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春秋航空(601021)
icon
搜索文档
故意调低客舱温度售卖毛毯?春秋航空发布声明→
第一财经· 2025-08-25 21:11
公司声明内容 - 公司发布声明否认网络不实信息 将夏季客舱冷凝水汽现象与客舱销售强行关联[3] - 公司核实视频内容为客舱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形成正常冷凝水汽现象 属于常见物理反应[3] - 强调飞机起飞后冷凝水汽现象会很快消失 且客舱温度严格按舒适要求设定 不存在故意调低温度售卖毛毯的情况[3]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已于2023年8月在相关媒体进行回复并辟谣 近年来通过官方途径向旅客科普该现象[3] - 公司已对相关网络谣言全面取证 敦促发布不实信息的媒体及用户立即删除内容[3] - 公司将依法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追究恶意造谣传谣主体的法律责任[3]
故意调低客舱温度售卖毛毯?春秋航空发布严正声明
第一财经· 2025-08-25 20:55
公司声明内容 - 公司否认故意调低客舱温度以售卖毛毯的行为 并强调客舱温度严格控制在舒适范围内 [1][3] - 公司解释夏季客舱内出现的冷凝水汽现象为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后的正常物理反应 该现象在飞机起飞后迅速消失 [1][3] - 公司已于2023年8月通过媒体进行辟谣 并持续通过官方渠道向旅客进行科普 [1][3] 公司法律行动 - 公司已对相关网络谣言全面取证 并敦促发布不实信息的媒体及用户立即删除内容 [1][3] - 公司将依法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追究恶意造谣、传谣主体的法律责任 [1][3]
春秋航空回应:不存在故意调低客舱温度卖毛毯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20:54
事件背景 - 乘客质疑春秋航空故意调低机舱温度以引导购买毛毯 每条售价15元 [1][3] -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显示机舱内充满雾蒙蒙水汽 调侃航班为"冷链直达" [3] 公司回应 - 春秋航空声明称网络信息为不实信息 将夏季客舱正常冷凝水汽现象与销售强行关联 [1][3] - 解释水汽现象为夏季客舱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形成的正常冷凝反应 属常见物理现象 起飞后很快消失 [3] - 强调严格按照客舱要求设定温度 确保客舱温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不存在故意调低温度售卖毛毯的情况 [1][3] - 表示将依法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追究恶意造谣传谣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3]
春秋航空否认故意调低客舱温度售卖毛毯!称系按要求设定温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18:36
公司回应 - 春秋航空发布声明否认故意调低机舱温度引导购买毛毯 称相关指控为不实信息 [1][2] - 公司解释机舱内水汽现象为夏季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形成的正常冷凝反应 起飞后很快消失 [2] - 航司强调严格按照客舱要求设定温度 确保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1][2] 网络舆情 - 社交平台多次出现网友吐槽春秋航空冷气开很大 调侃航班为"冷链直达" [2] - 乘客反映飞机上毛毯需付费购买 每条售价15元 [2] - 公司表示将依法追究恶意造谣传谣主体的法律责任 [2]
春秋航空否认开低温引导买毛毯:严格按照客舱温度要求设定
新京报· 2025-08-25 18:35
公司声明与事件背景 - 公司否认故意调低客舱温度以引导购买毛毯的商业行为 [1] - 公司声明客舱内"水汽"现象为夏季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形成的正常冷凝反应 属常见物理现象 [1] - 公司强调严格按照客舱温度要求设定 确保温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1] 舆情管理与信息传播 - 公司已于2023年8月通过媒体渠道对类似质疑进行过辟谣 [1] - 近年来持续通过官方各类途径向旅客进行相关科学知识普及 [1] - 本次事件源于乘客发布客舱充满水汽的视频并质疑温度设定动机 [1]
春秋航空否认“故意调低客舱温度售卖毛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8:24
事件背景 - 乘客反映春秋航空机舱温度偏低 空调大开导致环境寒冷 需支付15元购买毛毯而非免费提供 [1] - 部分乘客质疑公司故意调低机舱温度以引导毛毯销售 [1] 公司声明内容 - 公司声明网络信息将"夏季客舱冷凝水汽现象与客舱销售强行关联"属于不实信息 [1][4] - 冷凝水汽现象是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形成的常见物理反应 飞机起飞后即快速消失 [1][4] - 公司已于2023年8月通过媒体进行辟谣 并通过官方渠道持续向旅客进行科普 [2][4] - 公司严格按照客舱要求设定温度 确保处于舒适范围 否认故意调低温度售卖毛毯 [2][4] 公司法律行动 - 公司已完成对网络谣言的全面取证 要求相关媒体和用户立即删除不实内容 [2][4] - 对任何恶意损害商誉的行为 公司将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追究造谣传谣主体的法律责任 [2][4]
春秋航空回应客舱冷凝水汽质疑,称温度设定合规
新浪科技· 2025-08-25 17:45
公司声明内容 - 公司否认故意调低客舱温度以售卖毛毯的行为 并强调客舱温度严格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1][5] - 公司解释夏季客舱冷凝水汽现象为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形成的正常物理反应 飞机起飞后该现象会快速消失 [1][5] - 公司已于2023年8月通过媒体公开辟谣 并持续通过官方渠道向旅客进行科普 [1][5] 公司法律行动 - 公司已对相关网络谣言全面取证 并敦促发布不实信息的媒体及用户立即删除内容 [1][5] - 公司将依法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 追究恶意造谣传谣主体的法律责任 [1][5] 网络舆论管理 - 公司呼吁广大网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共同维护文明网络环境 [5] - 公司认定相关不实信息为将正常物理现象与客舱销售强行关联的谣言 [1][3][5]
春秋航空回应客舱低温质疑,称严格按照要求设定温度
贝壳财经· 2025-08-25 17:43
公司声明内容 - 公司否认故意调低客舱温度以引导购买毛毯的行为 [1][2][5] - 视频中冷凝水汽现象为夏季客舱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后的正常物理反应 飞机起飞后该现象会快速消失 [1][2][5] - 公司自2023年8月起已通过媒体回复和官方渠道多次进行科普辟谣 [1][2][5] - 客舱温度严格按照要求设定并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1][2][5] 公司法律行动 - 公司已对相关网络谣言全面取证并敦促删除不实信息 [2] - 将对恶意损害商誉的行为依法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追究责任 [2]
航空机场板块8月25日涨1.54%,中信海直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611.07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5 16:47
板块整体表现 - 航空机场板块当日上涨1.54%,领涨股为中信海直(涨幅2.22%)[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611.07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69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63亿元[2] - 上证指数上涨1.51%至3883.56点,深证成指上涨2.26%至12441.07点[1] 个股价格表现 - 中信海直收盘价24.38元,成交量42.25万手,成交额10.22亿元[1] - 中国东航涨幅2.21%至4.17元,成交量83.65万手[1] - 南方航空涨幅2.04%至6.00元,成交量84.93万手[1] - 海航控股涨幅1.92%至1.59元,成交量520.64万手[2] - 中国国航涨幅1.89%至7.54元,成交量121.59万手[1] 资金流向分布 - 吉祥航空主力净流入2625.65万元(占比7.00%),游资净流出5363.20万元[3] - 华夏航空主力净流入1355.23万元(占比8.97%),散户净流出1005.26万元[3] - 深圳机场主力净流入883.44万元,游资净流入362.84万元[3] - 南方航空主力净流出676.79万元,散户净流入3464.94万元(占比6.86%)[3] 成交活跃度 - 海航控股成交520.64万手位列板块第一,成交额8.23亿元[2] - 中国国航成交额9.09亿元居首,其次为中信海直10.22亿元[1][2] - 厦门空港成交额最低(5508.09万元),成交量3.64万手[2]
中国交通:反内卷行业,两个行业的故事 —— 航空公司和物流会解决根本问题吗
2025-08-25 09:40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交通运输生态系统 重点关注航空业和物流业[2] * 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 中国国际航空 中国东方航空 春秋航空[3] *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 顺丰控股 京东物流 满帮集团[3]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于2025年反内卷运动 * 中国2025年反内卷运动是一项广泛的战略举措 旨在解决多个行业的过度竞争问题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稳定定价 提升服务质量和恢复市场秩序[2][4] * 与以往在行业繁荣期进行的干预不同 此次运动发生在下行周期 且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如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显示出其全面性和政府的承诺[4][8] * 物流业因过度竞争和价格压力而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监管力度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均有所加强 包括在广东和义乌等关键地区的价格调整 以及国家邮政局和发改委的定价指导[2][18] * 航空业虽被纳入运动 但其面临的挑战更深层次地源于需求疲软和高铁分流 而非激进竞争 因此类似措施的有效性尚不确定[2][8] 关于航空业的挑战与前景 * 尽管疫情政策转向已2.5年 中国航空公司仍持续亏损 当前亏损状态并非由于运力过剩或激进定价 而是源于需求疲软和持续向高铁转移的趋势[3][10] * 夏季旅行需求虽有增长 但定价压力持续 7月国内航空客运量达6473万人次 同比增长2.7% 国际航空客运量达709万人次 同比增长约16% 但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7.5% 仍比疫情前水平低5%[9][11] * 高铁客运增长持续超越航空客运增长 7月铁路客运总量达4.41亿人次 同比增长4.3% 日均客运量达1420万人次 且7月铁路客运量比2019年水平高出24%[12][13] * 在线旅行社平台主导了70-80%的机票销售 其 dominance 对航空公司的定价控制和市场秩序构成挑战 缺乏具体的定价标准进一步限制了反内卷措施的有效性[2][10][21] * 供应链约束导致飞机交付延迟 订单积压创历史新高 影响了老旧机型的租赁率并因机队老化增加了维护成本 修订后的亚太GDP预测(尤其是中国低于政府5%的目标)预计将影响货运量和费率[10] 关于物流业的机遇与监管 * 对中国的物流行业保持积极看法 监管措施有望稳定低端定价并改善行业盈利能力[3] * 物流业的抗内卷努力由中央领导层率先发起 今年的努力比2021年更全面 涉及监管监督 试点计划和技术整合 近期发展包括广东和义乌等地区的快递服务涨价 以及国家层面的定价指导[18] * 当地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定价的监督 导致平均销售价格降幅收窄 政府积极与行业利益相关者接触并进行检查以确保新政策的遵守[21] 关于股票观点与投资建议 * 对中国航空公司持谨慎态度 维持对中国南方航空和中国国际航空的减持评级 对中国东方航空的中性评级 并看好作为领先廉价航空的春秋航空的强劲执行力[3] * 保留对物流行业的积极看法 给予中通快递 顺丰控股和京东物流增持评级 因监管措施有望稳定低端定价并改善行业盈利能力[3] * 对满帮集团保持非共识性中性评级 因其在提供信贷解决方案和货运经纪业务面临监管收紧的背景下 风险回报平衡[3]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与民航竞争的路线重叠度不断增加 最高端的旅行者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高铁而非航空 考虑因素包括节省时间和服务质量[13] * CRH450预计很快完成原型车交付以进行运营测试 磁悬浮列车的开发预计需要更长时间 计划到2035年在主要城市之间建立试验线路[13] * 到2027年 2007年的第一批动车组将达到20年使用寿命 从而产生替换需求 2035年的长期目标是实现7万公里的铁路线路[13] * 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自8月12日起均取消了航站楼入口处的旅客和行李安检 简化了检查流程并提高了中转效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