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605499)
搜索文档
东鹏饮料推出“低糖港式奶茶”新品
北京商报· 2025-10-13 19:41
公司产品动态 - 东鹏饮料于10月13日推出名为“低糖港式奶茶”的新产品 [2] - 新品选用印度大叶种红茶和云南滇红作为原料,并搭配宁夏塞上牧场奶源 [2] - 产品特点为茶香浓郁,奶味绵密,定位为低糖饮品 [2] 产品市场定位与销售 - 新产品适用于校园欢聚、小馋小饿、工作开会等多种消费场景 [2] - 新品已上线淘宝官方旗舰店进行销售 [2] - 产品规格为500ml*24瓶,售价为94.87元 [2]
东鹏饮料入围《经济观察报》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17:53
公司荣誉与认可 - 公司入围《经济观察报》2024至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 [1] - 评选基于优质运营、创新突破、社会贡献等指标 [1] 财务与运营表现 - 根据经观中国上市公司综合价值评估体系,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 [1] - 公司研发费用、员工薪酬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 [1]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双节白酒动销符合预期,关注景气度较高的子行业龙头-20251013
华龙证券· 2025-10-13 17: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并予以维持 [2] 报告核心观点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白酒动销整体符合市场预期,但整体出现下滑 [5][27][28] - 10月份进入三季度报告披露期,预计白酒行业整体报表端仍将承压 [5][28] - 大众消费品板块中,软饮料和零食子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建议关注成长性较好且估值回调后的板块龙头 [5][29] - 维持对食品饮料行业的“推荐”评级 [5][27] 一周市场行情总结 - 上周(2025年10月9日-10月10日)申万食品饮料指数下跌0.29%,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位,跑输上证指数(+0.37%)0.66个百分点 [5][14][27] - 子行业表现分化,乳品(+1.13%)、调味品(+0.74%)、肉制品(+0.60%)涨幅居前;其他酒类(-0.85%)跌幅居前 [5][14][27] - 个股方面,庄园牧场(+21.07%)、养元饮品(+16.80%)、光明肉业(+6.48%)涨幅居前 [14] 周内价格波动总结 - **白酒批价**:飞天茅台(散瓶)批价从1760元/瓶上涨5元至1765元/瓶;飞天茅台(原装)批价从1780元/瓶上涨15元至1795元/瓶;普五(八代)52度及国窖1573批价均维持在840元/瓶 [5][19] - **主要成本价格**:生鲜乳价格为3.04元/公斤,同比持平;大麦进口均价为269.59美元/吨;白糖经销价为5816.67元/吨;大豆价格为4291.40元/吨;瓦楞纸出厂均价为3590元/吨;聚酯瓶片现货价为5730元/吨 [5][21] 行业要闻与公司公告总结 - **行业要闻**:双节期间白酒动销整体下滑20%-30%,区域分化显著,河南、山东、江苏等传统消费大省表现相对稳健,广东、安徽等地下滑幅度普遍超20%;头部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汾酒表现相对较好 [5][24] - **重点公司公告**:东鹏饮料更新H股发行申请;广州酒家自有品牌月饼销量1398万盒,同比增长1.75%;金徽酒认为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五粮液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27.33万股,金额约8.00亿元 [25][26] 细分行业观点与重点公司 - **白酒行业**:建议关注两类公司,一是稳健的高端白酒如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二是具备韧性的区域龙头如山西汾酒、古井贡酒 [5][28] - **大众品行业**:软饮料为日常刚需,零食头部企业在新渠道、新品类有增长空间,建议关注东鹏饮料、盐津铺子、百润股份、海天味业、西麦食品 [5][29] - **重点公司预测**:报告列出了包括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东鹏饮料等在内的多家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指标 [7][30]
东鹏饮料股价跌5.15%,华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14万股浮亏损失18.3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3 14:59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13日股价下跌5.15%至295.63元/股,成交额达5.88亿元,换手率为0.38%,总市值为1537.31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量饮料是核心收入来源,占比77.87%,电解质饮料和其他饮料分别占13.90%和8.17% [1] 基金持仓情况 - 华安中证申万食品饮料ETF(516900)在第二季度减持东鹏饮料3200股,当前持有1.14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4.63%,为该基金第七大重仓股 [2] - 受股价下跌影响,该基金当日持仓浮亏约18.35万元 [2] 相关基金表现 - 华安中证申万食品饮料ETF(516900)今年以来亏损4.05%,近一年亏损7.1%,自成立以来累计亏损39.06%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为7754.19万元 [2]
东鹏饮料冲刺港股IPO,股东密集减持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0-13 11:58
公司市场地位与增长表现 - 按销量计,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到2024年的26.3% [3] - 按零售额计,公司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 [4] - 报告期内营收从2022年的85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07.32亿元,三年半时间营收近乎翻倍 [6] - 净利润增速迅猛,从2022年的14.41亿元增至2024年的33.26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75亿元 [6] - 毛利率从2022年的41.6%稳步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 [6] 产品结构与业务依赖 - 公司业务形成以能量饮料为核心,运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等多品类协同的格局 [6] - 2024年核心单品“东鹏特饮”贡献133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84%,存在重度依赖 [6] - 产品“东鹏补水啦”虽实现280%的增速,但2024年收入仅14.95亿元,占比不足10% [6] - 茶饮料、咖啡等其他品类收入合计占比低于7% [6] 财务状况与资金运作 - 公司总负债规模持续扩张,从2022年的68.05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49.85亿元 [7]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57.33%波动升至2024年的66.08%,2025年上半年回落至61.86% [7] - 短期借款从2022年的31.8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6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8] - 2024年末货币资金56.5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8.97亿元,债权投资36.72亿元,形成“存贷双高”格局 [8] 股东分红与资本运作 - 自2022年至2025年10月9日,公司累计宣布派息54亿元,累计派息率约60% [9] - 2024年计划分红23亿元,分红率高达70% [9] - 实际控制人林木勤及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有公司50.16%股份,获得分红的大部分 [9]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重启港股IPO之路 [3] 股东减持与股权结构 - 自2022年限售期解禁以来,多名股东密集减持,第二大股东君正创投完成四轮减持,合计套现41.51亿元 [12] - 2023年,员工持股平台东鹏远道、东鹏致远、东鹏致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合计套现10.67亿元 [12] - 2025年,由实控人之子林煜鹏为主要股东的鲲鹏投资减持716.78万股,减持总金额约19.08亿元 [13] - 实际控制人林木勤家族多人在公司持股并担任要职,家族财富与公司市值高度关联 [10][11]
东鹏饮料:更新赴港上市申请 上半年短期借款余额61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0:38
港股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向香港联交所更新了发行H股并上市的申请资料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37% [1]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5亿元,同比增幅达37.22% [1] 资产配置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达39.13亿元,主要由银行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构成 [1] - 债权投资余额为22.60亿元,以安全性较高的大额存单及定期存款为主 [1]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为66.64亿元,包含私募股权基金及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等 [1] - 2025年4月股东大会授权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保证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10亿元的范围内择机购买理财产品 [1] 负债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61.28亿元,主要为贴现借款,利率区间控制在1.00%至1.95% [1] - 合同负债余额为36.67亿元,主要包含应付销售返利与折扣及预收货款 [1]
东鹏饮料20251012
2025-10-13 09:00
纪要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东鹏饮料 [1] * 行业:能量饮料行业 东南亚市场软饮料行业 [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收入增长潜力与战略 * 东鹏饮料远期整体收入体量有望达到350亿元甚至更高 [2][4]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能量饮料主产品(远期空间200-250亿元)电解质水等补水产品(远期空间约50亿元)以及果汁茶新品类(远期空间约二三十亿元) [4] * 公司通过出海战略开辟新增长曲线 预计到2030年在东南亚重点市场有望实现50亿人民币收入 [3][11][16] * 公司销售财年即将结束 未来两到三年收入端复合增速强劲 利润端三年维度可保持20%左右增长 [11] 东南亚市场选择的原因 * 东南亚地区具备强大的经济增长韧性 2010-2023年人均GDP复合增速达4%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5% [5] * 该地区拥有显著人口红利 总人口约7亿占全球8.5% 且多数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不到10% 形成庞大消费市场 [5] 东南亚能量饮料市场现状 * 2024年东南亚能量饮料市场规模达42亿美元(约300亿人民币) 过去5年复合增速超过6% [2][6] * 市场呈现梯队分化 越南柬埔寨和泰国为第一梯队 占比70%以上 缅甸菲律宾印尼占比23% 新加坡马来和老挝规模较小约1.6亿美元 [6][14] * 各国驱动因素各异 越南和柬埔寨是量价齐升市场 印尼呈现量增价跌趋势 泰国市场相对饱和 缅甸因政局动荡由通胀驱动价格上涨 [6][13][14] 重点国家市场特点 * 越南是东南亚最大能量饮料市场 2024年规模接近15亿元 过去5年复合增速超10% 市场格局稳定 天丝红牛份额40% 百事凭借草莓口味产品份额达25% [7] * 柬埔寨市场人均消费额47美元为东南亚最高 2024年规模约8亿美元 百事凭借高性价比占据60%份额 卡拉宝占26% 韩国Backer品牌占10% [8][9] * 印尼市场规模仅2.5亿美元 不到越南1/5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过去五年销量增速14%但价格下跌9% 本土品牌通过低价产品蚕食头部品牌份额 [10][12] 公司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 * 公司成立海外事业部并由核心高管带队 在越南印尼等核心市场设立子公司 推行激励方案鼓励员工赴海外发展 [15] * 产能布局规划五个生产基地(天津中山海南昆明及印尼) 总投资额超过55亿元 多个工厂靠近东南亚以降低物流成本 [15] * 渠道策略以线下为主 与当地经销商合作进入传统渠道 已在印尼实现销售并在马来西亚找到专业分销商 [15] * 品牌营销采取逐步渗透策略 通过赞助赛事提升品牌调性 再通过线下互动增强消费者粘性 [15] 其他重要内容 * 东南亚各国市场被分类为高潜力市场(越南柬埔寨印尼)通胀驱动市场(缅甸)成熟稳定市场(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存量饱和市场(泰国) [14] * 公司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目标为 印尼30% 柬埔寨和缅甸20% 越南和菲律宾10%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 泰国因竞争激烈暂不预期高份额 [16] * 结合东南亚出海及其他业务 公司总营收规模有望突破330至350亿人民币 有望成为全球化公司 [17]
东鹏特饮冲港股:百亿负债、巨额理财,家族狂分红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13 08:06
公司市场地位与增长表现 - 公司是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量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6.3% [5] - 按零售额计,公司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仅次于红牛 [6]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8.3亿元,三年半时间近乎翻倍,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7.32亿元 [8]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14.41亿元增至2024年的33.26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75亿元 [8]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41.6%稳步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 [8] - 公司产品覆盖全国420万+终端网点,拥有九大生产基地 [7] 产品结构与业务依赖 - 核心产品东鹏特饮在2024年贡献133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84%,显示出较高的大单品依赖度 [8] - 产品“东鹏补水啦”在报告期内实现280%的增速,但收入仅14.95亿元,占比不足10% [8] - 茶饮料、咖啡等其他品类收入合计占比低于7% [8] - 公司2009年推出PET瓶装东鹏特饮,2017年首创500ml大容量包装,凭借高性价比策略抢占下沉市场 [7] 财务结构与资金运作 - 公司总负债规模从2022年的68.05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49.85亿元,其中流动负债高达148.45亿元 [10]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57.33%波动升至2024年的66.08%,2025年上半年回落至61.86% [10] - 公司短期借款从2022年的31.82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6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11] - 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56.5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8.97亿元(主要为银行理财),债权投资36.72亿元 [11] - 公司呈现出“存贷双高”格局,一边有65.5亿元的短期借款,一边有高达85亿元的资金用于理财 [11] 股东结构与资本活动 - 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木勤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50.16%的股权,其家族多人在公司持股并担任要职 [14] - 自2022年至2025年10月9日,公司累计宣布派息54亿元,累计派息率约60%,其中2024年计划分红23亿元,分红率高达70% [12] - 自2022年限售期解禁以来,公司多名股东密集减持,包括第二大股东君正创投完成四轮减持,合计套现41.51亿元 [17]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合计套现10.67亿元 [17] - 实际控制人林木勤之子林煜鹏为主要股东的鲲鹏投资在2024年减持716.78万股,减持总金额约19.08亿元 [17]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重启港股IPO之路,并透露开拓海外市场的野心 [5][6]
东鹏饮料资本梦不灭二度递表港股 业绩狂飙林木勤家族累计变现超50亿
长江商报· 2025-10-13 07:34
港股IPO进程 - 公司于10月9日第二次向香港联交所递表,开启港股IPO征程[3][11] - 公司首次递表在4月3日,但因未在有效期内完成上市流程,相关材料于10月3日失效[4][12] - 首次递表失效后仅过6天,公司即第二次递表,显示出其港股上市的急迫心情[13] 资本运作历史 - 公司于2021年5月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募资18.51亿元[5][14] - A股上市仅一年后,公司于2022年筹划赴瑞士发行GDR,但该计划于2024年2月终止[14] - 公司执着于IPO上市的目的是提高资本实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并推进全球化战略[8][16] 财务状况与资金运作 - 公司经营业绩快速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58.39亿元和33.27亿元,较2018年增长约4.2倍和14倍[7][2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37亿元和23.75亿元,同比增长36.37%和37.22%[7][27] - 公司存在“大存大贷”现象,截至2025年中期期末,货币资金52.62亿元,短期借款61.28亿元[19][20] - 2025年3月,公司宣布使用不超过110亿元的闲置资金进行理财,截至2025年6月底,购买的投资产品约85亿元[17][18] 股东减持与分红 - 股东鲲鹏投资于2025年3月至5月减持523.78万股,套现约19.08亿元,林木勤父子据此套现逾12亿元[22] - 员工持股平台东鹏远道、东鹏致远、东鹏致诚于2023年通过减持合计套现10.67亿元[22] - 前第二大股东天津君正累计减持套现约40亿元[23] - 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66亿元,平均分红率63.62%[23] - 林木勤家族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公司约65%股权,通过分红获得约42.8亿元,加上减持,累计变现超过50亿元[25][26][10] 业务运营与挑战 - 公司大单品东鹏特饮的功能性饮料在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业收入占比为77.87%,产品依赖明显[27] - 公司的电解质饮料尚未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7] - 功能性饮料和电解质饮料市场竞争激烈,面临外星人、乐虎等品牌的竞争[28]
东鹏饮料执意赴港上市背后:“不差钱”与出海野心
中国基金报· 2025-10-12 20:19
赴港上市动因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此前于2025年4月3日的首次申请已于10月3日失效[2] - 赴港上市旨在增强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及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6] - 扩展海外市场是战略重点,截至2024年末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6] - 港股上市募集资金可直接以港币或美元形式取得,便于获取外汇开展海外业务,尤其是东南亚市场[6] - 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在印尼、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建立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实现本地化运营[7] 财务状况与“存贷双高”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上现金类资产总额达142.23亿元,2025年3月曾公告拟使用不超过110亿元进行理财[5][10] - 同期公司短期借款增至65.51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6.08%,形成“存贷双高”现象[10] - 公司解释称此举旨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使财务费用下降并实现理财收益,同时确保融资渠道畅通[10] - 公司保持高现金分红比例,2024年现金分红率达到69.14%[10] 市场地位与产品战略 - 按销量计,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12] - 按零售额计,公司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0%[12] - 公司实施“1+6多品类战略”,以东鹏特饮为核心,同时发展运动饮料、无糖茶、咖啡、鸡尾酒等6个新品类[1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7.37亿元,其中东鹏特饮营收占比降至77.91%,较去年同期下降9.32个百分点[17] 产品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能量饮料毛利率为49.9%,运动饮料毛利率为31.1%,其他饮料产品毛利率为14.2%[18][19] - 与东鹏特饮相比,包括东鹏补水啦在内的新品类毛利率偏低,反映出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新品类盈利能力的挑战[17] - 公司计划通过产品组合优化、成本控制和渠道精耕来提升新品的整体盈利能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