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搜索文档
第14届大城市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技术论坛即将启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7 09:59
论坛背景与核心目标 - "十五五"规划研究制定中 碳达峰 碳中和 全链条污染防控等关键词与污染防治密切相关[1] - 机动车是交通领域碳排放主要来源 重卡是道路交通头号碳排放大户 插电混动及增程式汽车的污染排放防控问题受关注[1] - 论坛旨在通过"技术路径 + 项目落地"双重指导模式 解决城市降低PM2.5治理痛点 助力蓝天白云成为城市常态[1][2] 论坛规格与参与方 - 第14届大城市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技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6日在昆明召开[1] - 论坛汇聚2名院士 政府部门代表 高校教授 企业高管等众多行业精英[1] - 得到西南林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支持[3] 核心议题与讨论重点 - 围绕"双碳"目标 国七标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1] - 议题涵盖机动车 船舶 非道路机械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全链条研究 并针对高原机动车排放 长江船舶污染等特定区域问题定制解决方案[2] - 重点探索AI赋能内燃机 车路协同减排 数字化降碳路径等前沿领域 展现行业数智化治理新趋势[3] 合作模式与影响 - "双一流"高校与中汽中心 东风集团等科研院校和企业强强联合 在全国设立11个分会场[2] - 通过产学研用深度协同 打破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壁垒 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治理转化[2] - 论坛搭建"技术落地 - 项目申报 - 政策支持"的衔接桥梁 帮助参会者精准对接政策资源 推动治理措施高效落地[2] 论坛主题与愿景 - 在"智能降碳 绿色赋能"的主题引领下 为城市交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3] - 论坛将汇聚智慧 碰撞思想 引领创新 是一场行业盛会 携手推动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3]
汽车早餐 | 华为官网更新余承东职位;国轩高科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34%;通用汽车裁员逾200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7 09:44
外商投资概况 - 2025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 [2] - 2025年1-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73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4% [2] - 2025年9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2% [2] - 1-9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500.9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109.3亿元人民币 [2] 电动汽车与智能出行 - 香港特区政府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在港发展,视其为集成软硬件、数据与服务的智能移动平台 [3] - 电动汽车产业带动半导体、动力电池、智能充电和智慧出行等相关产业发展 [3] 汽车市场动态 - 2025年10月沪牌个人额度拍卖总数3980个,参加拍卖人数43279人,中标率9.2% [4] - 2025年10月沪牌最低成交价和平均成交价均为93600元,比上个月93989元减少389元 [4] - 2025年9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28万辆,较上月增12万辆,较2024年9月增26万辆 [5] 国际汽车行业事件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因加拿大地方政府的广告问题,额外对加拿大征收10%关税 [6] - 法拉利在美国召回部分2025款296 GTS和296 GTB车型,共计6辆,原因为涡轮增压器机油供给管螺母未正确拧紧 [7] -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削减成本裁员200多人,受影响员工主要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 [8] 汽车制造商业绩 - 蔚来旗下乐道L90上市86天累计交付达3万辆 [8] - 广汽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41.06亿元,同比减少14.63%,净亏损17.74亿元 [9] - 广汽集团年初至报告期末净亏损43.12亿元,主因行业竞争激烈及需求结构升级导致销量与盈利下滑 [9] - 北汽蓝谷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58.67亿元,同比下降3.45%,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 [10] - 北汽蓝谷前三季度营收153.84亿元,同比增长56.69%,净利润亏损34.26亿元,但综合毛利同比增加 [10] - 国轩高科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01.14亿元,同比增长20.68%,净利润21.67亿元,同比增长1434.42% [13] - 国轩高科前三季度营收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增长514.35% [13] 企业战略与投资 - 华为官网更新管理层信息,余承东增任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仍担任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等职 [11] - 联合光电控股子公司以3000万元向广东毫米汽车出售毫米波雷达相关资产,并以自有资金1500万元增资毫米汽车取得其30%股权 [12]
地平线吕鹏:穿越智驾淘汰赛,“反内卷”要靠真外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6 22:44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行业先锋,使命是赋能智能汽车和机器人,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 [3] - 公司不仅是单一定位,而是国内少数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智驾科技企业 [3] - 公司坚持“外卷”战略,聚焦于提升用户体验、品质和开拓边界,而非参与低价竞争 [7] 技术路径与路线图 - 公司采用与特斯拉相似的“渐进式”技术路线,从L2逐步迈向L4、L5级自动驾驶 [5] - “端到端”架构被视为实现类人驾驶体验的关键,公司通过软硬协同设计实现全链路AI安全与效能闭环 [5] - 公司提出“反共识”观点,认为真正的L3应建立在L4能力基础之上,预测到2028年系统性能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提升,有望在特定场景实现接近“十万公里无接管”的L3体验 [5] 产品安全与认证 - 公司已构建覆盖硬件与软件的“全域安全开发体系”,并通过ISO 26262、ISO 21448、ISO 8800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 [3] - 公司成为国内安全体系最为完整的智驾科技公司之一 [3] 市场拓展与商业化 - 公司通过软硬结合技术路径实现更高性能、更优成本与更快迭代,目前已赋能超过25款车型出海,覆盖欧洲、中东、南美、澳洲等市场 [7] - 公司与多家国际Tier-1及外资车企达成合作 [7] - 公司出货的千万级芯片被视为“实打实的市场需求”,智能驾驶已是一个“不需要再证明”的确定性市场 [9] 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 行业已进入“淘汰赛”尾声,未来三到五年将收敛至两到三家头部企业 [9] - 行业决胜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持续走向L4、L5的技术储备、数据闭环与商业生态,而非“价格战” [9] - 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汽车中的“自动挡”,真正回归产品力 [7] 新兴领域布局 - 公司将车视为机器人场景,目前将90%以上精力聚焦于汽车这一“第一个要打穿的机器人场景” [9] - 公司基于智驾领域积累的芯片与系统能力,为机器人产业提供轻量而高效的计算平台 [9]
“破垄断、立标杆 ” 孔辉科技的十七载攻坚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4 20:09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打破国外巨头在高端电控悬架领域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垄断,实现底盘核心系统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可控的关键转折 [1] - 公司团队在2021年实现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国内首发,2023年成为国内首家双腔空簧供应商 [7] - 公司最新发布超薄空气弹簧囊皮,厚度从传统3毫米降至2毫米以内,并通过连线编织工艺实现耐久寿命2-3倍的突破 [5] - 2025年公司再次首发主动稳定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闭式系统阀泵、电控减振器和线控主动悬架将陆续实现量产 [9] - 主动稳定杆的研发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11][13]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2024年公司国内乘用车空簧市场占有率达41.3%,位居榜首 [7]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累计供货空簧102万台套、控制器18万台套、阀泵24.8万台套,供货空气弹簧车型达27款 [9] - 公司另获得未量产定点30余个新定点,并于2024年3月通过大众Formel Q审核,正式进入大众全球供应商体系 [9] - 公司已建立起1200人的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三分之一 [5] 行业发展与公司战略 -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为偏高端的底盘系统产品提供了应用市场,使公司获得持续研发的机会 [13] - 公司面临内卷加剧、产业链利润薄弱、产能过剩的行业挑战,认为应让长期无法健康经营的企业自然淘汰,为创新企业留出发展空间 [7]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控悬架领域的龙头企业,下一个里程碑是在全球市场树立品牌影响力 [11] - 公司的发展历程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链向上突破的生动缩影,从创业起步到产业化拓展已走过十七八个年头 [5]
全场景布局勾勒绿色动力新图景 汉马科技正在开启“醇氢时代”新篇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4 17:36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在全球航运业碳中和及中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背景下,醇氢电动液态新能源技术路线正悄然改写内河航运能源格局 [2] - 淮河流域首艘醇氢电动新能源船舶开工及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完成首航并投入商业化运营,其醇氢电动系统均来自汉马科技集团 [2] - 汉马科技作为全球唯一实现醇氢动力全场景量产的企业,正以醇氢电动为核心推动从陆地到江河、从车辆到船舶的全面能源革命 [2] 技术发展与核心优势 - 公司依托吉利在甲醇领域20多年的技术积累,醇氢电动系统历经四次技术迭代,热效率达50.3% [3] - 运营的醇氢电动汽车已超5万辆,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30亿公里,形成核心专利400余件 [3] - 醇氢发动机产品功率覆盖60kW-420kW级,可满足商用车、船舶、工程机械等多元场景需求,其13L甲醇发动机已取得国内首张单一甲醇燃料CCS型式认可证书 [6] - 公司建成国际先进的发动机自动化生产基地,年设计产能10万台,实现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制造 [6] 环保效益与政策支持 - 国际海事组织批准全球航运净零排放框架,要求5000吨以上船舶分阶段减排,2050年实现净零,最早将于2028年1月1日起实施 [7] - 与柴油船舶相比,醇氢电动系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排放下降86%,颗粒物排放下降99%,一氧化碳排放下降92%,能源成本降低42% [9] - 与纯电船舶相比,醇氢电动船舶购置成本下降24%,能源成本下降11.5%,续航里程提升至1500公里 [9] - 截至2025年,国家部委与各省市已出台60多个支持醇氢电动产业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 [9] 商业化应用与市场拓展 - 全球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配置2台280kW甲醇发电机组、2套总电量516.0kWh锂电池组,最大航速超14.8km/h,单次补能续航近1500km,是同吨位4000度纯电船舶的4倍 [12] - 该船采用直流组网技术,电池充电效率可达96%以上,并可实现混动、发电机组、纯电和岸电充电四种运行工况的灵活切换 [12] - 搭载醇氢电动系统的各类车辆、船舶、工程机械、电站等已在28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和地区投入运营 [12] - 西江流域首批醇氢动力船舶、杭甬运河首艘纯甲醇电动智能船舶已在广东肇庆、浙江绍兴等地陆续开工 [12]
从48%热效率到“六边形战士”,看奕派科技如何重新定义混动技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4 17:08
核心观点 - 混合动力技术是满足用户高品质出行体验的必答题,而非技术路线的选择题 [3] - 公司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推动混动技术成为成熟、可靠的市场解决方案 [21] 技术突破与能效提升 - 第三代马赫1.5T发动机成为行业首款热效率突破45%的量产发动机,马赫动力首款热效率达48%的发动机已成功点火 [5] - 热效率提升通过高效燃烧系统、低摩擦技术和智能热管理等一系列创新实现 [5] - 推出全球首个融合"功率分流+多档串并联"的混动系统,结合了平顺经济性与高速大负荷动力性优势 [7] - 该系统正推动插电混动SUV进入"3升油耗时代",搭载该技术的东风风神L7公告油耗达同级最优水平 [7] 续航与充电体验优化 - 在紧凑型SUV有限底盘空间内实现了同级最大的30.3度电量布局 [7] - 东风风神L7和L8的纯电续航分别达到205公里和185公里,位居15万级插混SUV前列,满足用户每周充电1~2次的纯电出行需求 [7] - 通过匹配油冷扁线电机、智能热管理系统等技术,实现了92%的高效区占比,确保馈电状态下低油耗 [9] - 与支付宝合作推出"即插即充即付"功能,将充电流程简化为三个步骤,15秒内即可开始充电,覆盖主流充电桩品牌 [9] - 充电功能合作运营商包括特来电(市场占有率18.89%)、星星充电(16.26%)、新电途(7-9%)等,预计在2025年12月逐步导入 [11] 高速性能与静谧性 - 马赫电混通过高功率发动机与四档混动变速箱组合,保证馈电状态下最高车速达成率100%,即使在高海拔、高负荷工况下也能保持动力响应 [12] - NVH优化方面,通过重构系统结构将动力总成刚度提升30%,并结合5毫米双层夹胶玻璃、117个声学包与13.1平方米吸音材料,提升整车静谧性 [12] 电池安全与智能化 - 构建"军车级装甲+潜艇级防水+全场景热安全"的多维电池安全系统,电池包经过海水浸泡、枪击测试和高空跌落等极限挑战后仍能保持安全 [14] - 公司承诺电池"0起火",安全标准超过新国标要求 [14] - AI多域融合技术将人工智能与底盘、座舱、动力域深度结合,实现整车价值升级和油耗优化 [17] 研发投入与市场认可 - 公司历时十余年,投入超百亿元研发资金打造马赫动力技术品牌 [3] - 拥有650余项发明专利,技术成果如东风奕派eπ008和东风风神L8因均衡性能表现被市场认可 [19]
车企回购股份释放哪些信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4 16:30
吉利汽车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董事会批准最高达23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为迄今最大规模回购 [2] - 回购资金来自现有资本及现金储备,展示公司充裕的资本实力和稳健的财务状况 [2] - 董事会认为回购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最佳利益,在市场不明朗时展示对业务前景的信心 [2] 吉利汽车股东回报历史 - 公司计划回购不超过10.08亿股股份并予以注销,以优化股本结构 [3] - 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3次,累计分红金额达226.9亿港元,平均股利支付率达22.43% [3] - 2024年11月,母公司及董事长李书福回购约4840万股,占总股本0.5%,总金额6.31亿港元 [3] 机构对吉利汽车的积极预期 - 国海证券分析称公司燃油基盘逆势向上,电动化、全球化、高端化三大核心增量预计进一步兑现 [4] - 开源证券看好2025年下半年新车表现,认为平台化造车成本优势已转化为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 [4] - 机构预计银河系列新车密集上市及极氪科技战略整合将推动企业利润加速释放 [4] 汽车行业回购案例 - 特斯拉计划回购50亿至100亿美元股票,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购入约257万股,总价值约10亿美元 [5] - 丰田汽车近5年每年回购超过1万亿日元的股份 [5] - 比亚迪2022年回购217.25万股A股,成交总金额6.49亿元;2024年初再次发起4亿元回购计划 [6] 其他车企回购动态 - 长城汽车2022年6月以每股平均15.20港元回购超1300万股港股,总价值约2亿港元 [6] - 江铃汽车截至9月30日累计回购86.3万股A股,占总股本1%,旨在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提供股份支持 [7] - 企业回购股份主要目的包括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以及稳定股价、提振投资者信心 [7] 回购行为的战略考量与影响 - 股份回购被视为企业对自身长期价值充满信心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提升每股收益和股东回报 [8] - 在行业竞争激烈、资本市场热情减退的背景下,回购可向市场传递发展信心,挽救被低估的股价 [8] - 通过回购注销股份可减少在外流通股数,提高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优化资本结构 [9] 行业背景与财务实力 - 2024年吉利汽车营收超过1800亿元,毛利率维持在18%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8] - 2025年一季度国内15家上市车企中,7家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吉利汽车保持健康的现金流状态 [8] - 大规模回购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也成为车企彰显财务实力的一种表现 [8]
家充桩要迈向能建设、有人管和可持续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4 16:25
行业宏观背景 - 中国已建成全球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换电体系,并正推动服务从“够用”向“好用”升级 [2] - 居民区充电(家充)是充电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2] - 未来居民区充电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最大的场景,是市场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4][5] 市场规模与现状 - 中国居民区私人充电桩电力报装数量已达1600万根 [4] - 截至2025年8月,居住区随车配建私桩为1303.2万根 [4] - 2024-2025年,新增的453万根充电桩中,居民区私桩为379.3万根,占比达到75% [4] - 主流桩企通过电商平台每年约销售充电桩100万至200万根 [4] - 居民区公共充电桩从2016年至今大约投建了60多万根 [4] 公司案例与市场表现 - 主营电动汽车家用充电桩解决方案的挚达科技于10月10日在香港上市,成为“家充第一股” [2][3] - 挚达科技上市首日开盘即大涨183.92%,收盘报195.5港元,较招股价66.92港元上涨192.14%,市值达到116.89亿港元 [3] - 公司业务涵盖充电桩设备、安装服务、数字化平台及数字能源管理,在家充市场保持较高市占率 [3] - 家充桩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走低,挚达科技目前仍未实现盈利 [8]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资源紧张是首要问题,老旧社区电网负荷过大,当社区电动汽车占比达20%后建桩资源将全面枯竭 [6][7] - 存在车位紧张、电网容量有限、权责不明等制约因素,协调难度大 [7] - 出现僵尸桩、老旧桩改造问题,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技术标准缺失、改造成本高、信息监管不力等制约 [7] - 建设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如施工单位资质不一、施工不规范、安全事故责任难界定等 [7] - 使用过程中存在无人管理、噪音扰民、卫生差、安全风险等问题,大部分充电桩缺乏应急开关 [7][8] - 产品技术门槛低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低质低价竞争扰乱市场健康发展并带来安全隐患 [8] 解决方案与发展方向 - 统建统服(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被提出作为解决居民区充电难题的方案 [9] - 该模式可通过负荷控制、专业运维、安全保障等手段解决需求大、隐患多、管理难等痛点 [9] - 测算显示统建统服可使充电设施的安全周期风险成本降低到67%,运营商全责模式下用户投诉率可下降到0.3% [9] - 建议居民区充电桩建设由审批变为备案管理,强化施工管理和验收环节,加强政策引导和标准建设 [10] - 统建统服需要运营商统一规划运营维护,并主动错峰参与车网互动 [10]
菱势黄金小卡·超值版想到司机心里去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4 16:14
产品核心定位 - 纯电动车型菱势黄金小卡·超值版定位为城市物流、创业经营及家庭出行的优选方案,以“硬核技术+场景创新”策略实现“一车多用” [2][11] - 车型在2026商用车测评中从产品性能、技术亮点及实际使用体验三个维度切中消费者需求 [2] 电池与续航性能 - 搭载42.3kWh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LTC工况续航达265公里,实测开启空调后续航为248公里,表显误差率仅6.4% [3][10] - 支持快速充电,30%-80%电量快充仅需18分钟,可实现“充电18分钟再跑130公里”,第三方充电站实测用时18分30秒 [3][10] - 采用液冷冷却系统,工作温度范围覆盖零下35摄氏度至65摄氏度,冬季续航衰减率较同类产品降低30% [3] 动力与承载结构 - 扁线电机峰值功率110kW,扭矩270N·m,动力输出媲美3.0L燃油发动机,0-50km/h加速仅需4.5秒 [3] - 车架高强钢占比超74%,后桥承载达2.6吨,可稳定承载1.5吨货物,配备12层高强度胎布轮胎 [4] - 采用长轴距设计,轴距3.3米,后轮轮距加宽,重载转弯稳定性提升20% [4] 智能化与安全配置 - 配备ADAS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前向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及车道偏离预警,碰撞风险识别准确率达98% [6] - 标配ASR驱动防滑、DTC拖滞扭矩控制及强化版ABS,湿滑路面制动距离缩短15% [6] - EPS系统配合上坡辅助功能,低速转向力降低40% [6] 空间设计与驾乘舒适性 - 1.8米宽体货箱实际装载体积较同级车型提升25%,支持横放1.8米床垫,空间利用率达92% [8] - 高顶长头造型使驾舱垂直空间增加15厘米,1.8米身高乘客头部余量超1拳,连排纯平座椅支持午休躺平模式 [8] - 电机高频噪音抑制技术使60km/h时速下车内噪音仅58分贝,较燃油车降低12分贝 [9] 运营经济性 - 城市配送场景下百公里电耗14.2kWh,按波谷电价计算每公里成本仅0.07元 [10] - 电机免维护设计结合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年均保养费用较燃油车节省超3000元 [10] - 具备3.3kW外放电功能,支持夜市照明、电煮锅等设备用电,实现“生活-创业”场景无缝切换 [3]
CCC全球车联联盟受邀联合主持SAECCE智能汽车数字钥匙论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4 15:41
行业活动与组织概况 - 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于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举行,期间CCC全球车联联盟联合主持了关于智能汽车数字钥匙的专题论坛 [1] - CCC全球车联联盟是一个覆盖全球31个国家、拥有超过300家会员企业的跨行业标准组织 [4] - 联盟致力于推动建立开放、安全、互联的数字钥匙全球统一标准,以应对当前行业标准碎片化与技术路线不统一的问题 [4] 技术标准与能力 - CCC Digital Key™标准涵盖NFC轻触解锁、BLE远程控车到UWB厘米级无感进入的全场景能力,并支持钥匙共享、车队管理等高级功能 [4] - 芜湖全迹科技分享了其少锚点UWB-AOA创新方案,该技术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显著降低了硬件部署复杂度与成本 [12] - CCC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积极推动本地化认证能力建设,以支持中国汽车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产品全球化兼容性 [4] 车企战略与应用案例 - 吉利汽车坚持“CCC标准为主,私有协议为辅”的技术路线,结合全栈自研能力成功构建了数字钥匙端到端的技术闭环 [6] - 岚图汽车认为数字钥匙是构建“人-车-场景”无缝服务生态的关键入口,而不仅是功能替代 [8] - 零跑汽车系统介绍了其在数字钥匙技术演进路线与生态合作方面的战略布局 [14] 产业链生态与市场前景 - 上海银基科技成为首个获得CCC认证的中国科技企业,定位为车厂与全球生态之间的“连接器” [10] - 数字钥匙被定义为汽车品牌智能化体验的“第一触点”,是构建未来智慧出行生态的通用语言 [10] - 随着CCC标准在中国市场深入落地与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数字钥匙正从车辆进入工具演进为智慧出行服务的核心载体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