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风股份(600006)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犀重/北奔/速豹批量交付新能源重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28 11:49
行业近期动态 - 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交付动态频繁,多品牌针对物流、环卫、工程运输等场景向各地客户完成批量车辆交付,推动区域运输设备绿色升级 [1] - 近期新能源商用车交付已形成"场景适配 + 全链条保障"的鲜明特点,覆盖从能源运输到城市环卫,从车辆交付到补能、服务配套落地 [17] 东风商用车 - 216辆新能源车签订,并举行首批52台交付仪式,车型涵盖东风天龙KL新能源牵引车、新能源专用搅拌车以及新能源渣土车,形成覆盖多运输场景的系统化新能源产品方案 [2] - 提供定制化配套服务方案,覆盖车辆交付、培训与后续运营支持,全程守护客户用车体验与收益表现 [4] - 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与可靠的产品品质,以系统化新能源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高运营价值,未来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加速绿色运输体系建设 [5] 犀重新能源 - 100辆底置换电重卡交付,并在推进会现场正式签约600辆底置换电重卡新订单 [6] - 交付的底置换电重卡采用电驱桥、换电框架与底盘集成等多项轻量化技术,载货量更大,换电仅需5分钟,较充电降低90%时间 [8] - 车辆电池处于车身中部,轴荷分布均匀,稳定性更好,配以新一代宁德时代电池,安全性更高,电驱桥自带取力器,可精准适配各类挂车 [8][9] 北奔重汽 - 向北京环卫集团交付首批25辆纯电动环卫车辆,实现北奔环卫产品在北京市场零的突破 [10] - 车辆搭载670马力大功率电机与新一代长寿命电池,兼具强劲动力与耐久性能,通过整车轻量化设计提升载重能力与运行经济性 [12] - 该车场景适配性强,高出勤率,配备出众的电池电控与智能管理系统,实现高效补能并筑牢安全屏障,助力用户实现绿色低碳与成本控制双目标 [12] 速豹科技 - 向陕西物流企业完成"黑金刚"纯电动牵引车批量交付,开启双方携手推动区域物流运输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14] - 同步举行"速豹鸿运老高川超充站"授牌仪式,该超充站启用将为运营车辆提供高效、便捷的能源补给服务,极大缓解里程焦虑 [16] - "神木宏波服务站"授牌标志着将为交付车辆提供本地化、专业化、快速响应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16]
离开长安汽车半年后王俊出任东风汽车副总经理
新浪财经· 2025-10-28 05:07
人事任命核心信息 - 王俊被任命为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1] - 王俊出生于1972年,拥有南京理工大学学历,1995年加入长安汽车,工作经历长达30年 [2] - 王俊在长安汽车历任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岗位,并于2020年10月升任长安汽车总裁、非独立董事 [2] 人事变动背景与历程 - 此次任命属于平级调动,因东风汽车与兵装集团均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副部级央企 [2] - 王俊到任后,东风汽车历时两年多的人事调整仅剩一名副总经理岗位空缺 [2] - 此轮人事变动始于2023年3月,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退休 [2] - 原总经理周治平于2024年3月由一汽集团调任,后于2025年2月调任兵装集团 [2] - 副总经理尤峥和纪检监察组组长黄川的职位在此次调整中保持不变 [2] 高管团队构成现状 - 东风汽车目前8位高管中,仅有杨青和周锋二人是从东风系内部成长起来的管理层 [3] - 其他高管背景多元化,包括来自一汽系的尤峥、黄勇,来自长安系的王俊,以及来自政府部门的刘艳红、黄川和来自其他领域的人士 [3]
东风与华为深化DH项目合作,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6:26
合作进展与机制 - 华为与东风汽车于10月25日在武汉举行DH项目联合高层决策会,围绕全链条协作进行沟通,旨在通过技术深度融合与机制化联动加速项目落地 [1] - 双方将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包括各业务模块设立专属对接组保障日常沟通,以及定期召开跨域协调会统筹资源与目标推进 [1] - DH项目于2025年1月正式启动,双方在5月升级全面战略合作至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核心领域,9月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攻关车载软件与AI应用 [1] 技术整合与产品定位 - DH项目产品将搭载最新的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成为双方技术集成度最高的智能车型之一 [2] - 双方通过"技术+制造"互补,已构建覆盖岚图、猛士等多品牌的智能化产品矩阵 [2] 市场推广与行业影响 - 10月,DH项目启动中文名与LOGO全民征集活动,通过用户共创探索营销新路径 [1] - 此次DH项目合作深化,有望为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2]
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东风携手华为加快推动DH项目落地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5:57
合作模式与机制 - 项目团队与华为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全流程高效协同 [1] - 双方将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包括各业务模块设立专属对接组和定期召开跨域协调会 [1] - 举行联合高层决策会 明确以技术深度融合与机制化联动加速项目落地 [3] 项目发展历程 - DH项目于2025年1月启动 东风汽车与华为在深圳市签署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 [1] - 2025年5月 双方在武汉市升级全面战略合作 范围扩展至华为乾崑智驾 鸿蒙座舱 乾崑车控等核心技术领域 [1] - 2025年9月 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 重点攻关车载软件 AI泛场景应用等前沿技术 [1] - 2025年10月 DH项目中文名与LOGO全民征集活动启动 [1] 技术整合与产品定位 - DH项目产品将搭载最新的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成为双方技术集成度最高的智能车型之一 [1] - 推动华为最新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东风DH项目产品 [3] 合作背景与行业影响 - 东风汽车已与华为合作多年 并于2025年全面升级至"2 0时代" [1] - 双方通过"技术+制造"互补 构建了覆盖岚图 猛士等多品牌的智能化产品矩阵 [1] - 此次DH项目合作深化 有望为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1]
8.68万就能入手!东风睿立达V8E明窗版强势来袭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27 14:48
产品发布与市场定位 - 东风轻型车发布睿立达V8E明窗版纯电VAN车,起售价8.68万元 [1] - 产品定位为满足商超百货、鲜花配送等城配运营场景需求 [1] - 产品是继盲窗版后推出的新版本,旨在加速城配运输新能源化转型 [4] 产品核心优势与技术参数 - 装载能力:拥有1.89米超宽车身和1.35米轮包间距,载货空间达8立方米,较同级车型多1立方米 [9] - 动力性能:采用110千瓦大功率后驱,扭矩达220牛米,最大爬坡度30% [11] - 电池与续航:可选弗迪50.48度电刀片电池,续航332公里,快充30分钟(SOC 30%-80%);或宁德时代53.58度电2C超充液冷电池,续航355公里,快充不到15分钟(SOC 30%-80%) [14] - 安全配置:配备7项ADAS主动安全功能,包括前车起步提醒、司机疲劳监测、车辆偏离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等 [12] 设计与可靠性 - 驾驶室设计:应用轿车化人体工程学设计,拥有1.6米内宽驾驶室、电子手刹与怀挡等配置 [12] - 车身结构:采用笼式车身结构,整车高强钢占比高达35%,并搭载2吨加强型冲焊一体桥 [16] - 电池安全:动力电池针刺不起火,50吨碾压不爆炸 [16]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行业背景:新能源在城配运输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用户对新能源VAN车需求强烈 [4] - 公司技术基础:基于20余年的技术创新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推出该产品 [4] - 公司定位:作为央企,凭借五十余年造车经验,未来将继续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提供物流运输解决方案 [17]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联合清博指数发布2025年三季度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
新华网· 2025-10-27 10:21
报告核心观点 - 第三季度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显示,汽车品牌格局呈现“乘用车市场激烈演进,商用车市场稳健固化”的显著特征 [1] -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愈发依赖于传播声量与用户口碑的协同效应,行业正从规模竞争迈向全生命周期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9] 乘用车市场整体格局 - 本土品牌已占据影响力前十席位的七席,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1] - 比亚迪以784.54分蝉联榜首,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84.67万辆的销量规模和98.82%的正面信息占比所形成的卓越用户口碑 [1][2] - 特斯拉以780.22分位居第二,其79.72%的网民声量占比与47.29%的二手车保值率凸显出独特的品牌溢价能力 [2] 新势力品牌表现 - 问界品牌首次上榜便以767.19分跃居第五,其网络声量达到187万条,环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3] - 问界新M7车型上市24小时内订单突破4万台,国庆期间再获1.5万台追加订单,累计预订量已突破23万辆 [3] - 吉利银河以761.17分成功跻身第六名,其55.32%的二手车保值率在行业内表现突出,配合99.11%的正面信息占比 [3] - 五菱汽车以755.93分位列第七,凭借102.79万网络声量与24.98万辆销量继续巩固其市场定位,83.44%的网民声量占比印证了其在基层市场的深厚根基 [3] 商用车重卡市场 - 重卡市场形成稳固的三强阵营,中国一汽以728.99分位居榜首,中国重汽以718.74分紧随其后,东风以717.38分稳居第三 [4] - 中国一汽品牌网络声量为52385,主流媒体声量占比4.73%,网民声量占比60.10%,销量为53680辆 [5] 商用车皮卡市场 - 皮卡领域竞争格局多元化,长城以699.74分保持领先地位,长安以667.94分位列第二,上汽大通以667.39分排名第三 [5] - 长城品牌网络声量为736271,正面信息占比达99.54%,销量为39995辆 [6] 商用车轻卡市场 - 轻卡市场竞争激烈,长安以718.38分领跑该细分市场,江淮汽车以717.96分位列第二,北汽福田以710.31分位列第三 [7] - 长安品牌网络声量为22880,主流媒体声量占比高达10.87%,销量为44946辆 [7] 商用车轻客市场 - 江铃汽车在轻客领域以658.02分稳居第二 [1] - 长安在轻客领域品牌网络声量达189617 [8] 行业竞争驱动因素 - 技术赋能与用户口碑成为破局关键,问界的崛起展示了“技术+生态+口碑”的闭环竞争力 [9] - 华为乾崑ADS智能驾驶系统与鸿蒙座舱的技术赋能,结合4.50分的满意度评分与仅86件的投诉量,为声量爆发提供了坚实口碑基础 [9] - 商用车阵营中,品牌影响力的构建更强调可靠性与专业性的长期积累 [9] - 主流品牌在网络正面信息占比方面均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反映出整个行业在品质管理和用户服务方面的持续进步 [9]
重磅|刚刚,汽车零部件行业发生一件大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7 07:07
铃轩奖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铃轩奖)线下终审会于2025年10月25日在苏州成功举行[4] - 29位来自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包括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吉利、奇瑞、蔚来、小鹏、理想等)的采购和研发骨干作为评委代表参与评审[6] - 本届铃轩奖共有101家企业的127个案例进入终审,分为量产类和前瞻类两大类别[10] - 终审会采用分组讨论和投票机制,从技术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等维度评选出金奖和全场大奖候选名单[10] - 颁奖盛典计划于2025年12月5日至6日在苏州举行的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期间举办[10] 铃轩奖历史与使命 - 铃轩奖于2016年创立,旨在填补当时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专业评选的空白[14][17] - 奖项承载三大核心使命:发掘成本优先的新供应链以助力整车企业降本增效;发掘逆全球化时代的高科技本土供应链力量以保障产业链安全;发掘电动智能网联化时代的供应链新势力以推动产业转型[17] - 历经十年发展,铃轩奖已累计评选出600余项标杆案例,成为连接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的重要价值桥梁[20] - 奖项评审团名誉主席邵奇惠指出,铃轩奖专注于汽车产业的战略和基础工作,不随波逐流[17] 评审机制与流程 - 铃轩奖申报案例分为前瞻类和量产类,涵盖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热管理系统、车用软件、车用芯片、智能驾驶、座舱系统、轻量化与新材料、智能装备与工艺等10大类别[19] - 自上一届起,终审升级为沉浸式Workshop模式,评委按类别分为六个小组进行内部研讨和公开阐述[25][27] - 评审结果结合初审成绩和终审投票,决出金奖和优秀奖;全场大奖由颁奖典礼现场投票产生[28] - 铃轩奖评委库实行年度动态调整,确保评审视角贴近产业实践[29] - 评审过程强调开放交流,打破了不同车企间的信息壁垒和研发与采购的职能隔阂[36] 行业趋势洞察 - 第十届铃轩奖终审案例数据显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用软件、车用芯片四大领域合计占比达58%,前瞻类技术案例占比高达61%,印证了“软件定义汽车”的产业转向[38] - 评审提炼出四大核心趋势:智能化下半场“软件定义汽车”特征鲜明;新兴企业成为供应链破局新动能;成本、安全、出海“硬需求”向体系化升级;“情绪价值”开辟用户体验新维度[39] - 评审高频词包括“成本控制”、“情绪价值”、“安全保障”、“出海适配能力”,反映行业迫切需求[41] - 成本控制成为量产产品评审的首要标尺,关键在于架构级集成以兼顾降本和智能化需求[43][45] - 新兴企业案例占比超20%,在智能座舱、AI交互系统等细分领域展现突破性技术[48] 平台价值与行业影响 - 铃轩奖终审会超越单纯评选,成为主机厂、行业专家和零部件企业深度交流的核心平台[30] - 评委代表评价平台具有开放性和非功利性,提供难得的行业洞察和技术交流机会[32][33][34] - 铃轩奖评审团主席贾可博士强调,企业需通过开放、交流、合作在全球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23] - 奖项通过持续的价值输出锚定行业方向,推动中国汽车供应链的自我审视和协同进化[50]
吉利汽车目标是在英国每年销售10万辆汽车;15家中外车企联合“发车”,全球最大规模车路云协同演示落地重庆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10-26 19:04
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协同 - 15家中外主流车企在重庆联合完成全球最大规模车路云协同演示 涵盖一汽、东风、长安、丰田、广汽、比亚迪、北汽、上汽、蔚来、吉利、奇瑞、宇通、上汽通用五菱、智御维科、载合等品牌 [2] - 演示场景包括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云支持绿波车速引导、云支持协作式车辆汇入、虚实融合多智能体测试验证 实现跨国界跨品牌车辆在统一云控平台下的协同 [2] - 此次协同演示被视为中外车企产业协同的历史性突破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2] 新能源汽车免税目录技术趋势 -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目录共有4460款车型 其中10月新增414款新车型 新增数量较2024年同期及3季度各月均有所下降 [2] - 10月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车型较多 增程和纯电动车型的电池高能量密度产品较丰富 [2] - 2025年汽车增程类车型有263款 商用车的重卡类增程车型大量推出 自主传统车企推出较多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2] - 2024年下半年以来乘用车领域没有氢燃料车型推出 10月换电车型集中于专用车领域 [2] 车企战略合作与技术整合 - 东风汽车与华为举行DH项目联合高层决策会 明确以技术深度融合与机制化联动加速项目落地 [2] - DH项目产品将搭载最新的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成为双方技术集成度最高的智能车型之一 [2] 海外市场拓展与产能布局 - 吉利汽车目标在未来3年内在英国推出10款插电式和电动混合动力车型 计划每年在英国销售10万辆汽车 [2] - 实现每年10万辆销售目标将使吉利在英国市场份额达到5% 公司同时考虑本地生产以参与电动汽车市场竞争 [2] - 为支持英国市场拓展 吉利计划在当地招聘约300名员工 [2]
第三季度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发布:乘用车格局生变 商用车头部稳固
证券日报网· 2025-10-26 18:56
行业总体格局 - 汽车品牌格局呈现“乘用车市场激烈演进,商用车市场稳健固化”的显著特征 [1] - 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竞争迈向全生命周期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5] - 品牌建设需要构建传播广度、用户口碑、技术实力与市场实绩的系统性竞争力 [5] 乘用车市场 - 本土品牌已占据影响力前十席位的七席,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 [1] - 比亚迪以784.54分蝉联榜首,特斯拉以780.22分位居第二 [1][2] - 问界品牌首次上榜便以767.19分跃居第五,其网络声量达到187万条,环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1][2] - 吉利银河以761.17分跻身第六,五菱汽车以755.93分位列第七,显示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成效 [2] - 传统合资品牌投诉量相较于其规模明显偏高,在网络声量构成、用户满意度等关键维度已显疲态 [2] 商用车市场 - 重卡市场形成稳固的三强阵营:中国一汽(728.99分)、中国重汽(718.74分)、东风(717.38分) [3] - 皮卡领域长城以699.74分保持绝对领先,长安(667.94分)和上汽大通(667.39分)分列二、三 [3] - 轻卡市场长安以718.38分领跑,江淮汽车(717.96分)和北汽福田(710.31分)紧随其后 [3] - 轻客领域长安以660.49分保持领先,江铃汽车(658.02分)位居第二,北汽福田(644.42分)位列第三 [3] 品牌影响力驱动因素 - 品牌影响力提升愈发依赖于传播声量与用户口碑的协同效应 [4] - 问界崛起展示了“技术+生态+口碑”的闭环竞争力,其满意度评分为4.50分,投诉量仅86件 [4] - 商用车品牌影响力构建更强调可靠性与专业性的长期积累,江铃轻客凭借超99%的正面率建立信任模型 [1][4] - 中国一汽在重卡市场拥有4.73%的主流媒体声量占比,彰显其在政策导向型市场中的优势 [1][4] - 主流品牌在网络正面信息占比方面均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 [4]
15家中外车企联合“发车” 全球最大规模车路云协同演示落地重庆
新浪科技· 2025-10-26 11:32
行业战略与共识 - 中国正全力推进车路云深度融合 走中国特色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道路 [1] - 车路云一体化不仅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更已成为全球产业共识 是通向未来智慧交通的必由之路 [1] - 此次行动是中外车企产业协同的历史性突破 是全球最大规模实现跨国界跨品牌车辆在统一云控平台下的协同演示 [1] 技术实践与目标 - 实践聚焦行车安全与交通效率两大核心诉求 着力破解不同品牌车辆与云端系统互联互通的共性难题 [1] - 探索让车辆看得更广 想得更远 行动更协同的实现路径 [1] - 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演示 更将为未来形成跨车型跨品牌的统一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1] 参与方与演示场景 - 一汽 东风 长安 丰田 广汽 比亚迪 北汽 上汽 蔚来 吉利 奇瑞 宇通 上汽通用五菱 智御维科 载合等15家中外主流车企共同参与 [2] - 动态演示及试乘体验活动包括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 云支持绿波车速引导 云支持协作式车辆汇入 虚实融合多智能体测试验证等核心量产应用场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