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搜索文档
促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新动能
中国电力报· 2025-04-15 09:33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面向“十五五”时期的虚拟电厂发展总体方针,系统性部署18项任务举措,为虚拟电厂发展提供政策引领,从明晰发展目标路径、建立市场参与机制、推进技术管理变革三方面促进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 [2] 分组1:明晰虚拟电厂发展目标路径,促进高水平电力供需协同 -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电气化水平提升带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负荷特性变化,新能源发电使调峰和保供压力加剧,虚拟电厂在多地实践探索取得成效,《意见》出台强化顶层设计,规范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 [2] - 《意见》提出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发展规模目标,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库提供补充,提升需求响应能力、节省有效装机;路径上突出因地制宜,培育主体、丰富商业模式,考虑各地差异和核心功能与增值服务结合 [3] - 结合《意见》要求,开展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应用,实施与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融合发展,支持商业化运作、规模化发展、差异化运营,促进高水平电力供需协同 [3] 分组2:建立虚拟电厂市场参与机制,助力高标准电力市场建设 - 我国虚拟电厂市场化发展应用面临调节能力与市场价值兑现不匹配的矛盾,受市场机制不完善制约,如电价体系定价颗粒度不足、辅助服务市场补偿标准低、峰谷价差激励有限,用户侧资源参与门槛高、权责界定模糊 [4] - 《意见》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明确虚拟电厂可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推进辅助服务市场开放,完善交易品种和技术要求;在电能量、辅助服务市场和需求响应机制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还探索参与跨省电力交易 [5][6] - 结合《意见》部署,适应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求,监测评估各地情况,总结经验,优化准入条件、完善市场规则和价格机制,支持与实体电厂竞争,实现资源互补协同,释放调节能力 [6] 分组3:推进虚拟电厂技术管理变革,培育高价值新型经营主体 - 我国虚拟电厂发展面临技术与管理双重挑战,资源形态多样、运行特性差异大导致聚合响应效率低、协同控制精度有限,接入标准未统一、数据交互协议碎片化、安全防护体系不健全制约规模运营 [6] - 《意见》以技术革新与管理升级为主线,构建全环节标准体系,推动虚拟电厂“可观、可控、可测、可调”;提出分类调用机制,衔接技术发展与运行控制要求;强调建立安全防护体系,扫清市场参与风险隐患 [7] - 落实《意见》任务,实施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促进虚拟电厂从“被动响应者”向“主动价值创造者”转变,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增值服务模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7]
东方电机屏蔽泵数字化车间建成投产
中国电力报· 2025-04-14 17:52
4月10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机")举行屏蔽泵成果发布会暨屏蔽泵数字化车间投产仪式。 ▲东方电机举行屏蔽泵成果发布会暨屏蔽泵数字化车间投产仪式。 东方电机屏蔽泵数字化车间包含18米跨和12米跨两个场地。其中,18米跨主要完成屏蔽泵的装配、成套和试验,包括定子装配脉动线、转子装配区、总装 区和数字化试验单元;12米跨则作为零部件前成套和仓储、集散的区域,主要包括多层立体库、智能分拣区、零部件存放区等。 ▲东方电机屏蔽泵数字化车间现场。 该车间是东方电机屏蔽泵系列产品进行焊接、装配、试验、成套的综合性制造车间,是东方电机"十四五"规划的十个核心车间之一。车间以建设"行业示 范的屏蔽泵装配数字化车间"为目标,通过实施"精益脉动式制造、自适应敏捷生产、全流程数据驱动"三大核心举措,打造了装配焊接自动化、仓储物流 智能化、产品试验集控化、车间数据可视化、运营管理数字化等N个数字化场景,显著提升产品生产质效。 东方电机屏蔽泵数字化车间遵循"精益先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完成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设计,车间现场的各类硬件终端通过数采系统和车间网 络与各大业务系统连接。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技术数据由 ...
陕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署名文章
中国电力报· 2025-04-14 13:48
能源生产与供应保障 - 2024年煤炭产量达7.8亿吨 油气当量达5309.5万吨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突破7亿吨标准煤 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2] - 新增煤炭在产产能2420万吨/年 延安气田晋升全国第四大气田 火电开工332万千瓦并投产430万千瓦 [2] - 2025年计划新增天然气产能22亿立方米/年 油气当量不低于5300万吨 推动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 [5] 重大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 - 陕煤榆林化学等千亿级能化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1500万千瓦 [2] - 加快陕北支撑性电源建设 确保532万千瓦机组开工 推动关中煤电机组淘汰改造 [6] - 构建煤制烯烃 煤制油等优势产业链 深化资源-原料-材料-制造转化路径 [6] 绿色低碳转型与可再生能源 - 风电光伏跨越式发展 抽水蓄能建设加速 氢能产业培育加快 [2] - 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达6500万千瓦以上 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沐光行动 [7] - 推动百万吨级CCUS工程 建设零碳油气田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7]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建成世界首个10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实现全球首桶地下原位热解煤焦油 [3] - 打造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 推进人工智能+能化试点 投运综合中试基地 [8] - 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 探索智慧电力系统 智慧矿山等应用场景 [8] 电力与油气体制改革 - 强化电力中长期与现货市场衔接 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 [9] - 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 建立政府与企业互补的储备体系 [9] - 启动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 有序疏导管道燃气销售价格 [9] 区域合作与开放发展 - 健全陕蒙宁三省能源化工协同发展机制 推动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落地 [3] - 深化与中亚地区在化石能源勘探 可再生能源项目等领域的合作 [9] - 依托丝博会 氢能博览会等平台强化链式招商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9]
南方电网公司:健全全过程管理 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报· 2025-04-14 11:34
(南方电网公司) 王龙 李传健 黄友朋 姚钪 李江南 曹望璋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 〔2024〕1128号),制定了9大专项行动,将"建设一批虚拟电厂"作为重要任务。虚拟电厂是新型电力系 统的重要组成,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传统"源随荷动"模式已不适应电网运行需要,需求侧资源智能化、精益化、柔性 化和常态化参与系统运行调节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调节能力不足成为当前新矛盾。南方区域新能源 已突破2亿千瓦,稳居第一大装机电源,新能源最大渗透率超过60%,季节性、波动性强,亟需挖掘需 求侧分钟级、小时级、日前等不同时间尺度的调节性资源。另一方面,需求侧资源具有"小、散、多"的 特点。虚拟电厂可实现海量分布式资源聚合参与电力系统互动,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以支撑新型电力系 统安全运行,是缓解电力负荷短时尖峰、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是电力领域培育发展新质生 产力的具体实践。 当前,虚拟电厂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还未形成清 ...
电力侠守护光明大作战!揭秘国网江苏电科院的超燃创新工作室
中国电力报· 2025-04-14 11:29
公司荣誉与背景 - 国网江苏电科院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首批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江苏大工匠工作室等称号 [1] - 工作室自2011年成立以来聚焦电力绝缘材料智能化分析及设备故障预警,自主研发10余类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在全国推广应用 [6] - 累计获得16项省部级奖励,制修订2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取得58项授权发明专利 [6] 技术创新与成果 - 攻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检测技术空白,开发标准油配制工艺及自动化检测系统,将同一化验室误差从10%降至2%,不同化验室误差从20%降至5% [8] - 研发六氟化硫气体现场一体化检测装置,检测时间从18小时缩短至40分钟,升级至第四代并应用于6个国家重点工程 [10] - 疫情期间实现全省13地市及5个特高压站的色谱分析系统远程化操控,提升检测精度与缺陷评估水平 [11] - 张晓琴团队实现六氟化硫全寿命周期高效低碳使用,制定国内首个六氟化硫循环再利用国家标准 [15] - 孙磊团队首创储能电池模组火灾预警技术,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6] 人才培养与行业影响 - 每年培养高级工40人、技师10人,编制国网必修教材《油务化验》,累计培训1.5万人次 [18] - 朱洪斌作为江苏工匠代表巡回演讲,参与国家级论坛分享工匠精神 [18] - 肖鹏团队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20余件,入选江苏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16] 核心发展理念 - 坚持"知识更新、技术创新"原则,持续提升检测标准与效果 [6] - 通过打破常规创造更高效率的新标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14] - 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驱动创新,14年专注电力技术攻坚与成果转化 [19]
特朗普签署电网强化行政令,传统能源“续命”还是真改革?
中国电力报· 2025-04-11 15:18
该行政令出台的导火索,是美国能源系统正面临的"冰火两重天"困境:即技术革命、AI数据中心的快速 扩张以及制造业的回流,三重因素共同驱动着美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最新数据预测,未来五年,美 国电力需求预计增长16%,增速较一年前预测翻了三倍。 其中,数字经济"能耗巨兽"正加速吞噬能源供给——全美2700个数据中心(由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 微软等运营)2022年已消耗全国4%的电力,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或攀升至9%。然而,支撑电网运行 的8000万台变压器平均服役超四十年,设备老化与负载激增的矛盾如同"定时炸弹"。 "电力博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生死战",有分析人士在接受中能传媒采访时直言,"高耗能科技的 发展与低价工业品竞争的优势,最终都将取决于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在此背景下,电网作为国家能源 供应的"大动脉",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行政令《强化电网可靠性与安全性》(以下简称"行政 令"),试图以制度性变革应对美国电力系统深层次危机。 然而,这份用于加固"电网安全防火墙"的政策文件,却暴露出了明显的"头痛医头"思维—— 为应对由数据中心扩张和制造业回流带 ...
上海电力开展大规模车网互动全链路集中测试
中国电力报· 2025-04-11 09:51
车网互动(V2G)技术发展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多家机构开展全国首次大规模V2G全链路集中测试[1] - 国家四部门确定首批9个车网互动试点城市和30个试点项目,上海入选并有4个项目[1] - V2G技术让新能源汽车在用电低谷充电、高峰放电,实现车网双向互动[1] - 上海计划到2030年完成3-5万个智能充放电桩建设[1] 测试项目详情 - 测试构建"车-桩-网"三位一体验证体系,涉及10家车企19款车型和9家桩企13款V2G充电桩[2] - 测试内容包括车桩兼容性、互动性、充电桩并网性能及电池放电安全性等[2] - 测试涵盖电动乘用车、公交车、重卡等多种车型,预计4月底完成所有验证[2] - 测试结果将形成报告并公布通过测试的设备清单,为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2] 上海V2G发展现状 - 上海已建成30万千瓦智能有序充电网络和2万千瓦V2G放电能力[2] - 测试评估设备兼容性、电网适应性等指标,推动企业技术突破和上下游联动[2] - 目标是将上海打造成为国家级车网互动示范城市[2]
四川省能源局局长邓超:2025年加强省外购电 深化与西北及华中省份合作
中国电力报· 2025-04-11 09:44
加快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能源运行保持平稳有序。贯彻落实"留、买、发、顶、调、限"的工作部署,有效应对迎峰度夏期间6929 万千瓦的历史最高用电负荷,牢牢守住民生和重点领域安全用电底线。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全省电 力总装机规模约1.4亿千瓦,全年发电量5285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4000亿千瓦时,全年累计消费天 然气295亿立方米。持续在工业生产等五大领域开展电能替代,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超70%, 全年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1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 能源领域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及装备研发,万米深井川科1井钻探深度达8000 米、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调速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支持组建新型电力系统柔性通信网等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培育能源领域新 业态,上线运行成都、宜宾两家虚拟电厂,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搭建电力算力企业交流合作机 制。深化电力市场建设,省内绿电交易和省内中长期交易连续开市首次启动,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进一 步扩大,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2114亿千瓦时、同 ...
安徽:力争2025全年绿电交易规模达到120亿千瓦时以上
中国电力报· 2025-04-09 11:47
能源安全保障 -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3598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6354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11.9%、13.4%,天然气消费量11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7%,增速均居长三角第一位 [4] - 全年累计原煤产量1.04亿吨,完成能源重点项目投资975亿元、同比增长5.9% [4] - 陕电入皖特高压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全省首批两座天然气调峰电厂(合肥、滁州燃气电厂)和庐江—池州天然气管道等项目建成投运 [4] - 全省累计发电装机达到1.24亿千瓦、同比增长14.7% [4] 绿色能源转型 - 2024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261万千瓦、占当年全部新增装机的比重达79.5% [4] - 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达到6085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比重提升至49.1%、占比居长三角第一位 [4] - 全省光伏发电累计装机4311万千瓦、同比增长33.8%,新型储能累计装机262万千瓦、同比增长47.2% [4] 能源改革创新 - 2024年年度中长期合约发电侧签约比例超过90%、居全国第一位,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 [5] - 全年绿电交易成交电量100亿千瓦时以上、约为2023年的3倍,完成全省第一笔分布式新能源聚合交易 [5] - 出台安徽省油气"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累计10项重大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单 [5] 民生服务提升 - 实施"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物流式办电"等便捷用电模式,累计建成123个"零计划停电"示范区 [5] - 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政策惠及全省近46.03万电力用户,全省全口径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82% [5] - 全省农网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3.25千伏安,实施风电乡村振兴工程惠及低收入村3967个 [5] 2025年重点规划 - 实施能源重点项目投资专项行动,全年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496万千瓦,力争2025年能源重点项目投资超过1000亿元 [7] - 启动全省"十五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实施煤炭产供储运保障专项行动和油气"一张网"建设专项行动 [7] - 推动长三角区域省间电力互济、抽水蓄能共建共享和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7] 清洁能源发展 -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0万千瓦以上 [8] - 扩大外电入皖和受进省外绿电规模,提升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水平 [9] - 全年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400万千瓦以上,加快建设桐城等抽蓄电站项目,核准芜湖西形冲抽蓄电站 [9] 电力系统改革 - 优化电力中长期交易方案,力争全年绿电交易规模达到120亿千瓦时以上 [9] - 着力深化油气领域改革,加强油气主干管网建设,积极推进油气上下游市场化改革 [9] - 积极推进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技术、煤矿智能开采领域智能化装备等研发应用 [9]
南方电网:2025年在粤投资规模达千亿元以上
中国电力报· 2025-04-07 18:03
投资规模与战略目标 - 2025年南方电网公司在粤投资规模将保持在千亿元以上 全力支撑广东省"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目标 [1] - 公司实施"三加快"战略布局新型能源体系 包括加快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建设 加快藏粤直流工程落地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1] 绿色能源发展 - 2025年广东省新增电源装机目标为3000万千瓦 公司将加快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送出等重点工程建设 支持粤东粤西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2] - 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是全国首个由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建设的海上风电配套送出工程 计划2026年10月投产 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 [3] -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将于2025年底全面建成 届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世界首个千万千瓦级抽蓄湾区 [3] - 广东新增支撑性和保障性电源送出项目覆盖全省21个地市 建成后东西两翼至珠三角区域的电力送出能力将分别提升至3266万千瓦和2580万千瓦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公司将依托在粤重大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重点推广柔性直流技术 电力人工智能 "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等 [4] - 广州天河棠下柔直背靠背及配套工程采用多端柔直电力互济控制技术 投产后将提升广州核心区域供电能力70万千瓦 [4] - 深圳将打造能源电力科技创新高地和超大城市电网数字化转型范式 计划再投资约55亿元建设超20座变电站 满足"20+8"产业集群用电需求 [4] - "十四五"期间建成的广东目标网架工程全长约2000公里 将东西部电力互济能力由400万千瓦提升至1000万千瓦 [5] 产业协同发展 - 公司将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 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打造新型储能万亿级产业集群 [5] - 大力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 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聚势赋能 助力广东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加快农网改造升级 精准对接广东"百千万工程"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