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证券(601066)

搜索文档
湾财周报 人物 华兴资本包凡现身;传奇瑞董事长就加班道歉
南方都市报· 2025-08-10 19:01
华兴资本控股 - 创始人包凡在被调查两年半后现身 但公司未确认其是否重获自由 [1] - 包凡不再参与集团日常管理与运营 公司业务由执行委员会全面负责 [1] 小鹏汽车 - 全新小鹏P7小订突破1万台仅用时6分37秒 [1] - 何小鹏表示新车价格不会如部分消费者预期的便宜 [1] 奇瑞汽车 - 董事长尹同跃要求改变员工周六加班现状 提出精简30%会议和参会人员 [2] - 尹同跃承认过去依赖"人海战术和疲劳战术" 承诺改善管理方式 [2] 大湾区机器人产业 - 大湾区30多家企业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覆盖工业、服务、医疗等全场景应用 [3] - 企业以"技术实用化"和"商业化落地"为核心竞争力 [3] 恒生银行 - 上半年股东应得溢利68.8亿港元 同比下滑30.46% [4] - 净利息收入143.39亿港元 同比减少7.39% [4] - 新董事长郑维新强调将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 [4] 基金行业 - 95%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取得正收益 平均收益突破15% [6] - 医药行业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4只年内收益翻倍 [6] - 张坤管理规模超500亿元领衔百亿基金经理 [6] 海辰储能 - 高管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采取强制措施 [7] - 公司声明称涉技术为公众所知悉 不影响生产经营 [7] 人事变动 - 王红履新深交所副理事长 强调吸引中长期资金通过ETF入市 [8] - 高洪祥接棒李进担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 [9] - 邬建军出任康佳集团党委书记 [9] - 谢鸿鹤加盟长城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 [10] - 叶才出任景顺长城基金董事长 公司管理规模近6500亿元 [11] - 朱永将担任中信建投副董事长 [12] - 王忆军掌舵交银投资 系交行31年老将 [13]
中信建投:全球市场流动性宽松预期推升风险偏好
新浪财经· 2025-08-10 18:58
市场表现与风险偏好 - 流动性宽松预期推动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AH股和美股表现强势 债市利率下行 [1] - 全球大宗商品走势分化 黄金和铜价格反弹 原油回调 [1] 市场关注焦点 - 关税对美通胀的影响成为市场关注线索之一 [1] - 美国经济数据回落可能逆转资产"金发姑娘"叙事 [1] - 国内政策预期的定价窗口期受到关注 [1] 重要事件与数据 - 下周中美关税谈判和美国7月CPI数据成为市场焦点 [1] - 美联储官员发言和通胀数据将影响后续利率和汇率走势 [1] 行业影响 - 民生政策落地有望对消费行业形成支撑 [1]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2025Q2北交所券商评价透视:7巨头稳居前十,特色券商差异深挖+合并券商跻入
开源证券· 2025-08-10 17:04
核心观点 - 北交所市场近期呈现高位震荡态势,北证50指数报收1,441.72点,周涨幅1.56%,PE TTM为67.30X,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报2,485.10点,周涨幅2.44%,PE TTM为77.08X [3] - 北交所A股整体估值上涨,PE从50.92X升至51.64X,日均成交额243.47亿元(-5.42%),日均换手率5.58%(-0.36pcts)[3][22] - 建议投资者从高β股票转向寻找α收益,关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估值合理且具备新型生产力稀缺性的标的,同时警惕高估值企业业绩不达预期的波动风险 [3] 券商执业质量评价 - 2025Q2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申万宏源、国投证券、东兴证券等位列前十,其中东兴证券排名跃升65位至第3名 [10][14] - 中小券商差异化突围趋势明显,东兴证券、西南证券、东北证券排名分别上升65、56、54名,显示精准卡位细分业务可获得高弹性增长 [11][12] - 开源证券在推荐挂牌、发行并购、持续督导、做市和研究五大细分业务赛道均进入前三名,展现特色券商的竞争优势 [16][1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北交所A股估值结构显示,153家企业PE TTM超过45X(占比56.67%),其中73家超过105X(占比27.04%),29家处于0-30X(占比10.74%)[31] - 行业估值分化明显,信息技术板块PE TTM最高达93.75X,其次为消费服务56.74X和医药生物51.53X,高端装备和化工新材分别为42.57X和44.42X [35][37] - 与2024年11月高点相比,PE TTM超过90X的企业数量增加28家,显示过高估值企业数量已接近或超过上轮高点 [31][33] IPO与上市情况 -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8月8日,北交所共有31家新上市企业,首日涨跌幅均值248.73%,2025年上市的8家企业首日涨幅均值达337.97% [45][47] - 近期IPO审核动态:巴兰仕、能之光已注册,锦华新材提交注册,南特科技、中诚咨询已过会,科马材料和大鹏工业待上会 [53][55] - 新股发行节奏保持平稳,2024年发行23家,2025年已上市8家,审核频率近期有所提升 [51][56] 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戈碧迦(835438.BJ)在微晶玻璃和半导体应用领域的发展,以及富士达(835640.BJ)在射频连接器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41][42] - 股票池组合表现显示,德源药业、康比特、利通科技等公司具备业绩稳定且估值合理的特征,可作为配置参考 [43][44]
中信建投:客车行业出口内需共振向上 龙头量利齐升将持续释放业绩弹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8-10 16:31
行业景气度 - 客车行业处于出口增长+内需回升的景气上行期,龙头量利齐升将持续释放业绩弹性 [1] - 2024年全球大中客销量约35万辆,海外、国内销量分别为28万辆、7万辆,同比分别+11%、+27% [3] - 2024年大中客内销7.1万辆同比+27%,出口4.5万辆同比+38%,连续四年双位数增长 [2][3] 出口市场 - 中国大中客出口未来可触及市场规模超14万辆,存在翻倍以上空间 [1][2] - 2024年/2025年1-5月大中客出口分别为4.9万辆/2.1万辆,同比+30%/+13%,疫前为2.2-2.5万辆/年 [4] - 新能源大中客出口2024年/2025年1-5月为0.9万辆/0.5万辆,同比+13%/57%,渗透率超20% [4] - 新能源出口ASP约120-180万元/辆,为燃油客车的2-4倍,欧洲、亚洲、拉美合计占比80% [4] 国内市场 - 2025年公交单车补贴从6万升至8万,驱动内需进一步回暖 [1][2] - 2016-2017年销售的公交车即将报废更新,置换需求加速释放 [6] - 2024年全球新能源大中客销量6.2万辆,国内渗透率56%达3.9万台同比+49% [3] 竞争格局 - 客车行业集中度高,出口CR3超70%,内销CR3超60% [2] - 中国品牌海外市占率约16%,新能源市占率50%超欧洲、日韩之和 [5] - 宇通位列全球大中客行业第一,金龙旗下三品牌及中通跻身前十 [3] - 新能源出口前三为比亚迪、金龙、宇通,合计份额超70% [5] 核心优势 - 中国新能源客车供应链完整、技术突出、性价比高、定制化能力强 [4] - 龙头出口特别是新能源出口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 [1][2] - 产品力与海外经营能力提升推动市占率增长,欧洲跃升第四大市场 [4]
海正生材: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09 00:24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概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50,669,517股,于2022年8月16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后总股本为202,678,068股,其中限售流通股占比77.20%(156,470,896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比22.80%(46,207,172股)[1] - 本次涉及3名限售股股东(台州市椒江创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等),合计持有限售股6,390,100股,占总股本3.15%,限售期36个月届满后将上市流通,实际流通日为2025年8月18日(原到期日为非交易日)[2] 股本变动及股东承诺 - 限售股形成至今公司未发生因利润分配、公积金转增导致的股本数量变化[2] - 限售股股东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委托管理/回购所持股份,减持需符合监管规定,违规减持所得归发行人所有[2][3] - 间接持股员工承诺:同步遵守36个月限售期,如实申报持股变动,违规减持需承担法律责任[3] 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特殊承诺 - 间接持股高管(阮召炉等)及离职高管(张本胜)承诺:限售期满后每年转让不超过持股总数25%,离职半年内不得转让[4] - 触发股价条件(连续20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16.68元/股)时自动延长锁定期6个月至2026年2月15日[6] - 核心技术人马高琪承诺:限售期满后每年减持不超过上市时持股25%,累积使用减持比例[6] 上市流通数据及核查结论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总数6,390,100股,占总股本3.15%,流通后剩余限售股数量为0[7] - 保荐机构核查认为:本次解禁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要求,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7][8]
*ST天茂: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动终止上市的财务顾问意见(上网)
证券之星· 2025-08-08 23:17
公司主动终止上市方案 - 天茂集团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并申请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转让[5][12] - 主动终止上市原因为业务结构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需保护中小股东利益[6][12] - 方案已通过董事会及决策与咨询委员会审议,尚需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及深交所批准[12][13] 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总股本49 04亿股,流通A股45 16亿股,控股股东新理益集团持股44 89%,实控人刘益谦家族合计控制55 44%股权[11] - 2024年1-9月营业总收入335 9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 33亿元,资产负债率87 37%[10] - 2021-2023年营收稳定在496亿元左右,但净利润由盈转亏,2023年亏损6 52亿元[10] 异议股东保护机制 - 荆门市维拓宏程管理合伙企业将向除控股股东外的全体A股股东提供1 60元/股的现金选择权[13][15] - 现金选择权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2日,预计覆盖不超过16 29亿股股份[15][16] - 申报需满足股份无权利限制条件,信用账户持股需提前划转至普通账户[14][15] 公司历史沿革与主营业务 - 公司前身为1993年设立的湖北荆门化工医药集团,历经多次增发及更名,2025年完成4 35亿股回购注销[8][9] - 主营业务为通过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和华瑞保险开展保险业务,属投资控股型公司[9][10] - 最新注册资本494 06亿元,注册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7][9]
巍华新材: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部分限售股及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08 20:13
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限售股上市流通情况 本次限售股上市类型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8,634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7.39元,于2024年8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1] - 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为345,340,00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占19.60% [1]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规模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前部分限售股及全部战略配售限售股,合计115,488,000股,占总股本33.44% [2] - 其中战略配售限售股17,268,000股(3名股东),首次公开发行前限售股98,220,000股(30名股东) [2] - 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8月14日,限售期12个月 [2][7] 股本变动情况 - 限售股解禁后,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减少115,488,000股至160,780,00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增至184,560,000股 [12] - 自IPO后公司未发生因分配、公积金转增等导致的股本数量变化 [2] 股东承诺事项 - 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股东张增兴、周成余承诺:锁定期内不转让股份,离职后半年内不减持,任职期间每年减持不超过持股25% [3] - 绍兴巍辰、巍锦等合伙企业承诺:锁定期内不转让股份,对特定合伙人(实控人亲属)设置36个月锁定期 [5][9] - 战略配售股东(如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承诺:持有期12个月,限售期满后按减持规定操作 [7] 特殊锁定期安排 - 因上市后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17.39元/股,潘强彪等7名股东限售期延长6个月,涉及股份9,450,000股 [7] - 实控人亲属金伟慧、吴江峰、吴满华通过合伙企业间接持有的170,000股锁定期为36个月 [9] 中介机构核查结论 -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确认限售股股东已履行承诺,上市流通事项符合《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 [12]


中信建投证券(06066.HK)将于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8 18:47
公司财务安排 - 中信建投证券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议程包括批准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同时批准相关业绩公告的发布 [1]
中信建投证券(06066)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8-08 18:40
会议安排 - 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行[3] - 会议将审议及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发布[3] 公司人员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刘成、金剑华[3] - 非执行董事有李岷等6人[3]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浦伟光等5人[3]
券商“抢滩”发行科创债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券商科技创新债券获批情况 - 国泰海通证券获证监会批准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1] - 6月以来5家券商累计获批科技创新债券额度不超过938亿元 包括中信证券 中信建投证券 中金公司 国泰海通证券 华泰证券 [1] - 银行间市场发行额度分配:中信证券150亿元 中金公司98亿元 国泰海通证券15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60亿元 华泰证券100亿元 [1] - 证监会注册批复额度:中信证券15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80亿元 国泰海通证券150亿元 [1] 银行间市场发行突破 - 央行行政许可允许券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突破原有交易所债市限制 [2] - 央行证监会联合公告明确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融机构 科技型企业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2] - 政策发布后券商迅速响应 国泰海通证券 中信建投证券 招商证券等立即披露募集信息 [2] 发行规模与市场反响 - 截至6月18日29家券商已发行33只科技创新债券 总规模284.7亿元 [3] - 中泰证券 信达证券 平安证券计划发行各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3] - 东方证券 国泰海通证券 中国银河证券发行的债券全场认购倍数超过7倍 [3] 资金投向与运用机制 - 募集资金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包括股权投资 债券投资 基金投资等多种途径 [3] - 中信证券资金用途:不低于50%用于符合要求的投资 不低于20%用于做市及风险对冲服务 [4] - 国泰海通证券将70%募集资金通过股权 债券 基金投资等形式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4] 券商双重角色与行业影响 - 券商同时担任发行人与承销商双重角色 提供全方位科创企业服务 [4] - 科技创新债券为券商带来承销业务增量空间 并提供资产配置优化与业务模式升级契机 [4] - 证券公司通过专业化金融手段有效优化科技创新领域的资源配置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