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控制权变更,终止!股价曾提前涨停……
IPO日报· 2025-07-30 10:30
控制权变更终止 - 时空科技公告称控股股东宫殿海终止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因双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2] - 交易各方未签署实质性协议 终止交易无需承担违规责任 公司业务经营正常 预计不会对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 - 公司股票将于7月30日复牌[3] 公司基本面 - 时空科技主营业务为照明工程系统集成 文旅夜游创新开发及智慧城市相关业务 2020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4] - 公司上市后连续四年亏损 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20亿元 -2.12亿元 -2.04亿元 -2.66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7500万元至-6100万元 扣非净利润为-7300万元至-6000万元 仍为亏损[4] 股东结构变化 - 实控人宫殿海持股37168589股 占比37.45% 上市以来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4] - 近期三家机构新进成为前十大股东:粤开证券持股3.51% 瑞银集团持股1.43% 摩根士丹利持股0.87%[5] - 三家机构均为新进股东 分别位列第4 7 10大股东[6] 股价表现 - 停牌前七个交易日股价持续上涨 累计涨幅达42.11% 其中7月17日和23日两个交易日涨停[6] - 停牌前收盘价27.64元 创近一年半新高[6] - 新进股东可能已获得可观账面投资收益[7]
两年累亏近50亿,这家公司发起关联收购!
IPO日报· 2025-07-30 09:30
收购交易概况 - 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蓝星集团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尚未完成[1] - 交易公告次日(7月29日)中化国际复牌涨停 收盘价4.25元[2] 标的公司业务与业绩 - 南通星辰核心业务为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 拥有江苏南通和山西芮城两座生产基地 覆盖双酚A、PPE、PBT等产品全产业链[4] - 2023-2025H1营业收入分别为46.49亿元、44.1亿元(-5.1%)、23.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5405.12万元、4630.27万元(-14.3%)、15752.98万元(+240%) 2025H1净利润达2024全年3.4倍 波动显著[4] - 业绩波动主因化工行业强周期性 受宏观经济及产能过剩影响 产品价格处于历史10%-60%分位区间 原材料成本处于30%-80%分位区间[4][8] 战略协同效应 - 中化国际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 收购可强化环氧树脂产业链互补性 扩充PPE/PBT等高附加值工程塑料产品线 与现有ABS/PA产品形成协同[6] - 标的公司技术优势覆盖工程塑料中间体至改性材料 助力上市公司打造差异化产品组合及一体化解决方案[6]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 2020-2024年中化国际营收从541.62亿元降至529.25亿元 净利润从17.41亿元恶化至-30.88亿元 2023-2024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7] - 2025H1预计再亏8.068-9.491亿元 主因环氧树脂等产品价格低位运行 叠加碳三项目转固后产能爬坡成本压力[7][8] - 分板块表现:基础原料收入增25%-35% 高性能材料收入降3%-8% 聚合物添加剂受新产能冲击价格跌15%[7]
收购亏损公司,溢价高达1421.66%!如何看西部黄金这个操作?
IPO日报· 2025-07-30 08:32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西部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01069.SH,下称"西部黄金")发布公告,公司将以16.55亿元现金收购控股股东,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下称"新疆有 色")持有的新疆美盛矿业有限公司(下称"新疆美盛")100%股权。 这笔交易因其高达1421.66%的溢价和战略价值,在市场上引发高度关注。 AI制图 高溢价 此次收购, 标的公司新疆美盛净资产账面价值仅1.09亿元,而评估价值高达16.55亿元,增值1546.35亿元,增值率达到1421.66%。 评估机构采用资产基础 法而非收益法,认为此法更能反映矿产资源的市场价值。 就财务数据来看,新疆美盛显示亏损状态,2024年净亏损3594.30万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1416.21万元。 对此,公司称,矿山尚处建设期,收入仅为"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其他业务收入"(2024年仅27.67万元),亏损源于前期投入而非经营不善。 资料显示,新疆美盛核心资产为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多金属矿,拥有78.7吨金金属量、4.9万吨铜金属量及125.54吨伴生银。 收购完成后,将使西部黄金黄金资源储量从32.15吨跃升至110.85吨,增幅 ...
再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毛利率跌超八成!这家公司退市风险高悬!
IPO日报· 2025-07-29 19:00
公司被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这是继2025年7月1日因信披问题受公开谴责后再次被立案 [2]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450万元至65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4] - 毛利率从2021年的29.24%下滑至2023年的3.15%,跌幅超八成,2024年小幅回升至5.59% [4]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460.13万元,主要因虾青素业务高投入拖累 [6] 业务结构失衡 - 2024年农产品加工业务收入3.23亿元,占总营收超八成,但毛利率仅2.5% [5][6] - 军工业务收入0.22亿元,占比5.61%,毛利率近40%,但规模较小 [5][6] - 有色金属业务收入0.35亿元,占比8.92% [5]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2025年1月24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未提及营业收入,且净利润预测不准确 [10] - 4月18日更正公告显示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并提示退市风险 [10] - 2024年实际扣非后营收2.27亿元,低于3亿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10] - 深交所指出公司未及时披露完整业绩预告及退市风险 [11] 退市风险 - 若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面临退市 [4] - 2024年扣非后营收和净利润已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条件 [10]
控制权转移,“海洋公园第一股”迎来转机?
IPO日报· 2025-07-29 17:54
控制权变更 - 大连圣亚拟向同程旅行旗下子公司上海潼程定向发行3864万股股份,定增价格为24.75元/股,交易对价约9.56亿元 [1] - 定增完成后上海潼程持股比例达23.08%,加上表决权委托将掌控公司30.88%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 [1][5] - 股东杨子平及蒋雪忠将其持有的1059万股和247万股股份对应表决权委托给上海潼程行使,期限36个月 [5] - 发行后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因上海潼程的间接控股股东同程旅行无实际控制人 [6] 股权结构变化 - 发行前星海湾投资持股24.03%为控股股东,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9.47%,杨子平持股8.22% [3][4] - 发行后星海湾投资持股降至18.48%,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降至14.98%,上海潼程持股23.08% [4] - 发行后上海潼程通过表决权委托合计取得30.88%表决权 [4][5] 业务发展计划 - 上海潼程作为产业投资人,计划保持公司现有经营团队稳定性和独立性 [7] - 产业投资人拟将公司作为文旅运营核心平台,通过资金支持和资源整合打造全球性"文旅+IP+数字化"龙头企业 [7] - 运作方式为"行业龙头赋能+管理层高效管理+地方国资支持" [7] 财务状况 - 公司2024年末有息负债及各类债务累计约15.12亿元,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达85.75% [10] - 2024年末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仅1.18亿元,不足以偿还债务 [10] - 本次募集资金9.56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 [9] 经营业绩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1.57亿元、4.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7764万元、3438万元 [1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7.9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7018.22万元,较上年盈利3437.68万元明显下滑 [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71.9万元至1907.84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228.19万元 [12]
这四家公司被立案调查,早有“苗头”!
IPO日报· 2025-07-28 18:41
证监会立案调查情况 - 中国证监会对*ST沐邦、*ST万方、瑞贝卡、太原重工等上市公司采取立案调查措施 [1] - *ST沐邦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立案 [1][3] - 太原重工、瑞贝卡、*ST万方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1][5] -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持"零容忍"态度,体现从严监管决心 [1] *ST沐邦违规详情 - 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6亿元 [3]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供需失衡,价格战升级,行业竞争剧烈 [3] - 公司存在四大违规行为:财务信息不准确、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年报存在多处错误 [3] - 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达4605.63万元,其他关联方占用余额3526.25万元 [3] - 江西证监局对*ST沐邦及相关高管采取责令改正和警示函措施 [4] 太原重工违规详情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轨道交通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 [6]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8892.09万元、-1664.35万元、2802.47万元 [6] - 上交所对太原重工及时任董事会秘书予以监管警示 [6] - 违规行为包括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和关联交易事项进展 [6] 瑞贝卡违规详情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7] - 河南证监局指出公司五大问题: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等 [7] - 河南证监局对瑞贝卡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和警示函措施 [7] *ST万方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和军工业务 [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5.1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60.13万元 [8] - 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22751.38万元,低于3亿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8]
这场大会将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格局
IPO日报· 2025-07-28 14:53
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的成立背景与意义 - 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初步考虑将总部设在上海,旨在重塑全球AI发展格局并影响人类未来发展轨迹 [1][3] - 当前全球AI发展面临两大问题: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技术打压他国,以及全球规则碎片化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技术标准互认困难和伦理规范不统一 [3] - WAICO的成立将为全球搭建规则协商平台,汇集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巨头,在AI伦理准则、数据跨境流动、技术安全评估等关键领域构建共识 [3] WAICO总部选址上海的战略考量 - 上海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第一城,拥有开放务实的城市定位,聚集了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总部和外资投资 [4] - 上海具备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创新引擎,高校科研机构云集,金融、制造、医疗等AI应用场景丰富 [4] - WAICO总部设在上海将强化其全球科创中心定位,助力上海成为全球AI治理的"引力场"和国际门户枢纽 [4] WAICO对全球AI发展的潜在影响 - WAICO将促进技术共享,使前沿AI突破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帮助其跨越数字鸿沟并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4] - 聚焦伦理与安全合作可降低AI滥用风险,如防范深度伪造技术破坏社会信任和避免算法偏见加剧社会不公 [4] - WAICO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合作而非对抗,共享而非独占,责任共担而非风险转嫁 [4] WAICO的长期愿景 - 在WAICO框架下各国共商规则、协作应对挑战,将构建基于共同利益与责任的信任纽带 [5] - WAICO有望为全球提供更公平、包容、可持续的秩序规则与制度支撑 [5]
专访“小巨人”擎朗智能CEO李通:中国向智造强国迈进离不开持续科技创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IPO日报· 2025-07-26 21:22
公司概况 -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专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十余年,累计部署超10万台机器人,全球销量第一 [1] - 公司拥有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落地"全链条闭环能力,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超600个城市和地区 [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司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全球首秀并亮相中央展区C位 [1][2]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李通本硕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曾就职于微软亚洲工程院Incubation Team [4] - 创业源于对机器人领域的热爱,公司英文名KEENON体现这一理念 [4] - 2010年与三位伙伴凑20万元起步,初期尝试多个细分领域后于2013年明确以服务型机器人为核心方向 [5] 商业模式与市场拓展 - 单台终端机器人综合成本控制在人工成本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区间 [6] - 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比超50%,业务覆盖全球超600个城市及地区 [6] - 已布局市场的当地劳动力成本约为使用机器人成本的2-3倍 [6] - 2015年获得海底捞大订单成为关键转折点 [5]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拥有超1100项专利,但强调科技创新是持续过程而非依赖专利保护 [14] - 初期自主完成从核心模块研发到供应链搭建的全链条工作 [6] - 依托中国非标定制优势实现供应链本土化整合 [7] 融资与资本策略 - 已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中金甲子、阿里巴巴等 [10] - 强调"耐心资本"重要性,呼吁资本给予技术发展时间 [10][11] - 将主要经营利润投入科技创新与研发 [11] 行业前景与战略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 [14] - 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0亿美元(占全球40%),预计2028年增至1080亿美元 [15] - 正推进三年研发规划,所有产品从研发到落地周期至少3-5年 [16] - 与创新奇智合作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探索工业领域应用 [13] 行业竞争与生态 - 认为中国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已建立全球领先优势 [14] - 不排斥行业竞争,呼吁更多参与者共同开拓市场 [15] - 强调构建创新生态比知识产权保护更重要 [14]
这家疫苗企业再冲IPO!亏损扩大!
IPO日报· 2025-07-26 21:22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5年1月23日首次递表港交所未果后,于7月24日二次递表 [1] - 2023年6月曾寻求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但同年9月撤回申请转道港股 [2]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2023-2025Q1)实现营业收入5216.8万元、2.6亿元、41万元,呈现波动 [5] - 同期净利润连续亏损:-4.25亿元、-2.59亿元、-8732万元,两年多累计亏损7.71亿元 [3][5] - 2025年前3个月营收同比增长但净亏损扩大(同比-6333万元增至-8732万元) [5] - 2023年毛损率达39%,主要因销售成本高企及存货减值拨备 [6] - 2023-2024年分别计提存货减值准备4569万元和2872万元 [7] - 截至2025Q1账面现金1.15亿元,但借款高达8.96亿元 [9] 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为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商品名慧尔康欣),2023年5月获批 [4] - 在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已完成I期临床,预计2025年Q2/Q3启动III期 [4] - 产品管线还包括其他11种在研疫苗 [4] 融资情况 - 经历三轮融资累计9.95亿元:2019年A轮1.3亿元(投后估值7.46亿元)、2020年A+轮1.75亿元(估值13.75亿元)、2021年B轮6.9亿元(估值41.89亿元) [9] - 每股成本从3.03元(A轮)增至11.64元(B轮) [9] 行业对比 - A股市值最高疫苗企业智飞生物2025Q1营收23.74亿元(同比-79.16%),净亏损3.05亿元 [10] - 流感疫苗龙头华兰疫苗2025Q1营收2428.25万元(同比-29.05%),净利润3277.71万元(同比-15.06%) [10] 股权结构 - 一致行动人集团(安有才等)持股35.84%,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控制9.72%股份,合计控股45.55% [10]
83岁!“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要继续闯关!
IPO日报· 2025-07-25 20:57
公司上市进程 - 大行科工于7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此前公司于1月2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过期,此次是二次递表 [1] - 公司此前披露或在2024年登陆北交所 [1] 公司创始人及历史 - 公司由"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韩德玮于198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 [3] - 韩德玮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9岁移居香港,后移民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 上世纪70年代,韩德玮意识到绿色出行将成为未来趋势,经过七年努力成功制造出第一辆现代折叠自行车 [4] - 韩德玮现年83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 [4] 股权结构及分红 -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IPO前韩德玮持股88.56%,共控制90.16%股权 [4] - 自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公司累计派发股息约6150万元 [4] 市场地位及竞争格局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达26.3% [5] - 按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份额为36.5%,处于领先地位 [5]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竞争激烈,五大公司占据19.4%的市场份额 [5] - 中国内地市场高度集中,五大公司占据60.4%的市场份额 [5] 产品及销售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折叠自行车及相关配饰的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年产能达到9万辆 [3] - 公司提供超过70款自行车车型,包括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 [5] - 2022-2024年自行车销量分别为14.90万辆、15.69万辆和22.95万辆,2024年同比增长46.27% [6] - 2025年1-4月公司自行车平均售价1943元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和4.51亿元 [6]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约为3143.4万元、3485万元和5229.9万元 [6]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净利润2152.8万元,均已超过去年同期 [6]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的1410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1亿元,增长高达609% [6] 产品定位及价格策略 - 公司将折叠自行车分为高端(≥5000元)、中端(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三个层次 [7] - 2024年销量中端价位产品14.42万辆,大众市场价位产品7.51万辆 [7] - 2024年高端价位产品平均售价3900元左右,中端价位2100多元,大众市场1200多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