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界
icon
搜索文档
一家越南中国工厂的168小时
投资界· 2025-04-11 15:24
美国对越南关税政策变动 - 美国政府于4月3日宣布对越南加征46%关税,但在4月10日宣布暂缓执行,同时启动贸易协定谈判[4] - 加征关税幅度在特朗普宣布的"最低基准关税"政策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柬埔寨(49%)、老挝(48%)和马达加斯加(47%)[4] - 越南政府迅速反应,成立专门工作组并提出零关税建议,与美国进行多轮沟通[4][5] 中国企业在越南的现状 - 中国在越投资项目累计4032个,注册资金总额超过260亿美元,在对越投资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六[4] - 越南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重要一站,大量中国制造业公司为规避中美贸易摩擦而迁移至越南[4] - 典型企业案例:张俊驰家族在越南经营1300平方米工厂,年收入约2000万元,2018年从东莞迁移至越南[4] 企业应对措施 - 受影响企业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因特朗普政策多变且工厂生产排期调整成本高[4][5] - 企业利润空间有限,仅能接受2%-5%的降价幅度,超出部分需转嫁给美国消费者[4] - 越南员工对政府谈判能力有信心,预期原材料来源占比要求可能更严格但贸易可继续[5] 政策后续发展 - 美国于4月9日撤回大部分高额关税,对除中国外的国家实施90天关税暂停期[5] - 越南主动提出削减对美国苹果、樱桃和乙醇的关税,并提交意向书[5] - 美国贸易代表预测谈判将带来"开放的海外市场",为美国制造业创造"良性循环"[5]
腾讯又做LP了
投资界· 2025-04-11 15:24
腾讯作为LP的最新动态 - 腾讯通过深圳市腾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有上海杏泽川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约66.66%股份,成为最大出资方 [4][6][7] - 该基金成立于2024年5月,总出资额约3亿元人民币,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上海杏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行业中早期和成长期企业投资 [6][7] - 腾讯过去十余年作为LP累计出手数十次,投资红杉中国、高瓴、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机构,覆盖天使投资到PE全阶段 [7] 市场化LP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VC/PE募资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为3981只、1.44万亿元,同比下滑43.0%、20.8%,较2021年2.2万亿元峰值下降约35% [8] - 2024年产业资本披露出资金额超2800亿元人民币,占比20.9%,同比下降5.8% [8] - 腾讯、科大讯飞、米哈游等被视为稀缺的市场化LP代表,在国资主导的募资环境中更受GP青睐 [4][8] 其他企业LP案例 - 徽商产业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由联想、迈瑞、奇瑞等企业联合成立,重点投资徽商科创企业 [8] - 上海元创未来私募基金出资额5.121亿元,LP包括米哈游、商汤科技和哔哩哔哩 [8] - 赣锋锂业、美锦能源、康龙化成、片仔癀、海澜之家等各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参与出资 [8] 行业投资趋势 - 上市公司做LP更倾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科技领域 [8] - 杏泽资本管理6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近65亿元人民币,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广泛 [7]
落户宁波,她刚刚融资10亿
投资界· 2025-04-11 15:24
城市竞赛。 又一笔现象级融资诞生。 作者 I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投资界获悉,爱芯元智宣布已于近期顺利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本轮投资方包括宁波通商基 金、镇海产投、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两江基金、元禾璞华、韦豪创芯等知名投资机构。 这家芯片公司掌舵者是一位女性——仇肖莘,这在中国半导体圈并不多见。1991年,仇肖莘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 去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并先后在美国多家巨头公司任职,直到2 018年回国担任紫光展锐CTO一职。2019年,她 投身创业,成立爱芯元智,身后集结了一份长长的投资人名单。 你可能不知道,爱芯元智总部所在的浙江宁波,这座海港城市正在集成电路产业后程发力,呼啸而来。 女博士造芯 刚刚融资超十亿 今年57岁的仇肖莘,无疑是爱芯元智的灵魂人物。 时间回到1991年,刚刚在清华大学拿到硕士文凭的仇肖莘,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 她先后在美国电信巨头AT&T、芯片巨头博通等公司任职。 直至2018年的一天,一个电话改变仇肖莘的人生轨迹——国内芯片公司紫光展锐CTO这一职位有了空缺,想邀请她 回国。衡量再三,仇肖莘只身一人从新泽 ...
范思哲,卖了100亿
投资界· 2025-04-11 15:24
并购交易核心信息 - 普拉达以13.75亿美元(约合100.57亿元人民币)收购意大利时尚品牌范思哲全部股份,交易完成后范思哲将成为普拉达附属公司 [5][7] - 交易资金来源于15亿欧元新债(10亿欧元定期贷款+5亿欧元过桥贷款),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 [7] - 此次收购是普拉达112年历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收购价较2018年Capri集团21.5亿美元收购价下降36% [7]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普拉达董事长表示将延续范思哲传统并重新诠释其美学,CEO称此次收购为集团增添"互补性强的新维度" [7] - 范思哲创始人妹妹多纳泰拉卸任后,继任者为普拉达旗下Miu Miu前设计总监 [7] - 此前媒体曾报道普拉达拟20亿欧元同时收购范思哲和Jimmy Choo,最终成交价较传闻缩水31% [7] 范思哲品牌发展历程 - 1978年由詹尼·范思哲创立,1982年凭借"Oroton Dress"系列确立奢华性感风格,1996年营收突破10亿美元 [9][10] - 1997年创始人遇刺后由妹妹多纳泰拉接管,2014年黑石集团以14亿美元估值收购20%股权 [10] - 2018年被Capri集团收购后营收达10.3亿美元(2024财年),但利润率仅0.4% [10] 行业并购动态 - 2018年Capri集团收购时范思哲老客户流失率达32%,当时品牌年营收约5亿美元 [10] - Capri集团曾计划将范思哲销售额提升至20亿美元,但最终市值从200亿美元峰值跌至17亿美元 [10] - 此次收购反映行业通过并购获取优质资产的趋势,普拉达获得历史性扩张机会 [10]
83亿,江南春买下对手
投资界· 2025-04-10 15:45
分众传媒收购新潮传媒交易分析 - 分众传媒拟以83亿元人民币100%收购新潮传媒,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3][5] - 新潮传媒将成为分众全资子公司,创始人张继学将担任分众副总裁兼首席增长官[5] - 新潮传媒历史融资总额超80亿元,最高估值达200亿元,本次交易估值较峰值折价58.5%[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分众传媒当前市占率:楼宇电梯电视95%,电梯海报超70%[5] - 新潮传媒2018年发起价格战,广告价格仅为分众一半,导致2022-2024年累计亏损8亿元[6] - 分众2015年回归A股市值超千亿,2018年获阿里150亿元战略投资应对竞争[6] 并购战略协同效应 - 分众可通过并购优化媒体资源密度结构,扩大线下营销网络覆盖[5] - 双方将实现市场共拓与技术共享,提升户外广告领域影响力[5] - 分众曾通过并购框架媒介(1.83亿美元)和聚众传媒(3.25亿美元)完成行业整合[9] 新潮传媒发展历程 - 2013年创立,专注社区电梯智能屏广告,目标覆盖1亿家庭2.6亿人口[6] - 获得百度(21亿元)、京东(近10亿元+4亿美元)等战略投资[6] - 2022-2024年收入表现:19.4亿/19.3亿/15亿元,亏损持续收窄至509万元[6] 行业并购趋势 - 2024年中国企业并购案例达2335起,上市公司为并购主力[9] - 2025年初已有35家A股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长218%[9] - 产业资本现金储备充裕,并购成为未盈利资产重要退出渠道[9]
上海80亿母基金来了
投资界· 2025-04-10 15:45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设立 - 中国太保公告太保寿险与上海科创、国际集团、上港集团、上海信托等公司合伙设立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总认缴出资额预计为80亿元,首关规模约32亿元,其中太保寿险出资8亿元 [4] - 上海科创三期基金于今年1月发起设立,将落户上海市长宁区,存续期限八年,包括四年投资期与四年退出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 [6][9] - 参与首关的有限合伙人包括上海科创(2000万元)、国际集团(12亿元)、太保寿险(8亿元)、虹桥睿智(5亿元)、上港集团(4.8亿元)、上海信托(1亿元)、建元信托(1亿元)、宁和盛咨询(100万元) [7] 上海科创基金概况 - 上海科创基金是上海国际集团在2017年发起设立的全国首家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的市场化母基金,目前管理规模140亿元,通过母基金引导带动作用,引领子基金80%以上的资金投早、投小,投资组合中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超过90% [6] - 成立至今,上海科创基金已投资超过90支子基金,子基金管理总规模近2500亿元,投资组合企业近2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3家,已上市企业14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71家 [6] - 上海科创基金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链,累计投资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家,累计投资金额约226亿元 [6] 险资参与创投市场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较此前20%的上限有所提升 [4][12] - 险资作为长期资金投资者,对于优化股权投咨市场资金结构、提供长期稳定资金供给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政策持续鼓励险资加大对创业投资等投资机构的支持力度 [11][12] - 近期险资参与创投的案例包括:太平保险基金项目(总规模100亿元)、平安创赢-深圳市平安重大项目投资基金(规模100亿元)、中国人寿出资云南新能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向合肥申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认缴出资200亿元等 [11]
香港人北上买房潮
投资界· 2025-04-10 15:45
香港人北上置业趋势 - 部分深圳楼盘中香港购房者占比高达30%,福田口岸附近新盘香港客户占比超过20% [4] - 香港老人成为深圳楼市重要购买群体,主要目的是养老 [4] - 香港市中心一居室月租1.6万港币,基础生活费近2.5万港币,而深圳同等条件下生活成本大幅降低 [5] 深港两地生活成本对比 - 香港生活开支约为深圳的2.4倍 [7] - 香港物价全球最高,深圳排名第20,上海第12 [8] - 深圳鸡蛋、蔬菜、肉类等食材价格比香港低50%-70% [5] - 香港纯净水15元/瓶,深圳仅2元/瓶;香港80元午餐简餐,深圳可下馆子 [5] 香港老人深圳养老现状 - 84岁香港老人用2000元在深圳租一室一厅,同等预算在香港只能租6平方米"㓥房" [5] - 深圳养老院配备KTV、麻将室、小花园等设施,装修质量堪比酒店 [11] - 深圳养老院月付2000-3000元可得不错床位,1万元可过豪华生活,香港同等价格仅能租半个狭小床位 [12] 大湾区养老政策支持 - 香港"广东计划"为65岁以上移居广东老人提供每月约5600港币津贴 [16] - 截至2022年底约53万港人常住广东,其中9万为65岁以上人士 [12] - 中山、深圳和广州成为最受香港老人青睐的养老目的地 [17] 年轻人提前规划养老趋势 - 深圳购房香港客户中30%为30-40岁年轻人,较几年前90%为中老年人的比例显著变化 [22] - 23岁年轻人开始考虑用50万预算在内地买房 [22] - 年轻人降低物欲、存钱买房、养生运动,提前物色养老地点 [22] 香港养老市场现状 - 香港65岁以上人口占比21.9%,已进入"超老龄社会" [15] - 公立养老院平均轮候时间2-3年,私立养老院条件简陋 [9] - 香港私立养老院人均仅2.5平米空间,月均费用2万港币 [10]
未来还能出海吗?
投资界· 2025-04-10 15:45
以下文章来源于霞光社 ,作者刀马 霞光社 . 赋能企业全球化 出海新阶段。 作者 | 刀马 来源 | 霞光社 (ID:Globalinsights) 全世界的焦点,都集中在前几天美国颁布"对等关税"的行政令,以及中国提出的对等反 制措施。 这件事的影响很大,看似是中美两大国的贸易战,但本质上是全球贸易大变局中的必经 之路。起码从影响范围来看,我们都被迫成为了局中人,为此分担代价,或许只是时间 问题。 先简单回顾下事件: 4月3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亮相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美国将对所有贸易伙伴 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一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对中国商品加征3 4%关税,于美 国东部时间4月9日生效。 中国的反制措施迅速且强硬:宣布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并将11家美国企业 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六家美国企业的产品对华输出资质,还对部分稀土相关物项 实施出口管制等措施。 一来一回,全球经济开始遭遇近年来少有的重大利空:股市暴跌,大宗商品遭遇恐慌性 抛售。高盛本周甚至将美国GDP增速预测从之前的1.7%下调至0.5%,同时预测美国经 济衰退概率为4 5%,称美国正在进入"衰退倒计时"。 主动挑 ...
LP通知:赶紧卖吧
投资界· 2025-04-09 15:11
美股市场巨震 - 美股科技"七巨头"集体大跌,总市值蒸发超1.8万亿美元(约13万亿元人民币)[2] -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经历新冠疫情以来最糟糕情况,进入熊市,"美股七巨头"总市值消失约2万亿美元[4] - 港股市场大跌超10%,恒生指数单日跌幅13.2%,创1997年以来纪录,恒生科技指数跌17.2%[10] IPO市场受冲击 - 美国十大IPO交易中四家企业股价跌破发行价,影响投资者兴趣[4] - 瑞典金融科技巨头Klarna中止10亿美元IPO计划,原目标市值超150亿美元[5] - Medicine Industries Inc暂停340亿美元收购后的500亿美元IPO计划[5] - 票务平台StubHub、交易平台eToro等多家公司暂停上市计划[5] - IPO行业高管预计所有上市将推迟至少两周,投资者路演难以启动[5] 私募股权行业动荡 - KKR、Ares Management单日股价下跌15%,创IPO以来最大跌幅[7] - 黑石股价暴跌9.9%,为近三年最猛跌幅[7] - 养老金和捐赠基金等LP急切抛售私募股权基金份额,甚至接受大幅折价[7][8] - 私募股权咨询机构预计若股价继续下跌,投资者将抛售基金股份[7] - 并购交易和IPO活动陷入停滞,退出变得困难,现金回报降至最低[8] 亚洲市场反应 - 港股经历"黑色星期一"后呈现回暖迹象,恒生科技指数涨超4%,南向资金净买入超百亿港元[10] - 中国国资机构纷纷发声看好资本市场,广州产投已投入近200亿增持上市公司股票[10] - 有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应加速港股IPO,抓住可能仅有一年半的窗口期[10] - 市场担忧关税战可能撕碎全球贸易体系,但情况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10]
谁又成功逃顶了?
投资界· 2025-04-09 15:11
美股市场暴跌 - 4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同步暴跌 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创2020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5] - 科技七巨头集体遭遇血洗 特斯拉单日跌幅10.42%居首 市值较历史高点1.5万亿美元腰斩至7701亿美元 [5] - 英伟达单日跌幅7.34% 市值从1月高点3.66万亿美元跌至2.3万亿美元 缩水近四成 [5] - 苹果股价从去年12月260美元/股跌至188美元/股 市值从3.92万亿美元缩水至2.83万亿美元 蒸发1.09万亿美元 [5] 富豪财富变动 - 全球前十大富豪中八位身家缩水 均来自科技界 [5] - 特斯拉CEO马斯克财富缩水1300亿美元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资产下降452亿美元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财富蒸发281亿美元 [5] - 巴菲特财富逆势增长127亿美元 以1550亿美元个人财富成为全球第六大富豪 [7] 巴菲特投资策略 - 2023年四季度开始减持苹果股票 持股比例从最高5.86%降至2%以下 持股量从9.06亿股减至3亿股 [7][8] - 2024年全年净卖出1340亿美元股票 创公司历史最高值 [11] - 现金头寸膨胀至3340亿美元历史高位 相当于股票投资组合2720亿美元的1.23倍 [12] - 减持金融类股票 包括美国银行(降幅14.72%) 第一资本金融公司(降幅18.13%) 花旗银行(降幅73.5%) [13] 巴菲特持仓调整 - 新增持仓星座品牌公司3.11%股份 成为第19大个股 [14] - 单季度增持达美乐86.49% 持股6.95%成为第四大股东 [14] - 消费股增持意图对冲科技金融能源为主的投资组合估值风险 [14] - 苹果仍为最大持仓个股 美国运通和美国银行分列第二三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