南企业家,爆发了
36氪· 2025-10-24 07:29
公司股价表现 - “924”行情一周年间,A股有1435只股票实现翻番,并诞生上纬新材(1720.5%)、*ST宇顺(1133.01%)、胜宏科技(1061.66%)三只十倍牛股 [1] - 仕佳光子从“924”时8.35元的低点起步,至2025年9月2日冲上88.99元的高点,最高涨幅达1065.74%,市值从30多亿攀升至300多亿 [2] - 公司实控人、董事长葛海泉在股价大涨10倍后,一股未减持 [8]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仕佳光子营收9.93亿元,同比增长121.12%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上涨17倍;扣非净利润2.14亿元,同比暴增12倍 [3] - 光芯片及器件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6.99亿元,同比激增190.92% [8] AI算力行业驱动 - 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共建AI数据中心;OpenAI、甲骨文、日本软银联手推进“星际之门”项目,投资4000亿美元建设五大AI数据中心 [4] - 中国方面,阿里推进3800亿AI大基建,湖北、吉林、四川等省提出2027年算力建设目标 [4] - 华为《智能世界2035》报告预测,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量将狂涨10万倍 [4] - AI算力需求暴涨率先拉动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光模块企业业绩,仕佳光子的光芯片及器件是光模块的核心需求 [4]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CWDM AWG、LAN WDM AWG组件在全球主流光模块企业广泛应用,在100G至800G高速光模块器件供应中占主导地位,并在1.6T、AI光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小批量供货 [8] - 作为CPO技术核心光源,硅光模块用的CW DFB激光器芯片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小批量出货 [8] - 公司坚持设计制造一体化的IDM模式,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核心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 [46][47] - 在千兆接入网DFB芯片领域进入主流客户供应链,市场份额约占三分之一;在AWG波分复用芯片细分领域成为最大供应商 [57] 公司发展战略与布局 - 2025年3月,仕佳光子通过其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9.8%)的产业基金“泓淇光电”完成对“福可喜玛”53%股权的收购,实现间接控股;6月公告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直接收购福可喜玛 [30][31] - 福可喜玛是全球MT插芯领域的领军企业,MT插芯是下一代光模块技术CPO的关键部件之一 [31] - 公司实施“T形战略”,深度上坚持IDM模式,广度上布局“芯片+器件+材料”全产业链,覆盖数通、电信、传感三大市场 [37][48][56] - 在数通市场,产品覆盖1.6T光模块AWG芯片、800G/1.6T模块MT-FA连接器、CPO用大通道保偏器件、数据中心用EML/CW DFB激光器及光纤线缆等 [50] - 在电信市场,用于400G/800G国家骨干网的AWG芯片及模块小批量出货,用于提升家庭网络带宽的EML+SOA激光器、DFB激光器研制成功 [53] - 在传感市场,产品包括用于医疗检测的特殊分路器芯片、用于智驾的专用线束元器件、dTOF激光雷达芯片、车规级TOSA模块等,并已小批量出货 [55] 公司发展历程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创始人葛海泉于2010年在河南鹤壁成立仕佳光子,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于2013年实现PLC光分路器芯片量产,成为中国第一家量产该芯片的企业 [16][18] - 2017-2019年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其中2017年亏损超2000万元;期间获得鹤壁地方政府超3000万元补贴支持 [22][23] - 2017年、2018年,公司PLC分路器芯片全球市占率分别达45.39%和53.92%,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实现20多种PLC分路器芯片全面国产化,晶圆良品率达98% [26] - 公司开创“仕佳模式”,通过中科院技术入股、专家持股等方式深度绑定产学研,共同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17][59]
卡位AI算力基建狂潮,鸿辉光通加快实现向光器件隐形龙头的蜕变
第一财经· 2025-09-29 11:30
AI算力需求与数据中心投资热潮 - AI技术快速发展驱动算力需求高速增长,全球主要云厂商资本投入加快,数据中心作为AI算力基础设施迎来新一轮投资建设热潮[1] - OpenAI、甲骨文和软银联合宣布向星际之门计划追加4000亿美元投资,在美国新建五座AI数据中心,未来目标投资总额将超过5000亿美元[1] - 阿里巴巴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研究机构Omdia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将超过657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近一倍[1] 光模块市场需求与规模预测 - 2025年以来800G光模块销量持续暴涨,1.6T光模块需求呈现明显提升趋势,Light Counting预测2025年800G光模块需求将达1800万支,1.6T出货量约270万支[2] - 麦肯锡预测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21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近7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3.4%,其中1.6T细分市场超10亿美元,成为最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2] - 数据中心密集建设关键窗口期下,800G和1.6T光模块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全行业重要发展机遇[2] 鸿辉光通业务转型与技术布局 - 公司从光纤光缆填充膏起家,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打破外资垄断,随后将业务拓展至光通信器件领域,光通信材料业务稳定发展根基,光器件业务提供新动能[4] - 2012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攻克PLC晶圆技术,掌握PLC光器件全流程制造工艺,成为国内少数实现PLC光分路器芯片自主化生产的厂商之一[4] - 基于PLC技术平台在AWG芯片、光开关芯片等领域进行长足研发,AWG芯片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优点,是波分复用技术常用无源光芯片[4][5] 公司技术能力与产品优势 - 2021年收购上海光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增加光学镀膜技术能力,成功切入光通信用薄膜滤光片领域,打造集镀膜、光学冷加工和测试耦合封装为一体的生产线[7] - Z-Block方案与AWG方案各有所长将长期共存,Z-Block方案光学指标更为出色,有助于降低激光器链路功率预算,薄膜滤光片光学性能优秀、温度稳定性好[7][8] - 公司具备先进光学冷加工和镀膜技术,在CPO等先进封装技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无源光器件如FAU、MT、高密度连接器成为后续发展和增量重点[8] 光器件业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受益于高毛利率数通领域薄膜滤光片及AWG封装项目投产,2025年上半年公司光器件业务收入提升60%,毛利率大幅提升,远超传统光通信材料业务[5] - AI浪潮和数据中心大量建设驱动基于AWG芯片的光引擎产品需求量大幅提升,AWG芯片制造工艺属于半导体工艺,能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4][5] - 数通领域光模块需求增长迅速,作为二级供应商,公司薄膜滤光片、AWG器件产品订单增长越来越快,需求量很大[4] 多元化市场拓展与研发投入 - 除光通信领域外,公司还为生物医疗、激光等领域提供薄膜滤光片及组件,产品覆盖体外诊断诸多高端应用领域,逐步实现进口高端荧光滤光片的国产替代[10] - 在激光领域具有为高功率光器件提供滤光片解决方案能力,产品覆盖532nm至1550nm多个波段,应用包括工业激光、激光雷达、高功率雷达及测距设备等[10] - 公司在武汉成立研发中心并组建博士团队,推进激光器先进封装、外置光源及配套光引擎产品研发验证和批量制造交付,未来两三年在研发方面还会有很大投入[11]
仕佳光子(688313):光芯片领先供应商,从“无源+有源”迈向光电集成
招商证券· 2025-09-03 20:0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目标估值未提供 [7] 核心观点 - 仕佳光子作为光芯片领先供应商 通过"无源+有源"产品布局及并购福可喜玛 充分受益于算力建设驱动的光模块高景气度 [1][7] - 公司AWG芯片产能可观且毛利率优异 25H1收入达3.11亿元同比增长205.7% 1.6T光模块用AWG已送样全球主流客户 [7] - MPO业务因算力集群规模扩大及海外产能爬坡高速增长 25H1光纤连接器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423% 并购福可喜玛强化MT插芯自供能力 [7] - 有源光芯片领域实现CW激光器小批量交付 50mW/70mW/100mW/200mW产品完成量产配置 100G EML芯片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9亿/9.10亿/13.45亿元 对应PE 72.3/39.7/26.8倍 [2][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9.93亿元同比增长121% 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712%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6.3% [15] - 2025H1毛利率37.4%较2024年提升11.1个百分点 净利率21.8%提升15.8个百分点 ROE达15.6% [20] - 期间费用率显著优化 2025H1研发/管理/销售费用率分别降至6.19%/5.04%/1.96% [20] - 2024年营收10.75亿元同比增长42% 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65亿元 [2] 业务分析 - 光芯片及器件业务占比70.5% 成为核心增长驱动 产品线覆盖AWG/MPO/PLC/DFB等 [16] - AWG芯片受益波分复用渗透率提升 在FR/LR光模块成本效益突出 采用半导体工艺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47][61] - MPO连接器与GPU用量配比达1:3 网络架构升级推动配比提升至1:4-4.5 公司通过泰国基地扩大海外交付 [7][93] - 拟收购福可喜玛82.38%股权 其MT插芯产能达2000万颗/月 2024年营收2.7亿元同比增长225% 净利率29.6% [24][27] 技术优势 - 与中科院半导体所深度合作 突破AWG/VOA/OSW无源芯片及DFB/CW/EML有源芯片技术 [38] - 6名核心技术人员均具备光芯片领域深厚经验 研发团队近400人 涵盖多学科技术背景 [41][42] - 股权激励覆盖高管及技术骨干 上市前实施4轮激励 2022-2024年回购681.6万股用于后续激励 [45][46] 行业前景 - 算力需求每半年翻番 算力集群从万卡向百万卡演进 光连接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69][73] - 硅光模块在800G/1.6T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5亿美元占比40% [112][113] - CPO成为下一代光连接方案 要求300mW高功率CW激光器 单台交换机需144路激光器 [121]
仕佳光子20250828
2025-08-28 23:15
公司业务与战略 * 仕佳光子(原士达光子)通过与中科院合作转型至数据中心AWG芯片市场 并与AOY、Intel等北美客户合作 海外设厂扩大产能 同时导入国内头部光模块企业[2][4] * 公司股权结构包括原河南老板、鹤壁国资委以及中科院811室核心技术人 股权架构良性 有助于稳定发展和战略执行[7] * 公司早期开发电信市场PLC分路器芯片 后调整战略方向突破数据中心AWG芯片 并逐步进入北美市场[4] * 公司激光器芯片业务早期收入来自电信领域包括2.5G和10G DFB激光器 数据中心产品大客户验证取得进展 预计迎来显著增长[8] * 公司未来两年业务增长预期显著 AWG和MPU两款产品放量增长 CW光源和FAU无源器件预计成为新增爆发品类 推动成长性远超行业增速[18] * 公司毛利率因数据中心市场占比上升而飞速提升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结构性改变带来更高利润率[18] 核心产品与技术 * AWG芯片用于数据中心波分复用方案两公里以上距离数据传输 具有成本低和集成度高优势[2][5][6] * ADWG是公司基石业务 2024年收入占比接近一半 毛利率较高[2][12] * Zblock性能更优 AWG成本低集成度高 国内头部光模块公司已采用AWG方案 预计未来渗透率提升[10] * 硅光技术渗透率从2023年10%提升至2024年20%左右 预计2026年超过50%[17] * 硅光方案采用CW光源调制 中国企业具备优势 联杰科技大规模CW光源产品开始放量 仕佳光子CW光源处于国内一梯队水平 预计2026年规模收入[17][18] * 高速模块总量2025年预计超过3000万只 2026年可能达到5000万只 包括大量800G及1.6T级别模块[19] * 硅光CW光源2025年需求量可能达小几千万只 2026年达大几千万只 供不应求[19] 市场与客户 * 海外工厂设立使公司获得大量MPO多芯连接器订单 成功导入康宁、康普、藤仓等全球布线公司 推动高端连接器业务迅速增长[2][9][13] * MPO连接器需求远超光模块本身数量 客户使用场景包括500米和100米距离及特殊跳线如LC转MPO跳线[13] * FR光模块主要由Meta采购 谷歌计划增加采购 Meta采购节奏影响行业 2023年需求下滑 2024年需求显著回暖[11] * 预计2025年至2026年FR光模块持续高增长 Meta等大客户需求增长迅速[11] * 全球MPO市场空间乐观估计约200亿人民币 市场格局分散 中国企业高端MPO工艺优势明显 性能参数远超布线公司代工厂 有望持续提升份额[14] 供应链与并购 * MPO产品上游核心物料MTX芯主要掌握在海外公司如美国USCOM和日本三口手中[15] * 国内公司在MTX芯片自主研发取得进展 8星和12星MPO产品使用国产MTX芯片 但新一代16到24芯产品仍依赖海外供应商[16] * 仕佳光子收购福克西玛(全球最大MTX芯片生产企业之一)显著提升MPU竞争力 2024年收入2.7亿元利润8000万元 2025年一季度收入约8000万元利润约3000万元 带来利润并表和产业协同效应[16] * 高速光芯片领域国产化率较低 25G以上速率如100G EML和200G EML由日本和美国公司主导包括三菱住友、博通、鲁曼腾以及Coherent等[17]
从半年报看光芯片!电信、数通、AI“三重浪”一浪接一浪,国产替代乘势而上
市值风云· 2025-08-25 18:10
光芯片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 光通信产业链国产化替代加速从下游向上游传导 下游设备商中国头部企业占据全球60%-70%份额 光模块领域已完成国产化替代 上游高端光芯片亟待进一步国产替代[10] 光芯片市场前景 - 光通信芯片组市场预计以17% CAGR增长 总销售额从2024年35亿美元增至2030年超110亿美元[8] - AI浪潮驱动光芯片产业发展 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大幅增长 Meta、谷歌、亚马逊和微软2025年合计资本开支预计达2972亿美元 同比增长36.8%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18][19] PLC分路器芯片市场格局 - 中国PLC分路器芯片厂商占据全球89%份额 第一名砺芯科技市占率39.4% 第二名仕佳光子市占率约19.7%[13] - 仕佳光子曾占据全球PLC分路器芯片50%份额 主要用于FTTH建设 2019年中国光纤接入用户渗透率达91.3% 欧美国家不足20% 海外市场空间较大[11] - FTTR建设进入大批量铺设阶段 光分路器产品重点向海外市场拓展[15] AWG芯片发展现状 - AWG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11.3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28.9亿美元 2024-2032年CAGR为11.1%[21] - 光迅科技和仕佳光子为主要AWG厂商 光迅科技被称为国内AWG龙头[23] - 800G光模块进入批量使用阶段 1.6T光模块开始应用 中际旭创800G光模块销售大幅增长 预计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4%-88%[20] 有源光芯片国产化进程 - 25G光芯片国产化率约20% 25G以上光芯片国产化率仅约5%[28] - 国内主流厂商已能提供100G、200G EML原型样品 并形成75mW至上千米瓦CW DFB光源产品矩阵[31] - 源杰科技在CW硅光光源产品具先发优势 2024年数据中心板块毛利率达71%[33] 主要厂商业务表现 仕佳光子 - 上半年毛利率37.4% 规模优势明显[43] - 硅光模块用CW DFB激光器芯片获客户验证并实现小批量出货[33] 源杰科技 - 一季度营收8440万元 同比增长40.5% 毛利率回升至44.6%[34][43] - 数据中心市场CW硅光光源产品放量成为增长主因 产品包括50mW至150mW大功率硅光光源及2.5G-200G以上DFB/EML激光器[34][35] 长光华芯 - 一季度营收9428万元 同比增长79.6% 毛利率28.7%[39][43] - 攻克低损耗多结VCSEL结构技术 将芯片效率从61%提升至74%[38] - 光通信主力产品100G EML、100G VCSEL和100mW DFB 预计2025年贡献5000万-1亿元营收[39] - 2024年研发费用率46.7% 显著高于行业水平[47] 光迅科技 - 一季度营收22.2亿元 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23-4.07亿元 同比增长55%-95%[24][26] - 扣非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0%-91%[25][26] 技术发展动态 - VCSEL芯片适用于500米内短距离传输 DFB芯片适用于中长距离传输 EML芯片适用于高速率长距离传输[30] - 硅光技术需求增长 外置高功率CW DFB光源成为硅光实现完整功能的关键配套芯片[31]
太辰光:公司子公司瑞芯源有制造AWG芯片的平台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19:4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保偏MPO和FAU产品可用于CPO布线方案 公司持续配合客户研发和小批量制造 [1] - FAU产品应用于高速光模块配套领域 相关业务实现显著提升 [1] - 子公司瑞芯源具备AWG芯片制造平台 目前处于持续研发阶段 [1] 市场拓展机会 - 通过CPO布线方案配套产品有望切入新兴技术领域 [1] - AWG芯片研发成果未来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市场增长机会 [1]
AI产业深度:AWG+MPO+光芯片全面发力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光通信、数据中心、AI算力基础设施、光芯片与器件制造[1] * 公司为世家光子 专注于光芯片和器件的研发与制造 覆盖电信、数据中心及工业应用市场[1] 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拥有无源硅基波导和有源磷化铟两大核心技术平台[1][6] * 无源平台产品包括PLC分路器芯片和AWG芯片 有源平台产品包括DFB等激光器芯片[1][2][6] * 产品线广泛布局于光模块领域 包括激光器芯片、硅波导芯片、FAU、透镜和插芯等[8] * 通过收购MTX芯相关公司和福可西满 提升物料供应能力并增强产业链垂直整合[1][3][12] 财务表现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光芯片和器件业务收入达7亿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同比增长100%[1][4]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约10亿元[4]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MPO连接器业务、AWG芯片业务以及硅光业务[13] * MPO业务2024年收入为一亿多元[4] 收购的福可西满公司2024年收入达数亿元[12]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于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PLC光分路器芯片供应商[1][2]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AWG芯片供应商 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独占地位 国内无新竞争者[3][10] * PLC业务是国内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处于稳定盈利状态[9] 市场需求与前景 * AI行业订单增加推动公司稼动率提升[1] * Meta、Google和亚马逊等大型用户对800G光模块需求旺盛 预计2026年需求量将比2025年翻两到三倍[3][10] * 2025年800G光模块预计达2000万支 2026年可能达到4000万支或更高[11] * 硅光需求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11][13] 盈利能力与成本管控 * 毛利率随AI订单增加和稼动率提升而回升[1][5] * 无源硅基波导平台一直盈利良好[1][5] * 有源磷化铟平台因设备折旧压力大 需达到1.2亿元以上收入量级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目前仍有小幅亏损[1][5] * 公司通过成立专门部门加强成本管控以提高效率[5] 发展战略与运营 * 公司采取运营一批、中试一批、量产成熟一批的产品发展战略[1][7] * 通过在泰国等关税较低地区设厂 吸引北美客户并获得大量MPO订单[3][12] * 持续开发新应用场景 如工业领域中的激光雷达[6][7]
全球及中国无源光器件芯片行业趋势预测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8-10 07:26
基于对无源光器件芯片行业研究报告的深入分析,核心观点为:该行业是一个处于增长趋势的细分市场,其发展受到全球光纤网络建设需求的驱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特点[1][2][3][4] 行业概述与产品分类 - 无源光器件芯片主要包括两大产品类型:PLC分路器芯片和AWG芯片[1] - 全球不同产品类型的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对比基准为2020年、2024年和2031年[1] - 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及进入壁垒在报告中有详细分析[1][3] 应用领域 - 芯片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光纤设备、CATV网络系统、FTTX和PON系统以及其他应用[1] - 全球不同应用领域的规模增长趋势同样以2020年、2024年和2031年为基准进行对比[1] 全球供需现状与预测(2020-2031) - 全球行业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均有详细预测[2] - 全球产量、需求量及发展趋势被量化跟踪[2] - 全球主要地区的产量分布及发展趋势是分析重点[2] 中国供需现状与预测(2020-2031) - 中国行业的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被单独列出并预测[2] - 中国产量以及国内市场需求量是关注焦点[2] - 中国产能和产量占全球的比重是衡量其全球地位的关键指标[2] 全球市场销量与收入 - 全球市场收入规模在2020至2031年间被持续追踪[2] - 全球市场销量数据在同一时期被记录和分析[2] - 全球市场价格趋势是市场动态的重要体现[2] 中国市场销量与收入 - 中国市场收入规模在预测期内被详细评估[2] - 中国市场销量数据是衡量国内需求的核心[2] - 中国市场的销量和收入占全球的比重凸显了其市场重要性[2] 全球主要地区分析 - 全球主要地区的市场规模分析以2020年、2024年和2031年为基准进行对比[3] - 各地区(北美、欧洲、亚太、拉美、中东及非洲)的销售收入及市场份额被详细分析(2020-2025)并给出预测(2026-2031)[3] - 同样,各地区的销量及市场份额也被详细分析(2020-2025)并给出预测(2026-2031)[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及厂商占有率被深入分析[4] - 全球主要厂商的产能市场份额、销量(2020-2025)、销售收入(2020-2025)及销售价格(2020-2025)均有数据支持[4] - 2024年全球及中国主要生产商的收入排名提供了竞争位势的快照[4] - 全球主要厂商的总部、产地分布、商业化日期、产品类型及应用信息被收录[4] - 行业集中度以全球头部厂商份额(Top 5)进行分析,并划分了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生产商[4] 主要厂商简介 - 报告详细介绍了全球18家主要生产商,包括深圳市砺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仕佳光子科技、鸿辉光通、Wooriro、AL Tech Inc、株式会社大道光通信、中兴新地、PPI Inc、中禾飞阳科技、太辰光、LinkStar Microtronics、无锡爱沃富光电科技、NEL、宁波芯速联光电科技、苏州天孚光通信、东莞市胜创光电科技、光迅科技、山东国惠新芯[5][6][7][9][10][11] - 每家厂商的信息涵盖其基本信息、生产基地、销售区域、竞争对手、市场地位、产品规格、参数、市场应用以及2020-2025年的销量、收入、价格及毛利率数据[5][6][7][9][10][11] 中国市场进出口与地区分布 - 中国市场的产量、销量、进出口分析及未来趋势(2020-2031)是报告组成部分[7] - 中国市场进出口贸易趋势以及主要进口来源和出口目的地被分析[7][8] - 中国无源光器件芯片的生产地区分布和消费地区分布被明确界定[8] 数据总结 - 报告包含大量图表和数据表,详细列出了全球及中国不同产品类型、不同应用、不同地区的销量、收入、市场份额及预测数据[8][9][10][13][14] - 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 versus 2024年 versus 2031年的对比数据以百万美元为单位[13] - 全球及中国的产能、产量、销量、收入及价格趋势均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13][14]
仕佳光子黄永光:中国光电子产业已从“突破技术封锁”转向“构建生态优势”
中国经营报· 2025-08-08 11:29
公司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仕佳光子最早在2012年突破PLC芯片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015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50% [3] - 在千兆网络时代,公司DFB芯片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主流供应商 [3] - 在数据中心算力时代,AWG波分复用芯片成为细分领域最大供应商 [4] - 围绕800G、1.6T光模块和CPO趋势,AWG、硅光配合的CW DFB、EML等产品取得长足进步 [4] - 在新兴领域布局激光雷达、激光气体传感、量子网络、车载通信等,重点突破气体传感、激光雷达、车载通信、量子领域 [12] 国产替代进展 - III-V族DFB、EML、APD等芯片已无本质"卡脖子"环节,仅激光器外延设备主要依赖进口 [5] - 真空设备、测试设备近五年基本实现国产替代,材料领域国内厂商进步显著 [5] - 配套软件设计、制造设备、测试设备等环节国内公司进步非常快 [5] - 国产化进程已从"突破技术封锁"转向"构建生态优势",具备"以市场换技术、以规模破垄断"的底气 [5] 全球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中中国厂商占7席,中国光通信产品成为海外AI大厂数据中心不可或缺部分 [6] - 中国优势包括工程师红利、快速响应定制需求能力、完整产业链、高生产效率及成本控制能力 [6] - 面临"两头在外"挑战:最大市场需求在美国,最先进电芯片技术由美国公司主导 [6][7] - 国际巨头通过并购整合加速垄断,如II-VI并购Coherent [8] 未来技术方向 - 硅光和CPO技术是重要发展方向,台积电等集成电路代工企业参与产业链 [11] - 需重点关注不同材料键合技术、超高速率通孔技术、散热和阵列耦合连接技术 [11] - 薄膜铌酸锂是国内优势新材料领域,预计将带来产业繁荣 [11] - 研发重点包括硅光配套芯片、有源无源集成光子芯片,加大单片集成和异种异质材料技术投入 [11] 企业发展历程 - 2012-2013年遭遇国际巨头价格战,PLC晶圆价格从2000美元/张暴跌至200美元/张(跌幅90%) [12] - 通过董事长抵押资产、政府帮助扩大产能实现规模效益,最终在竞争中存活 [12] - "技术突破+商业逻辑+资源整合"是公司在国际竞争中生存的方法论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