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9

搜索文档
推测理想25Q2营收会在307亿以上
理想TOP2· 2025-08-24 21:46
得到扣增值税营收249.9198亿, 车辆营收/总营收按0.96算,则对应总营收307.21亿。 MEGA 56月如果也按51.38算,会对总营收造成一亿左右的影响。 如果毛利19.0-20.0%,则对应毛利润58.33-61.4亿 推测理想25Q2营收会在307亿以上,不过即使更多也不会多多少。 如果毛利19.0-20.0%,则对应毛利润58.33-61.4亿,营业费用应该会在50.47-57.92亿之间,则营业利润在0.4-10.93 亿之间。 以下为细化算法: TOP2之前推算理想25Q1营收255.43-261.48,最后实际营收259.8亿。详见:《 理想25Q1营业利润自由现金流不会好 看 》 其中255.43亿的算法是拿易车24年7月数据算出L6789的均价( 对应L6均价24.9034,L7均价33.4122,L8均价32.9187,L9 均价42.6961 ),然后25年1-3月,将L6 均价减1万,L78均价减1.2万,L9MEGA均价减1.6万(2月28日开始的官方降 价,之前有顺义补贴) 25年4-6月,L6789按25年1-3月算,MEGA 4月按51.38,56月按54.38算。 ...
理想车主被黑,理想回应
盐财经· 2025-08-07 18:16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近期遭遇有组织的网络水军攻击,内容包括收集车主不规范行为素材和发布恶意评论 [3][4] - 公司认定这些行为具有多平台、高频次、内容同质化特征,已涉嫌违法犯罪 [5] - 理想汽车已采取法律行动,包括固定证据、平台投诉、民事诉讼和刑事报案 [5][6] - 蔚来高管公开否认参与抹黑行为,呼吁行业共同抵制此类攻击 [9] 网络攻击细节 - 水军兼职群提供两项任务:收集不规范行为素材(图片5元/张,视频8元/条)和发布恶意评论(文字1.5元/条,带图2元/条)[3][4] - 攻击具有24小时不间断特征,例如8月3日单平台凌晨时段集中出现45篇同主题视频 [5] - 攻击内容涉及AI生成素材,刻意制造"理想车主普遍素质差"的舆论导向 [4][5] 公司应对措施 - 法务部门已固定证据并启动法律程序,包括平台投诉、民事诉讼和刑事报案 [5][6] - 开通车主线索反馈渠道,承诺协助举报恶意内容 [5] - 通过社交媒体公开披露攻击特征,表明维权决心 [5][6] 行业反应 - 蔚来高管明确否认参与,指出攻击者存在"祸水东引"策略 [9] - 行业人士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认为需要集体抵制此类不正当竞争 [9] 车主影响 - 部分车主反映遭受现实困扰,如车辆被扔垃圾、出行心理压力增大 [6] - 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大量针对理想车主的负面内容,形成舆论压力 [6]
车被扔垃圾,车主“出门提心吊胆”,理想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2:38
网络舆情事件 - 理想汽车法务部称近期有车主反映车辆被无故扔垃圾,导致车主群体受到网络攻击和现实困扰 [1] - 公司核查发现网络平台24小时不间断出现大量针对理想车主的负面评价,仅8月3日0-7时就有45篇相同主题视频集中发布 [3] - 公司表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用户形象,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包括平台投诉、民事诉讼和刑事报案 [4] 股价表现 - 8月7日理想汽车港股下跌1.3%,隔夜美股跌幅达5.43% [6] - 港股实时数据显示股价96.05港元,市值2056亿港元,市盈率23.5倍 [7] - 美股报价24.2美元,较前日下跌1.39美元 [7] 公司应对措施 - 产品负责人汤靖曝光网络水军兼职群聊天截图,暗示存在组织性抹黑行为 [5] - 公司强调将坚定支持车主,正在收集证据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 [4] - 法务部警告幕后黑手,表明将采取一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4]
车被扔垃圾,车主“出门提心吊胆”,理想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2:35
理想汽车舆情事件分析 - 公司法务部公开声明称近期出现车主车辆被恶意扔垃圾事件,导致车主群体遭受网络暴力[1] - 网络平台出现大量针对理想车主的负面评价,8月3日单平台7小时内集中出现45篇相同主题视频[4] - 负面内容呈现高度组织化特征,相同文案在凌晨时段被密集发布,涉及"理想车主乱停车"等标签化指控[5][6] 公司应对措施 - 法务部门确认负面信息属有组织攻击,正在固定证据准备采取法律行动[6] - 产品负责人公开披露疑似水军兼职群聊天记录,暗示存在商业抹黑行为[8] - 公司表态将采取平台投诉、民事诉讼、刑事报案等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6] 市场反应 - 舆情事件导致公司港股单日下跌1.3%,美股隔夜跌幅达5.43%[9] - 事件引发媒体广泛关注,21财经等机构设立专题讨论区跟踪事态发展[10] 事件特征 - 攻击内容呈现工业化生产特征,相同视频文案在7小时内被不同账号发布45次[4][5] - 攻击时段集中在凌晨0点至早7点的非活跃时段,疑似规避平台审核机制[5][6] - 负面标签涉及车主素质等敏感话题,容易引发社会情绪共鸣[4][6]
基于14个主流20万以上品牌看理想市占率变化
理想TOP2· 2025-07-28 17:23
理想汽车市占率变化趋势 - 23年1-10月市占率整体从6.97%上升至13.14%,其中6月和8月环比略有下降,10月为23年市占率高点[1] - 23年11-12月市占率下降至11.33%/11.59%,12月销量破5万但市占率非高点[1] - 24年1-5月市占率在8.34%-9.77%徘徊,3月为最低点[1] - 24年6-12月L6交付破2万后,市占率回升至11.17%-14.36%,7月达14.36%为24年高点[1] - 25年1月市占率9.60%,2-5月在10.64%-11.81%徘徊,6月突降至9.35%[1][2] 赛力斯市占率表现 - 赛力斯市占率高点为24年2月(春节月),另有6次超10%[3] - 24年6月/7月/11月/12月和25年5月/6月市占率分别为10.66%/11.13%/10.26%/10.11%/10.59%/11.51%[3] - 24年2月后市占率未突破前高,但40万以上车型市占率明显提升[3] - 25年6月赛力斯市占率11.51%,较24年7月仅上升0.38个百分点[3][4] 品牌间市占率对比 - 24年7月至25年6月,理想市占率下降5.01个百分点,奔驰/蔚来/宝马/极氪也分别下降2.46/1.92/1.32/0.48个百分点[4] - 同期赛力斯/奥迪/沃尔沃/魏牌/阿维塔/特斯拉/小米市占率分别上升0.38/0.41/0.79/1.84/2.55/2.83/2.87个百分点[4] - 理想与赛力斯市占率之和在24年7月达25.49%的高点[5] - 随着i8/i6/新M7交付,理想与赛力斯市占率之和有望突破24年7月高点[5]
1个常见误解: 理想的车1个人开有点亏或为自己不应该首选理想
理想TOP2· 2025-07-08 23:33
消费者认知偏差分析 - 理想品牌宣传与产品定义长期聚焦3人以上家庭场景 导致消费者形成"不应为单人需求首选理想"的认知偏差 [2] - 品牌未主动纠正"为家庭需牺牲个人偏好"的文化刻板印象 强化了奶爸车标签 [2] - 23年L789车型操控性能不足 加剧了"牺牲驾驶乐趣换舒适"的认知 [3] 单人使用场景优势 **空间资源配置** - 全系车型单人使用时均可常备纯平单人床 且保持正向屏幕视角 [5] - MEGA可实现3人乘坐时仍保留单人床 L67/L89分别在2人/1人场景下才能实现 [5] - 副仪表台杯架利用率提升:L89/MEGA的4个杯架可常备悬浮桌板/即热水壶等设备 多人使用时杯架更多被水瓶占用 [6] **功能体验优化** - MEGA Home系统提供专属办公解决方案 二排空间为全系最大 [7] - 单人场景下悬浮桌板可常驻副驾区域 提升电脑办公/用餐便利性 [6][7] - 车载冰箱补给周期延长 运动器材装载空间更自由 [8] 产品迭代趋势 - 24款L789已改善操控性能 25款L9达到行业较高水平 [3] - 公司持续挖掘家庭市场潜力 20万以上价格段79%购车者为家庭用户 [3] - 当前产品定义中家庭最小单位为2人 未将单人场景纳入核心目标 [3] 市场需求洞察 - 存在显著比例用户希望淡化奶爸标签 寻求更年轻化品牌形象 [4] - 仅约20%车主真正重视操控性能 舒适性需求实际覆盖更广人群 [8] - 单人使用场景下 理想车型在空间利用率及功能扩展性方面超越竞品 [5][6][7][8]
理想25年5月交付40856, 则6月交付指引为48205-53205
理想TOP2· 2025-06-01 20:47
理想汽车交付指引与预期 - 公司25Q2交付指引为123000-128000辆 其中4月交付33939辆 5月交付40856辆 推算6月交付指引为48205-53205辆 [1] - 24年6月交付量为47774辆 因此6月交付指引同比增长0 9%-11 37% [1] - 公司对MEGA车型给出稳态月销2500-3000辆的预期 [1] - 若MEGA 8000大定为真 则保底月销2000+辆 对应6-12月月均新增订单1000辆 月销2500辆对应月均订单1500辆 月销3000辆对应月均订单2000辆 [1] 产品线销量关联性分析 - MEGA销量表现将影响i8车型 i8月销6-8K+将带动未来一年纯电车型销售 i8月销5K左右则对i6助力较小 [1] - 市场普遍认为YU7销量将超过i6 但有观点认为i6有机会超越YU7 [1] - 对i6的销量预期为1 8-3 0万辆 同时认为YU7有几率低于3 0万辆 [1] 6座与5座车型市场特征 - 部分消费者明确偏好6座车型 主要驱动因素为带娃需求 少数因二排独立座椅舒适性 [2] - 部分带娃消费者后续认为5座足够 因5座车二排空间优于6座车 [2] - 零跑品牌中6座车比5座更贵且增程比例更高 [2] - L7长期销量明显高于L8 [2] 产品定位与销售策略 - 6座车消费者更多为带娃驱动 且更倾向选择增程车型 [2] - i8因价位更高且为纯电6座 销售难度大于i6 [2] - i8销售表现良好可预示i6潜力 i8表现一般时i6仍有机会 [2]
25年1月23日, 在李想认错MEGA是小市场后, 我坚持MEGA是大市场
理想TOP2· 2025-05-31 16:51
MEGA市场定位争议 - 核心争议围绕MEGA产品定位展开,分为"大市场派"和"小市场派"两派观点 [2] - 大市场派认为MEGA核心产品定义没有问题,潜在市场空间不止MPV市场,能抢SUV市场 [5][6] - 小市场派认为MEGA因车长等因素导致受众有限,只能在50万以上MPV市场争夺份额 [2][3] 产品表现与用户反馈 - MEGA交付量从每月1000辆增长超过150%,达到每月2500-3000辆 [1] - 调研显示692名MEGA用户对核心产品定义满意度高,但存在情绪价值传递问题 [2] - 不考虑购买MEGA的用户中,车长是主流原因,而非造型因素 [4] - MEGA实际驾驶体验优于预期,随机女司机也能轻松适应日常通勤 [7] 市场认知差异 - 消费者对车长的担忧本质是对驾驶便利性的顾虑,而非实际使用问题 [7] - MEGA视觉效果比实际更长,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7] - 公司未充分传播MEGA实际驾驶体验优势,导致认知偏差 [8] - 充电网络建设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8] 产品竞争力分析 - MEGA在舒适性等方面明显优于L9,具备抢占SUV市场的潜力 [6] - 消费者偏好SUV源于对综合需求的满足,而非真正喜欢SUV车型 [8] - 产品体验优势需要建立在广泛用户基础上,而非特定用户群体 [8] - 价格调整至40万级别可能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越级体验的认知 [8]
理想亟待新一波冲刺
华尔街见闻· 2025-05-30 16:53
一季度财报表现 - 一季度总营收259亿元 同比微增1 1% 其中车辆营收247亿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241亿元 [2] - 单季度净利润6 47亿元 同比增长9 4% 是新势力中唯一连续十个季度盈利的车企 [2] - 车型结构改善 高毛利的Mega/L9/L8占比回升 对冲了老款车型降价影响 [2] 二季度销量指引与市场挑战 - 二季度收入指引隐含单车均价下滑1 3万元 销量指引12 3-12 8万辆 意味着5、6月销量仅4 5-4 7万辆 [2] - L系列换新版订单量明显低于预期 原预计完整交付月销量可达5万台 [2] - 一季度增程车型销量仅增长3 5% 远低于纯电45%和插混63%的行业增速 [2] - 竞品腾势N9、领克900、深蓝S09等瓜分份额 问界M系列改款加剧竞争 [3] 纯电战略进展 - MEGA焕新后订单增长超150% 远超内部50%预期 目标月交付2500-3000辆 [4] - i8、i6纯电SUV将分别于7月和9月发布 主打VLA智驾大模型、低能耗等特性 [5] - 预计20万以上纯电市场容量213万辆 PHEV市场169万辆 纯电将打开更大空间 [5] 渠道与海外扩张 - 三四线城市渠道成效显著 如四川自贡/达州门店在20万以上乘用车市占率达28% [6] - 百城繁星计划目标2026年四五线城市贡献超10万台销量 [6] - 未来聚焦亚洲和欧洲市场 目标海外销量占比达30% [7] 长期营收目标 - 计划通过增程SUV、纯电SUV及MEGA实现年营收3000亿元 需支撑110万台年销量 [8] - 达到3000亿规模后 将推出更合适的MPV及轿车产品 [8]
25款MEGA可能有8000左右大定, 如果为真, 则基本保底月销2000+
理想TOP2· 2025-05-21 14:57
MEGA大定数据与交付预测 - 当前MEGA大定数量约为8000左右 主要依据包括群友透露信息及网传数据 截至5月18日大定达7800 [1] - 最近三周大定数据分别为800/1000/800 若5月交付1000台 剩余大定将达7000 [1] - 未来7个月订单与交付预测: - 月订单1000台:累计新增14000订单 对应月销2000台 提车周期至9月中旬 [1] - 月订单1500台:累计新增17500订单 对应月销2500台 提车周期缩短至8月底 [1] - 月订单2000台:累计新增21000订单 对应月销3000台 提车周期进一步缩短至7月底8月初 [1] 市场预期与产品定位 - 若MEGA实现月销3000台 将推动部分小市场派转向大市场派 核心逻辑基于产品体验超越L9一个档次 [1] - 市场对MEGA的常见误解包括:停车便利性需求高 补能体验疑虑 造型争议 三排空间利用率等 这些认知偏差可能影响初期市场接受度 [2] - 月销5000台将验证产品属于大市场 但预期今年难以实现 下一代产品可能具备潜力 [2] 用户行为与社群运营 - 提供深度交流渠道 通过社群聚焦理想长期基本面分析 非传统车友群模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