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融合 产品亮点纷呈
金融时报· 2025-09-12 09:41
支付便利化举措 - 万事达卡自2024年起升级"畅行中国,万事达"支付便利化项目 推进包容性支付和卡基市场建设[1] - 公司联合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外卡过闸"服务 境外游客可直接使用万事达卡拍卡乘车[1] - 2024年6月底全面支持上海轨道交通拍卡过闸 7月底在成都地铁和公交开通外卡拍卡乘车服务[1] 服贸会科技展示 - 金融服务展馆展示咖啡机器人 透明翻译屏 全息投影等科技应用场景[2] - 工商银行通过工小智机器人店铺 盲盒机等互动展项展示数字化转型实践[2] - 华夏银行带来机器狗舞狮表演 吉祥物瑞麒携手机器人方阵巡回表演[2] 金融开放态势 - 2024年服贸会吸引97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参展 其中46家为外资金融机构[3] - 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达47% 每两家金融机构中就有一家来自海外[3] - 金融服务展区成为展现中国金融开放姿态的重要窗口[3]
中国人寿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金融时报· 2025-09-12 08:49
公司内部治理与作风建设 - 公司召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总结全系统学习教育工作并对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进行再部署 [1] - 中央第六指导组肯定公司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履行主体责任研究谋划有力且工作落实有效 [1] - 公司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的思想认同 治理顽瘴痼疾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进一步明晰 [1] - 公司推动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将集中整治与中央巡视 审计署经责审计 监管通报等整改相贯通 [2] - 公司通过学习教育使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机关作风明显向好且服务人民群众更加务实有力 [2] 战略发展与政治建设 - 公司将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集团"333战略"落地相贯通 以作风攻坚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 - 公司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作风建设 [2] - 公司要求紧盯重点人群加强作风教育 党员领导干部需以身作则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2] - 公司计划完善作风建设制度机制 坚持动真碰硬纠治作风顽疾并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 [2] - 公司致力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金融保险集团 以让党中央放心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3] 监督机制与责任落实 - 公司注重日常监督强化监督执纪 把监督融入日常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2] - 公司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 要求严负其责和严管所辖并以铁规矩锻造好作风 [2] - 公司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强基工程 层层拧紧管党治党责任链条 [3] - 公司积极营造担当作为浓厚氛围 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3]
欧洲央行:不变!
金融时报· 2025-09-11 21:47
货币政策决议 - 欧洲央行维持三大利率水平不变 继7月暂停降息后再次选择暂停降息[1] - 通胀处于2%左右中期目标水平 对通胀前景评估基本无变化[1] - 采取基于数据逐次会议决定方式 不预先承诺特定利率路径[1] 通胀与经济预测 - 预计2025年总体通胀率平均2.1% 2026年1.7% 2027年1.9%[1] - 预计剔除能源食品后通胀率2025年2.4% 2026年1.9% 2027年1.8%[1] - 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1.2%较6月预测0.9%提升0.3个百分点 2026年增长预测略下调至1.0% 2027年保持1.3%不变[1] 政策背景与市场预期 - 市场早已预期9月维持利率不变 自7月以来欧洲央行对降息态度持续谨慎[2] - 进入新货币政策阶段 专注于监控经济而非主动干预[2] - 8月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 略高于7月的2% 接近2%通胀目标[3] 外部风险因素 - 担忧美国关税政策负面影响 尽管美欧达成新贸易协议仍存在不确定性[2]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实施数字税国家征收高额额外关税[2] - 欧盟4月依据《数字市场法案》对美国苹果公司处以5亿欧元罚款 对元宇宙平台公司处以2亿欧元罚款[2]
刚刚,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发声!
金融时报· 2025-09-11 20:08
金融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举措 - 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并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3] - 2025年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并新增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等内容[3] - 牵头制定11个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完善金融统计和信息披露指南[3] 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累计超1.38万亿元[4] - 绿色再贴现和评估机制激励金融机构 支持科技创新贷款金额达2.2万亿元[4] - 累计支持近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 新增1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4] 绿色金融与专项贷款增长数据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2.2万亿元[4] - 普惠小微贷款和科技贷款同比增12%以上 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43%[4] - 各项专项贷款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4] 区域金融改革试点进展 - 10个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地区中多个开展区域金融改革[4] - 北京杭州合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 重庆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4] - 宁波成都深化普惠金融改革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4] 金融改革与风险统筹 - 优化要素配置支持统一大市场形成 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关系[5] - 强调风险评估和应对预案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5] - 下一步将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推动金融开放和数字赋能发展[5]
涉及机器人业务 又一家上市公司发布异动公告
金融时报· 2025-09-11 17:16
股价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在9月8日至9月10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属于异常波动情形 [1] - 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达26.96% 多次触及涨停 [4] - 截至9月10日收盘价为101.38元/股 当日涨幅6.47% 总市值368.8亿元 [4] - 9月11日股价收报102.07元/股 较前日上涨0.68% [4] 估值水平分析 - 公司最新市盈率为145.93倍 市净率为19.60倍 [4] - 所属行业滚动市盈率为27.69倍 市净率为1.73倍 [4] - 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4] 机器人产业布局 - 公司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 将积极布局相关产业 [7] - 通过收购上海狄兹精密机械51%股权 广州金力智能传动15%股权 成立浙江荣泰智能机器人子公司等方式进入精密传动和智能装备领域 [7] - 上述布局有助于推进机器人业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7]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耐高温绝缘云母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 小家电阻燃绝缘件等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2亿元 其中新能源产品收入4.61亿元 占比80.54% [8] - 机器人零部件业务销售额较小 占比极低 不会对年度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9] 行业参考案例 - 上纬新材因涉及人形机器人概念出现异动 2025年7月9日至8月5日累计涨幅达1320.05% [7][8] - 上交所曾对相关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的自律监管措施 [8] - 截至9月11日上纬新材股价报79.96元/股 较前期高点回落近28% [8]
美国超火的国货是啥?秘密藏在这里→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51
公司业务布局 - 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采用保税物流加展贸办公立体布局 包括5万平方米保税物流中心 21万平方米商贸体验中心和40万平方米展贸办公中心[1] - 平台与巴基斯坦 柬埔寨等8个线上国家馆合作 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资源对接服务[1] - 咖啡港 酒窖和直播基地已成为标杆性设施 支撑跨境贸易高效运转[1] 贸易规模与目标 - 十四五期间贸易规模从0增长至500亿元 十五五目标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企业集聚平台[2] - 直播间全年销售额达20亿元 其中三养火鸡面通过直播实现销量翻倍[1] - 场播云扬服务累计为FILA 来伊份等品牌创造近百亿元GMV[1] 跨境贸易创新模式 - 直播模式让跨境贸易更接地气 实现进口商品一键触达消费者[1] - 美国市场艾灸贴成为热销黑马产品 主打减肥功效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2] - 宠物保健食品细分赛道增长迅猛 添加灵芝成分的产品单月销售额达50万美元[2] 国际化双向贸易 - 贸易呈现双向开放特征 非洲咖啡豆和意大利葡萄酒进入中国的同时国货品牌也在出海[2] - 中草药功效产品打破文化壁垒 虽然出海投资成本较高但利润空间可观[3] - 带有中国印记的商品正逐步获得海外消费者认可[3]
创新“现代农业主体+”金融支持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为增产技术推广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34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吉林省委明确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聚焦科技兴农 推广水肥一体化与密植等增产技术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1] -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开展金融助推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地专项行动 通过创新金融支持模式为技术推广注入金融活水[1] 信贷支持模式 -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担保物缺失问题 创新现代农业主体+信贷模式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承贷主体[2] - 通过县委组织部提供5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作为保证金 授信额度根据土地入社托管面积科学浮动[2] - 设立专项支农再贷款额度10000万元 并落实财政贴息政策 使相关贷款利率最低降至3.85%[2] 保险保障机制 - 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投保玉米种植完全成本保险或商业性玉米收入保险 构建风险保障屏障[3] - 完全成本险保险金额约1.12万元/公顷 保费约900元/公顷 覆盖生产成本风险[3] - 收入险保险金额约2万元至2.4万元/公顷 保费1000元至1700元/公顷 强化收益保障[3] - 保险机制提升信用等级 为还款提供增信凭证 降低信贷准入门槛[3] 期货工具应用 - 中信期货联合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安华农业保险开展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 将玉米期货工具融入收入保险[4] - 通过统一保单在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 解决零散农户抗风险能力弱问题[4] - 2024年因价格下跌触发赔付 价格端赔付金额达99万元 赔付率227.86%[4] - 累计投入6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 带动839户农户 为9000余吨玉米提供价格下跌及减产风险保障[4] 技术推广成效 - 金融支持模式有效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规模化应用 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和防灾抗灾能力[4] - 中信期货通过金融助农工具箱为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性和农业安全性贡献期货智慧[5]
碳减排工具激活绿色动能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分行推动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深度融合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34
核心观点 - 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宜春市绿色贷款快速增长 绿色贷款余额达916.91亿元 同比增长22.96%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57个百分点 [1] - 金融机构通过利率优惠和高效审批为企业碳减排项目提供关键资金支持 如工行宜春分行为光伏项目提供800万元贷款 利率较基准下调109个基点 [1][3] - 碳减排项目催生大规模中长期融资需求 建设周期长且资金需求大 如抽水蓄能项目需30年期信贷产品支持 [2][3] 政策效果 - 截至2025年6月末 宜春市碳减排贷款达34.83亿元 居全省第二位 [1] - 政策推动企业转型意愿显著增强 金融机构为312个碳减排效应显著项目提供支持 [4][5] - 人民银行建立碳减排项目库 涵盖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 [4] 金融机构服务创新 - 工商银行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 将放款时间从4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以内 [3] - 建设银行推出30年期长期限信贷产品 采用前几年只还利息的灵活还款方式 [3] - 金融机构实施"一企一策"原则 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5] 企业融资需求变化 - 碳减排项目融资规模明显增大 涵盖设备采购 工程建设到运营维护全周期 [2] - 融资期限从中短期转向中长期 以匹配项目建设和收益周期 [2] - 企业贷款意愿显著增强 尤其针对屋顶分布式光伏等具体项目 [1][2] 政策实施机制 - 人民银行联动市政府 发改委等多部门开展全面摸排调研 [4] -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政策宣传 包括制作《货币信贷政策精读》和推送银行联系方式 [5] - 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 确保符合条件贷款应报尽报 [3][5]
探索“再贷款+”融资新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精准赋能县域产业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34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通过创新"再贷款+"模式 为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民营小微等实体经济领域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截至2025年7月末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达17.24亿元 限额使用率97% [1][8]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 - 创新"支农支小再贷款+省级贷款贴息"模式 贷款利率比普通企业低80个基点 企业预计可申报贴息1.1万元 [2] - 深度衔接广东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 将研发成果转化价值和技术改造实际效应作为授信评定依据 [3] - 已梳理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推动发放贷款1.58亿元 预计可申报省补贴息165.94万元 [3] 乡村振兴领域支持 - 创新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服务 为养殖合作社提供300万元贷款 采用"公司+基地+家庭农场"模式带动200余户养殖户 年产出栏生猪达10万头 [4] - 打造"再贷款+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 创新"产业园实施主体贷""生猪贷""南药贷""花卉贷"等信贷产品 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惠贷款5.6亿元 [5] - 支持"政银企村共建"养殖项目和家庭牧场建设 累计发放贷款3.02亿元 带动8个乡镇养殖农户就业 [5] - 截至2025年7月末投向县域及以下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12.7亿元 占全市余额七成以上 [5] 小微个体领域支持 - 出台全省首份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专项文件 贷款额度与利率优惠措施与经营成果动态挂钩 [7] - 对"名特优新"个体户已授信1.13亿元 发放贷款4109万元 惠及71家商户 [8] - 推广"粤质贷-云质贷"模式 通过24项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形成企业"质量画像" 300多家企业进入融资增信"白名单" 银行对接250多家 累计发放贷款2.79亿元 [8] 金融服务机制优化 - 简化低风险机构再贷款质押手续 优化办理流程 新兴农商银行成为全省首批以信用方式借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地方法人银行 [4] - 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与地方法人银行服务县域及涉农小微水平紧密挂钩 服务较好机构可获得更大再贷款投放力度 [4]
为富民兴业注入金融动能 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固‘点’、成‘线’、拓‘面’”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34
县域金融发展策略 -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主战场 是普惠金融关键阵地[1] - 截至7月末雅安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27%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51个百分点[1] 组织架构建设 - 成立县域金融服务工作委员会 由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党委书记任主任 党委班子成员任副主任[2] - 2025年以来党委班子成员深入9个县(区)调研35次 回应金融诉求60余个[2] - 设立9名金融联络员和9家联系行 推动政策精准传导和问题高效解决[2] 协同机制创新 - 建立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制度 召开3次会议议定重点工作[3] - 实行党委成员分包联系1-3个县(区)的挂联制 搭建四级管理架构[3] - 与外部单位建立19个金融联席机制[3] - 与6个县(区)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 涵盖10个专业领域[3] - 合作县(区)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50% 高于全市增速0.71个百分点[3] 政策传导与融资服务 - 2025年发布政策解读100余篇 通过线上平台对接429户市场主体实现贷款22.93亿元[4] - 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促成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和金额列全省第二[4] - 开展3次政银企对接会 为10家企业授信8亿元[4] - 银行机构开展88次园区政策宣讲 走访1788家企业 累计授信81.51亿元[4] 特色产业金融支持 - 推行茶叶、花椒产业"金融链长制" 截至6月末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0.41%和70.80%[5] - 创新推出"樱桃贷""中药材贷"等产品 1-8月发放贷款7.15亿元[5] - 创新质押贷款模式 以农资机具、活体家畜等为标的发放贷款4340万元[5] - 向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3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5.62亿元 辐射带动928户农户增收[5] - 为6个县(区)储备林项目发放贷款9.55亿元[5] 基础金融服务覆盖 - 实现人民币鉴定中心、国债兑付点等设施"县县全覆盖"[6] - 依托1019个助农取款点实现金融服务站"村村全覆盖"[6] - 1-6月开展金融宣传292次 覆盖22.25万人[6] - 设立2个县域外汇服务银行直联点[6] -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2亿元 带动就业863人[6] 人才与科技赋能 - 对外履职部门增配23名人员 其中新入职公务员占比88.24% 研究生学历占比73.68%[6][7] - 9个业务条线开展非现场监管 进行5次现场走访和17次风险提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