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平安(601318)
icon
搜索文档
销售步伐加快!有险企上半年分红险产品占比已达约40%,下半年势头能否延续?
新浪财经· 2025-09-03 11:48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 - 9月起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2.0%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75% 万能型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0% [1] - 非对称下调使分红险优势更加明显 监管层认可分红险"保障+收益共享"机制 [1] - 预定利率下调缩小分红险与传统险差距 长期看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并降低利差损风险 [3] 分红险业务表现 - 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缴保费中占比同比提升超过45个百分点 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超五成 [1] - 中国平安上半年分红险产品占比达40% [2] - 太保寿险新保期缴规模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 代理人渠道占比超51% [2] -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4-7月分红险期缴保费占比超70% 银保渠道超30% [2] - 2024年分红险实现率回暖 多家险企实现率重回100%及以上 [5]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使分红险"保障+收益"双重属性吸引力增强 [2] - 监管层通过"报行合一"打击短期套利 动态定价机制强化产品精算逻辑 个人营销体制改革倒逼代理人提质升级 [2] - 分红险被定位为降低负债成本的有效工具 中国平安称其分红险结算利率仍具市场竞争力 [2] - 险企通过资负联动机制推进分红险转型 新华保险成立分红险转型领导小组及专项管理专班 [3] 短期市场动态 - 预定利率下调前出现"炒停"现象 8月31日单日有销售人员签署9张保单 首年累计保费近50万元 大额趸交保单频现 [6] - 保险中介i云保截至8月31日新单首期保费达24.8亿元 同比增长65% 六家分公司单月新单保费突破亿元 [6] - "炒停"行为榨干后续客户储备 但非长久之计 过度宣传高收益可能埋下误导隐患 [6] 长期发展战略 - 健康、养老、财富管理三大领域被视作数万亿级市场 成为寿险行业未来增长极 [6] - 保险公司需提升技术应用、风险管理、产品与服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及资产负债匹配能力 [6] - 分红险本质是保险保障与盈利分享的结合 保障功能是发展的原动力 分红收益属于锦上添花 [6] - 投资端回报能力是分红险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结合保障服务与增值服务形成综合优势 [6]
中国平安将于9月3日注销逾1.02亿股回购股份 总股本减少约1.03%
经济观察网· 2025-09-03 11:41
股份注销与股本变动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3日注销102,592,612股A股股份 [1] - 总股本从18,210,234,607股减少至18,107,641,995股 降幅约1.03% [1] - A股数量降至10,660,065,083股 占总股本比例由59.10%调整为58.87% [1] 公司治理与监管审批 - 股份注销及减资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和类别股东会议审议 [1] - 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 [1] - 后续将办理注册资本变更及章程修订的工商登记手续 [1]
大行评级|摩根大通:内险股中较为看好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 同予“增持”评级
格隆汇· 2025-09-03 11:12
行业业绩表现 - 内险股上半年业绩传递准备金负债提前转向、加强资产负债表控制、增加中期派息、偿付资本改善以及寿险及非寿险经营状况强劲等正面讯息 [1] - 寿险及非寿险经营状况强劲 [1] 估值与回报预期 - 内险股现价水平对应2026年预测市盈率约7倍 [1] - 股息回报率料达约4% [1] - 预期市场将上调内险股的盈利及股息预期 [1] 个股偏好与评级 - 摩根大通较为看好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 [1] - 预期第三季业绩仍将向好 [1] - 予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H股"增持"评级 目标价分别为31港元及80港元 [1]
中国平安全面实现AI智能化
金融时报· 2025-09-03 09:03
公司AI战略与投入 - 公司提出"AI in all"核心战略 全面实现AI智能化并聚焦"五智"战略(智能化营销 服务 运营 管理 经营)[1] - 公司自研大模型数量达67个 较今年新增14个 全集团部署AI智能体23000个 超过20%员工使用AI智能体处理日常事务[1] - 公司过去10年持续加大对科技 数字化 AI的投入 已积累算力 数据 算法 场景四大核心竞争力[1] AI技术应用成效 - AI智能体赋能销售需求分析 个性化推荐 话术支持 2025年上半年辅助销售金额达661.57亿元[2] - 寿险理赔采用"111极速赔"模式 闪赔占比达59% 运用AI数字机器人 智能相机识别 理赔审核等技术[2] - AI座席服务量约8.82亿次 覆盖公司80%客服总量 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智能技术显著降低服务成本[2] 数据资源与技术基础 - 公司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 覆盖近2.47亿个人客户[2] - 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 31万小时带标注语音语料 超75亿图片语料[2] -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建立全体系AI能力 构建AI护城河[2] 战略演进与行业定位 - 公司2013年提出"科技引领金融"战略构想 后确定"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 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2] - AI技术正逐步改良甚至完全重塑传统金融经营模式 服务差异化成为转型升级关键[3] - 科技发展推动公司通过数字化创新和差异化服务实现全新突破[3]
承保盈利改善 多元业务齐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9-03 08:50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市险企财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6078.99亿元,承保利润232.27亿元 [1] - 人保财险保费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平安产险保费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太保产险保费1127.60亿元同比增长0.9% [1] - 行业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人保财险整体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5%创十年新低,平安产险95.2%同比优化2.6%,太保产险96.3%同比下降0.8% [7] 车险业务 - 人保财险车险收入1502.76亿元同比增长3.5%,平安产险1086.11亿元同比增长3.6%,太保产险536.06亿元同比增长2.8% [4] - 家用车险占比持续提升,人保财险家用车险占比73.4%同比增1%,太保产险家用车险占比同比提升1.4% [4] - 车险成本控制显效,人保财险车险综合费用率21.1%同比下降4.1%,综合成本率94.2%同比下降2.2%;平安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5.5%同比优化2.6%;太保产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8% [4] 新能源车险 - 平安产险承保新能源车575万辆同比增长49.3%,新能源车险保费217亿元同比增长46.2%且实现承保盈利 [4] -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105.96亿元占车险比例19.8%,实现承保盈利 [5] - 新能源车家用车综合成本率相对理想,商用车综合成本率超100%,但整体已进入盈利空间 [5] 非车险业务 - 非车险业务快速增长,人保财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保费309.75亿元同比增长25.1% [6] - 平安产险健康险保费123.62亿元同比增长22.5%,意外险保费72.42亿元同比增长25.6% [6]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预计第四季度落地,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改善盈利状况 [6] 业务结构优化 - 财险公司持续加强渠道专业化建设,提高新车业务获取能力 [4] - 通过线上化、精准化风控管理有效控制赔付成本 [4] - 加速布局非车险业务改善业务结构,行业盈利水平预计进一步改善 [7]
四方联动精准打击“代理退保”黑产
金融时报· 2025-09-03 08:50
案件判决与处罚 - 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10名被告人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至4年6个月不等刑罚 并处罚金5000至两万元不等 其中主犯洪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1] - 该案件是福建省第4例以敲诈勒索罪成功精准打击代理退保黑产的刑事案件 追缴违法所得并有力维护金融市场秩序[1] 犯罪链条与运作模式 - 犯罪团伙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在全国多地设立窝点 以全额退保为幌子发布虚假广告 教唆投保人非正常退保 伪造证据及恶意投诉非法牟利[2] - 团伙自2019年下半年起建立专业化代理退保黑产流水线 收取每单300元材料费 通过伪造证据 恶意剪辑录音 炮制虚假投诉材料及软件批量生成投诉函[3] - 利用监管投诉必回应机制 通过投诉轰炸迫使保险公司在现金价值外额外支付高达80%至100%保费的补偿款 投保人获得超额退款后支付15%至50%佣金 业务骨干抽成3%至5%上交主犯[3] 案件侦办与协作机制 - 金融监管部门联动福建省公安厅部署打击整治代理退保黑产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龙岩市公安局迅速响应[2] - 构建警检监企四位一体攻坚体系 通过信息共享整合异常投诉函件 可疑资金流水等关键证据 运用技术手段追踪赃款流向并锁定犯罪组织[2] - 科技手段精准绘制横跨多省市的犯罪链条图谱 揭露线上招揽 伪造证据 恶意施压 非法分赃的全流程运作模式[2] 司法审理与定性 - 法院审理认定团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通过杜撰虚构保险公司违规行为 系统性伪造证据材料 编写大量投诉信函 恶意利用金融监管规则实施精准要挟[4] - 主犯洪某某造成保险公司损失16546757元 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4] - 判决从司法层面明确代理退保黑产行为的犯罪本质 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打击同类犯罪提供重要判例参考[4] 行业影响与治理创新 - 案件成功摧毁组织严密 跨多省市运作的专业化黑产团伙 斩断犯罪链条 暴露的行业问题推动保险机构规范销售行为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加强内控管理[5] - 验证警检监企联动及科技赋能+司法打击的创新治理模式 为常态化打击金融新型犯罪积累宝贵经验[6] - 保险公司将持续深化与检察机关 公安机关及金融监管部门协作联动 运用科技手段严厉打击保险诈骗及黑产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6]
保险资金持续加码权益市场
金融时报· 2025-09-03 08:50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规模显著增长 - 五家A股上市险企股票投资规模达1.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4053.56亿元 [1] - 全行业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达3.07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末增长约6400亿元 [1] 中国人保权益配置情况 - 股票投资资产规模946.25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343.76亿元 [2] - A股投资资产较年初增长26.1%,总投资资产占比从3.7%提升至5.4% [2] - 计划通过定增、举牌等方式加强对优质标的投资 [2] 中国人寿权益投资表现 - 权益资产配置规模新增超1500亿元 [3] - 股票投资金额6201.3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90.54亿元,占比从7.58%提升至8.70% [3] - 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同比增长4.2% [3] 中国平安股票配置力度 - 股票投资规模6492.94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119.15亿元,增幅48.5% [4] - 股票投资占比提升至10.5%,较年初增长2.9% [4] - 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价值股方向 [4] 中国太保资产配置变化 - 核心权益(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比11.8%,较上年末上升0.6% [5] - 股票规模2831.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0.6亿元 [5] - 将稳步增加公开市场权益资产及未上市股权配置 [5] 新华保险投资策略特点 - 股票投资总额1521.2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9.51亿元 [7] - 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增加68.26亿元至374.66亿元 [7] - 通过OCI账户配置高股息股票以平滑利润波动 [7]
“低供体”模式合力护航低空经济“飞得稳”
金融时报· 2025-09-03 08:50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规模 - 低空经济涵盖无人机物流配送、植保作业、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及城市空中交通等活动,其中无人机产业规模占比达85% [2] -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增至3.5万亿元 [2] -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保险行业参与低空经济保障 - 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共保体于重庆成立,19家成员单位签署协议,为首批16家企业提供6115万元风险保障 [1][5] - 三成以上财产保险公司已开展低空经济相关业务,产品包括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第三者责任险及定制化场景保险 [3] - 人保财险与亿航智能推出eVTOL全方位保险体系,平安产险提供场景定制化产品,中再产险与太保产险共同研发责任险 [3] 地区发展与实践案例 - 重庆发布2024-2027年低空经济行动方案,截至2024年底相关经营主体达147家(同比增长104.2%),落地40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88.4亿元 [4] - 重庆低共体推出"渝低空保"首批产品,覆盖无人机第三者责任、航空产品责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网络安全四大领域 [5] 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 - 无人机保险定价依赖历史数据,但缺乏长期细分数据积累,需按机型型号、零配件、飞行区域等维度精细化定价 [6] - 行业尚未形成统一风险定义与规范,仅深圳地区发布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服务指引,标准化进程需加速 [6] - 复合型人才稀缺,需融合航空工程、保险精算、低空法规等专业知识,高校及职业教育机构需加快课程建设 [7] 政策支持与行业建议 -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12月要求加强低空经济等新领域保险研究应用 [3] - 专家建议保险机构深化与企业合作,开发操作责任险、低空物流综合险等定制产品,并加快数字化技术布局 [7]
【财经早报】8连板牛股提示!如股价进一步异常上涨,可能停牌核查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7:27
财政部与税务总局税收政策 - 对承接主体运用划转国有股权和现金收益投资过程中贷款服务取得的全部利息及利息性质收入和金融商品转让收入免征增值税 [1] - 承接主体转让划转的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投资取得的收入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1] - 承接主体转让划转的非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免征印花税 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及运用现金收益买卖证券应缴纳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实行先征后返 [1] - 承接主体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负责集中持有管理和运营划转国有股权的国有独资公司或受托专户管理公司 [2] - 通知自2024年4月1日起执行 发布前已缴纳的符合规定的税款可予以退还 [3] 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操作 - 2025年8月常备借贷便利SLF净投放2亿元 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3000亿元 抵押补充贷款PSL净回笼1608亿元 [3] - 短期逆回购净回笼534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 当月未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3] 北交所上市公司业绩 - 截至8月31日北交所274家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半年报披露 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20.64亿元 平均营业收入3.36亿元 同比增长6.01% [3] - 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9.09亿元 平均归母净利润2156.46万元 同比下滑10.59% 下滑幅度收窄 [3] - 七成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达49.74亿元 较上年增加5.35% 21家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 现金分红总额5.32亿元 [3] 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 - 截至8月31日138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 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5万亿元 合计实现净利润1505.42亿元 [4] - 上半年创业板公司长期资产投资合计1822.32亿元 同比增长9.43% [4] 上海市人工智能政策 - 上海市组织开展2025年度"人工智能+"行动项目申报 聚焦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重点领域融合 [4] - 重点提升模型基础语料服务算力供给行业公共服务等能力 目标到2027年底打造不少于10个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4] - 推动不少于100项核心技术突破 建设不少于200个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应用项目 [4] 软件行业数据 - 前7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83246亿元 同比增长12.3% 软件业利润总额10890亿元 同比增长12.4% [5] - 软件业务出口339.8亿美元 同比增长5.2% 软件产品收入18011亿元 同比增长10.6% 占全行业收入比重21.6% [5] -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57246亿元 同比增长13.4% 占全行业收入68.8%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1181亿元 同比增长6.2% [5] 天普股份股价异常波动 - 公司股价8月22日至9月2日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 累计涨幅偏离值达100% 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6] - 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 如进一步异常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6] 中国石油股份划转 - 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拟将5.41亿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30%划转给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6] - 划转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需取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 [6] 上纬新材股价异常上涨 - 公司股票价格自7月9日至9月2日累计上涨1154.5% 短期涨幅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50及同行业指数 [6] - 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6] 宁德时代股份回购 - 截至8月31日累计回购A股股份869万股 占同日A股总股本0.1973% 最高成交价290元/股 最低成交价231.5元/股 [7] - 成交总额21.3045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实施回购计划 [7] 中国平安股份注销 - 9月3日注销根据2021年A股回购方案回购的约1.0259亿股A股股份 总股本由182.1023亿股变更为181.0764亿股 [7] - 内资股A股数量由107.6266亿股减少至106.6007亿股 外资股H股数量保持不变 [7] *ST天茂终止上市 - 公司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股票上市 启动异议股东及其他股东保护机制 [8] - 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1.6元/股 申报期为9月15日至9月19日交易日上午9:30—11:30和下午13:00—15:00 [8] 东芯股份停牌核查 - 公司股票因交易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自8月29日起停牌核查 预计停牌不超过3个交易日 9月3日复牌 [8] - 股票价格剔除大盘和板块因素后实际波动幅度较大 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 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 [8] 华泰证券消费行业观点 - 消费领域呈现结构性机遇 需求端向情感化个性化升级 潮玩美妆等高情绪价值品类增长显著 [9] - 场景端服务+产品融合推动"人货场"关系重构 国货品牌凭借商业模式创新与渠道效率构建用户生态 [9] - 建议关注兼具渗透率提升潜力供给端能力跃迁及政策支持的细分品类 看好具备体验价值和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 [9]
中国平安首获“金融冠军”
搜狐财经· 2025-09-03 07:23
品牌排名与价值 - 公司位列2025年Interbrand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第3位 品牌价值达1758.5亿元 同比增长5% [1] - 公司首次位列中国金融行业第1位 并连续12年蝉联中国保险业第1位 [1] - 上榜品牌总价值为34278.02亿元 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分列前三位 [1] 战略模式与服务 - 公司构筑"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模式 通过AI技术赋能用户需求 推动"省心、省时、又省钱"服务工程 [1] - 公司打造"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金融解决方案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个人客户数近2.47亿 较年初增长1.8% [1] - 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26.6% 客户留存率达97.8% 服务时间5年及以上客户占比73.8% 留存率94.6% [1] 医疗养老生态布局 - 公司通过保险、医疗、投资、科技等多业务条线协同 整合医疗养老服务资源 提供"到线、到店、到家、到企"服务 [2]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拥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 合作医院数近3.7万家 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 [2] - 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近10.6万家 合作药店数达24.0万家 较年初新增超4800家 全国药店覆盖率近36% [2] 科技能力与数据应用 - 公司以垂域数据库为基础构建AI护城河 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 覆盖近2.47亿个人客户 [2] - 2025年上半年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次 多元场景应用数超650个 AI座席服务量约8.82亿次 覆盖80%客服总量 [2] - 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占比94% 通过"AI+人工"智能复效派工体系辅助保单复效提升18% [2] 社会责任与绿色金融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投入近10.8万亿元 [3] - 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1444.82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2517.46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