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20cm跌停封单超10亿!*ST东通财务造假坐实!触发强制退市程序!
IPO日报· 2025-09-15 20:38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 四年累计虚增收入4.32亿元 虚增利润3.14亿元 [4] - 2019年至2022年分别虚增收入6145.10万元、8485.06万元、12550.58万元、16052.95万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12.29%至17.68% [4]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5222.79万元、5877.42万元、7948.22万元、12369.20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22.72%至219.43% [4] 股价与市值表现 - 9月15日股价被10.7亿元卖单封死20cm跌停 报收5.26元/股创历史新低 总市值缩水至29.35亿元 [1] - 前一交易日收于6.58元 单日跌幅达20% 为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跌停 [1]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2022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时在《募集说明书》中引用虚假财务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 [5] - 因财务报告虚假记载且涉嫌欺诈发行 自9月15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 深交所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成为2025年以来第12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 [5] 经营业绩恶化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累计亏损近13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48.85% 但净利润仍亏损5515.76万元 [7] 公司治理问题 - 2024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7] - 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由"东方通"变更为"*ST东通" [7]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7]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个人被罚2650万元 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7] - 禁入期间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证券发行人董监高职务 [8]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原名为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国中间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7] - 曾连续十二年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任务 [7]
唐源电气定增8.64亿元,加码智能运维市场
IPO日报· 2025-09-15 18:44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64亿元 定增预案已获深交所受理 [1] - 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 AI大模型研发与产业化 营销与技术服务体系升级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四大项目 [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0年2.69亿元增长至2023年6.39亿元 但2024年营收增长放缓至6.40亿元 [3] - 产品毛利率从2020年54.06%持续下滑至2024年35.99% 与营收扩张趋势相反 [4] - 战略性收缩钒钛业务导致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64.4% [10] - 2024年钒钛资源开发业务毛利率不足10% 同期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毛利率接近50% [10] 行业趋势 - 轨道交通行业正从新建为主向建维并重战略转型 运维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7] - 运维模式由传统人工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监测方式转变 牵引供电/工务工程/车辆工程等领域智能运维需求快速增长 [8] - 轨道线路巡检机器人需求测算显示:渗透率5%/10%/15%时 城轨+铁路需求量分别达300台/601台/901台 [8] 技术布局 - 公司以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嵌入式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为核心技术 [3] - 战略重心转向AI与机器人融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采用1+N模式(轨道交通为核心+智慧公路/智慧应急/新材料等多元场景)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9][10] - 今年4月发布神源轨道交通供电AI运维平台新产品 为AI大模型研发奠定基础 [12] 产品进展 - 接触网智能综合巡检机器人/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初代产品已在天津地铁/杭海城际铁路/武汉地铁等项目完成试运营并实现销售 [11] - 智能运维机器人与现有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技术同源性高 下游客户重合度高 有助于降低新产品市场导入门槛 [12]
“宁王”股价创新高,电池狂欢能多久
IPO日报· 2025-09-15 14:00
宁德时代股价表现及市场影响 - 宁德时代股价于9月15日以346.01元开盘 盘中一度涨至371.52元 涨幅超过14% 再创历史新高 市值一度突破1.7万亿元 [2] - 在宁德时代带动下 电池板块迎来普涨 中一科技20%涨停 天宏锂电涨17.64% 湖南裕能涨15.13% 力佳科技涨11.88% 万润新能涨10.98% 百利科技涨10.05% 尚太科技涨10% 天赐材料涨9.99% [2] - 同期寒武纪(寒王)高开低走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易中天)延续下跌趋势 [2] 政策驱动因素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9月12日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2] - 政策明确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 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市场交易 [2][3] - 2025世界储能大会将于9月16日至18日在福建宁德召开 进一步强化行业政策与地域优势的协同效应 [3] 估值水平与市场结构分析 - 截至9月15日11时13分 宁德时代股价356.38元 市值1.63万亿元 市盈率27.91倍 相比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超过60倍)和寒武纪(超过500倍)具有估值优势 [4] - 市场资金偏好大盘股 因体量较大便于资金进出 牛市阶段流动性充足助推板块炒作 [4] - A股散户账户盈利比例仅18.9% 亏损比例达81.1% 其中1万元以下账户亏损率99.9% 1万-10万元账户亏损率98.7% 而100万元以上投资者90%以上盈利 500万元以上盈利比例高达97% [4] 市场行为特征 - 追涨杀跌是游资和机构的常见操作手法 机构常抱团板块龙头 普通投资者缺乏相应操作能力 [5] - 投资者需理性看待短期操作风险 研究行业周期性并顺势而为 避免盲目跟风 [5][6]
梁稳根入股,吉利投资,这家中国第一要上市
IPO日报· 2025-09-13 08:3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的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按2024年收入计算 [4]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提供四大产品线:TPMS芯片、BPS芯片、wBMS芯片和USI芯片 [4] - 公司是中国首个实现TPMS芯片量产的供应商,于2018年量产 [5] - 按2024年BPS SoC产品收入计,公司排名全球第一,其芯片能在热失控前五分钟发出预警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汽车传感芯片累计出货量达1.64亿颗,中国前十汽车OEM覆盖率达100% [7]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0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8亿元,三年复合增速达83% [9]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额达10.55亿元 [9] - 公司毛利率显著提升,从2022年的15.4%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7.1% [9]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报告期各期分别约为-1.52亿元、-6117万元、-1.37亿元、-1.15亿元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4亿元 [10]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汽车无线传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36亿元增至2030年的2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0.5% [12]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4.4% [12] - 中国新规要求动力蓄电池在热失控后至少两小时内不得起火或爆炸,将于2026年7月实施 [5] - 公司开发了中国首款符合新强制性标准的BPS芯片,满足从被动预警到主动防御的更高安全标准 [5] 客户与股东结构 - 公司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小鹏、赛力斯、理想汽车、吉利汽车、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 [7]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在35.6%至52.1%之间 [10] - 公司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2024年11月D+轮融资后估值为36.35亿元 [13] - IPO前,创始人李梦雄及李曙光共同控制公司约32.25%的股本,为主要股东 [14] - 知名投资方包括混改基金、经纬、吉利、三一等,其中吉利持股2.08% [13][15]
收购亏损芯片公司,芯原股份复牌20cm涨停!
IPO日报· 2025-09-12 21:12
并购交易概述 - 芯原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科技97.0070%股权 交易完成后芯来科技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发行股份价格为106.66元/股 [1] - 公司股票复牌后涨停 收盘价达183.6元 [2]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芯来科技成立于2018年 主营业务为RISC-V CPU IP设计及授权服务 拥有超过300家国内外授权客户 应用领域覆盖AI、汽车电子、5G通信等 [5] - 2023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945.99万元、7794.70万元、616.34万元 净利润分别为-3179.20万元、-4401.99万元、-2116.44万元 [6] -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分别为-82.91万元、-761.74万元、-1209.75万元 已接近盈亏平衡 半导体IP授权业务毛利率超过90% [6] - 未盈利主因包括持续高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 以及实施股权激励导致股份支付费用较高 [6] 上市公司业务协同与财务状况 - 芯原股份主营业务为半导体IP授权及芯片定制服务 本次收购可完善其核心处理器IP+CPU IP全栈式异构计算平台 强化AI ASIC设计灵活度 [9][10]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79亿元、23.38亿元、23.2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2.96亿元、-6.01亿元 业绩持续下滑 [1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4亿元 同比增长4.49% 归母净利润亏损3.2亿元 同比亏损扩大 [11] - 收购芯来科技短期内无法为上市公司带来业绩增益 [12] 交易风险提示 - 交易可能产生商誉减值风险 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若标的公司经营未达预期将影响上市公司业绩 [7]
扬杰科技22亿现金“死磕”贝特电子,这家IPO失败公司有什么魅力?
IPO日报· 2025-09-12 21:12
收购交易概况 - 扬杰科技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1] - 收购溢价率超270%[3]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贝特电子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9亿元、5.61亿元和6.27亿元[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392.49万元、9025.17万元和1.10亿元,2022年呈现爆发式增长[4][5] - 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8.37亿元和2.18亿元[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和4113.37万元[5] - 业绩承诺约定2025-2027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5] 估值分析 - 评估基准日股东权益账面价值5.99亿元,评估价值22.2亿元,增值率270.46%[6] - 合并报表口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账面价值5.80亿元,评估增值16.40亿元,增值率282.89%[6] - 收购估值22亿元与2023年IPO计划估值22亿元基本一致[7] 交易方案变更 - 原定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改为纯现金收购[11] - 交易对方从67名减少至6名[11] - 变更原因为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交易条件未达成一致[11]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有助于完善功率半导体产品矩阵,强化电力电子领域行业地位[9] - 标的公司与上市公司下游客户具有高度市场协同性[9] - 交易完成后预计将提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及盈利指标[10]
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超3亿!被罚2.3亿!或将强制退市!
IPO日报· 2025-09-12 21:12
公司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 - 公司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1]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泰策科技虚构业务及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5] - 2019年至2022年累计虚增收入4.32亿元且累计虚增利润3.14亿元 [6] 分年度财务造假细节 - 2019年虚增收入6145.1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2.29%)且虚增利润5222.79万元(占利润总额34.11%) [5] - 2020年虚增收入8485.0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3.25%)且虚增利润5877.42万元(占利润总额22.72%) [5] - 2021年虚增收入12550.5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4.54%)且虚增利润7948.22万元(占利润总额30.35%) [5] - 2022年虚增收入16052.9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7.68%)且虚增利润12369.20万元(占利润总额219.43%) [5] 欺诈发行及处罚结果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06亿股且募集资金总额22亿元但引用虚假财务数据 [7] - 公司被处以警告及2.29亿元罚款且实际控制人黄永军被罚款2650万元 [9]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9] 市场影响及公司背景 - 公司股价从20元最低跌至4.13元且当前股价6.58元(总市值36.71亿元) [9] - 公司为国内大安全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且2014年创业板上市 [9] - 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于2023年4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9]
白银有色遭立案跌停,70年老牌国企内控失守
IPO日报· 2025-09-12 17:03
核心观点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股价次日一字跌停 市值蒸发约30亿元[1] - 公司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两起刑事犯罪案件 涉案金额合计约1.8亿元 监管问询后才被迫公开[5] - 子公司风控漏洞导致计提预计负债3.17亿元 直接造成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6] 立案调查事件 - 9月10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1] - 公告发布次日股价一字跌停 单日市值蒸发约30亿元[1] - 立案前一周股价曾连续两日涨停 公司公告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重大信息[2] 未披露刑事案件 - 2023年11月非公司人员勾结仓库管理员盗出990吨锌锭 法院判决赔偿2267.91万元但执行未到位[5] - 2024年初原营销中心员工伪造销售单据侵占价值1.57亿元阴极铜产品 监察机关查封冻结涉案资金5098.6万元 房产20套 股票市值约4200万元[5] - 公司以刑事调查保密要求为由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 2025年7月回复监管问询时才公开[5] 子公司风控问题 - 子公司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合同纠纷因涉刑事案件被法院驳回 公司计提预计负债约3.17亿元[6] - 2023年11月子公司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款出现3.88亿元巨额差额[7] - 贸易环节管理漏洞直接导致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6]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1954年 是老牌国有有色金属企业 曾创铜硫产量 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纪录[8] - 2008年引入中信集团战略投资 2017年成为国内A股唯一整体上市有色冶金国企 注册资本74.05亿元[8] - 业务覆盖铜 铅 锌 金 银等金属采选冶加及贸易 形成国内15座矿山+全球10余国布局[9] - 2023年产能为矿山采选1000万吨/年 铜铅锌冶炼60万吨/年 黄金15吨/年 白银500吨/年[9] - 2025年计划产能提升至铜40万吨 铅锌40万吨 黄金50吨 白银800吨[9] 盈利能力分析 - 2017年上市首年营业收入566.34亿元 净利润2.39亿元[11] - 2018-2024年营业收入从620亿元增长至86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低迷[11] - 2018年归母净利润骤降至2590万元 2022年前始终徘徊在3000万元左右[11] - 2023年归母净利润突破1亿元 2024年回落至8079万元[11] - 规模扩张未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提升[11]
实控人去年股份转让失败!现在直接转让控制权!
IPO日报· 2025-09-12 08:32
控制权变更交易 - 控股股东侯友夫与蔡敏向高梧卓越转让15%股份 其中侯友夫转让8.44% 蔡敏转让6.56% 交易总价款6.75亿元 每股转让价格约4.03元[1][5] - 转让价格较公告日收盘价4.55元存在约10%折价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高梧卓越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姚小春[1][6][7] - 高梧卓越成立于2024年8月9日 注册资本5.52亿元 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工业控制计算机制造等领域[7] 股权结构与治理调整 - 交易后原实控人持股比例降至2.38%和2.36% 仍为前十大股东 高梧卓越承诺18个月内不减持股份[7][8] - 公司将启动董事会改组 新董事会设9名董事 其中高梧卓越提名不少于4名非独立董事及全部3名独立董事[8] 历史交易与持股变化 - 2024年12月曾筹划以3.4元/股向蔡继方转让10%股份 但交易于2025年1月终止[11][12] - 实控人持股比例从上市初期超34%降至交易前的19.74% 主要因多次减持及融资行为[13] 公司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15年2.07亿元增长至2020年16.32亿元峰值 归母净利润从2000余万元升至超1.5亿元[13] - 2021年出现上市首亏 亏损1.77亿元 主因原材料涨价及应收账款坏账计提[13] - 2022-2023年净利润恢复至6000万元以下 扣非净利润不足2000万元 2024年营收10.10亿元同比下降25.82% 净利润亏损8722万元同比降312.73%[14]
IPO上会前夕被告上法庭!雅图高新疑点多,“与众不同”!
IPO日报· 2025-09-11 21:18
核心观点 - 雅图高新正冲刺北交所IPO但面临多项挑战 包括竞争对手专利诉讼 研发投入偏低 毛利率异常增长 应收账款风险及境外销售依赖等问题[1][3][20][22][24]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公司由冯兆均和冯兆华兄弟控股 两人直接和间接控制96.50%股权 形成高度集中股权结构[8] - 冯氏兄弟分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副总经理 其子冯奕信任市场运营总监 家族控制特征明显[8] - 2024年6月公司完成3368.42万元现金分红 按持股比例大部分资金进入冯氏兄弟账户[9] - IPO拟募集4.31亿元 其中35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但此前刚完成大额分红[4][6]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7亿元 6.36亿元和7.42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15.43%[6]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46.06万元 1.16亿元和1.45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8.42%[6] - 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增长 从2022年35.39%升至2023年43.50%和2024年44.00%[17] - 毛利率增幅24.14% 显著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东来技术的18.82%增幅[17] 研发投入对比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6% 3.63%和3.30% 持续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14] - 同期东来技术研发费用率为6.08% 5.68%和5.42% 松井股份更高达14.93% 15.31%和14.14%[14][15] - 已授权专利数量123项 低于松井股份195项但高于其他可比公司[14] - 公司解释研发投入较低因产品聚焦汽车涂料领域 而可比公司应用领域更广[14] 专利诉讼风险 - 被竞争对手东来技术起诉侵害两项发明专利 索赔金额2500.50万元[20] - 涉案产品2022-2024年销售收入分别为375.07万元 694.40万元和734.71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0.67% 1.09%和0.99%[21] - 公司称经分析不构成侵权 败诉风险较小 即使败诉赔偿额占最近一期净资产比例仅3.67%[21] 销售与应收账款风险 - 境外销售占比高 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中境外销售占比分别为50.28% 55.10%和54.66%[23] - 2023年境外销售同比增长25.48% 2024年增长15.72%[23]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持续增长 从2021年11863.43万元升至2024年3月16150.13万元[24] - 信用期外应收账款占比从2021年36.01%升至2024年3月42.04%[24] - 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中多家公司实缴资本为0且参保人数为0 包括武汉市联众利合商贸 长沙七彩涂料贸易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