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元科技20250903
2025-09-03 22:46
度合作。预计到 2030 年,固态电池市场需求将达到 600GWh,对应铜箔需求 约 20 万吨,公司目标是占据 20%以上市场份额,即 5 万吨以上。今年出货量 为上百吨,明年将达上千吨,每年增速七八倍。 嘉元科技 20250903 摘要 佳园科技锂电铜箔产能快速扩张,预计今年达 14-15 万吨,并通过提升 中高强度产品占比至 60%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加工费和利润水平,目标 2026 年占比达 70%。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进入韩国、欧洲、北美及东南亚,海外加工 费较国内高 50%以上,显著提升利润空间,预计 2026 年海外出货量超 2 万吨,2027 年达 5 万吨以上。 佳园科技是国内唯一能批量供应固态电池用铜箔的企业,应用于 50GWh 级别项目,目标 2030 年占据 20%以上市场份额,即 5 万吨以 上,预计明年出货量达上千吨,年增速七八倍。 公司在 AI 算力领域布局高端 PCB 铜箔和精密铜线,自主研发 HVLP 和 LTF 高端 PCB 铜箔,并收购恩达通公司,切入高速铜缆连接线市场,已 获美国客户认可并批量供应。 佳园科技投资武汉恩达通,预计恩达通 2024 年营收超 25 亿元 ...
温氏股份20250903
2025-09-03 22:46
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 温氏股份是一家以生猪养殖和黄羽肉鸡养殖为主业的上市公司[4] * 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商业模式[2][4] * 行业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2019-2021年)的冲击[2][7]以及猪周期下行、禽流感爆发等挑战[8] 核心业务与经营表现 * 生猪养殖业务出栏量在2019年为1852万头,2020年因非洲猪瘟影响大幅下降至955万头,同比减少48%[7] * 2023年公司养殖效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本显著改善[2][9] * 黄羽肉鸡价格在2025年8月中旬从4.8元/斤迅速反弹至6.2-6.3元/斤[4] * 预计2026年出栏量可达3800万至3900万头[4][15]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生猪养殖成本从非洲猪瘟期间的高点26元/公斤[7]降至2023年以来的约12.2元/公斤,重回行业第一梯队[3] * 通过高价豆粕替代和原材料优化,饲料成本显著下降,降幅优于行业平均水平[4][14] * 2024年4月饲料成本相比2023年下降了600到700元每吨[14] * 关键生产指标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从2015-2016年的25提升至最新的27.5左右[4][13] * 成本改善得益于集约化养殖小区模式的完善、饲料配方优化和育种性能提升[2][9] 财务稳健性与扩张策略 * 公司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5%以内,流动比例始终高于1,确保流动性安全,风险非常小[2][6] * 产能扩张不依赖周期决策,自2015年上市后出栏量达千万头级别,并保持20%-26%的年均增长率[2][6] * 即使在非洲猪瘟期间资本开支增加,负债率仍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7] 技术研发与生物安全 * 公司育种研发始于1998年,2021年成立中兴种业,其种猪销量在2022年(35万头)和2023年(37万头)均居行业第一[13] * 进行了两次生物安全升级改造,2023年和2024年分别对33个和27个猪场进行升级,总投资超过4亿元[12] * 改造侧重两广、云贵以北产能,并投资空气净化设备(占总投资30%以上),显著提升了疫病防控能力[2][12] 商业模式分析 * "公司+农户"模式优势在于无需自建育肥社节约资本开支,以及农户精细化操作和主观能动性强[10] * 该模式劣势在于养殖设备和生物安全意识相对落后、养殖单元分散、代养费及人工成本较高[11] * 公司通过升级专业化装备及疫病管理能力来弥补模式的劣势[11] 股价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表现与猪周期、禽流感及非洲猪瘟等市场行情密切相关[8] * 在非洲猪瘟导致供需紧张预期时股价大幅上涨,但在疫情严重影响生产的2019-2021年期间股价下滑[8] * 自2020年以来,随着规模稳健增长及综合成本优势显现,估值中枢持续回升[8] * 当前公司估值仍处于底部位置[3]
长电科技20250903
2025-09-03 22:46
长电科技2025年中报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半导体封装测试(封测)行业[2][3] * 公司为长电科技及其主要子公司(长电先进、星科金朋、长电韩国、长电绍兴、深南半导体)[2][3][6][13] 核心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2][5] * 净利润4.7亿元人民币 同比有所下滑[2][5] * 净利润下滑主因是先进厂产品导入期及研发费用上升 国际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部分客户需求[2][5] 子公司及工厂表现 * 长电先进收入超10亿元 同比增长近40% 净利润2.8亿元 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净利率达27.48%[2][5] * 星科金朋收入60亿元 同比增长1.8% 盈利5亿元[2][6] * 长电韩国收入66亿元 同比增长6.8% 亏损1600万元[2][6] * 新收购的深南半导体收入16.24亿元 利润7000万元 净利率超4%[2][6]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封装技术迭代与市场空间 * 封装技术正经历快速代际迭代 从传统拉线封装到2.5D及未来3D封装[2][7][9] * 泛新封装(含倒装)全球市场占比已超50% 市场规模约300-400亿美元[9] * 狭义新封装(如2.5D和3D)2023年市场规模约65亿美元 预计2027-2028年达百亿美元级别[9] * 混合键合技术逐步渗透 将不同类型甚至异制程芯片集成在一起[7][8] 下游应用驱动因素 * 手机和AI是驱动新型芯片封装发展的两个核心下游应用[2][12] * 手机对面积和散热提出更高要求[2][12] * AI对算力需求大幅提升 竞争将延伸至包装层面构建新壁垒[12] * 汽车电子领域价值量持续提升 对芯片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 测试时间长[4][18] * 全球汽车电子芯片市场规模2022年约600亿美元 2030年预计超千亿美元[18] 公司战略布局与重点项目 先进封装布局 * 通过子公司长电绍兴参与新型芯片封装市场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亿元[2][13] * SDFOY技术整合2D、2.5D和3D封测技术 应用于手机、汽车、AI和医疗等领域[4][14] * 江阴长电微技改和扩产 一期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邦品132万片、晶圆级尺寸包装42亿颗、扇出型包装22亿颗以及SDFOY技术2.4万片[13] 收购与业务拓展 * 收购深迪半导体旨在增强闪存封装能力 存储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级别[4][16] * 与西部数据长期合作 西部数据占全球市场份额14.5%[16][17] * 积极布局临港汽车电子项目 配合国际客户"China for China"战略[4][19][20] 股权与资源支持 * 公司股权已更换为中国华人集团 获得央国企在资金及资源等方面支持[3][21] 市场环境与前景 当前需求状况 * 2025年全球及国内半导体需求整体较好 二三季度同环比均有所提升[21] * 中芯国际与华虹等大型晶圆厂三季度环比增长幅度超过5%[21] * 目前产能略显紧张 但尚未出现提价现象[21] 发展前景 * 公司从AI算力到汽车电子 再到存力、电力、通信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完善布局[21] * 有望深度享受国内外半导体需求向上的结构性成长机会[21] * 对长电科技未来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21]
锡业股份20250903
2025-09-03 22:46
**锡业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锡业股份(上市公司)[1] * 锡矿开采及冶炼行业[2][3][4][5][6][8][20] * 伴生金属回收业务(铟、金银、钨等)[2][15][18][19] 核心观点与论据: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锡锭产量已达4.8万吨 接近全年9万吨目标的一半[4] * 预计2025年全年自产锡锭量为2.3-2.4万吨[2][4] * 2025年上半年锡锭单吨营业成本约为16.6万元[6] * 2024年其他业务(铟、金银、钨等)营收超30亿元 毛利近10亿元[18] * 公司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接近90亿元[27] 核心观点与论据:成本与利润结构 * 近年来开采成本因资源匹配度下降 资源税费从量改从价及矿业权出让收益缴纳而上升[5] * 公司通过提升综合回收技术优化冶炼端成本 效益自2024年起已显现[2][5] * 上半年折价系数降低至81% 主因是新材料顺流交易抵减收入所致 并非实际售价折价[2][6][7] * 原料采购(如铟)为单独计价 价格上涨时若折价系数固定 单位毛利亦会上升[19] * 加工费(TC)上涨对外购矿冶炼业务有利 但通常与锡价呈反比[8] * 公司侧重自产矿利润 并通过综合回收副金属提升冶炼利润[2][8] 核心观点与论据:项目规划与资源增量 * “十五五”规划包括卡房铜矿项目投入及尾矿资源回收[9] * 尾矿资源回收利用预计到“十五五”末每年产量可达3,000至4,000吨[9][11] * 尾矿资源品位较低 处理成本可能略高于当前开采但相差不大[10] * 卡房铜矿设计产能为150万吨/年 正进行地表勘探 若结果理想有望进一步扩产[12][14] * 2025年厂房拿到第一期5,000万(吨)采石配额 年化后约为1,300吨 与规划相符[14] * 公司对每一个矿山周边矿区都有明确拓展计划 以确保自由矿量稳定[25] * 公司也在接洽外部资源项目 计划进行外延并购 但因投资风险不确定性尚无明确目标[23][24]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展望与行业环境 * 公司认为锡需求有强支撑 下游在光伏、新能源汽车及AI场景中能实现小幅增长[20] * 供给端上半年紧张 缅甸复产虽有预期但恢复至停产前水平难度大 未来几个月供应释放有限[3][20] * 缅甸复产后需缴纳更多费用(包括实物税) 潜在成本较高 对价格支撑明显[21] * 云南省对锡矿开采无配额限制 采矿证办理权限下放至省级 难度下降[26] * 公司掌控云南省内几乎所有优质锡矿 无其他大型民营企业参与[26] 核心观点与论据:公司政策与其他 * 公司将继续以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分红 并视经营业绩情况增加比例[3][27]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不高 近年来已将近40%-50%的母公司未分配利润用于分红[27] * 三氧化钨产品于2025年5月才开始生产销售 尚未对半年报产生利润贡献[15] * 云锡集团仍有一些未注入上市公司的矿山资产 因亏损或股权不成熟等历史遗留问题 短期内无注入计划[28] * “十五”规划尚在编制中 在锡、铜、钨、锌等金属方面均有增量计划[29] 其他重要内容 * 688吨三氧化钨产品因生产时间短 目前尚无法掌握其具体成本[16] * 公司产品基定 对下游感知不敏感 不存在滞销情况[20]
中信海直20250903
2025-09-03 22:46
公司概况 * 公司为中信海直 是我国通用航空市场中运营端的龙头企业 成立于1983年 主要业务是民用直升机机队 为中海油等客户提供服务[3] * 公司七成以上收入来自中海油 拥有亚洲最大的民用直升机机队 截至2025年上半年拥有88架直升机和14架无人机 并在全国多地设有基地[2][3] * 公司是A股市场上唯一一家通航公司 稀缺性显著[3] 财务状况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 过去十年利润水平基本保持在1亿至2亿元之间 2024年利润突破3亿元[2][3] * 2023年对中海油的收入达到13亿元 是南航通航的2.5倍以上[3] * 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 约为20% 为未来扩张提供财务保障[2][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约16%的业绩增长[4][11] 业务进展 传统核心业务 * 主要业务是通过直升机将员工从陆地机场运送到海上钻井平台进行作业[3] 低空经济新业务 * 公司积极拓展低空短途运输C端市场 已开通深圳至珠海等大湾区航线并稳定运营[2][5] * 增加观光航线至13条 包括深圳湾之行等[2][5] * 开通了13条航线 包括12条行政区间的百度航线 实现稳定运营[7] * 与深圳南山区政府、招商局等合作建设起降点和数字化塔台 并与广东省机场集团合作建设省级空中交通飞行服务平台[2][7] * 与沃飞长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低空网络标准的制定[7] 低空物流与EVTO应用 * 公司通过EVTO方案进行低空物流保障 与沣飞航空构建双重监控体系[4][10] * 2025年8月3日 公司与沣飞航空、中海油三方协作完成两吨级EVTO海上平台物资的首次运输[7] * EVTO将150公里运输时间从传统船舶所需的8小时以上缩短至58分钟 显著降低成本[2][7] * 2024年与中信金租、飞扬航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包括100架EVTO航空器的意向采购订单[7] * 载人版盛世龙预计2026年获得TC证书[7][9] 无人机业务 * 引入翼龙2无人系统 并进入荆州漳河机场进行保障[10] * 引入人工影响天气专用型固定翼无人机 并中标湖北应急大型无人机运营服务[10] 发展策略与潜力 市场与政策环境 * 国内外对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增长[6] * 国家鼓励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包括民航法修订等政策利好 提供良好政策环境[2][5][6] * 国家发改委2025年5月20日明确提出先载货后载人的发展策略 为公司提供政策支持[10] 业务拓展方向 * 致力于将业务从B端拓展到C端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5] *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优化服务模式 如无人机部署、跨湾区载人运输等 提升竞争力并开拓新的商业模式[8] 集团支持 * 中信集团以公司为抓手 通过产业链赋能推动低空经济发展[4][11] * 集团赋能有助于公司成为行业核心标杆[12]
天康生物20250903
2025-09-03 22:46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其中生猪养殖板块利润1.19亿元[3] - 公司淘宝业务2025年上半年盈利约3000-5000万元[20] - 公司2025年饲料销售目标为290-300万吨,内销占比约1/3,外销占比约2/3[4][21] - 2025年上半年反刍饲料销量同比下滑25%[4][17] 生猪养殖业务 - 公司2025年生猪出栏目标350-400万头,2026年目标500万头[2][3][18] - 2025年上半年自繁自养成本12.5元/公斤,总成本低于13元/公斤[2] - 自繁自养模式成本12.7元/公斤,农户代养模式成本13.7元/公斤[14] - 新疆地区自繁自养成本11.5-11.6元/公斤,甘肃地区成本13.18元/公斤[2][7][16] - 二季度PSY接近27,一季度26点多;分娩率最高85%,全程成活率最高90.4%[15] - 新疆和河南各有140-150万头育肥产能,总计约300万头;甘肃地区约50万头育肥产能[2][9] 成本控制措施 - 通过优化饲料结构,增加中亚原料替代比例至10%-20%[2][6] - 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进口大麦、小麦替代玉米和豆粕[4][5] - 提高人员效率,优化设施设备配置[2][5] - 甘肃地区成本从16-17元降至13.18元,通过完善设施、提升管理水平和优化人员队伍[7][8] 收购与合作 - 计划收购昌都畜牧,其拥有200万头产能,2025年预计出栏160-170万头[3][11] - 昌都畜牧上半年完全成本10.36元/公斤[4][11][12] - 收购方式为现金收购,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19][27] - 合作基于多年饲料供应关系,昌都畜牧在动物营养、饲料技术及种猪开发方面得到支持[11] 市场与价格展望 - 公司认为猪价下行空间有限,母猪数量减少预示价格企稳回升[2][10] - 玉米价格可能逐渐上升[2][10] - 国家产能调控政策支撑猪价,未突破13元以上[10] 区域发展策略 - 新疆重点发展育种业务,南疆若羌地区布局育种业务[26] - 新疆养殖布局谨慎,因当地消费量小且价格低,大部分产品需外销[26] - 甘肃地区成本较高原因:建设期内生产节律不正常、疫情影响严重、人员队伍相对较弱[7] 饲料业务调整 - 产品结构变化:猪饲料占50%,牛羊反刍饲料和禽饲料各占20%[22] - 出海规划:瞄准中亚地区,可能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进行生产和销售[4][22] 制药业务 - 动保产品主要包括口蹄疫和禽流感疫苗[28] - Q2业绩好于Q1主要取决于发货节奏[23] - 新产品研发进展缓慢,尚未推出新的大单品[28]
天齐锂业:艰难的一个季度
2025-09-03 21:23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天齐锂业 (Tianqi Lithium, 002466 SZ) 锂行业[1]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8400万人民币 暗示第二季度基本盈亏平衡 为负1900万人民币[1] * 剔除外汇收益后 第二季度亏损应约为2.8亿人民币 表明锂行业动态进一步恶化[1] * 上半年自由现金流勉强达到收支平衡 为1000万人民币 其中营运现金流为18亿人民币 资本支出为18亿人民币[3] * 上半年净负债率为20% 高于2023年底的16%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15%[3] * 上半年锂辉石和锂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4%和26%[2] * 锂辉石是上半年盈利的主要贡献者 占总毛利的67% 而2024年为53%[2] **市场与运营** * 第二季度锂辉石和碳酸锂价格均环比下降约13%[1] * 近期锂价反弹 锂和锂辉石的平均售价自季度以来已分别反弹15%和11%[1] * 公司可能重启代加工流程 这可能有助于其锂辉石库存的去库存化并增加销量[1] * 转换过程的利润微薄[2] * 其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抵御了市场风暴[2] **估值与评级** * 花旗给予卖出评级 目标价为26.26人民币 预期股价回报为负40.3%[4] * 天齐锂业A/H股目前分别交易于2025年预期市净率的1.6倍和1.4倍[3] * 目标价基于2025年预期市净率1.0倍 较2021年以来的历史平均水平低约1.2个标准差 以反映当前市场状况[11]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可能导致股价超越目标价的上行风险包括 强于预期的锂离子电池需求 以及政府宣布整顿锂行业的供应改革政策[12] **历史与预期财务数据** * 2023年实际净利润为72.97亿人民币 稀释后每股收益为4.446人民币 每股收益增长为负71.3%[6] * 2024年预期净利润为负79.05亿人民币 稀释后每股收益为负4.816人民币[6] * 2025年预期净利润为12亿人民币 稀释后每股收益为0.731人民币 每股收益增长为115.2%[6] * 2026年预期净利润为24.52亿人民币 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494人民币 每股收益增长为104.2%[6] * 2027年预期净利润为28.04亿人民币 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709人民币 每股收益增长为14.4%[6]
宏发股份-中国最佳会议 2025 年第三季度反馈-2025 年下半年开局良好
2025-09-03 21:23
**公司及行业** 公司为宏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ongfa Technology Co Ltd 600885 SS) 行业属于中国工业领域 [1][5][65] **核心财务数据与估值** * 公司当前股价为26 18元人民币 目标价为30 00元人民币 潜在上涨空间15% [5] * 市值约为272 97亿元人民币 流通股数为10 43亿股 [5] * 2025年预期每股收益(EPS)为1 28元 2026年预期为1 50元 2027年预期为1 70元 [5] * 2025年预期营收为158 73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期为178 00亿元人民币 2027年预期为196 02亿元人民币 [5] * 估值采用市盈率(P/E)法 基于2025年预期EPS给予23倍目标倍数 与其10年远期市盈率平均水平一致 [9] **核心业务观点与论据** * 管理层对2025年实现10%的同比增长保持信心 7月份在受益于新能源车(NEV)和新能源需求领域表现强劲 [8] * 新能源汽车、工业及信号继电器需求强劲 单车价值有望从不足1000元人民币提升至3000-5000元人民币 因产品从继电器扩展至PDU/BDU、DCDC、BCM等模块 [8] * 家电继电器订单趋于稳定 该行业可能受益于补贴政策 [8] * 电力继电器因新国标实施有望需求复苏并提升价值 但北美市场依然疲软(预计2025年下降10%) 公司正拓展印度和印尼等新兴市场 [8] * 新产品低压开关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 [8] **新产品进展与目标** * 新产品需要时间上量 管理层重申了3-5年目标:低压开关目标营收20-30亿元人民币 其他各类新产品目标营收各为3-5亿元人民币 [3][8] * PDU/BDU业务发展积极 2025年全年营收指引为3-4亿元人民币 [8] * 电容和熔断器进展顺利 尤其在现有新能源车及风电/储能客户中 [8] * 电流传感器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6% 但其关键应用领域电表可能增长放缓 [8] * 连接器业务规模仍较小 且依赖关键客户 [8] **盈利能力指引** * 管理层指引毛利率(GPM)维持在35%-40% 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规模效应 抵消了材料成本上升和海外业务占比下降的影响 [8] **潜在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电动汽车需求强劲增长及单车应用增加 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强劲带动家电需求 新电气产品增长超预期 [11] * 下行风险:价格竞争加剧损害公司利润率 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导致家电消费疲软 全球电动汽车需求下滑 [11] **其他重要信息** * 摩根士丹利给予公司“超配”(Overweight)评级 行业观点为“同步大市”(In-Line) [5]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摩根士丹利持有宏发科技已发行普通股1%或以上的权益 [17]
联影医疗:第二季度好于市场预期;政策利好、创新举措和全球扩张推动下半年加速增长
2025-09-03 21:2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88271 SS)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医疗影像设备制造[1][6][69] * 行业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 摩根士丹利给予行业“具吸引力”评级[6][37] **核心财务表现与展望** * 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8.6% 符合摩根士丹利预期[9] * 上半年分业务收入表现:CT下降6% 磁共振MR增长17% 分子影像MI增长13% X射线XR增长27% 放疗RT持平 服务收入增长32%[9] * 第二季度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20% 因设备以旧换新订单开始转化为销售 海外收入增长11%[9] * 第二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主要受集中带量采购VBP定价压力影响 但营业费用率节省5.3个百分点抵消部分影响 经常性净利润同比增长18.0% 超出摩根士丹利预期22%[9] * 公司预计下半年毛利率将显著恢复 销售、一般行政及研发费用率指引分别约为15%、4-5%及低于15%[3]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公司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2.07元人民币 2026年为2.67元人民币[6] **增长驱动因素与战略举措** * 政策支持:财政部宣布2025年1880亿元人民币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设备更新计划 管理层预计医疗设备分配金额与2024年相似约200亿元人民币[2] * 新产品上市:光子计数CT uCT Ultima于8月获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 uCT SiriuX双宽机架于7月获NMPA批准 uAngio AVIV于5月获美国FDA批准、6月获CE批准 预计支持近期增长[3] * 海外扩张:海外市场仍是关键增长引擎 公司预计下半年海外增速将高于上半年的22.5% 受发达市场新高阶产品发布及美国服务收入增长推动[4] * 区域表现:上半年欧盟和美国保持强劲势头 分别增长67%和94% 受稳固订单储备和高阶客户渗透支撑 亚太地区预计从第三季度恢复正增长[4] * 公司拥有全球同行中最高的内部研发部件占比 仅从美国进口一种CT球管 减轻了关税风险[9] **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有利的监管发展 市场份额增长 规模经济及审慎成本控制带来的利润率扩张 快速的海外扩张及经常性收入增长[12] * 下行风险:意外的监管收紧 政府对资本支出支持减少 市场份额损失 不利产品结构转变导致经营利润率恶化 海外扩张及经常性收入增长慢于预期 地缘政治风险[12] **其他重要信息** * 摩根士丹利给予公司“持股观望”评级 目标价140.00元人民币[6] * 估值方法采用贴现现金流DCF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假设为8.8% 终端增长率假设为4.0% 公司税率假设为13.5%[10] * 关于“反内卷”政策 公司认为新政策将抑制激进的医疗器械集中带量采购VBP投标行为[2]
长江电力-2025年上半年盈利增长强劲
2025-09-03 21:23
公司及行业 * 公司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Yangtze Power Co (600900 SS) [1][4][62] * 行业为中国公用事业 China Utilities [4][62]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130 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 9% 略高于初步结果0 6% [2] * 公司上半年收入为3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 3% 略高于初步结果0 3% [2] * 收入增长与上半年水电发电量5 0%的同比增长基本一致 表明平均上网电价稳定 [2] * 二季度净利润为7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 4% [3] * 二季度收入为19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 6% [3] 成本与投资 * 公司财务成本持续缩减 上半年财务成本为49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下降14 0% [2] * 二季度财务成本为23 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4 9% [3] * 上半年投资收入为2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0 5% [2] * 上半年资本支出大幅增长至62亿元人民币 同比激增74 3% [2] 运营数据 * 上半年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 0% [2] * 二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1 6% 达到690亿千瓦时 [6] * 二季度三峡电站发电量同比下降12 4% [6] * 二季度水电资源同比下降18 5% [6] 摩根士丹利观点与估值 * 摩根士丹利给予公司超配 Overweight 评级 目标价为34 79人民币 较当前股价有24%的上涨空间 [4] * 估值方法采用贴现现金流 DCF 假设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为6 7% 永续增长率为0 [7] * 看好公司的上行风险包括 优于预期的水电资源 分红派息率 水电利用小时数以及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张 [8] * 看淡公司的下行风险包括 差于预期的水电资源 分红派息率以及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张 [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市值为6873 12亿元人民币 发行在外稀释股份数为244 68亿股 [4] * 公司企业价值 EV 为9913 31亿元人民币 [4] * 摩根士丹利预计公司2025年 2026年 2027年每股收益 EPS 共识预期分别为1 52元 1 61元 1 66元人民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