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VD

搜索文档
高盛:中微公司_管理层电话会议_存储和逻辑芯片业务订单稳固;新产品研发周期加快;评级买入
高盛· 2025-07-14 08: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AMEC的评级为买入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MEC是蚀刻设备和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的关键供应商,随着产品线扩张、客户持续扩产以及国产设备采用率增加,公司有望实现稳健增长,且当前估值具有吸引力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订单展望 - 管理层对实现30%以上的同比营收增长保持乐观,上半年运营顺利,下半年前景良好,年初至今的订单强劲,受存储和逻辑客户支持,预计公司将受益于中国客户对本地设备采用率的增加,且本地供应比例仍有很大增长空间,特别是在先进技术领域 [6] 产品扩张 - 管理层预计到2026年将沉积工具的产品覆盖范围迅速提高到约80%(包括处于开发、认证或量产阶段的工具),目前约为30%,2024年开始从WU系列沉积产品中获得收入,其金属栅极ALD工具正在与客户进行认证;正在为NAND客户开发下一代90:1高深宽比蚀刻机;还在向计量和检测领域拓展,计划推出首款CDSEM(关键尺寸扫描电子显微镜) [6] 研发加速 - AMEC的新产品开发周期从之前的2 - 3年缩短至1.5 - 2年,管理层将此改善归因于平台产品和模块化设计可在新产品中复用、客户信任增加支持更高效的共同开发和认证以及在模拟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6] 投资论点 - AMEC是蚀刻和MOCVD设备的关键供应商,近期专注于先进节点双大马士革工艺和存储高深宽比工艺的CCP蚀刻机以及先进节点和双站产品Twinstar的ICP蚀刻机,长期还将拓展到外延工具和LPCVD工具,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将受益于产品线扩张、客户持续扩产和国产设备采用率增长,当前股价低于其历史平均12个月远期市盈率,估值有吸引力 [7] 价格目标及方法 - 12个月目标价为275元人民币,基于2029年预期市盈率29倍,按10%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6年预期,目标倍数基于其长期每股收益增长与全球同行市盈率与每股收益增长的相关性 [8] 财务数据 |项目|数值| | ---- | ---- | |市值|1118亿元人民币/156亿美元 [10]| |企业价值|1055亿元人民币/147亿美元 [10]| |3个月平均日交易量|9.373亿元人民币/1.298亿美元 [10]| |2024年12月营收(人民币百万元)|9065.2 [10]| |2025年12月预期营收(人民币百万元)|12590.1 [10]| |2026年12月预期营收(人民币百万元)|16330.5 [10]| |2027年12月预期营收(人民币百万元)|20477.2 [10]| |2024年12月EBITDA(人民币百万元)|1560.9 [10]| |2025年12月预期EBITDA(人民币百万元)|3211.8 [10]| |2026年12月预期EBITDA(人民币百万元)|4642.8 [10]| |2027年12月预期EBITDA(人民币百万元)|6244.6 [10]| |2024年12月每股收益(人民币)|2.61 [10]| |2025年12月预期每股收益(人民币)|4.09 [10]| |2026年12月预期每股收益(人民币)|6.14 [10]| |2027年12月预期每股收益(人民币)|8.22 [10]| |2024年12月市盈率(倍)|59.3 [10]| |2025年12月预期市盈率(倍)|44.1 [10]| |2026年12月预期市盈率(倍)|29.4 [10]| |2027年12月预期市盈率(倍)|22.0 [10]| |2024年12月市净率(倍)|4.9 [10]| |2025年12月预期市净率(倍)|5.1 [10]| |2026年12月预期市净率(倍)|4.4 [10]| |2027年12月预期市净率(倍)|3.7 [10]| |2024年12月股息收益率(%)|0.2 [10]| |2025年12月预期股息收益率(%)|0.3 [10]| |2026年12月预期股息收益率(%)|0.4 [10]| |2027年12月预期股息收益率(%)|0.5 [10]| |2024年12月净债务/EBITDA(不含租赁,倍)|-4.5 [10]| |2025年12月预期净债务/EBITDA(不含租赁,倍)|-2.0 [10]| |2026年12月预期净债务/EBITDA(不含租赁,倍)|-1.8 [10]| |2027年12月预期净债务/EBITDA(不含租赁,倍)|-1.6 [10]| |2024年12月CROCI(%)|25.9 [10]| |2025年12月预期CROCI(%)|20.3 [10]| |2026年12月预期CROCI(%)|22.4 [10]| |2027年12月预期CROCI(%)|23.3 [10]| |2024年12月自由现金流收益率(%)|0.6 [10]| |2025年12月预期自由现金流收益率(%)|-0.4 [10]| |2026年12月预期自由现金流收益率(%)|2.2 [10]| |2027年12月预期自由现金流收益率(%)|1.9 [10]| |2025年3月每股收益(人民币)|0.51 [10]| |2025年6月预期每股收益(人民币)|0.97 [10]| |2025年9月预期每股收益(人民币)|1.24 [10]| |2025年12月预期每股收益(人民币)|1.39 [10]|
尹志尧博士再次荣登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
是说芯语· 2025-07-11 10:41
公司荣誉与领导层 - 中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博士第三次荣登福布斯中国2025中国最佳CEO榜单 [1][2][4] - 尹志尧博士是公司创始人,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学历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3] - 尹志尧博士曾参与开发业界一半以上重量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是几代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及设备的主要发明人和工业化应用推动者 [3]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开发CCP高能等离子体和ICP低能等离子体刻蚀两大类设备,包括十几种细分刻蚀设备可覆盖大多数刻蚀应用 [6] - 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于65纳米到5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众多刻蚀应用 [6] - 公司开发的MOCVD设备已在全球氮化镓基LED MOCVD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6] - 公司布局光学和电子束量检测设备,开发多种泛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 [6] 行业地位与成就 - 在美国TechInsights近五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公司四次获得总评分第三,薄膜设备四次被评为第一 [6] - 公司技术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持续提质增效、精益运营 [3]
2025年中国MOCVD设备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产品在功率器件等诸多新兴领域的逐步应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0 09:38
内容概要: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是在气相外延生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 相外延生长技术。近年来,LED以其特性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照明领域。作为LED产品关键部件,采用金 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生产外延片过程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料。该废料中含有发光材料所必需的元素 镓和铟对电子工业至关重要,镓和铟其独特的性能和有限的资源是其他材料及金属所无法替代的。日益 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对镓和铟的大量需求的潜力,引发了全球竞争。随着LED行业的快速发展,绿色、 清洁回收MOCVD生产废料备受关注。在我国,回收MOCVD生产废料中的有价金属对保障我国战略金 属供给安全具有重大意义。MOCVD设备主要用于氮化镓基及砷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外延生长。目前中国 是全球最大的MOCVD设备需求市场。2024年,我国MOCVD设备保有量3142台,出货量310台,市场规 模28.06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MOCVD设备保有量约3352台,出货量约315台,市场规模约28.35亿 元。随着MOCVD设备在功率器件等诸多新兴领域的逐步应用,MOCVD设备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前景广阔。 上市企业:中微公司(688012 ...
半导体产业链更新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存储行业 - **公司**:长鑫存储、兆易创新、朗迪集团、华创、华海清科、拓荆、中微、雅克科技、广钢、安集科技、彤程新材、通富微电、南大光电、路维光电、瑞芯微、泰凌微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半导体行业整体趋势 - **市场情绪积极**:逻辑芯片先进制程扩产或超预期,关键领域不断突破,二季度芯片需求景气度不差,上游产业链如PCB、CCL等出现紧缺涨价,市场对行业景气度的担忧可能被过度放大[1][2] - **国产化替代突破**: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如南大光电实现28纳米ARF光刻胶量产,国产化率突破30%;彤程新材KRF光刻胶市占率达40%,并研发EUV封装胶;路维光电是国内唯一全世代、全技术覆盖的掩模板厂商[1][3][14][15][16] - **下游需求强劲**:大宗存储和SoC芯片需求表现良好,如瑞芯微和泰凌微等企业表现不错,2025年全年环比向上的公司比例非常高[4] 长鑫存储相关情况 - **IPO进展及影响**:进入IPO辅导阶段,最新估值约1500亿人民币,提升自身资本市场地位,为国内半导体产业注入活力,有望打破国际限制,实现更大自主发展,还将带动国产设备材料等半导体供应链发展[1][5][6] - **市场份额**:一季度营收突破10亿美元,全球DRAM市场份额约6%,预计年底提升至8%,加速打破海外厂商垄断格局[1][6] - **技术迭代和战略部署**:加速产品结构升级,DDR5和LPDDR5年底出货占比分别提升至7%和9%,深化LPDDR4低功耗产品线,开发高端HBM解决方案,计划2026年实现HBM3量产,2027年推动HBM3E量产[7] - **产能扩展**:2020 - 2024年月产能提升至约20万片,预计年底突破28万片,合肥三期项目若投产将进一步提高产能,接近美光、逼近三星产能规模,增强中国在全球存储市场话语权[1][8][9] - **受益企业**:股权方面有兆易创新(持股约1.9%)和朗迪集团(间接持股不到6%);设备端有华创、华海清科、拓荆、中微;材料零部件方向有雅克科技、广钢、安集科技、彤程新材;封装测试方面有通富微电[10] 存储行业价格趋势 - **DDR4价格上涨**:由供给端收缩(主流厂商减产转向DDR5)与需求端支撑(民用市场需求旺盛)共同驱动[3][11] - **DDR5价格上涨**:由于HBM生产挤占高制程晶圆产能,新旧工艺无法互补[3][11] - **NAND价格**:拐点已显现,由控产生效应释放及需求渐进复苏所致[3][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创**:7月1日公布两款MOCVD设备,通过行业龙头客户验收并获批量重复订单,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推动国产化替代[13] - **路维光电**:平板领域2025年5月中标京东方8.6代AMOLED产线一供,7月交付首套掩膜板,预计2026年底全线贯通;半导体领域2025年上半年完成90纳米产品送样,最快四季度出结果,下半年进行40纳米产品试生产;产能布局在厦门、成都和苏州路新,各有不同聚焦和客户群体[16][17][18][19]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7-03)
远峰电子· 2025-07-02 19:24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御银股份(+6.05%)、宝明科技(+5.71%)、大位科技(+5.56%)、好上好(+4.77%)、中京电子(+3.65%)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会畅通讯(+4.77%)、法本信息(+4.67%)、逸豪新材(+4.29%)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安博通(+5.42%)、慧辰股份(+5.40%)、力芯微(+4.92%) [1] - 活跃子行业中SW教育出版上涨0.36% [1] 国内新闻 - 北方华创自主研发的MOCVD设备Satur N800和Satur V700通过行业龙头客户验收并获得批量重复订单 [1] - 均普智能子公司宁波普智未来签订人形机器人销售框架合同,金额约2825万元人民币,供应50台人形机器人 [1] - 芯德科技55亿人工智能先进封测基地项目在南京开工,一期达产后年产1.8万片晶圆级异构集成封装产品和3亿颗晶圆级高密度芯片封装产品 [1] - 酷派集团与影目科技合作聚焦AI&AR智能眼镜领域,重点攻坚AI大模型轻量化部署、虚实交互核心算法等技术 [1] 公司公告 - 莱特光电累计回购1,369,987股,占总股本0.3404% [3] - 天威视讯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 [3] - 达实智能签约世锦园区智能化项目,合同金额1188万元人民币,提供基于"物联网+AI"的智慧空间整体解决方案 [3] - 甬矽电子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回购2,562,688股,占总股本0.63% [3] 海外新闻 - 2025年年初至今NAND Flash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上涨9.2%,DRAM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上涨47.7%,其中6月NAND Flash上涨0.8%,DRAM上涨19.5% [3] - 美国参议院通过税收法案,降低半导体制造商建厂成本,符合条件的公司可获得35%的投资税收抵免 [3] - Navitas Semiconductor与力晶半导体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生产并开发200毫米硅基氮化镓技术 [3] - 亚马逊机器人部署数量达100万台,推出生成式AI模型DeepFleet,提升机器人车队运行效率10% [3]
海光信息/中微公司/华海清科等多家半导体企业斩获中国专利奖
巨潮资讯· 2025-06-08 23:04
中国专利奖获奖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专利金奖30项、银奖60项、优秀奖607项,外观设计金奖10项、银奖15项、优秀奖47项 [1] - 获奖项目覆盖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通信、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北京芯可鉴科技、比亚迪、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凭借突破性技术获得专利金奖,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1] 专利银奖与优秀奖企业技术突破 - 天岳先进的"大直径单晶碳化硅衬底"技术突破大尺寸碳化硅衬底加工难题,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 [2] - 华海清科的化学机械抛光机填补国内CMP设备技术空白,助力高端芯片制造自主可控 [2] - 中微公司的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专利为LED、功率器件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2] - 海光信息、风华高科等企业获专利优秀奖,展现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领域创新活力 [2] 外观设计奖项与行业融合 - 影石创新凭借产品设计获外观设计银奖,国盾量子获优秀奖,体现工业设计与科技融合竞争力 [2]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影响 - 碳化硅衬底、CMP设备、MOCVD工艺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半导体、新能源等"卡脖子"领域自主可控 [3] -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和创新生态优化将提升中国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地位 [3]
中微公司:打通五大半导体关键设备,实现立体生态发展
半导体芯闻· 2025-05-29 18:22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累计装机量过去14年年均增长超过37%,营收年均增长超过35% [1] - 2024年净利润达到13.9亿元,同比增长16.5% [1] - 2024年等离子刻蚀设备年增长率达54.7%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净资产201.4亿元,在手资金84.7亿元,借款仅7.5亿元 [1] - 2024年研发支出24.5亿元,占比27%;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6.9亿元,占比31.6% [1] - 2024年员工总数2480人,年均增长22%,2025年一季度新增117人,人均年销售额430万元 [1] 设备与技术突破 - 2024年ICP刻蚀设备订单41.08亿元,同比增长89.5%,接近CCP设备订单量 [2] - 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拥有18种第三代机型,ICP刻蚀机Twin-star双台加工精度达100皮米以下 [2] - 第五代CCP高能等离子体刻蚀机深宽比从2014年20:1提升至2025年90:1 [2] - 已布局研发近40种导体薄膜设备,2024年金属沉积设备发货128台,2025年预计大幅增加 [2] - 独创双腔设计的epi外延反应器均匀性优于国际领先企业 [2] - TSV深硅刻蚀、AD-RIE等先进封装设备已进入客户产线 [2] 业务布局与战略 - 五大核心设备与关键制程实现"全打通",覆盖国内芯片制造关键环节30%设备需求 [3] - 计划未来五至十年将设备覆盖率提升至60%,并切入湿法设备市场 [3] - 业务延展至泛半导体领域,MOCVD设备在LED、SiC PD、GaN PD等多个细分领域取得突破 [3] - 大平板显示PECVD设备沉积均匀性控制优于5%,2025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 [3] - 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申请专利2941件,授权1843件,战略投资40家公司总额22.9亿元 [3] 发展战略与竞争优势 - 采用错位发力策略,MOCVD产品下滑时CDP产品迅速补位,保持整体表现"稳中有进" [6] - 强调三维战略:产品线多维拓展、技术深度持续打磨、生态布局与客户关系共建共融 [7] - 不依赖单一设备,通过多条产品线平滑周期波动 [5][6] - 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行业前列,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研发支出增长显著 [6] - 在高端客户核心产线站稳脚跟,凭借性能与信任建立竞争优势 [6]
10年,中微覆盖60%半导体高端设备!
是说芯语· 2025-05-29 07:36
战略布局 - 公司践行三维发展战略:深耕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扩展泛半导体设备应用、探索新兴领域机会[5] - 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于65纳米至5纳米及更先进工艺,打入国内外一线客户生产线[5] - 泛半导体领域MOCVD设备在氮化镓基LED、Mini/Micro-LED及碳化硅/氮化镓功率器件市场占据重要地位[5] - 前瞻布局光学和电子束量检测设备等新兴领域[5] - 上市后累计投资20多亿元于40家产业链企业,获得超50亿元浮盈,8家参股公司已登陆A股[5] - 未来五到十年计划覆盖60%以上半导体高端设备,成为平台式集团公司[4] 研发进展 - 研发周期从3-5年缩短至18个月,量产周期缩短至半年到一年[6] - 2024年研发投入24.52亿元(同比+94.31%),占营收27%[6] -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6.87亿元(同比+90.53%)[6] - 超20款新设备在研,涵盖高能/低能等离子体刻蚀、晶圆边缘刻蚀、PECVD/LPCVD/ALD薄膜设备等[6] - 研发团队规模超千人,覆盖全面技术领域[6] 业务表现 - 刻蚀设备2024年收入72.77亿元(同比+54.72%),近四年年均增长超50%[7] - CCP高能等离子体和ICP低能等离子体刻蚀设备覆盖大多数应用场景[7] - 薄膜设备2024年销售额1.56亿元,LPCVD首台销售且累计出货150个反应台[7] - ALD等薄膜设备获重要客户重复订单,预计三到五年内收入快速增长[7][3] 行业机遇 - 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提速,国产设备在性价比、售后服务等方面显现优势[9] - 全球半导体产能中心向中国内地转移,市场需求驱动行业发展[9] - 电子束检测设备为国内技术短板,公司计划攻克该领域[8] - 目标2035年成为全球第一梯队半导体设备公司,对标国际竞争对手[9]
中微公司:已覆盖30%集成电路高端设备,行业整合将成必然趋势
新华财经· 2025-05-28 22:52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90.65亿元,同比增长44.7%,扣非净利润13.88亿元,同比增长16.5%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1.73亿元,同比上升35.4%,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上升25.67% [2] - 最近14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高于35%,最近几年年均增速超过40% [2] - 2024年研发费用24.5亿元,占销售额27%,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占比增至31.6% [2][3] - 2025年一季度末净资产201.4亿元,在手现金84.7亿元,银行借款余额7.5亿元 [3] 市场地位与战略布局 - 已覆盖约30%集成电路高端设备市场,目标未来五到十年覆盖近60% [1][4] - 等离子体刻蚀设备2024年贡献营收超72亿元,同比增长54.7%,市场份额近20% [4] - 薄膜设备市场份额约5%,光学检测设备市场占比约5% [4] - 实施三维立体发展战略:集成电路设备、泛半导体设备、外延扩展培育产业链 [4][5] - 已投资40家公司,投资额超20亿元,8家已上市,投资浮盈近59亿元 [5] 研发能力与技术创新 - 研发团队近400人,新产品开发周期从3-5年缩短至18个月 [3] - 累计装机数年均增速高于37%,最近五年增长更快 [2] - 已完成开发9种薄膜设备,2024年计划再开发7种,6种已进入市场 [4] - 泛半导体设备领域开发多种MOCVD设备,市场销售形势良好 [5] 行业趋势与国际化 - 2024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前道设备市场规模495亿美元,占全球42% [2] - 行业未来主流趋势是整合,预计最终形成3家左右龙头企业 [6] - 海外市场已有布局,如美国有几十个反应器进行5纳米生产 [6] - 未来五到十年国产设备有望打开国际市场,可能做出超越美国企业的设备 [7]
现场直击!千亿半导体设备龙头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5-28 20:23
公司战略目标 - 公司目标是在2035年成为全球第一梯队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在规模、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上达到领先水平 [2] - 公司策略是集中资源开发具有差异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设备产品,避免低端内卷,并承担社会责任 [9] - 公司坚持三维发展战略,深耕集成电路关键设备领域、扩展泛半导体关键设备应用,并探索新兴领域机会 [9] 行业发展优势 - 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产设备在产品性价比、售后服务和贴近客户方面优势显现 [6]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带动全球产能中心向中国转移,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提高 [7] - 半导体产业存在多个头部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关键,公司通过解决细分领域问题建立不可替代性 [9] 研发投入与产品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4.31%至24.52亿元,占营业收入27.05% [7]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0.53%至6.87亿元 [7] - 新产品开发周期从3-5年缩短至18个月,量产时间缩短至半年到一年 [7] - 在刻蚀、薄膜、MOCVD等设备领域取得突破,产品获海内外客户认可 [7] - 在研项目涉及超20款新设备,包括新一代CCP和ICP刻蚀设备 [9] 产业链布局与供应链管理 - 自2019年上市以来,公司投资30多家半导体设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获得超50亿元浮盈并实现战略协同 [10] - 公司与全球超800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开发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 [10] - 加强培育本土核心供应商,提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建立自主可控供应链 [10]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9年科创板上市,是国内高端微观加工设备领军企业之一 [4] - 主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成为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成长的重要样本 [4] - 截至5月2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70.93元/股,总市值1068亿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