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隆汇APP
icon
搜索文档
啤酒板块,跌到头了吗
格隆汇APP· 2025-09-27 16:01
白酒与啤酒行业对比 - 白酒板块在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背景下动销流速环比略有提升 旺季动销有望改善[1][2] - 白酒行业被市场普遍认为正在筑底 板块底部信号逐渐出现[3] - 啤酒板块自2020年初暴涨后持续下跌五年 复苏信号迟迟未现[4][5][6] 啤酒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521.3万千升 同比下降0.6% 仅为十年前扩产能高峰期的70%[6] - 2025年上半年啤酒板块营收415.34亿元 同比增长2.75% 归母净利润65.12亿元 同比上升11.81%[8] - 行业分化加剧 百威亚太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 收入31.36亿美元下降5.6% 净利润下滑24.4%至4.09亿美元[10][11] 企业财务数据对比 - 青岛啤酒营收204.91亿元(yoy+2.11%) 净利润39.04亿元(yoy+7.21%) 毛利率43.70%[9] - 重庆啤酒营收88.39亿元(yoy-0.24%) 净利润8.65亿元 毛利率49.83%[9] - 燕京啤酒营收85.58亿元(yoy+6.37%) 净利润11.03亿元(yoy+45.45%) 毛利率45.50%[9] - 珠江啤酒营收31.98亿元(yoy+7.09%) 净利润6.12亿元(yoy+22.51%) 毛利率51.85%[9] 行业战略演变 - 2012年前经济高速增长推动啤酒销量提升 行业处于跑马圈地扩产能阶段[14] - 2013年啤酒销量见顶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出现产能过剩问题[15] - 需求见顶后低端需求萎缩 高端需求显现 国内啤酒市场开启高端化进程[17] - 2018-2023年啤酒吨价复合增速达4.65% 高端化趋势不可逆转[18] 高端化战略挑战 - 百威亚太作为高端代表销量下滑8.2% 收入下滑9.5% 市占率跌落至40%左右[11][12] - 青岛啤酒2024年中高端产品占比72.7% 但营收同比降5.30% 销量降5.86%[20] - 一味提价难以抵挡营收下滑 高端化战略显露出疲态[13][21] 新兴增长路径 - 精酿啤酒2025年消费量预计达23万千升 年复合增长率17%[36] - 无醇/低醇啤酒市场规模较2020年增长3倍[36] - Z世代成为啤酒消费增速最快群体 男性同比增速25.9% 女性39.8%[33] - 即时零售渠道啤酒销售额渗透率达6.5% 增速超30%[48] - 2024年即时零售渠道规模7800亿元 预计2026年突破1.2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3%[50] 产品创新与渠道拓展 - 短保鲜啤和精酿在即时零售占比超40% 客单价较传统渠道提高30%[52] - 啤酒企业开展品类拓展 青岛啤酒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布局黄酒市场[39] - 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汽水作为第二发展曲线[40] - 果香型、甜味型等小众口味啤酒逐渐收获消费者青睐[41] 行业估值与前景 - 啤酒板块估值回落至历史低位22.63 市场预期悲观[23] - 行业龙头现金流充裕 分红大方 长期资本回报率具备吸引力[57][58] - 我国啤酒均价仍处于全球主流啤酒消费市场较低水平 长远仍有提升空间[29][31] - 下半年低基数效应和成本红利释放有望推动业绩稳定增长[59]
炸锅!接连遭减持
格隆汇APP· 2025-09-27 16:01
ETF市场动态 - ETF产品近期遭遇大规模减持 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 [2] - 减持行为呈现连续性特征 引发投资者广泛讨论 [2] 行业发展趋势 - ETF作为被动投资工具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但近期资金流向出现变化 [2] - 减持现象可能反映市场对当前估值水平的重新评估 [2]
茅台动销环比翻倍,同比20%,消费有救了?
格隆汇APP· 2025-09-26 17:27
茅台9月动销表现 - 贵州茅台9月终端动销环比翻倍 同比增长20% [3][4] - 增长主要源于节假日效应及飞天茅台批价大幅下跌刺激真实需求 [4][8][10] - 飞天茅台批价腰斩 整箱价从21年3800元跌至1770元 散瓶从3100元跌至1750元 [8][10] 白酒行业整体态势 - 行业动销呈现双位数下滑 与茅台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7] - 区域市场表现疲软 安徽双节地销预计下滑20-30% 江苏下滑超25% [10] - 飞天茅台金融属性减弱 整箱与散瓶价差从600元收窄至20元 [15][17] 消费板块基本面 - 消费整体基本面依然很差 餐饮行业8月数据持续低迷 [10] - 商品零售数据持续放缓 楼市价格下跌进一步压制消费信心 [12] - 消费股估值处于低位但缺乏资金关注 资金流向科技板块 [15] 政策层面预期 - 官方媒体多次强调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 消费占GDP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 - 政策层面存在修正空间 如禁酒令舆论调整和过紧日子要求解读 [18][19] - 未来三场重要会议(10月及12月)可能成为政策调整窗口期 [21] 长期逻辑与转型 - 消费是经济做大关键杠杆 推动财富跨阶层流动 [20] - 奢侈品消费具有税收贡献和就业拉动效应 [20] - 经济转型需兼顾"做强"与"做大" 消费冗余是创新基础 [21]
林园买科技股!直言愁到睡不着觉。。
格隆汇APP· 2025-09-26 17:27
ETF进化论 林园买科技股!直言愁到睡不着觉。。 原创 阅读全文 ...
缩量回调,节前扔不扔?
格隆汇APP· 2025-09-26 17:27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沪指跌0.65%,深证成指跌1.76%,创业板指跌2.60%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2.1万亿,较昨日缩量逾2000亿 [1] - 全市场上涨个股比例仅为32%,处于这轮上涨的低位 [18] - 万得全A指数本周下跌0.18%,PE-TTM为22.1,近一年分位数95.5 [20] 行业板块表现 - 风电设备、化纤行业、化肥行业、保险板块涨幅居前 [3] - 游戏、消费电子、电子元件、互联网服务、通信设备、软件开发等科技类板块跌幅居前 [3] - 科技股全线回调,算力方向领跌,铜缆高速连接、CPO、液冷服务器等题材集体走弱 [5] - 金属铜概念股逆势走强,精艺股份三连板,江西铜业、铜陵有色跟涨 [6] - 风电股反复走强,吉鑫科技2连板,明阳智能、威力传动涨停,日月股份触及涨停 [9] - 创新药方向回调,广生堂、奥赛康、济民健康、翰宇药业等纷纷走低 [12] 市场资金与情绪 - 临近节前市场分歧加剧,成交量相对上周暗淡,但波动幅度不断加大 [1] - 融资占比较大的板块面临长假风险和利息的双重压力 [22] - TMT板块占全A成交额比例已至37%,2023年以来这一数值达40%后通常会迎来回落 [21] - 外资、险资更青睐"宏观经济驱动"信号,散户、活跃资金更多青睐"政策驱动"信号 [27] 外部影响因素 - 节假日海外市场走势、新关税、三季度末基金调仓等因素为节后A股走势带来不确定性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12] - 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因泥石流事故宣布"不可抗力"而停产,引发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 [6] - 伍德麦肯兹报告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年均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70吉瓦,到2034年达到峰值200吉瓦 [11] 技术面与估值分析 - 上证指数围绕3850点窄幅震荡,3900点整数关口构成短期压力 [18] - 创业板指与科创50呈现顶背离的技术分析特征 [18] - 从估值看,深证成指PE-TTM为30.8,近一年分位数98.8,创业板指PE-TTM为43.4,近一年分位数99.2 [20] 投资策略建议 - 考虑从只追科技改成更均衡的配置,关注银行、保险等高股息资产 [22] - AI作为市场核心主线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算力硬件相关标的已积累较大涨幅 [23] - 可关注业绩改善预期强、具备宏大叙事逻辑的新能源、化工等板块 [24] - 牛市回调呈现"急跌缓涨"特征,投资者可耐心等待底部出现后再逐步加仓 [28]
红杉投出一家创新药IPO,2500万痛风患者在等待,来自浙江杭州
格隆汇APP· 2025-09-26 17:27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一家来自浙江杭州的创新药企业 [1] - 公司已获得红杉资本的投资 [1] - 公司正在推进IPO进程 [1] 行业与市场 - 痛风患者群体庞大,目标市场有2500万患者在等待新的治疗方案 [1] - 公司所处赛道为创新药研发 [1]
华为、比亚迪押注!上海跑出一家工业软件IPO,微软前员工任董事长
格隆汇APP· 2025-09-25 18:31
公司背景 - 公司为工业软件领域企业 获得华为和比亚迪的押注投资 [1] - 公司董事长为微软前员工 [1] 业务领域 - 公司专注于工业软件赛道 该领域正受到市场关注 [1] 资本动态 - 公司正在推进IPO进程 [1]
史诗级反超!巨头狂飙
格隆汇APP· 2025-09-25 18:31
行业格局变化 - 行业出现史诗级反超现象 [2] - 行业巨头呈现狂飙式增长 [2]
独立站与AI:Shopify示范史上最强Beta,谁能成为下一个Alpha?
格隆汇APP· 2025-09-25 18:31
公司起源与业务模式 - 公司最初是一家销售滑雪板的小店,因发现市面电商解决方案功能受限且缺乏灵活性,于2006年自主开发并上线电商平台[2] - 平台为中小商户提供简洁、灵活的建站和交易方案,帮助商户掌握用户和品牌数据,并于2015年在纽交所上市[2] - 业务模式基于欧美市场特点:互联网起步早,PC和信用卡支付普及,消费者习惯通过官网直接购买,商家倾向于通过独立站沉淀品牌和用户数据[2] - 独立站模式增长慢但可沉淀品牌和用户,平台模式效率高但无法深度连接消费者,公司通过SaaS模式扩展功能,集成线上销售、支付、物流和营销环节,为商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3] 疫情周期与股价波动 - 2020-2021年疫情期间,全球封锁促使消费转向线上,公司收入与利润快速提升,股价一度冲上2000亿美元市值,PS估值达40倍[5] - 疫情退潮后,消费者回流线下,市场对高增长预期下降,股价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大幅回撤58%,八个月内回撤超过80%[5] 战略调整与AI赋能 - 2022年公司收购物流公司Deliverr,试图复制亚马逊模式自建物流网络,但该轻资产SaaS公司偏离主航道,物流业务需大量资本投入并拖累利润[9] - 管理层意识到错误后出售物流资产,亏损约13亿美元,消息发布当日股价大涨20%以上[9] - 2023年公司推出Sidekick与Shopify Magic,将AI深度嵌入商户工作流,生成文案、客服应答、优化营销素材、库存管理及提供经营建议,提高中小商户运营效率和营销转化率[11] - 据安永报告,Shopify POS使企业零售商拥有成本降低约22%,实施速度提高约20%,结合AI赋能为不同规模商户提供高效可扩展的数字商业平台[11] 行业环境与技术浪潮 - AI渗透速度史无前例,ChatGPT发布数天内用户突破100万,短短2个月拥有上亿用户,增速远超TikTok或Instagram初期[12] - AI横向渗透能力直接提升生产力和经济效率,公司通过AI赋能强化核心SaaS业务价值,扩大平台粘性和商户基数[12] - 在AI驱动下,公司可能成为Alpha,即不单纯依赖行业大势,而是通过独特能力与技术叠加创造长期复利[12] 投资逻辑与市场机遇 - 伟大公司需具备好环境、好生意、好经理人三要素,公司经历环境催化、及时调整、业务聚焦及抓住AI机会,验证投资教科书式案例[14] - AI浪潮重塑产业格局,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加速,带来巨大财富增值空间,科技成长股仍是未来3-5年超额收益核心来源[17][18]
历史新高!7千亿“铜王”涨疯了
格隆汇APP· 2025-09-25 18:31
工业金属板块市场表现 - 9月25日A股工业金属板块整体上涨1.31%,主力资金净流入近16亿元,位列热门板块涨幅前10 [2][3] - 板块自4月低点至今累计涨幅超50%,近20只个股实现市值翻倍,超半数个股涨幅超50% [13] - 紫金矿业A股收涨5.17%,市值突破7248亿元创历史新高;H股大涨5.47%,市值达8308.15亿港元 [6][9] - 洛阳钼业收涨9.90%,市值接近3000亿元,股价自4月低点累计上涨145% [6][13][15] 核心企业股价与业绩 - 紫金矿业2025年上半年铜业务销售收入占比27.8%,毛利占比38.5%,年内累计涨幅达80% [9] - 洛阳钼业2024年铜产量65万吨(同比增65%),钴产量11.4万吨(同比增106%);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6.71亿元(同比增60.07%),净利率提升至10.39% [15] - 铜陵有色涨8.12%(市值624亿元)、北方铜业涨7.47%(市值282.3亿元)、江西铜业涨6.10%(市值1048亿元) [6] - 钴产业链龙头华友钴业年内涨近80%,腾远钴业、寒锐钴业涨超50% [15] 供给侧事件驱动 - 印尼Grasberg铜矿因泥石流事故停产,预计2026年铜金产量下降35%,2027年恢复生产 [10] - 事件推动沪铜主力合约涨3.4%至82710元/吨,创3月26日以来新高,现货价格跟涨近3% [10] - 刚果(金)延长钴出口暂停期至2025年10月15日并实施配额制度,中长期钴供需或转向紧平衡 [16] 宏观与行业基本面 - 美联储降息预期压制美元,提升金属吸引力及全球流动性,刺激工业金属需求 [18][19] - 国内"反内卷"政策推动供给侧改革,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涨 [19] - 瑞银指出工业金属受美国降息、美元走弱、AI贸易信心及中国政策支持,铜铝中期基本面吸引 [20] - 小金属价格显著上涨:氧化镨钕月涨13.94%(同比增44.51%)、锑锭月涨17.05%(同比增50%) [22] 估值与资金关注度 - 工业金属板块PE估值普遍低于20倍,较AI、机器人等热门赛道存在估值差距 [23] - 板块行情受宏观改善及行业内部驱动,非单纯跟随市场牛市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