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5000吨项目延期!PEEK龙头,从暴涨6430%到大降80%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128.24万元,同比下降2.10% [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69万元,同比下降59.89% [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0.55% [2][4] - 第二季度营收6671.75万元,环比微涨,但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8383.05万元和2024年第二季度的9492.34万元降幅明显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48.76万元,同比下降509.10% [4][7]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综合毛利率为44.42%,较去年的40.16%有所提升 [2] - 营业成本为7296.86万元,同比下降9.06% [7] - 原材料价格下降,但期间费用增加导致净利润下降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费用约1887万元,同比增长22.88%,占营收的14.38% [4][7] - 研发人员从58位增加到106位,总薪酬增加约556万元 [4] - 重点研究项目包括医疗级聚醚醚酮(PEEK)开发,已完成ZR3G、ZR7G等牌号产品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5] - 在研项目涵盖航空、汽车、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5]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超越英国威格斯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PEEK企业和中国PEEK年产量最大的企业 [2] - 核心原料氟酮占PEEK粗粉生产成本的54%,主要由兴福新材和新瀚新材供应 [6] - 正在开发高纯原料碳酸钠以替代进口 [6] 投资项目与战略布局 - 年产5000吨聚醚醚酮(PEEK)深加工系列产品综合厂房(二期)项目和创新与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延期至2026年9月 [9] - 上海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实施方式从借款变更为增资,涉及金额11020.40万元 [9] - 对鼎研化工增资4500万元,对中研上海增资7000万元,对中研深圳增资2000万元 [9] - 成立二级子公司中研复材(上海)航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PEEK应用场景集中于高端领域,全产业链技术壁垒高,与国外巨头存在较大差距 [10] - 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尚未出现市场预期的爆发式需求 [10]
万亿赛道开启,气凝胶产业发展加速(附最新产能盘点)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行业机遇与政策驱动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建筑政策落地推动气凝胶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刚需和绿色建筑是万亿级市场 未来气凝胶市场空间巨大 [2] - 2025年初江苏 山东 重庆 北京 深圳等多地住建部门发布绿色建材推荐目录及入围标准 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板频繁出现于政策文件中 [2] - 江苏省2025年绿色建材推荐目录要求导热系数≤0.020的气凝胶绝热制品 山东省鼓励超低导热系数新型纳米级材料用于被动式建筑与旧改项目 深圳市住建局将气凝胶复合材料纳入超低能耗建筑核心材料 [2] 企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截至2025年8月27日 气凝胶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3263家 [2] - 企业注册数量Top5省份为江苏省558家 河北省357家 广东省345家 浙江省243家 山东省241家 Top5省份企业注册数量占全国53.45% [3] -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气凝胶企业注册规模普遍高于内陆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2] 产能规模与建设规划 - 国内约有超20万方气凝胶产能 [3] - 华陆新材规划建设年产30万方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总投资约50亿元 一期年产5万方已投产 二期新增10万方/年 三期新增15万方/年 [4] - 航天乌江产能为20000立方米/年 年产值3亿元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5] - 爱彼爱和具备年产10000立方米氧化硅气凝胶能力 拟投资2.6亿元建设新项目 建成后总产能将达22500立方米气凝胶及2500立方米复合材料 较现有产能提升约125% [5] - 晨光新材气凝胶规划7.7万吨 为目前国内最大规划的产能 同时布局6万吨正硅酸乙酯产能 [6] - 宏柏新材总产能将达1万立方米/年 一期已建成3000立方米/年功能性气凝胶产能 [6] - 泛亚微透设计年产能约25万平米复合隔热膜 在建30万平米/年无机固态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7] - 阳中新材现有产能为2万方/年气凝胶毡 1000吨/年气凝胶粉体 规划产能为28万方/年气凝胶绝热毡 1.9万吨/年气凝胶粉体 [8] - 纳诺科技现有产能为36000立方米/年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 规划年产200万片气凝胶隔热片材项目和26000立方米气凝胶绝热材料技术改造项目 [8] - 凌玮新材规划产能2万吨/年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产品 目前达到设计产能的30% 2027年前后实现全面达产 [9] - 埃力生现有气凝胶材料年产能5万立方米 启动年产20万立方米气凝胶及气凝胶复合材料扩产建设项目 [9] - 金纳科技目前产能为年产高性能气凝胶毡2万立方米 最终规划产能为年产气凝胶8万立方米 [10] - 弘大科技总年产能超40000立方米 其中武汉基地10000立方米 常州基地30000立方米 [11] - 中科润资具备年产1100吨气凝胶粉体 年产气凝胶毡375万平方米以及10万立方米气凝胶绝热产品能力 [12] - 江瀚新材规划2000吨/年气凝胶复合材料产能 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13] 技术优势与应用案例 - 气凝胶导热系数低2-3个数量级 厚度减半 寿命翻倍 正加速替代传统材料 [2] - 雪佛兰畅巡在电芯间使用气凝胶进行隔热 宁德时代 中航锂电 国轩高科等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均有采购气凝胶产品 [2] - 航天乌江计划制定首个气凝胶复合玻璃的国家标准 并建立国内首个产业化基地 [5] - 泛亚微透配套气凝胶技术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项目年产150万平米 预计2025年投产 [7] 行业活动与学术交流 - 2024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于10月21-23日举行 包括先进凝胶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平行论坛等议程 [18] - 会议设置学术海报展示环节 墙报尺寸115cm高*85cm宽 会后颁发海报参与证书 [19]
2025 Carbontech 新品发布 | 汇聚全球顶尖创新力量,助力碳材料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平台战略定位 - Carbontech致力于打造技术产品化和产品商品化的产业赋能平台 通过促进产业链信息互通与上下游协同合作加速创新成果商业化进程 助力碳材料行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2] - 平台通过搭建高规格发布平台助力企业彰显实力 挖掘潜在客户并链接商业资源 推动碳材料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2] 新品发布活动 - 2025年新品发布申请通道已开启 面向全球优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征集碳材料领域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2][4] - 组委会将从技术前瞻性、产业化潜力和市场价值等维度严格筛选 最终入围20项创新成果获得专属发布席位[4] - 入围权益包括Carbontech全媒体矩阵宣传1次和碳材料展会免费参会权益(所有应用端论坛限3人)[4][13] 参与单位范围 - 覆盖半导体、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碳材料相关单位 包括上下游企业、高端装备制造商、应用型企业和科学仪器及检测方[7] - 涵盖碳材料相关研究高校及科研院所[7] 新品范围分类 - 材料类包括高性能低成本材料:金刚石、超硬材料、多孔碳、硅碳、电容炭、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及各类复合材料[7] - 制造类聚焦生产增效和智能制造:金刚石合成设备、超精密加工装备、高温设备及科学仪器[7] - 应用类兼顾创新性与实用性:金刚石工具、培育钻石、电极材料、导电添加剂及复合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等领域的应用[7][9] 申请要求 - 发布时间要求:申请项目需为2024年以来推出的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10] - 先进性质要求:项目需具备创新性、可重复性、高附加值和推广前景[12] - 价值体现要求:项目应对碳材料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满足高性能、经济性、安全性及可持续性[12] - 注意事项:项目不得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 不得是涉密项目[12] 活动时间节点 - 报名开始时间:2025年3月21日(参与单位扫码填写表单后经会务组沟通填写新品信息表)[10] -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9月30日[10] - 公开投票时间:2025年6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10] - 入围新品公布:2025年10月10日(公布20项入围创新成果)[10]
液冷材料龙头,大涨147%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97% [2]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核心产品氟制冷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及主要产品产销量稳定增长 [2] 制冷剂行业地位 - 制冷剂是空调、冰箱、冷链的基础材料,也是数据中心液冷和动力电池冷却等新兴热管理场景的关键工质 [3]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冷剂核心生产基地,公司被视为行业风向标和全球氟制冷剂供应链重要一环 [3] 冷却液产品布局 - 公司形成完整冷却液产品矩阵,包括JHT高沸点型、JHLO低粘度型和JX浸没式系列 [4] - JX系列浸没式冷却液已进入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科技企业数据中心供应链 [4] - 产品突破体现国产高端冷却液加速替代趋势 [4]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JX系列全氟聚醚基冷却液由控股子公司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 [5] - 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高端冷却液材料空白 [5] - 为公司在新兴热管理材料领域自主可控注入新动能 [5]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 制冷剂产品正逐步进入数据中心液冷和动力电池等新兴热管理领域 [5] - 公司加快低GWP冷媒布局,未来可能在行业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5]
德国耐驰:树脂基复材在线固化监测与智能化生产控制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德国耐驰结合传感器、材料科学和AI 云计算,为聚合物、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领域加工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本文重点介绍如何 将NETZSCH - sensXPERT 方案应用于空客公司的实际工艺流程。 许多行业面临类似问题: 汽车业和航空业可能使用不同的制造过程,但是它们在生产中 面临相同的问题:缩短生产节拍、提高成品率、动态控制每一个产品等等 。热固性塑 料和热固性复合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高机械强度的高性能部件。针 对不同应用场景需要量身定制不同的树脂及配方材料 ,而材料的 多样性 给实际生产带来了许多挑战。 多年来,耐驰与客户一起观察和分析了行业痛点,目的是帮助企业发挥复材的全部潜力。复合材料部件生产工艺中,最缺乏的是所谓"数据透明性"。 也就是说,在部件固化的关键过程中,无法获得该个体的实时固化过程数据。 没有实时固化数据支撑,工艺优化、产品改进、效率提升……都无法真 正实现。 显然,为了获得材料的最优固化过程、改善生产过程,材料实时固化历程的数据是关键。 介电树脂固化监测仪DEA 德国耐驰仪器公司被空客公司选中为研发项目提供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 著名的飞机制造商空客公司选择德国耐驰仪器公司提供的智能传感 ...
碳/碳复材龙头,净利暴增266%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30.98% [4] - 归母净利润846.17万元,同比增长266.37% [4] - 毛利率达21.15%,同比上升4.09个百分点,二季度环比继续提升 [4] - 主营业务构成:高性能硬质合金及相关材料占比59.80%,航空航天及民用碳/碳复合材料收入1.31亿元(占比37.40%) [4] 业务进展与订单 - 一季度航天业务订单同比增长40%,C919量产带动刹车系统交付量翻倍 [4] - 为国产大型客机C919提供独家刹车系统,2023年获中国商飞"TC取证先进集体",2025年参与CR929研发 [5] - 国内唯一覆盖"炭/炭材料-刹车系统-适航认证"全产业链企业,主导16项国军标,C919市场份额100% [5] 技术优势与产品应用 - 碳/碳复合材料具备轻量化、耐高温、耐烧蚀特性,应用于光伏热场、航空航天发动机喷管、导弹头锥、飞机刹车盘等领域 [6] - 碳/陶复合材料通过引入陶瓷基体提升抗氧化性与耐磨性,适用于高端汽车制动系统和极端环境摩擦部件 [6] - 自主研发多种型号碳/碳复合材料喷管,已成功应用于航天飞行器 [5]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需求2.64万吨,同比增长20%,按价值计算占全球碳纤维市场近50% [7] - 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化运营、ARJ21批量交付、C929项目推进,带动飞机碳刹车盘市场潜力释放 [7] - 低空经济(如eVTOL)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碳纤维市场规模增长 [7] - 碳/陶刹车盘在高性能跑车、豪华车型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步替代传统金属盘 [6]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旗下子公司涵盖粉末冶金、机轮刹车、新材料等领域,产品覆盖航空、航天及民用工业 [5] - 与霍尼韦尔合资成立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湖南)有限公司 [5] - 天鸟高新为国内唯一实现飞机碳刹车预制体产业化企业,供应全部军机及C919、ARJ21碳刹车盘预制件 [7] - 博云新材、西安超码、航空工业制动等龙头企业均已获得多个PMA许可证 [7]
汽车零部件龙头,“低价收购”固态电池大厂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华域汽车收购上汽清陶股权 - 公司拟以2.06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上汽集团持有的上汽清陶49%股权[2] - 交易完成后华域汽车将持有上汽清陶49%股权 上汽清陶拟更名为清陶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 - 上汽清陶成立于2023年11月 注册资本10亿元 原股权结构为清陶能源持股51% 上汽集团持股49%[2]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本次交易属于上汽集团内部资产重组 转让费低廉因华域汽车为上汽集团控股企业[2] - 通过收购首次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补全智能动力平台产品矩阵[2] - 实现固态电池业务与电驱动 热管理等业务的协同发展[2] - 利用中性化市场拓展优势丰富客户结构 推进半固态 固态电池战略布局[2] 清陶能源技术路径与产能规划 - 采用氧化物+聚合物技术路径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量产[3] - 第二代固态电池选择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路径 计划2025年开发[3] - 2027年目标量产第三代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超500Wh/kg 成本比磷酸铁锂或三元电池低40%[3] - 五大生产基地总规划产能65GWh 包括成都15GWh 江西宜春10GWh 江苏昆山10GWh 浙江台州20GWh[3] 客户拓展与应用领域 - 固态电池已应用于智己L6及福田乐福系列车型[4] - 三款搭载清陶半固态电池新车型进入工信部名单 包括上汽MG4(锰基半固态) 南京依维柯聚星(磷酸铁锂) 北汽福田祥菱U7(磷酸铁锂)[4] - 在乘用车 商用车和物流车领域均实现配套落地[4] 产业生态与平台协同 - 清陶能源建成新能源材料-固态锂电池-自动化装备-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投资的完整生态链[3] - 华域汽车业务覆盖内外饰件 功能件等领域 聚焦智能行驶 智能座舱与车身 智能动力三大技术平台[2]
巴斯夫 技术开发高级经理盛李红: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巴斯夫在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的创新 - 巴斯夫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包 结合先进材料解决方案设计非金属组件以提升轻量化、热安全管理和功能性 [2] - 巴斯夫推出无卤阻燃聚酰胺9T材料Ultramid® Advanced N3U42G6 可降低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金属触点的电腐蚀 提升电动汽车逆变器、直流-直流转换器及电池等高压连接器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3] - 新推出的Ultramid® Advanced N3U42G6材料具有高强度和硬度、出色耐化学性和尺寸稳定性 满足行业对无卤电子电气组件在温暖潮湿环境下日益增长的需求 提供本色版和预着色版两种选择 均具备高色泽稳定性且易于加工 [3] 巴斯夫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 - 巴斯夫推出包括Ccycled®和生物质平衡的工程塑料(Ultramid®和Ultradur®)、生物基和Cycled®聚氨酯(Elastoflex®)、工业后回收的Infinergy®赢飞力®发泡热塑性聚氨酯、生物聚氨酯合成革(Haptex®)以及水性粘合剂(Acrodur®)等一系列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 [5] -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技术开发高级经理盛李红将出席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分享题为"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的报告 [5]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数据中心和新一代通信等新兴产业的材料、技术、装备新机遇 [8] - 大会设置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等多个平行论坛 [13][16][18][21][22][24] - 会议包括开幕式及产业宏观论坛、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暨项目路演、科研成果展示及终端对接专区、产品及设备展区等内容 [13][15][25] 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重点内容 - 论坛将探讨岚图汽车创新轻量化材料应用案例、Technyl®在新能源创新浪潮下的高性能解决方案、聚酰亚胺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的应用、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新技术动态等话题 [24] - 具体演讲包括巴斯夫盛李红的"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岚图汽车材料与轻量化负责人刘勇的"岚图汽车创新轻量化材料应用案例"、浙江道默工程材料销售总监张国辉的"Technyl®高性能解决方案"等 [5][24]
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获批(附名单)
DT新材料· 2025-08-27 00:03
上海市新材料中试基地设立 - 上海市经信委等七部门联合设立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 其中8家涉及化工新材料[2] - 中试基地覆盖特种化工类 高端金属类 无机非金属类 生物制造类 应用加工类等功能类别[4] - 承担单位包括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 宝钢金属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企业及研究机构[4] 中试基地技术方向 - 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提供电子化学品 生物制造 绿色化工等领域中试服务[4][5] - 上海博康化学信息化学品中试基地聚焦光刻胶原料及树脂中试转化[4][5] - 上海钱基新材料中试基地开发轻量化镁合金一体压铸成套技术及镁储氢材料规模化制备[4] - 上海生物制造生物基新材料中试基地侧重重组多肽生物制造和发酵工艺中试放大服务[4][5]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安排 - 年会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 包含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 项目路演及7场专题论坛[6][8] - 专题论坛涵盖工程塑料 具身机器人材料 AI赋能材料开发 电磁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材料 新能源汽车材料等方向[8] - 会议设置科研成果展示 产品设备展区 新塑奖获奖企业专区等交流平台[8] 产业宏观论坛内容 - 大连理工大学赛锡高教授分析国内高分子产业政策及发展机遇与挑战[9]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探讨高分子材料十五五发展规划[9] - 化工行业资深专家杨向宏解读全球化工新材料热点发展趋势[9] 工程塑料创新大会 - 小鹏汽车材料技术部总监黄家奇探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材料机遇与挑战[10] - 山东道恩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邹湘坪介绍耐温抗老化PCT(G)树脂聚合及改性技术[11]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级工程师方超分享高效生物基相容剂最新研究进展[11] 新兴应用领域材料论坛 - 具身机器人论坛涵盖交互人形机器人新材料应用 腱传动灵巧手材料 LG化学工程塑料解决方案等议题[12][14] - 新能源汽车论坛讨论岚图汽车轻量化案例 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 LCP材料研究进展等方向[21] - 低空经济论坛涉及eVTOL轻量化材料 航空混合动力控制系统集成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应用等主题[18][20]
赢创:eVTOL低空飞行器的轻量化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
DT新材料· 2025-08-27 00:03
低空经济行业概述 - 低空经济是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核心产业包括无人机 eVTOL 直升飞机和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涉及低空飞行 航空旅游 支线客运等多个领域 [3]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 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产业链涵盖原材料 核心零部件 飞行器制造和运营服务等环节 [3] - 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发展对行业快速发展尤为重要 [3] 赢创公司业务及产品 - 赢创是总部位于德国的全球性化工公司 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销售额152亿欧元 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21亿欧元 [3]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 为各行各业赋能 [3] - ROHACELL®和ROHAFORM®高性能泡沫具有卓越力学性能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件 是全球主要航空器航天器的供应商 [3] 产品技术性能及应用案例 - ROHACELL®通过空客AIMS 04-11-011和ABS5955认证 在飞机结构件中实现单部件减重19% 生产成本节省25% 工艺效率提升 [5] - 该材料应用于Dronamics货运无人机"黑天鹅"机型 通过闭孔泡沫芯材与碳纤维复合实现机身轻量化 比传统运输模式燃料效率提升超过50% 支撑2500公里航程和350公斤载重的高强度运行 [5] - ROHAFOAM®能够在成型过程中集成功能性预埋件 具有优异表面质量 适用于航空器内舱大批量复杂结构件的高效率生产 [5]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活动 - 会议于9月10-12日在合肥召开 设有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围绕轻量化智能化材料解决方案与先进制造工艺展开探讨 [4][8][12] - 同期设有新能源汽车 AI 先进通信 机器人应用专场 [8][12] - 赢创业务总监栾怡娴将出席并作题为"eVTOL低空飞行器的轻量化高性能材料"的报告 重点讲解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硬质泡沫和长碳链尼龙PA12解决方案在eVTOL的应用 [4] 会议论坛安排 -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论坛包含多个专题:高分子材料在航天航空应用现状 航空混合动力控制系统集成 低空经济与橡塑行业融合发展趋势等 [9][26][27] - 具体议题包括eVTOL轻量化高性能材料 低空飞行器材料需求 低空经济区域发展及新材料需求分析等 [9][26][27] - 论坛设置茶歇交流 展区参观和自助午餐等环节 [10][27] 会议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校友会等 [13] - 支持单位有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安徽省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等多个机构 [13] - 大会主席为蹇锡高院士 专家顾问团包括多位高校教授和企业技术总监 [13] 会议参与企业 - 特别鸣谢企业包括德国耐驰仪器 浙江道默工程材料 会通新材料等多家材料领域领先企业 [13] - 参与企业涵盖聚酰胺材料 改性材料 热分析仪器 挤出设备 环保系统等多个细分领域 [14][15] - 合作媒体包括DT新材料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等专业媒体 以及抖音 知乎等大众媒体平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