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4潮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动储产业年度十大排行榜|深度
24潮· 2025-05-14 07:0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动储行业108家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7% 增速较2023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1] - 归母净利润整体同比下降67.27% 连续两年大幅下降(2023年降幅47.69%) [1] - 行业经营净现金流同比下降18.38% 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61.01个百分点 [1] - 净筹资规模同比下降81.91% 资金净值下降20.32% [1] 核心财务指标 - 总资产29,092.41亿元 同比增长6.17% 增速低于2023年同期的12.65% [3] - 总负债16,721.07亿元 同比增长7.31% 负债率57.48% 同比微降0.14% [3] - 存货2,777.37亿元 同比增长5.27% 较2023年同期-23.02%的增速明显回升 [3] - 对外投资5,868.02亿元 同比增长16.68% 增速较2023年同期提升10.16个百分点 [3] 行业集中度 - TOP20企业营收占比达69.02% 净利润占比109.73%(行业整体亏损情况下头部企业仍盈利) [5][6] - TOP20企业经营现金流占比85.66% 筹资金额占比83.73% 资金净值占比86.69% [5][6] - TOP20企业总负债占比72.37% 应收账款占比61.04% 存货占比60.43% [6] 细分领域龙头表现 - 宁德时代营收3,620.13亿元 同比下降9.7% 但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 同比增长15.01% [8][27] - 锂矿企业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锂产品收入降幅均超50% 天齐锂业归母净利润亏损79.05亿元 [8][33] - 正极材料龙头湖南裕能收入下降45.96% 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收入下降18.06% 毛利率下降7.81个百分点 [9] - 隔膜龙头恩捷股份收入下降16.68% 毛利率下降30.45个百分点 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收入下降39.18% [9] 企业资金状况 - 宁德时代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69.9亿元 同比增长4.49% 位居行业第一 [50] - 中创新航筹资净现金流164.93亿元 同比增长18.67% 为行业最高 [42] - 尚太科技对外投资1,247.3亿元 同比增长123.79% 投资规模居首 [35] - 行业应收账款合计3,372.64亿元 同比增长3.56% 宁德时代以642.66亿元居首 [3][57] 企业负债情况 - 宁德时代总负债5,132.02亿元 同比增长3.2% 负债率65.24% 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71][80] - 科恒股份负债率98.07% ST百利负债率94.39% 为行业负债率最高企业 [79] - 中创新航总负债744.19亿元 同比增长26.04% 负债率60.76% [71][80]
拆解4年成长史,楚能新能源何以成为年度最强黑马|深度
24潮· 2025-05-11 22:34
公司概况 - 楚能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8月,成立不到4年即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七位,2024年出货量预计20GWh-25GWh [1][4] - 公司采用"动储双修"战略,2024年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15位,连续两月位居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五 [6][8] - 创始人代德明为湖北富豪,旗下恒信汽车集团2024年营收796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08位 [13][15][17] 产能与技术 - 孝感、宜昌两大锂电池产业园总投资1275亿元,规划产能300GWh,2024年底有效产能超110GWh,2025年目标350GWh [11][12] - 自主研发314Ah电芯+5MWh系统实现量产,2024年全球314Ah储能电池订单量排名第三 [25][26] - 2024年推出第四代472Ah储能电池,能量密度195Wh/kg,综合成本降低20%,年产能布局超80GWh [29][30] 市场表现 - 2024年斩获超30GWh国内储能订单,中标中核汇能、新华发电等项目,击败宁德时代等龙头 [26][27] - 海外订单超10GWh,覆盖澳洲、日本、美国、意大利、印度等市场,与意大利Cestari签订20GWh-30GWh长期协议 [33] - 入选2024年Q4 BloombergNEF全球Tier1储能厂商名单,但2025年Q1落榜 [32][33] 行业竞争 - 主动发起价格战,2023年将储能锂电池价格压至0.5元/Wh,2025年行业价格已跌至0.3元/Wh附近 [37] - 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占比44.45%,比亚迪23.62%,楚能以0.22GWh占比0.62% [7][8] - 储能领域宁德时代占比37.07%,比亚迪32.96%,楚能以0.76GWh占比0.19% [9][10] 创始人背景 - 代德明通过二级市场狙击湖北宜化浮盈超30亿元,持有荣盛石化、湖南裕能等上市公司股票 [17][20] - 恒信汽车集团全国拥有400多家4S店,为楚能提供售后网络支持,与东风、一汽等车企深度合作 [22][23] - 公司成立以来未进行外部融资,依靠母公司资金支持 [21]
历史性大退潮下,中国动储15个细分产业链谁最赚钱|巨制
24潮· 2025-05-08 05:2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动储行业上市公司合计收入为10445.07亿元,同比下降12.97%,整体毛利率为18.37%,同比下降1.97个百分点 [1] - 15个细分产业链中7个收入降幅超10%,其中上游锂资源(-51.34%)、正极材料(-39.48%)、储能逆变器(-26.29%)下滑最严重 [1] - 8个增长领域中仅4个增速超10%:钴镍(+67.80%)、铜箔(+26.09%)、储能电池及系统(+13.83%)、锂电池结构件(+13.80%) [1] 细分领域收入变化 - 上游锂资源收入567.38亿元(-51.34%),涉及16家公司 [3] - 正极材料收入1319亿元(-39.48%),涉及20家公司 [3] - 动力电池收入3825.24亿元(-7.41%),涉及14家公司 [4] - 储能电池及系统收入1807.54亿元(+13.83%),涉及21家公司 [4] - 锂电池设备收入382.76亿元(-24.4%),涉及25家公司 [4] 盈利能力分析 - 锂电池设备毛利率29.7%最高,是锂电池回收产业(4.86%)的6.11倍 [4] - 8个细分产业毛利率下降,锂电隔膜(-26.55个百分点)、上游锂资源(-23.8个百分点)、电解液及材料(-7.18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5] - 储能电池及系统毛利率24.15%(+1.57个百分点),动力电池毛利率20.79%(+1.01个百分点) [6] 龙头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整体收入下降9.7%,动力电池收入下降14.59% [5][27] - 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锂产品收入降幅均超50% [5] - 正极材料龙头湖南裕能收入下降45.96% [5] - 恩捷股份隔膜收入降16.68%,毛利率降30.45个百分点 [5] - 先导智能锂电设备收入降39.18% [5] 全球产业动态 - 2022年初至2024年6月中国动储产业链重大制造项目超700个,总投资预算突破3.5万亿元 [8] - 北美电动汽车和电池投资超500亿美元,欧洲13家企业到2030年电池产能规划达971.3GW [8] - 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 2024年四季度合计营业亏损超8400亿韩元(约42亿元) [10] - 美国Ambri Inc.申请破产,欧洲ACC暂停两家电池厂建设,Northvolt提交破产申请 [11][12][13] 产能过剩风险 - 动力电池2025年需求预测1226.1-1550GWh,企业产能规划超8000GWh [9] - 正极材料2025年需求预测230-270万吨,产能规划约1200万吨 [9] - 负极材料2025年需求预测240-298万吨,国内企业规划1514.1万吨 [9] - 电解液2025年需求预测264-273万吨,产能规划594万吨 [9] 全球化退潮 - LG集团撤回印尼77亿美元电池生态系统投资 [13] - 国轩高科美国23.6亿美元电池项目停工,蜂巢能源暂停德国两家工厂建设 [14] - 动储产业链海外项目投资预算合计可能突破7000亿元 [14]
工商储血战2025|深度
24潮· 2025-04-28 05:54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工商业储能相关企业新增5万家,平均每天新增150家,2024年涉及开发商超过1000家[2] - 2024年国内新增并网工商业储能规模3.9GW/8.8GWh,占全年新增并网储能规模的8%[2] - 上千家集成商中约有20%没有订单,2024年已有超1万家储能系统集成商倒闭,占行业总数的16%[3] - 价格战导致头部厂商报价从2023年中的1.55元/Wh降至2025年1月的0.499元/Wh,降幅达68%[2][3] 价格战与盈利状况 - 2023年12月厂商明美新能源液冷一体柜最低价0.88元/Wh,2024年7月中车株洲所报价0.7125元/Wh[2] - 2024年9月科陆电子报价0.598元/Wh,沃橙新能源报出0.58元/Wh,2025年1月博时储能报价0.499元/Wh[2][3] - 0.5元/Wh以下的工商储能系统单价无法覆盖企业生产成本,真正达到预期收益的项目仅20%-30%[3] - 科陆电子2024年亏损4.77亿元,同比下降31.63%,连续8年合计亏损超53亿元[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浙江、广东等地拟要求集成商按项目金额5%缴纳保障金,企业普遍认为将加剧现金流压力[3] - 2024年新型储能领域融资事件同比锐减73%,融资金额平均缩水50%[3] - 全国范围内峰谷电价差缩窄趋势显著,2024年1-8月最大峰谷价差同比下降6.7%[4][5] - 浙江省分时电价调整导致峰谷价差下降幅度超20%,工商业储能收益率下滑幅度最大[4] 安全与质量风险 - 2024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非计划停运1779次,同比增长72.72%,75%以上由质量问题导致[3] - 新投运电站运行不稳定,2024年投运2年以内电站平均非停次数比投运2年以上的高40%[3] - 浙江省已备案的2000多个储能项目中90%以上将面临消防整改,预计2025年能继续运营的项目可能少于一半[4] - 温州、杭州的储能安全整改将推高0.2元/Wh的非技术成本,单个电站消防整改成本最高增加10万元[4] 区域收益率差异 - 广东工商业储能收益率最高达16.23%,云南最低为-11.21%[6][7] - 全国有10个地区峰谷电价差减小,20个省份价差扩大,2个省份保持不变[5] - 云南、甘肃、宁夏等十个地区的工商业储能收益率为负数[5] - 实际利用天数对收益率影响显著,280天利用天数下IRR为7.75%,340天可达11.74%[8][9] 商业模式挑战 - 工商业储能盈利主要依赖峰谷价差套利,但电力市场化交易趋势下价差波动将成为常态[9][10] - 优质项目稀缺导致居间费居高不下,业主分成比例从10%提升至35%甚至50%[10] - 项目可行性研究常对未来峰谷价差假设过于乐观,实际收益率低于理论值[9][10] - 投资商已开始控制单个省份的投资金额以规避政策波动风险[10]
动储产业全球化遭遇历史性大退潮|独家
24潮· 2025-04-24 06:41
动储产业全球化退潮趋势 - LG集团撤回在印度尼西亚建设77亿美元电动汽车电池生态系统的计划投资 [2] - 国轩高科因法律纠纷暂停美国密歇根州23.6亿美元电池生产设施建设 [2] - 蜂巢能源暂停德国两家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20亿欧元,设计产能40GWh [2][3] - 中伟股份终止韩国22亿元镍精炼厂项目 [3] - LG新能源与华友钴业推迟锂电循环回收合资公司建设,预计投资不低于10亿元 [3] - SK on、ECOPRO Materials与格林美取消62亿元前驱体工厂计划 [3]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布局现状 - 10家动力电池巨头计划/建设近50个海外工厂,总投资超5500亿元人民币 [3] - 宁德时代海外布局包括: - 德国图林根工厂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 [5] - 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工厂投资73.4亿欧元,规划产能100GWh [6] - 美国密歇根工厂投资35亿美元 [6] - 印度尼西亚锂电池项目投资50亿美元 [6] - 远景动力布局: - 法国杜埃工厂投资20亿欧元,规划产能24-40GWh [6] - 西班牙工厂规划产能50GWh [6] - 国轩高科计划: - 斯洛伐克合资工厂投资12亿欧元 [7] - 阿根廷碳酸锂生产线 [7] - 中创新航德国电芯模组工厂规划产能20GWh [7] - 蜂巢能源德国工厂原计划总投资20亿欧元,规划产能40GWh [7][8] - 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未披露,投资约63亿美元 [8] 动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海外投资 - 9家上市公司海外在建工程总投资达696.32亿元 [9] - 具体项目: - 宁德时代境外投资617.42亿元,工程进度21.23% [10] - 赣锋锂业Cauchari-Olaroz锂盐湖项目投资61.17亿元,进度97.26% [10] - 亿纬锂能印尼基地投资42.28亿元,进度85% [10] - 中伟股份印尼项目总投资143.51亿元 [10][11] - 欣旺达泰国工业园投资70亿元,进度3.02% [11] - 贝特瑞印尼负极材料项目投资39.69亿元,进度89.04% [11] - 天齐锂业奎纳纳项目投资16.7亿元,已终止建设 [11] - 恩捷股份匈牙利工厂投资31.74亿元,进度99% [11] - 盛新锂能印尼项目投资39.86亿元,进度98.5% [11][12] - 当升科技欧洲基地投资43.78亿元,进度1% [12] - 容百科技韩国项目总投资46.46亿元 [12]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全球新能源话语权争夺将导致更多贸易规则和壁垒 [12] - 海外项目可能面临"延期"或"终止"风险 [12] - 企业需平衡全球化扩张与财务健康 [12] - 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财务脆弱的公司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12]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或引发产业第四次大洗牌|独家
24潮· 2025-04-20 23:34
新国标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首次提出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2] - 合规电池系统成本将增加15%-20%,二线电池企业改造成本超5亿元,对二三线企业构成巨大压力 [2] - 二线龙头企业中创新航2024年综合毛利率仅15.89%,净利润5.91亿元,瑞浦兰钧亏损11.63亿元,正力新能盈利仅0.91亿元 [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占据69.82%市场份额,第3-10名企业占26.19%,前10名合计96% [2] - 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资金净值达2471.31亿元,占6家头部企业总资金净值2584.35亿元的95.63% [2] - 中创新航资金净值-18.05亿元同比降169%,国轩高科-67.5亿元同比降200.97%,显示财务压力加剧 [3] 历史政策引发的行业洗牌 - 2016年产能门槛从0.2GWh提至8GWh,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达标,导致配套企业从150家降至100家 [3] - 2018年补贴新政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升,磷酸铁锂企业沃特玛因技术不达标破产 [4] - 2019年补贴退坡超50%导致新能源车销量五连跌,外资企业重返加剧竞争 [4] 当前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悲观预测2027年前30%产能面临关停,历史三次洗牌中曾有1/3企业被淘汰 [3][4] - 企业需优先保障财务健康,其次推动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构建一体化布局 [4] - 扩大全球市场开拓成为破局路径之一,需加速出海应对国内竞争 [4] 行业集中化趋势 - 资本加速向寡头聚集,宁德时代2471.31亿元资金净值同比增24.07%,而亿纬锂能、欣旺达分别下降11.47%和20.93% [2][3] - 2017年宁德时代以17%份额成为全球第一,政策变化使其成为最大受益者 [4]
“逆周期之王” 中伟股份,何以持续制霸新能源材料江湖|深度
24潮· 2025-04-17 06:16
在持续动荡与博弈的动储江湖,新能源材料巨擘中伟股份 (300919.SZ) 仍在持续向上成长。 Wind显示,中伟股份年营收至少已经连续7年实现高速增长,在2017-2024年期间,中伟股份年营 收规模增长了20.60倍,从季度趋势看,中伟股份已至少连续16个季度 (2021年一季度以来) 实 现持续正增长;根据可查数据,这已经是其至少连续20个季度实现盈利。展现了持续发展韧性与 强大潜力,堪称动储江湖真正的 "逆周期之王"。 而今年是中伟股份成立的第11个年头,是其登陆资本的第5年,目前公司锚定 "成为全球领先的新 能源材料科学公司" 企业愿景,已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的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 和技术布局,且已经在多个领域成为国际顶级玩家。 也正是这一年 (2020年12月23日) ,中伟股份成功登陆创业板,实现成立6年即上市的壮举。伴 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彻底爆发,中伟股份股价也出现史诗级上扬,市值最高超过1400亿元,成为贵 州省市值仅次于茅台的上市企业,实控人邓伟明身价飙升,一跃成为贵州首富。公司还成功跻身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之列,并是贵州唯一入选 "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
中国锂矿双雄的年度对决|独家
24潮· 2025-04-14 06:34
锂矿双雄经营困境 - 天齐锂业2024年归母净利润巨亏79.05亿元,同比下降208.32%,连续5个季度亏损;赣锋锂业2024年亏损20.74亿元,同比下降141.93%,为2007年以来首次亏损 [2] - 天齐锂业营业收入连续6个季度下降,近5个季度降幅均超50%;赣锋锂业营业收入连续7个季度下降 [2] - 两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大幅下滑,天齐锂业同比下降81.13%,赣锋锂业同比下降63.68% [2][5] 公司战略差异 - 赣锋锂业投资百亿进入锂电池制造领域,实现"资源、冶炼、电池"一体化布局 [2] - 天齐锂业专注于上游锂资源,业务涵盖锂矿开发、锂精矿加工和锂化工产品生产销售 [2] - 赣锋锂业锂电池制造平台赣锋锂电2024年营业收入60.73亿元,同比下降23.14%,净利润率仅1.01% [8] 财务与运营数据 - 天齐锂业2024年总营收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赣锋锂业总营收189.06亿元,同比下降42.66% [5] - 天齐锂业锂系列产品毛利率46.07%,同比下降38.92个百分点;赣锋锂业毛利率10.47%,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 [5] - 赣锋锂业锂电池产能规划达50GWh,总投资预算268亿元,但资金储备仅59.59亿元,短期有息负债160.28亿元 [8] 行业供需格局 - 2024年碳酸锂价格下跌32%,收于7.33万元/吨 [7] - 2025年预计锂资源供给过剩持续,价格中枢在60000~90000元/吨 [7] - 中国储能电芯2024年规划产能1000GWh,实际出货仅300GWh,产能利用率不足35% [8] -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2025年产能规划可能超8000GWh,而需求预测仅约2000GWh [8]
市值蒸发4500亿!美国关税风暴冲击储能江湖|深度
24潮· 2025-04-10 06:09
美国关税对全球储能行业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税率从10 9%升至64 9%,2026年可能进一步升至82 4%,对中国储能电池和系统出口造成重大冲击 [15][16] - 国内储能上市公司两个交易日总市值蒸发4500亿元,降幅达15 92% [2] - 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锂电池153 15亿美元(1100亿人民币),占国内锂电池出口总额25% [2] - 中国企业2024年与美国签订储能订单24个,总规模65 78GWh,占全球出海订单33 63% [2] 美国储能市场现状与需求 - 2024年美国储能装机需求约40GWh,占全球20%,对应电池需求80-100GWh [2] - 美国燃煤电站平均运行年限45年,70%电网系统超25年,2035年前计划退役59GW(占28%) [5] - 2024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063TWh,EIA预计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21%提升至44% [5] - 加州弃光率从2022年16 4%升至2024年19 4%,"鸭子曲线"演变为"峡谷曲线"凸显储能需求 [5] - 美国已规划36条高压电网线路(640亿美元),可消纳187GW新能源项目 [5] 美国储能政策支持 - 《通胀削减法案》提供3690亿美元能源投资,ITC抵免延长10年,最高抵免比例达70% [11][13] - 特斯拉储能系统成本332美元/kWh,ITC补贴可提升毛利率13 6个百分点 [11] - 美国37个州制定可再生能源标准,17个州出台储能补助政策 [11] - 2023年美国储能装机达11 46GW/31 23GWh,7年增长38 52/47 05倍 [13] - EIA预测2035年美国风/光/储累计装机将达570/990/370GW,年均储能装机25GW [13]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10家电池企业海外规划工厂近50个,总投资超5500亿元人民币 [18][21][22][23][24] - 宁德时代7大海外工厂总投资2416 79亿元,欧洲在建工程617 42亿元(进度21 26%) [18] - 海外建厂可降低关税影响,马来西亚建厂价格涨幅仅11 7% vs 国内64 3% [18] - 技术授权模式兴起,如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35亿美元/35GWh)及泰国CTP技术输出 [19] - 2023年超20家锂电材料企业赴海外建厂,规划总投资超1150亿元 [25][28][31] 美国储能应用场景与收益 - 储能主要应用场景:频率调节(6 7GW)、套利(5 2GW)、旋转备用(4 9GW)、能量时移(3 0GW) [8] - 2022年频率调节/旋转备用/套利增量占比分别为29%/23%/19% [8] - 加州储能项目IRR约21 5%(含30%ITC补贴),加征关税后IRR下降6 4-9 2个百分点 [15] - 1 6GWh储能项目可为20MW输电线路升级节省40%成本(4 46亿→2 69亿美元) [6]
全球新能源电力,进入史诗级大周期|深度
24潮· 2025-04-07 03:33
AI电力需求爆发 - 美国最大光伏项目"猎户座太阳能带"产能达875MW,相当于一个核电站规模,其中85%电力供应谷歌数据中心 [2] - 2023年美国数据中心停机原因中52%由电力不足导致,较2020年37%显著上升 [2] - ChatGPT单次请求耗电2.9瓦时,是谷歌搜索的10倍,日处理2亿请求耗电50万度,相当于37吨电解铝生产耗电量 [3] - GPT-3训练耗电1287兆瓦时,可支持3000辆特斯拉行驶20万英里;GPT-4单次训练电能可煮沸1000个奥运泳池水量 [9] - 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从2014年58TWh激增至2023年176TWh,占全国用电量4.4%,预计2028年达325-580TWh(占比6.7%-12%) [9] 电力基础设施瓶颈 - 美国电网设备严重老化:70%变压器超25年,60%断路器超30年,输电线路总长80万公里但多使用木制电杆 [18][21] - 2003年美加大停电影响5000万人,损失250-300亿美元,起因仅是树枝接触高压线 [13][14] - 德州电网孤立无援,成为过去十年停电最频繁地区 [22] - 美国80%电力变压器依赖进口,关键材料"取向硅钢"短缺 [22] 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 光伏+储能方案度电成本0.35元/kWh,与美国工业电价(5美分/kWh)持平,建设周期仅数月 [24] - 2024年全球风光新增装机580GW,是2015年5.03倍,但储能配套率仅11.9% [25] - 宁德时代预测2030年储能市场规模超1TWh,特斯拉计划2050年前实现100%可持续能源 [25] - 中国2060年风光发电占比将超60%,储能需求达每年上千GWh [25] 储能经济性挑战 - 100MW/400MWh储能电站测算显示:初始投资9600万元,LCOS 0.62元/kWh,但度电收益仅0.50元/kWh [27] - 关键变量敏感性:年循环次数从200次升至350次,电池日历寿命从8年延至15年,可使4H储能LCOS从0.62元降至0.34元 [30] - 中国独立储能2023年平均充放电仅172次,远低于设计值 [34] - 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实际寿命不足8年,仅为设计值53% [42] 储能产业格局 - 2023年末中国储能企业达15.76万家,较2014年增长13.33倍 [43] - 2022-2024年179个亿元级储能项目总投资1.24万亿元,规划产能超2800GWh [43] - 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产能750GWh,但出货量预计仅266GWh,供需严重失衡 [43] - 行业面临价格战,投标价半年下降33%,产品同质化严重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