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隆汇APP
icon
搜索文档
香饽饽“半导体芯片”未来还能涨多高?
格隆汇APP· 2025-08-22 18:51
技术分析层面 - AI芯片板块于8月13日实现技术突破 经历充分调整洗盘后形成右侧交易机会 吸引大资金稳健投资者[4] - 板块出现分歧转一致信号 突破试盘后冲高回落测试抛压 次日反包显示主力资金充分准备[5] - 8月18日出现突破性缺口 跳空高开伴随成交量创五个月新高 表明主力资金形成共识推动上涨[5] 行业基本面驱动因素 - 全球半导体需求持续改善:手机平板小幅增长 TWS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快速增长 AI服务器与新能源车保持高速增长[6] - 美国对芯片半导体征收约100%关税 技术密集型领域(如AI芯片/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政策保持高压 加速半导体国产化与自主可控进程[5][6] - 英伟达暂停生产H20晶片 国产替代预期崛起 算力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增加 国产算力在模型侧和芯片端有望突破[6]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成立 注册资本3440亿元 超过一期(987.2亿元)与二期(2041.5亿元)总和 聚焦先进制程和存储等"卡脖子"环节[7] - 规模达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6] - 欧盟计划采购400亿美元美国人工智能芯片 全球进一步凸显对AI产业重视[6]
太猛了!10万亿待入市?
格隆汇APP· 2025-08-22 18:5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ETF市场存在10万亿元人民币潜在入市资金规模 [2] 市场资金规模 - 国内ETF市场迎来大规模增量资金 潜在规模达10万亿元 [2]
板块跌超50%,救命稻草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8-21 17:42
行业历史表现 - 传媒影视行业曾在2015年A股暴跌中逆势上涨172% 成为当年表现最佳行业 [3] - 2016年至今影视指数整体下跌超50% 其中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北京文化等头部公司跌幅均超80% [9][11] - 专注长剧市场的慈文传媒、欢瑞世纪跌幅超70% [12] - 芒果超媒在上市后6年内股价上涨15倍 但2021年至今从高点下跌70% [14][17] 公司业绩表现 - 芒果超媒2024年营收140.8亿元同比下滑3.75% 归母净利润13.6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1.63% [19] - 2024年一季度芒果超媒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位数下滑 [20] - 2024年仅华谊兄弟、北京文化等少数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向增长 但增长基础是2023年亏损更多 [23] - 慈文传媒2024年净利润仅300万元 且在半年报中陷入亏损 [24][26] 政策影响分析 - 广电新21条政策发布后影视股轮番暴涨 芒果超媒、慈文传媒一度涨停 [6] - 政策从内容放松、审查效率提升、集数限制放宽等多角度优化行业政策 [35][36][37][40] - 审查周期缩短至30天内必须反馈 采用总局和省局同步审查机制 [37] - 取消季播剧播放间隔限制 有利于制作公司深度开发IP价值 [41] - 政策效果可类比2023年游戏版号放宽后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72%的案例 [32] 市场竞争格局 - 短剧市场快速崛起 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达到长剧市场规模的70% [47] - 红果短剧APP月活超2亿 仅次于腾爱芒三家头部长视频平台 [45] - 预计2024-2027年微短剧市场将保持25%年复合增长率 2027年市场规模达910亿元 [48] - 2024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仅115部 较2014年429部下降73% [53] - 2024年电影备案数量2975部同比下降1.1% 较2016年3862部明显减少 [56] 技术变革影响 - AI视频模型加速迭代 腾讯混元、快手可灵、阿里通义万相等国产模型表现突出 [64] - 阿里开源通义万相Wan2.2 为业界首个使用MoE架构的视频生成模型 [65] - AI短剧已成为行业热点 甚至有作品登上国外畅销榜 [67] - TVB推出香港首部AI连续剧 展现AI在视频制作领域的潜力 [68] - AI在广告智能投放和效果追踪方面的应用将帮助平台降本增效 [72] 行业发展趋势 - 供给端持续收缩 电视剧备案和发行数量下降需要资本回流才能修复产能 [80] - 短剧生态对长视频的替代是不可逆的结构性变化 [78][79] -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成本结构可能通过AI技术发生本质改变 [77] - 政策通过中插广告等优化电视台盈利环节 芒果超媒等平台型公司可能率先受益 [61]
市值超3000亿!“果链巨头”立讯精密赴港IPO,来自广东深圳
格隆汇APP· 2025-08-21 17:42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消费电子制造企业立讯精密 总部位于广东深圳 [1] - 公司市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正在推进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IPO) [1] 行业地位 - 公司被市场称为"果链巨头" 显示其在苹果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1]
特朗普最新交易曝光!
格隆汇APP· 2025-08-21 17:42
特朗普交易动态 - 前总统特朗普的最新交易记录被曝光 [2]
崩了!深V反转!AI应用真龙头?
格隆汇APP· 2025-08-21 17:42
公司背景与转型 - 由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于2004年创立 早期为美国中情局和国防部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现已转型为政企通吃的AI全场景服务商 [2][5] - 核心技术为数据整合与挖掘能力 从政府场景向商业市场渗透 技术基因驱动转型 [5][6] 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政府业务营收4.26亿美元(2025年Q2 同比增长53%) 手握美国陆军100亿美元10年期合同 [7] - 商业业务营收3.06亿美元(2025年Q2 同比增长93%) 客户数达849家(同比增长43%) 商业营收占比达31% [7][12] - 总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2025年Q2 同比增长48%) 调整后自由现金流5.68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 利润率57% [9] - 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41.42-41.5亿美元(中值同比增长45%) [9] 技术优势与产品应用 - 核心产品AIP平台通过本体论技术整合碎片化数据 解决大模型落地痛点 在医疗领域提升医院休息室利用率2100% 在制造领域服务Lear汽车超1.1万用户 [8] - 技术架构数据整合效率领先同行 具备全栈能力 CTO称"AIP是机器 LLMs只是零件" [6][8] 市场反应与做空事件 - 股价2024年以来上涨10倍 2025年4月至反弹期涨幅近200% 但香橼做空报告称估值虚高70% 导致股价从190美元跌至142美元 [4][10][11] - 做空理由包括588倍市盈率泡沫和商业增长可持续性质疑 但被反驳为方法论错误 [11][12] - 商业客户续约意愿达92% 平均客单价年增长45% 政府订单抗周期性强 现金流增长283%支撑高估值 [12][7][9] 增长潜力与未来展望 - 政府端受益美国"AI驱动国防与民生"战略 商业端客户仅849家(对比Salesforce超15万客户) 海外市场在欧洲竞标胜率达68% [15][16] - 管理层目标美国业务5年增长10倍 预计2030年总营收达300-400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150-200亿美元 对应市值潜力达6000亿至1万亿美元 [13][16] 行业地位与竞争分析 - 被视为AI应用领域成长股标杆 技术壁垒难以复制 业务覆盖金融(花旗银行)、房地产(房利美)、制造(Lear汽车)等多行业 [2][7][8] - 行业渗透路径从G端到B端再到C端 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AI公司具备长期价值 [8]
三条曲线狂飙:小米凭什么成中国科技最稳增长极?
格隆汇APP· 2025-08-20 09:54
中国科技七雄指数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科技七雄指数从基准点1000点涨至1440点,涨幅达44% [2] - 小米集团贡献度接近40%,约贡献指数涨幅18%,成为领跑者 [2] 小米集团整体表现 - 2025Q2营收1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连续5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8] - 净利润11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2%和75.4% [8]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30年营收将达1万亿元,净利润1000亿元,合理市值2.5万亿港元 [4] 手机业务 - 2025Q2智能手机收入455亿元,占比39.3%,全球出货量424万台,连续20季度全球前三 [9] - 中国市场"618"新机激活量排名第一,高端化战略显著改善营收结构和单机售价 [9] 汽车业务 - 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超15.7万台,亏损大幅收窄,下半年有望盈利 [10] - 第二款车YU7上市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量24万台 [10] - SU7 Ultra销量突破1万台,成为50万元以上轿车、纯电销量双第一 [10] - SU7 Ultra量产车成为纽北最速量产电动车,技术实力打破刻板印象 [11] 家电业务 - 2025Q2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44.7% [12] - 大家电市占率跻身国内前三,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高速增长 [12][13] - "上出风"空调搭载双毫米波雷达+AI算法,实现"人感风"技术突破 [15] 生态协同与技术底座 - "手机+汽车+大家电"三条增长曲线形成生态协同,对应28万亿市场规模 [19][20] - AI大模型实现跨设备场景预判,家电联动响应速度比行业快1.2秒 [22] - 玄戒O1芯片采用3nm工艺,玄戒T1芯片支持eSIM远程控车等创新功能 [24] - 澎湃OS连接9.89亿设备,车机互联延迟低至8ms,比特斯拉快3倍 [26][27] 对标全球巨头 - 市值仅为苹果5%、特斯拉16%,但拥有手机+汽车+家电三条赛道门票 [30] - 手机同配置机型价格较iPhone低30-40%,SU7交付速度较Model 3快2倍 [31][32] - 大家电通过智能化、性价比和生态协同实现弯道超车,市占率13.7% [33][35]
又涨停!服务器巨头冲击万亿
格隆汇APP· 2025-08-19 18:2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沪指跌0.02%,深证成指跌0.12%,创业板指跌0.17%收报2601.74点 [3]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5884亿,较昨日缩量1758亿 [4] - "科技+金融"主导慢牛行情,大市值公司表现强劲,工业富联涨停,市值逼近万亿 [5][6] 行业板块 - 通信、计算机、食品饮料、房地产板块走强,国防军工、非银金融、石油石化回调 [6] - 创新药板块活跃,申联生物、博济医药涨近20%,华丽家族等多股涨停 [9][11] - 光模块概念股持续走强,德科立、天孚通信涨超12%,剑桥科技、新易盛等跟涨 [14][16] - 华为概念股全线走强,诚迈科技20cm涨停,赛微电子、四川长虹等上涨 [17][19] - 机器人板块拉升,南方精工涨停创历史新高,丰立智能、鼎智科技涨超10% [22] 公司动态 - 工业富联涨停,上半年营收及净利润增长超35%,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25][27] - 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占比超80%,与再生元达成20亿美元授权合作 [12] - 苹果供应链进入量产高峰,富士康郑州厂区开展旺季招工 [39] 资金动向 -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显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 [32]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股票型ETF成交额回升至4月初高点 [29][34] -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62.5%,居民存款与股票市值比值处于高位 [32] 政策与趋势 - 上海发布《AI+制造实施方案》,推动3000家企业智能化应用,支持机器人规模化部署 [23] - 华为原生鸿蒙设备数突破1000万,全联接大会及新机型发布预期催化概念股 [19] - OpenAI计划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强化算力需求预期 [16] 市场展望 - 科技主线(AI算力、消费电子、军工、创新药)仍是确定性较强的选择 [37] - 下半年消费电子进入传统旺季,AI手机、AR眼镜等新品将密集发布 [37][39] - 增量资金空间充足,但融资盘流入速度可能放缓,市场或转入高位震荡 [36][41]
新兴赛道ETF太猛了!
格隆汇APP· 2025-08-19 18:23
ETF进化论 新兴赛道ETF太猛了! 原创 阅读全文 ...
透视新氧中期业绩:不止是“第二曲线”,而是一场价值重估的开端
格隆汇APP· 2025-08-19 18:23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阶段 传统信息及预订服务业务大幅下滑 但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已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并呈现爆发式增长 形成新旧业务的结构性剪刀差 [4][5][7] - 公司商业模式已从"流量掮客"升级为"平台+供应链+门店"的立体化闭环 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中台赋能 实现低成本获客和标准化快速复制 [12][15][16] - 公司估值逻辑正从互联网平台向医疗消费连锁模式迁移 三大催化因素(门店扩张速度、盈利拐点显现、数字化能力)支撑其持续重估潜力 [18][24][32]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3.7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0% 净亏损3600万元 [2] - 传统信息及预订服务营收1.35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5.6% 营收占比降至35.7% [5] - 医美诊疗服务营收1.44亿元 同比增长426.1% 营收占比提升至38.1% 首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5] - 上半年医美诊疗服务营收2.43亿元(表格数据243,217千元人民币) [6] 业务转型进展 - 线下轻医美业务已实现自我造血能力 25家门店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8] - 门店扩张节奏稳健:从2023年5月第1家增至2024年底19家 2025年中达31家 计划2025年底扩张至50家 [25] - 成熟门店(运营超12个月)单店平均收入达519.9万元人民币 成长阶段门店(4-12个月)单店收入640.3万元人民币 [9]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超1760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5年突破258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30][31] - 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占比超60% 行业处于渗透率早期阶段 [30] - 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 先发优势明显 有望受益于合规化红利和市场扩张 [31] 竞争优势与商业模式 - 构建"平台-供应链降本-门店交付-数据反哺"闭环 边际收益持续放大 [16] - 供应链端掌控玻尿酸、光电、再生针剂三大品类独家代理权 实现产品品控与效率提升 [15] - 平台端获客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私域流量池为线下业务持续导流 [13][14] - 通过中台数字化与AI大模型应用 实现医疗质量实时监控和就诊流程智能化(预约、分诊、验真等) [28] 估值重估逻辑 - 连锁业态市销率参考:固生堂4-8倍 雍禾医疗4倍 爱尔眼科峰值11倍/当前5倍 消费连锁瑞幸咖啡和古茗约5倍 蜜雪冰城6倍 泡泡玛特14倍 [21] - 估值迁移触发事件:2024年6月推行低价策略(艾维岚童颜针从18800元降至5999元) 颠覆行业定价体系 [22] - 稀缺性支撑:三维闭环模式(流量入口+供应链议价+直营连锁)在资本市场具高辨识度 无完全可比标的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