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厦钨新能(688778)
icon
搜索文档
厦钨新能:正极材料龙头,硫化物固态进程加速-20250311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3-11 16: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12][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钴酸锂材料龙头,后续业绩增长源于钴酸锂市占率第一且技术领先、三元正极材料中镍高压产品性能优且高功率产品量产及高镍系产品推新、NL 正极优势明显、卡位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4][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钴酸锂龙头,盈利能力回暖 钴酸锂龙头,发力固态和 NL 正极材料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前身为厦门钨业下属电池材料事业部,2021 年于科创板上市,2024 年分别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和欣旺达在固态电池方面达成合作 [25] - 主要产品包括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等,应用于 3C 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27] - 钴酸锂 + 三元材料双主线布局,深度绑定消费与动力电池两大高景气赛道,2022 - 2023 年钴酸锂与 NCM 三元材料营收占比较大 [30] - 实控人为福建国资委,厦门钨业持股比例为 50.26%,股权结构稳定 [31] - 从新材料新技术、原材料布局、海外布局、优质客户深度绑定方面持续发力,有望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33] 产品价格企稳,业绩触底反弹 - 2024Q4 公司业绩触底反弹,2024Q3 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24Q4 归母净利润同比 +13% [36] - 2024Q3 毛利率及净利率同比双升,主要系上游材料价格企稳,下游需求回暖公司销量提升 [39] - 公司费用率相对较低,预计 2025 年公司费用率将维持较低水平 [41] 钴酸锂 + 三元材料技术优势明显 钴酸锂:市占率第一,技术全球领先 - 钴酸锂因压实密度高,广泛应用于 3C 电子领域,2024 年钴酸锂下游应用中手机占比最大 [44][49] - AI 手机和折叠屏手机需求高增带动钴酸锂电池需求提升,预计 3C 数码类消费电池需求将维持增长 [51][54] - 钴酸锂为六方晶系层状结构,高电压钴酸锂显著提升材料比容量 [56][59]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高电压钴酸锂在技术和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2024 年全球市占率达 44%,4.53V 钴酸锂产品已通过多家客户认证,实现小批量供货 [60] - 公司钴酸锂业务布局上游原材料减弱成本波动 [62] 三元正极:中镍高压技术领先,全产品布局服务客户需求 - 三元材料因能量密度高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市场终端需求大,但三元正极需求短期承压 [63][65] - 高镍化、高电压化是三元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中镍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兼具成本低、安全性强的特点 [71][72] - 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能量密度可比肩高镍三元材料,渗透率突破新高 [76][7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中镍高压三元材料性能优于头部厂商高镍产品,深度绑定下游优质客户 [83][87] - 公司高功率三元材料赋能电动汽车和低空领域,高镍技术积累雄厚,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87][88] - 公司技术储备深厚,全产品布局服务客户需求,形成“技术 + 客户”双重护城河 [91]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 NL 正极放量在即 NL 正极材料性能优势明显 - 锂电正极材料改性技术主要包括体相掺杂和表面包覆 [92] - NL 新型正极材料性能优势明显,成本下降空间潜力大,预计 2025 年率先在手机领域实现应用,公司预计 2025 年将增加数千吨产量 [97] - NL 结构未来有望替代当前材料体系,广泛运用到 3C 消费电子、机器人、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领域 [97] 卡位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 全固态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主要路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固态电解质 [99]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市场增长潜力大,降本是量产面临主要难题之一 [106][108] - 各厂商积极布局硫化锂领域,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硫化锂合成工艺成本较低,小试、中试结果反馈技术指标良好,降本空间较大 [110][112] 盈利预测、估值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3.0/155.9/205.6 亿元,同比分别 -23.2%/+17.2%/+3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7.8/10.0 亿元,同比分别 -5.7%/+56.6%/+27.9% [12][18] 估值与投资建议 - DCF 法测得合理估值为每股 65.80 元,参考可比公司 2025 年平均 PE 为 38 倍,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给予公司 2025 年 36 倍 PE,目标价 66.6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
厦钨新能20250307
2025-03-07 15:47
纪要涉及的公司 厦钨新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海外市场扩张与产能建设**:2023 年与法国 ARENA 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加速海外市场开拓,共同建设正极材料前驱体产能;计划在法国建设年产 4 万吨的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2][3][5] 2. **出货量与营收预期**:2024 年总出货量 4.6 万吨,三元出货量 5.1 万吨;预计 2025 年三元和其他产品领域出货量维持 20%以上增长;2025 年整体营收达 156 亿元,净利润达 7.8 亿元,2024 - 2026 年三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 24%[2][6][20] 3. **产品应用与市场需求** - 硅酸锂正极材料压实密度 3.6 - 4.2 克每立方厘米,广泛应用于 3C 电子领域,手机领域占比 44%;预计到 2026 年全球手机电池需求达 28GWh,同比增长 9%,PC 端需求达 20GWh,同比增长 8%,平板电脑需求达 45GWh,同比增长 10%[7] - 三元正极材料因高能量密度用于新能源车,2024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 1287 万辆,同比增 36%,渗透率 41%,全球销量 1668 万辆,同比增 19%,渗透率 18%[10] 4. **产品技术优势** - 五系高电压三元产品能量密度媲美同行六系常规产品,高电压六系产品超同行八系产品,最新七系高电压三元材料应用于 4.4 - 5 伏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达 9 系超高镍水平[2][12] - NL 正极在能量密度、倍率、循环等方面优于传统材料,相同电压平台下能量密度比硅酸锂高 10% - 15%,2025 年持续供应千吨级别,单晶良率 90%时盈利 2 万元[13][14] - 全国首家量产 4.5 伏以上硅酸锂正极材料,解决高温循环安全问题,实现小批量供货[9] 5. **业务发展趋势** - 2022 年前正极材料业务占比超 50%,2022 年后三元材料业务发展使正极材料业务占比首次降至 50%以下,预计 2024 年业务占比回升至 50%以上[3] - 磷酸铁锂业务预计 2025 年出货量达千吨级,大幅减亏[4][20] 6. **未来发展方向**:迭代升级新材料和新技术,如 NL 正极、硫化物和固态电解质;加速海外布局;布局上游原材料;深度绑定优质客户[5] 7. **盈利能力与费用率**:2024 年第四季度规模净利润 1.3 亿元,同比增长 13%;2024 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双升;费用率保持较低水平,财务费用率维持在 0.1% - 0.2%,预计 2025 年费用率也维持较低水平[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三元正极材料面临的问题**:铁锂电池凭借性价比优势份额持续提升,三元要崛起需提高能量密度巩固优势,国内短期承压,高镍化、高电压化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国内以中镍高电压为主,海外以高镍为主[10] 2. **中镍高电压材料优势**:原材料镍钴锰含量较高,整体成本低于高镍材料;生产工艺对环境和设备精度要求相对宽松,可部分采用碳酸锂作为锂源,兼具成本低、安全性强等特点[11] 3. **全球 6 系和 8 系三元材料发展情况**:2024 年全球市场中 6 系和 8 系三元材料占比分别同比增长 1 个百分点和 3 个百分点,增长得益于电化学性能提升[12] 4.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发展前景**: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固态电解质之一,到 2030 年市场需求有望提升至 2 万吨,规模达 106 亿元,但面临技术和经济性挑战;公司与欣旺达合作,计划将全流程成本降至 30 万元以下,使每瓦时波动成本降至五毛左右[15] 5. **硫化物制作工艺**:包括固相法、液相法与气相沉积法,厦钨新能通过碳热还原法实现吨级出货,计划 2025 年达百吨级别;恩捷股份完成小试并推进百吨级中试;天赐成功突破液相合成法并送样反馈良好;气象沉积法小试、中试结果理想,有望降低成本[16]
厦钨新能(688778) -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的提示性公告
2025-03-06 17:01
股份减持 - 2025年2月17日至3月4日,宁波海诚减持1,493,123股,占总股本0.35%[3] - 权益变动前持股30,920,634股,占7.35%;变动后持股29,427,511股,占7.00%[5] 其他情况 - 按减持计划减持,不触及要约收购,不影响控股权等[5] - 所涉股份有表决权,无限制,不违规[6] - 减持计划未实施完毕,具体内容见2025年1月16日公告[8]
厦钨新能(688778) -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份回购实施结果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2025-02-26 20:02
回购情况 - 预计回购金额3000万元至5000万元[2] - 回购价格上限调至50.3元/股[2][3] - 实际回购股数1170589股,占比0.28%[2][5] - 实际回购金额40678183.98元[2][5] - 实际回购价31.26 - 42.46元/股,均价34.75元/股[2][5][5] 股份变动 - 股东宁波海诚拟减持不超8146828股,占比1.9362%[8] - 回购前限售股216603721股,占比51.48%[9] - 回购前无限售股204167280股,占比48.52%[9] 用途说明 - 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激励,3年未用完注销[10]
厦钨新能:锂电正极龙头,NL材料蓄势待发
兴业证券· 2025-02-10 07: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锂电正极龙头,2024Q4业绩触底回升,盈利能力有所修复 [3] - NL新型正极材料引领锂电池正极革命,预计2025年放量,2024 - 2027年复合增速达634%,有望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弹性 [3] - 钴酸锂正极龙头,出货和盈利稳健增长,2025年钴酸锂需求预计高速成长,公司充分受益 [3] - 三元正极是中镍高压龙头,未来发力高功率差异化产品,出货逆势增长,份额上升,有望为收入带来新增长点 [3]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8.11/10.52亿元,对应2月5日收盘价PE分别为36.6/22.5/17.3X,维持“增持”评级 [3] 各部分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新能源材料综合供应商,多技术路线布局巩固龙头地位,产品涵盖多种新能源材料,应用广泛,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 [10] - 股权结构相对稳定,厦门钨业是控股股东,持股比例50.26%,助力公司推进业务发展,公司利用其资源布局新业务 [16] - 2024年四季度业绩触底回升,2025年增长可期,2018 - 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16.2%和36.9%,2024Q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3% [15][17] - 坚持布局上游资源战略,构建稳健的原材料供应链,通过多种方式保障原材料供应,减少价格波动影响 [22][25] - 坚持全球化战略,在法国布局三元和前驱体产能,与Orano合作,龙头企业强强联合 [27][29] - 坚持科技创新战略,稳步推进前沿技术研发,重视研发,布局新技术,与下游电池厂合作推进新技术落地 [30][33] 新型正极材料引领锂电池正极革命 - 手机电池容量提升需求强劲,公司布局新材料研发提升能量密度,AI和折叠屏推动手机电池容量升级,正极材料升级是电池扩容重要途经 [35] - NL新材料优势突出,在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循环等方面优于钴酸锂、三元材料,成本有望降低,适用于全固态电池 [34][36] - NL正极材料率先在消费电池领域应用,商业化进程分三阶段,降低市场风险,促进从消费领域过渡到动力电池领域 [37][39] - 需求侧:NL正极材料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预计2024 - 2027年出货年均复合增速可达634%,2027年需求有望达3.23万吨 [40] - 供给侧:公司NL材料先发优势明显,放量可期,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研发,自主研发产线设备,有望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45] 钴酸锂正极龙头,出货和盈利稳健增长 - 需求侧:科技 + 需求共振,钴酸锂需求有望在2025年高速增长,补贴政策扩展至全国,AI和折叠屏手机带电量增长推动需求 [46] - 供给侧:行业集中度稳中有升,公司龙头地位稳固,2024年中国市占率提升,公司钴酸锂销量增长,份额提升至44% [52][53] - 钴酸锂产品性能、质量、客户优势助力公司长期维持龙头地位,产品性能、质量领先,与知名电池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4][56] - 展望2025年,下游需求驱动高端钴酸锂放量,公司份额有望扩大,产品升级与补贴政策共振,公司凭借高电压技术优势提升份额 [56] 三元正极:中镍高压龙头,未来发力高功率差异化产品 - 动力电池降本、安全为核心,三元正极出货承压,国内三元电池装机份额下降,海外份额相对稳定,2024年全球三元产量同比下滑1.5% [60][61] - 三元正极高电压&高镍化趋势明确,2024年国内中镍高电压份额提升,海外仍以高镍三元为主,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62][63] - 中镍高压龙头,出货稳定增长,三元材料中镍高压趋势明确,公司高电压技术和产品领先,出货逆势增长,排名升至第四 [67][70] - 差异化战略:布局高功率三元产品,高功率电池装机占比达17.2%,公司前瞻布局研发,产品应用于多领域,前景广阔 [73][78] 盈利预测与风险提示 - 主要业务拆分: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各业务有不同增速和毛利率变化,整体营收和毛利率有望提升 [79] - 投资建议: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8.11/10.5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6/22.5/17.3X,维持“增持”评级 [82]
厦钨新能(688778) -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进展的公告
2025-02-06 19:20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4年2月28日[2] - 预计回购金额3000万元至5000万元[2] - 回购期限12个月,2024年2月2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3] 回购执行 - 2024年3月1日实施首次回购[5] - 截至2025年1月31日,累计回购1170589股,占总股本0.28%[2][5] - 累计已回购金额40678183.98元[2][5]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31.26元/股至42.46元/股[2] 其他 - 回购股份价格上限调至不超过50.30元/股[3] - 将在回购期限内择机回购并及时披露信息[6]
厦钨新能(688778) - 2024 Q4 - 年度业绩
2025-01-21 17:35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2.97亿元,同比下降23.19%[4][6] - 2024年利润总额5.08亿元,同比下降9.07%[4][6]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97亿元,同比下降5.70%[4][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18元/股,同比下降5.60%[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6%,较上年减少0.54个百分点[4] 产品销量情况 - 2024年新能源材料产品销量约10.24万吨,钴酸锂销量约4.62万吨,同比增长33.52%[6] - 2024年三元材料销量约5.14万吨,同比增长37.32%[6] - 2024年贮氢合金销量约0.39万吨,同比增长3.73%[6] 资产与权益情况 - 2024年末总资产146.95亿元,较上一年末增长9.01%[5][7]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7.41亿元,较上一年末增长1.85%[5][7]
厦钨新能(688778) -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股份减持计划公告
2025-01-16 00:00
股东持股与减持 - 宁波海诚持有公司股份30,920,634股,占总股本比例7.35%[2][5] - 拟减持不超8,146,828股,不超总股本1.9362%[2][7] - 减持期间为2025年2月17日至2025年5月16日[3] - 集中竞价拟减持不超3,000,000股,大宗交易拟减持不超5,146,828股[7] 减持规则与承诺 - 集中竞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进行,连续90日不超总股本1%[2] - 大宗交易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进行,连续90日不超总股本2%[2] - 宁波海诚承诺上市3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10] - 首发前股份锁定期满2年内,首年减持不超总数50%,次年不超剩余总数[11] - 间接持股董监高任职期间每年转让不超所持总数25%,离职半年内不转让[13] - 核心技术人员36个月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14] - 核心技术人员限售期满4年内,每年转让不超上市时所持总数25%[14] 其他情况说明 - 本次申请上市的限售股股东均严格履行承诺[14] - 本次拟减持事项与此前已披露的承诺一致[15] - 公司不属于特定减持首发前股份情况[15][16] - 减持计划实施存在不确定性[17] - 减持计划实施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17] - 减持计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17] - 公告日期为2025年1月16日[18]
厦钨新能:股东拟减持不超1.94%公司股份
证券时报网· 2025-01-15 19:44
文章核心观点 厦钨新能股东宁波海诚领尊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公司股份 [1] 具体要点 - 宁波海诚领尊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厦钨新能7.35%股份 [1] - 该股东拟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814.68万股厦钨新能股份 [1] - 减持股份不超过厦钨新能总股本的1.94% [1]
厦钨新能(688778) -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1-14 00:00
会议信息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月13日在福建厦门海沧区召开[2] - 出席会议股东和代理人89人,所持表决权占比70.5672%[2] - 公司9名董事出席6人,3名监事出席3人[5] 议案表决 - 《关于公司章程修订的议案》同意比例99.9847%[6] - 《关于申请注册发行中票和超短融的议案》同意比例99.9844%[6] - 《关于为参股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的议案》同意比例99.9827%[7] - 《关于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的议案》同意比例99.9037%[7] - 《关于选举黄令为独立董事的议案》同意比例99.9841%[9] 决议情况 - 议案1为特别决议,获三分之二以上通过[10] - 其他议案为普通议案,获二分之一以上通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