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

搜索文档
出口、并购、合资…5种出海模式全解析,哪种适合你的企业
吴晓波频道· 2025-05-23 08:41
点击上图▲锁定福利 本文内容节选自"企业出海十二讲"领教营,课程由吴晓波老师、林雪萍老师和马旭飞 老师联合主讲,目前刚开课一周,欢迎更多对出海有兴趣的同学加入。 大家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加入本期领教营: 1. 单独购买本期领教营,价值1280元。 【点击了解,购买单期】 2. 超级会员买一年得两年活动即将结束,加入超级会员,畅学未来两年20期领教 营,附赠出海课程配套实体书 。 【点击了解,立即加入】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上汽和京东的出海折戟往事 类似的,2015年,京东以合资模式进军东南亚,试图复制国内成功经验。其与印尼Provident Capital成 立JD.ID,与泰国Central Group成JD Central,初期虽快速扩张物流网络,但8年后因合资模式的结构 性矛盾全面收缩业务,2023年初,京东印尼站与泰国站相继宣布终止服务。 在印尼,合资方Provident Capital不仅介入日常管理,且其线下3C业务还与JD.ID形成竞争,导致资源 内耗;在泰国,传统零售巨头Central Group与京东的互联网基因难以融合,决策效率低下。此外,东 南亚低价竞争市场中,京东坚 ...
美国的股市,日本的债市,中国的楼市
吴晓波频道· 2025-05-23 08:41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 日本2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仅为2.5倍,创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尾差飙升至1.14创1987年来最差水平[2] -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财政状况比希腊更糟糕,日本公共债务达GDP的234.9%,远超希腊的142.2%[3][26] - 美国20年期美债得标利率5.047%,创12年来最大尾部利差,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触及5.15%新高[4][14] 美国市场危机 -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导致美债收益率攀升,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10][12][13] - 特朗普政府通过减税法案将增加3.8万亿美元债务,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将达36.2万亿[20][21] - 美股三大指数创4月21日以来最差表现,道指跌1.91%,纳指跌1.41%,标普500跌1.61%[4][6] 日本债务困境 - 日本央行持有52%的日本国债市场份额,量化紧缩政策导致国债收益率飙升[28][29] - 日本政府利息支出占年度预算25%,每10日元税收需2.5日元偿还利息[26] - 日本面临政策两难:继续紧缩将加剧债务危机,恢复宽松会恶化通胀和汇率问题[32][33] 中国房地产市场 - 1-4月全国70城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0.1%,同比降4.5%,新房价格上涨城市数量从24个降至22个[7] - 41%城市去化周期超18个月,市场仍面临较大库存压力[36] - 高盛预测未来10年新房销量将缩水40%,但二手房交易量将持续增长[43][44] 中国房地产转型趋势 - 预计2035年二手房销量达8-9亿平方米,相当于2024年新房销量[45] - 存量房翻新每年可带来5.7万亿市场规模,将抵消新房减少影响[46] - 前十大开发商市占率将从21%升至50%,一二线城市将贡献60%销售额[48][49]
税收收入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日本意外陷入贸易逆差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5-21 22:50
财政税收 - 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同比下降0.4% 降幅较一季度(-1.1%)收窄 [1] - 4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9% 实现年内首次转正 主要由个人所得税增长带动 [1] - 1-4月证券交易印花税535亿元同比增长57.8% 反映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 [1] - 1-4月财政支出93581亿元同比增长4.6% 完成预算31.5% 进度为2020年以来最快 [1] 中国-东盟自贸区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 新增数字经济等9个章节 [3] - 谈判历时近两年共9轮 计划2024年底前正式签署升级议定书 [3] - 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6.4万亿元 [3] 对外投资 - 2024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增长47%至100亿欧元 为七年来首次增长 [5] - 投资主要流向匈牙利电动汽车和电池项目 宁德时代等五家企业占总投资近半 [5]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累计对欧直接投资近1100亿美元 [5] 日本贸易 - 日本4月出口同比增长2% 为去年10月以来最低增速 [7] - 4月贸易逆差1158亿日元 远逊于预期的顺差2271亿日元 [7] - 对美出口减少1.8% 对中国出口减少0.6% [8] 房地产政策 - 广东出台措施鼓励支持进城农民购房 包括发放补贴等多样化形式 [9] - 推动财政转移支付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模挂钩 [9] 科技行业 - 谷歌发布Gemini 2.5模型 提升多模态理解和推理能力 [11] - 推出Android XR智能眼镜 集成AI助手功能 [11] - B站一季度营收70亿元同比增长24% 净亏损收窄99%至1070万元 [13] - 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至17.3亿元 [13] 证券市场 - 5月21日沪指涨0.21% 深成指涨0.44% 创指涨0.83% [15] - 两市成交额1.17万亿元 较前日放量37.8亿元 [15] - 固态电池和创新药概念股表现强势 [15]
这个世纪是属于中国还是美国?
吴晓波频道· 2025-05-21 22:50
中美战略竞争格局 - 《纽约时报》罕见发表社论《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已经到来》,批评特朗普政府过度关注贸易逆差而忽视中国崛起的战略威胁[2][3] - 美国精英阶层认为中美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纪的世界格局,但当前政策缺乏长期战略眼光[3] 美国冷战战略的历史路径 - 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战略"成为冷战期间美国对抗苏联的核心思想,通过经济、军事和价值观输出维持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5][7] - 冷战胜利后美国形成路径依赖,持续寻找类似苏联的对手,1998年北约东扩被凯南批评为"新冷战的开端"[11] 中国被定位为新战略对手 -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政界加速将中国视为"第二个苏联",彼得·纳瓦罗等鹰派人士指控中国意图控制全球制造业和瓦解西方秩序[15][16] - 哈佛学者劳伦斯·萨默斯认为亚洲崛起和中国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地缘政治事件,超越冷战结束的影响力[12][20] 中美关系的结构性差异 - 经济深度依存:中美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供应链和市场高度融合,与美苏经济隔绝形成鲜明对比[23] - 中国GDP按购买力平价已超美国,且不输出意识形态,这与苏联经济不足美国一半且强推价值观的模式截然不同[24] 美国国内困境与战略劣势 - 美国贫富差距恶化:前1%人群收入占比从1970年代8%升至当前20%以上,蓝领阶层收入停滞甚至倒退[24] - 中国技术突破(如DeepSeek)持续制造"斯普尼特克时刻",加剧美国战略焦虑[24]
“反常”的降息:越是降利率,越是提前还房贷?
吴晓波频道· 2025-05-21 00:45
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快速下滑可能加速居民提前还贷行为 [1][22] - 4月住户贷款负增长(-5216亿元)反映还款金额大于新增贷款 [4][5][7] - 房地产销售数据疲软:4月新房销量环比跌40%,百强房企销售额创7年新低 [10][11] - 银行通过上调贷款利率加点、限制提前还贷额度等方式对冲降息影响 [18][20] - 房价持续下跌(新房同比-4.55%,二手房-6.76%)加剧居民防御性储蓄倾向 [24][25] 贷款与还贷数据 - 前4月住户贷款增量5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7601亿元 [4] - 4月单月住户贷款减少5216亿元(短期-4019亿元,中长期-1231亿元),为2024年4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4][6] - 全国平均房贷利率从3.1%降至3%,100万30年期贷款月供减少54元 [16][17] 房地产市场表现 - 核心城市二手房交易量环比大跌:杭州-25%、上海-23%、北京-19% [10] - 70城新房价格环比-0.12%(同比-4.55%),二手房环比-0.41%(同比-6.76%) [24] - 居民杠杆率达64.2%(部分机构测算75%),家庭定期存款占比创新高 [30] 银行应对措施 - 广州等地银行上调新房贷款利率10个基点至3.1%以"对冲"降息 [18] - 限制提前还贷:部分银行设定每年2次、每次20万上限或关闭线上通道 [20] - 存款利率降幅大于LPR(1/5年期定存降15/25个基点 vs LPR降10个基点) [20] - 银行净息差降至1.33%,创15年新低且低于1.8%警戒线 [19] 政策与市场预期 - 5月出台降准0.5个百分点、LPR降10个基点、公积金利率降至2.6%等组合政策 [16] - 历史规律显示4月为销售淡季,5月通常有政策刺激(如2023年"5·17"新政) [12][13] - 高线城市消费受挤压:北京上海社零增速下滑,反映资产缩水对消费的抑制 [26]
5年期和1年期LPR利率下调,日本拟对小额包裹征税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5-21 00:45
LPR利率下调 - 5月20日1年期LPR下调10基点至3.0%,5年期LPR下调10基点至3.5%,为年内首次降息 [1] - 四大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利率降5基点至0.05%,3/5年期定期利率降幅最大达25基点至1.25%/1.3% [1] - 房贷利率未跟随LPR下调,部分城市通过减少扣点方式维持3%利率水平,反映银行盈利底线 [2] - 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2023年创历史新低后2024年进一步下滑 [1]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 上海蝉联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榜首,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分列2-5位,武汉首次进入前十 [3] - 中小企业满意度评分从2020年7.46分提升至2024年8.50分,23个省份建立专项协调机制 [3] - 中西部城市追赶明显,武汉/成都排名前15,西安创新环境进前5,合肥市场/融资环境进前10 [3][4] - 超20个城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投向早期项目、硬科技领域 [3] 汽车行业库存 - 4月末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环比增15万辆同比增12万辆,创历年4月库存高点 [5] - 库存支撑销售天数升至57天,较2023年55天、2024年52天有所增加 [5] - 新能源车企库存上升显著,补贴政策刺激生产但销售端未能完全消化 [5][6] - 零跑汽车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增162%至8.76万辆,连续两月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12][13] 稀土出口管制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45天,至少6家企业获出口许可证 [7] - 中国掌握全球85%稀土冶炼产能,管制导致欧洲市场镝/铽价格暴涨2-3倍 [7] - 稀土提纯技术门槛高,巴西等国暂无法替代中国供应链 [7] 跨境电商政策 - 日本拟取消1万日元(约500元)以下进口包裹免税政策,五年间小额包裹进口量增5倍至1.7亿件 [9] - 欧盟计划2027-2028年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 [9] - 跨境电商包裹占比提升促使多国收紧免税政策 [9] 科技行业动态 - 华为发布首款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售价23999元起,搭载HarmonyOS 5系统 [10] - 鸿蒙PC已适配1100款外设,生态应用从300款增至1000款,年底目标2000款 [10] - 软件适配仍是鸿蒙生态短板,微信等主流应用尚未完全兼容 [11] 资本市场表现 - 5月20日沪指涨0.38%报338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均涨0.77%,两市成交额1.17万亿 [14] - 消费板块领涨,美容护理、宠物经济等新消费方向活跃,创新药概念走强 [14] - 北证50、微盘股指数创历史新高,全市场超3800只个股上涨 [14]
王辉耀:从“在中国”到“在世界”,中企全球化大有可为 | 出海峰会
吴晓波频道· 2025-05-20 01:00
中美经贸谈判成果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外贸企业抢滩中国市场 中国输美海运集装箱订单量激增近300% 中美贸易进入"骤热"模式 [3] - 谈判后美国对华关税从145%-245%降至10%-30% 欧美市场反应积极 中国股市大幅回升 [7] - 特朗普政府原定90天关税政策延期导致企业三年发展规划受阻 谈判突破缓解了企业压力 [6] 谈判促成因素 - 美国企业界强烈反对关税战 苹果80%手机 沃尔玛60%商品 特斯拉50%电动车均依赖中国生产 跨国公司支撑中国1/3出口业务 [9] - 高关税导致美国通胀压力 影响圣诞节销售周期 波及特朗普选民基本盘 [10] - 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利润微薄 加征超100%关税将导致停产 出口转内销转型困难 [10] 全球化趋势判断 - 全球化3.0阶段呈现多极化特征 中美欧金砖国家共同主导 国际体系面临改革需求 [21] - 中国具备混合竞争优势:全球70%高铁 50%摩天大楼 500万5G基站(欧盟10倍) 每年650万理工科毕业生 [23] - 美国仍占据服务贸易 储备货币 资本市场优势 但无法维持全产业链优势 中国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形成不可替代性 [22] 企业出海战略 - 中国企业出海进入"在世界 为世界"新阶段 隆基绿能(6亿美元) TCL 天合光能等新能源企业加速赴美建厂 [25] - 美国制造业回流存在机会 福耀玻璃案例显示本土化生产可获政策支持 形成双赢局面 [25][29] - 全球化布局可规避贸易风险 提前布局跨国生产基地的企业在中美贸易战中损失更小 [30] 产业竞争力分析 - 中国"新三样"等高科技产品需全球化产能配置 通过本地化生产 雇佣 纳税化解"产能过剩"指控 [29] - 美国产业工人技能断层严重 中国企业可复制隆基绿能模式 开展职业培训形成利益共同体 [28][29] - 7.3万家在华美企展示合资合营可行性 未来可探索第三国合作等多元化出海路径 [29] 市场格局对比 - 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额比中国企业在美国多4000亿美元 [30] - 美国500强企业超50%收入来自海外 中国500强仍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30] - 全球7000万华人华侨构成国际化人才储备 助力中国企业海外拓展 [31]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英伟达拟在上海建研究中心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5-20 01:00
工业增加值与消费市场 - 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前值为7.7%,环比增长0.22% [1] - 分行业看,采矿业增长5.7%,制造业增长6.6%,电力等行业增长2.1% [1]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9.8%和10% [1]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前值为5.9% [1] - 1-4月社零总额161845亿元,增长4.7%,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3% [1] - 内需修复速度放缓,家电类保持高速增长但通讯器材类增速大幅放缓 [2] - 汽车行业优惠力度减弱导致销量增速减慢 [2] 房地产市场 - 4月70城房价环比持平或略降,同比降幅持续收窄 [3] -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持平,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0.1%和0.5% [3] -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2%,北京和深圳分别下降0.6%和0.3% [3] - 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下降0.4% [3] - 新房市场韧性较强但结构性分化严重 [4] - 二手房市场表现疲软,部分地区取消限售导致供应增加 [3] 美国信用评级 - 穆迪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展望调整为"稳定" [5]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为2007年以来新高 [5] - 美国政府债务与利息支付比例持续攀升 [5] - 三大评级机构均已将美国评级调至AAA以下 [5] - 美债海外买家占比呈现下滑趋势 [6] 科技行业动态 - 英伟达计划在上海建研究中心,研究中国客户需求 [7] - 英伟达2024年在华营收约170亿美元,占全球14% [8] - 苹果AI版Siri因系统冲突和高管分歧再次延迟发布 [9] - 苹果软件主管对AI技术投入表示犹豫 [9] - 英伟达面临中国特供芯片性价比下降和国产替代的挑战 [8] 白酒行业 - 新规明确公务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酒类 [11] - 白酒板块下跌0.42%,波动较几年前"禁酒令"时有限 [11] - 政务消费在白酒行业占比已很低 [11] - 白酒行业面临消费者断层问题,年轻人偏好下降 [12] 港股市场 - 港股今年新股集资额超600亿港元,同比增逾6倍 [13] - 宁德时代上市令港股融资规模暂居全球首位 [13] - 2009-2021年港交所有七年居全球IPO募资榜首 [13] - 国际长线资金积极参与港股IPO [14] A股市场 - 5月19日沪指持平,深成指跌0.08%,创业板指跌0.33% [15] - 两市成交额1.0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30.7亿 [15] - 超3500只个股上涨,并购重组及ST股集体大涨 [15] - 港口航运股走强,大消费股反弹 [15]
大摩重磅报告:人形机器人大战,中美打了个平手
吴晓波频道· 2025-05-20 01:00
行业前景 - 机器人产业被视为中国下一个10万亿巨型产业,2025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3] - 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总规模达60万亿美元,与全球经济规模相当 [8] - 预计205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万亿元,人形机器人总量5900万台,平均每24人拥有1台 [8][9] - 未来30年是爆发期,市场规模从2025年10亿元膨胀至6092亿元,2030-2034年最高年涨幅超140% [49][50] 技术发展 - 中国在专利数量上断层领先,过去5年5688项,远超美国1483项和日本1195项 [12] - 2024年全球新发布人形机器人51款,中国占35款,北美8款 [16] - 技术细分进入快车道,工业机器人需关节灵活/抓取稳健,生活机器人需微表情提供情绪价值 [16][17] - 高盛预测技术转折点可能在2027-2032年,出货量达7.6万-150.2万台时AI机器人兼具高效稳定 [46] 产业链格局 - 全球产业链百强中中国企业占比35%,美国35%,中美分庭抗礼 [25] - 产业链分三大环节:大脑(22家)、身体(64家)、集成商(22家) [10] - 美国强于大脑软件(13/22家),中国擅长身体硬件(24/64家) [26] - 中国在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占比63% [8] 企业动态 - 特斯拉Optimus成本5万-6万美元,中国企业宇树科技G1成本1.6万美元,具明显价格优势 [19][21] - 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已部署宇树科技机器人于工厂车间 [21] - 车企如广汽/小鹏/比亚迪/丰田/现代/特斯拉积极布局,研发成本比一般机器人企业低1/3 [30][31][32] - 小鹏汽车未来20年可能投入上千亿元于人形机器人 [33] 市场特征 - 大脑环节芯片公司2024年净利润总和265.5亿元,显著高于身体环节36.3亿元和集成商208.8亿元 [34][35] - 身体环节中国企业占比25%,但多为零件加工企业,经营能力不突出 [42] - 三星是唯一在大脑/身体/集成商三环节均有布局的企业,品牌价值1105亿美元全球第六 [37][39] 政策与资源 - 中国高校机器人相关专业在校生58万人占全球42%,高被引学者占比39%全球第一 [52] - 全国建成127个机器人产业园,地方政府产业基金87只总规模超2000亿元 [52] - 2024年中央财政专项扶持资金387亿元,较2020年增长217% [52] - "十五五"期间将形成粤京苏第一梯队等三大发展梯队 [51]
破解中企出海的人才困境,需要你填写这份问卷
吴晓波频道· 2025-05-19 00:40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趋势 - 蜜雪冰城计划未来3—5年在巴西投资超40亿元人民币 建设供应链工厂并开设门店 预计创造2.5万个本地就业岗位 [1] - 蜜雪冰城全球总门店数突破4.5万家 体量稳居"新茶饮"赛道全球第一 海外12个国家开设超5000家门店 [2] - 领英数据显示中国有5.9万家企业需要在海外招聘 到2026年需招聘450万出海人才 市场规模达84亿美金 [5] 国际化人才战略与挑战 - 蜜雪冰城通过外派和本地人才结合方式优化组织 海尔智家建立七步职业发展路径培养海外营销总监 [2][3] - 企业国际化团队建设三阶段:先遣队外派→本土化转型→全球化循环 近五成海外招聘为中国籍国际化人才 [5][7][8] - 人才"三大关":复合型舵手稀缺(海外高管年薪达500-1000万) 文化鸿沟(工会/宗教/管理差异) 人才储备周期长且供需失衡 [11][12] 行业标杆实践与数据 - 通用电气要求全球化管理者至少工作8年 将"适应全球化"纳入晋升标准 [2] - 海尔智家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超50% 通过轮岗/实践/导师制培养国际化能力 [2][3] - 福耀玻璃在美国遭遇工会制度冲突 反映文化差异是出海长期课题 [12] 行业生态建设 - 华商出海联盟将发布《中国企业出海人才培养报告》追踪人才现状 [14] - 第二届出海全球峰会将于2025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 聚焦"文明共生"新路径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