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商业评论
icon
搜索文档
余承东:要打击吹牛 、瞎吹牛 ,要鼓励真牛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1 12:58
车企舆论战与行业竞争态势 - 汽车行业正经历激烈的舆论战,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率先发起攻势,吉利和长安汽车高层跟进参与 [4] - 小米总裁卢伟冰在财报会上公开质疑所有竞争对手产品,声称SU7没有直接竞品 [4] - 华为系在2025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形成强势发声阵营,包括余承东等7位高管联合输出观点 [4] 华为汽车技术布局与行业评价 - 余承东强调华为质量标准严苛,暗示部分车企产品不符合华为发货标准 [7][8] - 华为智能驾驶自称为行业第一(非第一阵营),鸿蒙智能座舱是行业天花板,即将通过版本升级进一步拉开差距 [8] - 华为提供六大技术领域支持:智能驾驶、鸿蒙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车控、智能车云和智能网联 [8] - 靳玉志支持智能驾驶宣传新规,指出L2必须明确标注为辅助驾驶,反对夸大宣传 [12] - 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有超过10年研发积累,质疑"一年研发成果"的可行性 [12] 传统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 -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提出"尚界至上"战略,强调开放合作打破技术围墙,新建5000人专属团队并投入超百亿元 [16][22] -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表态未来发展方向完全跟随华为,承认"听华为就顺利"的合作经验 [19] - 江淮汽车通过尊界项目对标华为,建立超级工厂并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22] - 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认为与华为4年合作收获超过之前20年,促成企业质变 [25] 行业竞争策略与发展方向 - 余承东指出部分新势力凭借品牌营销能力实现销量爆发,超越产品力更强的对手 [8] - 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张国富反对低价竞争,强调高端突破才是可持续发展路径 [26] - 奇瑞尹同跃称价格战是被迫跟进,违背其"品牌向上"的发展理念 [19] - 多家车企高管形成共识:行业应避免低端内耗,转向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 [19][26] 智能驾驶行业现状 - 靳玉志透露部分智驾公司已倒闭或转型机器人领域,行业进入洗牌期 [13] - 华为支持工信部新规,要求明确区分L2辅助驾驶与L3有条件自动驾驶 [12]
小米卢伟冰:今天市面上哪款产品是SU7的对手?一款也没有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31 14:55
小米汽车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车总收入达186亿元,其中汽车业务收入181亿元,单车平均售价23.86万元,交付量75869辆 [4] - 汽车业务毛利率23.2%,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单款爆品SU7带来的成本分摊、未降价策略及Ultra版本推出 [4][9] - 一季度汽车业务亏损5亿元,但公司强调管理效率是传统车企2-3倍,供应链和渠道能力突出 [9][10] - 第二款车型YU7将标配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公司认为持续的产品力表现将维持定价权 [4][10] 小鹏汽车战略布局 - 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94008辆同比增长330.8%,总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从13.7亿元缩窄至6.6亿元 [11] - MONA M03系列推动月销突破3万辆,但平均售价降至15.3万元,公司计划通过G7/X9增程版等产品实现高端突破 [6][7][12] - 技术研发收入14.4亿元来自大众合作,研发费用保持19.8亿元,重点投入AI差异化能力建设 [11][13] - 提出"10-50万元AI汽车"定位,预计四季度盈利,云端大模型与图灵芯片将支撑辅助驾驶技术领先性 [7][12][13] 理想汽车发展策略 - 2025年一季度销量92864辆,汽车毛利率19.8%,净利润6.47亿元,计划通过i8/i6纯电车型进入213万辆BEV市场 [15][16][17] - 海外销量目标占比30%,战略重心转向欧洲和亚洲市场,将建立经销商网络与国际团队 [18] - VLA司机大模型与高压快充技术(10分钟补能500公里)成为纯电车型核心卖点 [8][17] - 维持20%以上毛利率,预计L系列焕新和MEGA月销2000+将推动重返月销5万辆水平 [15][16] 行业竞争格局 - 新势力企业普遍通过技术差异化(小米效率/小鹏AI/理想大模型)应对价格战 [10][13][17] - 纯电市场竞争加剧,单车售价呈下降趋势(小鹏降3.56万/理想降1.1万) [7][8] - 产品节奏成为关键,各公司密集推出新车型(小米YU7/小鹏G7/理想i8)争夺细分市场 [4][12][16]
大厂都在做换电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30 17:1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单一动力电池制造商向新能源开拓者转型[3][4] - 公司定位为零碳科技公司 重点发展换电业务[5] - 公司正在构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换电网络 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同步推进[7] 换电业务进展 - 乘用车领域已推出巧克力换电电块 联合5家主机厂推出10款换电车型[18][19] - 商用车领域发布全球首款75标准换电块 签约1428辆换电重卡 另有6900多辆待交付[20][21] - 计划2025年自建1000座乘用车换电站 中期目标1万座 长期目标3万座[25] - 商用车领域计划今年建成300座重卡换电站 2030年前建成覆盖80%干线运力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27] 行业痛点解决 - 通过标准化换电电块解决了行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16][17] - 联合交通部公路研究院等合作伙伴解决了商用车换电站选址和建设问题[29] - 换电站布局规划将显著提升换电便利度 降低运营成本[24][25] 换电市场前景 - 重卡换电可降低单车成本20%-30% 司机年收入可增加6万元[38] - 2024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达13.6% 同比增长136%[41] - 预计2025年换电重卡市场规模468亿元 2030年达922亿元[43] - 2030年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形成三分天下格局[34] 商业模式创新 - 推出"电池银行"灵活租赁服务 降低用户购车成本[46] - 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专属保险和低息融资方案 将重卡车身保费从4万元降至2.5万元/年[46] - 换电站可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 参与电网调峰调频[48] 政策环境支持 - 2020年起多项政策支持换电模式发展 包括试点推广和标准制定[39] - 新能源重卡享有路权优先、购置补贴及运营补贴 最高补贴达300万元[41] - 交通领域重卡碳排放占比超50% 新能源转型迫在眉睫[39][41]
马斯克不干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9 21:43
马斯克政府职务变动 - 埃隆·马斯克自1月起领导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削减联邦政府规模 任期于2月3日公开后接近尾声 [4] - 马斯克于5月28日正式办理离职手续 离任过程迅速且无仪式 未与特朗普进行正式会谈 [5] - 离职前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感谢特朗普给予削减浪费性开支的机会 并称DOGE使命将长期持续 [6] 政策立场冲突 - 马斯克公开批评特朗普推进的支出法案 称其扩大预算缺口并削弱DOGE工作成效 [8] - 该法案预计未来十年增加2.3万亿美元联邦赤字 主要延续2017年减税政策并新增开支 [8] - 特朗普为法案辩护称需争取众议院支持 同时承认立法复杂性 [11] DOGE工作成效 - 马斯克最初计划削减2万亿美元支出 但实际仅实现1750亿美元节省 目标完成度不足9% [9] - 通过裁员威胁等方式 特朗普任内已精简26万联邦文职员工 占总数230万的12% [23] 政商关系影响 - 马斯克为特朗普2024年竞选捐款超2.5亿美元 曾获白宫南草坪特斯拉展示等特殊待遇 [11][14] - 特斯拉股价年内下跌11% 部分投资者要求马斯克专注公司管理 [14][19] - 马斯克表示将减少政治捐款 回归全天候商业工作状态 [20][21]
设计一台世界级标杆的中国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9 21:43
产品定位与市场环境 - 银河M9定位为品牌旗舰SUV,基于吉利GEA Evo原生架构打造,是银河品牌百万销量后首款旗舰产品,战略地位显著[4] - 大六座SUV市场已从新市场发展为"红海",价格覆盖50万至十几万元区间,2024年至少有10款6座SUV集中上市,成为"最卷赛道"[4] - 公司为银河M9设定"世界级标杆"目标,需在设计层面解决差异化竞争问题:如何让消费者选择该产品而非竞品,如何打造"对手恨、用户爱"的亮点,如何覆盖全球用户群及更广年龄层[6][7] 设计理念与团队协作 - 设计团队通过400多轮模型验证,最终确定"以大为美"的审美最大公约数,车身尺寸达5205×1999×1800mm,窗身比例1:1.2(优于行业普遍的1:1.5),单侧车窗透光面积0.7平米,比同级多20-30%进光量[21][23] - 采用中西方团队协作模式:上海与米兰设计中心联合开发,欧洲团队擅长车身姿态与空间感塑造,中国团队强于市场洞察与细节打磨,实现24小时跨时区协作[15] - 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三进大宅"布局:一排突出"有排面"(30英寸大屏+9.1升冰箱),二排强调"见尊贵"(1.3米内舱挑高),三排注重"藏自在"(150度电动靠背+0.15平米勃朗峰舷窗)[23][25] 品牌战略与全球化 - 吉利设计形成全球五大中心布局(上海/宁波/哥德堡/考文垂/米兰),具备电车/油车/混动全品类设计能力,通过"台州宣言"实现资源整合[12][14] - 银河E5验证设计战略成功:采用"涟漪"美学而非流行硬朗风格,连续9个月销量破万,前4个月出口7国达1.58万辆,在东南亚及澳洲市场反响良好[20] - 银河系列创25个月达成百万销量的"银河速度",设计被定位为企业战略杠杆,集团明确"原创设计是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定位[18][17] 行业意义 - 银河M9代表中国汽车设计从"Made in China"向"Designed by China"转型,推动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29] - 国际设计团队主动研究中国用户需求成为新趋势,反映出中国汽车设计全球地位提升的市场环境变化[29]
全球第四大车企新CEO,艰难上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8 23:55
核心观点 - 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任命安东尼奥·菲洛萨为新CEO,接替去年12月辞职的唐唯实,菲洛萨将于6月23日履新 [4] - 菲洛萨是菲亚特克莱斯勒资深高管,拥有26年行业经验,曾担任美洲首席运营官兼全球首席质量官 [4][7] - 菲洛萨将带领新团队重整Stellantis,包括审视14个汽车品牌、2个出行品牌、与中国零跑汽车的合资合作,并缓和与工会、经销商及政府的紧张关系 [6] - Stellantis 2024年业绩遭受重挫,净营收1569亿欧元同比下滑17%,净利润55亿欧元同比下滑70%,调整后营业利润86亿欧元同比下降64%,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从12.8%降至5.5% [6] - 美国市场是Stellantis最重要的市场,贡献半壁利润,但2024年市场份额下滑近2个百分点,经销商库存大幅增加 [15][17] - 特朗普政府25%汽车关税政策将对Stellantis造成重大打击,预计利润减少75%,收益损失71亿美元 [22][23] - 菲洛萨需解决美国市场问题,包括召回老将、处理库存、修复与经销商和UAW的关系 [15][17][30][32] 菲洛萨背景 - 52岁意大利人,1973年出生于那不勒斯,1999年加入菲亚特集团 [7] - 职业生涯大部分在巴西度过,曾将巴西打造为Jeep品牌最大海外市场 [8][11] - 曾担任Jeep首席执行官,主导Jeep首款美国纯电动车型Wagoneer S的上市 [11] - 在采购、物流、战略规划、金融服务等领域有丰富经验,管理过巴西工厂 [8] Stellantis现状 - 由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2021年合并而成,包含法、意、美系车 [15] - 2024年工业现金流为负60亿欧元,而2023年为129亿欧元 [26] - 2024年从欧洲向美国出口约5.8万辆汽车,包括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 [26] - 一季度合并出货量下降10%至120万辆,营收下降14%至401亿美元 [28] - 北美工厂停摆与欧洲车型换代致两个重要市场出现20%及8%下滑,南美市场逆势增长19% [35] 美国市场挑战 - 经销商对高昂价格和关键车型匮乏不满,库存膨胀 [30] - 与供应商关系紧张,在供应商调查中排名垫底 [30] - 正通过降价和推出更积极激励措施处理库存 [31] - 需修复与UAW的紧张关系,UAW表示合作"好多了" [32][34] 电动化进展 - Jeep首款纯电SUV销量仅2595辆 [35] - 面临30亿欧元碳排放罚单风险 [35]
中国汽车,恶性循环还是大乱之后必大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8 23:55
价格战现状与影响 - 2024年汽车市场降价规模显著扩大,涉及227款车型,远超2023年的148款及2022年的95款 [4] - 2024年新能源新车降价幅度达9.2%,燃油车新车降价幅度达6.8%,总体乘用车市场新车降价幅度达8.3% [4]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较2023年下跌0.7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6%的水平 [6] - 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车企近期再次降价,比亚迪股价在5月26日下跌超过8%,吉利降幅超过9% [6] 行业问题与风险 - 纯电动车大面积亏损,形成不了商业闭环,资本已获利离场,留下产业困境 [7] - 新能源汽车"卖一辆,亏一辆",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产业风险高企 [10] - 部分企业无底线压榨供应商,拖欠货款回款近一年时间 [13] - 存在销售"0公里二手车"的怪象,可能存在里程篡改、车况隐瞒等隐患 [13] - 大幅降价后产品质量堪忧,部分主机厂在安全、寿命、可靠性上偷工减料 [13] 企业应对策略 - 长城汽车坚持走正确道路,哪怕跌出产销规模前十 [11] - 长安汽车注重风控,稳健发展,同时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11] - 吉利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坚持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等 [19] - 长安推进"海纳百川"计划,在海外坚持本地化、长期化战略 [22] - 吉利调整全球化布局,在东南亚加快本土化,在欧洲与美国加强协同 [23] 行业未来展望 - 国家发改委指出部分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需整治扭曲市场机制的行为 [6] - 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6] - 朱华荣认为行业将很快回到价值竞争,预计不超过两年会回到良性竞争态势 [17] - 李书福强调要尊重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建立深度理性的商业模式 [19] - 魏建军指出汽车强国需为全球市场提供多元出行解决方案 [21]
又一家豪华车企裁员3000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7 21:54
裁员与成本削减计划 - 沃尔沃将裁减约3000个岗位 主要影响瑞典办公室员工 占其白领员工总数的15% [1] - 截至2024年底 沃尔沃全球共有42600名员工 [1] - 4月底宣布削减价值180亿瑞典克朗(约19亿美元)的成本和现金行动计划 并对美国业务进行重整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60% 4月全球销售量较去年同期下滑11% [1]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3月底更换首席执行官 重新召回前任首席执行官萨缪尔森 同时兼任总裁 [2] - 萨缪尔森任命从2025年4月1日开始 任期为两年 公司正在物色长期继任者 [2] - 萨缪尔森曾于2012年至2022年担任CEO 主导品牌重振 新市场拓展和公司IPO [2] - 前任CEO骆文襟于2025年3月31日卸任 其任期内主要任务是助力公司快速完成电气化转型 [2] 电气化转型进展 - 2017年宣布全面电动化战略 计划2025年纯电车型销售比重达50% 2030年转型纯电豪华品牌 [2] - 2024年9月下调2030年目标 电动汽车占比调整为90%至100%(包括纯电和插混) 其余为轻度混动 [3] - 2025年推出7款车型 包括3款纯电 3款燃油更新换代车型和1款超级混动SUV [4] 经营环境挑战 - 面临美国关税影响 电动汽车需求放缓 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1] - 作为受美国关税影响严重的欧洲汽车制造商之一 公司采取裁员和削减投资等措施应对 [1]
合创汽车暴雷以后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7 21:54
撰 文 / 牛 一 龙 设 计 / 赵 昊 然 2017年12月27日,广汽集团与蔚来汽车签约合作,广汽蔚来项目正式启动。 合创汽车前身是广汽蔚来,由广汽集团、广汽埃安、蔚来基金、蔚来汽车及创始团队共同持股,于 2018年4月成立。 最初广汽集团主要负责整车研发和生产,为合创汽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和生产基础。 据某南方经销商爆料,近期,最早干合创汽车的经销商,在默默等待了两年多的对账结算无望 后,"到访"了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合创汽车总部。 独立的办公大楼内似乎没几个人,"参观"的经销商团队"打卡"了办公区、大门口甚至二楼雨棚上面 的平台,并且以经销商和客户的双重身份,向已经沉寂很久几乎快被人遗忘的合创汽车发出了"还 我血汗钱"和"我要修车"的问询。 似乎并没有相关工作人员做接待,也无人对他们的诉求做回应。 这位经销商说,感觉维权维了一个寂寞,只是刷了一下存在感。 这些参与维权的经销商选择报警寻求地方帮助,街道及地方组织到来后,也未能协调出合创相关话 事人与经销商沟通。 经销商又去了合创汽车的持股68.6%的大股东广东珠投智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广东珠江 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持股0.4975%,大股 ...
马斯克:你们等着,我不会对你们客气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7 08:13
特斯拉业务进展 - 马斯克重申2025年初实现"无人监督全自动驾驶"上路目标 计划6月在德州奥斯汀进行测试 [8] - 特斯拉欧洲市场4月销量同比下滑 但公司称其他地区表现强劲 市值重回1万亿美元以上 [12][13] - 特斯拉可能推迟原定今年发布的廉价车型 [8] - 马斯克确认未来5年将继续担任特斯拉CEO 强调控制权比薪酬更重要 [15][16] SpaceX与星链发展 - SpaceX今年可能完成全球90%轨道发射任务 在轨卫星占全球活跃卫星80% [20] - 星链考虑未来上市 但马斯克不急于推进 主要顾虑美国股东诉讼制度 [21][23] - SpaceX与联邦政府签有价值数十亿美元合同 但否认存在利益冲突 [33] AI领域动态 - 马斯克继续推进对OpenAI的诉讼 指控其从非营利转为营利性公司违背初衷 [28] - 马斯克认为AI领域需要适度监管 类比体育比赛需要适量裁判 [30][31] - xAI开发的Grok产品已能生成对马斯克面临挑战的分析 [53] 政府顾问工作 - DOGE团队已实现1700亿美元政府开支节约 距2万亿美元目标仍有差距 [44][46] - 马斯克每周投入1-2天在DOGE工作 主要审查政府机构效率和合同价值 [11][33] - DOGE工作流程完全透明 审查结果即时公开在X平台 [34] 全球市场拓展 - 南非政府考虑修改"黑人持股"规定以允许星链进入市场 引发利益冲突质疑 [34][35] - 马斯克强烈批评南非《黑人经济振兴法案》 认为其违背种族平等原则 [35][39] 技术突破计划 - 星舰计划将实现史上首次助推器+飞船全回收 [53] - 脑机接口技术已帮助5名患者意念操控电脑 年底启动"盲视恢复"临床试验 [53] - 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技术将在下月推出"无监督自动驾驶"版本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