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新生代汽车人才该长啥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0 09:47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同样造成了汽车后市场,尤其是维修领域出现极大的人才缺口。以往的机械、气路等故障开始转向三电系统、软 件等故障,对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当前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能人员约有10万,而人才 缺口达上百万。在职业教育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也十分吃香。 车企高管亲自给出建议,自然也引得不少网友关注与讨论。数据显示,前述热搜话题的阅读量达到699.1万。无论建议抽象或是具体,各家车企都借 此波讨论赢得不少关注度,成就了一次另类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 如此高的关注度背后,实则是整个社会对汽车产业发出的时代之问:新生代汽车人才究竟该长啥样?在笔者看来,若想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 汽车产业未来将如何演变。时至今日,在中国市场汽车电动化势不可挡;与之相对应,新能源汽车相关人才变得炙手可热。近年来,已有不少高校通过开 设新课程、设立新专业等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人才。例如,清华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电动汽车驱动技术、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等相关课程; 同济大学新增"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上紧跟产业发展步伐。 此外,智能 ...
汽车早餐 | 工信部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0 09:17
新能源汽车行业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较"十三五"末492万辆增长5倍多 [2]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1.8万台 支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 [5] - 6月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2.5% 为26个月最小降幅 [3] 车企动态 - 比亚迪"深圳号"运输船首航欧洲 装载6817辆新能源车 [10] - 阿维塔签约埃及Kasrawy集团 完成非洲区域首块市场布局 [13] - 蔚来汽车建成全国主要城市间高速换电网络 覆盖550城并上线第1000座高速换电站 [14] - 戴姆勒卡车计划2030年前在德国裁员5000人 目标削减超10亿元经常性成本 [8] 政策与监管 - 工信部开通线上窗口受理车企账期承诺问题 重点监督货款支付周期 [4] - 福特汽车密歇根州电池工厂有望获生产税收抵免 该项目投资规模达30亿美元且已完成60% [6] 产品与技术 - 华为鸿蒙智行"五界"车标将统一采用六边形轮廓 目前已发布问界/尊界/享界三款车标 [11] - 小米汽车设计团队提出三大设计原则:符合科学/自然规律/直觉 强调情绪价值不可替代 [12] 国际贸易 - 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将于2025年8月1日实施 日期不会变更 [7] - 日本首相称美系车因左舵/大尺寸/高油耗难以打开日本市场 需协商改进产品适配日标 [8] 人事变动 - 周治平接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长 程福波不再担任该职 [9]
中国自主研发超级电混架构,高端新能源技术领域又一重大突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20:20
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全栈900V高压混动架构浩瀚-S,实现电驱总功率突破兆瓦级,集纯电、增程、混动优势于一体 [1] - 极氪9X基于该架构实现纯电续航380km(全球混动SUV最高)、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百公里加速3秒级且馈电性能不衰减 [3] - 技术方案打破行业400V架构瓶颈,搭载1030千瓦三电机高性能电驱和2.0T超级电混专用发动机,配备900V增混电池 [3] 产品性能 - 极氪9X采用四大核心技术:浩瀚超级电混、AI数字底盘、安全盔甲、千里智能辅助驾驶,在性能、操控、安全、智能方面代际领先 [1] - 车身扭转刚度达41600牛·米每度(混动SUV最高),白车身高强钢/铝合金占比超91%,首创"第三吸能盒"等专利安全设计 [5] - 智能驾驶系统配备5激光雷达和43个感知硬件,实现全域360°无盲区感知,底盘搭载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和48V主动稳定杆 [5] 市场定位与全球化 - 极氪9X以30万元均价、近90万元最高售价定位高端市场,海外单车售价达百万级别,44个月内实现50万辆销量创豪华纯电最快纪录 [6] - 公司已进入40多个国家地区,在中国香港豪华车销量第一,哈萨克斯坦纯电销量第一,巴西市场与宝马/沃尔沃并列高端阵营 [6] - 在泰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建设超快充桩网络,构建全球服务生态 [6] 行业影响 - 浩瀚-S架构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混动领域的技术突破,重新定义豪华混动SUV价值标杆 [1][6] - 公司通过技术反哺行业,解决混动产品普遍存在的纯电续航低、充电慢、低电量体验差等痛点 [3] - 极氪的全球化布局响应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展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实力 [6]
重构商用车竞争格局上汽大通跑出了“加速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17:2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6月上汽大通MAXUS销量19,954辆,同比增长31%,上半年累计销量107,467辆,同比增长11.2%,新能源车型同比增长69% [1] - 轻客产品上半年销量8,394辆,同比增长66%,6月单月交付2,270辆,同比增长201% [2] - 跃进轻卡6月销量同比大增132.9%,上半年同比增长89.1% [5] - G50系列MPV半年销量近万辆 [5] - 海外累计销量超40万辆,产品进入73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五大"万辆级市场"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大拿系列轻客具备模块化设计、1公里仅1毛钱电费成本、EuroNCAP最高安全等级认证 [3] - 产品覆盖奶茶车、粽子车、宠物洗护车等多种创富场景 [3] - 纯电轻客在智利、澳大利亚、土耳其市场占有率第一,新能源皮卡在挪威、德国、英国细分市场排名第一 [6] - V70、V90在欧洲轻型商用车市场持续领跑 [6] 市场战略与布局 - 2025年4月发布全新商用车战略,聚焦资源整合与技术共享,形成"1+1>2"聚合效应 [7] - 营销端采用"聚焦"打法,集中资源攻破细分市场,大拿系列成为现象级产品 [7] - 启动10亿创富基金,降低用户创富门槛 [9] - 目标五年内销量翻番至年销50万台,实现国内轻客市场第一、新能源轻商第一、轻商出口第一 [11] 行业趋势与定位 - 商用车市场呈现新能源替代加速、消费需求升级、国际竞争加剧的特点 [2] - 轻客产品逐渐摆脱传统运输工具定位,向多样化应用场景发展 [3] - 公司定位为运营效率引领者、TCO优化专家、用户信赖伙伴 [13] - 计划2035年跻身全球商用车第一梯队 [11]
恩智浦:从前端到后端布局中国本土市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17:21
公司背景 - 恩智浦是全球最大车用芯片供应商之一,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06年从飞利浦分拆独立,2010年纳斯达克上市 [1] - 公司以生产微控制器(MCU)芯片和多种传感器芯片闻名,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及物联网领域 [1] 中国市场战略 - 2024年中国区营收占公司全球总营收126.14亿美元的36%,远超美洲(14%)、欧洲中东非洲(22%)和其他亚洲地区(28%)[3] - 中国市场占据公司三分之一的销售额,被视为代表全球领先技术的汽车工业市场 [3] - 2025年1月成立中国事业部,整合销售、研发、运营等职能,服务中国超过6000家客户、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 [5] 本土化布局 - 在华设立办事处近40年,员工超6000人,14个城市设办事处,6个研发中心,1600多名工程师 [5] - 天津运营着公司全球最大的后端装配和测试工厂 [5] - 本地工程团队已为中国和全球客户开发200种产品 [5] 新产品发布 - 推出专为中国设计的18通道锂电池电芯控制器BMx7318/7518系列IC产品,完全在中国完成定义、设计和开发 [6] - 2025年发布全新S32K5系列汽车微控制器和第三代成像雷达处理器S32R47等产品 [5] 供应链合作 - 与台积电南京工厂合作16纳米FinFET节点,与中芯国际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9] - 天津封测工厂是公司全球最大封装测试基地 [9] 车企合作项目 - 与吉利汽车研究院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芯片创新 [9] - 与深蓝汽车续签合作协议,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深化合作 [9] - 与长城汽车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ADAS和电气化等领域 [9] - S32K388应用于零跑LEAP 3.5架构,实现该芯片全球量产首发 [10]
“反内卷”生存之道,长期主义指迷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16:35
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正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进入"价值引领"和"精耕细作"的新阶段 [2] - 2024年行业利润率为4.3%,同比下降8%,2025年Q1进一步降至3.9%,远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3] - 非理性竞争导致产业链系统性风险,包括研发投入压缩、供应商降价压力超10%、经销商批量关停等问题 [3] 政策与行业行动 - 2025年全国两会首次将整治"内卷式"竞争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4] - 5月31日工信部和中汽协发声反对无序价格战,6月1日起实施60天账期支付新规,近20家车企承诺遵守 [4] - 6月9日工信部加强车辆生产一致性检查,重点抽查质量安全隐患车型 [4] 合资企业表现 - 上汽大众2025年5月终端销售8.7万辆,同比增长4.3%,东风日产N7车型上市50天大定破2万辆 [6] - 合资企业通过合资2.0模式整合全球资源,构建智能出行生态,坚持长期主义发展 [5][6] - 上汽大众将70%研发经费用于试验验证,建立360度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 [6] 企业案例 - 上汽大众坚持"德系工艺"核心价值,严守开发制造各环节质量标准 [6] - 广汽丰田开启中国自研2.0时代,展现市场周期穿越能力 [6] - 行业专家指出合资企业在技术革新、质量标准提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
欧洲再工业化召唤中国车企新出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15:33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现状 - 欧洲正全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电动汽车领域成为重点发力点 [2] - 中国电动车企业在欧洲市场面临贸易壁垒和政策不确定性挑战 [2] - 欧洲汽车工业代表呼吁中国企业从低成本驱动转向效益驱动,提出本土化投资建议 [2]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实现局部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 [3] - 欧洲市场环保法规严苛、劳工保护体系复杂、本土品牌壁垒深厚,是全球汽车产业"最高门槛"市场 [3] - 欧洲迫切需要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动当地汽车业"再工业化",期待中国企业投资 [3][4] 中国车企的欧洲布局策略 - 主流中国车企如奇瑞、上汽、比亚迪、小鹏等已在欧洲布局,但多数以贸易出口为主 [4] - 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认为欧洲是全球化车企必争之地,消费者认知成熟 [4] - 德国等欧洲汽车产业重地面临25%高额汽车税冲击,急需寻找破局之道 [4] "新出海"模式转型 - 传统贸易式"出海"受限,需转向本地化产销主导的"新出海"模式 [5]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在海外市场被归入燃油车型,更匹配当地消费习惯和基础设施 [5] - "新出海"需实现全面本地化运营、全产业链协同、中外伙伴紧密合作 [5] 技术本地化与成本控制 - 短期需用好中国共性技术和产业链优势进行快速本地化适配,长期需构建本地生态 [6] - 智能化技术应优先布置于车端,短期以单车智能技术迁移为目标 [6] - 中国车企需将成本控制能力向海外迁移,避免将国内"内卷式"竞争带到海外 [6] 政策与法规挑战 - 欧洲各国投资政策框架差异显著,持续性和稳定性难以预测 [7] - 欧洲工业生产法规标准全球最严,特斯拉柏林工厂曾遭遇多方阻力 [8] - 德国民众对中国品牌认知鸿沟存在,更看重品牌历史积淀与价值观契合度 [8] 合作与本土化策略 - 中国车企可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规避政策风险,以"产能置换"方式低成本切入市场 [9] - 欧洲老牌车企关闭的工厂是中国车企本土化布局的优质资产 [9] - 波兰汽车行业建议与本土企业合作,抓住未来5~10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窗口期 [9]
评论 || 兼并重组,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15:25
行业集中度提升 - 中国汽车市场集中度持续攀升 政策调控是关键因素 包括强化法规约束与动态市场监管 严厉整治无序低价竞争 [1] - 汽车金融领域高息高反政策全面叫停 阻断部分企业依赖金融杠杆的生存路径 [1] - 市场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 比亚迪 特斯拉中国等头部车企凭借技术 品牌和规模优势销量持续高速增长 尾部企业生存空间被压缩 [1] 兼并重组的必要性 - 国际经验表明 兼并重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美国形成通用 福特 克莱斯勒三大巨头 欧洲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 品牌和市场整合 [2] - 中国汽车产业需通过兼并重组改变"大而散"现状 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2] - 兼并重组面临文化冲突 管理体系重构 人员安置等挑战 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因文化差异和管理模式冲突未达预期效果 [2] 兼并重组的实施策略 - 车企需基于核心竞争力明确战略定位 寻找技术研发 供应链 市场渠道等领域互补的合作伙伴 如电池企业与智能驾驶企业联合 [3] - 需剥离非核心业务 集中资源投入核心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 避免盲目跟风 [3] - 政府需完善破产退出机制 清退低效产能 出台财税激励政策降低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与制度成本 [3] 地方保护与产业整合 - 地方保护主义是产业整合的隐形障碍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设置准入限制 导致市场割裂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4] - 需打破地方保护壁垒 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 推动本地企业与外地优势企业深度协作 [4] 兼并重组的影响 - 对头部企业是扩大规模效应 强化技术壁垒的战略机遇 对尾部企业是避免被淘汰 实现重生的窗口期 [4] - 尾部企业通过整合可获得资金注入和先进管理经验 完成从生存危机到转型升级的蜕变 [4] - 中国汽车产业需直面结构性矛盾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4]
Robotaxi再增一员 哈啰为何开辟新赛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15:25
公司成立与股东背景 - 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蚂蚁集团、哈啰、宁德时代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金12.88亿元,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落地[2] - 三方股东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4月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3] - 股东分工明确:宁德时代提供动力电池技术("腿"),蚂蚁集团贡献AI技术("脑"),哈啰提供出行领域经验[4] 技术布局与资源优势 - 哈啰已搭建Robotaxi核心人才矩阵,招募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领域技术团队[4] - 蚂蚁集团在大模型、强化学习、具身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自动驾驶提供支持[4] - 宁德时代的智能滑板底盘技术将作为自动驾驶安全底座[4] 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 - 哈啰Robotaxi业务以"ALL IN全球化"为基调,先聚焦国内市场再拓展海外[7][11] - 差异化竞争策略:打造多层次可接入的运营平台,适配不同车企[7][11] - 计划借助共享出行领域的运维经验降低Robotaxi服务成本,提升效率[11][12]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特斯拉Robotaxi已在美国运营,马斯克预判该赛道为"万亿美元级机会"[7] - 高盛预测2030年中国将有50万辆Robotaxi在10多座城市运营,2035年市场规模达470亿美元[7] - 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国内平台已启动示范运营,享道计划2026年L4级车队达200辆[8] - 文远知行与优步合作计划5年内在15座国际城市推广Robotaxi服务[9] 地方政府支持与产业协同 - 上海闵行区莘庄镇政府将项目纳入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核心布局,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持[5] - 地方政府在示范运营阶段的顶层设计支持被视为重要助力[5] 哈啰的转型逻辑 - 共享单车市场趋稳,Robotaxi成为新投资热点[9] - 公司2016年成立后持续多元化,共享出行经验为Robotaxi提供运营基础[10] - 行业处于爆发前期,技术路径明晰降低后发者进入门槛[12]
享界正式发布新车标,旅行车将于秋季上市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9 15:18
品牌发布与定位 - 北汽集团与华为联合发布享界品牌新车标"寰宇之星",旨在强化品牌豪华高端定位 [2] - 新车标采用鸿蒙智行家族标志性六边形轮廓,融入东方美学设计元素 [6] - 鸿蒙智行"五界"车标均采用统一六边形轮廓设计 [7] 市场表现与战略 - 享界S9在6月交付4154辆,持续占据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 [4] - 北汽集团"ALL IN享界"战略,结合华为智能化技术与北汽高端制造能力 [4] - 公司强调研发投入与品质标准"只做加法,永不妥协" [4] 产品与技术特点 - 享界S9配备4个激光雷达与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实现智能避障 [11] - 途灵底盘与"晕车舒缓模式"提升乘坐舒适性 [13] - 零重力座椅、智能投影巨幕系统2.0等配置满足多样化需求 [15] 用户反馈与体验 - 奥运冠军用户认可车辆细节设计如补妆镜柔光、一键泊车等功能 [9] - 科技奶爸用户验证了智能驾驶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可靠性 [11] - 摄影爱好者用户赞赏车辆对宠物友好的设计理念 [13] 产品规划 - 享界全新旅行车将于今年秋季上市,完善产品矩阵 [15] - 未来将持续打造科技与品质并重的产品体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