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潮
搜索文档
中国储能何以卷动全球|深度
24潮· 2025-09-12 07:07
全球储能市场爆发 - 2024年至2025年8月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总规模近250GWh 是2024年海外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量81.5GWh的3.07倍 [11] - 储能系统集成新签订单暴增220% 储能电池飙升175% 逆变器量价齐升 [2]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驱动需求爆发 清洁能源大变革趋势已成共识 [2][22] 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排名 - 宁德时代以49.65GWh订单位居第一 覆盖美国、亚洲、中东、南美、澳大利亚 [13] - 海辰储能以33.72GWh订单排名第二 覆盖美国、欧洲、亚洲、中东 [13] - 阳光电源以27.83GWh订单排名第三 覆盖美国、欧洲、亚洲、中东、南美、澳大利亚 [15] 区域市场分析 - 中东地区签约规模达52.96GWh 欧洲为45.41GWh 澳大利亚36.14GWh 亚洲23.82GWh 印度15.91GWh 南美12.77GWh [26] - 美国市场因关税战订单骤降 上半年对美订单仅3.84GWh 同比下滑89.96% [23] - 智利市场异军突起 上半年中国企业拿下9.6GWh订单 是美国的2.5倍 [30] 阳光电源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营收178.03亿元 同比大增127.78% 毛利率接近40% [3] - 储能系统成为营收最大、利润贡献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部门 [3] - 维持全年发货40-50GWh指引 预计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20% 乐观30% [5] 储能产业链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 同比增长68% 其中储能电池出货265GWh 同比增长128% [17] - 1-6月中国储能电池累计出口45.6GWh 同比增长174.6% 占全国电池总出口量的35.9% [21] - 1-7月逆变器累计出口3230万台 同比增1% 出口金额53.44亿美元 同比增6% 单价升至1181元/台 [21]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德国推行动态电价 法国削减光伏上网电价补贴 欧洲储能2024-2029年CAGR有望达55% [41][42] - 澳大利亚推出23亿澳元"廉价家用电池计划" 安装补贴使投资回收期降至4-6年 [35] - 印度强制配储要求光伏项目按10%/2h配备储能 预计2032年需要411.4GWh装机 [34] 典型项目案例 - 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启动2.6GW全容量商业运行 拉动配套储能需求 [27] - 阳光电源在智利获得多个GWh级订单 包括200MW/800MWh独立储能电站 [33] - 宁德时代在澳大利亚部署全球首个商业化8小时长时储能系统EnerQB 规模3GW/24GWh [37] 行业风险与挑战 - 国内储能系统价格三年暴跌近八成 2025年7月平均报价0.4462元/Wh [56] - 美国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缓冲期后关税可能升至82.4% [55][56] - 海外订单执行周期长达2-3年 部分项目可能延期或终止 [63]
“户储之王” 瑞浦兰钧,何以制霸全球|深度
24潮· 2025-09-10 07:03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全球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进入深度洗牌与博弈周期 考验企业战略定力与综合竞争实力 [2] - 瑞浦兰钧是锂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是户储领域最强黑马 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全球化发展和资本实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 - 未来拥有技术突破与持续创新力、先进产能布局与高效执行力、全球化布局与发展、财务健康与雄厚资本实力的企业更具备穿越周期持续发展的基因 [2] 股东背景与管理团队 - 第一大股东为世界500强青山控股集团 持股约47.85% 依托其丰富矿产资源布局新能源领域 [3] - 董事长曹辉是锂电池领域资深专家 拥有20多年研发及产业化经验 曾牵头组建上海市早期GWh车用动力电池生产线 是超过870项专利的发明者 [3] 业务增长与财务表现 - 公司从0到营收突破100亿元仅用5年时间 与宁德时代增速相当 [4]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户储电芯出货排名第一 [4] - 2025年上半年销售32.4GWh锂电池产品 同比增长100.2% 其中储能电池出货18.87GWh(同比增长119.3%) 动力电池出货13.53GWh(同比增长78.5%)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91亿元 同比增长24.94% 净利润同比增长85.25% 远超行业平均增幅(营业收入增10.09% 净利润增37.93%) [4]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资本支出合计172.32亿元 [4] 产能扩张与战略目标 - 电池总产能从2020年初2.3GWh增长至2024年底74GWh(设计产能) 5年间增长31.17倍 [5] - 战略规划2025年锂电池产能达到150GWh 2026年进一步提升至200GWh [5] - 目标2027年成为千亿级全球化企业 [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2年8月推出"问顶"电池技术 电芯层级能量密度提升15% 系统层级有效体积利用率提升26% 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达450Wh/L(超行业平均400Wh/L) 使磷酸铁锂车型续航达700km 三元锂电池续航突破1000km [6] - 2023年5月率先在国内发布问顶320Ah储能电芯 成为业内首家推出该规格企业 [7] - 2024年2月问顶320Ah电池量产下线 是行业内首批实现量产的300Ah+储能电芯 [7] - 规划开发500-600Ah+系列下一代储能电芯 并推出6MWh+储能产品(20英尺标准预制舱体积不变) 整舱电量突破6MWh [7] - 全平台导入BMS主动均衡 效率比常规被动均衡提高20倍 [7] - 2019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32.60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5.53% [8] 市场开拓与订单情况 - 在SNEC展上拿下超20GWh订单 客户包含思格新能源、菲利斯、晶科储能等 [8] - 2024年至2025年8月签订海外订单规模合计约15.50GWh 位列榜单第6位 [10] 全球化战略与布局 - 国际化成为战略支点 计划在欧洲、东南亚及南美洲建立生产工厂 接近当地自然资源及原材料并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9] - 2023年以来在欧洲、北美及东南亚设立子公司 构建全球化战略布局新支点 [9] - 印尼首个海外制造基地于2025年开启建设 第一期产能规划约8GWh [10] - 海外收入连续4年强劲增长 2024年达26.63亿元(同比增长153.41%) 较2020年增长1059.87倍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0年0.28%增长至2024年14.96% [11] 财务风险与运营挑战 - 2025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达73.46% 刷新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12] - 货币资金储备规模44.17亿元(同比下降48.89%) 剔除短期有息债务后"资金净值"为9.52亿元(同比下降82.04%) [12] - 研发投入出现负增长 2024年研发投入7.79亿元(同比下降21.39%)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同比下降12.32% [12] - 研发技术人员持续流失 2024年末1249名(同比下降34.88%) 2025年6月末降至1072人 [12] 行业风险与外部挑战 - 海外订单执行周期长达2-3年甚至更久 全球政策与市场博弈持续扰动储能产业 [13] - 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TOP3企业Powin破产(资产和债务规模均在1亿-5亿美元之间) 2024年与瑞浦兰钧签订12GWh储能订单 [13] - 未来更多储能项目可能被迫延期或终止 对产业全球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4]
穿越财报迷雾,中国锂电正在走出全面衰退|深度
24潮· 2025-09-08 07:4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上市公司锂电业务收入合计5379.95亿元,同比增长14.95%,增速较2024年同期(同比下降20.21%)提升35.16个百分点 [2] - 15个细分产业链中12个实现营收正增长(2024年同期仅2个),其中10个细分产业营收增幅超10%,增长最快前三为钴镍(67.88%)、锂电铜/铝箔(37.22%)、负极材料(31.64%) [2][5] - 行业整体毛利率18.24%,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锂资源、隔膜、三元前驱体等8个细分产业毛利率出现下降 [5] 细分产业链收入表现 - 上游锂资源收入244.77亿元(同比下降18.02%),三元前驱体收入180.15亿元(同比下降23.53%) [4][5] - 正极材料收入706.59亿元(同比增长4.99%),负极材料收入242.26亿元(同比增长31.64%) [5] - 电解液及材料收入160.92亿元(同比增长27.46%),锂电池结构件收入108.85亿元(同比增长23.85%) [5] - 锂电隔膜收入79.02亿元(同比增长21.16%),锂电铜箔收入272.13亿元(同比增长37.22%) [5] - 动力电池收入1941.44亿元(同比增长12.71%),储能电池及系统收入996.68亿元(同比增长27.93%) [5] - 储能逆变器收入53.32亿元(同比增长23.17%),锂电池设备收入171.75亿元(同比增长0.64%) [5] - 锂电池其他材料收入27.01亿元(同比增长31.50%),锂电池回收收入6.75亿元(同比下降3.02%) [5] - 钴镍收入328.65亿元(同比增长67.88%) [5] 细分产业链盈利能力 - 锂电池设备毛利率26.12%(同比下降2.54个百分点),储能逆变器毛利率25.70%(同比下降1.91个百分点) [8] - 负极材料毛利率25.21%(同比上升1.08个百分点),锂电池其他材料毛利率23.47%(同比下降2.87个百分点) [8] - 储能电池及系统毛利率23.44%(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动力电池毛利率20.38%(同比下降2.79个百分点) [8] - 锂电池结构件毛利率20.24%(同比上升0.10个百分点),钴镍毛利率15.99%(同比上升1.31个百分点) [8] - 上游锂资源毛利率15.43%(同比下降7.39个百分点),三元前驱体毛利率15.27%(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 [8] - 锂电隔膜毛利率14.77%(同比下降6.57个百分点),电解液及材料毛利率12.94%(同比上升1.00个百分点) [8] - 正极材料毛利率8.76%(同比上升2.23个百分点),锂电池回收毛利率8.15%(同比上升3.98个百分点) [8] - 盈利分化显著,锂电池设备毛利率是锂电铜/铝箔产业的3.48倍 [6] 产能与供需格局 -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产能4315GWh,出货量1545GWh,产能利用率仅36% [10] - 2025年全球产能增至5732GWh(增速33%),预计出货量1899.3GWh,产能过剩持续加剧 [10] - 当前产能足以满足至2030年5127.3GWh的产量需求,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10] 价格与成本分析 - 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0.323元/Wh(较2023年初跌67%),储能型磷酸铁锂价格0.3元/Wh(跌68%) [11] - 523三元电芯价格0.384元/Wh(跌64%),动力型磷酸铁锂成本0.35元/Wh(跌56%) [11] - 523三元电芯成本0.48元/Wh(跌50%),成本降幅不及价格降幅,部分产品价格已低于成本 [11] 头部企业表现 - 天齐锂业收入48.33亿元(同比下降24.71%),毛利率39.73%(同比下降12.08个百分点) [13][16] - 赣锋锂业收入47.56亿元(同比下降27.16%),毛利率8.36%(同比下降3.39个百分点) [13][17] - 宁德时代锂电业务收入1315.73亿元(同比增长16.80%),毛利率22.41%(同比下降4.49个百分点) [52][54] - 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收入74.91亿元(同比下降15.23%),毛利率18.05%(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 [19][22] - 贝特瑞负极材料收入62.79亿元(同比增长21.24%),毛利率25.59%(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 [30][33] - 天赐材料电解液收入63.02亿元(同比增长33.18%),毛利率17.05%(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35][38] - 恩捷股份隔膜收入50.94亿元(同比增长23.31%),毛利率13.51%(同比下降5.59个百分点) [44][46] - 阳光电源储能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毛利率39.92%(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57][61]
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排行榜(2024/2025年)|独家
24潮· 2025-09-05 07:02
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规模 - 2024年至2025年8月,中国储能企业签订海外订单总规模近250GWh,是2024年海外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量81.5GWh的3.07倍 [2] 地区分布 - 美国地区订单量近60GWh,位列第一 [2] - 中东地区订单量52.96GWh,位列第二 [2] - 欧洲地区订单量45.41GWh,位列第三 [2] - 澳大利亚地区订单量36.14GWh [2] - 亚洲地区订单量23.82GWh [2] - 印度地区订单量15.91GWh [2] - 南美地区订单量12.77GWh [2] 企业订单排名 - 28家储能企业海外订单量突破1GWh,6家企业突破10GWh [2] - 宁德时代以49.65GWh订单量位列第一,覆盖美国、亚洲、中东、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 [2][4] - 海辰储能以33.72GWh订单量位列第二,覆盖美国、欧洲、亚洲、中东等地区 [2][5] - 阳光电源以27.83GWh订单量位列第三,覆盖美国、欧洲、亚洲、中东、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 [2][5] - 比亚迪以20.20GWh订单量位列第四,覆盖中东、南美、欧洲等地区 [5] - 亿纬锂能以19.50GWh订单量位列第五,覆盖美国地区 [5] - 瑞浦兰钧以15.50GWh订单量位列第六,覆盖美国、亚洲等地区 [5] 订单执行风险 - 许多海外订单为意向订单,执行周期长达2-3年或更久 [7] - 全球储能产业面临政策与市场博弈,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终止 [7][8] - 行业竞争加剧,财务健康性成为企业生存关键 [8] 美国地区订单详情 - 亿纬锂能与AESI签订19.5GWh方形铁锂电池采购框架协议 [8] - 海辰储能与Powin签署5GWh储能电池框架合作协议 [9] - 瑞浦兰钧与Powin签订12GWh储能电芯合作框架 [9] - 科陆电子与美国客户签订0.8GWh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 [10] - 精控能源与美国SolarMax科技公司等达成合作,建设160MW/430MWh储能项目 [10] 中东地区订单详情 - 宁德时代在阿布扎比Masdar一期项目交付20GWh储能系统 [11] - 比亚迪在沙特SEC三期项目交付12.5GWh储能系统 [11] - 阳光电源在沙特阿拉伯AMAALA BESS项目交付0.76GWh储能系统 [12] - 海辰储能为沙特电力公司SEC供应1GW/4GWh储能设备 [12] 欧洲地区订单详情 - 阳光电源与英国Fidra Energy签署4.4GWh储能合作协议 [14] - 晶科储能与Metlen集团在智利和欧洲市场部署超过3GWh储能项目 [15] - 比亚迪与Greenvolt Power在波兰开发1.6GWh电池储能系统 [15] - 海博思创在欧洲落地1.4GWh电网级储能项目 [15] 澳大利亚地区订单详情 - 宁德时代在澳大利亚部署3GW/24GWh长时储能系统EnerQB [20] - 中储科技在澳大利亚1.2GW/3.9GWh Bundey项目达成合作 [20] - 阳光电源与Raystech Group等签署1.7GWh工商储分销协议 [20] - 欣旺达与Gryphon Energy合作1.6GWh储能项目 [20] 亚洲地区订单详情 - 海辰储能与三星物产在全球范围内实现10GWh储能系统项目合作 [21] - 华为与菲律宾Terra Solar项目签署4.5GWh电池存储合同 [21] - 瑞浦兰钧在日本市场累计交付超1GWh储能系统 [21] - 国轩高科在日本拿下1GWh储能电池大单 [22] 印度地区订单详情 - 中汽新能与IndiGrid签署5GWh储能系统合作备忘录 [23] - 楚能新能源与印度合作伙伴签署5GWh储能系统项目协议 [24] - 天合储能中标南亚地区1.7GWh储能电站项目 [24] - 南都电源为印度新能源光伏项目供应1.4GWh储能系统 [24] 南美地区订单详情 - 比亚迪为智利阿塔卡马绿洲项目供应3.5GWh储能系统 [26] - 阳光电源与Grenergy将智利储能系统采购规模扩至3GWh [26] - 宁德时代为Grenergy阿塔卡马项目提供1.25GWh储能系统 [26] - 阿特斯为智利项目提供228MW/912MWh电池储能系统 [26]
拆解新能安4年争霸史,何以构建最年轻储能帝国|深度
24潮· 2025-08-25 07:03
公司背景与股东优势 - 由宁德时代(持股70%)和ATL(持股30%)共同投资设立 注册资本达50亿元[4] - 宁德时代为全球动力电池8连冠企业 ATL为消费电子电池全球出货量第一[2] - 继承两家股东超过20年的锂电技术积淀 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等多维度具备优势[10] 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 - 实施"三步走"战略:先在中型电池领域崛起 再成为小储电芯头部玩家 最后进军工商储及系统集成[2] - 差异化定位中小型储能市场 避开宁德时代主攻的大储和ATL深耕的消费电池领域[15] - 定位于宁德时代"表后储能"平台公司 专注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28] 产能与投资布局 - 锂电生产基地总投资200亿元 总用地2500亩 分三期建设[6] - 一期形成年产32GWh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 2022年总投资超18亿元[6] - 二期投资75亿元 计划2025年完成建设[6]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3年营收75.6亿元 位列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第68名[2] - 全球无人机电池出货量第一 电摩锂电市占率第一 家储全球市占率达30%[7] - 2024年全球小储电芯出货31.7GWh(同比增长12.4%) 公司位居世界第三[12] - 与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形成三大巨头 合计瓜分全球近四成小储市场[1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昆仑系列电芯实现15000次超长循环(常规产品为8000次) 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80%[20] - 匹配光伏设备20年以上寿命 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下降30%[21] - 具备电芯-电池包-系统集成全链条研发制造体系 通过多项国际认证[15] 工商业储能拓展 - 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4.72GWh(同比增长超200%)[20] - 评估中国工商业储能潜在空间超500GWh 当前渗透率不足3%[20] - 发布UniC AG300-150储能系统和安鑫全栈闭环解决方案[28] - 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融资方案 融资利率最低4% 额度最高达95%[29] 全球化布局 - 2023年与欧洲工商储集成商签署5年5GWh协议 与德国TOP10家储品牌签署5年5GWh协议[31] - 中标南美首个并网储能项目 实现532kWh工商业储能产品大规模应用[31] 行业竞争环境 - 2024年小储电芯市场形成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新能安三强鼎立格局[15] - 2024年Q1全球小储电芯出货6.73GWh(同比增长66.83%) 公司位列第四[16] - 工商业储能市场涌入超1000家开发商 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33] - 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平均报价0.289元/Wh 系统成本最低需0.482元/Wh[37]
拆解中国锂电十三大细分龙头3700亿争霸全球版图|独家
24潮· 2025-08-18 07:03
中国锂电产业链全球化进展 - 全球化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尤其在锂电产业内卷背景下[2] - 13家龙头企业海外收入从2020年391.56亿元增长至2024年2287.40亿元,增幅484.18%[3] - 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下降7.14%,五年间海外收入占比仅增长6.48个百分点至32.93%[3][5] - 阳光电源、中伟股份、恩捷股份、科达利保持连续增长,中伟股份增速最快(连续4年超30%)[5] - 天齐锂业、贝特瑞、格林美、宁德时代、华友钴业出现负增长,天齐锂业降幅达81.13%[5] - 湖南裕能海外收入近乎为0,在正极材料领域全球化表现最弱[5] 企业海外收入数据 - 宁德时代2024年海外收入757.3亿元,同比下降15.77%[6] - 阳光电源2024年海外收入190.62亿元,同比增长104.97%[6] - 华友钴业2024年海外收入372.81亿元,同比增长105.04%[6] - 中伟股份2024年海外收入102.19亿元,同比增长100.14%[6] - 格林美2024年海外收入99.36亿元,同比增长107.43%[6] - 贝特瑞2024年海外收入49.92亿元,同比增长87.18%[6] 海外投资布局 - 12家龙头企业计划/在建海外工厂总投资近3700亿元[9] - 宁德时代海外投资力度最大,5大项目总投资约1789.48亿元[9] - 华友钴业印尼华飞项目投资159.63亿元,年产12万吨镍金属[16] - 中伟股份印尼多个镍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18] - 恩捷股份匈牙利工厂投资7.87亿欧元,马来西亚项目投资20亿元[19] - 贝特瑞印尼负极材料项目投资4.78亿美元[18] 全球化挑战 - 国轩高科美国23.6亿美元项目因法律纠纷停工[10] - 远景动力美国工厂因关税和补贴问题暂缓建设[11] - 蜂巢能源暂停德国两家工厂(总投资20亿欧元)[11] - 中伟股份终止韩国22亿元镍精炼厂项目[12] - LG新能源与华友钴业合资回收项目推迟[12] - SK on、ECOPRO与格林美62亿元合资计划告吹[13] 行业竞争格局 - 六大核心赛道产能规划已超2025年需求预测上限[9] - 未来三年产业大洗牌不可避免,全球化布局将重塑格局[9] - 企业多采用合资模式出海(如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福特合作)[10][16]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加剧不确定性[13] - 贸易规则和壁垒将愈演愈烈,更多项目可能延期或终止[13]
宁德时代对外投资历史首次突破4000亿元|独家
24潮· 2025-08-14 07:14
公司战略与投资布局 - 公司超级在建工程总投资预算在2025年半年报中首次突破400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1.40%,其中华东地区投资预算达1969.17亿元,同比增长60.35% [2][6] - 2018-2025年重大在建工程总预算从517.83亿元增长至4054.12亿元,复合增长率显著 [4][6] - 公司战略聚焦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链,通过29个重大项目累计投资近4500亿元,其中21个项目单笔投资超100亿元,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正负极材料及锂电池回收一体化等领域 [7][9][10] 产能扩张与执行能力 - 公司固定资产规模从2014年末的2.4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1186.97亿元,增幅达487.47倍 [11][13] - 2021-2025年上半年对外投资合计2501.89亿元,占过去11年总投资76.83%,显示扩张加速趋势 [10][13] - 截至2025年6月末,电池产能达690GWh,在建产能235GWh,总规划产能925GWh,预计2025年将成为全球首个TWh级别电池厂 [14][16] 产业链垂直整合 - 资本触角延伸至锂矿、磷酸铁锂、镍矿资源、汽车芯片等上游核心领域,总投资近700亿元,构建一体化版图 [17][18] - 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达692.1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78%,其中对PT Sumberdaya Arindo等企业投资增长显著 [18][19] - 2024年碳酸锂、正极、负极的权益自供比例分别达17%、12%、5%,强化成本优势 [19] 财务实力与盈利能力 - 2025年6月末资金储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3237.85亿元,资金净值2787.44亿元,居行业第一 [21][23] - 2024年动力电池毛利率23.94%,显著高于国轩高科(15.14%)、亿纬锂能(14.21%)等竞争对手 [21] - 资产负债率从2014年88.33%降至2025年44.76%,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26]
穿透强制配储终结风暴,看价值重构下的储能江湖|独家
24潮· 2025-08-11 07:05
政策变动对新能源行业的影响 - 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发布政策明确"430"和"531"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消纳保障及市场准入截止时点,直接导致上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剧烈波动 [2] - 光伏装机同比增速从1-2月的7.5%暴增至5月的388%,6月骤降至-38.4%;风电增速从1-3月负增长跃升至4-5月的299%-800.2%,6月回落至-15.9% [2] - 2025年6月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2.33GW/5.63GWh,同比下滑65%/66%,环比下降71%/72% [2] 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歧 - 悲观观点认为强制配储取消后需求将极度萎缩,对明后年市场持悲观态度 [2] - 乐观观点认为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将催生指数级灵活性需求,2025年将成为行业价值重构元年,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 - 第三方机构指出现货市场下独立储能和自发配储经济性已跑通,发展空间广阔 [3] 独立储能发展现状 - 河北近期公示6.4GW/20.9GWh独立储能项目,地方国资和民营企业占比超90%,取代央企成为投资主力 [4][5] - 全国六省市已发布188个储能项目,总规模29.63GW/103.26GWh,投资主体转向地方省投、交投等机构 [8] - 内蒙古上半年储能招标达13.8GWh,全国第二,受益于0.7元/kWh峰谷价差和0.35元/kWh放电补偿政策 [9] 独立储能商业模式 - 河北模式采用"容量电价+峰谷套利",容量电价100元/kW/年,年均等效充放电330次 [10] - 内蒙古模式采用"放电补偿+现货套利",资本金IRR达14.8%,受益于350次高利用率和0.5元/kWh平均价差 [9][10] - 地方投资主体资金成本低于3%,对收益率要求降低,推动项目投资积极性 [11] 自发配储经济性分析 - 山西现货市场日前均价从2024年0.301元/kWh降至2025年0.271元/kWh,价差区间从0.113元扩大至0.199元 [12] - 光伏电站不配储时资本金IRR仅2.1%,配储400MWh后IRR提升至11.3%,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0.5年 [13][15] - 广东5MW/10MWh储能电站IRR从2023年13.17%提升至2024年27.31%,充放价差优化是主因 [16][17] 市场前景预测 - 中信建投预计明后年国内储能市场规模将达160GWh和210GWh,恢复高速增长 [18] - 新能源市场化深化将加速自发配储需求,通过电量时移可显著提升项目收益率 [12][13]
拆解麦田能源黑马底色|深度
24潮· 2025-08-08 07:04
公司概况 - 麦田能源成立不到6年即晋升为全球用户储能赛道翘楚,估值超百亿元,成为储能领域最强黑马[2] - 公司创始人朱京成拥有10年光伏行业经验,曾任职于艾罗能源和桑尼能源,2019年创办麦田能源时年仅32岁[10] - 青山控股旗下永青科技为公司创始股东,初期持股40%,目前仍持有24.96%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11][13] 股东与资本运作 - 2022年10月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吸引中信证券投资、华友控股等8家机构入局[11] - 2023年5月完成超10亿元Pre-IPO轮融资,由朝希资本领投,国家电投、森马集团等参投,估值突破百亿元[13] - 青山控股不仅注资,旗下瑞浦兰钧为公司最大电芯供应商,提供稳定供应且低于市场均价的电芯[14] 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聚焦户用储能赛道,主攻海外市场,过去三年海外收入占比持续突破93%,2024年达97.54%[7][27] - 2024年欧洲市场贡献收入23.3亿元,占比68.92%;亚洲市场收入从2022年0.4亿元激增至2024年4.65亿元[27][28] - 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市占率约6%,欧洲市占率13%,其中英国市场高达37%,波兰25%,德国13%[18]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推出储能电池+逆变器一体化产品,迭代周期仅一年,速度快于友商[29] - 2023年户用光伏逆变器全球市占率约2.2%,并网单相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18] - 2023年推出C200系列智慧储能一体机,2025年推出G-MAX系列工商业储能一体机,拓展工商业储能赛道[33] 客户与渠道 - 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超42%,最大客户Enpal为德国家庭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31][32] - 公司放弃小渠道,专注与欧洲顶级经销商合作,如英国最大光伏经销商Segan[29][32] - 入选BNEF 2024年全球Tier 1一级储能厂商榜单,获得权威认证[33] 行业趋势与竞争 - 2024年全球户储累计装机超51GWh,新增装机16GWh,同比增长48%,预计2030年累计装机达213GWh[20] - 欧洲户储市场受电价和政策驱动,2024年全球前五大户储市场占累计装机量85%[20] - 竞争对手艾罗能源2024年利润暴跌81%,派能科技骤降92%,首航新能利润不足2022年1/3[42] 挑战与风险 - 2024年欧洲户储新增装机量从11.8GWh降至8.7GWh,德国家庭储能新增量同比下滑12%[39] - IGBT等核心器件依赖英飞凌等海外供应商,专利仅23项发明专利,远少于阳光电源(5081项)等对手[42][43] - 2024年存货规模12.35亿元(同比增长11.87%),募资扩产计划面临海外需求波动风险[46]
全球万亿能源大变局下,大储趋势分析与预测|深度
24潮· 2025-08-04 07:18
全球能源转型与大储需求 - 全球电气化趋势加速,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驱动电力需求增长,预计2024-2025年全球电力消费增速达4%,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 [2] - 全球风光合计新增装机规模从2015年115.2GW增长至2024年约670GW,年均复合增速超19.0% [2] - 新能源消纳问题成为严峻挑战,欧洲、澳大利亚、美国德州等电网基础设施不足地区尤为明显 [2] 欧洲大储市场 - 2024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47.4%,但电力间歇性导致负电价现象频发,2023年50个竞价区中27个面临最高负价 [4] - 2024年欧洲大储装机量达11GWh,同比增长205%,占比49%超越户储 [4] - 预计2028年欧洲大储装机将达35.9GWh,2030年累计装机规模可达71GW/172GWh [5] 美国大储市场 - 2024年美国新增储能装机12.3GW/37.1GWh,同比增长32.8%(功率)和34%(容量),电网级储能占比85% [8] - EIA测算2035年美国风/光/储累计装机将达570/990/370GW,2020-2035年年均储能装机约25GW [8] - 预计2024-2028年美国累计新增储能74.3GW/257.6GWh,2040年装机容量超200GW [8] 中国大储市场 - 2025年1-5月国内储能累计装机13.4GW/32.1GWh,容量同比增长57%;中标36.6GW/153.1GWh,同比增长191% [9] - 电网侧储能占比从2022年39%提升至2024年57%,独立储能项目占比达88% [14] - 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乐观场景51.2GW/141.6GWh,悲观场景34.7GW/89.4GWh [17] 其他地区大储发展 - 中东地区2030年储能需求预计57.4GWh,2025年招标或建设项目有望超30GWh [18] - 澳大利亚计划2025、2026年大储项目规模分别约10GWh、13GWh,2034-2035年需36GW/522GWh储能 [18] - 南美最大储能项目智利阿塔卡马绿洲项目扩容至2GW/11GWh [60] 政策支持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提供3690亿美元能源投资,ITC税收抵免延长10年,刺激储能备案量环比增长35% [19] - 印度通过40%补贴、采购义务和信贷支持推动储能,要求2023-2024财年储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1% [20] - 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速,2025年底前大部分省份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2026年正式运行 [22] 商业模式与收益 - 德国大储项目单位年化收益100-150欧元/kW/年,回收周期5-7年 [34] - 英国储能项目IRR维持10%以上,批发市场套利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34] - 中国独立储能电站叠加容量电价后全投资收益率可达6.22%,考虑调频辅助服务后更高 [35] 技术与竞争格局 - 大储系统电池成本占比67%,PCS占10%,BMS和EMS分别占9%和2% [43] - 314Ah电芯成为主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推出500Ah+电芯备战长时储能 [43] - 全球储能系统向5MWh+大型化发展,宁德时代天恒系统达6.25MWh,远景发布8MWh+系统 [47][52] 中国企业全球化 - 华为沙特红海新城项目建成1.3GWh全球最大离网储能系统 [52] - 阳光电源签约沙特7.8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比亚迪获沙特12.5GWh电网侧项目 [53] - 2024年中国企业签约或中标海外储能项目约38GWh,阳光电源、阿特斯、比亚迪等获多国订单 [63][64] 行业集中度提升 - 欧洲前三大集成商份额从2022年54%增至2023年68%,北美从60%增至72% [75][76] - 构网型储能技术门槛高,全球渗透率有望达20%,仅少数企业具备技术能力 [72][73] - 具备全球布局、垂直一体化制造和资本实力的龙头企业将主导市场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