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宽温破局,低空造浪 | 2025宽温域燃料电池暨氢能无人机论坛启动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论坛核心主题 - 论坛以“宽温破局,低空造浪”为主题,聚焦宽温域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在氢能无人机等场景的应用 [2][3] - 旨在通过搭建产业链、应用企业、高校和投资机构的对话平台,共同推进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发展 [3] 宽温域燃料电池技术现状与进展 - 传统燃料电池运行温度以≤80℃为主,存在反应活性有限、水热管理复杂、催化剂易中毒等痛点 [2] - 宽温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环境适应性强,工作温度范围达-40℃至≥120℃,可实现高反应活性、良好催化剂抗毒性,并通过简化水热管理实现降本 [2] - 工信部已将“可跨温区工作的燃料电池全氟磺酸树脂”纳入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榜单 [2] - 具体技术进展包括: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研发105℃耐高温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500小时稳定性试验无衰退;亿华通M30+燃料电池运行温度提升至105℃;海得利兹推出120℃-160℃高温质子交换膜 [2] 下游应用与市场需求 - 下游应用需求巨大,除氢车等传统液冷应用外,风冷堆对跨温区工作需求突出 [2] - 氢能无人机的电堆大型化、封闭式趋势对耐温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2] - 论坛将重点探讨宽温域燃料电池在无人机、两轮车用风冷堆和机动车用液冷堆的应用进展 [3] 论坛核心议题与活动安排 - 核心议题涵盖宽温域燃料电池发展现状趋势、氢能无人机应用前景、国央企研发进展、技术难点分析等 [6][9][10][14] - 专题论坛将探讨200℃宽温域运行PEMFC在高功率密度、低铂用量、强CO耐受、简化水热管理等核心技术突破 [8] - 活动包括青年科学家论坛、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圆桌论坛及新品展示、科技成果对接等同期活动 [6][11][12] 参与单位与活动规模 - 活动规模约300人,联合主办方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沟通中)和DT新能源 [4] - 支持单位包括四川东材科技、浙江氢航科技、世索科、国鸿氢能、捷氢科技、海得利兹等产业链企业 [4] - 论坛打造“技术—产品—市场—资本”深度交流平台,汇聚无人机整机厂、燃料电池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及投资机构 [8]
近百场专家报告,第四届先进凝胶论坛议程发布!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在前三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 " 第四届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 "将于 2025年10月21-23日 在 苏州 举办,论坛以 " 创新驱动,产业融合 "为主题, 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资"六位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论坛将聚焦 凝胶材料关键科学问题、瓶颈技术及工程应用实践,寻求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域、跨 国界的交流合作 ,共同推动凝胶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为优秀青年学者提供成果展示舞台,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江苏省先进凝胶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DT新材料 苏州纳米科 技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南京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名誉主席 李清文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执行主席 张学同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严 锋 ,苏州大学教授 合作媒体 高分子科学前沿、探索未来科学、科匠文化、 Carbontech、洞见热管理、活动家、高分子凝胶与网络…… 报告议程 | 10月22日 | | 全体大会 | | --- | --- | --- | | 上午 | | | | 09:00-12:00 | 祭到&注册 | | | | 纳博会主开幕 ...
国产碳纤维缠绕装备实现重大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DT新材料】 获悉,近日, 捷诺曼 与 合肥工业大学 联手,宣布 双丝头双驱五轴联动干湿法高速缠绕设备成功完成首批 IV 型氢气瓶打样。 这一成果不仅 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碳纤维缠绕装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真正做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长期以来,高端碳纤维缠绕技术及设备被国外企业垄断,制约了国内氢能、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捷诺曼历经两年技术攻坚,成功研发出国产首台套双 丝头五轴联动干湿法高速缠绕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其核心包括三点: (1)双丝头协同缠绕: 对比传统单丝头设备,生产效率直接提升1倍,大幅缩短产品成型周期,加速量产进程; (2)干湿法高速放纱 :采用单根纱线独立伺服电机+高精度张力传感器闭环控制,放纱速度从2米/秒跃升至5米/秒,张力控制更精准,产品质量稳定性显 著提升; (3)五轴联动双驱精密成型 :可轻松应对复杂曲面结构制品的高精度缠绕需求,尤其适配IV型氢气瓶、储氢罐、航天复合材料构件等高端制造场景。 轻量化、高强度、长续航、低能耗、长寿命、高安全、可持续 电子与电力系统 · 碳化硅 硅源: 金属硅、石英砂; 碳源: 石油焦、石墨; 碳 化硅外延片、陶瓷基板、 金属材料(钛、铬、钨、 辑、镍 ...
七部门发布: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拓展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材、电池材料等应用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行业总体目标 - 石化化工行业在2025至2026年期间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5%以上 [2] - 行业目标包括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 - 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产品攻关 [3] - 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并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优化化肥生产保供,支持煤炭、磷矿石、天然气等原料供应企业与化肥生产企业签订长协 [3] - 中试基地内项目可打捆办理手续,单个中试项目试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 [4] 扩大有效投资与转型升级 -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 [5] - 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和现有炼化企业“减油增化”项目 [5] - 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5] -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训练建设行业大模型 [6] - 开展重点用能、用水设备更新以及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改造 [6] 拓展市场需求 - 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8] -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等应用 [8] - 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场应用,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 [8] 壮大发展载体 - 实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和智慧化评价导则,全面开展分级评价 [9] - 推动化工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引进强链、补链项目,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9] 深化开放合作 - 用好自贸协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稳妥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 [10] - 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强精细化工、绿色低碳等领域交流合作 [10]
生物基聚酯龙头,签约奢侈品巨头 LV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战略合作与商业化进展 - Avantium与Tereos及LVMH GAÏA建立战略合作,加速其100%可再生循环高性能聚合物PEF(品牌名releaf®)的工业规模生产 [2] - Releaf®采用植物基原料制成,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包装、化妆品包装、时尚及工业纤维领域 [2] - 此次合作基于三方在欧盟支持的PEF联盟中的长期合作基础,旨在加速化石基聚酯向植物基聚酯的转型 [2] - 项目将整合Tereos的植物基原料优势、Avantium的YXY®技术以及LVMH等合作伙伴驱动的终端需求 [3] - Avantium近期通过股权融资筹集总计8480万欧元资金 [3] - 公司成功启动糖脱水单元(SDH),负责将植物糖转化为关键中间体MMF(甲氧基甲基糠醛) [3] - Avantium在PEF商业化方面表现强劲,目前已签署20份承购协议,涵盖瓶装、纤维、薄膜等多类应用,合同总价值超过1亿欧元 [3] 行业论坛与产学研活动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举办,主题包括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 [4] - 论坛特色活动由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 [5] - 论坛设置多个专场,包括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等 [6] - 同期举办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 [6] - 论坛还设有专场讨论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7] - 活动汇聚多位行业专家,如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朱锦、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李正龙等 [6] 行业服务平台与资源 - DT新材料旗下拥有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人脉资源 [10] - 平台聚焦媒体、展会、研究咨询和投融资四大服务业务,助力人才、技术、项目和资金精准对接 [10] - 平台拥有核心生物基产业数据50000+项,深度服务10000+品牌企业和单位,拥有超3000+位专家智库 [10] - 平台深度运营公众号和视频号,自2013年起每年举办多场行业影响力的产学研大会 [10] - 平台公众号等媒体年阅读量达800万+,材视年直播流量达EOW+ [11] - 平台设有生物基和生物制造新品库,帮助企业发布产品,获得产业圈子资源 [8] - 平台提供生物基产业社群,链接全球生物基产业链,拥有1万+行业用户,可进行供需对接和交流探讨 [9]
字节跳动,进军锂电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字节跳动进军电池研发领域 - 字节跳动通过招聘“电池研发专家”释放明确信号,月薪4万至7万元,按15薪计算,对应年薪为60万至105万元 [2] - 职位职责包括研发新型电池材料、体系和技术,涵盖锂离子电池、锂金属固态电池、硅负极电池等,并负责项目规划与成果转化 [2] - 招聘要求为电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历,5年以上电池研发经验,精通电池工作原理与制造工艺 [4][5] AI数据中心能源需求驱动 - AI数据中心是“能耗巨兽”,字节跳动布局锂电池与储能领域旨在满足其持续扩张带来的能源消耗与供电稳定性需求 [3] - 公司曾发布公告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建设融合风能、太阳能与大规模储能的微网系统 [3] - 字节跳动已与比亚迪在锂电池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将共建实验室,探索AI在固态电池研发中的应用 [3] 国际碳材料大会与电池技术关联 - 大会主题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如多孔炭、硬碳、硅碳等,以及先进电池技术,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 [7] - 碳材料在电池中应用广泛,涉及锂电负极(石墨、硅碳)、钠电负极(硬碳/软碳)、导电剂(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9][10] - 大会将展示电池相关碳材料产业链,从原材料(如石油焦、沥青)到关键部件(如双极板、气体扩散层)及制造设备(如石墨化炉、碳化炉) [10][11]
千亿化工新材料龙头,重组!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战略重组公告 - 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河南能源集团和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实施战略重组 涉及平煤股份 神马股份 易成新能 硅烷科技和大有能源5家上市公司 [1] - 两家集团实控人均为河南省国资委 截至2024年底营业收入分别为1688亿元和1210亿元 [1] 河南能源集团资产概况 - 注册资本210亿元 产业覆盖煤炭 化工新材料 电力及新能源 现代物贸 [1] - 煤炭资源储量284亿吨 化工产品产能近1000万吨 拥有52对生产矿井且产能8865万吨 [1] - 控股大有能源和九天化工2家上市公司 拥有34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及94套化工装置 [1]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资产概况 - 资产规模超2800亿元 子公司遍布全球14个省及海外多国 [2] - 主焦煤和轮胎骨架材料产能世界领先 尼龙66盐和工程塑料产能居亚洲第一方阵 [2] - 拥有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包括天工科技 神马华威 矿益股份等 [1] 子公司产能详情 - 易成新能建成600MW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 30万㎡质子膜生产线 18万㎡双极板生产线 10万吨针状焦和负极材料产能 [2] - 硅烷科技拥有3500吨硅烷气产能 年3.76亿立方焦炉煤气制工业氢和1600万立方高纯氢生产线 500吨半导体硅材料生产线 [2] 资产证券化战略 - 集团计划在2028年前拥有6-7家上市公司 正推进海外融资平台建设以支持出海战略 [3] - 河南平煤神马超硬材料股份预计2026年9月完成香港上市 平煤股份与神马股份计划赴港实现"A+H"布局 [3] 神马股份股权调整 - 以2亿元收购金石基金持有的尼龙化工2.16%股权 持股比例从72.06%增至74.22% [3] - 8月1日以9.52亿元收购尼龙化工10.27%股权 持股比例从61.79%增至72.06% [4] 业务战略调整 - 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并建设2万吨尼龙66差异化纤维项目 与国际企业Nilit B.V.合作进军高端民用丝领域 [4] - 剥离聚碳材料 注销尼龙投资 收购催化科技 子公司尼龙化工收购神马工程塑料公司 [4] 在建项目清单 - 包括20万吨尼龙6切片项目 5万吨己二腈项目 7000吨尼龙66差别化功能纤维项目 10万吨锦纶6民用丝项目 1000吨绿色聚酰胺纤维中试项目 [4] 技术突破与荣誉 -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公司1000吨/年高温尼龙6T树脂项目进入建设阶段 达产后将填补国内耐温200℃以上高性能尼龙材料空白 [5] - 成功研发11克旦超高强尼龙66工业丝 通过工信部验收 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航空轮胎核心材料技术的国家 [5] - 高性能聚酰胺66工业丝项目入选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二等奖 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建国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5]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年12月11-13日在宁波举办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会议 涵盖政策法规 热裂解技术 PCR/PIR循环利用案例等专题 [6][7][8] - 同期举办动态高分子论坛 青年科学家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活动 [9][10]
四大化工巨头,再关停、出售
DT新材料· 2025-09-26 00:05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全球化工巨头近期密集进行业务调整,包括关闭工厂、出售资产和退出特定业务,反映出行业正面临结构性挑战并进行战略重组 [1][2][3][4][5] 英威达业务调整 - 决定关闭加拿大Maitland工厂,将DYTEK® A胺生产迁移至美国德克萨斯州维多利亚工厂,预计影响约100个员工岗位 [2] - 该工厂于1953年开业,曾主要生产己二酸和己二胺,公司曾于2024年7月宣布投资约2300万加元重启己二胺资产,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 [2] - 调整目的是提高运营效率和满足对2-甲基戊二胺增长的需求,并将通过与上海洁达化学合作推进DYTEK® A胺在中国本地化生产 [3] - 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追加超过5亿美元投资,用于CORDURA®品牌新业务开发及纤维面料创新,过去10年已累计投入超20亿美元 [2] 巴斯夫业务调整 - 决定退出亚硫酸氢盐业务,关闭位于路德维希港的相关生产设施,停止供应Hydrosulfite F等多款产品,该业务主要用作纺织工业还原剂和造纸漂白添加剂 [3] - 此次调整是生产基地战略评估的一部分,将影响约65名员工,公司此前已关停该基地的己二酸、环十二酮、环戊酮等多个装置 [3] 英力士业务调整 - 将无限期关停欧洲环氧丙烷和丙二醇生产,即使德国年产21万吨的氯醇法环氧丙烷装置恢复氯气供应,并计划于2026年退出欧洲化工理事会相关工作组 [4] - 位于德国科隆的环氧丙烷装置此前为年产12万吨的丙二醇装置提供原料,自2025年7月12日变电站火灾后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4] - 2025年6月,英力士苯酚宣布永久停止在德国格拉德贝克的生产,该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苯酚和丙酮生产商 [4] 朗盛业务调整 - 决定将其持有的恩骅力公司全部股份(40.94%)出售给合资伙伴安宏资本旗下公司,基准收购价格约为12亿欧元,交易最迟于2026年3月确定 [5] - 恩骅力由朗盛与安宏资本于2022年收购荷兰皇家帝斯曼工程材料业务并与自身高性能材料事业部合并成立,核心产品包括PA66、PA410、PA4T、PPS等 [5] - 2025年4月,朗盛将聚氨酯业务以5亿欧元出售给日本UBE株式会社,至此公司已基本退出聚合物市场 [5] - 公司计划将己烷氧化装置关闭时间从2026年提前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并关闭英国威德尼斯工厂香料化学品生产,预计措施从2027年底起每年节省5000万欧元 [6]
6万吨/年聚甲醛项目一期投产
DT新材料· 2025-09-26 00:05
项目进展 - 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6万吨/年聚甲醛及其配套项目(一期)——24万吨/年甲醛装置成功实现全流程贯通并产出合格甲醛产品 [2] - 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由成达公司承建,位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计划总投资128699万元,建设期预计29个月 [2] - 项目占用土地66亩,今年2月获得用海批复,批准用海面积9.7063公顷,用海类型为工业用海,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用海期限50年 [2] 公司背景与投资 -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旗下开滦股份上市公司主产品为动力煤和洗精煤,原煤核定产能3730万吨、精煤产量600多万吨 [2] - 公司煤化工产业拥有甲醇、聚甲醛、己二酸等68种煤基化工产品,产能200余万吨,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 [2] - 2023年4月,开滦股份决定向子公司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增资82686万元,用于建设4万吨/年尼龙66工程项目和6万吨/年聚甲醛及其配套工程项目 [2] - 增资完成后,唐山中浩公司注册资本金由239404.25万元变更为322090.25万元 [2] 现有产能与技术 - 唐山中浩公司现有的4万吨/年聚甲醛和15万吨/年己二酸装置已实现稳定运行多年,装置产能和产品指标已达到设计要求 [2]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聚甲醛在产产能超80万吨/年,其中天津渤化永利4万吨/年装置处于停产状态,内蒙古天野三条生产线中仅有一条2万吨/年装置开车 [3] - 今年2月,中国化学华陆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高端聚甲醛新材料项目中试成功,产出了合格产品,各项指标数据大幅优于同类产品 [3]
又一生物基材料企业,连续完成两轮融资
DT新材料· 2025-09-26 00:05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近期连续完成两轮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1] - 融资资金将用于AI催化技术平台建设、产品研发、产线拓展及智能工厂建设[1] 公司技术与研发平台 - 公司构建AI催化材料设计平台及实验数据库以提升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1] - 通过流体模拟手段提升混合效率并减少压力损失[1] - 自研多相微流矩阵反应平台实现FDCA一步法制备 提升收率 产率和工艺稳定性并降低生产和三废处理成本[1] - 为复杂化学反应设计高度集成化系统[1] - 研发生物酶及纳米催化剂[1] 公司产品与市场应用 - 公司瞄准高阻隔包装场景[1] - 实现FDCA PEF量产并为多家产业客户提供微流工艺开发及量产服务[1] - 产品及技术服务已在功能聚酯薄膜及纤维 纳米涂料 有机光电等领域落地[1] - 与多家五百强企业供应链达成产品合作意向[1] 公司经营与财务展望 - 2025年在手及意向订单达千万元级别[2] - 两大战略产品线营收贡献约各占50%[2] - 预计未来3-4年实现40%-50%的盈利增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