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芝麻(000716)
icon
搜索文档
黑芝麻(000716) - 2024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梁戈夫)
2025-04-24 23:42
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梁戈夫) 本人梁戈夫,于2024年8月9日当选为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 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在任职期间,我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制度》等相关规定,诚信、 勤勉、专业的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积极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全体股东 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现将本人2024年任职期间(2024年8月9日至2024年12月31 日)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工作履历、专业背景以及兼职情况 本人研究生学历,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大学教授;公司独立董事; 广西农投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高校 价值工程专委会常务理事;1994年至2000年任广西大学副教授;1998年起任广西大学 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8年起任国家重点学科广西大学糖业经贸研究室副主任。 曾任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报告期内任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 ...
黑芝麻(000716) - 独立董事年度述职报告
2025-04-24 23:42
(一)工作履历、专业背景以及兼职情况 本人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学历。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现任 广西同瑞会计师事务所、广西瑞丰税务师事务所、南宁同瑞资产评估事务所副所长、 广西瑞丰税务师事务所钦州分所负责人;兼任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绿城水 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职务。曾在广西东罗矿务局从事会计工作,在广西风华联 合会计师事务所等数家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评估工作。 (二)独立性情况 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何焕珍——换届离任) 本人何焕珍,作为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十届 董事会独立董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 理办法》《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制度》等相关规定,诚信、勤勉、专业的履行职 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积极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 合法权益。本人任期届满,于2024年8月10日起离任公司独立董事。现将本人在2024 年任职期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9日)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 ...
黑芝麻(000716) - 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评估的专项意见
2025-04-24 23:42
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要求,南 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就公司在任独立董事叶 志锋先生、蒙丽珍女士、梁戈夫先生的独立性情况进行评估并出具如下专项意见: 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评估的专项意见 经核查独立董事叶志锋先生、蒙丽珍女士、梁戈夫先生的任职经历、履职情 况以及向董事会提交的《独立董事独立性自查情况表》,上述人员未在公司担任 除独立董事以外的任何职务,也未在公司主要股东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与公司以及 主要股东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不存 在影响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情况,符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 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对独立董事独立 性的相关要求。 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2025 年 4 月 24 日 ...
黑芝麻(000716)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23:30
利润分配 - 公司以753,489,55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753,489,550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红利0.5元,预计派发现金红利37,674,477.5元[161] - 2024年中期分红预案:盈利且净利润达3500万元以上,以总股本为基数,派发现金红利不超净利润60%[161] - 现金分红总额37,674,477.5元,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48.46%,可分配利润77,737,620.08元[163] 年度关键财务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464,511,024.69元,较2023年的2,676,505,918.69元减少7.92%[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737,620.08元,较2023年的43,078,204.46元增长80.46%[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421,516.52元,较2023年的34,204,729.42元增长97.11%[2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009,514.45元,较2023年的280,270,595.74元增长17.75%[20]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04元/股,较2023年的0.058元/股增长79.31%[20] - 2024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104元/股,较2023年的0.058元/股增长79.31%[20]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1%,较2023年的1.73%增加1.28%[20] - 2024年末总资产为4,608,467,567.08元,较2023年末的4,445,660,520.05元增长3.66%[20]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65,800,005.56元,较2023年末的2,518,355,764.30元增长1.88%[20] 季度财务数据 - 公司四个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59,069,539.65元、513,853,129.68元、615,193,238.84元、876,395,116.52元[25] - 公司四个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97,882.52元、7,780,077.75元、30,774,467.05元、35,985,192.76元[25]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 50,174.10元,2023年为3,661,950.29元,2022年为4,451,531.67元[27]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5,616,786.61元,2023年为7,068,973.80元,2022年为6,085,572.67元[27] - 2024年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损益为10,539,194.83元,2022年为112,261.31元[27] - 2022年债务重组损益为 - 64,265.00元[27] - 2024年、2023年、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分别为10,316,103.56元、8,873,475.04元、14,018,320.99元[28]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5,653,320.12元应列报为经常性损益[28] 品牌荣誉 - 公司品牌以163.68亿元的价值荣登“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20名[35] - 2024年12月,南方黑芝麻荣获“黑芝麻糊中国第一品牌”“中国首款黑芝麻糊保健食品”两份市场认证[35] 业务线优势与战略 - 公司健康大米系列产品产自江汉平原,在西南、华中和华南地区有竞争力,旗下湖北京和米业获多项称号[36] - 公司电商代理和内容电商业务有明显优势,是有较大影响力的纯互联网渠道运营商[36] - 公司坚持健康产业发展战略,聚焦健康食品经营[37] - 公司黑芝麻糊冲调产品沉淀超40年工艺精华,重点布局保健品资质黑芝麻糊业务[39] - 公司中老年高钙黑芝麻牛奶产品销量持续增长[39] - 公司烘焙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有一定增长[39] - 公司大米业务围绕国家优质粮工程开展,有成熟生产系统和较好市场占有率[40] - 公司电商业务推进整合优化升级战略,经营效益提升但营收有一定下滑[41] 许可证书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9个主要许可证书[42] 经销模式财务数据 - 经销模式下主营业务合计营业收入23.72亿元,营业成本18.34亿元,毛利率22.70%,较上年同期减少8.65%[44] - 2024年末经销商总数1891个,较2023年末减少383个,其中传统销售减少385个,电商销售增加2个[44] - 前五大经销客户合计销售额6.2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25.17%,期末应收账款总额9414.45万元[45] 线上直营财务数据 - 线上直营南方黑芝麻品牌2024年营业收入1.53亿元,营业成本7085.62万元,毛利率53.76%[46] 采购情况 - 采购内容中工厂采购原材料金额最高,为8.92亿元,其次是代理品种产品采购6.18亿元[47] 营业成本情况 - 2024年营业成本合计18.76亿元,较2023年减少8.24%,其中食品业直接材料占比最高为54.07%[48][49] - 营业成本18.76亿元,同比下降8.24%,因收入下降和供应链优化[57][58] 产品产销存情况 - 冲饮系列产品2024年销售量439.47万件,生产量427.38万件,库存量17.15万件,同比分别减少3.23%、5.14%、41.38%[49] - 直饮系列产品2024年生产量91.58万件,库存量7.60万件,同比分别增加3.18%、18.56%,销售量90.39万件,同比减少1.47%[49] - 黑养黑系列产品2024年销售量14.69万件,生产量14.55万件,同比分别增加44.02%、31.79%,库存量1.44万件,同比减少8.86%[49] - 冲饮系列设计产能10万吨,实际产能3.92万吨;直饮系列设计产能2.75万吨,实际产能1.08万吨[50] - 冲饮系列销售量439.47万件,同比下降3.23%;生产量427.38万件,同比下降5.14%;库存量17.15万件,同比下降41.38%[65] 各业务线收入占比及变化 - 自产食品业务收入17.75亿元,占比72.03%,同比增长5.46%[61] - 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收入5.97亿元,占比24.23%,同比下降34.65%[61] - 广西区内收入1.00亿元,占比4.07%,同比增长135.09%[61] - 硒食品销售额6.663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电商业务销售额5.972171亿美元,同比增长3.00%[64] 费用情况 - 销售费用2.24亿元,同比下降7.04%,因收入下降和深化内部管理改革[57][58] - 管理费用1.36亿元,同比下降14.35%,公司治理完善费用得到控制[57][59] - 财务费用0.44亿元,同比下降34.52%,因降低贷款综合平均利率[57][60] - 所得税费用0.23亿元,同比增长88.34%,因净利润增长[57][60] - 研发投入0.26亿元,同比增长18.69%,因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57][60] - 销售费用2.2427790156亿美元,同比下降7.04%;管理费用1.3642272408亿美元,同比下降14.35%[73] - 财务费用4396.855858万美元,同比下降34.52%,因公司降低贷款综合平均利率,利息支出减少[73] - 研发费用2576.351918万美元,同比增长18.69%[73] - 报告期高铁等传统广告费用约1100万元,电商及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广告费约1000万元[74]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5,763,519.18元,较2023年的21,706,854.80元增长18.6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5%,较2023年的0.81%增加0.24%[75][76]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794,844,602.56元,较2023年的3,015,620,583.81元减少7.32%,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464,835,088.11元,较2023年的2,735,349,988.07元减少9.8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009,514.45元,较2023年的280,270,595.74元增长17.75%[76]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2,149,215.09元,较2023年的15,120,831.48元减少19.65%,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67,411,035.81元,较2023年的110,241,102.51元增长142.5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55,261,820.72元,较2023年的 -95,120,271.03元减少168.36%[76]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452,677,391.35元,较2023年的1,467,809,675.20元减少1.03%,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429,433,521.76元,较2023年的1,736,087,025.86元减少17.66%,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243,869.59元,较2023年的 -268,277,350.66元增长108.66%[7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98,009,411.85元,较2023年的 -83,048,564.71元增长218.01%[76] 投资与资产减值情况 - 投资收益为8,180,839.28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7.11%,主要是确认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损失及处置债权形成投资收益[80] - 资产减值为 -16,380,307.12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 -14.25%,主要是计提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减值准备[80]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230,736,071.85元,占总资产比例为5.01%,较年初增加1.65%;应收账款为386,305,449.84元,占总资产比例为8.38%,较年初减少1.60%[82] - 2024年末在建工程为222,499,484.81元,占总资产比例为4.83%,较年初增加1.23%;短期借款为767,796,661.72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6.66%,较年初减少2.79%[82] - 合同负债为37,863,884.9元,占比0.82%,较上期增加0.13%;长期借款为312,611,830元,占比6.78%,较上期减少1.12%;租赁负债为2,462,968.44元,占比0.05%,较上期无变化[8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为13,123,769元,期末数为11,022,066.79元,其他变动为2,101,702.21元,系北京华盖映月影视文化投资合伙企业收回投资款[84] 资金受限与担保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前身遗留保证金410,435.62元、子公司保证金存款6,000,000元使用受限,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因长期未使用或诉讼被暂停业务、冻结,涉及金额分别为278,196.78元和1,073,615.66元[85] - 多家子公司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为银行借款提供抵押或质押,涉及借款金额超5.85亿元[86][87] 投资额变化 - 报告期投资额为10,120,000元,上年同期为24,940,000元,变动幅度为 -59.42%[88] 子公司情况 - 南方黑芝麻(广西)健康粮仓工厂有限公司为子公司,注册资本56,520,000元,总资产1,626,313,667.20元,净资产823,879,561.55元,营业收入561,
黑芝麻智能拿下爆款“银河”后 再推“安全智能底座”
经济观察报· 2025-04-24 08:5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上黑芝麻智能展示创新方案和芯片,凭借技术创新和量产车型应用展示中国汽车产业“芯”力量 [2][5] 技术创新 - 发布以武当C1200系列芯片为核心的跨域融合平台,解决智能汽车安全、算力和功能扩展核心问题,满足ASIL - D最高安全等级,支持模块化算力扩展 [2] - 联合英特尔推出“英特尔&黑芝麻智能舱驾融合平台”,增强开放性和生态协同能力 [2] - 展示华山A2000系列芯片,专为下一代AI大模型设计,集成先进处理单元,通过BaRT AI工具链实现卓越算力与扩展性,“全场景通识辅助驾驶”功能提升AI模型推理能力 [2] 量产成果 - 华山A1000系列芯片赋能吉利银河E8、领克07、领克08等热销车型,验证其在智能驾驶领域强劲表现 [3] - 武当C1200系列专注智能汽车跨域融合,C1236和C1296芯片被多个主机厂和Tier1供应商应用于量产项目 [3] - 展示与深庭纪合作开发的智能机器狗,呈现跨域芯片在具身智能领域创新应用 [3] 生态合作 - 与亿咖通、德赛西威、保隆科技等领先Tier1企业合作,展出超30款基于华山A1000和武当C1200系列的智能汽车域控制器 [5] 市场表现 - 吉利银河2024年销量达49.4万辆,同比增长80%,2025年销量目标定为100万辆,黑芝麻智能预计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3]
英特尔将与面壁智能共同研发端侧智能座舱
快讯· 2025-04-23 13:44
行业合作动态 - 英特尔与黑芝麻智能合作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舱驾融合平台参考设计并推进量产准备 [1] - 英特尔与面壁智能共同研发端侧原生智能座舱技术 [1] - 英特尔与韩国半导体公司BOS Semiconductors达成合作关系 [1] 技术布局 - 舱驾融合平台参考设计预计在2025年Q2发布 涉及智能驾驶与座舱系统的整合 [1] - 端侧原生智能座舱研发聚焦本地化AI处理能力 减少云端依赖 [1] 时间节点 - 舱驾融合平台量产准备时间明确为2025年第二季度 [1]
担保事项未审议和披露 黑芝麻及相关当事人被纪律处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8 21:54
公司违规行为及纪律处分 - 公司未按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为南宁市儿童医院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提供6553万元股权质押担保,占2019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2 38% [2] - 深交所对公司给予公开谴责处分,并对时任董事长韦清文、总经理刘辉、财务总监李维昌给予公开谴责,对董事会秘书周淼怀给予通报批评 [2] 法律纠纷及判决结果 - 广发银行因借款纠纷起诉儿童医院管理公司,广西高院终审判决认定公司与广发银行签订的质押合同无效,但需对儿童医院管理公司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以质押的6553万元广投国医股权价值为限 [3] - 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儿童医院管理公司追偿 [3] 控股股东兜底承诺及资金安排 - 公司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承诺全额承担此事项造成的损失,并于2024年11月向公司银行账户转入6553万元承诺保证金 [3] - 该案件已进入执行阶段 [3]
看好汽车AI芯片国产替代主线!优选地平线+黑芝麻
2025-04-14 09: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AI芯片、智能驾驶芯片、汽车行业 - 公司:地平线、黑芝麻、高通、英伟达、TI、福莱特机器人、蔚小理、比亚迪、吉利、奇瑞、小鹏、理想、蔚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进口芯片关税对汽车行业影响有限**:支架和座舱芯片产能多来自美国以外地区无进口限制,模拟芯片虽美本土产品可能受关税影响,但欧系及国内大厂可提供替代方案[3] 2. **国产智能驾驶芯片公司迎来投资机会**: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趋势,尤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建议投资者关注地平线和黑芝麻[4][5] 3. **地平线发展情况良好**:处于产品、能力和模式迭代关键期,2025年初推出勾6E和勾6M系列芯片,下半年HSD及勾6P高阶智能驾驶芯片及算法将落地,预计2025年收入约37亿,2027年达六七十亿至七八十亿且利润转正,目前高级自动驾驶市场占有率17%仅次于华为与英伟达[4][6] 4. **黑芝麻进入快速收入兑现阶段**:处于产品关键验证期,今年推出C1200与A2000系列升级芯片,与福莱特机器人合作,专注自研NPUISP核心技术,预计2025年收入将近翻倍至8 - 9亿,2027年归母净利润转正[4][7] 5. **国产智能驾驶芯片公司市场价值评估**:市场普遍采用20 - 30倍PS估值,今年地平线市值有望超千亿,黑芝麻有望达几百亿市值[4][8] 6. **自研趋势推动国产替代**:蔚小理、比亚迪、吉利等车企自研推动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供应链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4][9] 7. **E架构升级影响车企**:赋予车企软件研发权,自动驾驶受关注,芯片和算法利润率高促使车企突破边界,智能汽车时代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高,预计未来六家主要车企市占率可能突破80%[10][11] 8. **不同车企自动驾驶技术策略不同**:头部车企贯彻全栈能力拓展至AI机器人领域,中部车企自研意图强但可能下放能力给Tier 1供应商,尾部车企拥抱供应链,优秀车企和供应商有机会切入视声智能赛道[12] 9. **智能化对芯片端影响大**:智能座舱是主线,自主品牌实现第一轮质价平权,中算力芯片广泛应用,第二轮质价平权预计2026年后推动城市运维下放,系统降本是重要影响,国产方案成本优势明显[13] 10. **国产芯片与英伟达性能趋同且有优势**:通过五年追赶,国产芯片在量产验证和客户获取方面与英伟达打平,性能趋同,ASIC方案在特定应用场景利用率更高、表现优异[4][14] 11. **车企选择英伟达原因及国产芯片追赶**:英伟达通过爆款车型推广及适配算法,在行业初期受青睐,如今国产芯片逐渐追赶,与国际大厂站在同一起跑线[15] 12. **芯片供应商和车企价值关系明确**:智能驾驶渗透率未来3 - 4年达70% - 80%,自研能力强的车企占优势,进度慢或无自研计划的车企选择第三方供应商,7纳米芯片出货量超150万可实现良好经济性[17] 13. **造芯片需满足条件**:需百万级别以上销量和证明有很好的迭代能力,技术更新换代对车企重要[18] 14. **自研算法对汽车智能驾驶重要**:如地平线通过端到端及少量规则算法兜底,采用3D高斯闭环强化训练模式优化性能[19] 15. **地平线核心竞争力突出**:是国内除华为外唯一具备高性能计算及高阶算法供应能力的公司,NPU自研能力使智能驾驶算法运行最优,软硬结合是核心竞争力[20] 16. **国产汽车智能驾驶芯片前景好**:进入加速期,自主车企首选国产工具,国产化率提高确定性强,预计今年地平线、黑芝麻PS倍数达20 - 30倍,对国产替代充满信心[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测算支架芯片制造成本,以四年生命周期出货量300万计算,14纳米芯片单颗成本约900元,7纳米约1800元,对应销售价格可能在2000 - 3000元之间,7纳米芯片生命周期出货量超过150万可实现良好经济性[17] - 去掉人工成本,7纳米芯片出货量达到50万以上即可实现比Orin X更优的经济性[18]
黑芝麻智能:2024全面突破,但2025可能是更关键的一年
格隆汇· 2025-04-10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是黑芝麻智能突破之年,营收增长、扭亏为盈,在技术、量产和生态协同发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2025年更关键,积累的势能将爆发,体现在产品升级、政策利好和破圈发展等方面 [1][2][9] 复盘:2024年亮眼成绩,奠定基础 - 公司在智能驾驶技术深耕迭代,升级核心IP、突破芯片性能瓶颈,提升智能驾驶系统视觉感知效率,拓展芯片应用场景 [5] - 围绕算力、安全、AI融合和成本优化提升芯片性能,构建多层防护体系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AI性能 [5] - 加强与头部车企绑定,扩大市场份额,华山A1000家族芯片量产,武当C1200系列获量产定点,推动舱驾一体方案落地 [7] - 业务向商用车、专用车、车路云一体化延伸,在商用车领域布局专用车型,升级安全系统,客户数量和业务体量上升 [7] - 响应政策号召,获得多个城市车路云一体化项目试点,交付智驾芯片及算法方案 [8] 展望:2025是更关键一年 更好的产品、更多的定点 - 2025年产品线全面升级,华山A1000系列芯片获一汽平台定点,实现燃油车型搭载;A2000系列芯片提升自动驾驶计算效率,预计完成实车功能部署 [10] - 搭载武当C1296与C1236芯片的车型预计2025年量产,武当C1200家族芯片2025年进入爬产期,2026年大规模放量 [12] 智驾平权与政策利好 - 2025年车企布局“全民智驾”战略,NOA和城市无图智驾功能向15万元级车型渗透,为智驾厂商提供市场空间 [13] - 《营运客/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等法规实施加速商用车智能化升级,预计2025年商用车L2级辅助驾驶系统市场年需求近百万量级 [13][14] 进一步破圈 - 2025年被认为是具身智能元年,公司利用芯片跨域融合能力切入机器人赛道,预计芯片产品和方案在机器人领域批量出货 [15][17] - 通过芯片架构设计、算法封装和产业生态渗透,实现“技术杠杆效应”,预计芯片和计算平台在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场景产生规模化收入 [17]
黑芝麻智能20250331
2025-04-01 15:43
纪要涉及的公司 黑芝麻智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2024 年核心突破与业绩** - 实现芯片量产和高阶智驾方向核心突破,收入同比增长超 50%,交付 1000 系列产品给比亚迪、吉利、东风等,高速 NOA 一体域控方案市场排名第三,占比超 12% [3] - 营收约 4.74 亿元,同比增长 51.8%,毛利率约 41%,同比上升 24.7%,主要受益于自动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对国内头部车企销售增长 [4][6] 2. **未来成长展望** - 2025 - 2026 年继续提高芯片交付量,发力高级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大客户突破以及机器人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应对价格战挑战,扩大业务体量,收窄亏损幅度 [4][7] 3. **芯片技术创新与优势** - A2000 原生支持 transformer 架构,可同时运行快模型和慢模型,适用于多等级自动驾驶场景,与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制造方案,预计今年完成实车功能部署 [5] - 通过 7 纳米工艺实现国际头部公司 4 纳米制程芯片性能水平,通用 AI 计算能力适用于巨擎机器人和端侧推理应用 [5] 4. **智能汽车高性能计算布局** - 布局完整,产品包括华山系列(A1000、A2000)和武当系列,覆盖自动驾驶和跨域融合,已获得多家车企定点 [4] - A1000 仍具生命力,持续获新定点,应用于头部车企及油车智能驾驶;武当系列是行业首个四心合一芯片,2024 年获定点,2025 年量产;泰山系列 2025 年量产 [8] 5. **应对价格竞争与提升性价比** - 通过电子集成架构整合,如武当系列 C1200,降低综合成本并保持较好毛利,提高芯片性能及效率 [4][10] - 随着芯片出货量增加,规模效应降低单片成本,对冲年度价格下降风险,高端产品和高阶智驾方案推出后整体利润率有望平稳上升 [15] 6. **应对国际科技博弈** - 从供应链安全角度提供支撑,保持开放心态,加强底层软件和工具链开发投入,为客户提供价值并支持其核心技术运用 [11] 7. **产品布局及优势** - 提供基于 A1000 的行车 NOA 方案、基于 C1200 的高速人机和城市人机解决方案以及高阶智驾方案 [12] - A1000 具高速 NA 加记忆行车功能,是高性价比方案;C1200 支持单个激光雷达加多个摄像头,提供域控解决方案;高阶智驾方案采用 2000 系列芯片,可部署大模型,实现端到端数据闭环 [12] 8. **市场竞争格局与优势** - 车规级芯片市场竞争集中在中美芯片公司之间,黑芝麻智能能实现域控制器功能全系覆盖,提供强大算法模型支持 [21] - 本土供应商与国内车企合作有先天优势,能适应其发展和技术迭代节奏,提供紧密技术支持和方向指导 [21] - 为客户提供两套供应链方案,确保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与车企倾向于平台化合作,提高合作效率和产品适配性 [21] 9.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2025 年发力人形机器人领域,与头部公司和大学合作,产品线包括武当系列 C1200 小脑方案和 A2000 大脑方案,计划今年量产出货 [22] - 芯片适用于具身机器人,具备强大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丰富接口,可简化机器人设计和控制器算法 [23] 10. **海外市场进展** - 2024 年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25 年是战略重要部分,以 A1000 产品为主,定位二级供应商,与全球头部一级供应商合作,今年开始展示 A2000 产品 [25] 11. **智能驾驶工具链与软件算法** - A1000 算法已在多个车企量产,针对 A2000 加大软件工具和算法投入,支持复杂高阶智驾算法 [26] - 今年中期基于自身算法与工具链完成端到端部署并展示,考虑采用更开放模式与产业合作提供样例算法及模型 [26] 12. **车路云业务** - 车路云概念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公司提供车端和路侧感知子系统,路侧感知范围更广 [27][28][29] - 是国内除华为外唯一能提供完整芯片到上层算法及整体感知系统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已在多个城市落地,跟进试点城市建设计划,有望支撑业绩增长 [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财务费用情况**:2024 年研发费用约 14 亿元,同比增加 5%,用于芯片研发及商用化适配等;管理费用同比增加 15%左右,为 3.7 亿元,因港股上市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营销费用约 1.2 亿元,用于商业化落地及服务网络扩展;经调整后净亏损约 13 亿元,与 2023 年基本持平但亏损幅度收窄 [6] 2. **商业模式观点**:长期来看,核心算法和 AI 部分软件由车厂自研,芯片由专业第三方供应商提供更合理,车企可专注用户体验相关核心算法和软件,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底层解决方案 [18] 3. **车企自研趋势**:未来车企可能选择性自研,当技术标准化后,第三方供应商更具规模优势,车企应将研发专注于差异化部分,通用部分与专业芯片公司合作 [19][20]