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风股份(600006)
icon
搜索文档
1.85亿元公交车招标结果揭晓 谁中标?|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13 10:41
武汉市公交车辆更新采购项目概况 - 项目划分为7个标段,总需求车辆数量为299辆,最高预算金额为1.852亿元 [1] - 标段1至标段6各有三个中标候选人,标段7因投标单位不足三家流标 [2] - 各标段车型及数量:12米级纯电动客车80辆、11米级纯电动公路客车54辆(分两个标段)、7米级低入口纯电动客车60辆、5米级纯电动城市客车100辆 [3][14] 各标段中标候选人及报价 - **标段1**:东风汽车以96.77万元/辆中标,南京金龙和比亚迪报价均为96.98万元/辆 [4][15] - **标段2**:武汉客车制造以86.97万元/辆中标,吉利四川商用车和中通客车报价分别为86.28万元/辆和83万元/辆 [7][16] - **标段3**:中车时代电动以83.35万元/辆中标,中通客车和吉利四川商用车报价分别为83.38万元/辆和83.3万元/辆 [7][16] - **标段4**:国唐汽车以67.9万元/辆中标,吉利四川商用车和南京金龙报价分别为67.95万元/辆和67.98万元/辆 [9][16] - **标段5**:比亚迪以65.95万元/辆中标,东风汽车和南京金龙报价分别为65.9万元/辆和65.98万元/辆 [11][17] - **标段6**:南京金龙以18.19万元/辆中标,宇通客车和比亚迪报价分别为18.185万元/辆和18.19万元/辆 [11][17] 车型技术参数 - 12米级纯电动客车电池容量≥250kWh,座位数≥54座,单价限价97万元/辆 [14] - 11米级纯电动公路客车电池容量≥240kWh(标段2)和≥220kWh(标段3),座位数≥48座 [14] - 7米级低入口纯电动客车电池容量≥140kWh(标段4)和≥120kWh(标段5),座位数≥16座 [14] - 5米级纯电动城市客车电池容量≥50kWh,座位数≥11座,单价限价18.2万元/辆 [15] 项目时间安排 - 交货期均为合同签订后50天内完成,仅比亚迪在标段5承诺49天交货 [15][16][17] - 公示期限为3个日历天,评审时间为2025年6月9日 [18][21] 参与企业分布 - 南京金龙在三个标段进入前三名(标段1/4/6),比亚迪在三个标段入围(标段1/5/6) [3][11] - 中通客车和吉利四川商用车各在两个标段入围(标段2/3) [7][16] - 东风汽车、武汉客车制造、中车时代电动、国唐汽车各在一个标段中标 [4][7][9][16]
“右舵”市场集体秀肌肉,内地11家车企亮相香港国际车博会
第一财经· 2025-06-12 19:46
博览会概况 - 中国内地11家整车企业参展,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东风汽车、零跑汽车和小鹏等新势力车企 [1] - 展会面积超5.5万平方米,设置全球汽车、供应链、低空经济等七大核心展区 [2] - 飞行器、机器人、机器狗等新技术产品成为吸睛亮点 [1][5] 参展车企及产品 - 比亚迪展出SEALION 7、SEAL、ATTO 3、腾势D9、Z9GT等多款热销车型 [4] - 长安汽车携深蓝、启源、阿维塔三个新能源品牌亮相,涵盖紧凑型SUV至中大型SUV [4] - 奇瑞集团展示全新能源车型及48%热效率鲲鹏天擎发动机、30000rpm超高速电机等技术 [4] - 上汽集团展出MG、大通、智己等车型,其中大通MIFA7位列香港5月电动车销量第11位 [4] - 零跑汽车展示C10及T03右舵版,小鹏汽车发售右舵版X9并冲击香港纯电MPV销量第一 [7] 香港市场动态 - 香港1-4月电车登记量8916辆,新能源渗透率达68%,比亚迪海狮07 EV以2882辆销量成为1-5月最畅销电动私家车 [6] - 香港政府推出置换政策,换购50万港元以下电动车可享最高17.25万港元首次登记税宽减 [6] - 极氪能源香港充电地图接入170多座充电站、2300多个终端,覆盖全港核心商圈 [7] 战略意义与展望 - 香港被视为中国车企出海的"落脚点、桥头堡、充电站、推进器",具备国际化金融和创科优势 [8][9] - 奇瑞计划将香港作为国际资本市场新起点,并考虑建立制造中心 [10] - 小鹏期待香港加速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落地,零跑强调自研技术为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9][10]
5月跳楼价活埋价中,十大佬六小龙地位渐稳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12 17:51
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国车市无序"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被国家层面叫停,车企承诺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以保障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4][5][6] - 1-4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从3月的3.5%提升至4月的4.4%,显示行业盈利改善[7] - 4月降价潮降温:降价车型数量从3月的23款减少至14款,纯电动车型降价数量同比减少24款[7] - 5月乘用车零售193.2万辆,同比增长13.3%,1-5月累计零售881.1万辆,同比增长9.1%[9] - 中国品牌乘用车1-5月销量756.2万辆,同比增长26.3%,市场份额达68.8%,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10] 头部车企销量表现 十大汽车集团 - **比亚迪**:5月销量38.2476万辆(同比+15.35%),1-5月累计176.3369万辆(+38.7%),批发量居首[13][29][30] - **上汽集团**:5月销量36.6万辆(+10.25%),新能源车占比34.2%(12.5万辆,+50.3%)[13][34][36] - **中国一汽**:5月销量26.13万辆(+7.5%),自主新能源同比+69.8%,红旗品牌销量3.41万辆(+10.8%)[17][19][20] - **吉利汽车**:5月销量23.5208万辆(+46%),新能源车占比58.7%(13.8万辆,+135%)[13][28] - **奇瑞集团**:5月销量20.5732万辆(+9.1%),新能源车占比30.7%(6.3万辆,+47.7%),出口量居首(10.1万辆)[13][31][32] - **东风公司**:5月零售20.6万辆(+1.3%),但1-5月累计90.5万辆(-13.3%)[14][39][41] 造车新势力六小龙 - **零跑汽车**:5月交付45067辆(+148%),1-5月累计17.4万辆[49] - **鸿蒙智行**:5月交付超4.4万辆,问界M9/M8分别交付15481/12116辆,占据50万/40万元市场销冠[50] - **理想汽车**:5月交付40856辆(+16.7%),1-5月累计16.8万辆[52] - **小米汽车**:5月交付超28000辆,1-5月累计12.5万辆[54] 细分市场与产品趋势 - 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奔腾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96%,北汽新能源销量同比+215.1%[21][47] - 高端化趋势显著: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29.2%(29839辆,+24.67%)[26] - 出口表现亮眼:奇瑞1-5月出口44.4万辆,占其总销量43.2%[32]
60天账期,给恶性竞争浇一盆冷水
36氪· 2025-06-12 17:09
车企缩短支付账期承诺 - 15家车企承诺将供应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包括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吉利集团、比亚迪集团、奇瑞集团、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零跑汽车、江汽集团 [1] - 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额外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1] - 该承诺响应国务院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应在60日内支付款项 [1] 商业汇票对供应商的影响 - 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兑现期限一般为3-6个月 [4] - 供应商提前兑现需支付贴现利息:银行承兑汇票贴息2-3个点,商业承兑汇票贴息5-8个点,年底可能高达11个点 [4] - 商业汇票使供应商面临更长账期或货款损失的两难选择 [5] 当前行业账期现状 - 国内车企对供应商的平均支付账期超过170天,部分车企超过240天 [3] - Tier1供应商账期可能长达一年或更久,Tier2/Tier3供应商账期在此基础上再加2个月左右 [3] - 3-6个月账期已使许多小微型供应商企业财务状况捉襟见肘 [3] 账期计算的可操作空间 - 账期计算方式多样:从交货时间、验收开票日、签合同日或合同约定付款日开始计算 [6] - 主机厂通过改变发货方式(上门提货/寄售)模糊交货时间 [6] - 入库环节若使用三方库可规避监管,验收开票环节存在拖延现象 [7] 政策影响与行业展望 - 《条例》禁止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1] - 政策约束将逐步规范过度挤压供应链现金流的竞争形式,加速行业出清 [2][7] - 供应商对60天账期承诺的实际执行效果持怀疑态度 [7]
车企账期承诺:薛定谔的“60天”
虎嗅· 2025-06-12 15:29
车企账期承诺与供应链现状 - 17家车企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这是首次公开寻求解决供应链长账期压力的方案 [1] - 汽车零部件行业应收账款金额连年上升,部分企业在十年间翻了10倍以上 [1] - 2024年三季度末,比亚迪、长城、上汽等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45天、153天、177天,普遍高于特斯拉、通用、大众等国际车企 [1] 账期承诺的执行问题 - 60天账期可能仅指开发票后60天内给承兑汇票,而非实际现金支付 [2] - 车企普遍采用承兑汇票结算,特斯拉是唯一采用现金支付的车企 [2] - 商业承兑汇票存在兑付风险,部分车企利用其深度绑定供应商 [2][3] 结算方式与金融工具 - 大型车企拥有供应商金融平台(如比亚迪的迪链、长城的链),通过电子凭证转单收取手续费,加剧中小企业资金链风险 [3]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不得强制使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账期,但目前仅上汽和北汽明确响应 [3] - 若车企全面放弃商业承兑汇票,多数将面临现金流吃紧问题 [4] 价格战对供应链的传导效应 - 车企前端价格战导致降本压力向供应链逐级传导,汽车板已基本无毛利,部分主机厂要求降价超10% [6] - 汽车行业年降标准从2%-5%升至10%,成本削减体现为材料质量下降、工人收入减少等 [6] - 供应链内卷现象未根本解决,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价格战持续将恶化行业生态 [7] 行业理想生态愿景 - 呼吁车企与供应商建立共赢关系,摒弃唯价格论,保障合理利润以支持研发和可持续发展 [8][9] - 提出透明化成本、共享降本收益、电汇结算等具体措施,参考传统汽车强国健康产业生态 [9]
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7家重点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60天”
央视网· 2025-06-12 15:17
行业动态 - 17家重点汽车企业包括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等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车企承诺对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汽车企业主动承诺是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的体现 [1] 产业链现状 - 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筋骨血脉"和转型升级关键环节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压力向产业链传导 [3] - 出现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 [3]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供应商货款支付周期加长 [5] - 车企延长账期原因包括缓解资金压力、自身周转困难、供应链优势地位 [5] 政策支持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支付工程款最长不得超过60日 [7] - 该条例有助于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 [7] -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整车企业践行承诺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引导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5] 行业展望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希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 [5] -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抵制网络乱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5] - 17家车企承诺和工信部表态将对产业健康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7]
5月商用车销33.5万辆 福田份额近15% 东风/重汽领涨 江淮/陕汽排名上升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12 15:05
商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5月商用车累计销量175.27万辆,同比增长1%,净增长2.14万辆 [9][21] - 5月单月销量33.46万辆,环比下降9%,同比下降2%,同比增速由4月的+3%转负 [4][5] - 近五年5月销量呈现降-降-增-增-降趋势,2025年5月销量在近五年中排名第三,处于正常水平 [7] - 1-5月累计销量在近五年中排名第二,但与2021年同期相比仍有70万辆差距 [9] 企业竞争格局 - 5月销量前十企业合计份额74.52%,前五企业份额达49.76% [17] - 福田以4.9万辆(14.63%份额)蝉联月销冠军,2025年已连续5个月居榜首 [12][18] - 重汽(3.47万辆/10.38%)、东风(3.34万辆/9.99%)分列二三名 [14][18] - 前十企业中有6家实现同比增长:重汽(+18%)、东风(+22%)、江淮(+3%)、江铃(+2%)、陕汽(+13%)、长城(+3%) [14] - 陕汽排名上升至第7位(4月第11位),江淮上升3位至第5位,重汽上升1位至第2位 [18] 累计销量与份额变化 - 1-5月累计销量前十企业合计份额76.47%,前五企业份额50.88% [27] - 福田累计销量27.14万辆(15.48%份额),同比+9%,份额提升1.11个百分点 [14][27] - 重汽累计销量17.83万辆(10.17%份额),同比+9%,份额提升0.7个百分点 [14][27] - 累计销量超10万辆的企业还包括东风(16.84万)、长安(16.19万)、解放(11.17万)、江淮(10.4万) [23] - 江铃(+7%)、长城(+8%)、陕汽(+11%)累计增速均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25] 行业动态特征 - 头部企业间竞争激烈,多组"邻居"企业份额差距不足0.5%:长安与东风、江淮与解放、五菱与江铃等累计份额差距均小于0.5% [27][29] - 行业前十成员与2024年终排名基本一致,仅重汽从第4位升至第2位 [27] - 5月销量前十企业中有11家销量破万,与4月持平 [12]
东风汽车两款概念车获红点奖
长江日报· 2025-06-12 14:58
获奖情况 - 东风汽车旗下两款概念车型东风E-TRUCK概念皮卡与东风猛士M-HUNTER概念越野车双双斩获2025红点概念设计奖 [1] - 东风猛士M-HUNTER是中国首款新能源全地形极限越野概念车,填补了国内顶级新能源越野车领域的技术空白 [1] - 东风E-TRUCK概念皮卡定位于国内首个"多维生活平台"概念皮卡,打破传统皮卡单一用途的设计思路 [1] - 东风奕派eπ007原型车曾获得2024红点概念设计奖,东风猛士917摘得2024年欧特克设计与制造大奖 [2] - 5款"东风造"产品获得2024国际CMF设计奖,其中东风eπ2024概念车更获得至尊金奖 [2] - 东风猛士两款概念车型同时获得了2025年德国iF设计奖 [2] 设计能力建设 - 东风汽车正加快全球造型设计中心建设,投资5.2亿元的新设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4.85万平方米 [2] - 新设计中心将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等全品类车型的造型开发 [2] - 目前已在武汉、上海设有设计中心,并计划在德国、日本布局分中心,形成"三国四地"全球设计协同格局 [2] 技术特点 - 东风猛士M-HUNTER延续中华醒狮设计语言,搭载国内领先的轮边扭矩与越障能力,具备强悍的全地形通过性能 [1] - 东风E-TRUCK概念皮卡基于东风滑板底盘平台打造,融合800V高压系统与线控底盘等先进技术 [1] - 东风E-TRUCK采用"一体多维"设计理念,兼具货运、载人、越野、露营、聚会等多场景使用功能 [1]
车圈卷向了好方向:60天账期,谁压力最大?
新浪财经· 2025-06-12 13:38
车企账期承诺潮 - 广汽集团率先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随后一汽、东风、小鹏、长安、吉利等车企纷纷跟进 [1][2] - 比亚迪凌晨紧急表态,北汽和上汽还明确表示放弃使用"商业承兑汇票" [2][3] - 长城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新势力车企也宣布将支付账期统一到60天内 [3] 监管政策背景 - 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6月起实施,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款项 [4] - 条例禁止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4] - 监管部门设计了多维惩戒机制,包括支付逾期利息、限制财政资金支持等 [4][5]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国内车企对供应商付款周期平均超过170天,部分甚至达240天,外资车企普遍不超过60天 [6] - 74%行业人士表示2023年车企降本要求明显上升,超半数企业被要求年降5%~10% [6]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1%,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 [7] 供应链矛盾加剧 - 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断降价,将降本压力转嫁给供应商 [9] - 部分车企要求供应商年降8~10个点,远超行业惯例的1~2个点 [9] - 供应商被迫接受"对赌"模式,与车企共担市场风险 [11] 质量与投诉问题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79分,连续两年下降 [11] - 2025年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同比上升50.24% [11] - 部分供应商为达标降本要求降低零部件质量标准 [11] 未来监管方向 - 可能对发起价格战的车企启动反垄断调查 [12] - 加强供应链金融管控,限制商业汇票滥用 [12] - 对长期低利润率企业加征专项税费 [12] 行业影响 - 监管出手有望改善供应链资金周转效率 [1][3] - 遏制无序竞争有助于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8][12] - 政策落地将重塑车企与供应商关系格局 [11][13]
治理汽车业“长账期”问题可探索强化立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07:26
行业政策与承诺 - 国内汽车企业自6月10日起集体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部分企业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1] - 此次集体发声是为落实"反内卷"政策导向,避免无序"价格战"破坏行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同时响应2025年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1]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核心内容包括明确60日支付期限、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强化协同监管体系等 [1] 价格战与供应链压力 - 新能源汽车为争夺燃油车市场采取持续降价策略,带动乘用车价格整体下降,成本压力主要转嫁给上游供应商 [1] - 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净利润率从2015年的9%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8% [2] - 2024年16家上市中国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达182天,而同期14家国际车企账期基本控制在60天内 [2] 行业现状与风险 - 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3] - 价格战持续降低行业利润率,可能导致更多车企亏损,同时影响供应链生产质量和创新能力 [3] - 部分车企通过拉长供应商账期转嫁融资成本,或要求下游经销商囤积库存(压库现象),使供应链金融工具演变为制约供应商的手段 [2] 国际经验对比 - 大型国际车企普遍实现60天内付款,主要原因是遵守法律(如德国对延迟付款设有专门立法)和建立稳定可靠的行业共同体 [3] - 日本车企与上游供应商建立稳定协作关系,强调生产质量、技术与稳定合作,而非利用不平等地位压缩供应商利润空间 [4] 治理建议与挑战 - 当前"行业自律"或"企业承诺"缺乏实际效力,部分车企可能以降低供应价格为前提履行60天账期承诺,或通过非价格手段转嫁成本 [4] - 长期治理需要法治思维与系统思维,包括强化立法、明确延迟付款惩罚、禁止不合理压缩供应商利润、建立明确执行机制等 [4] - 需对车企零部件与材料实施更严格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维权能力,避免降价导致的偷工减料、降低标准及减配现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