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电气(02727)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H股市场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2025-06-18 17:47
股份数据 - 2025年6月12日开始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655,327,092[3] - 2025年6月12日购回A股股份1,600,000,占比0.01%,每股购回价7.36元[4] - 2025年6月17日购回A股股份600,000,占比0.005%,每股购回价7.25元[4] - 2025年6月17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655,327,092[3] 购回情况 - 2025年6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回600,000股,付出总额4,350,000元[12] - 购回股份(拟注销)600,000股,(拟持作库存股份)0股[12]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H股市场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2025-06-18 17:46
股份数据 - 2025年6月17 - 18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2,655,327,092,库存股份0[3] - 2025年6月12、17、18日分别购回A股1600000、600000、6004300股[4] - 2025年6月18日购回股份最高7.3元,最低7.28元,总额43797353元[12]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号601727,于上交所上市[2][3] - 股份为普通股,类别A,不在港交所上市[3] 规则相关 - 公司股份发行等获董事会授权,遵循规定[5] - 购回股份后30天内未经批准不得发新股[13]
中国银河证券:具身智能有望在核电率先落地 关注深耕核电领域且有布局公司
智通财经网· 2025-06-17 17:18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核电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自2024年3月起提速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并部署首款核电产业日常生产人形机器人 相关项目已完成阶段性验收 [1] - 国家及上海 杭州 北京 深圳等地密集出台人形机器人支持政策 从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等多维度提供支撑 为产业深度融入核电领域奠定基础 [1] 产品技术特性 - 核电机器人是针对核电厂严苛环境设计的高度智能化自动设备 按形态分为人形和非人形两类 其中人形机器人融合传统核电智能机器人技术并集成先进传感器与精密控制算法 [2] - 产品具备高辐射耐受性 智能决策等八大核心特性 按功能可分为检测 维修 应急等类别 按应用场景则涵盖巡检 高精度上下料等多维度分类 [2] - 在巡检场景可实现设备监测与物资投送 在高精度上下料场景能处理乏燃料 在工件清理及精修加工场景可执行去污 切割等作业 显著提升核电运维效率与安全性 [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涵盖金属材料 电气元器件等原材料供应以及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 中游负责产品设计研发与制造组装 下游应用于核燃料更换 设备检修等多个核电领域 [3] - 随着核电产业扩张和乏燃料处理需求增长 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技术向智能化 高精度化方向演进 [3] - 当前行业面临人形机器人成本高昂 底层算法模型不成熟 数据采集与精细操作存在局限等挑战 [3] 企业布局动态 - 景业智能深耕核工业领域 重点发展乏燃料后处理业务 其"胡狼1号"四足巡逻机器人受市场关注 并通过收购与战略合作拓展业务范围 [4] - 申昊科技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开发核工业智能巡检机器人 上海电气启动"麒麟"具身智能训练场研发工业级人形机器人 [4] - 亿嘉和推出RK100人形机器人探索核电巡检应用 沈阳新松机器人开发核应急机器人并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加速全球化进程 [4]
可控核聚变:雪人股份、上海电气、合锻智能、东方钽业,谁是老大!
搜狐财经· 2025-06-14 00:09
行业动态 - 今年以来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招标加快,商业化进展提速,2025年是国内项目招标大年和国际堆建设大年 [1] - 金融市场上可控核聚变相关公司表现活跃 [1] 公司优势亮点 雪人股份 - 通过国际投资并购成为全球少数同时拥有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领先技术的企业之一,拥有280多项核心专利 [4] -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采用公司生产的"兆瓦级"大型氦气压缩机 [4] 上海电气 - 形成从核岛设备到常规岛设备以及大型铸锻件、核级风机、配套电机、备品备件等完整的核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核岛主设备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持续行业第一 [6] - 承接新奥集团"玄龙50"和能量奇点"洪荒70"项目关键主设备,均为全球首套,是国内磁约束核聚变主机系统配套最全的设备制造商 [6] 合锻智能 - 成形机床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多领域 [8] - 具有托卡马克装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并已获得相关订单,订单金额2亿多元 [8] 东方钽业 - 拥有从钽铌矿石湿法冶炼到各类钽铌制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是国内最大钽铌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先导型研究中心 [11] - 参股公司西材院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并供应增强热负荷第一壁材料的铍瓦产品 [11] 财务数据分析 销售净利率 - 东方钽业最高(16.72%),其次上海电气(2.87%)、雪人股份(2.58%)、合锻智能(1.73%) [17][19] - 雪人股份和东方钽业净利率过去五年上升,其余两家下降 [19] 总资产周转率 - 东方钽业最高(0.11次),其次合锻智能和雪人股份(0.09次)、上海电气(0.07次) [21][23] - 雪人股份、合锻智能、东方钽业周转速度过去五年上升,上海电气下降 [23] 权益乘数 - 上海电气最高(3.85倍),其次合锻智能(2.15倍)、雪人股份(1.83倍)、东方钽业(1.21倍) [25][27] - 雪人股份和东方钽业财务杠杆下降,其余两家上升 [27] 净资产收益率 - 东方钽业最高(2.13%),净利率和周转速度均领先且财务杠杆最低 [28] - 上海电气(0.55%)因高财务杠杆排名第二,雪人股份(0.4%)和合锻智能(0.34%)分列第三、第四 [28]
上海电气: 上海电气H股市场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证券之星· 2025-06-12 19:19
股份变动及购回情况 - 公司名称: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727,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为12,655,327,092股,库存股份为0股 [1] - 截至2025年6月12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仍为12,655,327,092股,库存股份为0股,未发生变动 [1] 股份购回详情 - 公司于2025年6月12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回股份1,600,000股,拟注销 [1][2] - 购回股份总金额为人民币11,772,000元 [1] - 购回股份未计划持作库存股份 [2] 法律及监管合规 - 股份购回行为已获董事会正式授权,并符合所有适用上市规则及法律监管要求 [1] - 公司确认购回股份行为符合《主板上市规则》及《GEM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 [1][2] - 购回股份的证券面值、股息权益及其他权益均相同 [1] 其他披露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出售库存股份,第三章节“在场内出售库存股份报告”不适用 [2] - 呈交者为联席公司秘书傅敏 [2]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H股市场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2025-06-12 18:45
股份信息 - 公司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号601727,普通股A类于上交所上市[2][3][12] - 2025年5月31日和6月12日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12,655,327,092,库存股份为0[3] 股份购回 - 2025年6月12日购回股份1600000股,拟注销[12] - 每股最高购回价7.36元,最低7.35元,总价11772000元[12]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
2025-06-12 18:32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4月11日[2] - 实施期限为2025年6月3日至2025年8月29日[2] - 预计回购金额1.5亿至3亿元[2] - 用途为减少注册资本[2]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160万股,占比0.01%[2] - 累计已回购金额1177.2万元[2] - 实际回购价格7.35元/股至7.36元/股[2] - 2025年6月12日首次回购160万股[4] 未来计划 - 将在回购期限内择机回购并及时披露信息[5]
上海电气:科技执笔绿能作答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8:51
碳中和博览会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示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前沿科技 [1] - 公司72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涵盖零碳HUB、人造太阳、绿色甲醇、深海风电等技术,吸引大量观众 [1] - 公司以科技和绿色为核心,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展现产业创新宣言 [3] 绿色甲醇项目 - 国内首个规模化商业运行的绿色甲醇项目预计2024年6月底7月初产出首桶绿色甲醇 [4] - 项目采用自研自产核心技术与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公司是国内首个取得完整ISCC EU认证的绿色甲醇供应商,覆盖生物质田间收储至生产全流程 [4] 清洁能源布局 - 公司以"风光储氢+高效煤电"协同实践为主线,探索清洁能源多重路径 [5] - 氢能领域构建"制-储-加-用"全产业链,2024年新一代碱性电解槽制氢成本降低13%,电流密度突破10000A/m² [5] - 2024年2月自主研制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机发运,标志储能领域关键设备制造进展 [5] 社会降碳成效 - 2024年公司赋能社会降碳总量达202647002吨,超过上海市2022年碳排放总量的80% [7] - 通过技术改造、设备迭代等降低自身运营碳排放强度,同时打造全产业链低碳生态 [7] - 计划2025年赋能供应商不少于100家,2030年不少于500家,2035年不少于1000家 [7] 国际化绿色项目 - 阿联酋950兆瓦迪拜光热光伏复合项目为中东新能源标杆,24小时为32万户家庭供电 [7] - 2024年交付乌兹别克斯坦首个数字化变电站220千伏项目,助力中亚能源转型 [7] 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 公司通过数字化引领和体系化管理实现智能制造,工厂运行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 [8] - 机械臂、AI视觉质检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制造过程精准控碳与资源高效利用 [8] 数字化低碳转型 - 自主研发"星云智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多元能源毫秒级协同调度及碳管理服务能力 [9] - 打造碳管理服务平台、碳核算系统等数字化工具矩阵,赋能供应链伙伴 [9] - 建设智慧工厂,通过数字化设计、柔性生产等四维联动,引领重工业范式变革 [9]
上海电气亮相2025碳博会
人民网· 2025-06-11 14:15
碳中和博览会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规模达4万平方米,吸引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00家知名企业参展 [1] - 上海电气在展会中打造沉浸式展区,展示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前沿科技,并发布"赋能社会降碳大数据" [1] 上海电气降碳成果 - 公司2024年用户使用阶段实现额外碳减排202,647,002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上海市全年碳排放总量的80% [3] - 减排数据涵盖超超临界煤电机组、海陆风电机组等十大类能效领跑产品,经钛和认证核算并符合ISO 14064-3:2019标准 [3] - 公司成立双碳办公室,创新提出"集团产品赋能社会降碳"概念,实现降碳从定性到定量的升级 [4] 供应链减碳战略 - 公司将碳排放核算平台向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开放,推动全价值链减碳数据核算 [4] - 计划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回收处理环节 [4] - 积极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为全价值链减碳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 [4] 绿色甲醇项目 - 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采用"风能发电-电解水制氢-生物质气化-绿氢耦合合成甲醇"技术路径 [5] - 项目首期建设规模5万吨/年绿色甲醇,预计2024年7月产出首批产品,核心技术及装备均由公司自主研发 [5] - 项目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化工生产深度融合,为大规模绿电消纳提供商业模式参考 [5]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7] - 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7]
数制融合,上海电气绘就智能制造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6-10 16:2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实现制造业主要领域全面数字化,打造世界级数字化制造业集群,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1] - 数字化转型涉及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管理变革等复杂环节,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综合实力和市场洞察力[1] 上海电气风电数字化实践 - 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风电设备,实现高频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数据上传至"风云"平台[2] - 智能监控系统可实时掌握机组状态并提前发现问题,智能运维系统基于数据分析优化维护计划,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2] - 采用基于模型的控制技术优化海域机组发电量,通过AI算法实现关键部件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3] 轴承制造基地智能化升级 - 新厂区围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化管理三大板块进行升级[4] - 引入自动化热处理设备、高精密磨床和机器人作业,结合传感器技术实时调整生产参数[4] - 采用AGV实现物料自动化管理,提升搬运效率和准确性[4] - 建立集成3D模拟、智能监控、能耗管理等功能的综合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5] 软硬一体化产品体系 - 公司推进"数智数制"融合体系,实施五大智能制造行动,深化AI、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6] - 开发多设备集群协同调度系统,实现流程无人化和快速重编程适应多品种生产[6] - 打造"智能基础件+装备+系统集成+软件+平台"的完整产品体系[7] - 加强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创建智能场景并建设智慧供应链[7] - 通过AI算法挖掘多场景数据价值,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