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IAEIS 2025国际汽车电子产业峰会合作企业丨深圳市品优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16:1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成为影像行业世界级领先企业秉承务实平等真诚互惠原则拓展国内外前装和后装市场 [3] - 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前装影视采集模组行车记录仪模组警用执法仪镜头模组运动DV模组无人机视频模组及多用途车载摄像头 [3] - 产品应用覆盖汽车前装后装医疗器械远程视频采集行车记录仪运动相机安防系统3D打印人脸识别指纹扫描等领域 [3] 核心优势 技术实力 - 研发团队超40人计划2026年突破60人2027年达100余人平均年龄35岁工作经验5年以上占比70%8-10年占比20% [6] - 拥有30余项专利证书同年申请专利超30项实验室可进行高低温冷热冲击盐雾气密测试震动防水等20余项实验 [6] 生产制造 - 工厂通过IATF16949认证上线ERP/MES/ESOP管理系统及AA终检螺纹调焦等全自动设备实现全程量化管理 [7] - 拥有SMT车间百级镜头模组车间成品组装车间老化室2个月产能车载摄像头600K镜头模组1KK成品组装300K [7] 合作案例 - 合作客户包括LINK&CO NISSA HITACHI FOXCONN GEELY ILPIN 富士康科技集团等 [10]
IAEIS 2025国际汽车电子产业峰会合作企业丨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16:11
公司背景 - 慧荣科技1995年成立于美国加州硅谷,2005年在NASDAQ上市,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等地设有办公室 [1] - 公司拥有20年以上设计开发经验,专注于为SSD及其他固态存储装置提供存储解决方案 [1] - 解决方案应用于智能手机、PC数据中心、商业及工控应用等领域 [1] 技术优势 - 基于NAND Flash特性开发主控芯片IP组合,设计出搭载固件主控芯片平台的IC及完整主控芯片Turkey解决方案 [3] - 主控芯片兼容YMTC、Micron、Samsung、SK Hynix、KIOXIA、Western Digital等厂商的闪存产品 [3] - 支持128层、176层、196层及更高层数3D TLC和QLC产品 [3] - 专业团队经验丰富,提供完善技术支持服务,赢得全球众多NAND Flash大厂、存储装置模组厂及OEM领导厂商信赖 [3] 市场应用 - 深耕国内市场数十年,与国内知名存储品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存储产品 [4] - 为企业级存储提供定制化SSD主控芯片解决方案,产品已在国内多家超大型数据中心投入使用 [4] - 为工控和车用市场提供高性能、小尺寸嵌入式主控芯片和单芯片SSD解决方案 [4] - 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国产、美系和日系车厂 [4] 发展战略 - 致力于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4] - 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大价值 [4]
专论 || 于德营:解决好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创造的四个矛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09:35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我国汽车工业历经70余年发展,实现从"蹒跚起步"到"全球领跑"的跨越,产销规模持续攀升,核心技术多点突破,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1] - 行业面临"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问题,制约创新发展、冲击产业链、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可能破坏中国品牌海外形象 [1] - 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2557.7万辆,同比仅增长1.6%,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7] 价值创造驱动高质量发展 - 价值创造是构建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的底层逻辑,需通过技术高端化、生态协同化、发展可持续化实现突破 [2] - 推动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优化服务体验,塑造独特品牌形象 [2] - 消费需求从价格性能导向转向品质、智能科技、服务生态等多元价值维度,企业需精准捕捉需求变化 [2] 实现价值创造的三大路径 核心技术创新 - 高强度研发投入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华为智能驾驶全栈自研能力赋能车企开发智能车型 [3] - 人工智能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大数据与云计算驱动产品从"功能定义"向"场景定义"转型,如小鹏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3] 产业协同共进 - 产业链纵向协同打通研发设计到终端服务全链条,如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技术带动上下游同步发展 [3] - 产业链横向融通打破行业边界,如飞行汽车融合汽车制造与航空技术,催生新兴业态 [3] 拓展服务价值边界 - 共享出行、定制化租车等新业态推动行业从制造向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转变 [4] - 智能驾驶包订阅、车联网大数据服务等后市场新业态开辟价值创造新增长极 [5] 价值创造面临的四大矛盾 - 技术创新高投入与不确定性矛盾:L3及以上自动驾驶研发周期长,固态电池量产面临材料稳定性等挑战 [6] - 创新加速与"卡脖子"技术矛盾:汽车芯片自给率仅15%,高端计算芯片依赖进口,基础软件生态自主可控不足 [6] - 产业快速发展与法律政策滞后矛盾: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车联网数据协议等不完善,保险制度未覆盖新型风险 [7] - 竞争主体激增与市场增长缓慢矛盾:国内CR5仅53.1%,海外扩张受关税、碳壁垒等因素制约 [7] 强化价值创造的建议 - 政府推动产学研协同,构建市场应用场景;企业加强技术趋势研判,保持战略韧性 [8] - 靶向攻坚车规级芯片及自主操作系统,打造自主可控的软件生态 [8] -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前瞻制定自动驾驶发展路线图,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9] - 优化市场拓展机制,治理内卷式竞争,推动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 [10]
造车新势力能打赢盈利“冲锋战”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09:29
造车新势力盈利时间表 -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重申公司务必在2025年终季度达成盈利目标 [2] - 小米汽车雷军宣布其汽车业务板块有望在2025年三或四季度步入盈利快车道 [2] - 小鹏汽车何小鹏断言公司将于2025年四季度步入盈利正轨 [2] - 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已率先实现盈利 极氪也立下盈利誓言 [2] 盈利核心驱动因素 - 汽车行业盈利核心在于产销量的规模效应 理想汽车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超8万辆 零跑汽车2024年销量突破15万辆 [2] - 零跑汽车通过10万~20万元价格带的性价比策略 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0%以上 摊薄研发和制造固定成本 [2] - 小米汽车盈利进程受产能供给不足制约 随着第二工厂产能释放 订单储备为盈利奠定基础 [3] - 当小米第二款车型推向市场时 基于首款车型建立的订单基础和价格认知 盈利空间将释放 [3] 盈利紧迫性分析 - 蔚来2024年净亏损达125亿元 股价较2021年高点跌幅超70% 若无法兑现盈利承诺可能面临融资成本上升风险 [3] - 小鹏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同比激增 但低价车型主导导致单车平均收入骤降 需年销60万辆才能盈亏平衡 [4] - 蔚来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但净亏损扩大 要实现3个品牌月销超5万辆并控制费用挑战重重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25年合资品牌低价电动汽车持续下探10万~15万元市场 挤压新势力低价系列空间 [4] - 岚图 阿维塔等依托母公司强大背景 对盈利时间线更加淡定 注重保持可周转现金流 [4] - 小鹏汽车与大众合作带来成本优化 在技术授权等方面有收益提升空间 [4] - 蔚来自研芯片上车能降低成本 新产品交替完成后销量呈增长态势 [5]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烧钱竞赛"转向"质量生存"的关键拐点 [2] - 新势力需在盈利窗口期内建立"销量-成本-利润"正向循环 否则面临淘汰风险 [4] - "账面盈利"不等于"可持续盈利" 需实现连续稳定盈利才能获得投资人信心 [5] - 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蜕变 真正考验刚开始 [5]
收费4.2美元,特斯拉Robotaxi来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09:20
特斯拉Robotaxi试点启动 - 特斯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向首批受邀用户开放体验,每位乘客支付固定费用4.2美元 [1] - 这是特斯拉首次在没有人类驾驶员的情况下搭载付费乘客,CEO马斯克认为该业务对财务预期至关重要 [1] - 试点服务采用基于Model Y改造的车型,搭载自研视觉感知系统和FSD软件,初期车队规模约10至20辆车 [3] Robotaxi发展规划 - 特斯拉计划未来几个月内将Robotaxi车队规模扩展到1000辆,预计2026年底在美国投入运营超过100万辆 [4] - 摩根士丹利等机构认为大规模落地可能在2028年左右,高盛预计2027年前部署约2500辆 [4] - 特斯拉曾透露CyberCab概念车成本将低于3万美元,计划2026年投入生产 [3] 运营模式与安全保障 - 服务采用邀请制,面向部分员工、车主及Powerwall用户,运营时间为早6点至午夜12点,限定在奥斯汀中南部特定区域 [3] - 每辆Robotaxi配备安全员和远程操作员,安全员可通过紧急停止按钮干预车辆,车内还配备生物传感器监测乘客健康 [4] - 特斯拉配备专业团队实施远程监控干预以保障安全性 [4] 政策环境与竞争格局 - 选择得州开启试运营因其宽松监管,当地法律禁止市政当局插手自动驾驶汽车监管 [6] - 需应对Waymo等竞争对手挑战,Waymo车队规模已突破1500辆,每周提供超25万次出行服务 [7] - 全球自动驾驶法规仍在完善中,美国监管机构已对特斯拉展开多起自动驾驶事故调查 [6] 市场前景 - 咨询公司Statista预计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8400万美元飙升至2035年687.5亿美元 [7] - 高盛分析指出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5400万美元激增至2035年470亿美元 [7] - 马斯克认为Robotaxi将颠覆未来出行,可能推动特斯拉市值达到苹果10倍超过30万亿美元 [4]
新能源后市场协同下乡进展几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09:2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营销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下 乡进入深化阶段,政府政策导向已从单纯的"刺激购买"转向"构建可持续生态",尤其强调充换电服务 商、维保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后市场主体的协同下沉与模式创新,以解决乡镇市场核心痛点,保障新能 源汽车下乡的长期效果。新信号主要体现在系统性支持、标准引导、模式创新激励和金融赋能4个方 面。上汽通用五菱秉承"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围绕车辆全生命周期为用户提供可靠、便捷、专业 的服务,全国2800家网点覆盖下沉市场,建立起深厚的用户基础和渠道优势。 五菱始终践行"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品牌理念,是国内最早布局下沉市场的车企之一,更将 县乡市场视为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战略要地。近年来,五菱将新能源汽车下乡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推进,在 三四五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接近60%,销量占比也超过了50%。 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浩认为,《通知》一方面鼓励服务企业布局低线级市 场、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另一方面,在一二线城市新能源后市场服务布局基本形成的情况下,鼓励企 业开发边缘市场。惟有如此, ...
观车 · 论势 || 清除畸形竞争下的行业毒瘤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09:20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零公里二手车"指刚完成注册登记便以二手身份流入市场的车辆,在懂车帝、瓜子二手车等平台涉及商家达三四千家 [1] - 该现象是车企、经销商与二手车商形成的利益链条,车企为达成销量目标向经销商压库,经销商为获取返利将滞销车辆提前上牌后通过二手车商低价抛售 [1] - 操作使得车企财务账面实现销售增长,但车辆实际未进入终端消费环节 [1] 补贴政策漏洞与套利行为 -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漏洞被利用,部分企业通过"先上牌后转卖"套取补贴,低价新能源车型成为重灾区 [2] - 套利手段包括"背户"购买、公户批量注册等,车辆以二手名义再次流入市场形成规模化套利 [2] - 二手车平台上此类车辆里程普遍较低,部分不足百公里 [2] 对新车市场的影响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优势显著,如2025款智界S7准新车价比新车低4万元,2024款沃尔沃S90行驶100公里后价格暴跌16万元 [2] - 导致消费者对新车价值产生认知偏差,极大削弱汽车品牌溢价能力 [2] 对二手车市场的影响 - 扰乱传统二手车基于年限、里程的定价逻辑,使体系失去参照基准 [3] - 不法商家篡改里程表、隐瞒车况,将长里程车辆伪装成零公里二手车,加剧市场信任危机 [3] 消费者面临的风险 - 因已完成注册过户,消费者无法享受原厂终身质保、免费保养等服务权益 [3] - 二次转售价值大幅缩水,残值普遍比同配置新车低20%以上 [3] - 车辆长期停放易出现电瓶亏电、轮胎老化等机械损耗,部分商家刻意隐瞒瑕疵 [4] - 部分车辆可能存在债务抵押、历史事故等潜在法律纠纷风险 [4]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商务部5月召开专题座谈会,要求打击虚假销售、套取补贴行为,强化车辆登记溯源管理 [4] - 未来可能从立法界定零公里二手车、建立全国库存预警机制、调整收入确认标准三方面系统施策 [4] - 部分车企调整考核机制,以终端真实交付量替代压库式销量目标,某合资品牌4S店将库存周转周期从90天压缩至45天 [5] - 头部二手车平台强化质检标准,要求公示首次上牌时间、完整保养记录等信息 [5] 行业深层问题与发展建议 - 现象根源是汽车行业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需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5] - 车企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产品创新提升竞争力而非数据造假 [5][6] - 需监管部门、车企、经销商、消费者多方协同构建良性生态,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6][7]
观车 · 论势 || 香港真“香”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3 17:39
香港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11家内地整车企业和40多家供应链企业参加2025香港国际汽车博览会 展示36个品牌的百余款新车和供应链创新成果 [1] - 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公布布局香港市场的最新消息 包括奇瑞汽车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并计划建立香港制造中心 [1] - 广汽集团启动"香港ACTION"计划 从产品导入、渠道建设等5大维度全方位布局香港市场 将其定位为全球化战略核心节点 [1] - 小鹏汽车希望通过香港连接世界 将中国AI科技推向国际市场 [1] 香港市场优势分析 - 香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70% 位居世界第一梯队 为内地企业提供优质"试验田" [2] - 香港作为全球第3大金融中心 港股新能源板块市值规模增长迅速 提供优质融资平台 [2] - 香港成熟的国际化市场与全球商业网络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绝佳跳板 [2] - 香港文化积淀与娱乐产业影响力可为品牌营销注入独特魅力 [2]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效应 - 大湾区内城市产业互补性强 香港可与广州、深圳等汽车产业重镇深度合作 [3] - 大湾区庞大人口基数和不断提升的经济水平孕育巨大汽车消费市场 [3] - 香港特区政府优化上市规则以拥抱新经济汽车科技企业 推动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关键技术领域协同 [3]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4] - 特区政府从巩固资本市场、发展科创、领航绿色产业3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4] - 香港正以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厚度、自由港贸易韧性、科创枢纽人才势能推动汽车产业飞跃 [4]
嘉实多油、液、脂如何为电动化保驾护航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3 15:4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先全球,但行业进入洗牌期,竞争压力加剧[3] - 整车研发周期大幅压缩,零部件企业面临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的双重挑战[3] - 行业存在单纯追求成本降低而忽视性能提升的倾向,可能增加产品寿命后期或极端工况下的失效风险[3] 公司技术战略与产品创新 - 公司选择通过技术创新而非价格竞争应对市场挑战,聚焦技术、产品和本地化服务[3] - 在电动车领域推出行业首款量产的油冷电驱专用油,提升冷却效率和传动效率,延长续航里程[4] - 开发电池热管理油液缩短充电时间,并针对混动车型推出专用油标准HYSPEC,优化频繁启停和高污染问题[4] - 2023年建成中国新能源技术中心,2024年扩展电池实验室,具备多级别测试能力[4] 商业模式转型 - 从产品供应商转型为合作伙伴,与客户共创技术及营销解决方案[5] - 在电动车油液三大应用领域与车企紧密合作,快速响应需求并缩短开发周期[5] - 利用独家IP资源(如Formula E车队、王者荣耀等)帮助主机厂提升客户运营能力[6] 全球化与本地化协同 - 依托全球150多个国家的业务网络和成熟供应链,支持中国车企出海后的售后保障[7] - 本地研发能力与全球资源结合,助力车企应对海外市场政策与技术需求[7] 商用车电动化布局 - 将乘用车电动化技术经验迁移至商用车领域,开发高性能润滑油和冷却液[8] - 电动商用车解决方案可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环境效益,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8] - 新战略"向前,向上,向未来"将新能源作为核心,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及储能等多领域[9]
这一技术或将成为风口,仍有短板亟待解决?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3 12:57
轮毂电机技术概述 - 轮毂电机是将电机安装在车轮轮毂内直接驱动车轮的电动驱动系统,省去了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传统机械部件,使动力传输更直接高效 [4] - 该技术最早可追溯至1900年保时捷设计的增程式电动车,并催生了首款全轮驱动汽车 [6] - 韩国现代与起亚的UniWheel省电轮胎系统已应用轮毂电机技术 [6] 技术优势 - 简化车辆结构,减少传动部件重量和能量损耗,提高传动效率 [5] - 支持灵活驱动模式(前驱/后驱/四驱)及差动转向,减小转弯半径,提升复杂路况适应性 [5] - 实现更精准的扭矩控制和矢量分配,有利于制动能量回收,提升能源利用率 [6][9] 技术挑战 - 非簧载质量增加可能影响舒适性、抓地力和操控精度,需通过复杂悬架设计抵消 [7] - 电机承受路面冲击和恶劣环境(水/雪/盐)易导致密封件磨损和部件寿命缩短 [7] - 高压电缆在车轮脱落时存在暴露风险,需额外设计增加系统复杂度与成本 [8] 应用前景 - 当前生产工艺复杂导致制造成本高,且维修难度大需拆卸车轮 [9] - 技术进步推动散热设计改进,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涌现加速技术完善 [8][10] - 与多种新能源动力系统兼容,未来有望提升操控灵活性和能源效率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