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4.28万亿!ETF资产净值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9:50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资产净值规模创历史新高达4.28万亿元 [1] - 跟踪科创系列指数的ETF规模合计超过2550亿元 [1] - 跟踪中证"A系列"指数的ETF规模合计超过2360亿元 [1] - 沪深300ETF成为我国首个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的宽基ETF [1] 指数体系完善 - 1月发布科创综指为科创板市场提供更丰富表征工具 [1] - 5月优化上证380指数编制方案并发布上证580指数形成上证旗舰宽基指数体系 [1] - 上半年陆续发布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等指数完善科创创业指数体系 [1] 市场表现 - 北证50表现最佳涨幅达39.45% [2] - 科创200和中证2000分别上涨19.25%和15.24% [2] - 中证系列行业指数中全指金融、全指通信指数分别累计上涨7.17%、6.74% [2] - 上证系列行业指数中上证医药、上证材料指数分别累计上涨7.67%、6.95% [2] - 科创新药、黄金采掘、黄金股票指数分别累计上涨43.83%、36.23%、27.73% [2] - 上红低波、红利低波指数分别累计上涨3.71%、3.16% [2]
上半年成都土地出让金同比翻番 民企拿地积极性走高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8:25
成都土地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成都涉宅用地出让金同比激增超100% 核心区地价屡创新高 金牛区住宅用地楼面价首次突破2万元/平方米 溢价率达23 9% [2] - 上半年成都出让涉宅用地56宗 出让金总额423 9亿元 一季度两度刷新楼面地价纪录 最高单价达41200元/平方米 锦江区地块以35500元/平方米成交 溢价率76% [3] - 成都土地供应"提质缩量"趋势明显 涉宅用地供应面积连续4年以10%—20%幅度收缩 2025年计划供应量同比减少13 6% [3] 住宅市场供需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成都商品住宅累计成交面积653 4万平方米 同比上升7 7% 供应面积516 5万平方米 供需结构趋于平衡 [3] - TOP30房企合计销售金额993 8亿元 中铁建地产 华润置地 保利发展销售金额均突破70亿元 形成"三强领跑"格局 [3] - 二手房市场活跃 通过"卖旧买新"链条为新房改善市场注入流动性 新房市场规模将有节奏收缩 保持健康量价格局 [4] 民营房企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TOP30房企中民企数量增至8家 新希望地产 嘉禾兴地产 兴唐地产等通过精准布局近郊板块实现扩张 [5] - 嘉禾兴地产采用"自有资金开发"模式 资金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上半年连续获取温江 新都区多宗地块 最高溢价率19 67% [5] - 兴唐地产以14600元/平方米楼面价竞得金牛区地块 溢价率20 7% 四川联投以溢价33%拿下郫都区地块 [5] 市场竞争格局 - 民企因资金实力限制转向近郊区域布局 近郊地块成本可控且受益于轨道交通延伸和产业外溢 长期收益可期 [6] - 新六区地价房价相对温和 吸引总价控制型客群和房企 除央国企外也成为民企重点争夺区域 [6] - 成都"好房子"建设指南推动产品升级 为民企创新提供空间 民企与央国企差异化竞争格局或进一步深化 [6]
上半年并购市场“量减价增” 十大超百亿案例沪市占八席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8:20
中国并购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呈现"量减价增"特征 披露3531起并购事件同比下降3.92% 交易规模7983亿元同比上升1.86% [1] - 百亿元规模以上并购事件共10起 其中规模前5位的8起并购涉及沪市上市公司 [1] - 沪市上市公司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00%股权以1159.67亿元交易规模排名第一 新奥股份子公司收购新奥能源65.89%股权以552.97亿元排名第二 湘财股份吸收合并大智慧以172.13亿元排名第三 [1] 沪市并购重组动态 - "并购六条"实施后沪市披露各类资产重组方案676单同比增长15% 重大资产重组80单同比增长200% [1] - 上交所通过组织座谈 专项培训 专题接待日 编写指导手册等方式落实"并购六条"和"科创板八条"政策 [2] 沪市并购重组三大特点 - 产业并购占主流 近七成交易为产业并购或大股东注资 新兴行业通过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 传统行业通过重组提升集中度 例如兆易创新收购苏州赛芯控股权 华电集团向华电国际注入发电资产 [3] - 交易形式多样化 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和私有化案例增多 例如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 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 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 [3] - 创新案例加速落地 包括收购未盈利资产和使用新型支付工具 例如海天股份收购贺利氏光伏银浆业务 中国动力发行定向可转债并购资产 [3]
上汽深化改革销量六连增 尚界成20万级市场最大“鲶鱼”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8:17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表现 - 6月销售整车36.5万辆,同比增长21.6% [1] - 1-6月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终端零售交付220.7万辆 [1] - 单月销量实现同比"六连增",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63.5%,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 [7] 尚界品牌合作进展 - 上汽与华为合作打造"尚界"品牌,首款车型计划2024年秋季上市 [1][4] - 专属团队超5000人,首期投入60亿元,整车生产项目落地上海临港 [6] - 定位20万元中高端市场,瞄准家庭用户和年轻白领群体 [6] - 华为余承东预计首款车销量将"大爆",要求准备充足产能 [6] 新能源汽车发展 - 6月新能源车销售12.1万辆,同比增长29.2% [7] - 1-6月累计销售64.6万辆,同比增长40.2% [7] - 智己汽车6月终端交付超6000辆,LS6与L6持续热销 [7] 海外市场表现 - 6月海外销售9万辆,同比增长11.5% [8] - 1-6月累计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1.3% [8] - 欧洲市场终端交付超15万辆,MG品牌在英国销量突破6600辆 [8] - 产品行销170多国,海外累计销量超600万辆 [9] 战略布局与改革 - 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计划3年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 [10] - 整合自主品牌核心业务,集中底盘研发能力打造线控底盘技术 [10] - 推动合资车企技术共创,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起产品适应中国需求变化 [11]
百川股份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5:00
公司动态 - 百川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被江阴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2] - 公司证券部回应称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但强调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2] - 郑铁江夫妇合计持股比例为15.54%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 - 郑铁江在6月23日还主持了临时股东大会 [2] - 新世纪评级表示将持续跟踪事件进展 评估对公司经营和信用状况的影响 [3] - 公司已对相关工作妥善安排 其他高管正常履职 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3] 市场反应 - 消息公布后股价大跌5.74% 7月2日收盘价为7.06元/股 市值41.95亿元 [2] - 次日股价继续下探 报收6.96元/股 市值41.36亿元 [2] 监管历史 - 今年5月下旬因财务会计报告违规被深交所下发监管函 [3] - 业绩预告净利润与审计净利润差异较大 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被点名批评 [3]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2.26亿元骤降至-4.66亿元 [3] - 2024年营收55.56亿元 同比增长35.10% 归母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增幅达123.31% [3] - 2024年毛利率从1.78%提升至10.14% [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长134.1%至9.56亿元 [4] - 投资性现金流净额因缩减资本开支仅增长36.94%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4.5亿元 同比增长23.07% 净利润0.42亿元 同比增长17.88% [4] 业务发展 - 业务涉及精细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三大板块 [3] - 2024年业绩好转得益于化工产品涨价及宁夏基地产能释放 [4]
与苹果生态融合 vivo、荣耀掀折叠屏“破壁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4:48
折叠屏手机市场增长放缓 - 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增速大幅放缓至30.8%,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量首次同比下降9.6% [1] - IDC预测2025年折叠屏手机市场可能进入"小年",更多厂商持观望态度 [1] - 华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其他厂商空间被压缩,需寻找新增长点 [1] 厂商生态互联策略 - vivo X Fold5和荣耀Magic V5均提出"与苹果生态融合",打破安卓与苹果生态壁垒 [1][2][3] - vivo X Fold5支持Apple Watch连接、Mac协同工作及iCloud访问,机身重量217g,厚度9.22mm,配备6000mAh电池和蔡司影像 [2] - 荣耀Magic V5厚度8.8mm,重量217g,搭载6100mAh电池,支持鸿蒙、iOS、安卓全设备互联及AI智能体功能 [3] 苹果用户争夺战 - vivo X Fold3用户中近四成为苹果用户,iPhone16 Pro Max用户中"双机党"比例超一半 [4] - 安卓厂商通过生态融合降低跨生态使用门槛,培养用户流转习惯,锁定苹果用户 [3] - 苹果产品存在未满足需求(如年轻女性用户苛刻需求),为安卓厂商提供市场机会 [4] 苹果折叠屏入局影响 - 市场消息称苹果或于2026年推出折叠屏,价格可能达2000-3000美元(约人民币14300-21000元) [5][6] - IDC认为安卓厂商可能反为苹果培养用户习惯,但若体验佳也可能转化苹果用户 [5] - 荣耀回应期待与苹果同场竞技,认为苹果入局将推动行业创新,折叠屏进入场景化2.0时代 [6] 折叠屏未来发展方向 - 折叠屏从解决基础问题转向场景化创新,AI结合可携带大屏设备有诸多创新空间 [6] - 荣耀透露将于8月推出小折叠新品,聚焦影像、外观、续航升级及AI生态中枢定位 [7] - 荣耀目标年底重返国内前三,每款产品均需具备市场前三实力 [7]
贵州燃气关联并购页岩气资产 标的市场前景几何?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4:19
并购交易进展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票方式收购贵州页岩气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 [1] - 标的公司拥有67.3231平方公里页岩气田采矿权,年产能1.83亿立方米,占公司2023年天然气需求量的11% [1][2] - 标的公司LNG液化工厂设计日处理能力110万立方米(已投产60万立方米/日,在建50万立方米/日),储配库能力2800万立方米天然气 [2] 标的公司财务细节 - 乌江能投2024年财报显示对贵州页岩气油气资产折耗及勘探支出调整,2023年因会计差错更正减少净利润375.84万元 [3] - 独立财务顾问及中介机构正推进尽职调查和审计评估工作,公司将根据结果评估标的公司情况 [3] 页岩气开采挑战 - 页岩气开采需压碎页岩释放气体,受地质构造影响,国内开采难度高,设备及经验对成本影响显著 [3] - 技术层面需科学配产方案和工艺选择,经济层面受天然气价格波动和成本控制影响,实际储量可能低于预期 [4] 公司经营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63亿元、60.97亿元、6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49.17万元、7808.78万元、6251.73万元 [6] - 2024年经营现金流2.98亿元(同比减少因销售回款减少及工资支出增加),负债率升至64.2% [6] - 2024年天然气供应量19.09亿立方米(同比+17.59%),其中销售量18.79亿立方米,代输量0.3亿立方米 [6] 行业前景与气源布局 - 贵州省规划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40亿立方米,公司预计2025年销售20亿立方米,2035年或达96亿立方米 [7] - 公司气源包括中贵线、中缅线管道气,并与LNG、页岩气、生物质气供应商签署协议,并购将增强自主供给能力 [7]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为乌江能投(持股29.697%),实际控制人为贵州省国资委 [6]
贝达药业拖欠益方生物1.8亿元被曝光
中国经营报· 2025-07-04 13:14
合作纠纷 - 贝达药业拖欠益方生物里程碑款项1.8亿元长达2年,包括贝福替尼二线治疗适应症获批后应付0.8亿元和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后应付1亿元 [1][4][6] - 2024年贝达药业还应支付销售提成2321.98万元,但拖欠了196.1万元 [6] - 益方生物多次催收未果,2024年末发送正式函件要求付款 [5] - 贝达药业回应称双方已就付款事宜进行沟通,会妥善处理 [7] 财务影响 - 益方生物2023年确认收入1.86亿元但未实际到账,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86亿元,计提坏账准备929万元 [4] - 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1.84亿元,计提坏账准备0.18亿元,其中1.82亿元来自贝达药业 [5] - 贝达药业2024年底货币资金余额4.72亿元,较年初减少2.8亿元,流动比率0.66显示短期偿债能力下降 [10] 产品表现 - 贝福替尼2023年5月和10月分别获批二线和一线治疗适应症,2023年12月和2024年11月进入医保目录 [4] - 按销售提成费率10%-15%推算,贝福替尼年销售额约1-2亿元,远低于竞品奥希替尼等三四十亿元的年销售额 [7][8] - 贝福替尼获批时间晚于主要竞品,市场份额仍需时间积累 [8] 公司状况 - 益方生物2024年营收1.69亿元,净亏损2.4亿元,主要收入来自格索雷塞片里程碑款1.51亿元和贝福替尼销售提成1637.86万元 [8] - 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5749.91万元,应收账款1.74亿元 [8] - 贝达药业拥有5款已上市新药,2024年7月新增获批1款自主研发药物 [9] 合作背景 - 2018年12月贝达药业获得贝福替尼在中国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协议总金额2.3亿元 [2] - 2019年益方生物完成技术转让并确认收入5530万元 [3] - 2020-2022年益方生物营业收入为0,2023年开始产生收入 [4]
“金汤匙”难揽消费客 上海网红商场直面流量退潮挑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7-03 22:54
网红商场运营现状 - 恒基·旭辉天地客流量较开业初期下降,地下一层约三分之一商铺空置,地下二层空置率更高 [1][2] - 爱琴海购物公园室外部分(新华红星广场)二至七层空置率较高,仅地面一层商业较充裕 [1][3][4] - 恒基·旭辉天地称当前处于主动焕新阶段,招商率已突破90%,重点引入户外运动、宠物业态等新品牌 [2] 商场转型策略 - 恒基·旭辉天地计划深化差异化定位,引入区域首店、定制店及旗舰店,打造沉浸式生活场景 [3] - 公司将强化内容运营,策划国际视野主题活动以制造热点,巩固网红特质 [3] - 行业专家建议商场需紧跟年轻化趋势,增加体验类业态比例,通过IP化运营提升客流 [7] 行业竞争格局 - 上海市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2.11亿元,增速1.4%,但部分网红商场面临客流下滑 [1][6] - 2025年上海预计新增11个购物中心,供应量达88.3万平方米,加剧市场竞争 [6] - LV全球唯一船形建筑"路易号"亮相南京西路,7月展览预约名额已满,反映头部项目虹吸效应 [6] 产权与运营挑战 - 爱琴海购物公园室外部分产权归个人所有,出租率低于室内部分,中介建议优先选择一层铺位 [4] - 恒基·旭辉天地周边存在凯德晶萃广场、中海环宇荟等同业态竞争对手 [2] - 行业分析指出老旧零售物业将面临新项目冲击,需重塑定位以应对分化 [6][7] 长期发展路径 - 专家强调网红商场需超越建筑特色依赖,通过招商与运营能力构建战略定位 [7] - 建议商场根据品牌经营成果动态调整细分赛道,避免传统招商思维导致流量衰减 [7] - 仲量联行提出需通过业态组合迭代(如二次元主题空间)创造差异化优势 [7]
最高层会面 京东方、三星或捐弃前嫌迎合作新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7-03 22:40
高层会晤与合作重启 - 三星电子社长龙锡宇计划于7月4日与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会面,讨论LCD面板供应合作,可能重新确立合作关系 [1][2] - 此次会面是两家公司在专利互诉多年后的首次高层互动,外界高度关注 [3] - 三星电子需要稳定的LCD面板供应,京东方是其潜在重要供应商,而京东方则视三星为LCD产品的潜在客户 [3] 市场格局与供需关系 - 2025年4月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全球LCD面板市场份额首次突破70%,京东方以约490万片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 [3] - 三星电子内部要求将液晶电视相关公司持股比例控制在30%以下,因此需减少对TCL华星的依赖 [3] - 2021年京东方占三星LCD面板供货比为17%,但2024年降至3.3%,合作基本终止 [4] 专利诉讼与竞争背景 - 三星与京东方自2022年起多次互诉专利侵权,涉及OLED和LCD技术,最新互诉发生在2024年5月底 [5][6] - 三星显示在OLED市场以42.2%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京东方以13.2%排名第三 [7] - 截至2023年,三星拥有OLED专利近3万件,京东方以2.8万件紧随其后 [7] 战略考量与行业影响 - 三星电子希望通过与京东方合作实现LCD供应链多元化,并扩大在华业务 [3][4] - 京东方在LCD领域已主导市场,但在OLED领域仍需追赶三星 [7] - 专利诉讼被视为竞争手段,但双方合作基础仍存在,高层互动有助于减少误判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