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mniverse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黄仁勋预言“未来最大的一场变革”
第一财经· 2025-07-18 11:02
英伟达AI与生物医学融合 - 公司首次实现将生物学转化为计算机语言 标志着生物学从科学向工程化转变 带来指数级增长潜力 [2] - AI理解生物学语言需先掌握自然规律 包括人体代谢机制和细胞功能等基础 才能应用于药物研发等领域 [2] - "数字生物"被CEO黄仁勋定义为未来最大变革 将深度重塑生命科学行业 [4] 医疗健康领域应用 - 公司布局个性化医疗 新一代诊疗中心和生物医学创新 构建生态系统以变革医疗行业 [5] - 与诺和诺德合作开发AI药物研发工具 同时推进医院AI护理助手 通过3D数字孪生实现远程患者监测 [6] - 富士康基于Omniverse平台开发心脏3D可视化模型和乳腺癌药物疗效模拟工具 [7] 技术平台与行业合作 - Omniverse平台支撑医疗AI开发 案例包括富士康的CoroSegmentater心脏模型和肿瘤治疗模拟软件 [7] - 公司强调AI需具备描述生物学语言的能力 这是实现自然规律模拟的关键突破点 [3]
黄仁勋评价DeepSeek和通义千问:都是世界顶尖开源大模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7-18 05:0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从2012年到2017年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语言理解能力方面快速进步并超越人类能力,如今从感知型升级为生成式人工智能 [1] - 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是向物理世界渗透,当前处于推理型人工智能浪潮,下一个浪潮将是物理型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等物理机械中 [1] - 人工智能技术会为科学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帮助理解蛋白质、化学物质、细胞乃至生命的意义,进而研发新药物并延长人类寿命 [2] 中国人工智能生态 - 中国研究者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在开源方面表现突出,DeepSeek和通义千问是世界顶尖的开源大模型 [1][2] - 开源大模型助力形成中国人工智能生态并推动全球其他地区生态构建,医疗公司、金融机构、机器人公司等可利用这些模型并根据需求调整 [1][2] - 中国有数百个项目运用英伟达Omniverse平台模拟数字孪生,用于设计和优化工厂和仓储系统,许多机器人在该平台虚拟世界训练以便与人类安全协作 [3] 芯片技术发展 - 未来硅基技术将在晶体管结构、封装技术、硅光技术三方面迭代,晶体管向三维发展,下一代将是"全环绕栅极"晶体管 [2] - 芯片领域从单芯片发展到堆叠芯片、多芯片,封装技术越来越先进,硅光子技术将有较大创新空间 [2] - 英伟达技术路线图已覆盖接近10年未来规划,公司预计至少需忙碌20年 [2][3] 中国市场重要性 -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非常重要,是世界上最大市场之一,具有活力和独特性 [1][3] - 英伟达恢复H20芯片在中国销售并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新GPU,产品应用于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具身智能大模型训练等领域 [3] - 英伟达不将自身视为芯片公司而是"AI基础设施"或"计算平台"供应商,机器人技术将为公司带来万亿美元级别增长机会 [3]
黄仁勋:AI已能理解生物学语言!“数字生物”将成为下一场变革
第一财经· 2025-07-17 19:44
医学的未来在于人工智能与生物学的交汇。让AI理解生物学的语言,并用生物学语言进行描述,这是 英伟达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7月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举行的链博会上的一场炉边对话中,谈及AI如何影响包括生物医学 在内的人类科学。 去年,英伟达宣布已经首次实现将生物学用计算机语言来呈现。这意味着生物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科 学,还变成了一门工程。当一门科学实现了工程化,就意味着指数级的增长。 目前,英伟达正在推动个性化医疗、新一代诊疗中心和突破性的生物医学创新,并建立生态系统,从而 改变医疗健康行业。 今年以来,英伟达不仅宣布与诺和诺德等开展合作,借助创新AI应用加速药物研发,还在加速开发医 院AI护理助手,通过病房内安装的摄像头与传感器创建实时3D数字孪生,使护士能够远程监测患者状 态并及时收到健康预警。 黄仁勋在炉边对话中指出,AI能够模仿理解人类语言,这是因为语言是由人类创造的,人类同样能设 计出懂得这种语言的AI系统。但是生物是自然界创造的,这就需要理解自然规律以及生物学的运行机 制,比如人体如何代谢、细胞如何发挥功能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教会AI理解生物学语言,从而帮 助药物的研发等。 医学的未来在于 ...
10亿美元!单笔最大,拿下!特斯拉官宣:金秋见;宝马牵手中国智驾公司→
新华网财经· 2025-07-17 08:36
行业合作与订单 - 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中国企业时的科技签署10亿美元采购协议,用于采购350架E20 eVTOL,这是中国最大的单笔eVTOL意向采购订单 [1][10] - 宝马与Momenta达成合作,基于国产新世代车型开发AI大模型驾驶辅助功能软件 [2][15] - 奔驰计划未来三年推出至少4款搭载Momenta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 [15]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推出Model Y L大六座豪华纯电SUV,预计秋季上市,售价约40万元 [2][13] - 重庆市计划增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支撑,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 [6] - 比亚迪将进行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智驾OTA,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 [16][17] 资本市场与金融 - 中国华电新能源集团在上交所上市,募资181.71亿元,成为A股最大新能源发电行业上市企业 [9] - 港交所考虑缩短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预计到2027年底全球88%交易将采用T+1或T+0 [9] - 邮储银行拟出资100亿元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支持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发展 [11] 科技与创新 - 英伟达CEO表示中国开源AI正成为全球AI革命催化剂,数百项目采用Omniverse平台 [11] - 北京亦庄推出全国首个地方6G产业专项资金政策,最高支持3000万元 [5] - 影石创新华东区域总部将落户苏州,从事智能影像等创新产品研发 [18] 消费与零售 - 京东外卖全职骑手规模突破15万人,平台优化福利体系 [12] - 钟薛高食品新增破产审查案件,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14] - 京东外卖取消"超时20分钟免单"服务,改为赔付4元优惠券 [18] 基础设施与政策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发布《北京倡议》 [4] - 财政部在澳门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规模创历史新高 [4] - 交通运输部强调发展"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能力 [4] 区域经济发展 - 黑龙江省出台21项措施支持冰雪经济发展,打造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 [6] - 北京扩大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试点范围,增加"按季直付"方式 [5]
特斯拉Model Y L官宣!特朗普称暂不打算解雇鲍威尔……盘前重要消息一览
证券时报· 2025-07-17 08:1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国外交部表示将携手各方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5] - 商务部发布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通知,鼓励扩大在华投资 [5] -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 [5]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达15.06亿千瓦,较去年增加0.55亿千瓦 [6] - 香港交易所刊发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讨论文件 [6] - 7家钾肥流通企业联合倡议增加供应、降价销售,推动肥价回归合理水平 [6][7] - 河南省出台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7] 公司动态 - 特斯拉Model Y L六座版将于秋季上市交付,轴距超3米,车长约5米 [11] - 邮储银行拟出资100亿元设立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12] - 精工钢构签约沙特5.5亿元吉达体育场及周边体育村项目 [13] - 上海物贸澄清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14] - 广生堂GST-HG131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15] - 美迪凯拟20亿韩元收购海硕力等公司,进入三星供应链 [16] - 安克创新研究境外发行股份事项 [17] - 山推股份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18] - 山科智能控股股东变更为长江航天 [19] - 钟薛高食品新增破产审查信息 [19] 行业观点 - 国泰海通认为锡价中枢有望抬升,建议布局手握优质资源的龙头企业 [21] - 银河证券认为下半年价值股仍具备吸引力,特别是高分红、高股息股票 [22] 国际合作与技术 - 欧盟中国商会汽车工作组与欧盟机构就电动汽车关税等议题进行交流 [8]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中国开源AI正成为全球AI革命的催化剂 [7]
黄仁勋刚刚发声,还换上唐装!称中国供应链是奇迹
第一财经· 2025-07-16 15:17
英伟达CEO黄仁勋链博会演讲 - 黄仁勋首次参加中国官方举办的重大活动 身着唐装并部分使用中文演讲 体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1] - 英伟达首次向中国庞大供应链展示自身技术 黄仁勋称中国供应链是"奇迹" 预测十年内AI将驱动工厂和机器人协作 [1] - 中国有超过150万开发者在英伟达平台进行开发 合作伙伴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等游戏厂商 [1][3] 英伟达技术发展历程 - 1993年从游戏芯片起家 2006年推出CUDA软件平台 奠定AI时代基础 [1] - 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AI超级计算机DGX 早期客户包括OpenAI [2] - 从Hopper架构到Blackwell架构 AI计算能力提升100倍 速度比摩尔定律快1000倍 [2] 英伟达在中国AI生态布局 - AI技术已应用于腾讯微信、阿里淘宝、字节跳动抖音等头部应用 驱动小米自动驾驶和百度搜索引擎 [2][3] - 数字孪生平台Omniverse被中国数百个项目采用 包括智能工厂和自动驾驶仿真 [3] - 黄仁勋强调中国开源AI是全球催化剂 点名DeepSeek、阿里巴巴、腾讯等为全球一流企业 [3] 行业趋势展望 - 软件编程向机器智能转变 将重塑芯片和计算机行业 [2] - AI下一个浪潮是机器人系统 帮助机器理解物理世界并执行任务 [3] - AI正在推动医疗健康诊断 改变制造和物流运输等供应链环节 [2][3]
【环球热评局——链博系列之二】链博会聚光灯下,从库克到黄仁勋的接力
环球网· 2025-07-16 08:38
英伟达市值与战略定位 - 英伟达市值于7月9日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2] - 公司正从传统芯片制造商转型为AI时代基础设施提供者 [2] - CEO黄仁勋将AI工厂和基础建设产业规模描述为"几万亿美元"级别 [2] - 2023年11月黄仁勋在硅谷峰会上强调中国市场不可替代性:"失去这个市场,我们没有Plan B" [3] 中国市场重要性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数据中心市场 [3] - 贡献全球75%消费电子终端制造 [3] - 占全球40%的AI论文产出 [3] - 占全球28%的半导体设备采购 [3] - 占全球34%的工业机器人增量 [3] - 占全球41%的新能源汽车产能 [3] - 黄仁勋强调:"没有另一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 [4] 技术合作与创新 - 英伟达Omniverse平台接入三一重工70%挖掘机工况数据 [4] - 与宁德时代共建电池充放电模拟系统 [4] - 为内蒙古风电场叶片设计节省12%材料损耗 [4] - DRIVE Thor系统已与比亚迪、小鹏、广汽埃安、理想、极氪等中国车企合作 [4] - 中国工程师用四川水电站数据训练的AI模型实现0.01毫米精度焊接预演 [4] 行业发展趋势 - 芯片产业从1993年的3亿美元规模发展为万亿级数据中心产业 [2] - 当前AI基础设施产业进入数万亿美元量级 [2] - 中国正从成本洼地转变为"科技革命重塑产业规则的熔炉之地" [4] - 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算力平台成为中国在全球科技链中的核心领域 [4]
英伟达单日暴涨1.12万亿!黄仁勋押注万亿级机器人市场,美股科技股冰火两重天
搜狐财经· 2025-06-26 08:09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2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31%,标普500指数平盘收官 [1] - 科技股分化显著,英伟达股价暴涨4.35%,市值飙升1560亿美元至3.77万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榜首,特斯拉、英特尔分别下跌超3%和1% [1][2] - 中概股表现分化,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6%,小鹏汽车、好未来等跌幅居前,富途控股、中通快递等逆势上涨 [1][3] 英伟达表现及战略 - 英伟达市值突破3.77万亿美元,超越微软、苹果,重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宝座 [2]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激增427%,AI芯片需求持续井喷 [2] - CEO黄仁勋提出机器人技术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自动驾驶汽车为首个商业化场景,计划覆盖数十亿机器人、数亿自动驾驶汽车及数十万机器人工厂 [2][5] - 全球近90%分析师对英伟达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中位数超过1400美元,较当前股价仍有约10%上涨空间 [2] 中概股分化表现 - 万得中概科技龙头指数下跌超1%,阿里巴巴、比亚迪股份跌幅均超2%,小鹏汽车跌超3%,理想汽车跌逾1%,好未来、新东方分别下跌2.3%和1.5% [3] - 富途控股大涨近6%,中通快递、京东涨幅均超1%,携程网、哔哩哔哩小幅上涨 [3] - 富途控股受益于跨境金融业务增长,中通快递因国内快递需求回暖,京东因"618"大促GMV超预期 [3] 美股大型科技股表现 - 特斯拉股价暴跌3.1%,创近一个月最大单日跌幅,因全球交付量增速放缓及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面临监管挑战 [4] - 英特尔股价下跌1.2%,奈飞、亚马逊、Meta小幅收跌 [4] - 谷歌股价上涨2.2%创历史新高,因AI大模型Gemini商业化超预期,微软股价上涨0.1%因Azure云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苹果微涨0.1%因市场期待其AI功能 [4] 机器人技术前景 - 英伟达已与多家汽车制造商、机器人企业合作,Omniverse平台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仿真测试,Isaac机器人平台被工业机器人企业采用 [6] - 机器人技术商业化面临硬件、软件、伦理等多重挑战,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竞争对手加速布局 [6] 美联储议息会议影响 - 美联储将于6月27日公布利率决议,市场预期维持利率不变,但通胀及就业数据变化可能引发波动 [7] - 若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科技股或延续涨势,反之可能面临调整压力,英伟达等高估值科技股波动性或加剧 [7] 后市展望 - 科技股分化或持续,英伟达、谷歌等AI龙头受益于技术迭代与商业化,特斯拉、英特尔等面临竞争压力的科技股或继续承压 [8] - 机器人概念股或成新焦点,相关产业链企业或迎估值重塑 [8] - 中概股短期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与监管政策变化,长期创新能力与市场需求仍是估值核心支撑 [8]
英伟达虚拟仿真技术主导,驱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5-20 17: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同样为强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虚拟仿真技术是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为机器人技术发展提供助力和空间 [11] -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凸显英伟达潜力,英伟达多平台协同打造技术优势,推动机器人从理论到规模化应用 [17][18] - 建议关注世运电路、蓝思科技等多类相关企业 [7][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虚拟仿真技术迅速发展,赋能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 - 宇树科技领军人形机器人行业,四足机器人出货超全球 60%,业务覆盖超一半国家和地区,应用于多领域,ASAP 框架应用于其 G1 人形机器人,证明虚拟仿真技术关键作用 [12] - ASAP 框架通过“动态校准”突破虚实动力学壁垒,采用“真实 - 仿真 - 真实”训练框架,结合英伟达虚拟仿真技术,为宇树机器人发展注入动能,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中性能和适应性 [13][14] - 智元启元大模型提出 ViLLA 架构,实现小样本快速泛化,降低具身智能门槛;AgiBot Digital World 基于 NVIDIA Isaac - Sim 开发,生成高质量操作数据,创建多样仿真任务与环境,助力具身智能发展 [15][16] 虚拟仿真技术地位突出,英伟达构筑行业优势 英伟达多平台协同,铸就机器人技术坚实壁垒 - 英伟达通过 MimicGen 系统、Omniverse 平台与 Isaac 平台协同,打造技术优势,革新机器人开发范式,推动机器人技术落地发展 [17][18] MimicGen 系统数字孪生,创造 AI 训练数据 - 实验环节以少量人类样本生成大型数据集,在线生成新数据优化学习策略 [19] - 落地功能可无限扩展生成式数据,从约 200 个人类演示自主生成 5 万个训练数据,提高代理在源任务上性能,支持多对象和多硬件数据生成,在移动操作任务和多仿真框架下优势明显,可利用不同来源演示数据 [20][24][25] - 仿真引擎小样本驱动跨场景任务泛化,生成数据训练的代理性能与同等数量人类演示相当,数据生成成功率与训练代理性能无明显相关性 [28][29][30] Omniverse 平台虚拟仿真,构建大型训练场景 - 该平台可加快自定义 3D 工作速度,提升资源整合力,其五大组件协同作用,提供功能齐全的创作平台 [31] ISSAC 平台:搭建仿真环境为模拟学习提供应用环境和技术支持 - 软件层面,Isaac 平台通过提升仿真感知能力和解决兼容问题,结合硬件加速 SDK 解决机器人开发长尾问题,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 [37] - 硬件层面,Nova Orin 平台为 AMR 提供传感器 + 算力一体化通用范式,降低硬件开发门槛,助力差异化发展 [38] - 仿真环节,Isaac Sim 提升仿真感知能力,基于 RTX 平台实时渲染符合物理学的数据,USD 提升仿真系统兼容性,优化开发环境 [39][40][45] - 部署环节,英伟达通过 cuOpt、DeepMap 和 Metropolis 等软件(平台)提升 AMR 路径规划效率、缩短部署时间,增强情境感知能力 [47][48][49] - Nova Orin 硬件平台为 AMR 提供一体化服务,提供通用范式,保障 AMR 定位建图可靠性 [50][53] - AMR 智能程度高,适应动态、复杂场景能力远超 AGV,具备更广阔应用前景 [54] 建议关注 - 建议关注世运电路、蓝思科技等企业,以及云端 AI、边/终端 AI、存储、AI 应用端等相关企业 [7][56]
黄仁勋:下一个浪潮是物理人工智能
虎嗅· 2025-05-19 22:35
英伟达战略转型与AI基础设施 - 公司从芯片制造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领导者 强调AI和加速计算正在重塑计算机行业并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 [1] - 构建完整AI基础设施体系 包括数据中心建设 专用库开发(cuQuantum cuDSS等) 以及电信业软件定义化 [1] - 推出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 展示AI驱动的光线追踪技术 强调CUDA在加速计算中的核心地位 [1]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布 - 推出Grace Blackwell系统 实现高性能计算 推理性能提升1.5倍 HBM内存增加1.5倍 网络吞吐量提高2倍 [21][22] - 发布DGX Spark和DGX工作站 为开发者提供强大AI计算能力 DGX Spark具备千万亿次浮点运算和128GB内存 [34] - 展示RTX Pro企业级服务器和Omniverse平台 推动AI在企业IT中的应用 性能是现有服务器1.7倍 [38][42] 合作伙伴与生态系统 - 与富士康 台积电合作建造巨型AI超级计算机 推出NVLink Fusion技术支持半定制AI基础设施建设 [2][30] - 在电信领域与软银 T-Mobile 诺基亚等合作 推动5G/6G的AI应用 实现完全加速的无线接入网堆栈 [14][15] - 宣布在台北北投士林区建立新办公园区"NVIDIA Constellation"以支持业务扩张 [29][59] AI技术发展方向 - 提出AI发展三阶段:感知AI→生成式AI→物理AI 强调推理能力和自主智能的重要性 [16][17][18] - 生成式AI实现通用函数逼近器 能从任何事物翻译到任何其他事物 是重大突破 [16] - 物理AI能理解惯性 摩擦 因果关系等物理概念 对下一代AI至关重要 [18] 机器人技术与工业应用 - 推出Isaac Groot平台和Jetson Thor处理器 用于机器人开发 已开源Isaac Groot N1.5 [50] - 使用Newton物理引擎(7月开源)进行机器人训练 实现高保真刚体和柔体模拟 [47] - 全球规划建设5万亿美元新工厂 数字孪生技术将用于工厂设计和机器人训练 [55][56] 企业AI解决方案 - 推出AI数据平台和NVIDIA IQ查询系统 比现有方案快15倍 查询结果好50% [43][44] - 企业IT将增加AIOps层 管理数字劳动者(AI代理) 解决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 [37] - RTX Pro服务器可同时运行传统IT软件和AI代理 实现企业IT平稳过渡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