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00520)

搜索文档
呷哺呷哺推出重磅合伙人计划,21位“打工人”变身“当家人”
环球网· 2025-07-16 19:22
呷哺集团"凤还巢"合伙人计划核心内容 - 公司推出面向内部优秀员工及外部餐饮人才的"凤还巢"合伙人计划,通过利润共享机制留住和吸引人才,推动品牌持续发展 [1] - 计划首批签约21位合伙人,主要为内部运营经理、店长等核心岗位人员,均经过严苛业绩筛选 [3] - 公司计划每年新增50-100家合伙门店,目前已有5家投入运营,部分门店预计5个月内实现回本 [5][6] 合伙人支持体系 - 总部组建专属服务团队,提供选址评估、营建支持、人员培训、运营督导、营销策划等全周期支持 [3][5] - 合伙人可享受品牌授权、全球供应链保障、统一管理标准及开店资金支持,无需承担品牌管理费 [4][5] - 分红比例向一线员工倾斜,强化激励机制 [5] 计划实施效果与案例 - 首批合伙人中,资深营运经理张宁表示身份转变带来更强责任感,计划未来开拓更多门店 [3] - 高层员工代表方斌认为该机制能提升对门店业务的关注度,促进能力提升 [6] - 回归员工栗小刚的门店因前期筹备扎实,业绩表现抢眼,回本速度超行业同类门店 [6][8]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计划被业内视为餐饮业人才战略的重大调整,旨在构建更具凝聚力的团队生态以应对市场竞争 [1] - 创始人贺光启强调计划植根于"与奋斗者共享成果"价值观,视合伙人为事业伙伴 [5] - 公司要求合伙门店严格执行全球统一管理标准,确保品牌形象与服务品质一致性 [5]
呷哺集团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首批签约21人
搜狐财经· 2025-07-16 15:58
公司动态 - 呷哺集团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面向内部优秀员工及外部餐饮人才开放新店合伙人通道 [1] - 首批21位合伙人已正式签约 标志着该计划成功落地 [1] - 合伙人将与集团及高管共同持股 门店收益与各方深度绑定以激发积极性 [3] - 集团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品牌授权 供应链保障 管理标准及开店资金等 [3] - 合伙人可接入集团全球供应链网络 享受与直营店同等的成本优势与品质保障 [3] 计划细节 - 首批合伙人主要为内部优秀员工 包括运营经理 店长等核心岗位人员 [3] - 合伙人无需承担开店资金和品牌管理费用 只需专注优化营业指标 [3] - 所有合伙门店必须遵循集团全球统一的管理标准与食品安全体系 [3] - 总部将组建专属服务团队 提供从选址到运营的全周期支持 [3] - 分红比例向合伙人倾斜 体现"与奋斗者共享成果"的核心价值观 [4] 发展计划 - 目前已有5家合伙门店投入运营 [4] - 未来计划每年新增50-100家合伙门店 [4]
“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宣布推行“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14:40
呷哺集团"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 公司推出"凤还巢"合伙人计划 面向内部优秀员工及外部餐饮人才开放新店合伙人通道 [1] - 计划通过利润共享机制留住和吸引人才 推动呷哺呷哺品牌持续发展 [1] - 重点激励对象为一线人员 采用集团+高管+合伙人共同持股模式 深度绑定门店收益 [1] - 首批合伙人主要为内部核心岗位人员 包括运营经理和店长等 [1] - 目前已有5家合伙门店运营 计划每年新增50-100家合伙门店 [1] 火锅行业竞争态势 - 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 同比增长5.6% [2] - 2024年火锅门店数量同比增长3.9% 11月峰值超52万家 [2] - 2025年预计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 但企业存量持续小幅下滑 [2] - 海底捞2024年设立加盟事业部 年末加盟门店达13家 [2]
中国餐饮“出海”迈入新阶段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46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概况 - 中国餐饮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舞台,从单店试水到体系化、规模化全球布局,进入新阶段 [1] - 2024年3月商务部等多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餐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1] - 截至2024年9月海外中国餐饮门店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2] 出海品类与代表企业 - 火锅品类是出海先锋:海底捞全球门店超120家,呷哺呷哺、朱光玉等聚焦东南亚市场 [2] - 现制饮品赛道扩张迅速: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超5000家,覆盖12国;喜茶、奈雪等加速海外开店 [2] - 地方菜、特色小吃等品类同步出海,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 出海驱动因素 -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2024年上半年餐饮企业新注册134.7万家,注销/吊销105.6万家 [3] -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重要契机,海外华人消费圈层稳定增长 [3][4] - 全球餐饮消费升级背景下,中国餐饮文化体验价值被重新认知 [4] 出海挑战与应对 - 文化差异:海底捞推出区域化创新产品如东南亚"麻辣牛奶锅"、中东"玛莎拉鸡肉" [4] - 供应链难题:新加坡80%食材需空运;泰国要求食品原料本土生产倒逼品牌自建工厂 [6] - 政策壁垒:新加坡禁售血制品,澳大利亚检疫严格,各国法规标准不一增加合规成本 [7] 生态构建与创新实践 - 产业协同:霸王茶姬强调需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形成规模效应 [9] - 供应链创新:海底捞采用"中央厨房+本地采购"模式;喜茶在英、马等多国建仓库 [9][10] - 技术赋能:美团推出AI智能体服务全球餐饮市场,发布国际化榜单 [10] 未来发展方向 - 从文化输出到文化共创:杨国福在欧洲门店融入书法、漆扇等东方艺术元素 [5] - 形成"出海-学习-反哺"闭环:库迪咖啡将海外经验反哺国内创新 [11] - 构建"本土共生"体系:需政策引导、全产业链协同与企业深度本土化结合 [12]
【IPO前哨】巴奴赴港上市,能否超越海底捞与呷哺呷哺?
搜狐财经· 2025-07-08 19:52
公司背景与上市计划 - 巴奴火锅起源于2001年河南安阳,目前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用于拓展自营餐厅网络、数字化升级、品牌建设、供应链优化及营运资金 [2] - 港股现有火锅上市公司包括海底捞(市值824亿港元)、特海国际(102亿港元)和呷哺呷哺(8.6亿港元) [2] - 巴奴定位"品质火锅",主打"毛肚+菌汤"产品,人均消费120元以上,采用全直营模式,截至2024年底拥有145家门店覆盖39个城市,二线城市占比55% [2] 市场竞争格局 - 海底捞定位大众火锅,人均90-100元,以服务著称,2024年末大中华区1,355家门店,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42.9% [3] - 呷哺呷哺主打高性价比台式小火锅,人均50元左右,2024年末拥有757家呷哺呷哺餐厅和181家凑凑餐厅 [3] - 巴奴一线城市人均消费165元显著高于海底捞(104元)和呷哺呷哺(55.5元) [4] 经营数据对比 - 2024年餐厅数量:海底捞1,368家 > 呷哺呷哺760家 > 巴奴144家 [4] - 翻台率:海底捞整体4.1次/天高于巴奴的3.2次/天,其中一线城市巴奴3.6次 vs 海底捞4.0次 [7] - 巴奴2024年收入23.07亿元(同比+9.27%),税前利润1.66亿元(+18.18%),税前利润率7.17% [5] - 海底捞2024年收入427.55亿元(巴奴的18.5倍),税前利润率15.49%,净利润率11.01% [6] - 呷哺呷哺2024年收入47.55亿元,净亏损扩大至4.01亿元 [6] 成本结构与运营特点 - 巴奴建立5家中央厨房和1家重庆底料工厂,形成一体化供应链 [5] - 原材料成本占比:巴奴32.11% vs 海底捞37.92% [8] - 员工成本占比:巴奴33.59%略高于海底捞33.01% [8] - 巴奴广告推广费用占比4.37%,显著高于依赖口碑的海底捞 [8] 发展策略差异 - 巴奴采用"品质火锅+品牌攻坚"策略,注重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建设 [9] - 海底捞采用"规模效应+口碑驱动"模式,依靠服务优势和门店网络 [9] - 资本市场将关注巴奴能否平衡品牌投入与规模扩张,以及海底捞的单店盈利能力提升 [9]
三佳科技(600520)6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755.8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6-09 15:5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9日收盘 三佳科技报收于30 31元 上涨10 02% [1] - 换手率8 64% 成交量13 69万手 成交金额4 13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5755 87万元 占比成交额13 92% [1] - 超大单净流入8517 90万元 占成交额20 6% [1] - 大单净流出2762 03万元 占成交额6 68% [1] - 中单净流出4078 30万元 占成交额9 87% [1] - 小单净流出1677 57万元 占成交额4 06%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937 65万元 同比减少8 37% [1] - 归属净利润426 50万元 同比减少398 90% [1] - 扣非净利润510 98万元 同比减少187 42% [1] - 流动比率2 684 速动比率2 079 资产负债率31 19%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0年 位于铜陵市 [1] - 从事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15843万元 实缴资本15843万元 [1] - 法定代表人裴晓辉 [1] 公司商业活动 - 对外投资11家企业 [2] - 参与招投标项目12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0条 专利信息222条 [2] - 行政许可32个 [2]
三佳科技(600520)5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447.2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5-21 20:19
股价及资金流向 - 2025年5月21日收盘价为29.24元 下跌2 95% 换手率4 22% 成交量6 69万手 成交金额1 9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447 20万元 占比成交额12 39%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1048 12万元 占比5 31% 大单净流出1399 08万元 占比7 08% [1] - 中单净流出335 30万元 占比1 7% 小单净流入2782 50万元 占比14 09%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937 65万元 同比减少8 37% 归属净利润426 50万元 同比减少398 90% [1] - 扣非净利润510 98万元 同比减少187 42% 流动比率2 684 速动比率2 079 资产负债率31 19%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0年 位于铜陵市 从事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15843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15843万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裴晓辉 [1] 公司商业活动 - 对外投资11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2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0条 专利信息222条 行政许可32个 [2]
高端火锅遇冷自救:湊湊联名“造势”,呷哺呷哺走在破局路上
华夏时报· 2025-05-14 23:25
湊湊联名国际IP米菲 - 湊湊宣布与国际知名IP米菲MIFFY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联名合作,旨在通过打造沉浸式的"米菲王国"主题体验强化品牌特色与价值感知[1][3] - 活动期间将在全国门店推出联名套餐、周边产品并设置主题门店,包含米菲造型产品的主题套餐及赠品[1] - 公司期望活动期间营收较平日实现倍数级增长,假日翻台率目标为6次以上,计划带动门店客流提升25%[1] - 此次联名被视为长效价值共创的起点,未来将基于消费者反馈动态评估合作形式,已有2-3个储备IP正在评估中[1] 餐饮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为55718亿元同比增长5.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为15298亿元同比增长3%[2] - 餐饮上市企业表现持续走弱,九毛九2024年净利润大降90%,呷哺呷哺收入下滑至47.55亿元,亏损4亿元[2] - 行业在消费降级与经营成本攀升的双重挤压下承压,高端餐饮市场挑战尤为突出[3] - 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提升餐饮服务品质[2] 呷哺呷哺集团经营策略 - 2024年呷哺呷哺及湊湊餐厅收入占比分别为55.3%、41%[4] - 湊湊坚持火锅+茶憩的产品定位,将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强化加强"以三星的价格提供五星的体验"的品牌定位[4] - 呷哺呷哺品牌2025年将深耕北京、河北、上海等区域,打造高性价比小火锅形象[4] - 湊湊开店策略转向精益化拓店,2023年、2024年开店数量分别为48间、13间,2025年已签约新开、重装门店6家,正在洽谈项目超过10家[5] 行业竞争与趋势 - 餐饮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淘汰率高,中高端餐饮需在用户情绪价值上做创新[4] - 行业处于逐步复苏阶段,随着文旅及假日经济发展餐饮有机会水涨船高[4] - 湊湊计划定期推出联名活动满足不同圈层消费者需求,联名营销被视为积极谋变策略但最终拉动销售仍需依靠菜品、价格和服务[2][4]
推联名套餐、开主题门店,餐饮品牌能否靠联名实现“长红”
新京报· 2025-05-12 22:35
行业趋势 - 2024年一季度餐饮行业联名活动超过百起,显示联名营销仍是行业重要推广手段 [1][2] - 行业进入联名"冷静期",消费者对联名活动逐渐理性化,"爆款联名"难度增加 [1] - 47.3%消费者认为联名活动过多导致审美疲劳,28.4%认为价格过高,27%认为联名等同于广告轰炸 [3] 公司动态 - 湊湊首次开展联名合作,与国际IP米菲MIFFY进行为期3个月合作,推出联名套餐、周边产品和主题门店 [1][2] - 湊湊目标通过联名实现假日翻台率6次以上,门店客流提升25%,并期待营收较平日实现倍数级增长 [1][2] - 湊湊已有2-3个储备IP正在评估中,计划定期推出联名活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2] 经营策略 - 湊湊2024年新开餐厅13家,关闭73家,净减少60家门店,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为197家 [4] - 湊湊未来采取精益化拓店策略,已签约6家新开/重装门店将于7月后开业,另有超过10家商业体项目门店在洽谈中 [4] - 湊湊注重商圈与品牌定位匹配,如上海迪士尼花木兰主题餐厅和北京蓝色港湾美术馆风格主题店 [4] 联名效果 - 联名活动面临内卷问题,包括联名泛滥、IP同质化、调性不符等负面反馈 [3] - 餐饮品牌需平衡联名营销与产品核心,依靠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实现长期发展 [5] - IP联名被视为品牌年轻化和差异化的"捷径",尤其在兴趣和情绪消费兴起的背景下 [5]
湊湊火锅联名米菲 IP联名成餐饮差异化破局大招
北京商报· 2025-05-12 16:46
核心观点 - 呷哺集团旗下湊湊火锅与国际IP米菲MIFFY开启为期三个月的深度联名合作 旨在强化品牌特色而非单纯追求销售增长 目标包括活动期间营收较平日实现倍数级增长 假日翻台率达6次以上 门店客流提升25% [1] - 餐饮行业IP联名活动热度高涨 2024年一季度此类活动达20多起 横跨正餐、快餐、饮品品类 其中饮品品牌联名动作居榜首 联名通过IP粉丝基础和知名度吸引流量 创造独特消费体验 但存在盲目跟风导致短期热度难以转化为长期影响力的问题 [2] - 餐饮品牌需将IP联名短暂流量转化为长期流量 核心价值在于为消费者注入新鲜内容增强用户黏性 应深化品牌故事和核心价值 优化产品服务质量 建立会员体系进行精准营销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营销 并将联名活动纳入长期品牌战略 [3] 湊湊品牌联名具体举措 - 推出联名套餐包括双人、四人及儿童套餐 套餐中包含米菲造型特色产品 [1] - 升级会员体系 畅吃卡用户新办卡或续卡可获赠限量米菲钥匙扣公仔 会员日到店消费可免费领取文具周边 [1] - 基于消费者反馈动态评估合作形式 目前有2-3个储备IP正在评估中 计划定期推出联名活动满足不同圈层消费者需求 [1] 行业联名案例与效果 - 奶茶品牌与热门动漫IP联名推出定制包装和特色饮品 吸引大量粉丝抢购 门店排起长队 线上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2] - 星巴克中国与五月天联名系列产品引起哄抢 [2] - 小吊梨汤与"京城三太子"萌兰联名活动带动客流增加 "五一"假期同比客流增加12% 活动内容传播较同期提高23% [2] IP联名价值与挑战 - 借助IP强大粉丝基础和知名度迅速吸引关注 为品牌带来显著流量增长 通过在产品、服务、环境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创造独特消费体验 强化品牌记忆点实现差异化竞争 [2] - 部分品牌盲目跟风选择IP 缺乏深度策划与整合 导致联名活动仅短期吸引眼球 难以形成长期品牌影响力 热度消退后消费者关注度降低 无法实现流量有效转化 [2] 长期战略建议 - 联名活动作为品牌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体现在为消费者注入新鲜内容增强用户黏性 [3] - 应深化品牌故事和核心价值 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 建立会员体系进行精准营销 通过创新和多元化营销策略保持品牌活力 [3] -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营销 优化用户体验 以数据驱动决策 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品牌忠诚度 将联名活动纳入长期品牌战略为品牌积累正向资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