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集团(01810)
icon
搜索文档
这次拆真机了!朱磊:格力四年前的产品,依然领先于小米2025年的新品,差距甚至是代际级的
新浪科技· 2025-08-26 15:46
公司产品与技术对比 - 格力电器高管指出小米高管转发的格力中央空调主板对比图使用十年前已退市机型且经恶意处理营造凌乱效果[1] - 格力展示真实产品内部结构为规整严谨 即便是十多年前产品仍保持高工艺标准[1] - 格力用2021年生产家用小多联对比小米2025年新品 称四年前产品在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上仍领先小米代际级差距[1] 行业竞争动态 - 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被称超越格力 但格力高管发布数据显示格力销量远超小米[1] - 制造业被强调需踏实实干 行业应减少虚假转发以维持清朗竞争环境[1] 企业沟通与市场行为 - 格力呼吁竞争对手通过拆解实机进行技术比较而非转发未经核实内容[1] - 企业高管通过社交媒体直接回应行业争议 公开进行产品比对与技术论证[1]
手机后盖材质加速进化:塑料 “屈居” 入门机,玻纤成了新宠
36氪· 2025-08-26 15:12
手机后盖材质演变趋势 - 手机后盖材质在美观性、实用性和成本之间不断寻求平衡,从早期金属、塑料到玻璃、陶瓷、素皮及玻纤等新材料,体现行业对设计美学和功能性的双重追求 [4][24] 塑料后盖特性 - 塑料后盖生产成本极低、耐高温耐弯折、耐用且不遮挡信号,但质感较差难以体现高级感,目前仅用于入门机型 [4][6] - iPhone 5C因塑料后盖导致销量翻车,成为史上销量最低iPhone之一,反映市场对颜值的重视程度高于实用性 [6] 玻璃后盖优势 - 玻璃后盖自iPhone 4起成为主流,具备出色可造性(如AG磨砂、渐变色、光刻纹理)和强电磁穿透性,支持无线充电及NFC功能 [7][9] - 玻璃手感温和,比金属亲民且比塑料高级,后期衍生微晶玻璃(如小米龙晶陶瓷、华为昆仑玻璃、iPhone超瓷晶面板)兼具玻璃和陶瓷双重优点 [9][11] 金属后盖局限性 - 金属后盖虽兼顾耐用和美观,但严重干扰信号接收,实用性低于美观性,早期iPhone 5S三段式设计为典型代表 [4][13] 陶瓷与素皮材质应用 - 陶瓷后盖(如小米MIX)具有高光泽度和温润手感,但造价成本高、脆性大、良品率低且偏厚重,已逐步退出市场 [14] - 素皮后盖(以华为Mate30 Pro为代表)触感温润、防滑、耐摔、隔热且兼容无线充电,迅速成为高端手机标配并下放至中端机型 [16] - 素皮材质从早期PU皮(易发黑掉皮)升级至有机硅皮革和生物基皮革,moto Razr 60 Ultra采用Alcantara植绒材质提升质感 [18][20] 玻纤材质创新 - 玻纤后盖(如华为Mate70)触感与玻璃近似,具备轻(同款机型重量下降5-10g)、薄、耐用、高可塑性等优势,支持染色、雕刻及贴皮等工艺 [21][23] - 玻纤抗冲击能力强,可通过纹理转印等工艺实现复杂设计(如华为Mate70金丝银锦配色),解决玻璃、金属、塑料等多材质缺点 [21][23] 行业材料发展方向 - 手机材质演变反映科技进步和用户需求变化,高端手机成为新材料试验前沿,未来期待更隔热、轻量化、抗摔耐磨且低成本的复合材质 [24][26]
【真灼机构观点】多重因素推动中国股市向好,港股通周一净流出13.7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4:47
中国股市表现 - 上证综指创2015年以来十年新高 沪深300指数突破四年高点 [3] - 沪深交易所日成交额连续九日突破两万亿元 创历史最长纪录 [3]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流动性充裕推动股市 银行存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持续下降促使居民储蓄资金流入股市 [3] - 政策面刺激预期增强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减轻外部不确定性 特朗普延长关税休战协议 [3] - 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 推升资本从美国向中国流动的预期 [3] 港股通资金流向 - 港股通周一录得净流出13.7亿港元 [3] - 阿里巴巴净流入最多达5.9亿港元 快手位列其次 [3] - 盈富基金录得最大净流出23亿港元 小米集团位列其次 [3]
Omdia:2025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微跌0.1% 下半年市场不确定性仍然持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3:53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887亿部 环比减少800万部降幅2.8% 同比仅减少20万部降幅不到0.1% [1] - 行业面临宏观经济挑战 后疫情换机潮消退 消费者需求持续疲软 [1] - 厂商因避免库存过剩下调生产目标 但美国市场因关税不确定性出现提前拉货和高库存现象 [1] 厂商市场份额与排名 - 三星以5530万部出货量居首 市场份额19.2% 环比下降8.6%但同比增长3.3% [2] - 苹果出货量4480万部位列第二 市场份额15.5% 环比下降18.6%同比微降1.8% [2] - 小米出货量4240万部稳居第三 市场份额14.7% 环比增1.3%同比增0.2% [2][4] - vivo与传音并列第五 市场份额均为9% 其中vivo出货量环比大增15.1% [1][2] 厂商具体表现分析 - 三星通过高端S系列与低端A系列均衡增长 连续两季度增加对美出货以应对关税风险 [4] - 苹果因iPhone 16e单摄像头设计及未实现AI功能导致需求减弱 旧机型维持低价产品需求 [4] - vivo凭借印度市场激增取代OPPO升至第四 新品发布获渠道支持 而小米传音策略更谨慎 [4] - 传音与OPPO出货量下滑 低端市场受经济不确定性冲击 传音已完成库存调整 [5] - 华为出货量同比增长13.9% 主要在中国市场重夺榜首并占据高端份额 [2][5] - 荣耀与联想分别增长4.8%和5.4% 荣耀向拉美欧洲扩张 联想提前向美国发货 [2][5] 产品创新趋势 - 硅碳负极电池2025年商用 显著提升手机续航能力 [6] - 超薄设计成为趋势 三星已发布Galaxy S25 Edge 苹果将推iPhone 17 Air [6] - 折叠屏手机进入9毫米内时代 苹果研发新结构消除折痕 预计2026年带动市场新高 [6] 市场前景预期 - 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加剧 贸易保护主义与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企业投资收缩 [5] - 中低收入家庭预算减少 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出现负增长 [5]
小米取得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接收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26 13:41
公司专利动态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获得"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专利授权 授权公告号CN114531967B 申请日期为2020年9月[1] - 该专利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案 属于5G/6G无线通信关键技术范畴[1] 公司基本信息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 注册资本14.88亿元人民币 主营业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 - 公司注册地位于北京市 通过天眼查数据显示企业对外投资4家公司 参与招投标项目139次[1] 公司知识产权储备 - 企业累计拥有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123项 体现较强的技术研发积累和合规运营能力[1] - 最新获得的CN114531967B专利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1]
新高之后,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溢价翻红!提示港股互联网多重补涨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8-26 13:31
港股科网板块表现 - 港股科网板块震荡盘整 港股互联网ETF场内价格现涨0.16% 实时成交额近5亿元[1] - 科网龙头走势分化 阿里巴巴-W回调下跌1% 美团-W跌0.8% 快手-W、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飘红[3] - 美图公司涨6.87%至11.360港元 商汤-W涨3.70%至1.960港元 同程旅行涨2.72%至21.920港元[4] 资金流向与溢价 - 港股互联网ETF盘中持续宽幅溢价 实时溢价率达0.5% 显示买盘资金态度积极[5] - 港股互联网ETF连续10日吸金 合计获资金净流入5.89亿元 最新基金规模超85亿元创历史新高[7] 业绩与政策驱动因素 - 腾讯、小米、快手、B站陆续公告超预期业绩 美团、阿里巴巴将于本周发布重磅财报[6]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政策立场调整或许是必要 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非常大[6] - 港股互联网具备补涨逻辑: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算力替代进程加速、AI应用进展提速[6] 指数与ETF表现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年初至7月末累计涨幅35.24% 明显优于恒生科技指数同期22.05%的表现[9][10] - 港股互联网ETF前4大持仓股为小米集团-W(15.65%)、腾讯控股(14.35%)、阿里巴巴-W(13.87%)、美团-W(10.87%) 合计权重54.74%[10][11] - 港股互联网ETF年内日均成交额5.93亿元 支持日内T+0交易[11] 历史业绩表现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近5年涨跌幅分别为:2020年109.31% 2021年-36.61% 2022年-23.01% 2023年-24.74% 2024年23.04%[12]
小米取得内存优化方法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26 13:28
公司专利动态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获得"内存优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专利授权 授权公告号CN113722080B 申请日期为2020年5月 [1] - 公司专利总量达5000条 注册资本148.8亿人民币 [1] 公司经营概况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 主营业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公司对外投资4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39次 持有行政许可123项 [1]
小米SU7L伪装路测曝光:轴距加长,空间大升级!雷军终于“听劝”
搜狐财经· 2025-08-26 13:10
产品改进 - 小米SU7 L轴距显著拉长 后排空间不足问题得到解决[1] - 后门长度增加 C柱和后窗衔接角度更平缓 提升视觉流畅度和内部空间优化[3] - 后排腿部空间实现实质性飞跃 膝部空间达到中大型轿车水准 堪比宝马5系或蔚来ET7[5] - 第二排座椅靠背角度向后微调 坐姿更自然 长途乘坐疲劳感大幅降低[5] 设计战略 - 从追求颜值向兼顾舒适的战略转型 对抗特斯拉Model 3等竞品的关键筹码[3] - 设计转变源于高层对用户反馈的重视 直接回应现款SU7后排被戏称为高个子禁区的问题[3][5] 市场定位 - 可能改写市场定位 吸引更多家庭和高个子用户[1] - 加速布局中高端电动市场 轴距加长可能预示更大电池容量和续航提升 挑战小鹏P7等对手[7] - 舒适性成为差异化卖点 可能推动从科技发烧友品牌转型为大众舒适首选[7] 推出时间 - 年底或正式亮相 后排空间将成为核心卖点[7]
港股通8月25日成交活跃股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9:42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恒生指数单日上涨1.94%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2024.76亿港元 其中买入1005.50亿港元 卖出1019.26亿港元 整体净流出13.76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实现净买入10.60亿港元(买入402.33亿/卖出391.73亿) 港股通(沪)净卖出24.36亿港元(买入603.17亿/卖出627.53亿)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中芯国际以116.29亿港元成交额位居南向资金交易榜首 阿里巴巴-W(111.44亿港元)和腾讯控股(74.45亿港元)紧随其后 [1] - 阿里巴巴-W同时位列港股通(深)与港股通(沪)活跃股 总成交额111.44亿港元 [2] - 盈富基金遭遇最大规模净卖出23.52亿港元 小米集团-W和中芯国际分别遭净卖出15.25亿港元和8.11亿港元 [1][2] 资金净买入动向 - 7只个股获南向资金净买入 阿里巴巴-W以5.87亿港元净买入额居首 股价同步上涨5.51% [1] - 快手-W与中兴通讯分别获净买入4.72亿港元和4.08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连续7日获净买入 累计金额达62.13亿港元 美团-W与中兴通讯均连续3日获净买入 累计金额分别为25.11亿港元和13.54亿港元 [2] 重点个股价格波动 - 东风集团股份单日大幅上涨54.10% 获南向资金净买入1.50亿港元 [2] - 东方甄选虽获2.03亿港元净买入 但股价下跌12.89% [2] - 华虹半导体遭净卖出1.30亿港元 股价下跌3.04% [2]
港股通(深)净买入10.60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9:38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1.94%至25829.91点 [1] - 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3.76亿港元 [1] - 港股通总成交金额达2024.76亿港元 [1] 资金流向结构 - 沪市港股通成交1230.70亿港元并净卖出24.36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794.06亿港元并净买入10.60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沪市) - 中芯国际成交70.23亿港元居首但遭净卖出8.78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成交41.79亿港元且获净买入3.33亿港元伴随股价上涨2.42% [1][2] - 盈富基金遭最大净卖出23.52亿港元但股价上涨2.01% [1][2] 个股成交活跃度(深市) - 中芯国际成交46.06亿港元且获净买入6641万港元 [2] - 阿里巴巴-W成交45.68亿港元且获最大净买入6.23亿港元伴随股价上涨5.51% [2] - 小米集团-W遭最大净卖出6.37亿港元但股价上涨1.81% [2] 重点公司价格表现 - 东风集团股份单日涨幅达54.10% [2] - 东方甄选股价下跌12.89% [2]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下跌3.04% [2] 科技板块资金动向 - 腾讯控股两地合计成交74.45亿港元且沪市净买入3.33亿港元 [1][2] - 美团-W两地合计成交55.56亿港元且沪市净买入2.75亿港元 [2] - 快手-W获深市净买入4.72亿港元且股价上涨5.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