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全球首家人形机器人潮品店落户深圳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44
公司动态 - 全球首家人形机器人主题潮品店“众擎机器人零售旗舰店”以京东之家合作店形式正式落户深圳深业上城 [1] - 门店设计核心为“硅基生命的未来空间站”,打造集品牌展示、产品体验、场景演绎于一体的沉浸式商业空间 [1] - 门店内由搭载具身智能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担任赛博店员,可主动与顾客互动,提供商品讲解、需求推荐等服务,并能进行斧头舞、打拳等动态演示 [1] - 门店通过视觉设计、艺术影像与科技装置,将“机器人+品牌”“机器人+体验”的理念具象化,旨在向市场传递机器人商业价值并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有观点认为,当前一些人形机器人价格已逼近原材料成本,导致创新企业负担过重,缺乏机会拓展新应用场景 [1] - 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被类比为手机发展初期的“大哥大”阶段,价格高昂,规模化生产后将出现可进入千家万户的经济型机器人 [1] - 机器人行业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虽然国产化进展迅速,但高端市场的供需缺口仍然存在,特别是在重载机器人和高精度装配机器人领域 [2] - 服务机器人在情感交互等方面有所发展,但在完全自主决策和复杂环境适应性上仍需提升 [2] - 特种机器人领域面临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的挑战 [2]
电子产品缺“骨架” 龙头厂商赚大钱!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25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服务器等高端电子设备需求激增,导致印刷电路板(PCB)行业,特别是上游高端材料(如HVLP4级铜箔、高端玻纤布)出现严重供应短缺,预计短缺状况将持续至2026年,并引发成本上升和交货周期延长[1][3][4] - 全球云厂商资本支出大幅增长(预计2025年八大云厂商合计资本支出突破4200亿美元,年增幅61%),推动AI服务器对高端PCB(如高速材料、高端HDI、HLC)需求快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3] - PCB龙头厂商受益于AI浪潮,营收和利润显著增长(如沪电股份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9.92%,净利润同比增长46.25%),并加速扩产高端产能以应对需求,但未来存在产能过剩风险,行业可能出现结构性分化[6][7][9][10] PCB材料供应短缺 - 上游材料缺货,高阶载板所需的T-Glass玻璃布、石英布、LoW CTE玻纤布等缺货预期还要一年才能缓解[1] - 铜箔作为核心材料缺口突出,AI服务器所需的HVLP4级高频高速铜箔全球月产能仅700吨,而2025年需求达850吨/月,缺口率超40%;民生证券预测2026年月需求将突破3000吨,有效产能仅1300吨,缺口率扩大至42%,价格暴涨(目前HVLP4级铜箔报价达30美元—40美元/kg,较HVLP2级产品高一倍)[3] - 玻纤布材料供给矛盾严峻,2026年需求预计达1850万米,但当前产能仅1000万米,缺口超50%[3] AI需求驱动行业增长 - AI服务器对PCB性能要求高,普通服务器PCB板价格在3000美元到15000美元之间,而AI训练用服务器PCB板价格涨至20万美元以上,且需求量翻倍(如英伟达GB200架构使用的PCB板数量比传统训练服务器多出1到2倍)[3] - 国内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2025年突破150万台,带动高端PCB需求同比增长85%[4] - 全球PCB行业进入新增长周期,2024年全球PCB总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预计2029年全球PCB产值达946.61亿美元,2024—2029年CAGR约5.2%[7] 厂商业绩与扩产动态 - PCB龙头厂商沪电股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19亿元,同比增长39.92%,净利润10.35亿元,同比增长46.25%;威尔高第三季度营收4.07亿元,同比增长41.33%,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175.75%[6] - 多家PCB产业链上市公司披露扩产计划,如景旺电子投入50亿元人民币对珠海金湾基地扩产;生益电子计划投资19亿元人民币,年产印制电路板70万平方米;奥士康拟发行不超过10亿元可转债,投向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7][8] 行业风险与竞争策略 - 头部企业加速扩产高端PCB(如HDI、封装基板),2025—2026年国内头部企业规划投资总额达419亿元,若AI需求增速放缓(如2026年后算力投资增速降至15%以下),可能引发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9] - 中小厂商需避开与头部企业正面竞争,聚焦细分市场(如汽车电子占比35%、工业控制占比25%)、技术差异化(如开发低损耗覆铜板、导热金属基板)或供应链协同(如与国产存储芯片厂商绑定)[9][10] - 低端产能(如单双面板)因技术门槛低、同质化严重,易受价格战冲击,而高端领域结构性分化明显,中小厂商可通过绑定头部客户或国产化降本实现差异化竞争[10]
2026年债务限额提前批定了!多地启动项目储备工作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24
2025年地方债发行情况 - 2025年前10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过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3% [1] - 截至9月末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8545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3615亿元、再融资债券41842亿元 [1] - 10月各地披露债券发行计划为5406亿元,新增专项债占比达68%(3678亿元) [1] - 10月28日至31日专项债拟发行规模超过当月前19天总和 [1] - 2025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579874.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06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99185.08亿元 [1] - 四季度剩余5000多亿元专项债额度将集中发行,为经济回升提供财政支撑 [1] 地方债资金投向 - 1-9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四大领域: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7.7%)、交通基础设施(18.2%)、土地储备(14.2%)、保障性安居工程(12.0%) [2] - 10月新增专项债重点支持基建项目建设,同时多地加大对房地产领域支持力度,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等方式稳定市场 [2] 2026年地方债政策展望 - 财政部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3] - 提前下达限额为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 [3] - 提前下达限额除用于项目建设外,还支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3] - 多地已启动2026年项目储备工作,项目重点聚焦新能源、新基建等前瞻性领域 [3] - 地方政府应尽早谋划明年项目,匹配即将下达的提前批2026年新增债务限额,做好跨年度衔接 [4]
10月城轨客运量同比增长1.8% 多地“双节”客流创历史新高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23
全国轨道交通客运总量 - 2025年10月全国轨道交通总客运量为28.2亿人次,环比增加1.3亿人次、增长4.8%,同比增加0.5亿人次、增长1.8% [1] - 同比增速较2025年9月的4.3%有所下降 [1] 运营规模与效率 - 2025年10月全国共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3条,运营里程11330.5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6万列次,同比增长7.74% [2] - 10月全国轨道交通平均客运强度为0.804万人次/公里日,环比增长0.6%,同比降低5.7% [1] - 客运强度已连续8个月出现同比下滑,2025年3月至9月同比降幅分别为4.3%、4.3%、3.5%、3.8%、5.7%、4.9%、3.3% [1] 城市客运表现分化 - 10月客运量同比增幅最高的城市是天水增长272.73%、太原增长120.23%、淮安增长18.38%,天水和太原客流大增主要由于新线路开通 [2] - 客流下降最多的城市是黄石下降9.35%、嘉兴下降5.77%、长沙下降5.62% [2] - 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客流同比增长4.78%,深圳同比增长1.61%,北京同比下降1.95%,上海同比下降3.22% [3] 节假日客流创纪录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及前一天,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2] - 10月1日南昌地铁线网客运量达269.9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客流强度位列全国第一 [2] - 10月3日长沙地铁单日客运量达351.19万人次创假期客流峰值,9月30日成都轨道交通线网累计客运量达819.58万人次,10号线等5条线路及46个车站客流创历史新高 [2] 客运强度城市对比 - 10月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高,达1.43万人次/公里日 [3] - 10月文山的轨道交通客运强度最低,为0.01万人次/公里日 [3] 行业趋势分析 - 地铁线网规模不断扩大,新增里程向远郊区铺设,新线路客流培育需要时间导致整体客流强度被摊薄 [1] - 网约车、电动车、共享单车等多元化出行方式的普及对地铁客流形成分流效应 [1]
直击进博会|“飞的”停靠“四叶草” 御风未来eVTOL飞到苏州有望低至109元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22
公司订单与合作 - 公司在第八届进博会上获得总金额超20亿元的意向订单,涉及200架eVTOL飞行器 [1][3] - 公司与中银金租达成战略合作,中银金租拟采购100架M1载人飞行器 [1][4] - 公司与沙特阿拉伯的Aerial Solutions签署100架M1载货飞行器意向采购协议,将共同开拓中东市场 [1][4] - Aerial Solutions是沙特主权基金PIF旗下公司,专注于无人机系统集成及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双方已在中小型eVTOL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 产品性能与特点 - 公司展示自主研发的2吨级M1载人飞行器,采用复合翼构型与纯电驱动,翼展15米,机身长度10米 [2] - M1飞行器搭载4个前拉旋翼和16个垂起旋翼,起飞重量2.5吨,单次充电续航250公里,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 [2] - 飞行器舱体空间利用率提升约27%,可容纳5名乘客,尾部行李舱最少可容纳5个20英寸行李箱 [2] - 飞行器搭载智能感知系统,可全程实时感知环境并自主规避障碍 [2] 市场应用与出行方案 - 公司提出从进博会场馆“四叶草”飞往苏州金鸡湖或阳澄湖的模拟航线,耗时约15分钟,票价109元 [1][3] - 飞往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耗时35分钟,票价199元,市内航线票价50元起,跨城航线票价100-300元 [1][3] - 未来从“四叶草”飞往上海任意城区预计仅需10分钟左右,跨城点对点出行需30-60分钟 [3] - 公司预计实现规模化运营后,“空中出租车”票价将下降,最终实现普惠价值,提升出行效率 [3] 行业前景与战略布局 - 低空经济行业发展规划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被提及,要加快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5] - 公司希望在此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新兴赛道中持续发展 [5] - 进博会提供了国际与国内资源融合的平台,体现了低空出行产业的市场潜力 [1]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双双登陆港交所 开启中国自动驾驶“港股时刻”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03
中经记者 陈靖斌 广州报道 11月6日,香港交易所迎来自动驾驶领域的高光时刻——来自广州的两家头部企业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 同日成功上市,成为首批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这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巧合, 更被业内视为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的重要信号。 在港交所上市仪式上,小马智行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彭军表示:"站在这里,我们迎来的不仅是 一场上市,更是自动驾驶行业全新篇章的开启。过去,世界一直在问:自动驾驶的未来在哪里?今天, 香港交易所的钟声,就是我们交出的最响亮的答案。" 小马智行在本次港股发行中,共计发售约4825万股,募资总额高达77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 行业规模最大的IPO,同时也是今年港股AI领域募资额最高的新股。公司方面表示,募集资金将主要用 于自动驾驶商业化推广、车规级量产与技术研发投入。 据了解,小马智行此次港股发行吸引多家国际顶级机构提前锁定认购,基石投资额达1.2亿美元。 目前,小马智行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美国硅谷、卢森堡等地设立研发中心,业务覆盖欧洲、 中东及亚洲市场,是中国唯一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实现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 ...
广州一豪宅项目首开销售破百亿元 刷新全国纪录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8:13
项目开盘销售业绩 - 广州保利玥玺湾项目于11月7日正式开盘,首开销售业绩约106亿元 [1] - 单盘3000万元以上成交套数和金额均超过广州市年内总量(截至2025年11月8日) [1] - 当日销售额位列2025年全国房地产项目销售金额前五,刷新广州高端住宅市场开盘纪录 [1] - 项目是2025年全国唯一开盘当日破百亿的现象级项目 [1] 项目产品与市场定位 - 楼盘成交均价约17万元/平方米,最高单价约30万元/平方米 [1] - 项目定位为高端住宅 [1] 土地获取历史 - 项目源于2024年9月,保利发展经过148轮激烈竞价,以总价117.6亿元竞得广州市天河区临江大道北侧AT080722地块 [1] - 地块折合楼面价66957元/平方米 [1] - 该地块被业内认为是广州近年来出让条件最优越的“宝藏地块” [1]
万华化学穿越周期:“变革年”能否突围?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8:0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442.26亿元,同比下降2.29%,净利润91.57亿元,同比下降17.45% [2]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出现回暖,单季度营收533.24亿元,同比增长5.52%,净利润30.35亿元,同比增长3.96%,为2024年以来首次实现单季度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1][3] - 2024年公司营收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但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下滑22.49% [2] 主营业务板块分析 - 核心聚氨酯业务前三季度销量458万吨,同比增长11.7%,但销售收入仅551.43亿元,同比微增1.66%,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3] - 聚氨酯主要产品价格承压,三季度纯MDI均价1.83万元/吨同比下滑6.15%,聚合MDI均价1.52万元/吨同比下滑14.6%,仅TDI均价1.47万元/吨同比增长8.88% [3] - 石化板块前三季度销量460万吨同比下滑13%,销售收入593.19亿元同比下滑4.35% [3] - 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成为增长亮点,前三季度销量184万吨同比增长29.6%,销售收入238.1亿元同比增长19% [3] 公司战略与管理 - 公司将2025年定为“变革年”,致力于提高管理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以应对白热化的行业竞争 [4] - 公司于2025年4月启动股份回购,最终回购927.5万股占总股本0.30%,使用资金总额5亿元,回购均价53.90元/股,用于优化资本结构 [4] - 持股5%以上股东合成国际有限公司于11月完成减持,持股比例降至4.98% [4] - 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下行影响 [4] 锂电池材料新业务发展 - 公司战略性布局锂电池材料业务,视其为“第二增长曲线”和“二次创业” [6] - 2025年2月总投资168亿元的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在山东烟台海阳市开工,规划建设50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30万吨/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1][6] - 项目一期10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计划于2026年6月投产 [6] - 公司已构建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粘结剂、回收的锂电池全链条布局,第四代磷酸铁锂完成量产供应,第五代完成定型首发 [7] 锂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1-6月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68%,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的77% [7] - 行业呈现强者愈强格局,部分中小企业因产能利用率不足与成本压力陷入经营困境 [7] - 锂电材料行业已从蓝海变为红海,技术迭代快且成本控制要求高 [7]
直击进博会 前十月载客量突破650万人次 香港快运加码“提质增量”战略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8:05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今年前10个月公司载客量突破65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 [4] - 其中来自内地及大湾区旅客的增长率突破40% [4] - 公司目前拥有37个亚洲航点 [9] 发展战略与网络扩张 - 公司发展战略主题为“提质增量”,即在航线网络拓展“增量”的同时,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品质上追求“提质” [9] - 2025年至今公司开通了12条新航线,包括浙江义乌、江苏常州和贵州贵阳3个内地航点 [9] - 从今年12月起,义乌至香港和常州至香港航线的班次将由每周3班增加至每周4班 [9] - 公司致力于深耕内地市场,扩大航线网络覆盖范围,在长三角、大湾区和西南地区实现稳步拓展 [4] - 公司注重挖掘有潜力的二、三线新兴城市,旨在通过香港枢纽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联动 [9] 产品服务与品牌营销 - 公司强调“低成本”不意味着低质量或低标准,高度重视飞行安全、准点率及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 [4] - 公司荣获AirlineRatings颁发的“七星PLUS安全评级”,成为全球首家获此殊荣的低成本航空 [6] - 公司开发众多二、三线新兴且富有特色的小众目的地,例如越南富国岛航线从开航时一天1班增至一天2班,旺季达一天3班 [5] - 机舱产品聚焦香港本地特色,提供咖喱鱼蛋、鸡蛋仔、生煎包等地道小食,并与“谭仔三哥”合作推出专属麻辣杯面 [6] - 公司物业航班契合“特种兵式旅游”需求,提高飞机利用率 [5] - 公司与多个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包括卡通形象“JOGUMAN”、“谭仔三哥”杯面,并与球星C罗博物馆合作推出主题机身涂装飞机及旅行产品系列 [5][6] 目标客群与市场定位 - 公司品牌形象年轻活力,客群非常年轻有活力 [5] - 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年轻客群,满足其追求个性化、小众特色航点的旅行需求 [5] - 大湾区年轻旅客非常追求个性化的旅行,小众特色航点受到青睐 [5]
直击进博会|对话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许宝燕:中国是联邦快递策略的中心 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7:42
公司市场地位与战略 - 公司是进博会六次参展的“老朋友”,将进博会视为业务发展机遇和成果展示平台 [1] - 公司每周进出中国大陆的国际航班超过300架次,高效连接中国客户与全球市场 [1] - 公司在华运营41年,中国已成为其国际业务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是公司策略的核心 [1] 网络建设与运营能力 - 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03家分公司,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和近3000辆递送车 [3] - 服务覆盖中国大部分主要城市和地区,在主要大中城市设立了超过100个地面操作站 [3] - 通过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厦门的6个国际口岸操作中心连接全球网络 [3] - 2023年10月新增每周5个连接中国与法国巴黎的货运航班,以扩大全球网络覆盖范围 [1] 业务发展重点领域 - 未来在中国市场将不断增强航空物流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发力物流网络、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 [3] - 积极响应二、三线城市跨境电商发展需求,触达更多用户并拓展市场 [3] - 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敏捷物流基础设施,帮助中国客户打造弹性供应链 [5] 数字化与技术创新 - 在中国投入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分拣机器人,用于广州华南电子商务货件分拣中心 [5] - 开发软件系统能实时提供运送到上百个国家所需文件,计算关税和税项,简化国际递送流程 [6] - 通过分析海量位置数据和定制地图,提供最优化当地运输解决方案,减少时间成本 [6] 可持续发展举措 - 致力于到2040年实现全球业务碳中和运营,推行车辆电动化、可持续发展设施等关键领域举措 [4] - 在中国拥有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电动化取派件车队,并与本土车企合作采购电动车辆 [4] - 到2030年所有新采购的取派件车辆将100%为零尾气排放电动车,2040年全部替换为0排放电动货车 [4] 进博会参与价值 - 进博会向世界传递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公司通过参展挖掘商业机会并支持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贸易往来 [2] - 公司打造全开放式互动展台,通过“极速航迹”感应互动区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全球航空网络 [2] - 进博会溢出效应助力公司洞悉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前瞻性发展策略并推动创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