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界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一举出资6家GP
投资界· 2025-04-22 16:08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概况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 聚焦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及前沿技术孵化 [5][7] - 基金周期15年 重点支持未来信息、能源、健康、空间、制造、材料六大领域 包含科学智能、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 [8] - 首批6只子基金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领域 包括博联脑科学、安福创生、中科创星等GP机构 [8] 政策与机制创新 - 打破子基金注册地限制 允许20%以下出资投向境外标的 设立回购让利机制 体现市场化运作特征 [5][8] - 建立战略科学家委员会、科技项目经理人团队 联动概念验证经费投入机制 强化投研能力 [7] - 上海国投牵头组建国资控股管理平台 突出功能性政府基金定位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7] 上海产业战略布局 - 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规模达1.8万亿元 培育10条重点产业链 [10] - 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服务)和2个5000亿级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 [10] - 2023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925个 总投资超1.1万亿元 其中40%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 [11] 配套资金支持体系 - 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500亿元 重点发展并购基金 [10]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首关32亿元(目标80亿元) 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 引导资本投早投小 [10] - 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规模890亿元 首批9只子基金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 放大效应达4.71倍 [10]
2025VENTURE50企业评选正式启动!
投资界· 2025-04-22 16:08
VENTURE50评选概述 - VENTURE50由清科创业创立于2006年,已成为中国高成长企业投资风向标,见证科技创新企业价值跃迁 [2] - 2025年将迎来VENTURE50二十周年,评选活动再启新程 [2] 评选标准 - 风云榜针对B轮以后融资阶段或2022年前成立的未上市企业,旨在提供再融资、地方落地及曝光机会 [3] - 新芽榜针对B轮及以前融资阶段且2022年后成立的未上市企业,旨在帮助获得融资和业务机会 [5] - 行业榜针对已参选新芽榜/风云榜的未上市企业,评选当年细分行业表现 [7] 评选周期 - 4月-6月为项目征集期,6月27日前需提交企业信息 [8] - 7月-8月为初评阶段,由百余家知名投资机构一线投资人进行综合评估 [9][10] - 9月-10月为复评阶段,由国内头部投资专家担任评委 [11] - 11月中旬公布最终评选结果,包括风云榜、新芽榜及细分行业榜单 [12][13] 往届成果 - 截至2024年12月累计参选企业超过79000家 [15] - 上榜企业累计融资额超过3123.25亿元人民币,后续融资率达57.02% [15] - 上榜企业达上市率约10.23% [15] - 往届上榜企业包括京东集团、小米集团、宁德时代、理想汽车等知名企业 [15] 参与方式 - 通过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参与2025VENTURE50评选 [17] - 提供三位不同业务方向的联系人信息:参与咨询王老师、合作咨询王老师、媒体合作肖老师 [17]
AI席卷公务员
投资界· 2025-04-22 16:08
以下文章来源于AI故事计划 ,作者赵芮 AI故事计划 . 人在AI时代的命运。这个编辑部致力于记录AI时代的真实故事。 更忙了。 作者 | 赵芮 编辑 | 温丽虹 来源 | AI故事计划 (ID:AIstory1) AI帮了忙,但也让公务员更忙了。 2 0 25年春节后,很多公务员发现,De e pSe e k等AI智能助手,出现在自己所在的基层办 公室中。 他们收到领导自上而下的呼吁,积极在工作中"拥抱"AI办公。 浪潮之下, 我们找到几名基层公务员,他们匿名聊了聊和AI这名新同事共事的体验。 AI到了基层办公室 手捧手机,公务员李晓曼(化名)不动声色地盯着屏幕,面前的办公桌上堆着各类材料 和党员书籍。 De e pSe e k的界面持续滚动,勾勒出一套办事流程的架构设计,罗列出大量与公务员单位 解除雇员劳动合同有关的情形、法条及规定。它分析了每一种规定适用的情况,又给出 了每一种解约方式的落实方式与注意事项。 这是一处普通的机关办公室,李晓曼正在为一桩善后工作任务搜寻解法。她31岁,已经 在系统内服务了9年有余。 去年12月,李晓曼所在单位的一名雇员意外因车祸离世。李晓曼和另一名同事接手了离 世同事在单位 ...
130亿,孙正义独角兽破产
投资界· 2025-04-22 16:08
公司概况 - 知名农业独角兽Plenty成立于2014年,采用室内垂直农业技术,目标是在全球主要城市建立农场[4] - 独特技术包括20英尺高水培塔、LED灯气候控制,宣称比传统农业产量高350倍且仅消耗1%水资源[7] - 累计融资近10亿美元,估值峰值达19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贝索斯、沃尔玛等[2][6][8] 融资历程 - 2017年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软银领投),创当时农业科技领域最大单笔融资[6] - 2019年C轮融资1.75亿美元,2020年D轮融资1.4亿美元,均由软银领投[8] - 2022年E轮融资4亿美元(软银跟投),再创全球农业公司融资纪录,总估值达19亿美元[8] 破产原因 - 消费者支付意愿与成本存在巨大差距,零售业务拓展慢于预期[10] - 创始人重心转移,核心高管离职,公司成立十年从未盈利[10] - 负债总额1亿-5亿美元,2022年后融资失败,估值暴跌99%[10] - 原计划建设500个农场,实际仅剩1个草莓农场运营[10] 行业现状 - 同类垂直农业公司Bowery Farming(融资超7亿美元)和AppHarvest(融资超7亿美元)相继破产[11] - 农业科技公司普遍依赖资本输血,商业计划脱离实际盈利能力[10][11] - 2024年全球25%初创公司面临折价融资,创十年新高[13] 投资反思 - 软银愿景基金多轮重仓,但投资逻辑受质疑,类似案例包括印尼eFishery(虚报营收5.95亿美元)[13] - 当前投资环境趋向谨慎,无盈利能力的独角兽面临淘汰[13]
LP催了:赶紧把钱投出去
投资界· 2025-04-21 15:59
行业现状 - 当前VC/PE行业普遍面临资金投不出去的困境 头部机构账上资金闲置现象明显 [4] - 一季度VC机构整体投资数量同比下降约10% 出手节奏明显放缓 [7] - 资金高度集中于AI大模型 机器人等热门赛道 导致估值泡沫化 部分机构难以出手 [7] 投资机构痛点 - 优质项目稀缺 平庸项目看不上 好项目竞争激烈且估值变形 [7] - 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叠加退出不确定性 加剧LP信心不足 [7] - 地缘政治影响显著 面向欧美市场的项目被搁置观望 [7] - 政府LP要求GP兼顾返投指标 进一步加大项目筛选难度 [7] LP压力传导 - 90%政府LP设定了年度投资考核目标 要求资金必须投向创新项目而非闲置 [8] - 未完成投资进度的GP面临减资 扣管理费等惩罚措施 [8] - 部分政府LP将管理费与实投规模挂钩 未达标需退还管理费 [11] GP生存策略调整 - 管理费普遍降至1-1.5% 部分机构已无法覆盖运营成本 [9] - 投资机构开展多元化创收 包括跟投 FA中介服务等 [9] - 多家GP主动缩减基金规模 退回超额募资以降低压力 [10] - 民营机构加速向中型基金转型 松禾资本等已调整策略 [10] 市场趋势 - 行业共识认为必须适应IPO停滞环境 保持持续出手能力 [10] - 高瓴资本提出决策应聚焦核心问题而非市场情绪 [12] - 2021年资金充沛的行业范式已不可持续 需建立新投资逻辑 [10]
邀你同游!揭秘日本模式,探寻中国增长
投资界· 2025-04-21 15:59
核心观点 - 中国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换挡、老龄化加剧、消费需求迭代、产业升级等挑战 日本在相似经济周期下已探索出有效路径 包括百年企业迭代、精益制造创新、银发经济开发等经验值得借鉴 [5] - 日本企业通过技术纵深抵御经济周期 文化资产传承实现基业长青 社区养老模型商业化等实践 为中国企业提供多元化韧性生长模型 [10] - 游学项目旨在构建系统性认知框架 通过企业参访、大师课程、文化体验等模块 解码日本低增长时代的突围策略 提炼可迁移至中国市场的方法论 [6][10][17] 行程亮点 企业参访 - 深度参访5家日本标杆企业:湘南机器人(医疗康养)、芝浦机电(精密制造)、伸江会(社区服务)、塚喜商事(百年商贸)、欧姆龙(绿色科技) 覆盖不同规模体量与行业领域 [10] - 参访聚焦六大议题:低增长突围、老龄化破局、制造升级、代际传承、技术卡位、可持续发展 形成日企认知坐标系 [10] - 案例价值:芝浦机电展示技术纵深抗周期能力 塚喜商事揭示百年传承逻辑 伸江会呈现老龄化商业化路径 欧姆龙实践产业环境共生 [10] 学术资源 - 东京大学设置课程 围绕"低增长时代附加值创造""品牌全球化出海战略"展开 破解"卖得多、贵、远"痛点 [17] - 大师课程包括田中士郎《低增长时代的附加值创造方法》、刘三勇《SHEIN国际发展战略》等 提供实战方法论 [29] 导师配置 - 配备沙丘投资人导师全程跟团 包括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盘古创富许萍等 提供深度提问、产业解读、资源链接支持 [20] - 导师拥有丰富中日创投经验 尤其许萍具备跨文化视角 能有效促进知识成果转化 [20] 文化体验 - 融合茶道、料理、艺伎表演等文化元素 将传统技艺转化为解读商业韧性的密钥 [23] - 通过町屋家训、合食料理工序等文化细节 溯源日本产品主义与制造精益性的底层逻辑 [24] 行程安排 - 6天5晚紧凑行程 覆盖东京与京都两地 包含4天企业参访、2天大师课程、3场特色晚宴及文化体验 [28][29] - 每日安排示例:6月11日参访湘南机器人+田中士郎课程 6月12日参访伸江会/芝浦机电 6月13日参访塚喜商事/欧姆龙并举行结业晚宴 [29] 目标人群 - 企业家/创始人/高管:需学习日本管理方法与创新模式 [38] - 投资人:关注日本市场及出海投资合作机会 [38] - 家族继承人/高净值个人:探索新产业趋势与增长点 [38] 运营细节 - 时间:2025年6月9-14日 限30人 费用5.28万/人含五星住宿及特色餐饮 [35][36] - 特色:单房差4000元/人 部分课程设在东京大学校内 结业晚宴在京都举行 [36][17][29]
安徽老乡又要IPO了
投资界· 2025-04-21 15:59
公司发展历程 - 溜溜梅起源于2006年芜湖市凯旋食品公司剥离其他业务后专注打造的青梅食品品牌,战略定位为"中国青梅食品第一品牌"[5][7] - 2009年溜溜果园正式成立,在安徽、福建等产区设立工厂[7] - 2013年邀请杨幂代言,"没事就吃溜溜梅"广告语使品牌迅速出圈,2015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5][7] - 2024年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市场份额达4.9%,梅产品行业份额7%,天然果冻行业份额45.7%[9]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1.48亿元[10] - 梅冻产品收入快速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2.3亿、3.11亿、4.1亿元,成为第二增长曲线[10] - 毛利率从2023年40.1%降至2024年36.0%,销售及经销开支维持在3亿元左右[11] 产品战略 - 从单一青梅产品发展为"青梅+"矩阵,涵盖梅干零食、西梅产品、梅冻、梅精软糖及梅茶茶汤四大类[10] - 2019年推出子品牌"梅冻",主打健康轻负担概念,开发电解质冰沙梅冻等功能性产品[10] - 西梅产品通过每日西梅、无核梅干等强化健康属性[10] 资本运作 - 2015年红杉中国A轮投资1.35亿元(持股13.99%),2023年通过回购协议退出[11] - 2016年B轮融资1.03亿元(李青),2020年C轮引入诺享东辰等机构[11][12] - 2024年D轮获华安基金4000万元、兴农基金3500万元投资[12] - 2019年首次冲刺A股失败,2024年转战港股上市[9][10] 行业背景 - 安徽孕育多个食品品牌如恰恰瓜子、三只松鼠、现代牧业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13] -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提出食品工业规模目标4000亿元,重点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13] - 行业竞争加剧,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零食巨头切入梅类产品赛道[11]
LP催了:赶紧把钱投出去
投资界· 2025-04-21 15:59
投资人苦恼:有钱但投不出去 - 大多数投资机构投资数量相比上一年同期下降约10%,VC机构出手节奏趋缓 [7] - 资金和资源加速向少量项目集聚,高估值与泡沫论此起彼伏,部分投资机构表示"难以下手" [7] - 市场上有限的资金都扎堆在相同的赛道里,平庸的项目看不上,好项目又轮不到,部分项目估值变形直接pass [7] - 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历历在目,加上退出的不确定性,LP投资人信心不足,各方资金都很谨慎 [7] - 地缘政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投资人的决策,部分面向欧美市场的项目无奈搁置观望 [7] - 眼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瞄准未来进行更大胆的投资,一些投资机构陷入钱在手不投贬值和投出去亏钱的矛盾里 [7] - 很多同行面临有钱没处投的处境,看不到好项目,有账上几个亿买理财的例子 [7] LP考核投资进度 - 政府LP要求GP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关心资金是否能够真正投到创新项目上去 [8] - 90%的政府LP诉求是尽快投资,设下"今年必须投多少"的考核目标 [8] - 资金使用率越高意味着GP把更多的钱投在项目上,多投项目多创造收益 [8] - 资金使用率越低,则可能意味着GP管理费收得越多,但没有尽职免责 [8] - 政府投资基金会要求子基金在三年内全部投完并汇报指标,未完成将发函催促投资 [8] - 若资金仍未使用,可能会触发减资、扣管理费等动作 [8] 管理费压力与创收KPI - 一级市场管理费呈现两个极端,有些GP管理费太低不足以支撑运营成本,有些不太作为的GP却靠着管理费过得有声有色 [8] - 管理费不超过实缴金额的1.5%,有的甚至降到了1% [9] - 投不出、募不动、也退不了,LP持续性出资成为GP普遍头痛的问题 [9] - 有些投资机构的管理费已不够日常开支,有基金账上只剩200万 [9] - 活跃在前端的投资人开始肩负起机构的创收,有的投资经理自掏腰包凑跟投,有的投资机构干起FA的活儿转收中介费 [9] - 纯国资机构直言管理费覆盖不住成本,每个人都背了创收的指标 [9] GP调整策略 - 部分GP放弃做大规模,退回募来的资金 [10] - 运营基金的能力与环境、机遇等都有很大关系,对行业保持敬畏之心决定放弃但不后悔 [10] - 今年仍在募新的基金,但把基金规模缩小 [10] - GP主动缩减基金规模,向LP退回部分或全部资金,被认为是穿越寒冬的一种策略 [10] - 基金规模过大对民营机构存在挑战,需要往中型规模转型 [10] - 必须去面对IPO停滞的前提下仍要出手的现实 [10] 典型案例 - 某国资PE拿了长三角某地政府10亿级别的资金,因基金2年没有投项目,该政府LP决定终止出资 [11] - 北京一家硬科技VC基金向LP call款失败,理由是投资不达标 [11] - 有国资LP约定管理费按实缴或实投规模拨付,未完成投资指标、返投要求等则需将部分管理费退还给LP [11]
安徽老乡又要IPO了
投资界· 2025-04-21 15:59
公司发展历程 - 溜溜梅起源于2006年芜湖市凯旋食品公司剥离其他业务后专注打造的"中国青梅食品第一品牌"[7] - 2009年正式成立溜溜果园集团并在安徽、福建等产区设立工厂[7] - 2013年邀请杨幂代言后品牌知名度爆发式增长,2015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7] - 2024年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市场份额达4.9%,梅产品细分领域市占率7%[9] 产品与业务数据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净利润0.68亿元、0.99亿元、1.48亿元[10] - 梅冻产品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同期收入分别为2.3亿、3.11亿、4.1亿元,毛利率高于传统产品[10] - 当前产品矩阵涵盖梅干零食、西梅产品、梅冻及梅精软糖等四大类[10] - 2023-2024年整体毛利率从40.1%降至36.0%,销售及经销开支维持在3亿元左右[11] 资本运作 - 2015年红杉中国A轮投资1.35亿元(每股12.75元),2023年通过回购协议退出获利超亿元[11] - 2016-2024年完成B轮(李青1.03亿元)、C轮(深圳君荣等1.91亿元)、D轮(华安/兴农基金0.75亿元)融资[12][13] - 2019年首次冲刺A股失败,2024年转战港股上市[9][10] 行业与区域背景 - 中国果蔬加工蜜饯市场早期缺乏统一标准,溜溜梅抓住品质升级机遇[7] - 安徽芜湖地理条件优越,已培育恰恰瓜子、三只松鼠、现代牧业等食品企业[13] -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提出食品工业规模目标4000亿元,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集群[13]
这几天,老外集体破防
投资界· 2025-04-21 15:59
世界奢侈品祛魅运动 - 中国代工厂在TikTok上爆料奢侈品实际成本极低,引发全球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不满 [2][4] - 一款售价2万美元的奢侈品牌包包,代工厂直接拿货价格不到原价的二十分之一(低于1000美元) [4] - Lululemon同厂同款瑜伽裤代工价仅5-6美元,而美国专柜售价高达100美元 [4] 外国消费者反应 - 大量外国网友对奢侈品中国制造的事实表示震惊,部分人开始寻求直接从中国工厂购买 [4][6] - TikTok上相关关键词搜索量激增,评论区出现大量求购链接和真实购买体验分享 [8][9] - 中国跨境B2B电商平台因需求暴增,短时间内冲上美区App Store前三 [11] 中国制造业优势 - 奢侈品在中国生产成本极低,但通过品牌包装后海外售价翻倍(如LV手袋欧洲1000-2000欧元 vs 中国2万-4万人民币) [13] - 深圳、广州等地形成完整产业集群,涵盖皮革、纺织、珠宝加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13][14] - 中国工厂凭借高素质劳动力和成熟工艺,高效完成高端定制产品(如香奈儿丝巾、迪奥西装) [13][14] 产业竞争格局 - 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商品直接冲击全球奢侈品定价体系,削弱品牌溢价能力 [4][13] - 外国消费者从质疑转向认可,推动中国供应链从代工转向直接销售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