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600809)

搜索文档
“汾酒大麦1号”在新疆奇台发芽,与全国化品类引领共筑“粮心、酒魂”信任闭环
财经网· 2025-08-08 20:02
上游原粮基地建设 - 公司在北纬36度至45度的"黄金种植地理带"建设超140万亩高粱、大麦、豌豆原粮基地,奠定清香型白酒酿造基础 [1] - 新疆奇台县落地"汾酒大麦1号"专用品种项目,标志公司向上游生产深度合作与标准制定转型 [1][3] - 奇台县位于北纬45°大麦核心产区,拥有220万亩耕地,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具备优质大麦种植条件 [2][3] 大麦原料战略价值 - 大麦作为"世界第一酒粮",抗旱耐逆性强且不与主粮争地,是清香型白酒制曲核心原料 [2] - "汾酒大麦1号"由中国农科院培育,亩产高、抗逆性强,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 [3] - 公司采用规模稳定订单模式收购,保障种植户积极性,奇台种植户首次试种1300亩 [3][4] 产品与文化战略升级 -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采用"微氧呼吸结构"设计,实现瓶储陈化功能,强化"时间价值"概念 [6] - 杏花村酒家北京首店以"晋味入馔"为特色,成为京津冀市场战略载体及文化传播窗口 [6][7] - 公司计划2025年通过玻汾控量、老白汾上量、青花20放量、青花26/30增量四轮驱动实现全价格带覆盖 [7] 全国化市场布局 - 2024年省外营收占比目标提升至65%以上,计划新增15个环山西亿元市场 [7] - 长三角、珠三角聚焦高端圈层营销,长江以南培育差异化清香消费群体 [7] - 青30·西藏文创单品作为非标产品补充渠道利润,强化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 [7]
跨越五千里山河,汾酒以品质之约铸就清香新史诗
经济观察报· 2025-08-08 19:26
清香品类复兴与汾酒增长动力 - 清香型白酒品类正向20%市场份额目标进发,品质成为决胜关键[2] - 公司通过原粮自控、工艺创新、全链标准的系统性实践构建"品质驱动增长"底层逻辑[2] - 高品质为汾酒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将引领高质量发展清香时代[1][17] 原粮战略与品质保障 - 公司在北纬45°新疆奇台建立"汾酒第一车间"大麦制种基地,利用当地3000小时年日照和160天无霜期气候优势[4][6] - 推出定制化"汾酒大麦1号"品种,亩产提升15%,糖化效率提高20%,发酵周期显著缩短[6] - 建立"企业+科研机构+产区"种源创新模式,实现从田间到酒曲的品质闭环管理[6][7] - 在全国布局140万亩原粮基地,采用"土地备案+五统一"管理模式保障原料品质[9] 产品结构与市场表现 - 公司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三大品牌及玻汾、老白汾、青花20、青花30四大单品[13] - 青花30·复兴版及青花40等高端产品表现突出,成为清香高端标杆[16] - 营收实现"三级跳"重回行业前三甲,即将进入持续稳健增长第二阶段[13][17] 发展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清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制定者之一,坚持"品质+文化"发展公式[13] - 建立全产业链品质管控体系,执行严于国际标准的内控标准[14] - 作为清香品类"领头雁",肩负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使命[17] - 方正证券研报预计25-26年进入复兴纲领第二阶段,27-30年全面提升产品价格[17]
汾酒在奇台:4000年粮仓的现代酒韵
和讯· 2025-08-08 18:49
汾酒专用大麦品种研发与种植 - 汾酒首次在新疆奇台县制种基地进行"汾酒大麦1号"生产实验,籽粒饱满度、色泽等感官品质过关且产量良好[3] - "汾酒大麦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经汾酒集团测试认定,具有亩产高、抗逆性强特点,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7][9] - 该品种在奇台经历极端天气仍表现优异,计划在当地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7] 奇台县作为大麦产区的优势 - 奇台位于北纬45°黄金种植带,年日照约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雪水灌溉和肥沃土壤为麦类作物提供理想生长条件[6] - 当地有4000多年耕作历史,全县耕地220万亩,是国家认证的"大麦之乡",大麦产量高、品质好[6] - 汾酒选择奇台建立制种基地,采用规模稳定订单模式收购,对当地大麦科研育种和全产业链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9] 大麦在白酒酿造中的核心价值 - 大麦是制作优质大曲主要原料,能提供良好麦香与清香,其酶系发达、淀粉含量适中的特性特别适合固态发酵微生物生长[5] - 作为"世界第一酒粮",大麦在白酒、啤酒、威士忌酿造中扮演不可替代角色,是酒类风味的奠基者[5] 汾酒原粮基地战略布局 - 公司2009年率先将粮食基地建设纳入战略规划,10多年间持续强化"第一车间"布局[12] - 以北纬36-45度黄金种植带为基准,建设高粱、大麦、豌豆等原粮基地总规模达140万亩以上[12] - 建立"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构建"种、酿、藏"全产业链体系[12]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0-2024年营收从140亿元增长至360亿元,增幅达157%[12] - 同期销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推动中国酿造走向国际市场[12] 产业链价值创造 - 从原粮种植到农民增收再到区域发展,形成贯通沃土与云端的价值链条[14] - 通过科技育种、产业反哺、绿色生产等方式,打造"从种子到酒杯"的现代产业链范本[14]
食品饮料行业2025Q2基金持仓分析:白酒重仓比例持续回落,大众品除休闲食品外均有下降
万联证券· 2025-08-08 18:16
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当前评级为"强于大市",预计未来6个月行业指数相对大盘涨幅10%以上 [4][39] 核心观点 整体持仓情况 - 2025Q2食品饮料行业重仓基金3146家,环比减少611家,重仓持股总市值2437.16亿元,环比下降494.83亿元 [1][11] - 重仓比例3.38%,环比下降0.85pcts,低于5年均值7.04%,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三 [1][11][12] - 行业超配比例4.02%,环比下降1.36pcts,重仓持股市值占比9.39%,环比下降1.96pcts [1][13] 板块分化 - 白酒板块重仓比例2.90%,环比下降0.81pcts,超配比例4.42%,环比下降1.29pcts [2][14][20] - 大众品板块中休闲食品重仓比例0.08%,环比上升0.02pcts,其余子板块均下降:饮料乳品(0.21%,-0.04pcts)、食品加工(0.05%,-0.01pcts)、调味发酵品(0.04%,-0.01pcts)、非白酒(0.11%,-0.01pcts) [2][14][17] 个股表现 - 食品饮料重仓TOP10中白酒占7席,贵州茅台(1.74%)、五粮液(0.38%)、山西汾酒(0.29%)居前三 [3][29][30] - 重仓比例上升TOP5均为非白酒个股:东鹏饮料(+0.027pcts)、盐津铺子(+0.014pcts)、燕京啤酒(+0.013pcts) [3][32] - 重仓比例下降TOP5中4只为白酒:贵州茅台(-0.306pcts)、山西汾酒(-0.114pcts)、洋河股份(-0.042pcts)、今世缘(-0.038pcts) [3][32] 投资建议 成长赛道 - 饮料行业关注能量饮料龙头东鹏饮料 [4][32] - 零食行业关注渠道和品类创新龙头盐津铺子、万辰集团 [4][32] - 保健品行业关注年轻消费和高增长功效赛道布局 [4] 边际改善赛道 - 啤酒行业关注产品结构偏低的龙头燕京啤酒 [4][32] - 调味品行业关注复合调味品和健康调味品龙头 [4] - 乳制品关注业绩表现较优的伊利股份 [4][30] 筑底赛道 - 白酒行业处于筑底阶段,低估值+高分红提供支撑,关注贵州茅台、五粮液等龙头 [4][36]
奇台大麦与清香汾酒双向奔赴:一场跨越五千里的品质约定!
第一财经· 2025-08-08 16:01
核心观点 - 汾酒集团在新疆奇台县建立"汾酒大麦 1号"试验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培育专用制曲大麦,实现从产业链末端向源头环节的深度布局 [1][3][6][8] - "汾酒大麦 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具有亩产高、抗逆性强、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的特点,为制曲糖化及发酵奠定卓越原料基础 [8][9] - 公司自2009年起布局原粮基地建设,目前总规模达140万亩以上,形成"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管理模式,构建"种、酿、藏"全产业链绿色品质体系 [12] - 此次合作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实现产业链与生态链共振,既提升汾酒品质又促进当地农业科研和乡村振兴,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创新样本 [14] 地理优势 - 奇台县位于北纬45°黄金种植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气候,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雪水灌溉和肥沃土壤为麦类作物提供理想生长条件 [6] - 当地耕作历史长达4000多年,现有耕地220万亩,是国家认证的"麦乡",具备4000年大麦种植传统 [6][14] 品种特性 - "汾酒大麦1号"在奇台试种期间表现优异,经历极端风雨天气仍保持良好田间表现,产量和感官品质均达标 [8][9] - 该品种由顶尖育种团队研发,精准匹配白酒酿造需求,酶系发达、淀粉含量适中,能促进固态发酵微生物生长繁殖 [3][8] 产业模式 - 公司联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奇台试验站,开展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 [8] - 采用"企业+科研+基地"模式,实现从优选品种到优质产品的完整路径,推动种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14] 战略布局 - 公司以北纬36-45度黄金种植带为基准建设原粮基地,形成覆盖高粱、大麦、豌豆的140万亩种植规模 [12] - 通过"第一车间"IP打造品质信任闭环,在原材料供应和绿色化转型方面寻求突破,应对"不缺酒但缺好酒"的行业现状 [14]
食品饮料周报:市场规模超1500亿元 酒企争喝光瓶酒
证券之星· 2025-08-08 15:17
市场表现 - 沪深300指数上涨1.23%,申万食品饮料指数上涨0.68% [1] - 前五大上涨个股分别为ST西发、*ST岩石、西麦食品、金字火腿、紫燕食品 [1] 机构观点 - 国海证券维持食品饮料行业"推荐"评级,推荐白酒个股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今世缘、古井贡酒、迎驾贡酒、金徽酒等,大众品推荐百润股份、卫龙美味、盐津铺子、农夫山泉、东鹏饮料、新乳业、西麦食品、洽洽食品、有友食品、三只松鼠、安琪酵母等 [2] - 中原证券2025年8月推荐关注白酒、软饮料、保健品、烘焙、复调及零食板块,投资组合包括迎驾贡酒、泸州老窖、宝立食品、立高食品、仙乐健康、东鹏饮料、洽洽食品、盐津铺子和日辰股份 [3] 宏观政策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食品销售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共34条,明确分级分类管理、总部管理责任及全链条风险防控要求 [4] - 市场监管总局与中消协联合提示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或疾病预防治疗功效 [5] -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出台,旨在缓解家庭养育压力,乳业、母婴用品、玩具板块冲高后小幅回落 [6] 行业动态 - 光瓶酒市场规模2024年超1500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洋河股份、伊力特等推出60元以内新品,山西汾酒加大低线市场布局 [7][8] - 遵义白酒(除茅台集团)出口额达3981.26万元,同比增幅870.82%,产品远销14个国家和地区 [9] - 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会长丁远怀反对白酒过度低度化(如低于42度),强调香型价值对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性 [10] 公司动态 - 茅台集团旗下台源酒停产,该产品2023年上市,定位大众酱香酒,年营收超10亿元 [11] - 天佑德酒2024年净利润腰斩,公司投入1.6亿元在西藏建酒庄文旅项目,并加码百元以下市场及果味新品 [12] - 迎驾贡酒出资800万元成立安徽迎驾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00% [13] 行业数据 - 名酒价格最新值859.00元/瓶 [19] - 原奶价格最新值4012.00元/吨 [19] - 酒类价格指数最新值310.50(以2004年1月为100基准) [19] - 成品糖产量最新值33.70万吨,同比减少10.61% [19]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贵州茅台2025年预测总收入1898.67亿元,净利润941.23亿元,EPS 74.88元 [20] - 伊利股份2025年预测总收入1196.97亿元,净利润110.86亿元,EPS 1.74元 [20] - 五粮液2025年预测总收入939.08亿元,净利润334.45亿元,EPS 8.62元 [20] 行业财务指标 - 食品饮料行业资产负债率34.91%,毛利率27.19%,净利率20.52%,ROE 12.72% [21] - 行业存货周转率2.17次,应收账款周转率3.64次,流动比率1.59 [21]
新疆之北,当大麦的生命力遇见汾酒匠心
北京商报· 2025-08-08 13:02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科技种粮和全产业链质控提升原粮品质与供应稳定性 强化"品质汾酒"战略以应对高端白酒市场竞争 [1][4][11] 原粮基地建设 - 在新疆奇台建立大麦制种基地 依托年日照3000小时和无霜期160天的气候优势试种专用品种"汾酒大麦1号" [2][4] - 原粮基地总规模达140万亩 覆盖北纬36°-45°黄金种植带 保障高粱/大麦/豌豆的稳定供应 [4]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产业扶贫 [9] 品质管控体系 - 2009年起自建原粮基地 制定"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战略目标 实现从种植到生产的全程可控 [5] - 发布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 建立全链质控网络确保原料可追溯 [7] - 采用智能化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手段 精准管控原粮生长过程 [7] 财务表现与战略方向 - 2024年实现营收360.11亿元 净利润达122.43亿元 [11] - 持续扩大原粮基地规模 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提升产品竞争力 [11] - 将绿色原粮基地定位为"第一车间" 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复兴纲领的核心环节 [8]
跨越五千里,“汾酒第一车间”一粒种子的产业价值革命样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2:48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白酒行业迈入"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阶段,清香型白酒品类正向20%市场份额进发[1][4] - 公司选择逆向布局产业链上游,通过原粮自控、工艺创新和全链标准构建"品质驱动增长"模式[1] - 行业竞争维度正从后端酿造向前端种源延伸,种源创新成为破局关键[7] 原粮基地建设与种植管理 - 公司在北纬36-45度黄金种植带建设140万亩原粮基地,覆盖高粱、大麦、豌豆等作物[4] - 采用"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管理模式,形成"种、酿、藏"全产业链体系[4] - 新疆奇台县基地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60天,具备得天独厚的麦类种植条件[2] 种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汾酒大麦1号"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培育,具有亩产高、抗逆性强特点,精准匹配酿酒需求[3] - 该品种在奇台试种表现优异,经受住极端天气考验,计划大面积推广[3] - 公司是行业少数对原料种子进行标准化命名并投入定向培育的企业[7] 产业链协同与价值创造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保障农户收益,如李俊山1300亩大麦种植获得定金支持[6] - 原粮基地被视为"第一车间",既保障品质又带动农户增收和区域产业兴旺[6][7] - 形成"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优质原粮-消费产品"的完整价值链[7]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持续扩大原粮基地规模并优化种植布局[7] - 通过原粮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提升产品力与竞争力[7] - 目标破解行业"品质焦虑",实现土地与时间的长期价值[7]
创新消费力|山西汾酒:小酒馆生意撬动白酒场景新通路
北京商报· 2025-08-07 20:48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中国酒馆行业整体收入规模从2015年844亿元增长至2019年117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8.7% 预计2025年达1839亿元 复合增长率18.8% [7] - 低度白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约200亿元增长至2024年570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74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 [8] - 超过80%受访年轻人偏好中低度酒 其中超过59%人群更倾向于微醺感觉 [5] - 90后00后消费者中63%更倾向于选择低度微醺酒 高度白酒消费占比同比下降12% [7] - 消费者社交饮酒占比达78% 其中朋友聚会占比29% 独饮人群占12% [7] 企业战略与模式创新 - 白酒企业加速布局小酒馆赛道 包括泸州老窖推出百调酒馆 江小白小酒馆扩张至全国20多个城市 贵州茅台试点茅小馆 [7] - 观汾小酒馆采用一店一品拓店模式 加盟不限于经销商 从品牌文化到员工培训给予全方位指导 [4] - 小酒馆通过降低酒精度 丰富饮用场景 增强互动体验 实现白酒从父辈的酒到年轻人社交货币的转变 [4] - 酒+模式将白酒与咖啡 茶饮 甜品等跨品类融合 本质是重构白酒消费场景和价值主张 [10] - 观汾小酒馆通过抖音 微信公众号 小红书等平台进行营销投放 并借由会员机制 达人探店等方式推动品牌曝光 [13] 产品与消费场景创新 - 观汾小酒馆融合山西非遗文化与现代调酒技艺 推出吾饮汾清 人醉杏花天等低度特调 并提供DIY鸡尾酒 精酿啤酒 汾酒咖啡等多元化产品 [1][4] - 店内设置非遗文化墙与专业鸡尾酒调制吧台 提供38度青花20特调及融合山西陈醋风味的创意鸡尾酒 [2] - 通过特调形式缓解高度数白酒入口压力 创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有效提升消费黏性 [8] - 调酒师试验将汾酒与山西特产沙棘 红枣等原料结合 开发更具地域特色的新品 [10] 运营挑战与行业竞争 - 标准小酒馆初期投入200万-300万元 是传统专卖店的5-8倍 且既懂白酒又擅长调酒的专业人才极为稀缺 [13] - 目前大部分白酒小酒馆仍处于品牌展示阶段 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足三成 [13] - 未来竞争将集中在场景创新力 产品研发力(低度化 风味化 健康化)和文化融合力三方面 [13] - 企业需有鲜明差异化定位 避免盲目跟风陷入同质化竞争 [9]
汾酒第一车间“开进”新疆奇台,种源创新酿造一杯好酒
贝壳财经· 2025-08-07 17:0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新疆奇台县建立"汾酒大麦1号"制种基地 作为品质酿造"第一车间" [1][3] - 公司自2009年将原粮基地纳入发展战略 以北纬36°-45°黄金种植带建设基地 总规模超140万亩 [7] - 采用"土地+备案+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 构建"种、酿、藏"全产业链绿色品质体系 [7] 原粮基地优势 - 奇台县耕地面积220万亩 属国家认证"大麦之乡" 具有4000年耕作历史 [6] - 当地年日照3000小时 无霜期160天 雪水灌溉与肥沃土壤提供优质生长条件 [7] - 大麦抗旱耐逆性强 不与主粮争地 被誉为"世界第一酒粮" [10] 品种研发创新 - "汾酒大麦1号"由公司联合中国农科院培育 为专用制曲品种 [11] - 品种具备亩产高、抗逆性强特点 核心指标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 [11] - 企业深度参与种源创新 对科研团队和种植农户形成双向激励 [14] 产业协同模式 - 通过订单模式稳定收购价格 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15] - 当地种植户李俊山种植1300亩 公司支付定金保障收益 [16] - 该模式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 形成互利共赢价值链 [15][16] 品质保障体系 - 大麦作为清香型制曲关键原料 提供麦香与清香味 [2] - 大麦酶系发达且淀粉含量适中 促进固态发酵微生物生长 [2] - 新疆基地建设完善原粮版图 为"最干净、最卫生"产品提供保障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