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
搜索文档
开挖机、不爱商业,少林寺来了位不一样的住持
凤凰网财经· 2025-07-30 21:21
少林寺新任住持印乐法师的背景与风格 - 印乐法师59岁,1982年出家,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2005年起担任洛阳白马寺方丈长达20年 [2] - 与释永信高调风格不同,印乐法师未开通社交账号且低调务实,形象主要通过零星采访和游客影像呈现 [3][4] - 坚持"农禅并重"传统,亲自参与劳作如驾驶挖掘机、加固树木,并规定僧人每周集中学习佛教及文学知识 [4][5][7][9] 白马寺管理实践与扩建成果 - 推动白马寺扩建以恢复"中国第一古刹"盛景,历史上鼎盛时期占地3000多亩 [10] - 2006年促成印度政府捐建印度风格佛殿,后续吸引缅甸、泰国等国共建,形成全球唯一汇聚四国风格佛殿的寺院 [11] - 扩建面临资金缺口:土地购置需1亿元,后续建设需1.5亿元,而寺院年收入仅1700万元(门票+捐资) [13] 对商业化的态度与行动 - 明确拒绝商标注册,未授权"白马寺素饼"等商业合作,强调"佛教传统特色必须坚守" [15] - 2010年提交全国两会提案,反对佛教名称被注册为商标,认为会损害佛教庄严性 [16] - 与少林寺形成鲜明对比:白马寺无关联企业,寺内免费提供香火茶水且无商业场所 [18][19] 新任住持面临的挑战 - 需接管手握795个商标的少林寺,平衡千年禅武精神与前任商业化争议 [19] - 其"远离商业诱惑"的理念与少林寺现有模式存在潜在冲突,未来发展路径受关注 [2][19]
寻找释延鲁:十年前举报释永信的他,如今去哪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30 08:59
核心观点 - 释延鲁作为少林寺前武僧教头实名举报方丈释永信后隐匿十年 其商业活动持续开展但部分企业存在经营问题 [1][2][16] - 释永信被官方通报涉嫌刑事犯罪和违反戒律 与十年前举报内容存在重合 [43][40][35] 教育业务规模 - 少林延鲁武术学校占地面积1800余亩 学生数量超过两万名 [16] - 2025年招生收费标准分三档:普托班18900元/人/年 高托班22800元/人/年 实验班29800元/人/年 [17] - 教育集团包含四所学校:少林延鲁武术学校 少林弘武中等专业学校 少林足球学校 郑州体育职业学院 [18] 土地购置与资金问题 - 2024年以1286.4万元购得高等教育用地 用于建设少林建业国际足球学校项目 [18] - 武校两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涉案总金额614.35万元 [21] - 历史被执行人次数73次 涉及金额3136.09万元 [21] 关联企业经营状况 - 释延鲁直接关联3家企业:郑州真有缘少林禅武堂有限公司(持股49%) 山东省古梅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已注销) 登封市释延鲁武术学院(撤销) [26] - 以俗名林清华控制的三家企业中 河南少林足球俱乐部2024年销售额0元 净亏损451.8元 [27] - 登封市中岳少林禅拳文化表演团2024年销售额0元 净亏损348元 [27] 商业活动拓展 - 武校开展研学业务 少林星动力暑期研学夏令营价格3599元起 [25] - 表演团累计演出3万余场 观众达数百万人次 出访过美英法等数十个国家 [25] - 企业涉足文化旅游领域 山东省古梅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已注销) [26]
创始人套现9亿反劝投资者耐心:石头科技赴港补血,投资者还信吗?
凤凰网财经· 2025-07-29 23:32
核心观点 - 石头科技在争议声中赴港IPO,面临增收不增利、海外竞争加剧、创始人套现风波等多重挑战 [2] -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下滑,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6%,2025年Q1同比大幅下滑32.92% [4] - 海外扩张导致毛利率下降,海外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60.4%降至2024年53.7% [11] - 创始人昌敬减持套现8.88亿元引发信任危机,公司股价较去年高峰缩水28% [20][2] 业绩表现 - 营收持续增长: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6.11亿元、86.39亿元、119.18亿元,2025年Q1单季度营收34.28亿元同比增长86% [2] - 净利润下滑: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1.83亿元、20.51亿元、19.77亿元,2024年同比下滑3.6%,2025年Q1净利润2.67亿元同比下滑32.92% [4] - 毛利率承压: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54.1%降至2024年50.4%,核心产品扫地机器人毛利率从54.9%降至52.1% [4][5] 业务结构 - 业务高度集中:2024年扫地机器人业务贡献总收入91% [2]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海外收入从2023年42.29亿元增至2024年63.8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48.9%提升至53.6% [10][11] - 全球市场份额:2024年扫地机器人全球市场份额16%,排名第一 [9]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暴涨:2024年销售费用29.67亿元同比增73.23%,其中广告及营销开支19.24亿元同比增77.5%占营收16% [6][7] - 2025年Q1销售费用9.51亿元同比增149% [7] - 海外成本上升:关税及运费上升导致海外销售利润下降 [4] 海外市场挑战 - 竞争加剧:面临iRobot反扑及科沃斯、小米等中国竞争对手抢占份额 [12] - 模式转型:欧洲市场从经销商模式转向直营模式导致成本激增 [13] - 价格压力:为保市场份额采取价格策略挤压利润空间 [12] 多元化困境 - 洗衣机业务进展不顺:面临海尔、美的等传统巨头竞争 [14] - 2025年6月传闻洗衣机事业部裁员70%以上 [14] - 业务协同不足:跨界布局未能形成有效增长点 [14] 现金流与运营问题 - 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首次告负为-4218万元 [14] - 消费者投诉达2445条,主要涉及产品故障及退货退款纠纷 [15][16] - 产品问题包括扫地机器人划伤地板、运行异响及洗衣机漏水等 [16][17] 创始人套现风波 - 昌敬2023-2024年减持套现8.88亿元,持股比例从23.15%降至21.09% [20] - 减持后公司业绩下滑,2024年Q3净利润同比降43.4% [21] - 投资者不满其"高位套现"后劝股东"耐心"的言论 [22][24]
麦当劳要卖香港商铺,“大地主”藏不住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9 23:32
麦当劳出售香港物业的核心观点 - 麦当劳计划分阶段出售香港23个自持商铺,首批8项物业总市值约12亿港元,第二批8个铺位市值约11.1亿港元,涉及尖沙咀、铜锣湾等核心区域 [1][2] - 出售物业为带租约资产,麦当劳餐厅将继续运营,租户包括7-Eleven等零售品牌,整体出租率100%,部分餐厅已运营超34年 [2][3] - 香港商铺估值处于低位,核心区街铺资本价值同比下跌5.4%,较十年前下跌70.5%,净有效租金回报率约2.47% [3][5] 物业资产详情 - 首批8项物业建筑面积介于631.74平方米至1765.16平方米,楼龄最长56年(尖沙咀星光行),最短27年 [1][2] - 物业组合中5间麦当劳为24小时营业,部分引入便利店、药房等租户,采用"整批或单项"竞标方式,截标日期为9月16日 [1][2][3] 麦当劳的房地产商业模式 - 公司56%的并表餐厅土地和80%建筑物为自持,2024年租金收入100.17亿美元,占总收入38.65%,特许经营费仅56.06亿美元 [8][9] - 通过传统特许经营模式获取租金+特许经营费,在中国内地多采用非自持物业,香港特许人需自行提供物业 [8][9][10] - 历史上曾于2001年、2003年在港出售店铺获利近1亿港元,此次出售将进一步减少香港物业持有量 [10] 香港商业地产市场背景 - 高息环境及贷款收紧导致投资意愿降低,中环商铺案例显示持有14年后亏损46%成交 [5] - 中原报告指出业主大幅降价求售,但麦当劳标的因核心区位和稳定租户仍吸引投资者兴趣 [3][5]
外媒:多家车企涉“零公里二手车”,理想、长安、吉利等在列
凤凰网财经· 2025-07-29 23:32
车企虚增销量现象 - 路透社调查发现97起消费者投诉显示部分中国车企通过"提前投保"方式虚增销量 涉及比亚迪 大众 丰田 别克等中外车企 [1] - 经销商以他人名义为未售车辆投保以冲刺月度销售指标 导致消费者购车后发现车辆已被提前投保 [1] - 该现象在业内被称为"零公里二手车" 车辆在正式销售前即被计入"已售"状态 [1] 涉事企业回应 - 大众中国表示将调查投诉并强调不会通过保险方式提升销量 [1] - 上汽通用声明公司销售数据以实际交付为准 [1] - 比亚迪 吉利等车企未对采访请求作出回应 [1] 法律纠纷与行业影响 - 2023年以来已有消费者因经销商隐瞒"预投保"行为提起诉讼 部分案件判决消费者胜诉并获得赔偿 [1] - 业内人士指出该做法可能误导行业对实际市场需求的判断 并在产能调配上带来风险 [1]
苹果首次在中国关停直营店!门店开业近十年,最新回应来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9 23:32
苹果直营店关闭事件 - 大连百年城Apple Store将于8月9日20:00停止营业 为国内首家关闭的苹果直营店 该店于2015年10月24日开业[2][3] - 关闭原因为购物中心内多家零售商离开 包括Coach、Kenzo、MCM、UGG等品牌在租约到期时关闭门店[3][5] - 关闭后苹果在大连仅剩恒隆广场一家门店 苹果在中国拥有超过50家Apple Store零售店[3][5] 苹果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6896万部 同比下降4% 苹果以13.9%市场份额位居第五[6] - 华为以1250万部出货量重返市场第一 vivo、OPPO和小米分别以17.3%、15.5%和15.1%市场份额位列第二至第四[6] - 苹果2025财年第二季度大中华区收入160亿美元 同比下跌2% 公司整体营收954亿美元同比增长5.1%[6] 苹果零售战略调整 - 大连门店关闭未改变整体扩张节奏 8月16日将在深圳开设前海壹方城零售店 为深圳第三家直营店[5] - 2024年1月在安徽省开设首家零售店合肥万象城店 苹果通过降价促销策略提升二季度出货量表现[5][6]
又一款中国互联网产品,炸场美国
凤凰网财经· 2025-07-29 23:32
行业概况 - 全球短剧市场快速增长 截至2025年一季度已有431个短剧应用 覆盖包括战乱地区乌克兰在内的全球市场 [5] - 中国企业在海外短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前50名应用中40个由中国企业开发 贡献68.75%的海外短剧内购收入 [6] - 海外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144-648亿美元 是国内的7-12倍 2025年上半年实际收入仅10.88亿美元 显示巨大增长潜力 [58][59] 头部企业表现 - ReelShort为行业绝对龙头 2025年Q2连续38天霸榜美国Google Play娱乐免费榜 5月全球下载量达1448.6万次 [9][10] - ReelShort一季度内购收入1.3亿美元 占据24.21%的海外市场份额 代表剧《亿万富翁老公的双面人生》播放量4.7亿次超越《鱿鱼游戏》 [11][12][1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前三甲分别为ReelShort(2.64亿美元) DramaBox(2.33亿美元) GoodShort(1.04亿美元) [63]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订阅+分集解锁"混合付费模式 相比Quibi纯订阅制更灵活 [28] - 建立"网文平台Kiss→互动小说Chapters→短剧ReelShort"的漏斗式内容开发体系 爆款成功率显著提升 [40][41][43] - 本土化制作策略 启用美国演员和制作团队 单剧成本控制在30万美元以内 9天可完成90集拍摄 [37][47] 竞争格局 - 主要分为四类玩家:自制派(ReelShort) 翻译派(DramaBox) 兼容派(ShortMax) 免费派(Melolo) [64][65][66][67] - 字节跳动推出免费短剧平台Melolo 3个月用户破百万 预示付费与免费模式将展开激烈竞争 [67] - 昆仑万维DramaWave采用"付费+广告"双模式 展现差异化竞争策略 [68] 技术赋能 - 中文在线推出逍遥大模型英文版 可批量生成百万字多语种剧本 显著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56] - AI技术应用覆盖剧本生成 多语言翻译 逻辑连贯性保持等环节 支撑全球化内容输出 [56] 战略布局 - 中文在线实施"模式出海3.0"战略 推出Sereal+(北美男频)和UniReel(日本市场)等新平台 [53][55] - 行业从单一IP输出转向"IP+平台+AI+本地团队"的系统化在地输出 构建完整产业链 [53] - 头部企业将短剧定位为"未来十年全球内容产业最大战略机会" 预估可能成长为千亿美金赛道 [60]
运动血压睡眠全监测!老牌国货用199元颠覆千元智能表市场
凤凰网财经· 2025-07-29 23:32
智能手表行业趋势 - 智能手表已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自律生活的标配工具 渗透场景包括地铁 健身房 办公室等日常生活场景[2]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格局 国际大牌售价上千元 普通品牌则存在质感与功能不足的问题[8] 创维公司战略转型 - 36年国民老牌创维已从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型为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重要玩家 202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32] - 公司业务覆盖智能家电 智能系统 新能源等120+领域 具备跨行业技术整合能力[32] Watch4PRO产品核心功能 - 健康监测:支持心率 血压 血氧 睡眠质量 压力水平等全方位数据追踪 配备100+运动模式记录功能[6][57][58][61][64][65][67] - 智能交互:具备蓝牙通话 音乐播放 NFC门禁 语音助手等生活场景功能[14][16][72][74] - 续航能力:300mAh电池支持重度使用7天 轻度使用15天 配备无线充电技术[41][93] 产品硬件配置 - 采用2 01英寸高清曲面触控屏 表体直径53mm 提供雅典黑 香槟金双色选择[37][49][87][89] - 通过IP68防水认证 可承受1 2米水深浸泡1小时 并具备专业防尘性能[43][45] 市场定位与促销策略 - 产品定价策略突出性价比 京东标价1299元 当前促销价199元 价格仅为国际大牌的15%[24][99] - 目标客群覆盖商务人士 运动爱好者及健康监测需求人群 主打"功能全面+国民品牌"双重卖点[10][20][51] 用户体验设计 - 预装Da Fit应用 提供海量免费健身课程与个性化表盘选择[70][91] - 随机附赠皮革表带 采用磁吸式快拆设计 支持快速更换[96] - 新增女性健康管理功能 包括生理周期记录与预测[76]
暑期档,危险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8 23:51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4年暑期档截至7月27日总票房51.61亿元,同比2023年同期的69.70亿元下降25.95% [2] - 2024年暑期档票房预测为116亿元,远低于2023年的206亿元和2015年的124亿元 [18] - 2024年暑期档平均票价同比下降2.3元,但未能带动观影潮 [2] 影片表现 - 《南京照相馆》上映两天票房达3.78亿元,预测总票房16.24亿元 [8] - 《酱园弄·悬案》预测票房仅3.75亿元,口碑崩塌 [5] - 《恶意》预测总票房2.60亿元,《无名之辈:否极泰来》预测票房0.52亿元 [6] - 《聊斋·兰若寺》预测票房3.15亿元,远低于追光动画前作《长安三万里》的18亿元 [7] - 《长安的荔枝》预测票房从6-7亿元上调至9.15亿元 [8] -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预测票房仅0.29亿元 [12] 影视公司表现 - 中国电影子公司中影(无锡)为《南京照相馆》第一大出品方,该片表现超预期 [10] - 中国电影参与发行的三部进口片预测总票房累计14.13亿元 [11] - 欢喜传媒主控的《酱园弄·悬案》票房不及预期,但《戏台》预测票房4.94亿元可能回血 [11] - 光线传媒主控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票房仅0.29亿元,但影响较小 [12] - 儒意、万达电影作为《聊斋·兰若寺》二三大出品方可能难以回本 [12] - 淘票票为《东极岛》主控方之一,并参与《聊斋·兰若寺》《戏台》投资 [14][15] - 猫眼押注《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恶意》,但后两部票房失利 [16] 行业趋势 - 三大黄金档期中国庆档票房已从40亿元左右下滑至20亿元左右,暑期档若持续下滑将仅剩春节档独大 [18] - 优质影片可能转向春节档,导致暑期档陷入"票房下滑—优质片撤离—档期吸引力衰减"恶性循环 [20] - 长期可能导致中国电影市场陷入"孤岛式繁荣",仅春节档维持热闹 [20]
日本对美巨额投资被疑出卖国家?日本官员:实际投资或不足2%
凤凰网财经· 2025-07-28 23:51
美日5500亿美元合作基金协议分析 - 5500亿美元双边合作基金中仅1%-2%用于直接投资 其余98%-99%通过贷款和贷款担保形式提供 资金来源主要为日本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 [1] - 基金是美日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美方将对日本输美商品统一征收15%进口关税 日本承诺设立5500亿美元对美基金作为交换 [1] - 投资部分中美日双方按90:10比例分配投资收益 日本潜在损失仅数百亿日元 [1] - 贷款部分日本将收取利息 担保部分仅收取担保费用 企业未违约情况下日本几乎无实际风险 [1] - 协议预计为日本带来约10万亿日元(680亿美元)关税减免 主要集中在汽车等核心出口领域 [1] 协议执行进展 - 目前协议缺乏具体落地细节 双方尚未签署正式联合文件 白宫仅发布情况说明书 [2] - 日方将推动美方尽快通过行政命令落实关税调整 避免美方以"文件未完成"为由拖延降税进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