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新AI模型多场景下精准预测人类行为
科技日报· 2025-07-18 07:43
新型AI系统BeFM研发 - 美国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与MobLab联合研发出专注于人类行为预测、模拟与推理的专用AI模型"行为基础模型"(BeFM) [1] - 该模型采用行为科学专属数据集训练,包含约2万名调查对象及数千项科研数据的行为数据库 [1] - 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网络预印本服务器 [1] 模型核心功能 - 精准预测现实行为:在银行业可评估客户群体对不同投资选项的偏好,预判选择倾向、合作意愿及风险承受度 [2] - 实现心理特征与人口数据的双向推理:通过基础信息推断性格特质,或依据性格特征反推人口统计属性 [2] - 捕捉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能精准识别季节因素、社会规范等情境变量的作用机制 [2] - 高效整合行为科学知识:辅助完成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等学术工作 [2] 模型性能优势 - 在四种应用场景下表现显著优于GPT4o等主流模型,预测结果更贴合真实世界的人口行为分布 [2] - 为经济建模、产品测试及政策制定提供低成本的行为模拟方案 [2] - 对用户画像构建、个性化服务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2] - 团队正致力于扩大应用场景,目标是赋能所有人类决策领域 [2]
戴上VR眼镜 “穿越”万年体验中华文明
科技日报· 2025-07-18 07:37
公司动态 -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链博会首发人工智能赋能时空艺术演绎示范项目[1] - 公司去年发布"渔猎文明"VR大空间产品 今年重点展示"农业社会"VR大空间场景[1] - 团队由人工智能 社会学 历史学 建筑学 设计学等跨学科专家组成 设计30分钟大空间沉浸式VR体验剧[2] - 通过LBE大空间娱乐定位与VR虚拟现实电影交互技术构建沉浸体验场域[2] - "文明一万年"相关产品已在湖北武汉昙华林 安徽马鞍山天鹰基地 福建厦门南洋书院等地复制推广[2] - 欧洲 中东 东南亚项目进入洽谈阶段[2] - 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复原盛唐与明朝的武汉古城[2] - 通过UV函数建模和多任务强化学习方法为古城训练成千上万个AI-NPC[2] - 每个AI-NPC能自主作息 交易 社交 并具有特定身份行为特征[3] 产品技术 - 观众可头戴VR眼镜体验360度大空间沉浸感[1] - 农业社会VR场景包含稻田收割 科举考场 冷兵器战争等强交互剧情[1] - 去年产品包含原始社会狩猎 祭祀 叉鱼烤火等场景[1] - AI-NPC通过强化学习不断进化 熟悉人类相处规则 被赋予"人类价值观"[3] - 技术使历史由碎片化典籍转化为动态社会世界[3] 市场拓展 - 产品得到文旅部门 文化机构 研学机构大量关注[2] - 参展目标包括文化出海 科普创新与研学合作[3] - 计划通过科技创新让国际友人沉浸式体验中华文明[3] - 希望将"文明一万年"打造为中华文化出海新名片[3]
“聪明车”必须是“安全车”
科技日报· 2025-07-18 07:3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0%,全球最高,泊车辅助驾驶技术在中高端车型渗透率超过20% [1] - 2030年及之后的两三年可能是L3、L4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 [1] - 2025年上半年自动驾驶商业化迎来关键拐点,从"技术验证"加速转向"场景落地" [1] - 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阶段成功实现换道超车,并在智能化领域取得终端先行优势 [1] 技术发展趋势 - 自动驾驶正从规则驱动与数据驱动向认知驱动演进,目标是构建具备人类脑推理特征的高等级智能驾驶系统 [2] - 2025年AI与汽车融合正在触发范式级突破,DeepSeek等技术普惠化加速汽车智能化升级 [2] - AI技术不仅重塑汽车核心竞争力,更深刻影响用户体验,将成为决定未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2] 企业实践与挑战 - 安全是自动驾驶不可跨越的鸿沟,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不带来2-3倍成本负担是较大挑战 [2] - 法雷奥中国团队开发智能大灯产品只需8-10个月,而欧美需要两年左右,中国研发效率和能力领先全球 [2] - 整车企业代表展示了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中国汽车智能化已走到全球比较前沿的位置,建议整车厂与ICT企业联合推动产业升级 [3] - 未来汽车产业需要以更开放模式链接更多智能化能力,车企需与算力、算法公司无缝链接 [3] - 跨界融合将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发展活力 [3]
为了同位素产业不再受制于人——全球首次应用商用重水堆机组批量生产碳-14纪实
科技日报· 2025-07-18 07:33
碳-14生产技术突破 -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历时5年多研发,全球首次实现商用重水堆机组批量生产碳-14,填补国内空白[1] - 首批碳-14产品已正式发运投放市场,实现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全产业链贯通[1] - 碳-14在自然界中占比微乎其微但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等医疗领域[2] 碳-14市场供需 - 2010年起碳-14市场出现缺口,6年间价格上涨5-10倍,需求持续增长[3] - 国内碳-14长期依赖进口,供应常被"卡脖子",秦山核电产能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3][13] - 碳-14广泛应用于考古、农业、化学、医学和生物学等多个领域[13] 技术研发过程 - 研发团队自主计算中子能量,建立分析模型,证实热中子可引发(n,p)反应[4][5][6] - 团队完成近6000种工况计算模拟,证明靶件入堆安全可靠[7][8] - 创新采用氮化铝粉末作为靶材、锆合金作为包壳的靶件设计方案[10] 靶件研制突破 - 团队从零开始开发游离铝检测方法,通过置换法解决关键检测难题[12] - 靶件研制需考虑制造、辐照安全及后端处理等多重因素[9] - 成功破解多项杂质元素检测难题,打通碳-14批量生产最后环节[13] 产业发展前景 - 该技术将有力带动我国同位素应用产业链集聚发展[13] - 公司计划以同位素产业为支点,撬动千亿级核技术应用市场[13]
今年上半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电站启动次数创历史新高
科技日报· 2025-07-17 23:30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情况 - 南方区域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启动次数上半年首次突破2.4万次,同比增长24.1%,创历史新高 [1] - 7座抽蓄电站共34台机组,总规模1028万千瓦,调节能力超2000万千瓦,为电力系统增加近10%调节能力 [1] - 上半年累计调节电量121.1亿千瓦时,相当于1100多万居民半年用电需求 [1] 新能源并网与调节能力提升 - 新能源渗透率提高导致电力系统需更高调节能力,抽蓄机组需更精准灵活响应调用指令 [3] - 粤港澳大湾区31台抽蓄机组通过集控平台远程控制,单值班员设备控制规模达240万千瓦,为传统模式2-3倍 [3] - 机组短时运行次数大幅增加,反映抽蓄电站促进新能源并网的调节能力加速提升 [3] 运行模式创新与场景适配 - 海南琼中抽蓄电站调整运行模式为"白天抽水、夜间发电",适配光伏发电消纳和新能源汽车错峰充电需求 [3] - 传统"白天发电、夜间抽水"模式转变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求的新运行方式 [3] 数智化运维与迎峰度夏表现 - 第三代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实时采集40多万个设备数据,运用9000多个算法进行精准健康诊断 [4] - 6月以来34台机组保持安全运行,单日最大调节电量达1.01亿千瓦时,启动频次同比大幅增加 [4]
智慧“管家”呵护老房改造成果
科技日报· 2025-07-17 17:16
城市更新与旧房改造 - 上海静安区彭一小区改造项目拆除40幢旧房新建17幢多高层住宅配套1600多个车位地下车库[1] - 智能监测光伏维护雨水调蓄等创新技术成为改造后建筑的"管家"提升安全性与绿色水平[1] - 青岛老旧小区改造中增设烟雾水浸康养辅助传感器配备智能中控影音设备提升生活品质[2] 智能监测技术应用 - 温湿度传感器漏水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房屋指标通过物联网传输数据识别安全隐患[2] - 智能系统可自动调节空调加湿器居民通过手机App管控电器接收燃气泄漏等预警[3] - 未来将实现与家居设备深度联动自动控制加湿器水阀空调等无需人工操作[3] 光伏维护技术发展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楼应用高比例建筑光伏技术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4] - 无人机搭载红外成像仪检测光伏板温度筛选故障组件提升维修效率[4] - 无人机与清扫机器人联动清洁光伏板灰尘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维护成本[5] 雨水调蓄系统建设 - 北京通州玉带河大街项目建成雨水调蓄池实现雨污水源头蓄水减排和就地净化回用[6] - 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消除积水点收集雨水资源增加绿化美化环境[6] - 调蓄池表层覆盖植被中层铺设砾石底层多孔材料促进雨水下渗净化[7]
AI+5G,提升百姓穿衣体验
科技日报· 2025-07-17 17:16
AI量体智能试衣间 - 中国联通(大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推出"AI量体智能试衣间",可在10秒内生成毫米级精度的人体3D模型 [1] - 设备能精准测量200多项体型数据,智能识别头前引、圆肩、骨盆移位等体态特征 [1] - 相比传统人工量体,AI量体将数据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解决定制服装尺寸不合适问题 [1] 5G+AI未来工厂 - 通过"5G+AI未来工厂沙盘"展示从原料入库到自动化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 [1] - 5G网络和智能算法是核心驱动力,实现小订单柔性化生产 [1] - 智算云平台提升工厂响应速度,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1] 服装行业大模型"衣瞳" - "5G+AI面料质检系统"能以每分钟80米速度高速扫描面料 [2] - 系统瑕疵识别准确率超过90%,效率远超人工质检 [2] - 大模型显著降低消费者购买到瑕疵产品的风险 [2] 技术融合应用 - 5G、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是核心技术 [2] - 技术应用使服装购买更轻松,定制服务更便捷 [2] - 技术创新保障每件服装的产品品质 [2]
政产学研合作 助力长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日报· 2025-07-17 16:02
长春汽车产业战略合作 - 长春市政府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跨越式增长 计划推出8款新能源整车产品 覆盖红旗和一汽-大众品牌 [1][3] - 合作聚焦央地共建模式 共同打造长春市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3] 校企合作与科技创新 - 中国一汽与吉林大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车用新材料、车路云网星协同等核心技术 [3] - 合作涵盖高端科技研发、高精尖人才培养、产品推广与服务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3] - 校企合作打通实验室与生产线壁垒 形成长效产学研机制 为长春汽车产业锻造"创新引擎" [3] 长春市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 - 长春市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 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4] - 长春市汽车集群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获批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4] - 长春市通过布局新项目、新技术、新业态 推动汽车产业规模跃升和质量变革 [4]
牧光互补 增“绿”生“金”
科技日报· 2025-07-17 15:24
光伏发电项目概况 -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利用高原太阳能资源发展光伏发电,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1] - "十三五"39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超1000亩,总装机容量39兆瓦 [1] - 电站自2019年6月并网运行,年均输出5800万千瓦时清洁电力,年收益超4000万元 [1] - 累计发电量达3.3亿千瓦时,创造收益2.3亿元,覆盖141个脱贫村 [1] 电站运营管理 - 电站设置19个光伏发电单元,日常核心工作包括设备监盘和逆变器巡视 [1] - 故障处理要求两小时内完成设备恢复,最大限度保证发电效率 [1] 经济效益分配 - 寿乐镇仓岭顶村累计获得电站收益140余万元,用于村集体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 [2] - 乐都区213个村通过跨区域光伏项目分配收益资金863.83万元 [2] 生态协同模式 - 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光伏板与牧区牛羊养殖形成生态协同 [1]
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的创新密码
科技日报· 2025-07-17 15:24
深圳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规划 - 到2030年深圳将全面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能源先锋城市,数字能源产业将成为支撑深圳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1] 超充基础设施建设 - 深圳已建成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力鸿蒙"示范站(莲花山超级充电站),配备27台充电桩(含4台600kW超充桩),最快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日均服务车辆超600辆 [2] - 该站为深圳首个"绿车充绿电"试点站,提供100%绿电,46个车位同时支持充放电 [2] - 配备22台V2G充电桩(36支充电枪),最大放电功率2160千瓦,单日放电量达13000千瓦时可满足1600户家庭日用电需求 [3] 车网互动商业模式 - 新能源车主通过V2G反向送电可获得4元/千瓦时收益,相比低谷充电成本(0.4元/千瓦时)可赚取3.6元差价 [3] - 南方电网建立"批发+零售"市场化机制,将电力交易收益部分补贴车主以提升参与积极性 [3] 数字技术应用 - 莲花山站部署5台搭载"电力鸿蒙"物联操作系统的快充桩,实现设备即插即用、数据互联互通,提升超充稳定性和调控精准度 [4] - "电力鸿蒙"系统增强充换电设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并提升设备组网灵活性和资源调度效率 [4] 抽水蓄能电站数智化转型 -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累计调节电量超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深圳两月用电量),调节能力覆盖深圳负荷峰谷差的1/3 [7] - 电站90%巡检工作由机器完成,2024年机组等效可用系数提升至96.59%,应用第三代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使设备管理水平提升30% [7] - 采用北斗三号+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建立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实现全天候高精度监测 [8] 区域能源发展 - 南方电网在运抽水蓄能规模达1028万千瓦,可提供2056万千瓦调节能力 [8] - 粤港澳大湾区9个千万千瓦级电站群(总投资近700亿元)投产后将年消纳244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支撑3亿千瓦新能源接入电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