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苏超火爆!南京商旅大动作!五百亿资产整合来了!
IPO日报· 2025-07-07 21:39
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火爆现象 - "苏超"的成功不仅是体育事件,更是城市消费升级与产业融合的缩影,标志着地方国企从"参与"城市运营转向"统筹"城市运营 [1] - 南京市政府推出"1+3"优惠活动,凭"苏超"门票可享200家景区、餐饮折扣,联动南京商旅旗下秦淮河景区及合作酒店,以赛事为流量入口盘活存量资源 [7] 南京国资改革与资产整合 - 南京旅游集团将整合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和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打造南京市文旅体商综合开发运营主平台,总资产达511.22亿元 [3] - 南京旅游集团成立于2017年12月,业务聚焦景区运营、街区商展、水上游乐、酒店餐饮等六大板块,拥有红山森林动物园、秦淮河风光带等特色资源 [4] - 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成立于2009年9月,主要从事文化资产运营、文化产业投资及文化服务等业务 [4] - 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成立于2015年4月,是南京市唯一国有经营性体育资产运营主体,业务涵盖体育场馆连锁、赛事承办、体育培训等 [4] 南京商旅的资本运作与业务布局 - 南京商旅公告称控股股东南京旅游集团改革重组不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变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仍为南京旅游集团和南京市国资委 [5] - 南京商旅正在推进收购南京旅游集团持有的南京黄埔大酒店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作价1.99亿元,完成后将新增酒店业务板块 [8] - 公司明确表示除黄埔酒店收购外,控股股东目前无其他文商旅资产或"苏超"相关体育资产注入计划 [8] 重组后的战略方向与潜在机遇 - 重组完成后南京将形成覆盖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和商业开发的综合性运营平台,提升文旅体产业整体竞争力 [6] - 长期看存在潜在协同机遇,如体育赛事引流游客、文化IP赋能商业开发等,可能打通"文旅体商"产业链 [6] - 国资整合后政企协同消费刺激政策有望常态化,形成"赛事引流-消费转化-国资收益"闭环,助力地方国企向"运营者"转变 [8]
这家公司持续亏损!昊帆生物却要溢价250%收购!
IPO日报· 2025-07-07 20:08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使用1.6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杭州福斯特100%股权,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完成后将持有85%股权成为控股股东,第二期在24个月内完成100%股权收购 [1] - 标的公司评估基准日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4603.18万元,收益法评估结果16181万元,增值率251.52%,最终交易作价确定为1.6亿元 [5][6] 标的公司情况 - 杭州福斯特专注于高级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及CDMO业务,拥有72亩生产基地及4万平米建筑面积,具备GMP等多项认证 [3] - 2024年营收2.04亿元,净亏损2844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2618万元,净亏损844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3] - 截至2025年3月末总资产2.69亿元,负债2.23亿元,应收款项7758万元,净资产4603万元 [3] 公司战略动机 - 通过收购实现向下游中间体、原料药产业链延伸,丰富产品结构并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11] - 解决自有生产基地产能不足问题:安徽基地产能饱和,淮安基地建设周期长,标的公司现有富余产能可快速补充 [11][12] - 整合标的公司GMP生产体系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未来通过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共享实现协同效应 [12] 公司经营与募投情况 - 2020-2024年营收从2.82亿元增长至4.52亿元,净利润从0.4亿元增至1.34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35亿元(+YoY),净利润3480万元(+YoY) [9][10] - IPO募集资金净额16.55亿元(含超募5.1亿元),原募投项目调整后形成总产能1682吨(702+980吨),建设期延长至2026年6月 [8][9]
智明达拟募资2亿补血,实控人套现
IPO日报· 2025-07-05 18:59
公司募资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 13亿元 [1]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两个项目:无人装备及商业航天嵌入式计算机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投入1 5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6300万元)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28日,专注于尖端高可靠性嵌入式计算机的研制、生产和服务 [4] - 产品广泛应用于飞机、导弹、卫星、火箭、无人系统等高端装备,服务于电子对抗、精确制导、雷达、通信、飞控等关键电子系统 [4] - 嵌入式计算机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业务贡献了99 46%的营收水平 [5] - 嵌入式计算机是一种专用计算机系统,针对特定功能高度定制化,强调实时性、低功耗、小型化和高可靠性 [5] 公司业绩表现 - 自2017年以来,公司营收规模由1 71亿元上涨至2023年的6 63亿元,累计增长约288% [6] - 2024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营业收入为4 38亿元,同比下降33 95%,净利润为0 19亿元,同比下降79 79%,主要归因于军品订单延迟交付 [6] - 2025年一季度有所好转,实现营收8068 72万元,同比增长64 69%,净利润831 78万元,扭亏为盈 [7]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本次募资瞄准商业航天定位,延伸至无人装备和商业航天领域 [10] - 无人装备覆盖无人机、无人舰艇等智能平台的控制系统,商业航天重点为卫星、火箭等提供高可靠性计算模块 [10] 大股东减持情况 - 自2024年起,公司实控人王勇及原一致行动人共青城智为投资合伙企业频繁减持 [12] - 共青城智为在2024年7月至9月减持111 89万股,套现约2560万元,2025年3月至6月又减持112 56万股,套现4552万元 [13] - 实控人王勇在2025年6月计划通过股东询价转让503万股,按当时股价计算可套现约1 48亿元 [14] - 两年内累计套现超2亿元,与本次定增募资额(2 13亿元)几乎相当 [14]
上市公司并购热情如火
IPO日报· 2025-07-04 15:56
并购市场概况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行情异常火爆[1]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金额增长15%至1.5万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以上大型交易增长19%[5] - 沪深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核13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除1家暂缓审议外过会率达100%[3] 并购数据统计 - 2025年上半年并购上会项目数量已达2024年全年的86.67%[6] - 2025年初至5月中旬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披露超600单,同比增长1.4倍;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同比增长3.3倍[6] - 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11.6倍[6] 并购驱动因素 - 上市公司利用融资优势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或扭转经营困境[5] - 三大商业逻辑驱动:强强联合抱团取暖、行业地位争夺、困境企业自救[5] - 政策环境优化:《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意见》等新规出台[6] 典型案例分析 - 强强联合案例: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重组、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中国船舶合并中国重工[6] - 技术突破型并购:东山精密收购索尔思光电获取800G光芯片技术[7] - 产业链整合案例:亿华通收购旭阳氢能贯通氢能全产业链[7] - 转型并购案例:*ST金科拟置入光伏资产[7] 并购标的来源 - IPO不成功企业成为上市公司重要吸收目标[7] - 传统行业增长乏力倒逼企业寻求并购转型[7]
火爆!并购受理项目已超去年全年!
IPO日报· 2025-07-03 19:36
并购市场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A股并购市场在政策暖风和产业升级驱动下呈现复苏态势 2025年上半年并购上会项目数量达2024年全年的86.67% 且过会率为100% [1] - 2025年上半年受理的并购重组项目(41起)远超2024年全年(25起) 显示上市公司并购热情高涨 [3][4] 政策支持关键驱动 - 修订后的《重组办法》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分期支付机制等创新安排 审核流程精简且监管包容度提高 [6][7] - 分期支付机制将注册有效期延长至48个月 锁定期从首期股份发行结束起算 各期股份合并计算重组指标 [8] 半导体行业并购热潮 - 2025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披露并购重组计划超20起 覆盖EDA、设备、芯片设计等全产业链 [10] - 典型案例包括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等上市公司间并购 [10] - 并购以横向扩大规模与纵向完善产业链为主 但传统行业跨界收购半导体失败案例较多(如奥康国际、双成药业终止交易) [11][12]
涉嫌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这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IPO日报· 2025-07-02 18:15
公司概况 - 元成环境是一家环境综合服务商,核心业务包括生态景观、绿色环保、休闲旅游,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 [6] - 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5.97亿元降至1.4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9253.06万元转为亏损3.25亿元 [7]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1.15万元(同比+25.34%),但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532.26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245.79万元) [8] 财务问题与监管风险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若认定重大违法将触发强制退市 [1][13] - 2024年更正年报数据:原披露Q4营收占比近七成,更正后为29.8%,解释为工作人员输入错误 [9] - 2024年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涉及2022年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2023年报多项重要内容错误 [9] - 2024年财务指标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扣除非主营收入后营收1.43亿元,扣非净利润-3.23亿元 [14] 控股股东违规记录 - 实控人祝昌人同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 [2] - 控股股东存在未披露持股变动、融资融券业务及被动减持等违规行为 [10] - 2019年祝昌人曾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2020年证监会认定违法事实不成立 [10][11] 经营困境分析 - 2024年巨亏主因:退出北方市场及PPP业务导致订单减少、并购标的商誉减值3.25亿元、工程回款放缓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7] - 行业环境影响:工程结算周期拉长导致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增长 [7] 退市风险 - 存在双重退市风险:财务类指标连续两年不达标可能终止上市,重大违法调查也可能导致强制退市 [13][14] - 截至7月2日,A股已有23家公司锁定退市,其中4家因重大违法、8家因财务问题退市 [15][16]
连亏三年IPO过会成功,赢认可
IPO日报· 2025-07-02 13:02
公司IPO过会成功 - 禾元生物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第2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顺利通过[1] - 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的IPO企业[2]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产品或业务需经国家批准,医药企业需至少一项核心产品进入二期临床试验[3] 公司经营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1.44亿元、1.87亿元、1.5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4.8亿元[2] - 2024年营收2521万元,主要来自科研试剂等非核心产品[2] - 核心产品尚未产生利润贡献,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 核心产品与技术优势 - 核心产品HY1001为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3] - 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药物,打破60%依赖进口的局面[3] - "稻米造血"技术(水稻胚乳细胞表达体系)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代表合成生物学与医药的跨界融合[3] 未来发展挑战 - 需实现核心产品上市并证明效能,夺取预期市场份额[4] - 与美国Ventria Bioscience公司存在专利纠纷,部分产品被禁止在美销售,败诉可能限制国际化并引发高额赔偿[9] - 若持续未能实现盈利,将面临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沟通的挑战[9]
连续三年亏损,这家公司要重大资产置换……
IPO日报· 2025-07-01 17:26
重大资产重组公告 - 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交易方案 [1] - 交易方式包括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控股股权,交易对手为南京金浦东裕投资有限公司和南京恒誉泰和投资合伙企业 [3] 标的公司情况 - 利德东方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涵盖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零部件、橡塑制品等 [4] - 利德东方由金浦东裕、恒誉泰和分别持股91%、9%,实际控制人郭彦彤是金浦钛业实际控制人郭金东的女儿 [4] - 2022-2023年及2024年1-9月,利德东方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62亿元、8.8亿元、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65.9万元、8381.43万元、8552.57万元 [6] 历史关联交易与业绩表现 - 近年来上市公司与利德东方存在持续关联交易,主要是提供产品原料运输及仓储中转服务,2023-2024年交易额约300万元 [5]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1亿元、22.66亿元、21.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亿元、-1.61亿元、2.44亿元,连续三年亏损且亏损扩大 [1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42亿元同比下降3.62%,归母净利润亏损1538.38万元 [11] 历史收购尝试 - 2018年公司曾尝试以56亿元收购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100%股权,构成"蛇吞象"式关联交易 [10] - 该交易因标的资产会计基础薄弱、缺乏独立性、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被证监会否决 [10] - 公司2013年借壳上市后主业变更为钛白粉生产与销售,借壳后业绩先升后降 [9]
证监会换新标,亿万股民叫好
IPO日报· 2025-07-01 17:24
中国证监会换标事件分析 - 证监会更换新logo引发广泛关注 新标识采用开放式"三个V形环抱"结构 被股民解读为"解套"象征 旧logo因封闭结构被戏称为"连环套" [1] - 新标识被赋予"胜利(Victory)""活力(Vitality)""价值(Value)"三重含义 视觉更新被视为监管思路变化的信号 [1][2] 监管改革政策动向 - 推出"1+N"政策体系 以新"国九条"为核心推动系统性改革 增强制度包容性 优化科技企业上市门槛 [3] - 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允许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简化并购重组审核程序至5个工作日 [3] - 实施私募基金锁定期"反向挂钩"机制 投资满48个月锁定期减半 推动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3] 市场现状与改革背景 - A股长期在3000点区间波动 与世界前十大经济体股市表现形成反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稳住股市" [2][3] - 监管层强化执法力度 暂停转融券业务 建立程序化交易监控制度 对信披造假行为从严追责 [3][4] 改革核心目标 - 建设透明/公开/公平/诚信的资本市场 将保护投资者利益置于核心位置 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4] 注:文档中未提及具体财务数据或百分比变化 故未作相关引用
7月3日,这两家公司告别A股!
IPO日报· 2025-07-01 14:21
鹏博士和*ST龙宇退市情况 - 鹏博士和*ST龙宇股票于6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6月30日交易满15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结束,7月3日被终止上市并摘牌 [1] - 摘牌后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办券商需在摘牌后45个交易日内完成挂牌手续 [1] 退市原因分析 - 鹏博士因2023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2024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3] - 鹏博士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 - 鹏博士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重大合同及2012-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等违法行为 [3] - *ST龙宇连续2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2023年度报告显示会计师无法判断部分应收款、预付款资金的性质和可回收性 [3] - *ST龙宇2024年年报仍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涉及大股东资金占用可回收性、收购预付款款项可回收性等问题 [4] - *ST龙宇2024年度内部控制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关联方款项催收及财务报表编制存在重大缺陷 [4] 2025年A股退市情况统计 - 2025年以来已有14家公司完成退市,其中5家触及面值退市、3家触及市值退市、2家主动申请退市、2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1家被吸收合并、1家触及财务类退市 [6] - 截至6月30日,另有9家公司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其中2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7家触及财务类退市 [7] - 2025年合计23家公司锁定退市结局,其中8家触及财务类退市、5家触及面值退市、4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3家触及市值退市、2家主动申请退市、1家被吸收合并 [8] - 交易类退市和财务类退市为主要退市原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