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山东大学第三家公司上市,中一签赚2.6万!
IPO日报· 2025-07-23 17:37
山大电力上市表现 - 公司于7月23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4072万股(占总股本25%),发行价14.66元/股,开盘价87.7元/股,开盘涨幅达498.23%,总市值142.85亿元 [1] - 上市首日收盘价66.85元/股,总市值109亿元,首日涨幅356%,换手率82.89%,投资者首日浮盈2.6万元 [1] - 募集资金总额5.97亿元,净额5.28亿元,用于电网故障分析、配电网智能化设备生产、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分布式发电源网荷储系统等项目 [1] 行业政策与公司业务 - 国家能源局2023年6月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强调特高压输电对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性,公司紧跟政策布局充电桩及储能产品 [2] - 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1.22亿元,主营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两大板块,产品包括故障录波监测装置、时间同步装置等,应用于变电站、输电线路等领域 [2] - 拥有180余项知识产权,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和17项行业/团体标准,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省瞪羚企业等称号 [2] 股权结构与关联企业 - 控股股东山大资本持股40.15%,实际控制人为山东大学(通过山大资本100%控股) [3] - 山大资本此前已控股鸥玛软件(2021年创业板上市)和山大地纬(2020年科创板上市),山大电力为山东大学旗下第三家A股上市公司 [3] 财务数据与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78亿元(+9.76%)、5.49亿元(+14.8%)、6.58亿元(+19.85%),归母净利润7698.68万元(+1.06%)、1.03亿元(+33.53%)、1.27亿元(+23.18%)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亿元(+12.02%),净利润1731.58万元(+15.91%) [4] - 2022-2024年对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公司销售收入占比超69%,毛利占比超63%,存在客户集中风险 [4]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589家上市!1.1万亿融资!总市值破7万亿!
IPO日报· 2025-07-22 18:39
科创板开市6周年回顾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首批25家企业上市,标志着注册制试点落地[3] - 截至2024年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6] - 板块内诞生8家千亿市值企业,包括中芯国际(4352亿元)、海光信息、百济神州等,另有192家市值超百亿企业[7]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回报 - 2024年超六成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总额达388亿元,290家分红比例超30%[9] - 470家次推出回购、增持方案,金额上限近380亿元,91家次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9] - 509家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近九成[9] 行业分布与研发投入 - 科创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占比超80%[11] - 电子行业(146家)和生物医药(109家)为前两大领域[11] - 2024年板块研发总额1680亿元,占营收比例中位数12.6%(为A股主板3—4倍),107家企业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11] 技术创新与成果 - 科创板企业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216项),124家企业技术全国第一,35家全球第一[12] - 研发人员占比近30%,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或工程师[13] 制度创新与包容性提升 - 科创板构建了适配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打破了传统盈利门槛[15] - 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上市企业[16] - 2024年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等[18][19]
大连圣亚内斗多年,控制权将尘埃落定?
IPO日报· 2025-07-22 17:34
公司动态 - 大连圣亚正在筹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股票自7月22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截至7月21日收盘,公司股价为34.3元,当日上涨5.05%,总市值44.18亿元 [2] - 近一个月内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近20% [3] 业务概况 - 公司2002年上市,主营业务涵盖景区经营、商业运营、动物经营、酒店运营等领域 [5] - 主要经营景区包括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圣亚极地世界以及哈尔滨极地公园海洋馆、恐龙馆等项目 [5]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1.57亿元、4.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7764万元、3438万元 [6]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7.9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7018.22万元,较上年盈利3437.68万元明显下滑 [6]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71.9万元至1907.84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228.19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计15.08万元至22.61万元,同比下降97.54%至98.36% [6] 控制权之争 - 2017年起磐京基金与公司开始资本合作,2019年股东杨子平成为新任董事长 [8] - 公司内部形成以第一大股东和原管理层及职工代表组成的联合体与磐京基金、杨子平方的对立 [8] - 2020年星海湾投资举报磐京基金、杨子平违法违规,全体员工发表声明反对新管理层 [8] - 2024年年报显示星海湾投资持股24.03%为大股东,但表示对上市公司没有控制权 [9][10]
“雅下”狂奔,要懂及时离场!
IPO日报· 2025-07-22 13:33
雅下水电概念股市场表现 - 7月22日午盘雅下水电概念股继续上涨 工程机械板块大涨6.22% 民爆概念涨5.32% 西藏概念上涨3.52% [1] - 7月21日雅下水电概念指数单日暴涨12.52% 工程机械板块狂涨9% 建筑材料上涨5.13% 民爆板块涨幅达8.51% [2] - A股市场近130只个股涨停 创近期新高 其中多数为雅下水电概念相关个股 包括西藏天路、高争民爆、海螺水泥等 [2] 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概况 - 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 装机容量可能超8000万千瓦 是三峡工程的三倍 [2] - 项目涉及高海拔、复杂地质、超远距离输电等技术挑战 具有"超级工程"属性 [2] - 项目战略意义重大 涵盖国家能源安全、"双碳"目标、西部大开发、边疆经济发展等多重维度 [2] 市场炒作特征分析 - 雅下水电概念与当年雄安概念相似 均呈现政策驱动、预期强烈的特征 [3] - 短期炒作导致相关公司股价脱离基本面 估值泡沫快速累积 但实际业绩兑现需长期验证 [3] - 建设周期长达10年 短期内工程机械、设备类公司可能受益 但长期稳定收益仍需等待 [3] 核心受益领域 - 电力生产和输送环节核心受益主体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 [4] - 水轮发电机组、钢材、水泥、工程机械、特高压设备等供应链企业将直接受益 [4] - 项目背靠"双碳"战略 建成后可通过售电产生持续现金流 具备实质性造血能力 [5] 行业风险警示 - 市场存在大量与核心项目关联度低的"蹭热点"公司 可能加剧非理性投机 [5] - 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估值个股在炒作退潮后将面临显著回调压力 [5]
裁员近50%!亏损持续扩大!这个“老二”要易主了!
IPO日报· 2025-07-21 19:5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海伦钢琴实际控制人陈海伦、金海芬、陈朝峰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1] - 公告发布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异常飙升11.97%,市值一日增加近3亿元[2]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陈海伦创办宁波海伦乐器制品有限公司,2003年完成"海伦HAILUN"品牌注册[5] - 2008年被选为北京奥运会指定演出用琴,同年完成股份制改造[5] - 2012年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仅有的两家钢琴上市公司之一[5] - 国际市场曾取得显著成就,产品出口欧美、日本等地区,在欧美设立超过200家琴行门店,在日本有数十家签约琴行,全球代理经销琴行约700家[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3.79亿元、2.97亿元和1.59亿元,连续三年下滑[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0.98亿元,同比增长24.18%,2023年和2024年两年累计亏损达1.77亿元[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继续下滑39.96%至2775.83万元,净亏损968.48万元,同比扩大154.56%[10] 业务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立式钢琴销量从2.28万台骤降至9452台,三角钢琴销量从1596台下滑至915台[15] - 电钢琴业务2024年销量达2152台,同比大增140.45%,但未能抵消传统钢琴业务下滑[16] - 截至2024年末在职员工数量仅剩506人,较2023年末的1010人减少504人,裁员幅度高达50%[18] - 2024年4月以3389.5万元转让了位于宁波象保合作区的部分土地及附属工程[19] 行业现状 - 钢琴市场严重萎缩,市场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销量从2018年35.6万台暴跌至2024年预计不足10万台[21] - 珠江钢琴2025年一季度营收降42%,亏损5168万,正在筹划拓展艺术培训领域以求转型[21]
又一家被曝财务造假!明天开始ST!
IPO日报· 2025-07-21 19:51
核心观点 - 诺泰生物因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中国证监会处以474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罚款150万元至1300万元不等 [1] - 公司股票自7月22日起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诺泰,但涨跌幅限制仍为20% [1] - 公司2021年通过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公司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导致公开发行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4] - 公司于2021年5月科创板上市,上市当年即进行财务造假 [5] - 2024年沪深交易所修订退市规则,严打多年连续造假和严重造假行为 [7] - 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2.06%至45.27% [8] - 公司2021年若不进行财务造假,业绩下滑幅度会更大,可能影响2022年再融资 [9] 财务造假细节 - 2021年12月公司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持有许可人权益,确认收入3000万元,但浙江华贝不具备支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 浙江华贝支付的技术转让款最终来自诺泰生物的增资款 [3] - 该交易导致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2021年公司实际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13.58%,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6.52% [9] 监管处罚与风险警示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740万元罚款 [1][4] - 多位高管被警告并处以150万元至1300万元不等罚款 [1][4] - 公司股票自7月22日起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诺泰 [1] - 公司股票不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涨跌幅限制仍为20% [1] 公司业务与发展 - 公司聚焦多肽药物、小分子化药及寡核苷酸药物,采用自主研发与定制研发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8] - 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1亿元、10.34亿元、16.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65亿元、4.00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3亿元到3.3亿元,同比增加7284万元到10284万元,增幅32.06%到45.27% [8]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多肽原料药等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 [8] 退市规则修订 - 2024年沪深交易所修订退市规则,严打多年连续造假和严重造假行为 [7] - 对于2020年及以后的虚假记载行为,造假持续3年及以上将被退市 [7] - 对于2024年及以后的虚假记载行为,1年造假金额达2亿元以上且比例达30%以上将被退市 [7] - 连续2年造假金额合计数达3亿元以上且比例达20%以上将被退市 [7]
临时停牌!控股股东拟转让股份!金智科技控制权生变!
IPO日报· 2025-07-21 19:51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AI制图 7月21日,金智科技(002090.SZ)突发公告宣布临时停牌,引发市场关注。 公司通过公告表示,停牌原因是"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该停牌为临时性措施,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待公司披露相关公告后将申请复牌。 据公司公告披露,此次停牌直接源于控股股东江苏金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智集团")的股权运作计划。 具体来看,金智集团拟向交易对手方协议转让公司16.01%的股份,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将可能导致金智科技控制权发生变更。 据悉,金智集团成立于2005年4月21日,曾用名"南京金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8亿元,实缴资本1.18亿元。 金智集团作为金智科技的创始控股方,截至2025年一季度,持有金智科技20.03%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以"投资+产业"双轮驱动,聚焦高新技术与工业智能化,控股23家企业,参股20家实体,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农业等领域。 但金智集团近年因频繁减持上市公司股份及司法纠纷引发关注。目前,各方主体正在就具体交易方案、协议等细节进行磋商,最终以各方签订的相关协议 为准。 由于交易对手方身份、转让价格等关键信息尚未 ...
宇树IPO、智元“借壳”,机器人下一波势必更凶猛
IPO日报· 2025-07-21 15:52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宇树科技开启IPO进程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股东包括吉利、腾讯、阿里、蚂蚁等巨头[1] - 公司成为WIPO 2025全球奖唯一中国获奖者 凭借运动控制、关节电机及实时系统等核心技术突破[1] - 四足机器人Unitree Go1全球累计出货超5万台 占据消费级市场60%份额[2] - 公司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 创始人预计人形机器人将在3-5年内快速应用于服务、工业、救援等领域[2] 资本市场反应 - 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单日上涨2% 间接参股公司年内平均涨幅18%[2] - 中际旭创等3家公司股价涨幅超45% 晶品特装等6股获机构加仓超100%[2] - 智元机器人借壳上纬新材致股价9连板 累计涨幅达5倍[1] 行业投资热潮 - 优必选投资2.5亿元建设机器人基地 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3] - 上半年中国工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35.6%和25.5% 行业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3] - 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测机器人将成为万亿级市场 影响力超越自动驾驶[4] 行业竞争格局 - 机器人行业技术壁垒高于光伏 涉及机械、AI、算法等多学科融合[5] - 应用场景分散于医疗、安防等数十个领域 企业可通过垂直场景建立护城河[5] - 宇树科技IPO被视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里程碑 预示新一轮发展浪潮[5]
第二家未盈利IPO!通过!
IPO日报· 2025-07-18 19:10
科创板上市进展 - 北芯生命于7月1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过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第二家上会企业[1] - 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企业禾元生物同日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1] - 监管层于6月18日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发布配套政策细则[1]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以来几乎每年融资,累计进行7次股权转让和12次增资[10][11][12]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红杉资本(持股10.18%)、Decheng Insight(9.67%)和国投创合(7.15%)[17] - 实际控制人宋亮通过直接持股和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29.57%股份,发行后持股比例将进一步稀释[16][18] - IPO前存在对赌协议,约定2024年底前需完成合格上市,相关条款已随IPO申请自动终止[12][1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45万元、1.84亿元和3.1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85%[2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1.55亿元和-5374万元,亏损幅度逐年收窄[25] - 累计未分配利润达-7.36亿元,主要受5.8亿元股份支付费用影响[22][26][32] - 毛利率稳定在63%左右,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8] 产品与研发 - 核心产品包括国内首个自主60MHz IVUS系统和首个国产FFR测量系统,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8.62%和24.48%[23][24] - 已上市11款产品,在研6款产品覆盖IVUS、FFR、电生理等五大类别[23] - 研发投入从2022年1.43亿元降至2024年1.13亿元,占营收比例从154.95%降至35.65%[36] - 研发人员数量从151人减少至109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减少近30%[36][37] 募资用途 - 拟募资9.52亿元,其中3.82亿元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4.7亿元用于研发项目,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5][6] - 介入类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82亿元,与拟投入募资金额相同[6]
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告吹!
IPO日报· 2025-07-18 19:10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深圳驰速83%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 交易金额预计为1 51亿元 因双方未能就交易最终方案达成一致 [1][3] - 公司已支付1510万元交易意向金 将要求交易对方全额退还 [3] - 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及首次收购尝试 [4] 收购标的分析 - 深圳驰速成立于2012年 注册资本1000万元 主营自动化设备及自动锁螺丝机的研发销售 业务涵盖自动化设备控制软件及技术服务 [3] - 市场质疑标的公司技术含金量 认为自动锁螺丝机行业门槛较低 且标的知名度不高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波动:3 08亿元→3 24亿元→2 30亿元→1 75亿元→2 01亿元 净利润从2022年起下滑 2023年转亏0 17亿元 2024年亏损收窄至0 10亿元 [4] - 2025年Q1营收4681 06万元(同比降0 36%) 净利润401 28万元(同比降7 25%) [4] - 业绩下滑主因:下游需求减少导致销量下滑 行业竞争加剧致产品降价 募投项目转固增加折旧摊销 [5][6] 收购动机与市场反应 - 收购可能旨在提升经营规模和业绩 以扭转财务颓势 [7] - 尽管重组终止 但消息公布后股价短期上涨 5月22日涨停20%至39 72元 后续冲高至44 02元 [7] 行业环境 - 包装设备行业面临需求恢复缓慢 产业链下游业绩未显著反弹 市场竞争持续激烈 [6] - 公司作为包装专用设备生产商 产品单价持续下滑 市场份额策略导致毛利承压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