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01801)

搜索文档
港股通(深)净买入2.19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21:34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8月11日上涨0.19%至24906.81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买入0.38亿港元 [1] 港股通成交概况 - 港股通全天成交总额1158.14亿港元 其中沪市697.39亿港元 深市460.75亿港元 [1] - 沪市港股通净卖出1.80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2.19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沪市) - 中芯国际成交额32.68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0.47亿港元 股价微涨0.08% [1][2] - 小米集团-W成交额19.50亿港元 净买入3.70亿港元 股价下跌0.88% [1][2] - 小鹏汽车-W净卖出3.96亿港元 股价大涨5.36% [1][2] - 美团-W成交额19.26亿港元 净卖出3.71亿港元 股价下跌1.32% [2] 个股成交活跃度(深市) - 中芯国际成交额22.25亿港元居首 净卖出2.84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成交额15.50亿港元 净卖出4.32亿港元 股价持平 [2] - 康方生物净买入3.06亿港元 股价上涨0.25% [2]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3.38亿港元 净卖出2.16亿港元 股价上涨1.89% [2] 重点公司股价表现 - 晶泰控股股价上涨4.78% 净买入1.17亿港元 [2] - 东方甄选股价上涨3.32% 沪市净买入2.01亿港元 [2]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下跌3.68% 净买入0.36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股价下跌1.42% 沪市净卖出3.01亿港元 [2]
资金动向 | 北水小幅加仓港股,连续买入小米、康方生物
格隆汇APP· 2025-08-11 20:01
南下资金流向 - 8月11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3834.39万港元 [1] - 净买入小米集团-W 5.62亿港元、康方生物3.05亿港元、东方甄选1.87亿港元、晶泰控股1.16亿港元 [1] - 净卖出小鹏汽车-W 6.64亿港元、信达生物5.27亿港元、腾讯控股3.39亿港元、美团-W 2.64亿港元、阿里巴巴-W 2.33亿港元、中芯国际2.37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3日净买入小米集团累计27.5701亿港元 [1] - 连续5日净买入康方生物累计11.8185亿港元 [1] 小米集团表现与预期 - 当日股价微跌0.88%且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 [2] - 中金预计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达1179.7亿元(同比增长32.71%) [2] - 预计经调整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增长64.84%) [2] - 电动车及创新业务亏损3.6亿元 [2] - 中金下调目标价9%至70港元 [2] - 对应2025年市盈率34.4倍、2026年25.1倍 [2] - 潜在上行空间29.6% [2] 小鹏汽车动态 - 当日股价大涨5.36% [2] - 首款增程车型小鹏X9增程版MPV于8月8日进入工信部新车公示清单 [2] - CEO何小鹏宣布首款"超级电动车型"小鹏X9将于第四季度正式推出 [2] 信达生物与医药行业 - 当日股价下跌1.42% [2] - 中信证券认为2025年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将出现业绩和估值修复 [2] - 创新驱动、国际化、自主可控及院外营销模式改革成为确定性布局方向 [2] - 创新药板块获国内政策支持 [2] - 医药真创新与国际化时代有望带动板块稳步向上 [2]
图解丨南下资金加仓小米、康方生物





格隆汇APP· 2025-08-11 18:41
南下资金流向分析 - 南下资金当日净买入港股3834.39万港元 显示资金整体呈小幅流入态势[1] - 资金连续3日净买入小米集团-W累计27.5701亿港元 反映持续看好该公司[1] - 康方生物获连续5日净买入共计11.8185亿港元 显示资金长期增持意向[1] 重点公司资金变动 - 小米集团-W获单日净买入5.62亿港元 但股价下跌0.9% 成交额达19.50亿港元[1][3] - 康方生物获净买入3.05亿港元 股价微涨0.3% 成交额11.00亿港元[1][3] - 东方甄选获净买入1.87亿港元 股价大涨3.3% 成交额11.86亿港元[1][3] - 小鹏汽车-W遭净卖出6.64亿港元 尽管股价大涨5.4% 成交额14.62亿港元[1][3] - 信达生物被净卖出5.27亿港元 股价下跌1.4% 成交额12.95亿港元[1][3]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3.39亿港元 股价持平 成交额19.35亿港元[1][3] 成交活跃度分析 - 中芯国际成交额达32.68亿港元 但遭净卖出2.37亿港元 股价微涨0.1%[1][3] - 美团-W成交额19.26亿港元 遭净卖出2.64亿港元 股价下跌1.3%[1][3]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7.31亿港元 遭净卖出2.33亿港元 但股价上涨1.9%[1][3]
南向资金追踪|净流入约3800万港元 加仓小米及康方生物抛售小鹏汽车
新浪财经· 2025-08-11 18:41
南向资金整体表现 - 南向资金成交额约1158.14亿港元 创近24个交易日低点 占恒指成交总额57.65% [2] - 南向资金净流入仅3835万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出1.8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2.19亿港元 [2] - 近一月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263.76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669.79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593.97亿港元 [5] 个股资金流向 - 小米集团-W获南向资金净买入5.62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买入3.70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买入1.92亿港元 前5日累计加仓2137万股 [2][3][5] - 康方生物获南向资金净买入3.06亿港元 前5日累计减持286万股 [2][3] - 东方甄选获南向资金净买入1.88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买入2.01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出0.13亿港元 前5日累计加仓412万股 [2][3][5] - 小鹏汽车-W遭南向资金净卖出6.65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卖出3.96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卖出2.69亿港元 前5日累计加仓226万股 [2][3][5] - 信达生物遭南向资金净卖出5.28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卖出3.01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卖出2.27亿港元 前5日累计减持609万股 [2][3][5] - 腾讯控股遭南向资金净卖出3.40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买入0.93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卖出4.32亿港元 前5日累计加仓581万股 [2][3][5] - 美团-W遭南向资金净卖出2.65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卖出3.71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买入1.06亿港元 前5日累计加仓1167万股 [2][3][5] - 阿里巴巴-W遭南向资金净卖出2.34亿港元 沪港股通净流出0.17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出2.16亿港元 前5日累计加仓1642万股 [2][3][5] 市场及个股表现 - 恒生指数涨0.19% 收报24906.81点 [2] - 小米集团-W股价跌0.88% 康方生物涨0.25% 东方甄选涨3.32% 小鹏汽车-W涨5.36% 信达生物跌1.42% 腾讯控股平盘 美团-W跌1.32% 阿里巴巴-W涨1.89% [3][5] - 中芯国际沪港股通获净买入0.47亿港元 深港股通遭净卖出2.84亿港元 股价涨0.08% [5]
南向资金8月11日净买入超0亿港元:加仓小米集团-W5.62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8-11 18:13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8月11日南向资金成交总额1158.14亿港元,净流入0.38亿港元 [1] - 沪港股通净流出1.80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2.19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5.62亿港元(沪股通3.70亿+深股通1.92亿),股价下跌0.88% [1] - 康方生物获净买入3.06亿港元(全部来自深股通),股价上涨0.25% [1] - 东方甄选获净买入1.88亿港元(沪股通2.01亿-深股通1319.74万),股价上涨3.32% [1] - 晶泰控股获净买入1.17亿港元(沪股通),股价上涨4.78% [1][2] - 石药集团获净买入3860.93万港元(深股通),股价上涨0.97% [1][3] -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3601.77万港元(沪股通),股价下跌3.68% [1][4] 个股资金净卖出情况 - 小鹏汽车-W遭净卖出6.65亿港元(沪股通3.96亿+深股通2.69亿),股价上涨5.36% [1][5] - 信达生物遭净卖出5.28亿港元(沪股通3.01亿+深股通2.27亿),股价下跌1.42% [1][6]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3.40亿港元(深股通4.32亿-沪股通9250.43万),股价持平 [1][6] - 美团-W遭净卖出2.65亿港元(沪股通3.71亿-深股通1.06亿),股价下跌1.32% [1][6]
速递|首届体重管理产业会议在苏州开幕,共筑“科学减重”新生态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1 17:07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50%,预计2030年相关人群规模将达5.15亿 [10] - 肥胖引发的代谢综合征每年造成社会经济负担超千亿元 [10] - 国家卫健委等16部委联合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 [10] 中国肥胖特征与健康风险 - 81.8%的肥胖患者合并脂肪肝,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导致内脏脂肪堆积 [10] - 内脏脂肪直接关联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升45%,且脂肪肝是约20%肝癌的直接诱因 [10][11] 创新药物突破 - 信达生物开发的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玛仕度肽"在48周内实现平均减重18.6%,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达80% [12] - 该药物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为中国代谢领域首个登陆该期刊的创新药临床研究 [12] - 玛仕度肽通过激活GCG受体,减少脂肪合成、加速脂肪燃烧,针对中国人群"大肚腩"特征更适配 [12] 产业生态构建 - 医疗端推进减重门诊标准化建设,整合内分泌科、代谢外科等多学科协作(MDT)模式 [17] - 产业端打造"线上问诊-线下取药-长期随访"服务闭环,释放减重药物消费医疗属性 [19] - 科普端发布《医生教你科学减重》,涵盖8位核心专家+80位临床多学科专家,解析150个争议性问题 [21] 多方协作与生态宣言 - 信达生物联合美年大健康、腾讯健康等头部机构签署《减重产业宣言》,推进减重生态建设 [24] - 会议设四大平行分会场,探讨学术进展、零售战略、非公协同及商业渠道一体化网络建设 [26] 行业未来方向 - 科学减重从"降数字"走向"调系统",从"碎片化尝试"走向"标准化管理" [13] - 构建覆盖筛查、诊断、干预、管理等全流程的科学体重管理体系 [14]
信达生物(01801)下跌5.37%,报86.35元/股
金融界· 2025-08-11 10:25
股价表现 - 8月11日盘中下跌5 37%至86 35元/股 成交额达9 93亿元 [1] 业务概况 - 专注于肿瘤 自身免疫 代谢 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与销售 [1] - 已上市10个产品 4个品种在审评中 4个新药分子进入III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 18个新药品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1] - 患者援助项目累计惠及17万患者 药物捐赠总价值34亿元人民币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94 22亿元 净利润亏损9463 1万元 [1]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27日披露 [1] 信息来源 - 数据源自金融界 作者为行情君 [2]
创新药十年蝶变!从跟跑到领跑,普通人的财富密码藏在哪?
券商中国· 2025-08-11 07:30
创新药行业投资价值 - 创新药投资价值体现为长达数年的产业红利,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资本认可形成共振,布局指数工具是分享红利的优选方案 [1]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和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年内涨幅分别达106.7%和32.3%,反映行业从"跟跑者"向"引领者"的蜕变 [2] - 国产创新药在IO双抗、ADC药物等领域引领国际潮流,GLP-1研发快速跟进,研发实力推动行业价值重估 [2] 指数优化与市场表现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剔除CXO企业并提升调样频率至季度,聚焦创新药源头企业(如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增强指数纯度和锐度 [3] - 指数调整后前十大成份股以Biotech为主,其核心产品(如PD-1抑制剂、双抗药物)的研发突破直接驱动指数表现 [3] - 调样频率提升使指数更快捕捉新兴创新药企成长机会,适应行业快速发展格局 [4] 政策支持与行业拐点 - 2025年国务院提出"打造全球竞争力创新生态"目标,医保局计划推出丙类目录支持创新药支付 [5] - 多部门出台16条措施优化审评审批、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医保基金对创新药支出2024年达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40%) [6][7] - 中国创新药临床数量全球第一(2024年新增704款),FIC药物占比从2015年不足10%提升至2024年24% [7] 市场潜力与ETF布局 -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当前点位较2021年高点仍有82.2%上行空间,行业从"跟跑"转向"引领",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创新高 [8] - 中国创新药市场渗透率不足10%,远低于G20国家均值(20%+)及美国(80%),未来增长空间显著 [9] - 银华创新药ETF规模近100亿元,跟踪指数近3个月收益率25.58%;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年内涨幅106.7%,聚焦生物科技(52.59%)和药品(47.41%)领域 [9][10] 供需与长期逻辑 - 老龄化加速(202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推动癌症、慢性病治疗需求,支撑行业长期扩容 [8] - 创新药研发遵循"双十定律",高技术壁垒导致优质供给稀缺,中国Biotech企业临床阶段资产蓄积未来3-5年全球销售势能 [8][9]
新药周观点:创新药6月进院数据更新,多个新纳入医保创新药快速进院-20250810
国投证券· 2025-08-10 19:03
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A [3]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呈振荡波动,后续仍有多个催化值得期待,包括学术会议(ESMO/WCLC)、多个BD兑现、医保谈判、商保创新药目录 [2] - 多个2025年新纳入医保国产创新药产品正在快速进院中,部分药物进院速度较快 [2][22][23] - 行业表现:相对收益6.0%(1M)、15.7%(3M)、7.1%(12M);绝对收益8.6%(1M)、22.3%(3M)、29.9%(12M) [5] 本周新药行情回顾 - 涨幅前5企业:北海康成(+73.1%)、嘉和生物(+39.0%)、歌礼制药(+30.3%)、和誉生物(+21.1%)、和铂医药(+15.3%) [1][16] - 跌幅前5企业:和黄医药(-13.8%)、前沿生物(-13.4%)、益方生物(-11.7%)、海创药业(-9.9%)、迈威生物(-9.2%) [1][16] 建议关注标的 - 可能海外授权MNC的重磅品种:众生药业、康缘药业、歌礼制药(差异化GLP-1资产);康方生物、信达生物(PD-1升级版产品);益方生物、中国抗体(自免领域新突破) [2] - 已获MNC认证未来海外放量确定性高的品种:三生制药(PD-1升级版);联邦制药(GLP-1资产);科伦博泰、百利天恒(ADC资产) [2] - 医保谈判&商保创新药目录获益品种:药明巨诺、科济药业(商保目录);恒瑞医药、康诺亚、迈威生物、智翔金泰、海创药业(医保目录) [2] 新药行业重点分析 - 增长较快药物:泽璟制药重组人凝血酶、京新药业地达西尼、恒瑞医药泰吉利定、信达生物托莱西单抗、海思科考格列汀与克利加巴林 [22] - 入院数量超200家的药物:云顶新耀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恒瑞医药泰吉利定、百济神州/绿叶戈舍瑞林微球、信达生物托莱西单抗、泽璟制药重组人凝血酶、海思科考格列汀和克利加巴林、信立泰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和苯甲酸福格列汀、京新药业地达西尼、先声药业曲拉西利、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绿叶制药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 [23] 新药上市申请情况 - 国内3个新药或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准: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山东博安生物的度拉糖肽注射液、西安杨森的埃万妥单抗注射液 [28][29] - 国内4个新药或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安普泽的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丹霞生物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石药集团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29][30] 新药临床申请情况 - 国内55个新药的临床申请获批准 [31][32] - 国内31个新药的临床申请获受理 [31][35] 国内市场重点关注事件 - 百利天恒启动BL-B01D1第三项全球2/3期临床,头对头铂类化疗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38] - 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维迪西妥单抗一线治疗HER2表达尿路上皮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 [38] - 恒瑞医药启动SHR-A1811第9项III期临床,HER2 ADC+阿得贝利单抗+化疗头对头挑战曲妥珠单抗+化疗+K药一线标准 [38] 海外市场重点关注事件 - 礼来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orforglipron治疗肥胖的三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近60%患者减重超过10% [39] - Genmab双抗组合疗法Epcoritamab联合R2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总缓解率超95%,疾病进展风险降低79% [39] - Jazz Pharmaceuticals的Modeyso获准用于治疗复发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22%患者肿瘤显著缩小 [39]
减肥PRO未来技术路线之争?各公司整体进展如何?
国盛证券· 2025-08-10 16:10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医药行业近期表现震荡调整,申万医药指数当周环比-0.84%,跑输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 [1][14] - 创新药仍是医药行情主线,产业趋势强劲但交易出现过热信号 [16] - 减肥药赛道表现突出,受益于礼来GLP1小分子数据低于预期 [16] - 医药新科技领域如脑机接口和AI医药医疗获得市场关注 [16] - 2025年医药投资围绕创新药持续乐观,重点关注四大方向:创新药、新科技、自主可控和泛整合 [17] 减肥药技术路线分析 - GLP-1单靶点向多靶点发展:司美格鲁肽2025H1销售额达166.32亿美元 [20] - 多靶点药物展现优势:礼来替尔泊肽(GLP-1/GIP)减重效果14.7%-20.9%,优于司美格鲁肽 [21] - 三靶点药物Retatrutide(GLP-1/GIP/GCGR)48周减重达24.2% [25] - 口服剂型提升渗透率:礼来Orforglipron72周减重12.4% [33] - 长效化改善顺应性:众生药业RAY1225实现2周一次给药 [38] - 新兴靶点Amylin受关注:诺和诺德CagriSema68周减重22.7% [39] - ActRII靶点解决肌肉流失问题:Bimagrumab治疗72周减重10.8%且增加肌肉2.5% [43] 创新药领域 - 中证创新药指数2025年初至今上涨29.01%,跑赢医药指数和沪深300 [47] - 重点关注海外大药和中小市值科技革命两条主线 [17] - 海外大药代表企业: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 [18] - 中小市值科技革命涵盖PD-1、ADC、基因治疗等多个领域 [18] 医疗器械领域 - 医疗器械指数当周上涨2.70%,跑赢医药指数3.54个百分点 [69] - 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和体外诊断子领域均实现正增长 [69] - 长期逻辑关注国产替代+医疗新基建+国际化 [85] 医疗服务领域 - 医疗服务板块当周微涨0.08%,跑赢医药指数0.92个百分点 [103] - 消费医疗与消费恢复密切相关,关注经营趋势向上的企业 [105] 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 - 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5年初至今涨幅中位数32.63%,跑赢医药指数 [107] - 耗材服务类企业有望迎来业绩企稳回升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