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这家公司今年市值猛涨58%!要港股上市!
IPO日报· 2025-09-30 19:48
公司港股上市申请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及招商证券国际 [1] - 公司市值截至2025年9月29日达301.53亿元,较年初上涨约58% [1][5]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风电塔筒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为全球海上风电开发商提供风电基础装备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以2025年上半年单桩销售金额计,公司是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8.5%增长至29.1% [3] - 公司是亚太地区唯一实现向欧洲批量交付单桩的供应商 [3]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风电装备销售,报告期内该业务收入占比始终超过90%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109.5%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5.47亿元,同比增长214.3% [5] -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16.6%、23.1%、29.8%和28.2% [8]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在2024年达到10.35亿元 [9] 海外市场拓展与订单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从2022年的16.4%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9% [7] - 公司在手海外海工订单累计总金额超100亿元,项目覆盖欧洲北海、波罗的海多个海上风电项目群 [7] - 公司长期锁产协议已规划至2030年,包含40万吨锁产计划 [7]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得益于海外业务收入增加及优化业务结构,倾向毛利率较高的海外市场订单 [5] 战略与资金用途 - 公司率先提出并执行“两海战略”,即海外风电市场和海上风电市场 [3] - 公司秉持“防风险、破内卷,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经营策略 [3] - 此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深远海综合解决方案升级、欧洲总装基地建设、全球研发中心投入及新市场拓展等 [9]
一线专访|伍路:把肿瘤治疗“战线”往前挪
IPO日报· 2025-09-30 19:48
文章核心观点 - 肿瘤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使癌症像慢性病一样管理,患者五年生存率达70%-80%以上,十年生存率达50%以上 [4] - 当前医疗设备和技术已足够支持早筛,例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胃肠镜,但普及早筛理念是更紧迫的任务 [5] - 国家政策如药品集采显著降低了抗癌药价,例如肝癌靶向药仑伐替尼价格从每粒108元降至3.2元,降幅97%,提升了中晚期肿瘤转化治疗的可及性 [8] 医疗技术发展 - 磁共振成像(MRI)在中国普及迅速,年均增长率达15%,已覆盖至上海二甲医院甚至好的地段医院 [5] - 针对肝内胆管癌(ICC)等难早期发现的肝癌,现在通过磁共振即可实现早期诊断 [6] - 对于实体瘤,现阶段早筛技术的敏感性以磁共振和胃肠镜为优,新技术如"滴血早筛"的敏感性尚未超越传统方法 [9] 肿瘤诊疗现状与效果 - 早期癌症手术时间短、效率高,例如部分手术五分钟即可结束,患者长期生存率高 [4] - 中晚期肝癌的转化治疗(将不可切除肿瘤缩小后手术)比例从2018年前的约5%提升至当前的25%,八年内翻五倍 [8] - 医生通过留私人联系方式及时跟进患者情况,强调对早诊和复诊异常结果的重视,可改变患者预后 [9] 医生实践与目标 - 医生个人年手术量巨大,仅胆囊方面手术一年就超过2000台,并有单周连续进行八台早期肝癌手术的纪录 [4] - 医生设立"十年千台"计划,目标十年内完成一千台早期肝癌手术,并期望80%的患者能存活十年以上,其中一半能活到自然寿命 [11][12] - 医生主导的肝胆肿瘤早诊观察性研究始于2009年,五年内选取68例数据,其研究成果被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引用 [5][6]
这家硬件巨头承压,欲购AI“新贵”求产业突围
IPO日报· 2025-09-29 15:13
收购交易概述 - 恒为科技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上海数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的股份,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1] - 交易完成后,数珩科技将成为恒为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公司股票停牌,预计最晚于10月1日复牌 [2]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初步确定为张继生等七方股东,其中张继生控制数珩科技67.43%的股权 [7] 收购方:恒为科技 - 恒为科技是国内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及嵌入式融合计算平台的领军企业,业务分为网络可视化业务和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停牌前市值103.3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承压,营业收入为4.88亿元,同比下降23.19%,净利润为1781.56万元,同比下滑75.16% [5] - 公司近年来加强向AI领域拓展,推出了基于国产GPU架构的AI产品,此次收购是其加码AI战略的关键一步 [5] 被收购方:数珩科技 - 数珩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场景化AI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核心使命是将GPT技术应用于企业业务场景 [9][10] - 公司技术实力突出,2022年训练可本地化部署的S-GPT大模型,2023年构建15亿至100亿参数量模型集群,2024年大语言模型获服务备案 [10] - 公司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以及商标84条、专利73条和软件著作权35条,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11][12] 战略协同与行业前景 - 收购旨在拥抱AI RaaS模式,实现从“购买工具”到“购买收益”的商业变革 [15] - 恒为科技的国产AI算力基础设施与数珩科技的S-GPT引擎形成技术协同,双方客户群体覆盖不同行业,为交叉销售创造空间 [16] - IDC预测2025年中国AI企业级应用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行业进入务实落地新阶段 [14][17]
这家公司再收购实控人资产,业绩大降、交易价格缩水25%……
IPO日报· 2025-09-27 08:09
交易方案概述 - 阳光诺和拟以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方式作价12亿元收购朗研生命100%股权[2] - 发行股份价格为每股34.05元共计1762.11万股并发行6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3] -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65亿元用于微纳米制剂小核酸药物生产线药品生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2][3]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朗研生命专注于高难度首仿药创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服务覆盖心脑血管肿瘤消化感染等适应症[3] - 2023年营业收入4.63亿元净利润3215万元2024年营业收入4.15亿元净利润5521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1亿元净利润4875万元[3] - 业绩承诺2025至2028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487万元8767万元11081万元13111万元合计不低于4.04亿元[3] 战略协同效应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CRO加医药工业的产业布局新增医药工业板块业务[3] - 可充分发挥阳光诺和研发优势与朗研生命产业化及销售渠道优势促进研发品种落地和产能释放[4] - 医药工业板块将成为主营业务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提升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4] 历史交易对比 - 2023年5月曾筹划以16.11亿元收购朗研生命100%股权并拟募集10.07亿元资金[6] - 当时朗研生命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5.10亿元净利润3754万元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6.17亿元净利润8513万元[8] - 此前业绩承诺2023至2025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95亿元1.25亿元1.58亿元合计不低于3.78亿元[8] - 本次交易价格较两年前下降超25%且标的公司2023-2024年实际净利润未达历史业绩承诺[9][10]
仅仅88天!科创板史上最快过会!摩尔线程IPO来了!
IPO日报· 2025-09-26 22:02
上市进程与市场影响 - 摩尔线程成为科创板史上最快过会企业,从获受理到过会仅用88天 [1] - 公司拟募资80亿元,为2025年A股最大规模半导体IPO,资金将投向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GPU及AI SoC三大研发方向 [3] - 资本市场出现“摩尔线程概念股”炒作,但市场关注焦点在于公司基本面和可持续商业故事 [3]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实现高速增长,从2022年的0.4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38亿元,复合增速达208%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超过过去三年总和,显示收入强劲增长 [8] - 归母净利润持续改善,亏损从2022年的18.4亿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2.71亿元 [8] - 毛利率由负转正并提升至70%以上,显著高于科创板半导体公司38%的平均水平,反映高单价AI加速卡放量 [8] - 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约为14.8亿元,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报表盈利 [9] - 截至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49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可控 [10]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摩尔线程是国内极少数具备全功能GPU研发能力的企业,产品在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方面具有优势 [4] - 公司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形成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的计算加速产品矩阵 [10] - AI智算产品成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贡献收入3.36亿元和6.6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77.63%和94.85% [10] - 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收入持续下降,因公司战略重心调整至高毛利、高性能细分市场 [10] 行业竞争与风险关注 - 全球GPU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英伟达占据全球AI芯片市场约90%份额 [5] - 国内GPU赛道呈现“多而散”的局面 [5] - 与英伟达相比,公司在综合研发实力、核心技术积累、产品客户生态等方面存在差距 [6] - 监管层在问询中关注持续亏损、毛利率波动、CUDA兼容潜在知识产权风险、客户集中度及存货高企等问题 [5] - 上市委现场关注公司技术路线差异、市场竞争格局、贸易环境影响以及收入确认准确性 [5]
仅用时两个月!这家公司退出A股舞台
IPO日报· 2025-09-26 18:45
公司退市决定 - 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司于9月25日收到终止上市决定[1] - 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将于深交所公告后五个交易日内摘牌[2] - 退市后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2] 退市时间线 - 8月8日首次披露主动退市消息 9月4日提交终止上市申请[2] - 9月10日深交所受理申请 9月25日作出终止上市决定[2] - 整个退市流程耗时约两个月[4] 财务表现 - 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下降 2020-2023年降幅分别为67.32%、18.88%、41.78%、337.82%[5] - 2023年亏损6.52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3.33亿元[5] - 2024年预计亏损5亿元至7.5亿元 扣非后预计亏损5.03亿元至7.53亿元[5] 退市原因 - 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6] - 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 两个月后仍未披露报告[6] - 2025年7月8日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6] 行业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 1996年11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4] - 主要从事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业务[4] - 2025年以来已有25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 包括9家财务类退市和4家主动申请退市[6]
商业航天独角兽来IPO了!
IPO日报· 2025-09-26 12:54
微纳星空 - 公司于9月15日在北京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4] - 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注册资本6256.25万元,专注于卫星整星及地面站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产品包括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地面站及核心部组件[4] - 公司提供星地一体化交付服务,客户包括政府科研机构、电信公司、互联网公司及大型央企[4] - 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恩宇表决权比例为25.6363%[5]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卫星平台和核心部组件,掌握近40项关键技术,拥有专利超300件,已成功研制并发射27颗卫星[5] - 公司历经14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0亿元,估值超70亿元,为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5] 本源量子 - 公司于9月10日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辅导协议,谋求IPO[7] - 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由中科院院士郭光灿和中科大教授郭国平创立,为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企业[8] - 公司聚焦量子计算产业生态建设,业务涵盖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测控一体机、量子操作系统、量子软件、量子计算云平台和量子计算科普教育[8] - 公司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在我国多地部署,为77所高校提供量子计算教育支持[8] - 2024年公司营收9938.49万元,亏损3419.28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858.44万元,亏损1787.4万元[8]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其中2022年B轮融资规模近10亿元,近期估值约69亿元[10][11] - 郭国平直接持有公司21.08%股份,并通过持股平台合计控制超30%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11] 振华海科 - 公司于9月16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拟北交所IPO,辅导机构为首创证券[13] - 公司成立于1979年,注册资本11452.669万元,主营舰船类武器装备专用泵、专用电机、船用环保设备及风机产品[13] - 舰船用泵为核心业务,预计2025年我国船用泵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13] - 2024年公司营收5.79亿元,同比增长4.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58亿元,同比下降21.92%[1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623亿元,净利润2834万元[15] 卡儿酷 - 公司于9月19日在深圳证监局启动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兴业证券[17] - 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注册资本4500万元,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起草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及储能电源行业标准[17] - 公司主营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启停锂电及储能电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汽车、卡车、摩托车、农机、数码产品等领域[17] - 控股股东为新余市翎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57%;实际控制人雷云为品牌创始人,最终受益股份57.98%[17] 海森林 - 公司于9月18日在青岛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拟申请主板上市,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19] - 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注册资本1.2亿元,为发制品企业,产品涵盖女士头套、男士发块、发帘、发束、眼睫毛等系列产品[20] - 产品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 - 公司曾于2021年、2022年完成A轮融资,2023年9月与国泰君安签订IPO辅导协议,2024年11月辅导备案终止[20] - 控股股东为青岛海森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5.36%[21] 集美新材 - 公司于9月12日与招商证券签署辅导协议[23]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注册资本5334万元,2016年4月在股转系统挂牌,目前为创新层企业[24] - 公司专业从事醋酸纤维素板材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为眼镜镜架重要材料,并可应用于时尚饰品、高端工艺品等领域[25] - 客户包括Luxottica、Safilo、雅视光学、新兴光学等知名眼镜制造厂商,拥有Ray-Ban、Oakley、Burberry、Chanel等国际一线品牌合作[25] - 公司曾于2022年向北交所申请上市,2023年7月撤回上市申请文件[25] - 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864.33万元、26352.95万元和30229.47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22.71万元、6063.56万元和7987.57万元[2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45亿元,同比减少0.64%;归母净利润3606.95万元,同比减少8.09%[26] - 控股股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秋鹏,持有公司71.0986%股份[25]
这家保险AI科技龙头公司来了!背后是众安在线、红杉资本!
IPO日报· 2025-09-26 08:3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暖哇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保险AI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AI承保和AI理赔两大业务板块[4] - 2024年公司已成为中国保险业最大的独立AI科技公司,也是中国健康险行业具备全栈风险分析能力的最大独立AI科技公司[7] - 公司前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5%,增长迅猛[1][6] 业务模式与技术平台 - 公司通过"阿拉莫斯系统"实现AI承保解决方案,集成智能模块、外部大语言模型和垂直模型,实现承保流程自动化[5] - 通过"罗布泊系统"提供AI理赔解决方案,是多智能体系统,提升理赔管理准确性与效率[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AI承保解决方案累计促成107亿元首年保费,拦截高风险投保用户超百万人次,将赔付率降低10至23个百分点[5] - AI理赔解决方案实现最高80%的自动审核率,累计执行2.04亿例承保审查及理赔调查案件,服务超过4100名保险公司客户[6]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3.45亿元(2022年)、6.55亿元(2023年)、9.44亿元(2024年)和4.31亿元(2025年上半年)[6] - 同期毛利分别为1.99亿元、3.82亿元、4.7亿元和2.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7.7%、58.3%、49.8%和51%[6] - 去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后,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851万元、5750万元和2490万元[7] - 2024年公司实现了134%的收入留存率[6] 产品创新与合作伙伴 - 公司与7家主要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14种带病人群保险产品,覆盖21种适应症和9种创新疗法[5] - 公司专注于针对已有疾病和罕见病患者的健康险产品创新[5] - 约70%的收入来自同时采用两类解决方案的客户[6]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程 - IPO前众安在线通过ZA Technology、Absolute Capital共同持有公司31.65%股份,为第一大股东[9] - 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旻通过多家实体共同持有28.76%股权,红杉资本持有15.9%股份[9] - 公司进行了四轮融资,累计融资5.6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龙湖资本等知名机构[10] - 融资历程包括:2019年7月天使轮融资1亿元(每股0.32美元),2020年2月A轮融资1600万美元(每股0.52美元),2021年8月A+轮融资2900万美元(每股1.08美元),2024年9月B轮融资1.4亿元(每股2.18美元)[11][12][13][14]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加强研发及技术基础设施,扩大业务覆盖范围,丰富保险场景产品,对保险科技相关业务进行战略投资,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14]
业绩三连亏,这家公司拟定增7亿元
IPO日报· 2025-09-25 08:34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实际控制人杨林拟认购金额不低于0.7亿元且不超过总发行股数的30% [1][3]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发行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3]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亿元 将用于泰国PCB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3亿元) 惠州产线技改与升级项目(2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 [3]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印制电路板(PCB)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 主要产品包括刚性电路板、高密度互联板、柔性电路板、刚柔结合板和柔性电路板组件 [3] - 2024年国外营业收入5.25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17.9% 国外业务是公司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亿元、-1.37亿元和-0.87亿元 [4] -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18亿元 同比增长21.29% 归母净利润1828.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基本每股收益0.0299元(去年同期-0.12元) [4] 历史融资 - 公司2019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 两次募集资金共计16.8亿元 [4]
收购三竹智能,这家线缆公司要搞机器人
IPO日报· 2025-09-25 08:34
收购交易概况 - 华菱线缆拟以不超过2.7亿元现金收购三竹智能100%股权 [1] - 交易旨在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并提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 [1][4] - 通过切入机器人及高频传输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4]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三竹智能专注于连接器和线束研发生产 产品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及机器人领域 [4] - 客户涵盖松下集团、汇川技术、先导智能等国内外行业龙头 产品销往德美日等多国 [4] - 2024年总资产1.85亿元 净资产0.94亿元 营业收入2.09亿元 净利润0.25亿元 [4] - 交易对方承诺2026-2028年净利润合计7100万至7500万元 [4] 上市公司背景与业绩趋势 - 华菱线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湘潭电缆厂 2021年深交所主板上市 [5] - 2018-2021年营收从12.13亿元增至25.43亿元 净利润从5389万元增至1.35亿元 [5] - 2022-2023年净利润连续下滑 分别为1.10亿元(-18.39%)和0.87亿元(-21.23%) [5] - 2024年营收41.58亿元(+19.82%) 净利润1.09亿元(+26.07%) 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5] 战略并购动向 - 2024年3月曾计划收购星鑫航天以完善航空航天产业链 但未披露进展 [6] - 公司持续通过并购方式提升业绩并拓展业务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