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君实生物(688180)
icon
搜索文档
君实生物跌3.19% 连亏9年半2020年上市2募资共8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10-14 16:26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4日讯君实生物(688180.SH)今日收报37.67元,跌幅3.19%。该股目前处于破发状 态。 君实生物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情况为,根据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上海君 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2616号),公司获准向 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53.95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 3,776,500,000.00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合计人民币31,697,205.06元(不含增值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 为人民币3,744,802,794.94元。实际到账金额为人民币3,759,350,000.00元,包括尚未支付的其他发行费用 人民币14,547,205.06元。上述资金已于2022年11月23日到位,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于2022年11月24日出具了容诚验字 [2022]230Z0337号《验资报告》。募集资金到账后,已全部存放于公司开设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内。 经计算,君实生物两次募集资金合计86 ...
君实生物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6.15%,汇添富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166.23万股,浮亏损失423.8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01:37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13日股价下跌1 77%至38 91元/股 成交额4 91亿元 换手率1 65% 总市值399 49亿元 [1] - 公司股价已连续3天下跌 区间累计跌幅达6 15% [1]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等治疗型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 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与转让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药品销售占比90 67% 技术许可及特许权使用收入占比8 74% 技术服务及其他占比0 59% [1] 基金持仓情况 - 汇添富中证精准医疗指数(LOF)A基金重仓持有君实生物 为该基金第三大重仓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4 89% [2] - 该基金在第二季度减持君实生物10 87万股 当前持有股数为166 23万股 [2] - 以10月13日股价计算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116 36万元 连续3天累计浮亏约423 89万元 [2] 相关基金表现 - 汇添富中证精准医疗指数(LOF)A基金最新规模为7 78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1 21% 同类排名1093/4220 [2] - 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28 4% 同类排名1817/3855 成立以来收益率为6 15% [2] - 该基金经理吴振翔累计任职时间15年254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91 81亿元 [3]
小核酸药物:从罕见病到常见病,治疗范式革命前夜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13 23:0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认为小核酸药物市场已至爆发临界点,建议关注布局差异化递送技术、靶点的企业,以及潜在BIC/FIC交易机会 [3] 核心观点 - 小核酸药物凭借其直击"不可成药"靶点、高研发效率及长效优势,有望成为小分子、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型 [3] - 行业已从罕见病验证阶段进入常见病市场拓展阶段,肝内常见病未来5年有望出现多个革新治疗范式的药物 [3] - 新修饰技术(如C16/VP)和新偶联技术(如AOC)初步证明肝外靶向可行,未来2年有望在肝外实现商业化 [3] - MNC BD交易活跃度达到历史高点,临床阶段的FIC药物基本都被MNC买下 [3] - 小核酸药物是MNC不能错过的下一代疗法,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更多BIC交易 [81] 行业发展回顾 - 2021年底至2025年8月,小核酸药物公司市值分化明显:Alnylam从203亿美元增长至601亿美元,Arrowhead从69亿美元降至28亿美元,Ionis从43亿美元增至68亿美元,Sarepta从78亿美元降至20亿美元 [7] - Alnylam市值高增长得益于在TTR和降脂血赛道研发了两个爆款药物,验证了GalNAc肝内递送平台 [7] - 2016年行业经历安全性事件后,通过技术迭代(如GalNAc递送系统升级)成功实现常见病突破 [8] - 2021年12月FDA批准Inclisiran用于降脂血,标志着小核酸药物成功由罕见病突破至常见病 [5][8] - 2022年前后Alnylam上市两款药物成为爆款:Amvuttra 2024年销售额10亿美元,Inclisiran 2024年销售额8亿美元 [8] 药物机制与优势 - 小核酸药物由十几到几十个核苷酸串联而成,包括经修饰的活性成分和递送系统 [10] - 机制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特异性靶向细胞内的mRNA、pre-mRNA等,从而调控蛋白质表达 [10] - 主要分类包括siRNA(双链,在细胞质通过RISC机制降解靶mRNA)和ASO(单链,在细胞核或细胞质通过RNase H1机制降解靶mRNA或调节pre-mRNA剪接) [12] - 优势:开发难度降低(已知致病基因序列即可设计药物)、靶点数量翻倍(潜在靶点数千)、长效(siRNA可实现3个月至1年给药) [13] - 与其他药物类型对比:小核酸药物分子量5-25 kDa,作用维度为mRNA/pre-mRNA,持续时间长效,研究靶点数千个 [14] 市场格局与领先企业 - Alnylam将GalNAc迭代极致,Ionis探索大量靶点 [17] - 已上市小核酸药物中Amvuttra和Leqvio最具潜力:Amvuttra因3个月给药一次、神经和心肌双重获益、较好安全性处于快速放量期;Leqvio 2024年销售额近8亿美元 [20] - 2024年主要药物销售额:Spinraza 15.7亿美元,PMOs 9.7亿美元,Amvuttra 9.7亿美元,Leqvio 7.5亿美元,Givlaari 2.6亿美元,Onpattro 2.5亿美元 [21] - ASO进展不及siRNA:在GalNAc肝靶慢病方面,siRNA以长效给药便利性优势胜出,如Ionis的ION449需要每月给药,而Inclisran每6个月给药 [22] - ASO过去安全性不及siRNA,但迭代产品有所改善,如Eplontersen显示出比Inotersen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4] 技术平台与递送系统 - 小核酸药物研发核心是递送平台,需要解决Entry(富集和细胞摄取)、Escape(内体溶酶体逃逸)、Efficacy(体内效力表现)三大瓶颈 [41] - Alnylam的GalNAc偶联技术将药效提升了约10000倍(从100 mg/kg到接近0.01 mg/kg) [41] - 技术迭代路径:STC(第一代)→ ESC(当前主流)→ Advanced ESC/ESC+(极致效力、更高特异性、更长久药效)→ IKARIA(实现肝外递送,可能实现每年一次给药) [42] - Advanced ESC平台对比STC,给药频率大幅缩短,有望实现"一年一针" [44] - C16/VP修饰技术有挑战肝外潜力:C16增强siRNA与细胞膜亲和力,VP增强沉默效果,系统验证了siRNA在CNS、眼、肺的高效递送 [47] - AOC(抗体偶联小核酸)首次证实能将siRNA靶向递送至人类肌肉组织,Avidity的AOC 1001已启动ph3临床,预计2026H2提交上市申请 [52] 研发前沿与创新趋势 - 双靶点小核酸药物可能成为热点,如降脂血赛道降低LDL-C和甘油三酯、降压/降脂/减肥、肾脏疾病等领域多重获益的药物 [36] - 小核酸联用GLP-1有潜力实现1+1>2效果:Arrowhead的ALK7-siRNA联用替尔泊肽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增强减重效果、减少肌肉流失 [60] - 基因疗法竞争较弱:因安全性、高成本和生产难度,基因疗法发展慢于小核酸药物,仍集中于超罕见病 [67] - 肝内研发聚焦高脂血症、高血压、乙肝、MASH等常见病;肝外研发聚焦肌肉、肾脏、神经、眼科等领域 [29] - 竞争格局:肝内适应症研发拥挤,肝外有更大差异化空间;中国公司重点押注siRNA赛道,布局高脂血症、乙肝、高血压 [55] 重点在研药物与市场空间 - 10款未来5年有望商业化的革新性药物覆盖高血压、高脂血、乙肝、MASH、肌肉疾病等领域 [73] - 高血压领域:Alnylam/罗氏的Zilebesiran已进入ph3,舶望制药的BW-00163进入ph2 [75] - 高脂血领域:关注有独立获益的靶点如APOA/Lp(a),Arrowhead/安进的Olpasiran预计2026-2027年读出ph3数据 [76] - 乙肝领域:Ionis/GSK的Bepirovirsen通过联合疗法探索功能性治愈,ph3试验进行中 [78] - 市场空间:慢病突破主要关注肝内大适应症(高血压、血脂异常、AMD、慢性乙肝);罕见病领域关注新递送方式验证和新靶点 [69][70] 中国企业进展 - 舶望制药:siRNA肝内先行者,肝外广布局,4款药物进入ph2,2024年与诺华合作快速迈入商业化 [84][85] - 靖因药业:积极探索差异化适应症和靶点,2025年5月与CRISPR就SRSD107达成合作,首付款9500万美元 [86] - 中国公司布局:肝内聚焦高脂血症(靶向ANGPTL3、Lp(a))、高血压(AGT靶点)、乙肝;肝外关注肾病等领域 [32][33]
君实生物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6.15%
新浪财经· 2025-10-13 15:12
科创医药ETF(588860)基金经理为史宝珖。 截至发稿,史宝珖累计任职时间3年318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3.04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 87.55%, 任职期间最差基金回报-28.22%。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从基金十大重仓股角度 数据显示,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君实生物。科创医药ETF(588860)二季度减持34.47万股, 持有股数23.54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4.15%,位居第七大重仓股。根据测算,今日浮亏损失约16.48 万元。连续3天下跌期间浮亏损失60.02万元。 科创医药ETF(588860)成立日期2024年8月8日,最新规模1.93亿。今年以来收益40.82%,同类排名 1117/4220;近一年收益28.18%,同类排名1832/3855;成立以来收益54.89%。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10月13日,君实生物跌1.77%,截至发稿,报38.91元/股,成交4.91亿元,换手率1.65%,总市值399 ...
港股医药股延续近期跌势 君实生物跌近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0:35
港股医药股整体表现 - 港股医药股在10月13日早盘延续近期跌势 [1] - 合同研究组织(CRO)板块领跌 [1] 个股价格表现 - 君实生物股价下跌7.98%至27.22港元 [1] - 康龙化成股价下跌6.3%至24.4港元 [1] - 凯莱英股价下跌5.69%至91.95港元 [1] - 泰格医药股价下跌3.48%至42.4港元 [1]
医药股延续近期跌势 君实生物跌近8% 康龙化成跌超6%
智通财经· 2025-10-13 10:28
医药股市场表现 - 医药股早盘延续跌势,CRO方向领跌,君实生物跌7.98%报27.22港元,康龙化成跌6.3%报24.4港元,凯莱英跌5.69%报91.95港元,泰格医药跌3.48%报42.4港元 [1] - 近期医药行情走势相对低迷,港股Biotech公司回调更为明显,CXO板块出现大幅回调 [1] 市场表现原因分析 - 特朗普政府与辉瑞达成协议,辉瑞接受下调部分药品在美国价格,政府给予其三年关税豁免期,此被视为美国本土医药企业与政府和解信号 [1] - 美股XBI因上述和解信号及降息预期连续大涨,导致国内医药指数产生“跷跷板效应” [1] - 近期海外跨国制药公司有多笔重要并购落地 [1] - 美国参议院审议国防政策法案期间支持一项议案,拟禁止某些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获得联邦资金,被视为新版本“生物安全法案” [1] 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行业观点 - 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紧张迹象,双方在关键领域博弈升级,关税战再度来袭 [2] - 市场对中美博弈已有一定预期,医药行业无需过度担忧 [2] - 自今年4月第一次关税战后,创新药及CXO行业表现领先于其他子行业 [2] - 创新药表现源于中国自主创新力量崛起与海外业务发展持续兑现,不受关税影响 [2] - CXO板块表现源于海外业务持续发力,上下游极强粘性及服务定价模式使企业可相对自由转嫁关税压力 [2]
港股异动 | 医药股延续近期跌势 君实生物(01877)跌近8% 康龙化成(03759)跌超6%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0:27
信达证券指出,近期医药行情走势相对低迷,推测主要有以下原因:1)9月3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和辉 瑞达成协议,辉瑞接受下调部分药品在美国的价格,政府给予辉瑞未来三年药品专项关税豁免期,此举 被视为美国本土医药企业和特朗普政府和解的信号,叠加降息预期,美股XBI连续大涨,国内医药指数 产生"跷跷板效应",其中港股Biotech公司回调更为明显;2)近期海外MNC有多笔重要并购落地;3) 10月9日,美国参议院审议年度国防政策法案期间支持一项议案,即拟禁止某些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获得 联邦资金,被视为新版本的"生物安全法案",受此影响CXO板块出现大幅回调。 此外,近期中美贸易关系出现了紧张迹象,双方在关键领域的博弈进一步升级。方正证券认为,关税战 再度来袭,医药行情无需过度担忧。作为今年以来第二次发生的关税战,市场对中美博弈已有一定预 期,尤其在医药行业内部来看,自今年4月第一次关税战后,创新药及CXO行业表现一骑绝尘,远远领 先于其他子行业,创新药源于中国自主创新力量的崛起与海外BD的持续兑现,并不受关税的影响; CXO板块源于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力,上下游之间极强的粘性以及CXO的服务定价模式使得企业可以相 对自由转 ...
君实生物跌2.02%,成交额1.7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90.6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3 10:2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3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38.81元/股,成交额1.73亿元,换手率0.58%,总市值398.4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290.63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卖金额占比分别为4.80%和4.92%,大单买卖金额占比分别为17.84%和25.20%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42.01%,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个交易日下跌5.34%,近20个交易日下跌19.15%,近60个交易日上涨4.38%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于2020年7月15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他治疗型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与技术转让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药品销售占90.67%,技术许可及特许权使用收入占8.74%,技术服务及其他占0.59%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概念板块包括生物医药、创新药、猴痘概念、抗癌药物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48.64%,归母净利润为-4.13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6.01% [2]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12万户,较上期增加5.88%,人均流通股为24,543股,较上期减少5.56% [2]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971.67万股,较上期减少53.67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221.32万股,较上期增加63.00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312.91万股,较上期减少186.65万股 [3]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兼董事长增持股份进展暨增持时间过半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29
增持计划核心内容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兼董事长熊俊先生计划自2025年4月12日起的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和H股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其中A股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2] - 增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允许的方式 [2] 增持计划实施进展 - 截至2025年10月11日公告披露日,本次增持计划时间已过半,但熊俊先生暂未增持公司股份 [2][5] - 增持计划未能如期实施是受到定期报告窗口期、股权激励事项以及资金安排等综合因素影响 [2][5] - 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熊俊先生将继续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内择机增持公司股份,此举是基于对公司经营发展的信心和公司成长价值的认可 [2][5] 增持主体基本情况 - 增持主体熊俊先生直接持有公司股份87,856,618股,其中包括87,854,018股A股和2,600股H股 [3] - H股股份由HKSCC NOMINEES LIMITED作为名义持有人代其持有 [3] - 公司当前总股本为1,026,689,871股 [3] - 增持主体存在一致行动人 [4] 增持计划相关说明 - 本次增持计划的实施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7][9] - 增持计划实施不会导致公司股份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 [9] - 增持主体承诺在实施过程中将遵守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交所的相关规定 [9] - 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关注增持计划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9]
siRNA 药物行业深度报告:小核酸,大时代,靶向治疗新纪元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10 19: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增持 [4] 报告核心观点 - 小核酸药物(尤其是siRNA)作为继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药物类型,技术平台已成熟,正从罕见病治疗拓展至心血管疾病、慢乙肝、减重、抗凝、自免等常见病大适应症,商业价值巨大 [4] - 跨国药企(MNC)在小核酸领域交易活跃,中国企业凭借工程师红利和化学合成优势,有望在后续授权交易中成为重要供给方 [4] - siRNA药物平台化特点显著,未来竞争关键在于适应症的率先卡位和肝外递送系统的技术突破 [4] 按目录章节总结 小核酸药物行业概述 - 小核酸药物通过靶向mRNA调节蛋白生成,主要开发方向为siRNA和ASO,具备高度靶向性和序列特异性 [7] - 全球已获批小核酸药物23款,其中siRNA药物7款、ASO药物14款(2款已退市)、Aptamer药物2款(1款已退市),罕见病领域率先突破(涉及11种罕见病、19个产品) [12] - siRNA药物相比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具有半衰期长(以月计)、不易耐药、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 [26][27] 海外龙头企业发展与对比 - Alnylam作为siRNA领域龙头,市值达590.75亿美元(截至2025年10月8日),远高于Ionis(111.51亿美元)、Arrowhead(51.07亿美元)和Sarepta(22.85亿美元) [14] - Alnylam成功关键在于:1)聚焦GalNAc递送系统迭代(三代技术升级);2)高研发转化率(临床I期到III期累计转化率66.7%);3)商业化能力强,2024年产品销售额16.46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25年上半年达11.4亿美元(同比增长47.1%) [17][20] - 诺华siRNA药物Leqvio(靶向PCSK9)成功商业化,2024年销售额7.54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大增66%至5.55亿美元,引领siRNA进入常见病领域 [30] 行业技术发展历程与MNC交易动态 - siRNA行业经历两次低谷(2009年安全性问题、2016年Revusiran III期失败)后,自2018年起进入快速发展期,核心驱动为化学修饰(全修饰迭代)和GalNAc递送系统成熟 [33] - MNC近年重点交易包括:罗氏28亿美元引进Alnylam的Zilebesiran(高血压)、诺华41.65亿美元与舶望制药合作(心血管疾病)、诺华20亿美元引进Arrowhead的ARO-SNCA(CNS疾病)等 [35] - MNC布局动机:1)应对专利悬崖,通过引进小核酸管线优化产品组合(如诺华收购The Medicines Co获取Inclisiran);2)获取新技术平台,快速建立竞争优势 [37] 技术壁垒与未来突破方向 - siRNA药物核心技术壁垒集中在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专利规避需关注新修饰单体(如舶望制药的双环脱碱基核酸类似物)和GalNAc连接方式创新 [39][47] - GalNAc为肝内递送主流策略,但肝外递送(如CNS、脂肪组织)亟待突破,国内外企业正探索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OC)、C16偶联、TfR1靶向等新平台 [49][57][60] - 国内siRNA研发聚焦心血管疾病(163例在研)、肝病(80例)和代谢疾病(68例),与海外(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形成差异化 [59] 主要适应症研发进展 - 心血管疾病领域,siRNA靶点包括PCSK9、Lp(a)、ApoC3和ANGPTL3,代表药物如Inclisiran(已上市)、Olpasiran(III期)、Plozasiran(申请上市)等 [61][63] - 高血压领域,靶向AGT的Zilebesiran(Alnylam/罗氏)II期数据显示与利尿剂联用获益显著,国内舶望制药BW-00163已进入II期临床 [64] - 国内企业进展:石药集团SYH2053(PCSK9,II期)、舶望制药BW-20829(Lp(a),I期)、瑞博生物RBD5044(ApoC3,II期)等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