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叫小宋 别叫总
icon
搜索文档
对赌回购,堪比催收,堪比要账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14 07:56
回购决策机制 - 管理层设定2025年刚性退出目标为3亿元,远高于实际触发回购的项目总金额,主要出于未雨绸缪和募资/DPI需求考虑[3] - 优先鼓励老股转让退出,无法转让则强制要求回购执行,未触发回购项目需通过创造性手段说服创始人[3] - 个人绩效与退出金额挂钩,例如某投资经理被分配1亿元年度退出任务[3] 回购执行策略 - 采用非传统催收手段:包括陪创始人喝酒、以投后名义驻场企业、参与客户接待等方式施压[6][7][8][9] - 通过供应链关系挖掘创始人资产信息(如会所)以增强谈判筹码[11][12] - 核心逻辑是利用创始人"脸面"心理,通过高频接触促成妥协[10] 回购谈判难点 - 利率谈判:约定8%的回购利率常被要求降至6%,创始人以净利率不足为由压价[15] - 付款周期博弈:机构要求一次性支付,创始人争取分期(如分2-4批/2年),且实际付款常逾期[15][16] - 协议复杂性:涉及税费分摊、违约责任等条款,谈判难度远高于投资入股阶段[18] 机构操作手法 - 建议企业短期做低利润表数据(2024-2025Q1),便于通过回购决策且规避投后审查[24][26] - 利用信息不对称提前退出,避免上市受阻时多机构集体退出导致企业崩盘[25] - 强调当前退出可节省利息成本,并承诺退出后不再追踪财务数据调整[25][26] 行业现状反思 - 专职投后回购岗位普遍存在,多由年龄较大或历史投资失误者担任[29] - 质疑资源错配:本应投向潜力股的精力被回购占用,且项目退出方式80%在投资时已注定[30] - 行业异化:股权投资工作实质演变为催收要账,偏离资金配置本质[31]
特朗普关税战 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10 09:00
关税战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 中短期内关税战对创投行业有利空影响[1] - 长期来看全球贸易秩序将重塑 形成以漂亮国和中国为核心的两个贸易圈[1] - 中国作为出口主导国家 建立自主贸易圈的难度大于漂亮国[1] - 贸易秩序重塑过程可能为创投行业带来新机会[3] 历史经验与产业突破 - 上世纪末中国加入WTO的背景是漂亮国希望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巩固美元地位[5][6] - 中国在20年内将光伏 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发展至全球第一 超出漂亮国预期[6] - 半导体产业已承受多年打压 中国近10年通过国家大基金和科创板重点发展该产业[8] - 中国半导体产业已实现大部分环节自主替代 解决0-1问题 先进制程通过技术曲线突破[8] - 工程师红利和内卷优势使中国在半导体等产业具备独特竞争力[9] 创投行业案例 - 某成都VC机构因严格执行LP的5000万元资产上限要求 错过10倍回报项目但获得LP持续支持[11][12][13][14][15] - 该案例体现的诚信原则成为机构业务拓展的重要背书[15] - 军工类项目存在资产表外情况导致尽调复杂度增加[12]
特朗普关税战 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10 09:00
关税战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 中短期内关税战对创投行业有利空影响 但长期来看将推动全球贸易秩序重塑 中国以出口为主 建立自身贸易圈的难度大于美国 [1] - 贸易秩序重塑可能为创投行业带来新机会 [3] 历史经验与行业韧性 - 上世纪末美国邀请中国加入WTO的真实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转移通胀并巩固美元地位 但低估了中国在光伏 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速度 20年内实现多个领域全球领先 [5][6] - 半导体行业虽面临关税战后续打压 但中国已通过10年布局实现大部分环节自主替代 国家大基金一期和科创板为关键支持 工程师红利和内卷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8][9][10] 创投行业案例与价值观 - 某成都VC机构因严格执行LP要求(项目资产不超5000万元)而错过10倍回报项目 但诚信赢得LP持续支持 追投率超70% 并成为行业背书 [12][13][14][15][16] - 行业在大是大非面前需坚守立场 半导体等领域的发展印证了长期韧性 [17]
关于同创wy,有些话还是忍不住想说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07 11:3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创投市场的“公司回购”条款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无法执行 是投资机构用于应付有限合伙人的手段 [4][12][14] - 投资机构普遍知晓“公司回购”条款的不可行性 但在协议谈判中仍会坚持加入该条款 [12][13][14] 公司回购的法律与操作难点 - 公司回购涉及公司减资 根据《公司法》规定 减资需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同意 并且需要获得债权人的同意 [5] - 当某一机构股东提出回购要求时 其他股东大概率不会同意 导致无法形成有效的股东会决议 从而无法完成工商变更和减资程序 [5] 公司回购中的股东博弈 - 若单一股东行使回购权 其他股东会要求等比例回购 以维护自身权益的公平性 [7][8] - 等比例回购的具体表现为:持股2%的股东要求回购1%股权时 持股10%的股东会要求回购5%股权;若前者要求回购全部2%股权 后者则会要求回购全部10%股权 [9][10] - 等比例回购的要求可能导致公司面临类似银行“挤兑”的风险 最终使公司走向破产 [11] 投资机构坚持回购条款的原因 - 尽管“公司回购”条款在实际中难以执行 但投资机构仍需在投资协议中加入该条款 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有限合伙人做出交代 并应对相关审查 [13][14]
需要抢额度的头部AI项目,长什么样子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03 00:06
项目融资情况 - 它石智航项目成立50天即完成8.7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1] - 项目立即启动第二轮融资 对外报价7亿美元(约50亿元人民币估值)[2] 早期项目尽调特征 - 项目方仅提供三份word格式资料(两份论文及一份简易技术资料)[4][6][7] - 无商业计划书及团队简介 仅提供核心成员名单[6] - 项目收入为0 需投资机构自行完成盈利预测[8][9] 融资流程管控 - 融资对接由已投资头部美元基金投资经理代为操作 非企业专职人员[12] - 创始人访谈需合伙人级别预约 且限时30分钟[15] - 实际操盘者为高校教师Y老师 未出现在股东名单中[17][18] 机构竞争态势 - 立项报告完成时仍未接触企业实际团队[12] - 尽调流程被压缩 融资方要求一周内完成签约[19] - 首轮未获额度后 融资方建议参与第二轮(估值涨幅50%)[19][20]
对赌回购在投资行业的真实模样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30 15:25
回购机制的本质与现状 - 一级市场基金存续期通常为7-8年 但GP往往在投资后4年即要求项目方启动回购 剩余时间用于条款谈判和执行诉讼 [3][4] - 回购压力源于LP对资金周期的刚性要求与创业企业实际发展周期不匹配 例如材料行业成熟需10年以上 但IPO审核趋严导致退出路径受阻 [18][19] - GP通过提高回购利率(从6-8%升至10-12%)弥补计息年限缩短的损失 并搭配返投要求(1亿投资对应1.5-2亿落地)或FA协议实现"一鱼多吃" [13][14][16] 创始人接受回购的深层原因 - 融资过程中机构可能临时增加回购条款 创始人因现金流压力或信息不对称被迫接受 技术背景创业者尤其易受投资人预期影响 [6][7] - 行业普遍存在"公司回购不牵连个人"的话术引导 但实际条款执行时存在隐性风险 且无回购条款的基金占比极低 [8][9] - 优质创始人稀缺 具备完全议价能力的创业者可直接拒绝不利条款 但这类项目通常由GP高层直接对接 [10] 行业结构性矛盾与潜在影响 - GP在签约时即预判未来必然执行回购权 导致条款滥用 部分企业为达标可能采用非常规财务手段 [20] - 银行信贷体系无法覆盖研发型企业的抵押需求 迫使企业接受股权融资附带回购条款 形成恶性循环 [18] - 市场成熟度不足体现为参与者认知割裂:创业者、投资人因所处阶段不同对回购看法差异显著 [21]
清华大学如何做创投-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生态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26 00:01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核心观点 - 清华大学构建了"四维共建"的创业生态体系 覆盖从在校生到校友的全阶段需求 包括早期教育 孵化管理 落地扶持和校友支持群体 [2] 课程体系 - 开设16门创新创业课程 涵盖创业启蒙 思维开发 管理实践 金融科技案例等方向 包括《创业导引——与创业名家面对面》《金融科技案例与创业实践》等特色课程 [2] 研究孵化平台 - 重点实验室孵化多家科技企业:NICS-EFC实验室孵化深鉴科技 无问芯穹 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生数科技 瑞莱智慧 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孵化智谱AI 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循环智能 月之暗面 [4] - "姚班"孵化旷视科技 小马智行 NLP实验室孵化面壁智能 深言科技 [4] 学生社团组织 - 设立18个垂直领域协会 包括零碳未来协会 天格计划兴趣团队 未来汽车科技兴趣团队 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协会等 覆盖碳中和 芯片 航空等前沿领域 [5] 创业赛事体系 - 举办11类创赛活动 包括三创大赛 "校长杯"创新挑战赛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GIX创新大赛等 形成梯度化竞赛体系 [6] 校内外联动机制 - 校外合作平台包括启迪 清华x-lab 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等 在全国多城市设立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7] - 校友总会建立专业化分工体系 支持校友创业项目 [9] 特色培养计划 - 实施启创计划 星火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 设立全球创新学院等跨学科平台 [12]
清华大学如何做创投-深圳清华研究院、力合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23 22:56
《 清华大学如何做创投 - 清华本部如何做孵化 》 《 清华大学如何做创投 - 围绕清华的投资机构 》 《 清华大学如何做创投 - 遍布全国的各分支力量 》 上周,智谱官宣合计完成18亿元融资,让我又想起这个还没收尾的"清华"系列。今天继续。 这个系列文章的初稿完成于2024年初,今年春节期间我又重新细化为多篇。写到第四篇已经非常累了。 但是,还是写不完呀,因为清华的创投体系太庞大了。 国内理工第一的高校,遇到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遇到我们大力发展半导体和 AI ,就呈现出了今天这 个格局。 今天想写的是清华创投力量在华南的一个分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深研院"),以及围绕 这个院的多个挂名"力合"的投资机构。 不卖关子,先把我了解到的,力合系的机构的名字罗列如下: 力合科创创投、力合清源、力合泓鑫、力合金控、力合清智、力合天使、力合英飞创投、力合智汇、力 合载物等等。 完了吗?还没有 … 上述几个力合主要投资大陆。除此之外还有:瑞穗力合基金、力合北美。 瑞穗力合基金 布局于更广泛的大中华地区,以及与中国市场有紧密联系的海外科技企业。 力合北美是力合自己在北美地区的分支机构,也服务于清华在北美的校友。 ...
强制跟投,投资经理有话说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18 09:49
行业激励机制现状 - 基金内部存在激励机制不均衡现象 募资团队获得的募资奖励金额远高于投资团队的投成奖 且募资团队没有跟投机制[2] - 投资团队被要求对项目负责并参与跟投 但募资团队对引入的LP及其条款可能对投资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承担责任[2] 强制跟投制度的实施问题 - 部分机构因薪资水平较低 若实施强制跟投将面临招聘困难[5] - 员工因认为机构所投项目质量不佳而拒绝参与跟投[6] - 员工被动推荐低质量项目的原因在于机构档次有限 只能接触到配合对赌和落地条款的特定档次项目方[7][8] 专项基金作为替代方案 - 为减轻员工跟投压力 部分机构要求员工为项目独立寻找LP并设立专项基金 该部分投资可免于强制跟投[10] - 员工具备独立募集千百万资金规模专项基金的能力时 几万元的跟投款将不再构成压力[10] 项目质量与跟投意愿的关系 - 员工跟投意愿与项目质量直接相关 面对DeepSeek、宇树等优质项目时 跟投无需强制[13] - 多数机构因优质项目方(如DeepSeek)不接受对赌、不配合落地条款而集体错过投资机会 这反而为项目方赢得了宝贵的研发时间[13] 理想化的跟投执行案例 - 存在员工严格遵守跟投制度 包括支付管理费并接受超额收益分配比例(机构分40% 个人得60%)的案例[16] - 该员工不进行任何违规操作(如从项目方拿回跟投款)从而获得合伙人认可[16]
投资人的收入有多低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3-12 23:51
投资机构降薪方式分析 - 投资行业收入降低主要源于三方面:强制跟投、奖金无法全额获取、日常出差需自行补贴[1] 强制跟投机制 - 投资机构普遍要求投资岗位员工强制跟投 例如5000万元项目需投资经理个人跟投10万元 跟投比例为0 2%[3] - 跟投本质是风控措施 通过绑定投资经理个人利益防止随意投资项目[4] - 投资经理年度投资KPI为1亿元时 需跟投约20万元[8] - 跟投资金存在两大风险:退出周期长(可能10-8年) 且存在本金损失可能[9] - 跟投款不得早于主基金退出 且可能因项目失败而损失[10] 奖金制度问题 - 一级市场已很难获取全额年终奖 多数情况会被各种理由扣减[14] - 典型薪资结构:offer显示年薪100万 其中30-40万为年终奖 但实际可能仅获10万[14] - 扣除五险一金和税后 100万年薪实际到手可能仅30万(扣除20万跟投后)[14] - 扣减理由包括:投资/募资/退出/KPI未完成 日常事项未达标等[14] 出差补贴不足 - 机构通常每日仅补贴100元餐费 但实际出差餐饮费用常达200+元/天[15][17] - 报销流程繁琐 餐饮发票获取滞后 餐叙费用报销审批困难[18] - 滴滴打车存在ETC费用无法报销问题 每年因此产生额外支出[18][19] - 频繁出差(每年30-40次)导致员工需自行承担数千元费用[20] 行业成本控制 - 投资机构严格控制费用 因人力是行业最大成本[21] - 通过多种方式变相降低员工实际收入 包括跟投、扣减奖金、不足额补贴等[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