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WalkerS1
icon
搜索文档
龙虎榜复盘 | 国产芯片大爆发,机器人仍然活跃
选股宝· 2025-08-12 19:18
机构龙虎榜交易概况 - 当日机构龙虎榜上榜个股共34只 其中净买入18只 净卖出16只 [1] - 机构净买入额前三名个股为创新医疗(净买入1.17亿元) 盛科通信(净买入9150.95万元) 双一科技(净买入7856.08万元) [1][2] - 创新医疗获2家机构净买入 盛科通信获3家机构买入1家卖出 双一科技获4家机构买入1家卖出 [2] 创新医疗脑机接口进展 - 公司通过杭州博灵医疗科技开展脑机接口技术研究 在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自主控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2] 国产芯片行业动态 - 寒武纪作为国内稀缺AI芯片厂商获机构关注 上海合晶主要产品为半导体硅外延片 用于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 [3] - 东方财富分析指出 在算力需求增长与技术供给放缓背景下 先进封装价值大幅提升 为中国AI芯片厂提供追赶契机 [3] - 2023年以来美国多次发布AI芯片产业链限制措施 提升国产化紧迫性 预计2025年国产芯片单卡性能有望达到或超越英伟达A800 [3] - 推理侧AI国产化率将提升 昇腾与寒武纪等龙头厂商预计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3] 机器人行业布局 - 九鼎投资拟以2.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53.29%股权 切入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 [4][5] - 福日电子子公司中诺通讯可提供酒店机器人JDM/OEM服务 并已实现少量出货 [5] - 国信证券分析显示机器人产品价格呈梯度分布:工业级>商用级>科研改装级 [5] - 众擎机器人SA02定价3.85万元起 博斯特T1售价19.9万元主打开发者市场 优必选WalkerS1面向工业场景达百万级 [5]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轶2.0标价35万元 适用于商业与专业服务领域 预计大规模商业化将推动终端价格进一步下降 [5]
人形机器人将从“演员”变“同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2:48
展会规模与热度 - 2024年WRC人形机器人展出数量达27款,参展厂商超200家,人形机器人厂家超50家,展品合计1500件,较去年增加900件,新品发布100余件,数量翻倍 [1] - 展会面积达50000平方米,三天参观人数合计130万,热门展区人流密集 [2] 机器人运动能力突破 - 宇树G1机器人动作流畅度提升,算法小脑控制的身体平衡表现卓越,卡死和人工干预显著减少 [4] - 加速进化机器人端到端运控能力提高,足球互动中射门力量增强 [4] - 众擎机器人EngineAI复杂动作初步具备人类细腻与灵动感 [5] - 逐际动力双足机器人抗冲击能力突出,被蹬出数米不倒且能自动起身 [6] - 仿生蜜蜂机器人BionicBee仅34克重,实现自主编队飞行,突破微型机器人能力极限 [6] 商业化应用进展 - 优必选展示多款机器人实际工作场景:WalkerS1群体随机分拣、WalkerC观众导览、WalkerS2热插拔自主换电技术 [8] - 千寻智能墨子机器人演示洗衣叠衣、串糖葫芦等生活技能 [8] - 深圳越疆科技机器人同时进行精密零件组装(0.1毫米公差)和生活区食品制作 [8] - 多家企业推出轮式底座或AGV移动模块的人形机器人,适应工厂搬运与操作复合需求 [9] - 双足人形机器人因能无缝对接人类工厂布局仍具应用前景 [10] 服务机器人商业化闭环 - 云迹科技在酒店服务领域实现多功能机器人群体协作,并成功拓展欧洲市场 [12] - 擎郎机器人全球落地量超10万台,展示爆米花机器人等商业化产品 [12]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当前具身智能在复杂场景处理能力不足,通用性受限 [12] - VLA大模型未体现明确的规模化法则,数据量与性能未呈正相关 [13]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和数据互通,仿真训练与实际演绎差距大 [14] - 资本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多专攻单一场景实现商业化 [14] 技术突破尝试 - 银河通用展示零售行业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具备复杂商超环境识别与抓取能力 [14] - 星海图推出"真端到端+真全身控制"VLA模型G0,实现自然语言理解到任务执行 [14]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变与不变:人形机器人将从“演员”变“同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1:16
展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WRC人形机器人展出数量达27款,参展厂商超200家,其中人形机器人厂家超50家 [1] - 展品总数达1500件,较去年增加900件,新品发布100余件,数量翻倍 [1] - 展会面积50000平方米,三天参观人数达130万,现场人流密集 [2]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 - 宇树G1机器人动作流畅度提升,算法小脑控制的平衡能力显著增强,卡死和人工干预减少 [5] - 加速进化机器人端到端运控能力提高,足球互动中射门力度和精准度提升 [5] - 众擎机器人EngineAI复杂动作接近人类细腻度,逐际动力双足机器人抗冲击能力突出 [6] - 德国Festo仿生蜜蜂机器人BionicBee仅34克,实现自主编队飞行,突破微型机器人极限 [6] 商业化应用趋势 - 优必选展示多款机器人工作场景,包括群体分拣、导览和7*24小时热插拔换电技术 [8] - 千寻智能墨子机器人演示洗衣叠衣等家务能力,越疆科技实现精密零件组装与分拣同步操作 [8] - 轮式底座/AGV移动模块的人形机器人增多,适应工厂搬运与操作复合需求 [9] - 云迹科技酒店服务机器人实现欧洲业务落地,擎郎机器人全球部署量超10万台 [11] 技术瓶颈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普遍存在单场景匹配、通用性不足问题,复杂复合应用尚未成熟 [12] - 具身智能面临数据互通困难、仿真训练与实际差距大、规模化法则未显现等问题 [12] - 资本投入不足导致企业专攻单一场景,行业标准化和生态建设尚未启动 [12] 创新方向展示 - 银河通用推出零售行业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提升商超环境识别抓取能力 [13] - 星海图展示"真端到端+真全身控制"VLA模型G0,实现自然语言到任务执行的闭环 [13]
国泰海通: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长期重点关注产业链上具确定性公司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5:47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开幕 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 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共同主办 28家国际机构支持 [1] - 同期举办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和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 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商业化由0到1的关键拐点阶段 [1] 展会情况 - 参展企业规模显著提升 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参展 展出1500余件展品 其中首发新品100余款 [2] - 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 创同类展会之最 展品包括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 更多渠道商、产业链企业和地方创新中心亮相 [2] 产品定价 - 多家本体厂商开始标注产品售价 价格区间从几万元到百万元不等 体现行业成熟化和企业产品竞争力 [3] - 价格梯度明显:工业>商用>科研改装 例如众擎机器人SA02售价3.85万元起 加速进化Booster T1售价19.9万 [3] - 高端产品如优必选WalkerS1定价百万级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轶2.0标价35万 适用于商业和专业服务领域 [3] - 预计随着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和零部件量产提升 终端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下降 [3]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再度融资超24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7-22 12:40
优必选配售融资情况 - 公司进行上市以来第五次配售融资,以每股82港元价格配售3015.545万股新H股,募资总额约24.7亿港元,净额约24.1亿港元,主要用于业务运营发展和偿还授信款项 [1] - 本次配售规模超过前四次总和,前四次募资总额约20亿港元,五次累计募资总额达45.3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46亿元),净额43.6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9.9亿元) [2][3][4] - 前四次配售资金用途包括:首次1.31亿港元主要用于业务运营及发展(2024年8月),第二次4.36亿港元中62.42%用于业务运营(2024年10月),第三次5.87亿港元中65.04%用于偿还授信(2024年11月),第四次9.14亿港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2025年2月) [3][4] 业务发展动态 - 2024年公司营收13.05亿元(同比+23.65%),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1.2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84亿元 [7] - 近期中标觅亿汽车科技9051.15万元机器人采购订单,创行业单笔订单金额最高纪录 [6][7] - 教育科研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发布4个月即获百台订单,预计2025年交付超300台;工业机器人WalkerS2计划2025年交付500台,具备3分钟自主换电技术 [7][8] 产能规划与行业展望 - 公司2025年规划人形机器人产能1000台,预计交付数百台,2026年目标数千台,2027年有望达万台级别 [8] - 行业分析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入"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开启,但成本仍是制约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因素 [8]
智通港股解盘 | 月末走稳五月带来预期 风格转换科技股再度崛起
智通财经· 2025-04-30 21:0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4月30日上涨0.51%,为5月行情带来预期 [1] - 汽车股普遍调整,但零跑汽车(09863)因欧洲血统关税受益表现最强 [3] - 科技股走强,AI相关个股如金山云(03896)大涨超18%,迈富时(02556)、美图(01357)等涨超7% [4] - 机器人板块卷土重来,微创机器人(02252)涨超11%,优必选(09880)涨4% [5] - 小米(01810)推出开源大模型MiMo-7B,股价涨超5% [6] 宏观经济与贸易 - 美国3月商品贸易逆差扩大至创纪录的1620亿美元,远超预期的1450亿美元 [1] - 美国3月进口增长5%至3427亿美元,出口增长1.2% [1] - 美国零售商库存剩余5-7周,未来消费者购物选择将减少 [1]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软化"部分汽车关税,利好提前发酵 [3] - 中国4月制造业PMI为49.0%,回落至临界点以下,但扩内需政策发挥支撑作用 [3] 行业动态 - 汽车行业价格战卷土重来,4月最后一周至少九家车企推出终端优惠政策 [3] - AI竞赛激烈,小米推出开源大模型MiMo-7B,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竞赛测评中超越OpenAI和阿里模型 [6] - 水利部联合最高检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刺激环保行业 [7] - 环保行业港股主要品种包括光大环境(00257)、海螺环保(00587)等 [7] - 游戏板块不受美国关税影响,跨多平台游戏发布成趋势,心动公司(02400)涨超6% [5] 公司动态 - 优必选(09880)签署全球首次小批量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涉及WalkerS1与WalkerC [8] - 优必选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接入文心大模型提升机器人执行能力 [8] - 优必选已与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等企业达成合作,并进入物流和3C制造领域 [8][9] - 微创机器人(02252)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全球首个全科室远程手术机器人 [5] - 六大行一季度净利表现分化,仅农业银行(01288)及交通银行(03328)同比增长 [4]
彻底火了,又一板块大爆发!有公司今年已猛涨15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1 12:17
机器人板块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机器人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爆发点,继AI之后又一热点 [1] - 全国共有115家机器人概念股,2025年1-3月98家股价实现增长 [2] - 广东机器人概念股表现亮眼,涨幅前三中两家属于广东"七剑客"(越疆、巨轮智能) [3] - 越疆(2432 HK)区间涨幅157 59%,总市值246 76亿港元;巨轮智能(002031 SZ)涨74 85%,总市值191 13亿元人民币 [4] - 优必选(9880 HK)涨43 04%,总市值347 24亿港元;拓斯达(300607 SZ)涨17 42%,总市值142 76亿元人民币;汇川技术(300124 SZ)涨16 37%,总市值1836 90亿元人民币 [4] 广东机器人产业驱动因素 - 产业端、资本端、政策端协同发力推动技术突破和规模扩大 [5] - 广东机器人企业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推出国际竞争力产品 [5] - 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到来,广东凭借超级应用场景+强大产业生态引领行业发展 [6] - 技术创新是股价飙涨核心动力,如越疆发布全球首款20万元以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DobotAtom,单日股价涨幅27 88% [7] 商业化应用进展 - 优必选Walker S1进入奥迪一汽长春基地执行检测任务,为奥迪全球首次引入人形机器人 [9] - Walker S1在比亚迪工厂分拣效率提升120%,在领克工厂与无人叉车协同降低人力成本65% [10] - 汇川技术2024年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突破9%,泛3C、光伏、锂电行业批量应用 [11] - 广东企业实现"自研自产",越疆全栈技术自主研发,优必选拥有2450余项专利(海外450项),人形机器人专利数全球第一 [13] 资本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深圳发生53起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全国最多;深创投参与越疆早期融资,东莞银行为拓斯达提供超4亿元授信 [14] - 广东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8家(全国115家),包括汇川技术(千亿级)、优必选/越疆(百亿级) [15] - 广东省组建100亿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硬科技 [23] - 政策层面推出12项措施支持技术攻关、应用场景等,省财政每年安排100亿科技专项资金 [24][28] 产业链与量产前景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31 2%),占全国44% [20][32] - 巨轮智能高精度RV减速器达国际水平,XT减速器样机完成检测;拓斯达实现"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全链条覆盖 [20] - 高盛预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80亿-20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预计2030年中国销量150万台 [26][41] - 优必选Walker S系列获超500台意向订单,越疆DobotAtom计划2025年中试产,合作覆盖车厂、电子制造及商用服务 [22][23] 产业生态与数据优势 - 广东初步建成"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集成应用"全产业链,代表企业包括兆威机电(零部件)、库卡(制造)、逐际动力(集成) [38] - 作为全国第一工业大省,场景开放性和数据积累加速技术迭代,如优必选在极氪工厂实现全球首例多机器人协同实训 [21][36] - 全省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创新中心及重点实验室,2025年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31 1% [40]
继朱啸虎泼冷水后,优必选周剑发声:盲打盲跳有点“耍流氓”!专注进工厂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何时能盈利
金融界· 2025-04-01 12:15
人形机器人行业争议 -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表示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引发行业热议 [1] - 经纬创投张颖、众擎机器人赵同阳等人反驳朱啸虎的悲观观点 [1] - 优必选CEO周剑批评当前行业过度关注跳舞、翻跟头等表演性功能,认为这些技术路线偏离了实用方向 [1] - 周剑指出降低自由度、身高和传感器的"盲打盲跳"方案是"耍流氓",无法完成精细工作 [2] - 网友对周剑言论反应两极:部分认同表演功能无实用价值,部分认为展示了机器人控制能力 [2] 优必选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3.05亿元(约1.305 billion),同比增长23.7% [4][5] - 2024年亏损11.6亿元,较2023年12.65亿元同比收窄8.3% [4] - 消费级机器人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88.1% [4][5] - 行业定制机器人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26.1% [4][5] - 人工智能教育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4.6% [4][5] - 物流机器人收入3.22亿元,同比下降17.5% [5] 优必选市场表现 - 股价在2024年3月达到328港元/股峰值后持续下跌,2025年1月触及40.8港元/股历史低点 [5] - 2025年初至今股价反弹近50%,总市值接近350亿港元 [6] 优必选业务发展 - 聚焦工业应用场景,WalkerS系列进入多家汽车工厂实训 [8] - 与东风柳汽合作部署20台WalkerS1人形机器人,系全球首次批量应用于汽车制造 [8] - 2025年生产目标约1000台人形机器人(不含情感陪护型) [8] - 2026年量产目标5000-10000台,视2025年交付情况而定 [8]
盘点海内外“最强”人形机器人
雪球· 2025-02-27 16:17
文章核心观点 - 介绍国内外六家“最强”人形机器人企业情况,指出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关键词为规模化量产和软件大模型,虽各企业有产业链和概念股,但产业处于情绪高涨期,谁能走到最后有待观察,期待国内出现核心供应商 [3][25][26] 国内外企业情况 特斯拉 - 美国公司,其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主攻通用机器人,从2022年亮相后能力不断提升,有落地场景,可能第一家量产,售价2万美元,马斯克预期2025年生产数千台、2026年5 - 10万台并对外销售、2027年50 - 100万台,远期愿景全球有200亿台 [4][5][7] Figure - 美国企业,专注AI人形机器人,做通用机器人发展快,2022年5月创立,2023年10月发布Figure01,后与宝马合作,2024年8月发布Figure02,今年2月终止与OpenAI合作,自主研发VLA模型Helix并首创应用,产品线今年将大批量生产,机器人将参与制造 [9][10][12] 1X - 挪威企业,定位家庭服务机器人,2022年与OpenAI合作,2023年获投资,2024年8月推出NEO Beta,今年2月发布NEO Gamma,特点是轻且软,售价约5万美元,未来预期降至2万美元,量产节奏为2024年底到2025年一季度50 - 100台试用、2025年底初步量产1000台、2027年大规模生产10万台、2028年100万台 [13][14][15] 宇树 - 国内企业,2016年成立,2023年8月进军通用机器人领域,2023年发布Unitree H1,2024年发布Unitree G1,基本实现量产,售价9.9万元,H1适合大型场景,G1灵活且支持模仿和强化学习,算法升级后动作流畅,2025年几千台用于科研和展示,落地工厂未规模化 [17][18] 优必选 - 国内老牌企业,2016年推出Walker原型机,2018 - 2019年分别推出第一代和第二代,2024年10月工业版WalkerS1完成比亚迪车厂实训,2025年二季度预计推出Walker S2,与多家企业合作,价格50万人民币,2024年交付30 - 50台,2025年预计交付500 - 1000台 [19][21][22] 智元 - 国内新兴企业,2023年2月成立,半年后发布远征A1,2024年与均普智能和科大讯飞合作,8月发布5款产品,创始人彭志辉开源大型仿真框架,2024年12月进入爬坡状态,2025年1月量产1000台,2025年预计产能达数千台,已生产的1000台中两百多套自用,七百多套对外销售,双足机器人占一半 [23] 产业链和概念股 - 特斯拉链有拓普、三花等;Figure链有银轮、绿的等;1X链有中坚、智尚等;宇树链有长盛、嵘泰等;优必选链有天奇、中大等;智元链有均普、科大等,机器人概念涨幅大,指数开年上涨30%,很多龙头股翻倍增长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