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观察

搜索文档
日本晶圆厂无限期推迟?台积电回应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5 12:07
台积电全球建厂策略调整 - 台积电已决定优先在美国建设工厂,而不是其他所有国家,正在向美国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并推迟其他项目[2] - 台积电在日本的第二家晶圆厂建设被无限期推迟,所有焦点转向美国工厂[3] - 台积电宣布将在美国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并将美国作为优先事项[3] 美国建厂的背景与影响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是目前台湾以外唯一一家生产尖端工艺节点的工厂,计划在2020年前将工艺节点扩展到1.4纳米[4] - NVIDIA、苹果、微软等公司都希望在美国生产芯片,目前亚利桑那州的订单已满[4] - 台积电对美国建厂的兴趣主要源于特朗普政府施压和计划对台湾芯片征收高达100%关税[3][4] 行业动态与供应链变化 - 人工智能供应链相关企业如NVIDIA的合作伙伴富士康和广达等正在迁往美国[4] - 台积电似乎已将美国视为继台湾之后的第二故乡,对该地区有宏伟计划[4] - 台积电回应称全球制造版图扩张策略基于客户需求、商机、营运效率等因素,美国投资不影响其他地区既有计划[4]
日本芯片设备销售,再创新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展望 - 2025年度日本制半导体设备销售额预估上修至4兆8,634亿日圆,较2024年度增长2%,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新高 [1] - 2026年度销售额预估上修至5兆3,498亿日圆(年增10%),首次突破5兆日圆大关,主要受2纳米投资及HBM/NAND Flash需求驱动 [2] - 2027年度销售额预估达5兆5,103亿日圆(年增3%),边缘AI设备渗透率提升至全球近半数 [2] - 2025-2027年度CAGR达4.9%,日本设备商全球市占率30%居第二 [2] 短期业绩表现 - 2025年5月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4,462.91亿日圆(年增11.3%),连续17个月增长且1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幅 [2] - 2025年1-5月累计销售额2兆1,545.84亿日圆(年增20.5%),创同期历史新高 [3] 全球半导体市场 - 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估值上修至7,008.74亿美元(年增11.2%),首次突破7,000亿美元 [3] - 增长动力来自AI数据中心投资带动存储器及GPU需求 [3] 技术驱动因素 - 台积电2纳米量产及韩国DRAM/HBM投资推动设备需求 [1] - 300层以上NAND Flash及边缘AI设备(智能手机/PC)成为2026-2027年关键增量 [2]
报名中 | 聚焦接口与安全IP,这场技术研讨会不容错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传输速度和安全性成为半导体行业关键挑战 人工智能 联网车辆 5G和物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推动高性能计算和低功耗芯片需求激增 [1] - 内存带宽与数据处理安全性瓶颈日益凸显 接口IP和安全IP技术成为行业突破的核心驱动力 直接影响芯片效能 兼容性及抗攻击能力 [1] Rambus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是高速接口技术领域先驱 重新定义内存与系统间数据传输标准 核心解决方案包括DDR内存接口 HBM3/4和PCIe 5/6等 显著提升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性能上限 [1] - 安全IP解决方案涵盖信任根技术 安全协议引擎 内联密码引擎 后量子密码算法加速器核等 构建强大产品组合应对复杂网络安全威胁 [1] 技术研讨会核心内容 人工智能与下一代应用 - 上午会议聚焦AI领域最新接口和安全IP解决方案 包括量子安全加密 信任根 HBM4 GDDR7 PCIe 6.1/7.0 CXL3.1 MIPI等技术 帮助客户加速SoC开发并降低风险 [6][8] - 具体议题涵盖HBM/GDDR/LPDDR内存选择 PCIe与CXL在AI互连中的关键作用 1.6T以太网IP布局 MIPI CSI-2传感器技术应用等 [9] 智能联网汽车安全 - 下午会议深入探讨汽车安全解决方案 覆盖硬件/软件设计趋势 生态系统合作 安全规范要求及最新评估方法 旨在降低实施复杂性并加速产品上市 [7][10] - 专题包括芯片安全测试 GB44495合规性 R155标准评估方法 FUSA处理器应用 车规级芯片网络安全体系等 由Rambus及多家生态合作伙伴联合呈现 [11] 会议基础信息 - 活动时间定于2025年7月9日8:30-17:30 地点为北京丽亭华苑酒店 提供午餐和茶歇 需提前扫码注册 [3][4]
汽车CIS,豪威力压安森美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汽车成像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汽车成像市场规模达到59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6% [1] - 到2030年出货量将增至4亿台,以环视、卫星ADAS和座舱内应用为主 [1] - ADAS前置摄像头最具价值,但侧视和卫星摄像头增速更快 [1] - DMS是座舱内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受欧盟法规推动 [1] - 后视摄像头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被环视系统取代 [1] - 图像传感器收入增长,但镜头组和集成组件增长更强劲 [1] 市场竞争格局 - 豪威科技和安森美是汽车CIS市场最大供应商,豪威科技在成本敏感领域表现强势,安森美在大批量项目中地位稳固 [4] - 索尼在高分辨率摄像头领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4] - 法雷奥引领智能和观看摄像头市场,其次是博世、采埃孚和麦格纳 [4][5] - 舜宇光学科技在镜头市场领先,其他领先公司包括世高和奥普特龙 [5] - 舜宇、LG Innotek和海康威视等摄像头制造商提供完整模块,对一级供应商构成挑战 [5] - 中国正在构建从传感器到模块的全集成供应链,支持比亚迪等OEM厂商 [5] - OEM厂商和一级供应商采用多源CIS策略,寻求供应链韧性 [5] 技术发展趋势 - ADAS分辨率向800万像素过渡,以提升物体识别能力 [7] - 高动态范围、LED闪烁抑制和宽视场是传感器的关键要求 [7] - 市场转向集中式融合架构,索尼尝试将串行器集成到图像传感器中 [7] - DMS主要依赖2D RGB传感器,逐渐转向RGB-IR传感器 [7] - 混合镜头组结合玻璃和塑料,优化成本、尺寸和热稳定性 [7] - 热成像和SWIR摄像头仍属小众,主要用于高端汽车夜视和高级ADAS [7] 多摄像头架构与功能集成 - 分布式摄像头架构重塑ADAS市场,单前置智能摄像头被多侧视、后视和全景摄像头取代 [10] - 360°环视摄像头是销量主要贡献者,尤其在停车辅助和L2+自动驾驶成为标配的情况下 [10] - DMS逐渐成为欧洲及其他地区法规和设计的必需品,RGB-IR和全局快门传感器提升系统价值 [10] - 镜头组转向混合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10] - 电子后视镜和外部访问摄像头等新功能在高端电动汽车平台涌现 [10]
三星440亿美元晶圆厂,延期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三星泰勒工厂延迟投产 - 三星推迟德克萨斯州泰勒工厂投产计划 原定2024年6月完工推迟至10月 主要因需求不足和工艺节点不匹配[1] - 工厂初始投资170亿美元 2024年追加至440亿美元 包含扩建先进工厂和研发业务 获66亿美元《芯片法案》补贴[1] - 建设进度达92% 但4纳米工艺需求疲软 计划升级至2纳米以对标台积电和英特尔 改造工程庞大且成本高昂[1][2] 半导体代工市场竞争格局 - 台积电全球代工市场份额达68% 亚利桑那州Fab 21工厂4纳米产能已售罄至2027年 客户包括苹果/AMD/英伟达等[2] - 三星代工市场份额仅7.7% 良率问题导致关键人员被召回 先进工艺节点改进进度受限[2][4] - 台积电420亿美元扩张预算中部分用于设备采购 极紫外光刻机等设备设置成本极高[3][4] 地缘政治与市场需求影响 - 美国对中国高端芯片限制导致三星产能利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消费电子和汽车芯片需求[4] - 中国推动半导体自给自足 政策扶持下或于2030年成为最大芯片产能提供者 但尖端技术仍落后美国[5] - AI/数据中心需求强劲 但消费品芯片需求持续低迷 东西方贸易战阻碍三星向中国客户交付产品[4][5] 三星未来战略部署 - 坚持推进泰勒工厂2026年前投产 需运营工厂才能获取《芯片法案》资金 否则将落后台积电并损失数十亿投资[5] - 未公布具体设备安装时间表 对客户短缺问题保持沉默 采取观望态度应对工艺升级挑战[2][5]
汽车芯片,遇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汽车芯片行业趋势 - 智能汽车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新计算平台,带动计算、感知、控制、通信等芯片需求激增,图像处理芯片、车规级MCU、域控制器SoC、毫米波雷达芯片成为热门方向 [1] - 2025年以来行业出现"遇冷"信号,海外巨头与本土企业均出现业务收缩、调整或退出 [2] 海外巨头动态 英特尔 - 2025年6月宣布逐步关闭汽车业务(Intel Architecture Automotive Group),聚焦核心客户端和数据中心产品 [4] - 汽车业务涵盖信息娱乐系统、仪表盘等芯片,技术应用于超5000万辆汽车,2024年推出算力229TOPS的座舱芯片ARC A760-A [5] - 剥离主因:2020-2024年市值暴跌1200亿美元,需收缩非核心资产;汽车业务回报周期长且竞争激烈 [6] 安霸 - 计划出售业务,2025财年营收2.849亿美元(同比+25.8%),但GAAP净亏损1.171亿美元,连续8年未盈利 [8] - 产品覆盖ADAS、自动驾驶视觉等,累计出货3000万颗边缘AI处理器,但60%以上收入依赖单一分销商大联大 [7][8] 英飞凌 - 推迟马来西亚Kulim晶圆厂二期扩建,削减10%投资额度,主因汽车行业订单减少及库存消化问题 [9] 国内市场变化 - 早期"缺芯红利"消退,AI SoC、车规MCU等品类竞争加剧,价格战导致技术同质化与利润压缩 [10] - 博通集成将"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项目延期至2026年,调减投资2.1亿元,转投4.58亿元加码边缘AI处理器研发 [11][12][13] - 紫光国芯因工程延期推迟车载控制器芯片产业化;蔚来拟为自研芯片团队引入战略投资者,其5nm芯片"神玑NX9031"已量产 [14] 长期市场前景 - 标普全球预测2030年L2-L3级ADAS渗透率60%,电动汽车渗透率73%;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485亿美元增至2034年1878亿美元(CAGR 14.5%) [16] - 结构性机会:功率器件(SiC MOSFET/IGBT)、车载以太网PHY、BMS芯片、高安全等级MCU需求稳定;视觉SoC、智能座舱等同质化产品受挤压 [19] - 行业挑战:车规芯片验证周期2-3年,需经历车规认证、整车验证等复杂流程,前期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 [13][15][21]
英伟达市值直逼4万亿,冲击史上最贵公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英伟达市值表现 - 英伟达市值周四达到3.92万亿美元,一度有望超越苹果成为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2] - 股价早盘上涨2.4%至160.98美元,最新涨幅1.5%至159.60美元,市值3.89万亿美元 [2] - 过去四年市值增长近8倍,从2021年的5000亿美元增至近4万亿美元 [5] - 市值超过加拿大和墨西哥股市总和,以及英国所有上市公司总和 [5] 行业地位与需求驱动 - 微软、亚马逊、Meta、Alphabet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争相建立AI数据中心,刺激对英伟达高端处理器的巨大需求 [4] - 微软、Meta、亚马逊和Alphabet预计未来几个财年将投入约3500亿美元资本支出,高于本财年的3100亿美元,贡献英伟达40%以上营收 [7] - 英伟达占标普500指数的7%,与微软、苹果、亚马逊和Alphabet共占该指数的28%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最新AI芯片在训练最大AI模型方面取得进展,刺激需求 [4] - Blackwell GPU系列推出和下一代Rubin架构预览激发投资者对产品领先地位的兴奋 [8] - CUDA软件平台和开发工具生态系统成为行业标准,巩固其作为AI经济关键推动者的地位 [15] - GB300 NVL72机架提供1.1 ExaFLOPS的FP4推理和0.36 ExaFLOPS的FP8训练性能,比GB200 NVL高出50% [11][12]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第一季度营收441亿美元,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69% [8] - 预计第二季度销售额4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0% [8] - 市盈率约32倍,低于过去五年41倍的平均水平 [5] - 韦德布什证券预计市值今年夏天达4万亿美元,未来18个月内可能达5万亿美元 [15] 竞争与市场动态 - 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推出低价AI模型,表现优于许多西方竞争对手,曾引发市场担忧 [9] - 竞争加剧和估值过高被视为未来主要风险 [9] - 传奇做空者吉姆·查诺斯将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类比,警告资本支出削减风险 [16] 合作伙伴与部署进展 - 戴尔向CoreWeave交付首批基于GB300 NVL72平台的系统,部署速度创纪录 [11][12] - 戴尔与CoreWeave的紧密合作加速了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合 [12] - 此次部署将增强CoreWeave云平台处理更先进AI模型的能力 [13]
又一家MCU公司,准备上市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公司概况 - Ambiq Micro Inc 是一家专注于为联网设备生产节能处理器的芯片制造商,已申请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 AMBQ)[3] - 2023年公司销售额6550万美元,亏损5030万美元;2024年收入增长16%至7610万美元,亏损收窄至3970万美元[3] - 累计出货超过4200万片低功耗芯片,客户为联网设备制造商[3] 核心技术 - 旗舰产品Apollo系列SoC采用SPOT电源管理技术,运行功耗比常规芯片降低5倍[3][4] - SPOT技术使晶体管激活电压降至0.5V(行业标准为0.8-1.2V),基于亚阈值技术优化[6][7] - Apollo510为最新产品线成员,集成Arm CPU和AI加速器,配备加密电路[3] 技术优势 - Cortex-M4F内核实现活动模式35µA/MHz、睡眠模式100nA的功耗水平[9] - 对比Atmel SAM D20(Cortex-M0+):活动模式功耗降低2.8倍,睡眠模式降低38倍[10] - 对比STM32F401(同架构):活动模式功耗降低10倍,睡眠模式降低28倍[12] 产品应用 - Apollo系列应用于工厂设备、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领域[3] - 提供配套开发工具链支持硬件厂商开发软件[3] - 技术特别适合"始终开启"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场景[13] 发展战略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展SPOT技术至电源管理芯片、网络处理器等新产品线[4] - 计划推出Atomiq系列AI优化处理器,并开放SPOT技术授权[4] - 亚阈值技术已通过8年验证,RTC芯片销量达数百万台[8] 行业影响 - 微控制器领域罕见的技术突破,重新定义超低功耗标准[5][6] - 高性能Cortex-M4F实现低于M0+的功耗,可能改变可穿戴设备设计范式[9][13] - 功耗优势可缩小电池尺寸、延长产品寿命或增加新功能[13]
台积电大力发展的SoW,是什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台积电SoW技术发展 - 台积电正在研发先进封装技术"晶圆系统(SoW)",将超大规模、超高速系统集成在直径300毫米的硅晶圆或圆盘状载体上,具有高运算能力、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功耗特性 [1] - SoW技术源于台积电针对移动处理器研发的InFO封装技术,该技术已扩展应用于高性能逻辑芯片的CoWoS和InFO_oS封装 [3] - InFO_SoW是InFO技术在大型晶圆尺寸封装中的应用,将RDL扩展至300毫米晶圆尺寸,采用六层布线设计(5/5μm和15/20μm宽度/间距),支持约7,000W功耗的水冷散热 [5][6] InFO_SoW与WSE技术对比 - InFO_SoW与Cerebras的WSE技术主要区别在于硅片处理方式:前者将多个小芯片安装在晶圆尺寸RDL上,后者直接在300毫米晶圆上制造84个微型芯片 [10] - WSE技术通过测试后形成连接微型芯片的布线,故障核心可被冗余核心替换,测试后确定RDL布线布局 [11][14] - WSE采用215毫米见方的RDL板(外接圆直径304毫米),通孔用于连接电源模块和冷却板 [15] Cerebras WSE技术演进 - Cerebras已发布三代WSE产品(WSE/WSE-2/WSE-3),均采用台积电InFO_SoW技术,保持215mm²面积和84个芯片数量 [17] - 三代产品工艺从16nm升级至7nm和5nm,晶体管数量从1.2万亿增至4万亿(增长3.3倍),处理器核心从40万增至90万 [17][18] - WSE-3的片上内存达44GB,I/O带宽21PB/秒,内部传输速度214Pbit/秒,核心内置512字节缓存和48KB SRAM [18] 技术优势与未来发展 - InFO_SoW相比传统MCM技术,布线密度提高一倍,数据传输率翻倍,电源阻抗仅为1/33,显著降低功耗 [19][20] - 台积电正在开发下一代SoW-X技术,将处理器与内存模块分布封装,现有InFO_SoW更名为SoW-P [21][23] - 300mm晶圆InFO_SoW目前是终极大规模电路模块技术,垂直电源线设计有助于稳定电压 [19]
因卖芯片给华为,芯片公司被美国罚款3000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3 09:13
公司违规事件 - AOS因未经授权向华为运送1650个电源控制器、智能功率级及相关配件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同意支付425万美元(约3045万元人民币)与美国商务部达成和解 [1] - 违规行为发生在2019年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尽管产品由外国设计和生产,但因从美国出口仍受管制约束 [1] - 美国司法部已于2024年1月结束调查且未提出刑事指控,商务部民事调查通过本次和解终止 [1][2] 公司声明与合规措施 - AOS强调和解不影响其持续业务运营,并结束长达五年多的政府调查,案件仅涉及有限行政指控 [2] - 公司近年来强化流程和政策以确保符合出口管制法规,声称核心价值观和合规文化支持其客户扩展战略 [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AOS总部位于美国加州,业务覆盖美亚两地,拥有俄勒冈州晶圆制造工厂,产品线包括功率MOSFET、SiC、IGBT等分立器件及电源管理IC [2] - 公司通过整合半导体工艺技术、产品设计和先进封装开发高性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产品应用于PC、数据中心、AI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领域 [3][4] 行业背景 - 美国2020年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进一步扩大限制外国产产品对华为出口的权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