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核电(601985)
icon
搜索文档
6月风光新增装机回落,绿电有望迎来反转
国盛证券· 2025-07-27 18: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风光新增装机环比骤降,供给端新增压力缓解,绿电有望迎反转;6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5.4%,三产及居民用电持续高增 [7][11][13] - 建议重视电力板块配置,关注季度业绩具备弹性的火电板块、火电灵活性改造龙头、存量项目占比较高&短期收益确定性更优以及中长期更具降本增效优势绿电运营商、低估绿电板块、水核防御标的等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业观点 - 6月风光新增装机回落,绿电有望迎来反转:6月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新增装机环比下滑,随着抢装潮过去,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有望理性回落,绿电电价风险逐步释出,绿电板块有望反转 [7][13] - 火电:煤价反弹至650元/吨 [12] - 水电:7月25日三峡入库流量同比下降21.67%,出库流量同比下降55.71% [30] - 绿电:硅料价格上升,主流硅片价格上升,本周硅料价格为42元/KG,较上周上升5元/KG,主流品种硅片价格为1.27元/PC,较上周上升0.10元/PC,长期来看光伏项目收益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8] - 碳市场:交易价格较上周上升1.21%,本周周成交量149.01万吨,周成交额1.11亿元,最高成交价73.85元/吨,最低成交价72.92元/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73.70元/吨,大宗协议交易周成交量174.72万吨,周成交额1.22亿元,截至2025.7.25,累计成交量6.79亿吨,累计成交额466.41亿元 [48]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7.21 - 7.25)上证指数报收3593.66点,上涨1.67%,沪深300指数报收4127.16点,上涨1.69%,中信电力及公用事业指数报收3015.64点,下跌0.03%,跑输沪深300指数1.72pct,位列30个中信一级板块涨跌幅榜第27位,电力及公用事业板块上市公司近半数上涨 [1][55] - 涨幅前五为大唐发电、川能动力、国投电力、龙源电力、宁波能源,涨幅分别为4.52%、4.37%、3.98%、3.55%、3.18%;跌幅前五为豫能控股、华银电力、乐山电力、西昌电力、建投能源,跌幅分别为12.56%、9.35%、8.27%、6.79%、4.77% [59] 行业资讯 行业要闻 - 国家能源局:2025年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4%,1 - 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62] - 中国核电成立新公司,拟出资50,000万元设立中核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持有100%股权 [63] -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1 - 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 [64] - 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企业涉电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电力企业涉电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64] - 国家能源局发布《浙江、河南、广东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工作方案》的通知,探索开展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工作 [65] - 我国首台第四代百万千瓦商用快堆初步设计完成,中核集团宣布我国首台第四代百万千瓦商用快堆CFR1000完成初步设计,具备上报审批条件 [65] 重点公司公告 - 华能国际: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同意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发行不超过等值于1700亿元人民币的境内外债务融资工具,近日完成20亿元人民币的2025年度第六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 [67] - 深圳能源:全资子公司拟投资建设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789,703万元,公司拟增资 [67] - 乐山电力:报告期内完成发电量24,57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62%;完成售电量228,74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0.08%等,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5.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加66.35% [67] - 天富能源:为全资子公司新疆天富天源燃气有限公司向招商银行办理业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担保金额为5,000万元 [67] - 湖南发展: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相关公司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67]
中国聚变公司获增资近115亿元!中国核电、浙能电力两大核电巨头重金入局
华夏时报· 2025-07-25 19:54
投资动态 - 中国核电拟投资10亿元持有聚变公司6.65%股权,浙能电力计划投资7.51亿元获得5%股权 [2] - 参与增资的企业包括昆仑资本、上海聚变、国绿基金等,总增资金额超百亿元 [2][3] - 七家投资方以1.0019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共同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3]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聚变公司成立于1983年,前身为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现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实施主体 [3] - 增资完成后,聚变公司注册资本将达150亿元,中核集团持股比例由100%降至50.35%,昆仑资本持股20%位居第二 [4] - 中核集团以现金和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知识产权占认缴出资比例为19.96% [4] 投资方财务与业务概况 - 中国核电2024年总资产6597.39亿元,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主营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业务 [5] - 浙能电力2024年资产总额1540.85亿元,归母净利润77.53亿元(同比增长18.92%),业务涵盖火电、气电、核电等领域 [5] - 浙能电力持有中国核电多家子公司股权,包括秦山核电有限公司28%股权等 [5] 商业化前景与技术挑战 - 聚变公司2024年净利润亏损超2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4325.89万元,尚未实现营收 [7] - 公司技术路线为磁约束托卡马克,计划分三阶段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 [8] - 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难度高,产业化周期长,短期内盈利可能性低 [8][9] 战略意义与行业观点 - 中国核电认为投资聚变公司具有显著战略意义,与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目标一致 [8] - 浙能电力通过投资进入核聚变领域,是传统能源行业面向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8] -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可控核聚变公司技术路线多样,尚无明确最具商业化潜力的路线 [8]
上海电气董事长吴磊与凯士比首席执行官施特凡·蒂默曼及中核工程董事长徐鹏飞举行会谈
快讯· 2025-07-25 07:59
公司动态 - 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率队访问德国凯士比总部 [1] - 会谈参与者包括凯士比董事、总经理及首席执行官施特凡.蒂默曼和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 [1] 合作领域 - 三方围绕核能产业链安全展开深入交流 [1] - 探讨新兴技术合作机会 [1] - 讨论本土化创新及全球市场拓展 [1]
国泰海通 · 晨报0725|策略、核电
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无风险利率下行 - 中国股市估值逻辑转变:主要矛盾从经济周期波动转为贴现率下行,尤其是无风险利率下行,A/H股整体估值中枢上修 [2] - 无风险利率下降通道已打开:过去三年高机会成本阻碍入市意愿,2025年利率下行将提升A/H股估值,战略看多中国 [2] - 国际经验印证:日本(90年代末)和美国(2011年)均出现利率跌破2%后债券规模缩减、权益资产规模扩张的现象 [3] - 中国历史规律:2014-2015年(信托打破刚兑)、2019-2021年(理财打破刚兑)两次无风险利率下降均伴随股市估值提升和增量资本入市 [4] - 当前第三次机会:2024年末长债利率破2%,叠加美元资产转弱,居民/固收+/外资等增量资本将通过ETF等工具入市 [4] - 转型牛趋势:无风险利率下行对A/H股估值提升具广谱性,蓝筹股估值中枢提升,成长股空间打开 [5] 核电设备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中核集团二级子公司,注册资本150亿元,聚焦核聚变工程化/商业化,布局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 [8][9] - 股东结构多元化:中核集团(50.35%)、中国核电(6.65%)、昆仑资本(20%)等共同增资114.92亿元 [9] - 行业格局形成:中国聚变公司与聚变新能(注册资本145亿元)为双主力,商业化公司(能量奇点、星环聚能等)百花齐放 [9] - 产业化加速:央企资金(昆仑资本/中核电力)和社会资本共同推动核聚变领域布局,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9]
30股受融资客青睐,净买入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4 11:47
市场融资余额动态 - 截至7月23日市场融资余额合计1 92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6 59亿元连续3个交易日持续增长 [1] - 沪市融资余额9706 93亿元较前日增11 21亿元深市融资余额9453 95亿元增15 26亿元北交所融资余额61 85亿元增1138 27万元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7月23日共1841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其中509只净买入额超千万元30只超亿元 [1] - 特变电工以3 20亿元净买入额居首盛和资源(2 87亿元)包钢股份(2 78亿元)分列二三位中国核电(2 25亿元)中国能建(1 90亿元)华新水泥(1 87亿元)等紧随其后 [1][2] -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最高为江淮汽车(9 33%)其次东方锆业(7 16%)指南针(6 48%)天风证券(6 13%)行业平均占比3 80% [2] 行业与板块分布特征 - 融资净买入超亿元个股集中在建筑装饰(4只)电力设备(3只)有色金属(3只)行业 [1] - 主板个股占融资净买入超亿元标的90%(27只)创业板占10%(3只) [1] 重点个股数据 - 特变电工融资净买入3 20亿元最新融资余额35 21亿元占流通市值4 89%当日股价下跌1 32% [2] - 盛和资源融资净买入2 87亿元融资余额19 93亿元占流通市值5 68%当日股价上涨3 84% [2] - 包钢股份融资净买入2 78亿元融资余额18 45亿元占流通市值2 57%当日股价上涨4 57% [2] - 华新水泥融资净买入1 87亿元当日股价涨停(10 03%)融资余额4 45亿元占流通市值1 90% [2]
中国核电拟投10亿持有聚变公司6.65%股份 标的引领可控核聚变技术获投115亿
长江商报· 2025-07-24 07:38
聚变公司成立及资本投入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中核集团、中国核电等多家企业共同投资114.92亿元,其中中国核电投资10亿元,持股6.65% [1][2] - 增资后聚变公司股权结构为中核集团50.35%、昆仑资本20%、上海聚变11.81%、中国核电6.65%、国绿基金3.19%、浙能电力5%、四川聚变3% [3] - 聚变公司作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将重点布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总体设计、技术验证和数字化研发等业务 [2] 聚变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 - 截至2024年底,聚变公司资产总额6.12亿元,所有者权益6.11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亏损2.03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聚变公司资产总额5.37亿元,所有者权益5.37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亏损4325.89万元 [3] - 聚变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等 [3] 中国核电发电量及业绩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核电控股核电机组发电量998.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1%,上网电量935.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4% [1][7]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机组发电量219.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76%,其中风力发电102.23亿千瓦时(增长33.99%),光伏发电116.92亿千瓦时(增长37.34%) [7]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核电实现营业收入202.73亿元(增长12.70%),净利润31.37亿元(增长2.55%) [7] 中国核电战略布局 - 中国核电参股聚变公司是基于国家能源战略考虑,认为其技术研发与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目标高度一致,具有较高商业价值 [1][4] - 中国核电拟投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中核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山东省内能源项目 [7] - 公司2025年全年发电量目标2370亿千瓦时,其中核电1954亿千瓦时,新能源416亿千瓦时 [6]
一图看懂 | 聚变能源公司概念股
市值风云· 2025-07-23 18:14
核聚变产业投资背景 - 中国目前在建的14个主要可控核聚变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362亿元,未来3-5年是招标关键窗口期 [1][7] - 可控核聚变已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密集期,投资主体涵盖科研机构、国企和民企 [1][7][8] - 中国核电(601985)投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6.65%),浙能电力(600023)投资7.51亿元(持股5%),标志着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 [4][7] 直接参股企业 中国核电(601985) - 投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65%,作为中核集团旗下核心核电企业深度参与聚变技术工程化 [9][11] - 战略意义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要求,落实核能"三步走"战略,巩固央企在聚变产业的核心地位 [12] 浙能电力(600023) - 投资7.51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依托电力国企背景推动聚变技术商业化 [13] - 战略意义为发挥传统电力企业在能源转型中的资本协同优势,助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 [14] 核心部件供应商 西部超导(688122) - ITER低温超导线材国内唯一供应商,核聚变用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15] - 超导材料是核聚变装置磁约束系统的核心材料,技术壁垒极高 [16][17] 安泰科技(000969) - 全系列涉钨产品覆盖聚变装置核心需求,累计为ITER项目提供数万件钨铜零部件 [17] - 钨铜偏滤器、包层第一壁、中子屏蔽材料等产品在极端环境下具有不可替代性 [17][18] 国光电气 - ITER项目偏滤器独家供应商,真空室及热氦检漏设备技术全球领先,屏蔽模块打破国际垄断 [19] - 偏滤器是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部件,负责排除聚变反应中的氦灰和高热负荷,技术要求极高 [20][21] 旭光电子(600353/688776) - 兆瓦级大功率电子管是磁约束核聚变中回旋加热等离子体的核心器件,单件价值200-300万元 [23] - 产品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属于消耗品,单堆用量8-16个,市场空间广阔,技术门槛高 [23] 关键技术企业 东方电气(600875) - 牵头国内首个聚变发电示范项目设备供应,磁体线圈技术覆盖核聚变与裂变领域 [25] - 在聚变堆热交换系统、发电机设备领域拥有全产业链技术整合能力 [26] 弘讯科技(603015) - 核聚变电源系统供应商,意大利子公司EEI为国际项目提供高动态电源定制方案 [27] - 与欧洲CERN保持多年技术合作,在核聚变电源器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 [29] 英杰电气(300820) - 为核聚变行业提供全方位关键电源配套服务,包括磁场电源、加热电源等 [31] - 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安徽、河北、上海、四川、陕西等地的多个国家级核聚变项目 [32] 合锻智能(603011) - 聚变堆真空室构件研制,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在聚变堆真空室制造技术领域深度合作 [34] - 核聚变产业联盟成员,在偏滤器材料验证与制造领域协同研发能力突出 [35] 材料与设备企业 永鼎股份(600105) - 国内唯一高温超导带材量产企业,产品适配聚变装置磁约束与能源传输需求 [38] - 高温超导带材(YBCO类)是实现强磁场约束的关键材料,技术壁垒高 [39] 兰石重装(603169) - 新型高效紧凑型焊接式热交换器应用于CEFTRIA-12 [39] - 在氦冷固态包层热工设备领域具有独特技术积累,满足聚变装置极端工况要求 [40] 四创电子(600990) - 积极开拓上海、成都等各地聚变项目资源,参与聚变装置建设与配套 [40] - 在电子系统工程领域经验丰富,具备大型科研装置配套能力 [41] 百利电气(600468) - 为ITER计划提供电力无功补偿设备,在能源控制系统有深厚积累 [43] - 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确保聚变装置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技术成熟可靠 [43]
7月23日主题复盘 | 雅江电站概念继续打高度,大消费、核聚变局部活跃
选股宝· 2025-07-23 16:09
行情回顾 -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 三大指数涨跌互现 沪指3600点得而复失[1] - 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下跌 炸板率达50%[1] - 单日成交额达1.9万亿元[1] 雅江电站概念 - 概念股持续大涨 西藏天路 高争民爆 中国电建等多股一字涨停[4] - 山河智能连续3天涨停 最新价10.67元 涨幅10.00% 流通市值114.45亿[5] - 西藏天路连续3天涨停 最新价12.75元 涨幅10.01% 流通市值169.30亿[5] - 华泰证券认为基建股受益需求提振 低估值建筑龙头企业迎来估值修复[5]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12] 大消费板块 - 汉商集团5天3板 最新价10.92元 涨幅9.97% 流通市值32.20亿[7] - 南京新百涨停 最新价7.55元 涨幅10.06% 流通市值87.96亿[7] - 世界卫生组织警示基孔肯雅病毒在119个国家传播 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6] 核聚变概念 - 国机重装连续3天涨停 最新价4.09元 涨幅9.95% 流通市值295.03亿[9]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获多家企业共同投资约114.92亿元[8] - 招商证券指出托卡马克电源系统价值量占比可能接近40%[10] 创新高个股 - 恒立钻具涨幅29.98% 属雅江电站概念[16] - 深水规院涨幅20.02% 属雅江电站概念[16] - 壶化股份涨幅10.01% 属雅江电站概念+民爆[16]
获增资115亿元,中国聚变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3 15:34
公司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七家公司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共同投资114.92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1] - 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从35.31亿元升至150亿元 中核集团作为控股股东出资40.29亿元持股50.35% 中国核电持股6.65% 昆仑资本持股20.00% 上海聚变持股11.81%[1] - 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公告股权交易获国资委批复 聚变公司被称为"可控核聚变国家队" 有望获得百亿级投资[2] 业务转型 - 聚变公司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 原主营业务集中于核电设备研发[2] - 增资完成后公司将转型为推进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重点布局总体设计 技术验证 数字化研发等业务[2] - 公司将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0.00元 净利润亏损2.02亿元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0.00元 净利润亏损4325.89万元[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资产总额53.69亿元 所有者权益53.67亿元[2] 市场影响 - 7月23日可控核聚变板块走高 浙富控股 雪人集团 中国能建涨停 中国核电 浙能电力跟涨[1] - 中信建投指出可控核聚变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技术突破 项目融资和政策支持推动招标采购加速开展[2] - 世界银行分析核聚变产业投资前景明朗 预计2035年发展中国家电力需求增长一倍以上 发电 电网和储能投资将从2800亿美元增加到6300亿美元[3]
A股重磅!“国家队”,再度出手!
天天基金网· 2025-07-23 14:30
可控核聚变领域投资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获中核集团、中国核电等7家机构共同投资114.92亿元,其中中国核电投资10亿元持股6.65% [2][3] - 聚变公司2024年资产总额6.12亿元,净亏损2.03亿元;2025年上半年资产总额增至53.69亿元,净亏损收窄至4325.89万元 [3] - 此次增资主要用于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旨在巩固央企在聚变产业主导地位,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 [3][4] 国家政策与行业趋势 - 中国将可控核聚变纳入顶层设计,2021-2024年连续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研发 [5] - 全球聚变领域2024年股权投资达17.4亿美元,中美为主要投入国,中国在高温超导带材等技术领域领先 [5] - 美国能源部2025年拨款1.07亿美元支持聚变研究,BEST项目计划2027年实现聚变发电演示 [6] 核电行业进展 - 2025年国内新核准10台核电机组,涉及广西防城港等5个工程,连续四年保持年均10台以上审批节奏 [7] - 中国在运在建核电规模全球第一,核电装机预计2030年达1.1亿KW(2025年基数7000万KW),2035年突破1.5亿KW [8] - 铀供需缺口扩大推动价格高位运行,WNA预测2024-2040年全球铀需求年均增速超4%,供应受资源集中度高等因素制约 [8][9] 技术商业化前景 - 磁体和堆内构件占聚变反应堆成本45%(28%+17%),当前产业链处于密集招标阶段 [6] - 聚变公司定位为技术研发平台,目标实现聚变堆商业化应用,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度协同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