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纬新材(688585)
icon
搜索文档
余承东:问界事故率相较于行业下降了近90%;小米汽车设计师回应外观争议,情绪价值无可替代;比亚迪智能泊车出事故,不用走保险
雷峰网· 2025-07-10 08:43
汽车行业动态 - 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李田原强调设计需符合科学、自然规律及直觉,认为中国汽车在能源形式转化上有弯道超车优势[4] - 问界事故率较行业下降近90%,鸿蒙智行泊车辅助日均使用超63.5万次[6] - 比亚迪推出智能泊车"全兜底"政策,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并支持L4级泊车功能[8][9] - 智界、享界等品牌将建设专属销售网络,华为仍主导销售与营销[24] - 沃尔沃EX30 Cross Country车型7月17日国内上市,搭载双电机动力[25][26] 科技与AI领域 - 原EDA公司瞬曜电子创始团队二次创业成立美憬科技,聚焦AI硬件解决方案[9][10] - 美的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500亿元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及机器人领域[17] - 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海图再获超1亿美元融资,估值较年初增长3倍[18] - 字节上线AI医疗助手App"小荷AI医生",支持健康咨询与报告解读[25]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黄仁勋称AI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十年浪潮起点[30] 消费电子与硬件 - OPPO K13 Turbo Pro搭载内置风扇,游戏帧率稳定120fps,散热性能提升120%[19] - 三星Galaxy Z Flip7首发Exynos 2500芯片,外屏增至4.1英寸并支持8K解码[38][39] - 苹果iOS 26首次在欧盟开放通话/信息核心功能给第三方应用[42] - 谷歌Pixel 10 Pro原型机主板泄露,搭载Tensor G5芯片并强化AI功能[33][34] 企业动态与资本运作 - 唯品会运维总监马某因贪腐被刑拘,涉及长期收取供应商巨额好处费[11][12] - 智元机器人否认借壳上市,称仅收购上纬新材63.62%控股权[12][13] - 苹果COO杰夫·威廉姆斯卸任,曾被视为库克接班人[29] - 日产回应富士康代工传闻称非官方公告,Oppama工厂产能利用率仅40%[31][32] 行业数据与趋势 - 日系三强6月销量分化:丰田增3.7%,日产增1.9%,本田下滑15.2%[34][35][36] - DeepSeek使用率从年初50%暴跌至3%,因训练数据质量不足及GPU短缺[13][14] - 工信部开通车企账期承诺反映窗口,监督17家车企60天支付期限落实[23]
一级市场反向并购开启?
36氪· 2025-07-10 08:20
反向收购案例 - 智元机器人拟以21亿元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权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恒岳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CEO邓泰华 核心团队包括彭志辉等 [2] - 智元机器人否认"借壳上市"说法 称仅为收购控股权 未来12个月内无改变上市公司主业计划 [3] - 星空科技以9.64亿元总对价收购中旗新材29.98%股份 交易于6月落地 实际控制人贺荣明计划推动上市公司转型为半导体设备为主的企业 [4][5]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智元机器人反向收购引发市场对热门赛道项目资本运作路径的想象 一级市场人士认为该模式或为新质生产力项目提供新上市通道 [2] - 上纬新材公告后股价20cm涨停 中旗新材此前被星空科技收购时也曾六日内四次涨停 显示市场对硬科技反向收购的乐观情绪 [6] - 一级市场投资人士透露多家科技创业企业正在研究反向收购路径 该模式适合未达IPO门槛但需拓展融资渠道的高成长科技企业 [5] 操作路径与监管要求 - 反向收购需满足资金实力、政策支持产业方向及市场声量三大条件 人形机器人赛道中具备智元同等势能的项目稀少 [2] - 智元收购面临监管审批及经营数据达标等变数 星空科技案例显示需完成多轮股权融资(如8亿元融资)支持收购 [2][4] - 科创板与创业板对行业协同性和财务门槛要求更严 监管可能随案例增多重新设限 [5] 业务协同性 - 上纬新材回应称现有业务部分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具体协同方案将在整合后公布 [5] - 星空科技计划通过中旗新材加速半导体设备资产注入 显示反向收购后业务整合是常见路径 [4][5]
智元机器人否认借壳上市;苹果二把手将退休丨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07:21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 - 智元机器人拟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份 但否认构成借壳上市 [1] - 上纬新材主营高性能复合材料 产品应用于风电 汽车 电子等领域 [1] - 智元机器人专注于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研发 双方业务存在协同空间 [1] - 该收购被视为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市场的重要探索 或为科创板并购提供新范式 [1] 苹果高管变动 - 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将于年底退休 现年62岁 [2] - 新任COO为运营高级副总裁萨比赫·汗 现年59岁 此前主管苹果供应链 [2] - 萨比赫·汗不会接手苹果设计团队 该团队将直接向CEO蒂姆·库克汇报 [2] Waymo自动驾驶服务 - Waymo向14~17岁青少年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需经父母或监护人批准 [3] - 该举措是自动驾驶技术迈向大众化的重要一步 [3]
智元机器人“挺进”A股 拟21亿两步走入主上纬新材
长江商报· 2025-07-10 06:30
并购交易概述 - 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恒岳 实控人变更为邓泰华 交易完成后智元恒岳将持有66.99%股份及表决权 交易对价约21亿元 [2] - 交易采取受让股权和要约收购形式进行 股权转让价格为7.78元/股 转让价款合计约9.41亿元 要约收购增持37%股份 要约价格7.78元/股 支付价款约11.61亿元 [6][7][8] - 智元恒岳是为本次收购设立的持股平台 由智元新创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 智元新创是智元机器人的母公司 [2][8] 市场反应与解读 - 市场普遍视此次收购为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 但公司方面否认 称仅为收购控股权 [3][9][10] - 交易公布后上纬新材股价一字涨停 涨幅达20.05% [4] - 若交易完成 将成为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后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案例 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3] 智元机器人背景 - 智元机器人是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第一梯队企业 估值达150亿元 已获高瓴资本 鼎辉投资 腾讯 京东 比亚迪等数十家机构投资 [3][13] - 公司由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联合创立 邓泰华曾任华为副总裁 主导鲲鹏 昇腾AI计算生态构建 [11] - 已实现通用机器人量产 2025年1月第1000台下线 预计2025年出货量数千台 [11] - 产品包括远征 精灵 灵犀三大系列 覆盖交互服务 工业智造 商业物流等场景 最新发布"哪吒"机器人灵犀X2-N [11][12] 技术实力与认证 - 构建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 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制造能力 自主训练具身基座大模型 [11] - 远征A2人形机器人通过中国CR 欧盟CE-MD 欧盟CE-RED 美国FCC四项认证 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中美欧三区域认证的人形机器人 [12] - 2025年3月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 [13] 业绩承诺与标的现状 - 转让方承诺上纬新材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均不低于6000万元 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 [13] - 2024年上纬新材归母净利润8868.14万元 同比增长25.01% 扣非后净利润8034.99万元 同比增长20.34% [14]
智元机器人“三步”拿下上纬新材,玄机何在
北京商报· 2025-07-10 00:44
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交易方案 - 交易采用"收购股份+原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主动要约"三步走战略,合计拟斥资约21.02亿元[1][3][5] - 第一步通过协议转让受让29.99%股份,耗资9.41亿元,第二步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放弃表决权,使邓泰华取得控制权[3][4] - 第三步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增持37%股份,预计金额11.61亿元,原控股股东拟出售33.63%股份对应10.55亿元[5][6] 控制权变更与收购主体 - 收购主体为智元恒岳及致远新创合伙,系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设立的持股平台[3] - 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实控人变更为邓泰华,其曾任华为副总裁,现任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4] - 原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54%,通过放弃表决权确保控制权转移[3][6] 市场反应与估值情况 - 消息公布后上纬新材7月9日涨停,股价报9.34元/股,总市值37.67亿元[1][3] - 智元机器人最新估值约150亿元,已完成1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比亚迪等[9] - 市场误读"借壳上市"和"具身智能第一股",实际未注入资产且成立未满三年不符合借壳条件[7][8] 战略意义与行业背景 - 交易将成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收购A股公司的标志性案例[10] - 科创板改革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企业上市[9] - 独立IPO相比借壳上市在估值和审核方面更具优势[8][9]
上纬新材: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25
核心交易结构 - 智元恒岳通过协议转让受让SWANCOR萨摩亚持有的上纬新材24.99%股份(100,800,016股),转让价格为7.78元/股,总对价7.84亿元 [5][7] - 致远新创合伙通过协议转让受让SWANCOR萨摩亚0.60%股份(2,400,900股)及金风投控4.40%股份(17,767,266股),合计持股5.00% [5][7] - SWANCOR萨摩亚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放弃剩余38.43%股份的表决权,使智元恒岳成为控股股东 [7][35] 控制权变更 - 交易完成后智元恒岳与致远新创合伙合计控制29.99%表决权,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 [35][36] - 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持股比例从64.02%降至38.43%,并放弃全部表决权 [33][35] - 交易需经上交所合规性确认及中登公司过户登记,预计120日内完成 [32][49] 后续资本运作 - 智元恒岳计划发起37%股份的要约收购(149,243,840股),价格同为7.78元/股 [7][54] - SWANCOR萨摩亚承诺锁定33.63%股份(135,643,860股)作为要约收购储备 [7][54] - 若导致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将协调其他股东提出解决方案 [54][55] 公司治理安排 - 智元恒岳将提名6名非独立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改组董事会 [52][53] - 原董事长蔡朝阳拟被聘为名誉董事参与战略决策 [53] - 交易各方承诺36个月内不谋求控制权变更 [53] 业绩承诺条款 - 卖方承诺2025-2027年新材料业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年 [53][54] - 未达标时需现金补偿差额,极端情况下触发股份回购条款 [54] - 业绩计算将剔除智元新创入主后新增业务的影响 [53]
智元机器人从“买壳”到上市有多远
华尔街见闻· 2025-07-10 00:00
交易概述 - 智元机器人通过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份,交易作价不低于19.96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将变更为智元恒岳和邓泰华 [1] - 上纬新材将成为科创板首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旗下公司 [2] 市场预期与反应 - 市场期待上纬新材成为智元机器人未来的上市平台和"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 - 尽管智元机器人声明12个月内无资产注入计划,上纬新材当日开盘一字涨停 [2] - 智元机器人估值150亿元,是上纬新材市值(31亿元)的5倍,为二级市场提供想象空间 [5] 潜在上市路径分析 借壳上市 - 加快证券化速度但科创板尚无先例 [4] - 需满足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等财务要求 [4][7] - 审核标准比照IPO,成功案例稀少 [5][6] 36个月后重组上市 - 可规避借壳上市认定但需等待期 [9] - 面临机器人行业三年后景气度变化的风险 [13] - 类似案例如滨海能源收购旭阳集团仍在推进中 [11] 分步装入资产 - 通过"小额-渐进式"装入避免借壳认定 [14] - 无需等待36个月但需注意12个月内连续收购限制 [22] - 需解决上纬新材(新能源材料)与智元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行业协同性问题 [24] 交易结构与资金安排 - 收购分两部分:先以7.78元/股收购29.99%股份,再要约收购37%股份 [27][28] - 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并购贷款,已取得银行意向函但未签正式协议 [35] - 交易完成后可通过股票质押等方式增强融资能力 [36] 行业影响 - 可能开创"先买壳、再上市"的新资本运作范式 [37] - 为暂不满足IPO条件的早期科创公司提供参考路径 [38] - 类似案例包括哈啰入主永安行、启明创投购买天迈科技控制权等 [38]
“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冲进科创板!今日20%涨停
第一财经· 2025-07-09 22:55
收购交易概述 - 智元机器人计划通过两步走方式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份实现控股 第一步协议转让29.99%股份 第二步要约收购37%股份 [1][7][9] - 第一步交易中 智元恒岳以7.78元/股价格受让SWANCOR萨摩亚24.99%股份 致远新创受让5%股份 总价款9.41亿元 [8] - 交易完成后 智元系持股比例将升至66.99% 原股东持股降至29.99%且仅保留0.99%表决权 [10][11] 公司背景 - 上纬新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688585 SH) 停牌前市值38亿元 复牌后股价涨停至9.34元/股 [1][7]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 是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 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产品线 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 [12][13] - 公司创始人邓泰华为华为前副总裁 联合创始人彭志辉(稚晖君)为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成员 [5][13] 行业动态 - 具身智能指通过物理实体实现感知-决策-行动闭环的系统 代表AGI发展方向和工业革命趋势 [16][17] - 2025年前5个月行业融资额达232亿元 已超2024全年 涉及114起投资事件 [17] - 近期云深处科技获近5亿元融资 星海图完成超1亿美元融资 它石智航获1.22亿美元天使+轮 [17][18] 市场影响 - 该交易被视为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案例 可能成为具身智能行业科创板首单收购 [5] - 交易引发借壳上市猜测 但专家认为仅属控股权收购 不构成重组上市条件 [13][14] - 机器人概念股集体大涨 上纬新材复牌后20%涨停 成交额1.14亿元 [1][2]
斥资21亿!智元机器人“三步走”战略进军A股,借壳上市系误读
北京商报· 2025-07-09 22:36
资本市场动态 - 7月9日港交所迎来年内最热闹新股上市日,极智嘉(2590 HK)成为港股最大机器人企业IPO [1] - 同日A股市场上纬新材(688585)因智元机器人入主消息开盘涨停,报9 34元/股,总市值37 67亿元 [3] - 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股份+原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主动要约"三步走战略入主上纬新材,合计斥资21 02亿元 [1][3][5] 收购方案细节 - 第一步协议受让29 99%股份耗资9 41亿元,精准避开30%要约收购线 [3][4] - 第二步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放弃表决权,持股54%但让出控制权 [4][6] - 第三步主动要约收购37%股份预计耗资11 61亿元,原控股股东拟出售33 63%股份对应10 55亿元 [5][6] 行业与公司背景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已完成13轮融资,最新估值150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比亚迪等 [10][11] - 公司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产品线,2025年1月实现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下线 [12] - 上纬新材2024年营收14 94亿元,净利润8868万元,主营环保材料、风电叶片材料等 [12] 市场定位与政策环境 - 交易方案明确不构成借壳上市,因智元机器人成立未满三年且未注入资产 [8][9][10] - 科创板改革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AI企业以"预计市值40亿元+研发成果"条件上市 [10] - 深交所数据显示具身智能产业链上市公司102家,总市值5 5万亿元,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14]
智元机器人宣布20亿收购案,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将借壳上市?华为前高管掌舵人终现身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9 21:38
收购事件 - 智元机器人宣布收购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3.62%股份,总价款约20亿人民币,已支付2.3亿保证金 [1] - 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邓泰华 [1] - 公司表示未来12个月内暂无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计划 [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联合创始人彭志辉(稚晖君)凭借华为"天才少年"光环成为公众人物,但华为前副总裁邓泰华实为共同创始人之一 [3] - 2023年3月成立仅一个月即获得高瓴资本天使轮投资 [3] - 2023年8月发布首款产品远征A1智能机器人 [3] - 2024年产品线扩充至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覆盖多场景应用 [4] - 2025年1月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下线 [6] - 2025年3月估值从70亿飙升至150亿人民币,腾讯投资持股2.06% [6] 核心人物 - 邓泰华作为华为前副总裁,一直是公司实际掌舵者,曾斡旋解决战略分歧 [4] - 2025年3月邓泰华正式接任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公司注册资本从7637万增至8046万人民币 [7] 产品与技术 - 2025年7月8日发布哪吒机器人灵犀X2-N [2] - 已形成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场景产品线 [4] 行业影响 -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2025年3月专题调研公司 [6] - 腾讯投资消息刺激相关概念股如卧龙电驱涨停,蓝思科技、富临精工显著上涨 [6] - 收购案被视为可能深刻影响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的重要事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